时间:2022-08-08 11:42:49
序论:在您撰写留学调查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2010年国内留学行业风起云涌,留学大军进一步扩充。日前,国内留学旗舰机构启德教育集团“国际教育研究院”了国内首份《2010年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这份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长沙、厦门和济南、青岛等国内10大省市的5000多名大中学生和家长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本科生和高中生将依然是出国留学大军的主力队伍,而美国则成为中国学生的“新宠”。在获取留学信息方面,超过80%的学生会通过网络获取留学信息,相比而言,大多数学生家长则选择报纸或亲友介绍。
本调查报告由启德教育集团“国际教育研究院”组织并,历时3个月(2010年10-12月),共向学生和家长发放了6500份调查问卷,最终回收5232份有效问卷,包括北京有效问卷800多份,广州有效问卷1300多份,深圳700多份,济南500多份,上海约300份。所有填写问卷的学生或家长来自参加启德留学展的,均有着明确的留学倾向。启德教育集团认为,这次调查的数据可以反映出2010年中国学生的留学倾向。而且,随着各国汇率的下降以及人民币的升值,2010年将迎来留学高峰,这也正是留学行业所期待的。
美国成为中国学生留学首选之地
这份针对全国10个城市,5000多名学生及家长的调研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大中学生最中意的留学热点国家分别为: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德国、荷兰、韩国……。“前三甲”的比例是:美国32%、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9%、英国20%。
统计发现,不同城市的大中学生的留学国意向不同。澳洲仍是华南的广州学生最青睐的留学国,29.1%的广州学生留学首选澳洲,而在深圳、北京、长沙等城市的学生留学首选美国。在华南,选择到美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增长明显,由年初的21%增长到26.6%。随着工作签证政策的放宽,同属北美区的加拿大正吸引越来越多珠三角学生的向往,11.2%的学生计划到加拿大留学,比10年初增长两个百分点。
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因学费便宜、优质教育的特点也都得到更多工薪家庭的青睐,其中,申请韩国、香港的学生人数在10年增长最快,约增加了20%。而欧洲的德国、荷兰和北欧四国也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的关注,申请人数呈上升趋势。
问到“您在选择留学国家时会考虑什么因素”时,39%的学生首选“教育质量”,其次是“文化氛围”(21%),15%的学生会关注“留学费用”,而“语言”和“是否可移民”也成为学生或家长考虑较多的因素。
《报告》显示,超过60%参与调研的意向留学生首次产生留学想法的时间,都集中在高中、大一、大二期间,其中高中期间产生留学的想法占比最高,达到27.9%。有39%的意向留学生表示,自己的意愿对选择出国留学的影响最大,父母和同学(校友)的影响位列其次,分别占比24.5%以及18.3%。显然,孩子们仍然倚重父母的意见,但自己对未来的主导性以及对朋友意见的重视程度也正逐步增强。
对不少90后意向留学生来说,留学早已不再是第一次出国的机会,有近35%的意向留学生留学前即拥有出国经历,这其中有26.9%的意向留学生参与过海外旅行,有7.3%的意向留学生拥有游学的经历。启德留学专家表示,尽管游学项目的均价普遍在万元以上,但相较于旅游观光,游学的方式使孩子能够更直观的接触到国外的教育,学习的体验度也更高,因此,多数家长乐意为孩子支付这笔不菲的费用。
美英澳加稳坐热门留学国前4位 准留学生自信与忐忑交织
对于留学,意向留学生们一方面非常自信,相信自己出国后可以搞定一切,不希望家人过多操心;另一方面他们对留学又有不少忐忑之处。意向留学生们在留学前最担心平时成绩不够(57.9%)、语言成绩不够(50.4%)或是软背景条件不突出(27.6%)而在留学中他们则害怕 难以融入当地社交圈(38.2%)、语言交流不顺畅(36%)或者课程跟不上(35.9%)面对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意向留学生们还未走出国门就已经不得不考虑完成学业后回国就业难(40.9%)、海外工作机会少(36.6%)以及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35.9%)这些问题,并进而影响到他们对专业的选择。
超八成意向留学生与海归或 留学生有亲密接触
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已经达到了35.35万人,中国迎来了名副其实的留学生回国潮。 《报告》显示,意向留学生对于时差党前辈的意见非常重视,此次调查数据显示,46%的意向留学生受有留学经历的人的影响而萌生了留学的想法,另有48.1%的人通过与有留学经历的人交流对留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超过80%的意向留学生表示身边有正在留学或者已经回国的人。而意向留学生从他们那获得了留学政策、学费、生活费、海外生活、当地风俗文化、语言考试等方面的信息。其中,关注海外生活、生活费以及学费信息的意向留学生比例最大,分别达到了58.9%,43.6%以及42.4%。
“中国正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型中,每一秒钟它都在前进。如果想要了解中国,就必须到这里来,感受它的每一分钟。”住在杭州世贸丽晶从事橄榄油生意的西班牙学生罗志远说。“在加拿大或者欧洲这些地方,每个领域里的人都满了,如果你要上位,就必须等到那些人离开。但在中国有许多机会,只要你有能力、有动力,你就能在这里做出点什么来。”杭州师范大学的加拿大外教David说。“又可爱,又可怕”,在中国待了33年之后,歌德学院中国总院长阿克曼对中国人的印象与13世纪末马可·波罗眼中“温文尔雅、道德高尚”的中国形象相距甚远,“不管是大发财狂还是小发财狂,他们的生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挣钱。如果为了挣钱什么都可以做,会降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这些外国人正用自己的方式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热爱流浪的法国商人米歇尔虽然对任何时间里都可能敲门探访的热情邻居深恶痛绝,但他却让中国成为自己成年后唯一一个连续待了5年以上的国家,并且和妻子分别报读了浙江工商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汉语学习班。巴基斯坦医生海亚特则认为自己正享受中国生活: “10块钱可以让美女洗头,25块可以让美女洗脚,我每去一次都觉得自己赚了。”海亚特的女朋友是中国人.因此他的汉语非常好,他和自己所在的实习医院浙江省第一医院的患者之间的交流没有任何障碍。美国出现了皮肤黄色内心白色的“香蕉人”,中国也出现了努力融入中国的西方人。美国人古龙现在已经成为杭州女婿,妻子在政府机关工作,他幽默地说:“我想做一个好的、健康的鸡蛋,外面是白的里面是黄的。但我感到要成为一个鸡蛋很困难,因为我没有壳。”
鲁迅在给《活中国的姿态》作序时写道:“尽管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人的形象变幻莫测“,“始终夹杂着宗教、文化与政治的沙子”,但西方人也是“第三只眼”,“西方人的眼睛是一面镜子,多照照西洋镜并没什么坏处。如果聪明一点,从这面镜子里,我们不仅能很好地看清自己,还能从镜子的折射中更好地看清西方人。”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做了一个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度的调查。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调查对象为浙江工商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共计245人,还有在华工作的外国人13人。回收有效问卷235份,国籍包括了美国( 15人)、英国(11人)、法国(8人)、俄罗斯(6人)、加拿大(5人)、日本(23人)、韩国(26人)、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26人)、阿根廷等南美国家(13人)、意大利等南欧国家(19人)、刚果等非洲国家( 34人)、芬兰等北欧国家(9人)、澳大利亚等大洋洲国家(11人)、泰国等其他东南亚国家(16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1)中国朋友
最喜欢中国人的哪些特质:25%热情,23.8%细心,22.6%勤劳,16.7%,勇敢,11.9%温柔
你最好的杭州朋友:40.3%同学,25%本国朋友,22.2%其他,12.5%同事
一般在哪儿认识中国朋友:5 6.5%学校,17.6%马路,16.5%酒吧,8.2%公园
选择中国朋友的标准:48.4%语言,30.8%态度,11%长相,9.9%有用
看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还是名不虚传的,中华民族也是世界上对外国人最热情友好的民族。不过数据显示留学生生活范围过于狭窄,周末课余宅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所以结交朋友基本依赖课堂、学校。有意思的是,有差不多10%的留学生选择中国朋友的标准只是基于有用与否,虽然这些人当中以业余打工的留学生居多,但也有初来乍到的新人,说明老外们对于中国社会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感。
(2)中国女人
你觉得杭州女孩:38.6%漂亮,20%时尚,20%娇气,17 .1%娇小,4.3%凶
杭州女孩穿什么最漂亮:67.2%连衣裙,13 .1%大衣,11.5%毛衣,8.2%吊带
杭州女孩穿什么最奇怪:59 .1%松糕鞋,15.2%打底裤,13.6%露脐装,12.1%超短裙
东西方审美情趣差别一向很大,但是我们的调查表明这个鸿沟已经不复存在,科技的发展,时装业的相互借鉴,地球人觉得美才是真的美。说到中国女人的凶,那是菜场、超市、公交车上司空见惯的吵架场景留给他们的印象,可见温柔如水是世界上好女人的普世价值。
(3)中国人的习惯
不喜欢中国人的哪些习惯:32 9%抽烟,29.4%不诚实,20%吐痰,12:9%插队,4.7%小气
中国男人感觉正常、中国女人感觉小事一桩的抽烟居然名列榜首,看来戒烟是世界上好男人的共同趋势。大众的不诚实不仅是老外们的感受,也是最近很多中国社会问题发生的根源。千万不要小看插队、吐痰、闯红灯等行为,虽然不是大恶,但是损坏了中国人和中国的国际形象。外国人的中国生活
(1)衣
在哪儿买衣服:38.3淘宝网,33.3%其他,16%杭州大厦,11.1%银泰百货,1.2%四季青
买得最多的衣服:34.2%其他,24.7%牛仔裤,12.3%连衣裙,12.3%运动服,11%毛衣,5.5%大衣
阿里巴巴和淘宝一定是中国最具世界知名度的企业,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在互联网上,地球就是一个村落。大家普遍觉得中国衣服贵,那些傍洋名的假名牌单件衣服都是上千,真名牌更是比国外专柜贵上一倍。举例来说,一个COACH包在中国售价4千,美国只要不到两千,遇上打折1千块就够了;一瓶兰蔻面霜,法国机场只要折合人民币300,杭州大厦要680。如果奢侈品和国外同价,不仅幸福了中国人,也可以令更多老外在中国消费。
(2)食
在哪儿吃饭:42.7%家里,31.7%小饭馆,20.7%其他,2.4%大饭店,2.4%农民家
最好吃的食物:35.9%其他,23.4%你的家乡菜,15.6%西餐,12.5%农家菜,9.4%杭州菜,3.1%川菜
最不好吃的食物:28.8%其他,24.7%臭豆腐,24.7%狗肉,20.5%鸡爪,1.4%鸭子
什么地方买菜:51. 3%超市,35.5%菜场,9.2%其他,3.9%路边摊
全世界只有中国人什么都吃,不过这个饮食习惯也说不上是好是坏,只要不涉及野生动物,不是鱼翅、燕窝、熊掌、穿山甲就可以了。
(3)住
住在哪儿:8 5.1%学生宿舍,7.5%高级公寓,6%合租,1.5%别墅
居住区域:75.8%高校园区,16.1%西湖边,4.8%市中心,3.2%郊区
选择住址时就最看重的原因:57.5%安全,20.6%文化氛围,12.3%交通,9.6%购物
你居住的区域安全情况:61.3%很安全,37.1%基本没问题,1.6%比较乱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居住环境还是让人放心的,所以成为老外来华工作、生活的首选。不过还是有几个留学生可能因为正好住在城乡结合部,所以感觉脏乱差。
(4)行
每天上下班的交通工具:60.3%步行,32.1%自行车,3.8%地铁,2.6%出租车,1.3%私家车
选择交通工具的理由:31.8%方便,23.9%快捷,17.1%舒适,14.8%便宜,12.5%安全
杭州什么交通问题最突出:36.4%堵车,21.2%贵,19.7%不安全,13.6%没有路标,9.1%,违章
杭州交通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方面:38.7%其他,24.2%高架,19.4%限速,12.9%交警,4.8%单向通行
堵车是世界上各个大城市的通病,不过杭州现在的堵车已经有点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了,周一到周五,早上6点到晚上11点,几乎没有不堵的。一有暴雨台风就全城水淹。另外,老外吐槽最多的是杭州人的开车习惯,变线、抢道、超速、闯红灯等等见怪不怪,马路“杀手”太多。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
(1)城市和建筑
你去过哪些地方:35.5%上海,21.5%北京,20.6%其他,13 .1%广州,5.6%西安,1.9%云南,1.9%丽江
对中国文化哪部分感兴趣:25.3%文化遗产,24.2%建筑,21.2%其他,17.2%艺术,12.1%哲学
中国有很多景点和历史古迹的宣传是很欠缺的,以至于很多留学生在杭州学习两年,只去过上海。
(2)饮食文化
最好吃的食物:35.9%其他,23.4%你的家乡菜,15.6%西餐,12.5%农家菜,9.4%杭州菜,3.1%川菜
最不好吃的食物:28.8%其他,24.7%臭豆腐,24.7%狗肉,20.5%鸡爪,1.4%鸭子
中国菜一定是世界上最丰富多彩、最好吃的菜,于是很多学生吃了美味却说不出美味的名字。总结起来,除了家乡菜,大部分学生喜欢川菜的辣,西北面食的多样,以及乡野小菜的新鲜。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问题
(1)关于中国的资讯
来中国以前对中国印象:38.2%美丽,20.2%遥远,15.7%古老,15.7%脏.4.5%穷
现在对中国的印象:40%人多,17%安全,14%干净,13%广大,8%古老,8%时尚
从哪里得到中国新闻:45%电视,31.3%朋友,12.5%老师,8.8%报纸,1.3%广播,1.3%出租车
古老而美丽的中国已经有了时尚和现代化的感觉,只可惜所有的美好敌不过人多。但是人多是一个不可改变的既成事实,如何让社会和生活变得有序才是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中国问题
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50.6%贫富悬殊,18.2%腐败,11.7%交通,11.7%医疗,7.8%教育
中国未来十年将会面临的问题:51. 7%房价,36.2%金融,8.6%养老,3.4%腐败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是在中国生活一年以上,就会对中国现实社会问题和未来的社会问题有所感受。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高房价已经阻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虽然东京、首尔、新加坡房价也高,但是新加坡有租屋制度,东京遍布小户型公寓,首尔周围卫星城密布。虽然中国机会多,但是考虑到房价和教育,一半以上留学生都选择在中国待几年后回国。
外国人主要关注的中国问题
从以上调查数据不难发现,外国留学生总体上对中国社会有较大的认同感,说明这些年来经过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他们比较不满的或者说主要关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1)对外宣传欠缺
调查显示,3 5.5%的外国留学生去过上海,21.5%去过北京,13.1%去过广州,5.6%去过西安,1.9%去过云南,1.9%去过丽江,20.6%去过其他地方。这说明我们的对外宣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留学生好像只知道北京、上海、广州,其实像南京、苏州、杭州、天津、宁波等地方不仅经济发达,而且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应该成为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
(2)个人形象欠佳
调查显示,32.9%的留学生认为中国人不好的习惯为抽烟,29.4%的留学生则选择了不诚实,同时还有20%认为吐痰也是中国人不好的习惯之一,12.9%的留学生则认为插队也是中国人不好的习惯之一。虽然这些坏习惯早就存在,近年来也改善了不少,但是一个个人的行为足以毁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所以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出国旅游都要慎独。
(3)公共交通欠发达
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城市交通已经越来越受到很多的诟病,主要表现为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如36.4%的外国留学生认为堵车为交通最突出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 一需要政府下大力气,可以积极在城市内发展公共交通,诸如地铁和公共汽车,而且进一步降低票价,通过廉价而高效的公共交通来分流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4)贫富悬殊过大
关键词:武汉赴美学生;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合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4-0026-02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政府大力倡导中外教育交流,大量中国学生到世界各国留学深造。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渐提升和留学政策的放宽,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也在成倍增长,构成了国际学生中最大的学生群体,中国在美留学生的人数连续三年居首。2011至2012学年,中国赴美留学生就达到19万人,同比增加23%。武汉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教育强省――湖北省的省会所在地,和上海、广州、沈阳等地共同成为我国留学生的主要输出城市。而在海外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要想达到预期效果,都离不开跨文化交际,离不开跨文化适应。
跨文化适应(intercultural adaptation/intercultural adjustment)泛指对新文化环境逐渐感到贴切或相称的过程。新西兰心理学家Ward及其同事将跨文化适应分为心理适应及社会适应两类:心理适应是指在跨文化接触过程中,以情感反应为基础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社会文化适应是指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能力,是否能与当地人有效进行接触。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在理论界现已构筑了一整套概念体系,但其理论在国情及文化大不相同的中国是否适用还有待进一步讨论。此外,国内学者在跨文化适应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有关武汉赴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较少。
为此,笔者组织了一次面向武汉前往美国留学生的调查。调查以问卷和访谈为主要手段,于2013年7月至10月通过自行设计问卷(问卷见附件),调查了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约100位留学生,其中在读本科生72名、在读研究生20名、回国者8名。发放问卷100张,回收97张,有效问卷95张,符合统计要求。还通过QQ网络聊天工具及面对面的形式,对20名武汉赴美留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为了达到更直接、更清晰的访谈效果,被访者能更准确、更自如地回答问题,采用中文作为访谈语言。每人每次的访谈时间约为40分钟,并将所作笔记整理成访谈记录。
一、武汉赴美留学生的总体适应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的数据来看,对于到美国后适应的总体情况,感觉一般的占57.9%,选择“很好”的只有12.6%,而“较好”及“很差”的各为18.9%和10.5%。有33.7%的学生一个月即可基本适应当地生活,需要三个月的则占到49.4%。
Steven(男,22岁)说:感觉很不错,环境很好。我觉得因为年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强。
Carol(女,30岁)说:刚刚去的几天可能因为新鲜觉得挺好的,后来各方面都开始出现问题,但过三四个月就好了,基本上适应并开始逐渐融入这里的生活。
从调查数据和被访者的反映来看,大多数人已基本习惯当地生活。虽然所用的时间不同,差不多在半年内能适应,总体感觉一般,真正融入其中还需要一个过程。
二、武汉赴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业压力。被调查者中,有63.2%的学生认为学业压力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只有13.7%的学生很适应美国教师的授课方式,18.9%的较为适应,有45.3%的学生对美国教师授课的方式适应情况很差。
Lydia(女,20岁)说:之前在国内,老师会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书本内容,但这里更多的是拓展知识,我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自学书本知识和消化拓展内容,在这方面感觉有些困难。
Aaron(男,27岁)说:这边的课程考试以完成项目论文为主要形式,而且很多时候由我们自己来决定完成时间,导师很少提醒或督促,这样的“自治”使我开始浪费了很多时间,之后又有很大的压力。
经过深入访谈结合调查数据,发现学业压力给留学生带来了焦虑、迷茫等负面情绪,不安全感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在学习上的巨大投入,使留学生没有更多时间与当地人交流沟通,对其跨文化适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性格特征。在与寄宿家庭关系方面,有16.8%的学生为很好,36.8%的学生为较好,关系一般的为38.9%;有36.8%的学生认为美国家庭更容易接受性格开朗的留学生,46.3%的学生认为外向型的留学生更受美国家庭欢迎,只有4.2%学生选择自我封闭型。
Sue(女,23岁)说:我觉得在这边还是很开心的。我有很多美国朋友,平时在周末聚会,大家一起吃吃东西、聊聊天,他们说很喜欢开朗、爱笑的我。
Steven(男,22岁)说:到美国后,住在一对年轻夫妇家里,他们很热情也很好客,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发现我很喜欢音乐,我们经常晚饭后一起看选秀节目并评论,我也越来越放松,愿意在他们面前谈自己喜欢的东西,愿意在他们面前唱歌。
性格特征是影响跨文化适应的重要内因之一。问卷结果和访谈内容显示,性格活泼、外向、愿意表现自我的留学生更容易较快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而自我程度高、羞涩内向的学生会产生孤独感,在交往中比较被动。
3.出国前的准备。在出国前对美国的了解途径中,留学生通过电影电视、网络媒体和中介培训机构几乎各占到三分之一,只有9.4%的学生通过文学书籍来了解。
Will(男,23岁)说:来美国前,我以为会到都是摩天大楼、霓虹灯闪烁,最起码和武汉一样,街道、建筑都有现代气息,有繁华的商业中心。可到这里后,学校其实就是在一个镇子上,人也很少,生活节奏很慢。
Lydia(女,20岁)说:出国前考的雅思成绩还是不错的,也进行了语言培训,但这些还不足以让我上课时马上能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口语不流利又影响表达,不好意思开口。
以上内容说明,出国前的准备直接影响到跨文化适应。合理设置对留学生活的期望值,通过不同途径全方位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及文化,加强语言训练中的听说能力,对跨文化适应有积极作用。
三、适应美国社会生活需不断努力
社会文化适应是跨文化适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留学生整个跨文化适应的感受。被调查者中45.3%的学生认为美国食物一般,28.4%的学生认为很差,大多数留学生不适应美国饮食;67.3%的学生很少按照美国的习惯来穿着打扮。
Jay(男,25岁)说:在美国我能自由地使用facebook、twitter这些社交软件了解全世界的潮流信息,和不同国家的年轻人交流,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喜欢什么,世界各地在发生什么事情。
Fiona(女,29岁)说:我现在还不能理解美国人在冬天下雪的时候只穿短裤在室外跑步,每天吃不同做法的土豆真的让我对土豆有了恐惧感,很想念武汉的各种小吃和美食,只能自己尝试做些适合口味的食物了。
从访谈和调查结果看,虽然中美两国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但开放、现代的社会观念能让留学生顺利适应美国生活;但在饮食习惯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受访者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困难。
四、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笔者对被调查者及访谈者在美国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如下特点:武汉赴美留学生的总体适应情况较好;跨文化适应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既有学业压力这样的外部诱因,也有性格特征和出国前准备情况的内部诱因;在适应美国的社会生活方面,留学生能很快接受开放、现代的社会观念,却在生活饮食习惯上不得不靠自身努力解决问题。
为了达到在国外学习的预期效果,武汉赴美留学生出国前应在学习、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多种形式加深对美国文化的了解,并加强母语文化修养;熟练掌握英语,提高听力和口语的使用技能;设置合理的期望值,在互动中培养情商;在学习之余,应走出家庭,走出学校,多参与社会实践,提高适应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做好跨文化适应的相关训练,以便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一、基本情况
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 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工作策略
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例1:患者,男,回族,14岁,寄宿于学校,家庭住址新华镇大寨村,于3月16日出现发热,两颊发迹出现红色丘疹,至17日蔓延至前胸、后背,伴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眼结膜充血,无淋巴结肿大,随即到新华卫生院就诊,经门诊医师诊断,确诊为风疹,在隔离观察室接受治疗。当天发病的还有2名学生,寄宿于学校,17日到新华卫生院就诊。
新华中学从3月16日首发病例开始,至4月6日共发生30例风疹,分布如下:①年龄分布:12岁2例,13岁8例,14岁8例,15岁8例,16岁4例。②时间分布;3月16日3例,3月17日1例,3月27日3例,3月31日1例,4月2日6例,4月3日1例,4月4日2例,4月5日13例。③性别分布;男19例,女11例。
牛场小学从3月27日首发病例开始至4月6日共报告发生风疹13例。
例2:患者,女,11岁,居住鸭暖乡古寨七社,于3月27日出现发热、头痛,从两颊发迹出现红色丘疹,继而蔓延至前胸、后背,随即到鸭暖乡小屯卫生院古寨卫生所就诊,诊断为风疹,据牛场小学教师反映,此前有移民点个别儿童出现疹子情况,但未去医院就诊治疗。13例风疹,分布如下:①年龄分布:5岁1例,6岁1例,7岁1例,9岁2例,10岁1例,11岁3例,12岁4例。②时间分布:3月27日1例,3月28日1例,3月31日5例,4月2日3例,4月4日2例,4月5日1例。③性别分布:男8例,女5例。
实验室检验诊断
采取中学血样5份,小学血样6份,送往张掖市疾控中心化验室,化验结果11份血样风疹抗体IgA均为阳性,实验室确诊为风疹。
疫情分析
本次新华中学、牛场小学风疹疫情爆发流行,究其原因初步分析为:①目前正值春季气温回升,天气转暖,是各类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季节,符合传染病流行的发病规律。②从既往免疫史分析,近年来我县没有进行风疹疫苗的接种活动,所有青少年风疹免疫力空白,对风疹普遍易感。③从性别、年龄、班级分析,相互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但从发病居住地分析,发病儿童90%以上为近10年以来从临夏东乡族自治县或其他县迁来的移民,近期没有外出史,以往免疫接种史不详。
临床治疗原则及措施
所有儿童均为轻型症状,无重症或危重病例发生,只在卫生所门诊输液观察,主要给予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抗病毒、对症治疗(阿奇洛韦、清开灵、病毒唑加5%的葡萄糖静脉点滴)2~3天,症状减轻好转后,均在家隔离观察,
采取的措施:疫情发生后,派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所有患病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情发生动态,及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对中学30例、小学13例患病学生,在卫生所门诊输液观察,症状减轻好转后,居家隔离观察7天,凭卫生院健康证明返校上课。教育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全县各中小学开展晨检、午检,对疑似病例做到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开展清洁卫生大行动,动员学生讲究卫生,开展环境卫生、家庭卫生、个人卫生清扫、清洗、消毒活动,不吃变质过期食品,不喝生水。请示县政府,有政府埋单紧急对易感学生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学生免疫水平。除患病的学生之外,4月8日共计接种疫苗1022人份,4月10日以后在没有发生病例。
讨 论
开展健康教育,增加学生健康意识,让学生掌握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迅速提高学生的免疫水平,增强免疫屏障是防控传染病的关键措施,可以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校第1例病人(传染源)处置非常重要,处置得当。疫情不会蔓延,放任自流,则很快造成蔓延和流行。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教室,宿舍经常通风,勤晒被褥,讲究个人卫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50-02
重庆市渝中区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麻疹发病率已明显降低,麻疹流行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外来务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部分地方时有麻疹暴发。2006年5月4日~6月11日,大坪街道发生一起流动儿童在托幼园所麻疹暴发的疫情。为了加强对麻疹的监控,有效遏制麻疹的发生,我们将本次流行情况报道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发病情况
首发病例为小苗苗幼儿园的熊某,女,2岁7月龄,巴南区人,5月4日因发热出疹不适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麻疹IgM阳性。该园5月10日~5月13日又有2例病例相继出现。在小博士幼儿园5月28日开始有麻疹病例至6月11日共报告4例病例。小太阳幼儿园也于5月27日有1例报告病例。根据国家疫情网络报告系统资料,我们对未入托的3名儿童也进行了调查,经重庆医科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诊断,麻疹IgM均为阳性。
1.2 罹患率
从5月4日到6月11日共报告11例麻疹病例。小苗苗幼儿园3例,罹患率5.17%;小博士幼儿园4例,罹患率4.21%;小太阳1例,罹患率3.57%。
1.3 年龄、性别
11例中,发病最小年龄为7个月,最大年龄23岁,为一在加油站工作的男性。2~3岁发病3例;3~4岁发病4例;4~5岁2例。
1.4 麻疹IgM检测
11例中有8例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确诊。其余3例通过临床诊断。
1.5 免疫史和户籍
11例中,有确切免疫接种的1例,占9.09%;不详的6例,占54.54%;无免疫接种史的4例;占36.36%。外地户籍9例,81.81%;本地户籍2例,18.18%(1例为7月龄儿童,1例为23岁男性工人)。
2 处理措施
2.1 隔离患者
为了不造成疫情的扩散,我们对患者实行了家庭或者医院隔离治疗。在患者出疹后7 d或凭诊治医院的疾病痊愈证明书方可重新入托。
2.2 应急接种
我们对小苗苗、小博士和小太阳的181名儿童和老师全部进行了MV应急接种。考虑到大坪地区流动儿童积聚和流动儿童免疫史不够确切等客观因素,对大坪地区的其他20个幼儿园1 351名儿童和相邻的5个小学的1 907名非辖区户口的流动儿童也开展了MV的应急接种。
2.3 其他措施
在流行期间托幼园所尽量取消公共性活动,减少各班儿童的接触,教室经常保持开窗通风,强调保育人员、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4 开展宣传,加强监测
为了及时发现苗头病例,我们要求该地区所有的托幼园所和小学加强晨午检,密切注视疫情,并在2周内实行每日报告。在学校和托幼园所用广播、宣传窗、黑板报的形式向学生宣传麻疹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 这次暴发原因分析
3.1 这次11例麻疹病例中,小苗苗幼儿园首例熊某为重庆市巴南区人,在4月下旬曾回老家。据调查该儿童家乡附近在4~5月份有麻疹报告病例。我们认为该园的另外2例麻疹的发生和熊某有直接的关系。
3.2 小博士发生的4例麻疹,均为区外儿童,免疫史不详。小太阳的1例麻疹为湖南人,也是于3月份随其父母来到大坪,我们调查该儿童在原户口所在地没有接受过麻疹疫苗的接种。
3.3 未入托的1例麻疹病例为四川人,亦无MV接种史。本区的1例病例因仅7月龄,按照国家免疫程序,不能接受MV的接种,另1例23岁本地患者,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
3.4 本次麻疹的流行,几乎都为没有接种麻疹疫苗者所引起。警示我们对流动儿童须加大管理力度,对没有明确接种史的对象,要及时补种,以预防麻疹的发生,遏制局部暴发。
4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富余人力资源大量进入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根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资料推算,我国流动人口共有5 349.97万人[1]。自计划免疫实施以来,麻疹发病率大为下降,且在发病年龄、流行周期、流行类型等方面都不同于疫苗使用前的流行病学典型特征。麻疹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在GMT的阳转及免疫持久性方面存在着差距,也使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改变[2]。
按照免疫程序接种MV疫苗是控制麻疹流行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存在未及时初种、漏种、原发性免疫失败和未接受复种等因素,易感人群的积聚,造成麻疹发生和流行成为必然。
流动儿童MV疫苗的接种率基于各种原因,往往低于常住儿童[3]。如何强化对流动儿童的有效管理,实为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开展落实的关键。对新入托、入学的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和补种,消除免疫空白尤为必要。同时,可以适时开展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以形成免疫屏障,控制疾病,保护儿童。
本次麻疹流行,历时较长。没有在最短的时间里采取应急接种,这是以后工作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控制麻疹需要建立完整、准确、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报告病例,制订相应的防治策略,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有关基层预防保健医生业务素质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提高CDC的应急处置能力,都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为民,李希如,叶礼,等.中国流动人口状况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1998,51(1):2-18.
[2]刁连东,徐爱强,冯子健,等.麻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