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4 17:30:18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心理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定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通过评估鉴定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达到的发展水平,而更多地在于通过督导评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水平。基于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将以我国现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为依据,更多地着眼于在中长期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可能达到或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是一种导向性的评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将通过评估引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一方面将通过评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将通过评估强化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即积极心理学的取向,督导评估方案通过引导中小学校创造积极条件,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二)构想: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仅涉及到学校层面的专业工作,同时也涉及到政府层面的政策保障与组织推动。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将分对政府的评估及对学校的评估两方面进行研究,两方面侧重点各有不同:对政府的评估侧重于机构建设、发展规划、政策保障以及工作举措等;对学校的评估侧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工作与特色化工作。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在指标确定方面将参考我国现有各地区开展的教育督导评估方案,总体上分基础建设指标与工作成效指标,同时考虑到我国各区域发展的差异,在研制评估指标时将根据区域特征对基础建设指标与工作举措与成效指标分别提出层级指标,分别为A 、B、C级。A级指标将作为发达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B级指标将作为中等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C级指标将作为欠发达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
二、督导评估专题方案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对政府的督导评估研究
1.对政府的督导评估指标研究
■基础建设指标:
(1)组织机构
A级指标:组织机构配有独立的办公室与必要的办公设备,并与相关部门具有一定的联合度(妇联、团委、文明办等);
B级指标:组织机构配置独立的办公室与必要的办公设备;
C级指标:建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2)人员配备
A级指标:配备一名专职人员,并有多名兼职人员;
B级指标:配备一名专职人员;
C级指标:配备一名兼职人员。
(3)经费保障
A级指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并逐年递增;
B级指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
C级指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
(4)队伍建设
A级指标:在中小学包括职高设立心理教师岗位,按照1:400的标准配置专职心理教师;
B级指标:在中学包括职高设立心理教师岗位,按照1:600的标准配置专职心理教师;
C级指标:在高中包括职高设立心理教师岗位,按照1:1000的标准配置专职心理教师。
■工作举措与成效指标:
(1)发展规划
A级指标:有近期及中长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规划制定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符合区域发展特征;
B级指标:有中长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五年或十年);
C级指标:有近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年度)。
(2)工作举措
A级指标:开通心理辅导热线,为本区域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B级指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评选,推动本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
C级指标:每年举行两次及两次以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规活动(如培训、宣传、专题研讨活动等)。
(3)工作成效
A级指标: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力,特色经验受到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B级指标:区域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鲜明;
C级指标: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常规工作全面展开,效果明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政府部门)
2.督导评估承担主体研究,包括什么机构组织督导评估、派什么人去督导评估、与现行教育督导评估承担主体(教育督导室或督导处)的相关性。
(1)教育部对省的评估承担主体研究
教育部各司局机构中,基础教育一司职责包括“指导中小学校的德育、校外教育和安全管理”。在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属德育工作范畴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可以作为组织督导评估的承担主体。
在教育部对省的评估人员构成中,可以考虑如下配置: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行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国家教育督导团相关督学及督导员、国家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心理学专家学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与督导。
鉴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基础教育一司在组织对政府部门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过程中,应与现行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保持协调与合作的关系,既要独立组织督导,又要保证国家教育督导团的相关成员参与其中,以使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成为国家教育督导的常规部分。
(2)省对市、县的评估承担主体研究
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负有“统筹全省教育督导工作,负责研究拟定并组织实施全省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和有关章程,并进行监督、检查”等职责,因此,在省对市、县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中,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理应成为组织督导的主体机构。
督导人员构成可有如下配置:省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相关部门(基础教育处)领导、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相关督导员、省级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学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与督导。省级督导主体与现行督导评估承担主体(教育督导室)一致。
3.督导评估的实施及结果运用
(1)督导评估的实施方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的实施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发展性原则。必须以促进地区和学校发展为根本目的,引导学校通过科学规划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使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
2.全面性原则。坚持面向每个地区、每一所中小学校,在具体工作中采用的评估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都必须坚持以全面评估省域内的学校为前提。
3.动态管理的原则。实时对地区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复查,不搞"终身制"。经复查发现问题,责成限期整改。
■教育部对省的评估实施方式。
1.省级自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自评领导小组,并组织评估小组,对照教育部制定的督导评估内容要点和评估方案,每年进行一次自我评估。
2.教育部复查。教育部每年汇总分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评结果,并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复查,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限期整改的意见。复查工作至少每两年一次。
3.教育部抽查评估。教育部根据省级自评和国家级复查结果,视工作需要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分期分批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综合性督导评估,系统地分析其工作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和整改建议。
■省对市县的评估实施方式。
1.申报评估。由省制定并下发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并制定评估标准与进度。各地(市)根据督导评估标准制定本地市建设进度,并根据该规划定期(每年一次)向省教育厅提交各县(市)建设进度与任务完成情况,再由教育厅组成督导评估小组对各地申报情况进行初步验收,对申报验收通过的地市进行实地验收。
2.实地评估。由省教育厅组织相关地市组成实地督导评估小组,对申报通过的地市进行实地验收。
(2)督导评估的方法与手段。
■教育部对省的评估方法与手段。
1.把握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综合分析,确定评价等级。定性的评估要在通过“听、看、查、访、议”等形式取得客观的数据、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的评估要认真核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必要时进行实地测查核实。评估时既要对各级指标所包含的要素逐一评价,也要对各级指标综合考虑,按照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给出的等级评估标准,逐项逐条定等量化。评估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绝大多数系指90%以上,大多数系指75~89%。
2.评价时应注重实证性的考察,如现场观察、访谈、问卷、座谈、查阅教案和学生作业活动情况、抽样测试、分析地区和学校的原始记录和档案等,广泛收集信息,全面了解情况。对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估认定省域内中小学校三个方面工作达成度和等级情况,主要的成绩和不足,形成督导评估意见。
3.督导评估结果信息反馈,内容应包括三方面,即主要成绩与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要求,同时附上评价成绩表与评估等级结果,使每所学校找准问题、明确方向、认真整改。
■省对市县的评估方法与手段。
将基础建设指标作为评估必备条件,在“申报评估”阶段完成,由各地政府部门以自查的形式检查验收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建设情况,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经费保障以及队伍配置等。
实地评估重点考察工作举措与成效指标:根据省教育厅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与评估标准,结合通过政策验收的评估申报情况,组成省教育厅挂帅、各地市代表为成员的评估小组,对各地市进行交叉验收。评估前制定量化(数字化)评估标准,进行逐项验收。
(3)督导评估的结果运用
督导评估结果将定期公布,并纳入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工作或有关学校的教育质量考核标准,或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先进单位”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文明单位”评审。
■教育部对省的评估结果运用。
1.建立督导评估结果通报制度,教育部、省教育厅应当及时公布督导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2.国家督导评估结果以书面形式抄送省人民政府及同级党委组织部门,作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和和分管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3.督导评估结果作为教育建设项目立项、专项拨款、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4.教育部根据督导评估结果,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省(区市)给予表彰;对工作存在问题的,及时促其整改;对问题严重的,视情节予以通报批评或“黄牌警告”。
■省对市县的评估结果运用。
省教育厅每年度公布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报告,并对验收合格单位、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建议联合各省文明办联合出台奖励办法)。除精神奖励外,物质奖励与各地市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到位、实际建设情况挂钩。对完成整体工作先进的地市奖励与文明单位、文明城市评选挂钩,地市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或实施人、先进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该项奖励与职称评定、晋级等挂钩,有条件的可以以政府名义给予记功表彰。对完不成进度的地市降低下一年度的奖励比例和名额,并取消文明城市的申报评比资格,取消完不成建设任务地市的教育系统省级文明单位的评比资格,减少该地市其他行业省级文明单位的参评数量,完不成建设任务地市的教育负责人二年内不得评先、晋级,对完不成建设任务的学校及其负责人,建议也采取同样措施。
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各地市中小学校园事故发生率、学业成绩提升幅度与稳定情况纳入考核评估范围。
(二)对学校的督导评估研究
1.对学校的评估指标研究
■基础建设指标:
(1)组织机构
A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健全、运作良好,并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预防网络;
B级指标:学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分管领导,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与学校其他部门有配合度;
C级指标: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
(2)师资力量
A级指标:学校按照1:400的标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B级指标:学校按照1:600的标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C级指标:学校按照1:1000的标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3)辅导室建设
A级指标:学校心理辅导功能室齐全(至少建有团体辅导室与个体辅导室),开通心理热线、应急电话(有条件的地区开设网络辅导,如QQ心理辅导、电子信箱心理辅导等);
B级指标:学校建有个别辅导室,配置空调、电话、桌椅等基础设施;
C级指标:学校建有团体辅导室,配置图书资料、心理检测软件等基础用具。
(4)辅导课开设
A级指标:学校每班隔周开设心理辅导课;
B级指标: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5节或5节以上心理辅导课;
C级指标: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3节或3节以上心理辅导课。
(5)经费保障
A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经费预算,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并逐年递增;
B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
C级指标: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经费预算。
■工作举措与成效指标:
(1)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
A级指标:学校每学期分别向学生、教师、家长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不少于1次;
B级指标:学校每学期分别向学生、教师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不少于1次;
C级指标:学校每学期向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不少于1次。
(2)心理辅导课的内容及效果
A级指标:学校心理辅导课内容贴近学校学生需求,并形成完整的系列,教学效果明显;
B 级指标:学校定期(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开展心理辅导课的公开研讨活动,评价心理辅导课的效果;
C 级指标:学校有心理辅导课课程计划,并根据课程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有开课记录。
(3)心理辅导室的专业工作
A级指标:学校定期(每学期两次)召开典型个案研讨会,评价辅导效果;
B 级指标:学校有完整的、年度心理辅导台帐;
C 级指标:学校个别心理辅导一案一表,有完整的辅导记录。
(4)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
A级指标:学校利用心理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B级指标:学校设立心理委员,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
C级指标:学校设立心理社团,依托学生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及同伴辅导。
(5)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及效果
A级指标:学校师生关系融洽,校园生活满意度高;
B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浓厚,学生心理求助意识强烈;
C级指标: 学校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6)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与影响力
A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力,特色经验受到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B级指标: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鲜明;
C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常规工作全面展开,效果明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中小学校)
2.督导评估承担主体研究,包括什么机构组织督导评估、派什么人去督导评估、与现行教育督导评估承担主体(教育督导室或督导处)的相关性。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应作为专项督导评估,由学校所属地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组织实施。督导评估组人员构成应包括所属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督学及督导员、教科研机构负责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及其它相关人员。学校的教育督导主体与现行教育督导评估承担主体(教育督导室)一致。
3.督导评估的实施及结果运用
(1)督导评估的实施方式。
A.学校自评。
学校结合年度工作总结,每学年进行一次自评;学校自评应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并有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社区、校外教育机构、共建单位的代表参加。学校应形成自评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教育督导部门。
B.县(市、区)督导评估。
县(市、区)教育督导评估按照三年一轮的原则要求,统筹规划辖区内中小学督导评估的周期与数量。主要任务是:开展过程性的随机督查,指导(参与)学校自评,了解学校自评过程和结论的依据,并判断其可信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并形成书面评估报告,反映评估过程、描述评估结果、说明评估结论的事实依据,指明成绩与经验、问题与建议、重大问题限期整改的期限等,使学校明确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努力方向。评估报(下接第17页)(上接第9页)告主送被评学校,报送上级教育督导室,抄送有关部门。
C.省市督导评估审查。
采取随机抽查形式,对县(市、区)及其下属学校教育督导评估的结果进行复查;误差在5%以内的予以确认,误差超过5%的不予认可。
(2)督导评估的方法与手段
督导评估方法:采用分级周期式的抽样督导评估方法。即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所辖学校在三年内应受到县区级督导评估一次。省市级评估可以五年一周期,即在县区级督导评估的基础上,在五年内对各类学校抽取不低于1/3的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县区级督导评估中对已被省市级督导评估的学校在三年内可以不再重复进行督导评估。
督导评估手段:采用“听、看、访、评”四步法的程式。
听:听学校领导汇报,了解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方法、措施以及经验和效果。看:看现场、看材料、看设施、看环境、看师生的精神状态。
访:访问师生了解情况。通过座谈、填写问卷收集相关信息。
评:在听、看、访的基础上作出综合评价。评价要充分体现出督导评估的发展和导向作用。
(3)督导评估的结果运用
督导评估结果将定期公布,并纳入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工作或有关学校的教育质量考核标准,或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先进单位”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文明单位”评审。
A.经过督导评估后,认定一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为县级、市级、省级三个层次。
B.申报程序。
县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中学由学校申报,小学由中心小学(学区)申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市(地)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市(地)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省(市)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由市(地)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C.确认与颁牌。
定期公布督导评估结果,并给经审批认定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正式颁牌。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65-1
传统的《消费心理学》教学模式基本是前半部分介绍普通心理学理论,后半部分加一点营销学的知识,学生对此提不起兴趣、打不起精神,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能力提升很不明显。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并有效加以实施,课堂有效性得到提高,所以,案例教学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成效大有裨益。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用案例教学法达到三个方面或三个层次的教学效果:一、最低层次,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二、中间层次,改变现有教学方法,以应用性为目标,增强课堂的实用性;三、目标层次,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力。
案例教学主要体现在提出一种教育的情境,但案例教学并不完全与理论对立,知识逻辑的结构层次发生变化,只是不完全是以学科知识为结构的层层推进,而可能是发散性的,本文追求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将必然涉及的学科知识点,逐一瓦解,化有形为无形,从而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度与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同时,不过分依赖学术理论,注重实际运用与问题的解决,增强学习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以一则案例为例:《“佳佳”与“乖乖”的不同命运》。
“佳佳”和“乖乖”是香脆小点心的商标,曾经相继风靡台湾市场,并掀起过一阵流行热潮,致使同类食品蜂拥而上,多得不胜枚举。然而时至今日,率先上市的佳佳在轰动一时之后销声匿迹了,而竞争对手乖乖却经久不衰。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呢?
经考查,佳佳上市前作过周密的准备,并以巨额的广告申明:销售对象是青少年,尤其是恋爱男女,还包括失恋者――广告中有一句话是“失恋的人爱吃佳佳”。显然,佳佳把希望寄托在“情人的嘴巴上”。而且做成的是咖喱味,并采用了大盒包装。乖乖则是以儿童为目标,以甜味与咖喱味抗衡,用廉价的小包装上市,去吸引敏感而又冲动的孩子们的小嘴,叫他们在举手之间吃完,嘴里留下余香。
佳佳和乖乖在商品包装规格大小、消费对象的设计、宣传语言的选择均对消费者产生程度不同的刺激,佳佳采用大盒包装,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基本心理定势是“试试看”,诺大一包不知底细的食品,消费者颇费踌躇,往往不予问津;而消费对象限于恋爱情人,又赶走了一批消费者;再加上广告语中的“失恋者爱吃佳佳”一语,又使一部分消费者在“与我无关”的心理驱动下,对佳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乖乖的设计就颇有吸引力:一是廉价小包装,消费者在“好坏不论,试试再说”的心理指导下,愿意一试,因为量小,品尝不佳损失也不大;再者广告突出了“吃”字,吃的开心,开心的吃,正是消费者满足食欲刺激的兴奋点,为了刺激消费者,乖乖的广告在截了当地说“吃”,“吃得个个笑逐颜开!”正是这几个不同,也最终决定了两个竞争者的不同命运。乖乖征服了佳佳,佳佳昙花一现。
给出案例后,要求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由浅入深:
第一个问题:比较“佳佳”和“乖乖”在产品销售方面的不同点?这是一个低难度的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
第二个问题:这些不同点分别引起消费者的心理过程的变化是怎样的?提示:从消费者的认知与情感因素进行分析,同桌或小组间可以展开讨论。学生回答都比较零星、琐碎,缺乏系统性,教师总结并指出问题回答不够系统的主要原因,缺乏心理学的理论支撑。所以顺理成章从案例中引申出与销售心理学相关的理论:
(1)心理过程的概念与相关理论:知、情、意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2)广告设计的相关心理学理论:注意、产品定位、广告设计心理学理论;
(3)产品包装设计的心理学理论:不同包装的功能,包装设计心理学理论。
尤其在理论讲解中,案例内容又是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资源。比如:心理过程中,如何让消费者更好的认知、注意自己的产品,佳佳与乖乖的案例都是强有力的证明;再比如:产品包装中的大包装、小包装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学生也能迅速理解其中的利弊;至于,广告心理别强调的注重目标受众的心理特点,案例中也得到很好地说明。
当然,在教学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
首先,案例教学打破了过去的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逻辑结构,在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方面受到一定的掣肘,虽然学生学习的目标是应用而不是研究,但这样的缺陷还是应该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其次,案例分析时,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个性化视角以及不同观念的结论或分析方法,教师不能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与自我发挥,正所谓过程本身比结果更重要。
最后,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真实性、生动性,对教学与学生的成长才有实实在在的帮助与启发,要极力避免一些伪案例,不要动辄到寺庙里卖梳子。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案例都是不可取的。
总之,利用好案例资源,可以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同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摘要:案例教学法一直是管理心理学授课过程中常用的授课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文总结归纳了部分高校管理心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程知识体系及学生实际需要,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管理心理学 案例教学 建议
案例教学法是当前国内外高校管理学类课程所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管理心理学作为大学本科管理类课程的基础课,在经济管理类知识体系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先导地位。在管理心理学授课过程中,科学、有效地运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能够充分地、深入地阐释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理论,激发经管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校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案例选择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影响案例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对部分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管理心理学案例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很多教师的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选择过于平凡和普通,更多体现在普通企业的管理案例方面,缺乏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如缺乏知名的或有影响力的企业及个体案例等,导致降低了用案例来解释和分析所学专业知识的说服力,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也阻碍了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2.教学案例的“一例多用”现象明显,影响案例教学的针对性。通过调查发现,高校经管类学生普遍认为管理心理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感到困难,而且很多教师又在案例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例多用”的不良现象,即一个案例被使用在2—3个章节的理论教学之中,影响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导致出现了学生学习疲劳,新鲜感缺乏,互动参与率下降,知识重视程度开始降低的情境。
3.教学案例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代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个性鲜明、喜欢探求身边事物的特点。社会的大环境和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造就了其在大学的学习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更注重社会实践的良好习惯。高校经管类学生迫切希望早日接触与自己工作相关联的案例教学内容。调查显示,占调查总人数85%以上经管类学生普遍反映管理心理学的教学案例与自己的企业社会实习,平日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方面相脱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企业实习的效果与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二、高校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改进的建议
1.结合课程知识体系,有效进行教学案例内容选择,体现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案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不论是组织中个体、群体的心理认识与行为管理,还是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心理调节,都需要高校教师选择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经典的、有意义的案例进行教学,不能脱离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应熟练地运用有效案例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正确的解释和引导。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在企业中开展横向科研项目的宝贵经历对同学们进行管理心理学相关知识的传授和解读,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编写相应案例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发现,高校经管类学生在企业实习及自我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相关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比如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调查的经管类学生表示,自己遇到的实习问题、就业困难,以及自己身边发生的自我认识与管理问题才应该是最适合教学的真正案例。上述情况要求高校教师在案例编制与使用过程中,需要把理论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接受新知识的新式课堂,引导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才是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3.结合内外环境变化,及时、动态更新教学案例,提高课堂案例教学质量。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教师应该注重案例自身的时代性和教学对象的适用性,这就要求高校经管类教师不能够再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及过时案例来教导学生学习新的管理心理学知识,而是应该在课程案例教学方面做出创新,能够与外部环境(社会变革、企业发展等)、内部环境(教学环境、学生需求等)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体现案例教学的动态性、创新性和及时性,充分体现管理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特点。
参考文献
[ 1 ] 张家军, 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 J ] .中国教育学刊,2004(l):48-51
因受到我国传统思维以及固有技术的限制,当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还存在着诸多弊端,有待完善。所以,加强高校教学的档案管理模式创新乃是当前高校教学档案建设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任务。观其现状,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唯有开辟新的有效发展渠道,充分将其自身的服务管理功能发挥出来,才可以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便将美学原理融入了高校教学的档案管理模式中,希望借此文内容,可以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份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管理现状;改革创新;美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逐渐提升,各行各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强。高校教学管理乃是我国教育部门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研究的一项问题,而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其教学档案管理则是管理内容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我国的高校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其现状中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故此,改革当前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经过实践研究创新出新的管理方法,乃是当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义务与责任。本文便根据当前高校教学档案的教学管理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创新出了美学管理的实践方法,希望能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份借鉴建议。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应用美学的理念阐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完成自传统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巨大转变以后,国民的综合素质水平也都得到了整体的提高,故此,人们在使用档案的时候,也开始潜意识的参入审美要求。除此之外,受众群在浏览档案的时候,对于档案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满足档案的实用性能,开始逐渐融入了越来越强烈的审美倾向,故此,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适当地引入美学原理,从而创造出新的档案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事业融入崭新的活力,并且还非常有助于探讨分析出新的档案管理领域,这对于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利用价值来说,起到了难以估量的积极性作用。经过实践研究表明,将美学的原理融合进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模式中,对于提高其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来说,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动作用,非常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一般来说,档案管理中的美学内涵体现在以下四点上:档案材料整理、档案内容汇编、数字多媒体网络以及档案室的室内布置。本文便根据这四项内容,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二、档案材料整理可以反映出真实的美感以及严谨的美感
高校的教学档案乃是整个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所凝结出的产物,它真实客观地记录下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其档案的内容中汇聚着师生共同创造的智慧与心血。文件档案虽然不似文学作品那样用一种朦胧的充斥着美感的语言去描绘形象,但是却用其丰富、具象的真实内涵带给人一种生动的智慧灵感,体会到了一种岁月与历史打磨出的深沉感。档案所反映出的真实美感以及严谨美感中,包含了:现实性、实践性与超越性,这也是“内容美”所反映出来的主要特征,它以最为直观的方式体现出了美感的统一性,并且这种美一直蕴含在对于美的事物以及审美活动的理解当中。
故此,在高校教学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时,首先应当建立起教学档案的管理体系制度,其管理体系的框架结构应当以简约鲜明、图文并茂、清晰美观作为基本原则。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运用其美学当中的对称、条理性、韵律、布局以及均衡等各种专业性原理,依照档案内容的不同,而采取搭配不同的字号、字体以及图样的形式,以此来体现出高校教学档案的结构美,并且可以有效的增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体系的感染性与直观性。例如说,在试卷管理体系制度之中,便可以使用一些几何图形增强美感,学生也会对考试更具积极性与能动性;在教学音像资料的管理体系当中,按照内容进行添加多元化的突破,并且使档案内容的设计布局更为科学合理,将主题突出出来。这会使浏览者在翻阅的时候,更为一目了然,记住档案内容。
三、档案内容汇编可以展现出内外统一和谐的美感
教学档案可以影射出众多层面,并且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其档案的内容中所融合的周而复始的教学经验闪烁着一代又一代叫熟人的智慧与思维。故此,开发利用这些非常具有现实价值意义的教学档案,其核心内容便在于引入新的档案管理理念与档案管理模式,促进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来看,档案文化与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乃是一脉相承的,档案学学科同文学、哲学、史学与美术学等相关学科都是非常近似、不分彼此的,这边促使档案学的内涵底蕴更为宽广、深厚。于是,基于此角度作为出发点,借助美学的理念来重新便会研究高校教学档案,赋予其高校教学档案文化新的文化内涵,乃是高校教学档案编研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我国的计量学院中曾将美学注入于高校教学档案的编制研究工作当中,将传统原始的,无法构成体系的零散材料全部通过编研,排编成了一本本优良精美的书籍,而且成功地创造出了教学档案业的新经典,大大提高了档案文化的实时利用率。除此之外,高校教学档案的特殊性也促成了档案装帧汇编这种形式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其档案汇编工作主要针对于档案封面、档案扉页、档案目录、档案数据、档案概要与档案的装订形式等综合性质的全面统筹计划,而后依照其档案的具体内容进行设计。在进行汇编的过程当中,要求档案的目录、概要、内容、数据全部呈现为统一比例,其中的字体格式与表格的排版都应当具有规范条理性,所采用的字体也应当具有艺术美感,卷中的排列要有次序,以此来实现文字内容、语言内容、结构内容的规范性。
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建立数字网络多媒体管理时,应当注重整体画面的美感
在当下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教学档案工作实现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乃是一种必然性的发展趋势。故此,多媒体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为高等院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开发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还促使美学的理念运用得越发广泛。建立起高校教学档案网页模块的设计以及应用多媒体艺术汇编档案的模式,并且注重模式中的音乐与视觉效果,通过布局、构图、色彩与音乐等各种可以展现美学的艺术效果,描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美的画卷。在构图与布局上,应当注重其画面板式的组成比例,要在
视觉上使用空间组合的方式,构造出和谐化、统一化的网页内容,促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在视觉与音乐方面,应当科学合理地运用色彩色调的对比将节奏调和均匀。在设计的时候,应当注意色彩的整体效果与视觉效果,应当在合理统一的基础之上,达到色彩均衡的目的。此外,还应当注意色彩渐变与色彩突变的交错关系。还可以在网页当中选择一些励志、奋发的歌曲作为背景烘托,增强美感艺术的感染性。
五、高校教学档案室内部所布置展示出的环境美感
高校档案室的环境美感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硬件;另一方面是软件。其中,硬件包括有:档案盒、档案柜、室内植物、室内壁画、阅览桌椅以及室内窗帘等等物品;而软件便包括有整体色彩、环境布局以及人文景观等感官上的内涵。一般来说,保证档案室内的环境美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档案盒其具有艺术美感的创新。将档案盒归类上架乃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最后程序,也是展现档案室环境美感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如果想要保证保证档案盒的美感,可以在档案盒的背面与盒面上进行创新。例如说,确定档案盒的颜色,根据不同的分类而选择不同的色彩,其整体色彩应当与档案室的装修色调相吻合等等;其二,创建出祥和、舒适的档案室环境。档案柜乃是室内的空间实体,所以它的摆放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运用美学的原理将这些空间实体进行合理的拜访会使得环境布局更为安静舒适。在布置档案室的时候,既应当注重其布局的搭配,又应当注重其色彩的搭配,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出档案室环境的美感。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对于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以及教育素质而言,都存在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并且,创新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模式,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们提高授课能力的先决因素。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应当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并且通过不同的手段与方法来树立起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能意识,促进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在实现适时性、科学性、现代性、创新性的同时,还能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连红.高校教学档案创新管理美学新实践[J].档案与建设,2008(06)
[2]徐艳.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创新管理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1(07)
[3]池金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应在创新上下功夫[J].黑龙江史志,2013(05)
[4]江桂平.新形势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创新[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04)
[5]张金凤.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04)
[6]吴宇虹,张良云.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积极推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J].文教资料,2008(06)
精选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笔者认为,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1)针对性原则。教师所选取的案例要与课程教学的内容、目标紧密相联,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认知水平和思辨能力等选择案例,这样的教学案例易于为学生接受,并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2)实效性原则。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案例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并且应选择一些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相贴近的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3)时代性原则。当代大学生生长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新的知识、新的思潮和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他们对过时的教学案例是不会感兴趣的。因此,教师所选取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这样的案例才更具有说服力和针对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趣味性原则。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应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较强的可读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丰富性原则。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处于同一学习阶段的学生其心理需求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照顾到处于不同阶段、不同背景学生的心理差异,应多选择一些不同类型、不同风格和不同呈现方式的案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科学安排教学环节
案例教学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在开课之前制订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包括本课程计划运用教学案例的总数量、各个案例具体运用的时间、运用案例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等。二是针对每个教学案例制订一个案例教学组织实施计划,内容包括案例名称、案例来源、案例类型、案例介绍、案例使用注意事项、案例材料使用时间、案例使用步骤、案例讨论的组织形式、案例分享的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案例的归纳小结、案例的启示、对案例的评价等。教师要精心组织策划,科学周密地安排教学环节,充分发挥组织、引领、催化和导向的作用,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3.恰当设置问题情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任务有以下两个:一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科学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理念,正确面对大学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另一个是向学生传授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教会学生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使他们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运用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设置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和分享。教师应针对案例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应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展开讨论,具体内容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案例、系统阐述案例、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了解案例所包含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案例的核心问题和案例所给予我们的启示等。因此,教师应从多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与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及时进行总结评价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案例教学;
消费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活动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完整地了解消费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掌握在现代营销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消费心理学仍以课堂讲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与其应用性强的特点极不相符。针对这种现象,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的步骤
1)精选案例:选择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故事作为典型案例。2)阅读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故事进行认真阅读,熟悉案例故事。3)提出问题:根据案例,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4)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5)找出解决方案:根据讨论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6)归纳总结:教师对各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与评议,并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明确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传授者、主导者;同时要注意案例故事的选取不应只有正面案例,也应该有反面案例,通过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加深印象。
2在消费心理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对策
讲解理论首先要对学生讲授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讲授过程中要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要精炼。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选取简单易懂的图示、例子辅助教学。此外,在课堂上还要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总结。精选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要充分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要根据所讲授的理论知识选择最新的、接近学生生活的、有针对性的案例,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案例之中。个人思考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提前将案例布置给学生做预习,要求他们阅读案例并通过自行搜集材料对案例进行思索与分析,对布置的预习题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整个教学效果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分组讨论在个人充分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4~6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要求每个成员各抒己见,说明策略与方案并陈述理由与依据,最终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组内达成共识。这个阶段必须充分展开,让大家自由讨论,教师对此不做评价。全班交流教师主持全班进行讨论。在发言过程中出现意见不一、互相争论的情况时,教师要善加引导,使学生加深对案例的理解,最终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一阶段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归纳总结这是案例教学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与概括。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启示,应该怎样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最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3在消费心理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效果
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常常是教师“一言堂”,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学生对知识的精髓并没有较好地掌握,一旦面临实际问题,都会觉得无从下手。而案例教学法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案例实际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并加以讨论。经过后期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师生之间平等地交流、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双向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有效改善了师生间的关系,对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提高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事件,让学生在思考、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使学生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应该如何应用,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贺敏,郭力华.案例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课程中的运用与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23):55-58.
[2]高博.浅谈《消费心理学》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中州大学学报,2010(27):107-109.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短期职业培训等。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中等职业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中职教育的特征
近几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我们也清晰的看到,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不论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教学对象上,中职教育和其他教育都存在较大差别,根据笔者近几年授课的经验,现浅议中职教育教学的几点特征。
1.学生年龄较小,自学能力差。大部分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年龄都还很小,还未成年,社会阅历也较浅,授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现实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应该受到未成年人应有的尊重,教师应该去关心、尊重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怀。找机会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时,在制定和实施授课计划、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时,应把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考虑进去,不要实施满堂灌,要给学生以广泛的自由空间来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
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中职生是由于没考上高中,在父母安排下来到中职学校继续读书的。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是想真正的学习一份技能而来学习的,学习目的较明确。很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基本上属于比较散漫,生活很没有目标,学习没有目的,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课上不愿意听课,感觉很乏味,自然就会做出一些扰乱课堂纪律的事情。
3.实践教学较少。对于学习文科的学生来讲,在课堂授课时,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特别是要课课结合案例,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并给他们分组讨论的机会,来调动课堂气氛,这样学生会感到更加有兴趣。如果一味地只讲课本知识,学员难免会觉得空洞乏味、枯燥,进而打消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中职学校有效实施薪酬管理课堂教学的对策
针对以上中职学校的教学特征及授课对象,如果依旧把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式强加于中职学生,显然是不合适的,不会起到激励作用。据此,笔者从自己的文科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以下对策,来提高薪酬管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管是中职教育还是其他教育,选教材是第一步。薪酬管理这门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所以,在选取教材方面,中职校应该选择简洁易懂、具有专门性、针对性的适合学生的教材。应重实践多于理论,充分调动中职生的实践能力,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自主、自学、自悟的机会。因人施教则体现在发挥中职校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和优势上,发挥得当,可事半功倍。像薪酬管理这门课程,就要在课上重点突出它与学生们将来的联系,举一些实例,让学生们来进行解答,说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分别给予指导,当然,这需要学校和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
2.案例教学法尤为重要。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学校的课堂讲授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泛泛而谈,照本宣科,大谈理论而置实际于不顾,就会打消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应选择一些他们熟知的企业案例,注重案例的真实性、趣味性、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笔者在薪酬管理教学中讲到一些相关理论时,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总会拿出相应的案例让学生们来讨论。起初,学生们还有些腼腆,但是在我的不断劝说和鼓励下,同学们渐渐的敢发言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3.进行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方法有些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在薪酬管理教学中,应重点把握好和薪酬有关的各个要点。中职校的学生虽然还没有走向社会,但是这也是他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在课堂教学时,当讲到某一重点问题时,就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薪酬状况在课堂上展开讨论,给他们以充分的讨论空间。如有不同意见,其他学生也可进行反驳。这样,一方面增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也融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