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7 13:16:50
序论:在您撰写互动教学模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一直并将永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从“灌输式”“压迫式”教学模式到“启发式”“情景式”教学模式再到当前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如今,互动式教学模式似乎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那么,究竟什么是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哪些主要特征与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积极主动准确地操作此模式呢?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
现代教学强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设疑、质疑、解疑的能力,而学生的这种自主学习反过来又将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此即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1 ]
可见,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适应当代社会人文思潮的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与提高的过程。它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度,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体验与建构所学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也是一个不断反馈、不断修正、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 2 ]
1、教学系统论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学生和课程等形成了“人、人与物”之间的特殊结构,既不同于自然界和机器的“物、物”结构,也不同于政治等社会活动中“人、人”结构,更不同于生产等社会活动中“人、物”结构。在万事万物之中,人是最具有变化性的。作为教学要素中的教师和学生,均是最具有变化性的。所以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应该是教学系统中的“双主体”,教学活动的最优化,应当是教授(教师的活动)最优化与学习(学生的活动)最优化的有机统一,是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双主体”能动性的过程。
2、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是师生之间有目的的交往活动,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主体关系。在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者,并且都把与自己有关的其他交往者的主动性、自觉性作为对话、理解和沟通的前提条件,换言之,交往意味着交往双方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
3、从文化生态的观点来看,教育过程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毕业论文范文。在教育、学校、教室这个“文化生态”体系中,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立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相互关系的品质。而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合作、双向的,并非有任何倾斜的。
4、以主体教育理论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从多方面整体的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他们的主体性素质发展水平,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强调师生互动、民主和谐,充分激活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性。
5、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和谐统一,促进师生素质的共同全面提高。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1、互动性。互动性是互动式教学模式最本质也是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为主体,互为客体,互为依存,互相促进,达到自主、互动的境界,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教师的强制与约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是该教学模式的关键要求。
3、创造性。在互动式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激发和培养,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时刻体现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 ]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依据现代教学理论而设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之间共同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模式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一定要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支配空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体验和建构知识体系。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模式的核心,是让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探索新知识、获取好的学习方法,从而真正锻炼他们的创造力与独立学习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 ]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由于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与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精神的同时,必然有助于教师综合业务素质的提高。
五、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 ]
第一、师生的课前准备
从教师的层面看,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计划。而且,在设计时,教师应主动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怎样才能设计出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计划。必要时,甚至可以考虑让部分学生代表参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备课。
从学生的层面看,学生预习是为学习新知识作积极的准备,更是保证师生有效互动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当学生对老师即将在课堂上进行讲授的知识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学生的互动热情才会被真正唤起来,师生互动的效果也才会更佳。反之,如果学生预习不充分,甚至不进行预习,对教学内容不熟悉,那么,上课时就难以积极主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
第二、师生的课内互动
这是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互动式教学模式最本质的要求之处。
一方面,教师要精神饱满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指导和点评。在师生互动、共同营造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里,教师通过一系列精心准备的讲解和设问,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互动式教学模式,并敢于反问,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毕业论文范文。
这里特别要注意教师点评。我们知道,当学生积极地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之后,都渴望能及时从教师那里得到明确的评价,因此,教师的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保证师生教学的全面互动特别是学生互动激情的延续都有着重要意义。有学者认为,教师的点评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来概括:明、当、激、解。明即要鲜明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即要用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评,激即教师的点评要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发言,解即这种点评要有利于帮助观点错误的学生理清楚问题的思路。
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认真探求,大胆质疑。教师的主动是为了学生的主动,而学生的主动又将反过来促进教师的主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决定因素,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就将无从谈起,教学效果也将大大折扣。同时,学生还要大胆质疑,敢干提问题。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就告诉我们,能够提出问题就等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第三、师生的课后反思
温故而知新——课后的师生反思是巩固课堂互动教学成果的重要保障。课后的反思既能使教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完善,又能促进学生归纳分析能力的发展;既能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又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总之,互动式教学模式为高校课堂教育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只要我们全面深入推行、实践着互动式教学模式,就必然能够为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安宇.试论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0,6.
[2]杜志刚.“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Z]. jingchuanedu.com/,2005,2.
[3][4]刘杼、邓新跃.互动式教学模式与高校教学管理改革[J]. 大学时代(B版), 2006,11.
[5]安晓杰、保艳梅.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教学无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现代教学思想启迪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经过创造性劳动,对所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样组合,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形成适合自己的较为完善的和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①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正是根据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综合了自主学习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而创造的具有个人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该模式的实施效果,并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特对107名学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来自任教的四个班,以不计名方式在被测的若干问题答案中选择作答,所以结果较为客观,也有一定的说服力。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新颖,效果好。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从表1、2中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并认同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充分反映出广大学生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期盼和肯定。
然而我们应该承认,由于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学生的主动性已经沉睡多年,或者说,有的学生早已习惯了你讲我听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要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毕竟需要一个过程,部分学生对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某些不适应是在情理之中,我们应该坦然地面对。例如有学生这样写道:“有时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不是很容易接受。”“上这门课对我来说有些压力,不适应。”“觉得上课精神好紧张,而且上得好快……”虽然这部分学生只在少数,但也不容忽视。事实上,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恢复学习的本来面目,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让他们爱学习、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去唤醒学生潜在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值得每个教师认真思考,可以说我们是任重而道远。
2.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受到学生的喜爱从表3看出,大部分学生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思想任意驰骋,个性尽情飞扬。而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营造的课堂氛围让他们的梦想成真,于是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受到91.6%的学生的青睐。3.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在传统课堂上,学生以教师为绝对权威,对课堂存在畏惧感,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和真正意义,于是就会无精打采②,甚至像有的学生写的那样,一上课就有想睡觉的欲望。而在自主课堂里,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而课堂也因他们的主动参与而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调查显示的数据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真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不是别人,正是学生自己。也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他们才能主动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从调查结果来看,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品质。很多同学都说:自主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我养成自觉独立去学习的好习惯。4.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一:合作意识和能力由于小组命作学习使得小组成员的关系是“息息相关,沉浮与共”,因此在这样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自强自爱,学会了尊重他人和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学会了相互激励,相互赞赏,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对此同学们深有感触:“常规教学模式可以说从没让我想到合作学习这句话……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可以让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你一种想法,我一种想法,她一种想法,合起来就是三种想法,看问题可全面一点,答案多一点,不仅全部动了脑筋,也让同学们之间的默契多一点。”还有同学说:“能让我有与集体合作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其二:阅读能力和习惯阅读能力的训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那些阅读基础好而又能坚持按照老师介绍的阅读方法和要求去阅读的学生而言,阅读能力是能够得到快速提高的。而对阅读基础差的学生而言,难度相对较大。于是有同学抱怨道:“让我在老师所规定的时间内看完规定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有的同学则希望阅读时间延长。应该相信,只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持之以恒,阅读能力一定能提高。有位同学说得好:“自主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之中的阅读汁人有一种正在接受挑战的感觉。毕竟在我们接受了这么久的常规教学之中的阅读之后,突然要改变方法,像个小神童一样,一目十行,而且还要在我们认为不可能的时间之内阅读两遍,还要划出重点,找出疑问点,归纳出一段甚至几段话中的重点……这让我觉得,就好像在跟时间老人赛跑一样。”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像她一样,把课堂阅读当作—种对自我的挑战,对极限的挑战,阅读能力想不提高都不可能了。其三:思维能力和习惯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设计“独立思考”环节,旨在传递——种观念给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更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但单靠5分钟的课堂独立思考是远远不够的,“独立思考”应拓展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调查结果呈现的数据表达了81.3%的学生对本模式的信心和充分的自信。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教会学生思考,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善于深思、思维敏捷的人。而模式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要身临其境,全身心融人课堂教学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程度密切相关。表13从总体上肯定了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效果,也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调查数据充分说明有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就一定会发现知识,并一定能获得发现知识的方法.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实践中的思考教学贵在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是在作者本人创造性地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既适合自己又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路径过程中而创建的。既然如此,它也只有在不断总结、反思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走向完善。以下谈谈本人在实践中的—些领悟和感受。1.要重视教师角色的转换审视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老师应成功实现角色的转换,由知识的复制者、传授者转向建构者、促进者,由课堂的控制者、独自者转向引导者、对话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也由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互相分享知识,共同发展。如果不实现这种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活动将难以开展。但这是否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削弱了呢?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并不是使教师变得无所事事,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动起来后教师的作用更大也更重要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学生动起来,绝对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水平上,做只有也应该由教师来完成的高水平的“动”,通过教师这一层面的“动”,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教学兴奋点和教学步骤……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的重要作用的主动发挥,就不可能有高质量、有效的互动,学生将可能变成散沙一盘,教学也失去了它的意义。③2.要提高教师素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的一种信念和一种理想,是教师人生价值观的体现。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确立这样一种理念: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不可多得的人师。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把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2)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索精神。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创造和实践就是一种教学改革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体现。一种模式呈现程式化,就可能导致单调乏味。而学生总喜欢新的事物,每个新的事物却只有一定的“保鲜期”,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应不断求新求变,不能一劳永逸,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永远充满生机和魅力。④(3)知识储备量。在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充分地备课,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在重点讲授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妙语连珠,不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憧憬。而学生质疑问难环节中,提出问题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邻校一位教师问:“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中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对“准备了一辈子”的解释是终生从不间断地读书,这是很有道理的。所渭“学为人师”,不学“何以为师”。而对于政治课教师而言,这种日常的学习就更为重要了。3.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度的大小,即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广度、深度、时间、频度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指标,由于教学是由教师设计、组织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仍是有限度的,以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为例,从问卷调查中发现,“你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些什么体会、感受或建议”这一题有38.3%的同学没有写下只字片语。还有同学写道“总是那些同学回答问题,没有推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这一方面说明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技术和方法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另—方面反映了教师和教学的无奈。教师花多大力气费多少心思,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可总是有部分学生无动于衷。就象这位同学—样,“那些同学”动起来了,他自己为什么不动起来呢?没有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内化,学生的主动发展就难以实现。所以,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成为今后共同研究和努力攻克的难题。
一、互动合作教学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阶段。这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普遍活泼好动,学习能力不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主动的加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来,而互动学习恰好可以填补这方面的不足,通过互动学习,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以穿插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和学生做游戏,安排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比赛、合作学习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
互动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模式,通过互动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互相整合信息与资源,增进她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她们的友谊。互动学习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借鉴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学习经验和成果,可以将一项繁重的任务分担给几个人完成,这样就能够为我们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此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课业负担重,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合作学习中,每位组员分担一部分,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压力,而且还提高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三)增强学生团结互助意识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居多,独生子女一般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和他人分享合作,她们的整体思想都比较自我化,做任何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很少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这种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很不利,这样长久下去,会让学生无法与她人和谐的相处,对以后学生走向更远的社会来说非常不利。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就要纠正这一不好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多多的互动交流,擅于和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加强集体荣誉感。
(四)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永远是一名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一位可以相互倾诉、相互交流的好朋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主动和学生做朋友。例如,在教授《从现在开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扮演狮子大王,以狮子大王的语气激发“小动物”通过读文感悟交流,这样就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面前真正做到畅所欲言。通过互动教学的模式,恰好可以很好的实现这种关系的转变,教师和学生也能恳切的交谈,也能就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合作学习还能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良好的友谊。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构建互动教学模式
(一)创设“表演”情境
创设情境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创设表演情境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高质高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和乌鸦有关的物品,就拿一个乌鸦造型的帽子来说把,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四至五人,每位组员挑选一个“乌鸦喝水”中出现的角色,其中一名组员头戴“乌鸦帽”,饰演乌鸦,全组共同合作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表演出来。当然,不一定要照搬书本中的内容,还可以酌情的添加或改变故事情节,这就需要组员的充分想象了。通过这种表演情境,将学生的积极性都带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我们不仅能够让学生轻松的了解“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与“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两个难点,还能通过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学会倾听
互动的课堂模式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一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说到师生互动,就涉及到了教师要善于倾听的问题。教师要做好一个倾听者,细心、内心的倾听学生的心声,在这里,教师一定要放下身段,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让学生能够“放心”把自己的心里话说说来。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主动和自己进行探讨,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心里想的是什么,再根据学生的心理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英语教学有极强的实践性、交际性,它同样具备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如下特征即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完美性。以学生作为创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诱导下形成交际能力是该学科的目的。因此教师与学生必须处理好互动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教师画龙点睛,学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学生不断获取语言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特别是创造力,这便是形成"互动"教学模式的意图。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要求,应用天津教科院创造学模式的教学方式,本着在情景中掌握匀型结构,启发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材料归纳语法规则,进而在情景中探究解疑,培养言语交际能力和发展创造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了如下教学五环节:
激趣创景启发探求交际
一、课堂教学模式过程
Ⅰ.激趣
激发兴趣之目的,是变逼为导,变苦学为乐学。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因此我们用"爱"促进教育,用"趣"构建教育模式,用"玩"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创景阶段埋下伏笔。
1.新奇引趣法
1.1以唱歌形式使学生顺利通过英语入门阶段。
如在教学第一册第四十三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名词的词性物主代词的使用。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学生对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掌握必须准确熟练,才能区分开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词性物主代词的异同点。首先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代词再现在学生面前,利用问、答、译、比等方式的交际原则,使学生明白了各类代词的正确使用,然后用旧词填新曲的方式将代词表格编成一首歌,两分钟内,背诵表格人人过关,接着我走下讲台随手拿来各种衣物进行师生间的对话。最后将对话编成歌,对名词性物主代词进行小结:
T——Thisrulerismyruler.
S1——Thisrulerismine.
T——Thatrulerisyourruler.
S2——Thatrulerisyours.
T——Whoserulerarethere?
S3——Theyarehisandhers.
T——Whosearethererulers?
S4——Theyareoursandthiers.
1.2利用口诀简化难点,使学生顺利攻克难关。当学生对可数名词的记忆及使用以及some,any的使用望而生畏时,在师生的交际练习完成后,我要求学生利用口诀四人一组小结不可数名词及some,any的用法,于是出现了:不可数名词这样记,一日三餐要调剂,早餐面包泡茶水,午餐纸包鱼肉鸡,晚餐米饭加奶汁,饭后再做作业题。以上名词不可数,要数别忘加量词。some用于肯定词,肯定回答也用此。any用于疑否句,不可数名词thisis。
1.3利用简笔画、图表、设问引答,鼓励学生开口说话。
1.4借助游戏解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2.竞赛激励法
实践证明,将带有竞赛性质的练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但对学生产生一种教学魅力,把他们牢牢吸引在教学磁场里,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喜欢竞赛的心理,还训练了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1差异训练。如平时测验根据学生的现状,我总是印2~3套题,一套面向全班,好学生做题速度快,再发给他们难度稍大的第二、三套题,这样做,不同程度的学生既有统一的学习内容,根据个人的差异又有不同的奋斗目标。既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又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好风气。
2.2小组比赛。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加机会,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自信的交流场所,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小组赛。如学了情态动词can,启发学生用can造出六个句子。然后三大组参赛,其余的组评判。粉笔如同小小的接力棒从后到前,比赛内容是将句子变成否定句、一般问句、选择问句、特殊问句,大家对此兴趣盎然,课堂上个个跃跃欲试。
2.3男女比赛。通过男女比赛方式进行一个单元和综合复习。首先布置复习范围,为了取胜,好生主动帮助各自的差生,课堂上有问有答有争论,比赛包括情景对话、听力抢答、自由问答等。他们彼此互抓弱点,千方百计不使自己丢分,使复习达到一种欲罢不能的境地。
Ⅱ.创景
学生的兴趣神经一旦被触发,他们自然会在逼真的情境中触景生情,见情思意。再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并常自戴假面具,变换各种人物角色,把许多具体事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尽量做到可见、可触、可尝、可闻,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鼓励学生的首创精神。
例如:为了创设情景,学会句型IswatchingTVtoomuchbadorgoodforyourhealth?铃声过后,教师一边捂着肚子一边吃面包,满脸痛苦的样子,走上讲台自言自语道"Iseatingtoomuchbadorgoodformyhealth?Ithinskit\''''sbad."然后我提出了"Whatisgood(bad)foryourhealth?"四人一组的讨论开始了,很快答案产生了。
Doingmorningexercisesisgoodforyourhealth.Keepingtheclassroomcleanisgoodforyourhealth.WatchingTVtoomuchisbadforyoureyes.Playinggamestoomuchisbadforyourstudy……
接着教师在动词下面划了线,问"为什么?"立刻有人回答,动词加了ing才能充当主语。交际的目的达到了,语言难点突破了。
又如,第二册第45课是有关月份的内容。师生以问答方式引出了对话。(带方括号的词表示写在黑板上)
T——Whichisyour[favourite]month,doyouthink?
S——IthinkOctoberisthe[best].
T——Andtheworst?
S——December.
T——No.1thinkJanuaryisthe[worst]thanDecember.
教师建议学生编一个相似的对话,要利用黑板上的划线词。他们很快编出了——
S1——Whichisyourfavouritefood?
S2——Ithinkmeatisthebest.
S1——Why.
S2——Becauseit\''''sthemostdeliciousofall.
S1——Whichistheworst?
S2——noodles.
S1——Why.
S2——becauseIwillbehungrysoon.
以及你最喜欢颜色(运动、城市、动物、学校、老师等)。其中because与Why的引入又为下一单元重点做了超前学习。这样以旧引新,用新带旧,使对话变得更丰富、更充足,再通过教师的讲评,使学生对自己的首创精神产生一种向往之情。从而培养了学生扩散性思维,帮助他们掌握求知创新的技巧。
Ⅲ.启发
实践证明无论记忆多少语法规则,对于语言习得来说,并没有实质性作用。然而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能够提高语言实践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因此创设情景学语法,即学了语言又学了语法,一箭双雕,符合用英语来学英语的原则。但学生还须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归纳出规则,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因为认识规则的监控作用不仅能有意识地利用语言规则,促进理解语言材料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规则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启发得出规则的具体过程为:
积累材料——套用句型——点破规则——练习运用——系统归纳如第二册第34课中难点与要点既多又集中,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可采取分散教学各个击破的方式。首先要掌握need与hadbetter的使用。教师可以用桌上没有粉笔这一实际现象,生气地说:"Whoisondutytoday?Thereisnotanychalkinthebox,WhatshallIwritewith?Ineedsomechack.Xixi,you\''''dbettergoandbringquickly."等Xixi取回粉笔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这个句子,并在need与hadbetter下面划了线,问答在师生之间展开了:
T——Ineedtowriteontheblackboard.
一、要素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对教师而言,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健康的人,而不是相对静止的物,这是教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区别所在。这种专业特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生活必须面对教育情景中的不确定性。教师每时每刻面对的情景都具有即时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去探究。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教育起源于交往活动,互动包括认知、情感、实践活动的互动,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交往活动。学生走进课堂不仅只带着问题,而且还带着情感、态度、需要等因素,课堂也是学生精神生长的乐园。
二、模式界定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指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学习)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教育模式。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学习方式是发现式学习,目的是学生建构性地获取知识;它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合作性、建构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三、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互动探究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体验,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学习理论:①布鲁纳认为,创设问题情景,能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和认知需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生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②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础,学生既有原有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在教师有意义有目的的帮助指导下,依据教材循序渐进的选编顺序,能够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新的研究还表明,当学生掌握了某项知识的60%的时候,就要开始运用和实践,并在运用和实践过程中补充和提高自己,这是后现代人学习的一种最明智的做法。
3、教学理论:斯卡特金认为发展是教学的重要归宿,而发展的实现则有赖于在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条件,提供适宜的内容。在查明能够促进发展的内容和条件,正确处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和赞科夫等人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条件是:教学在略高于学生现有心理发展的水平上进行;不断设置认识矛盾,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智力、意志和情感去解决问题。互动探究中教师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相应的条件,探究具有挑战性,能调动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参与学习,符合上述的两个条件。
四、建模理念
1、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造性
发展是主体的主动行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对于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判断应该看学生中否是目标的制定者或参与制定者,学生是否是教学活动的促进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
2、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和情境因素两类。在学生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中,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3、交往活动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社会性形成的过程。在民主、平等、自由、安全的氛围中开展交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精神的自然生长。交往活动拓宽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学生在交往活动中激发和体悟到的情感、智慧、人格、态度、思维方式等都能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已,使其充满个性,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有卓越品质的创新人才。
4、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
它包括学生心理的开放,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享有自由,不受压抑;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堂应聚焦社会热点、追综科技进步,使课堂信息更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和已有经验;思维空间的开放,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灵敏性、独特性上训练学生的思维,用延缓评价、鼓励创新等策略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学结果的开放,学生带着一个问题走进课堂,带着多个问题离开课堂,敢于怀疑教师、教材、权威的结论。教学过程围绕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展开。在联系与综合中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学生是具有差异的个体
①这种差异表现在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创新课堂教学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刀切”、“齐步走”,应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差异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在创设情境、制定目标、实施探究、巡堂指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与评价等各个方面渗透分层的教育思想。②创新的层次性。初中阶段,学生的创新以相对于个体而言“前所未有”为重点,以相对于群体而言“前所未有”为奋斗目标。
6、不同学科应培养学生不同的学科思维能力
它包括学生掌握某项学科的特殊能力,学生学习某学科的智力活动及其有关的智力与能力的成分,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学科思维能力是学生好学好每一门功课的基础,是保证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这要求教学模式符合学科研究、学习的特点。例如:“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其研究方法是:“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而理化生学科研究的方法是“观察----假设----实验----分析”。理科教学是培养人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增强人的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以探索自然奥妙和科学技术为主旨。文科研究方法是“感知----体验----觉悟----升华”,文科是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增强人的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它重教养和规范人的言行,以提升人的精神力量为主。
7、每门学科的教学都应有自己的模式群
对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中的不同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年级的教学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模式。如建立“双基探新学习课、思维方法练习课、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课、校内外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群等。
五、模式目标
①该教学模式强调目标的导向作用,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情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构建以学生探究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划一性、预设性,从而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②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竞争和创新能力。
③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六、模式结构
(一)一级结构
教师:引起兴趣确定主题组织指导意义建构
步骤:创设情境呈示目标互动探究促进发展
学生:感知问题提取信息分析综合内化迁移
过程结构
(二)二级结构
A、探究的类型(按活动形式划分):
1、活动探究:参与活动----感悟实质----认识升华
2、体验探究:问题导向----体验探究----讨论内化
3、专题探究:问题归类----分析综合----阐明结论
4、自主探究:自学自疑----自觉自悟----自评自结
5、建构探究:引导探究----同化整合----意义建构
6、实验探究:动手操作----总结提炼----发散延伸
7、引导探究:研究引导----鉴赏引导----迁移引导
……
B、探究的层次(按照学习方式的开放程度划分):
1、体验探究。学习的课题、假设、验证用的材料,实验全由教师预先准备好,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从几种假设中选取一种,并围绕所选取的假设展开讨论。
2、引导探究。教师提出学习课题,学生提出猜想及验证的思路,验证用的资料由教师事先准备,或者由学生提出要求,教师再作准备。
3、独立探究。课题由学生或教师提出,其余各环节均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组织者。
(三)三级结构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启发式、挫折演示教学法、发展问题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内容不全教学法……
七、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教师必须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生活和学习的经验)的相关程度。必须综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创设情境”要从四个方面考虑:(1)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2)能引起学生兴趣;(3)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问题具有层次性;(4)问题解决方式具有多样性(如个体独立完成方式,群体合作完成方式等)。教学应该从问题情境中得到发展,教学情境必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创设情境”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主要指课首情境创设。
2、呈示目标。包括语言呈示、文字呈示、声像呈示、动作呈示。目标即可以整体呈示,也可以分部呈示,但必须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问题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进行探究的内部诱因;具有挑战性,介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新认知水平之间。问题可由学生分小组提出,也可个别提出,还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目标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也是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始终的,具体操作要求为:①从情境中引出问题,筛选信息,确定探究的重点;②规划、规范探究行为;③确定交流的主题;④依据目标设计训练内容和进行反馈评价;⑤调控教学环境。
3、互动探究。①它包括研究问题----验证问题----策略评价。研究问题,要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协作意识和交流、交际能力。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想象力等思维操作方式。验证问题,通过交流研讨和实验验证结果,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学会的知识,和用学会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不断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对问题、观点持独立见解的个性。研究“问题----验证”问题包孕了体验性学习的过程。策略评价,要对学生所采用的智力操作方式和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品质等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探索成功后的愉快情感,并用富有个性的方式将学会的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中。这是学生巩固创造性心理素质的必要条件。②探究是根据教学目标按照“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循环往复的过程展开的。③教师提供的材料既可以是虚拟的材料(如课件),也可以是实物材料;若是指向教学目标的材料,则材料必须是有结构的材料,即学生对材料的合理运用,能够逻辑地形成与探求目标相一致的结论。若是指向氛围、情境的材料,则要考虑材料的相关性、直观性、感染性。④“探究”不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依据学科的不同,理科偏重实证问题,文科偏重感悟问题,其它学科(音、体、美、劳、信)偏重体验问题,因此,我们确定文科以感悟为主;理科则以实证为主;其它学科则以体验为主。不同学科应选择不同探究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探究层次。
4、促进发展。发展是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领域的发展,它包括归纳总结、检测和迁移训练三个环节。归纳总结的内容有知识结构、学习方法、经验体会(元认知),评价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科学新知的动力,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迁移是使学生已知信息或知识自由拓展,重组和升华的过程,迁移训练要有挑战性、相关性(与目标)、开放性、综合性、典型性。
八、操作策略
1、组织教学的策略: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学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教学交替进行。学生的交流活动既可以在一个环节内交替(如“探究”中小组合作学习与组际交流的交替进行),也可以是几个环节的交替(如一般情况下“情境----目标”是班级集体教学,“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设计好学生的互动交流模式,规范学生的交流行为,适时发挥教师的引疑、表态、反诘、转向的作用。互动交流的前提是每个小组的成员首先必须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并力图做到:①小组内全员沟通;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③小组成员随学科而变化,扩大学生的交往面;④灵活配置组长,学科不同,组长不同,同一学科定期更改;⑤评价指向小组,而不是学生个体,避免评价对学生个体的负面影响;⑥组织好组际交流。
关键词:导学互动式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影响分析
新课标提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帮助学生进行综合发展,导学互动教学将“导学”与“互动”两者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不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改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满足社会对新时期人才的需要。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概述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内涵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将“导学”和“互动”两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侧重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自学导纲、合作互动、导学归纳和反馈练习四部分,教师通过自学导纲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发现问题,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合作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知识归纳,学生对回顾问题探究过程,通过练习题进行训练,起到练习巩固的目的。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彻底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升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对其他学科成绩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在学习其他学科时运用数学思维,积极主动去学习,对学生整体成绩提升很重要。
互动教学对学生合作意识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讨论,能够逐渐养成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合作能力都非常重要。同时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在讨论中自由发挥,培养发散性思维,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逐渐认识到了传统教育的弊端,但是由于新课标改革处于起始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缺乏相应的经验,而且大部分中学的教师年龄较大,其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已经固定,很难适应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所以大部分中学中仍采取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课堂内容枯燥,学生课堂状态很差,不认真听讲,学习效率低,导致教学水平提升不上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低,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学习,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学生数学水平提升。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很重要,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教师把握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明确这种模式的特征,不断促进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与初中教学相互融合。
教师注重问题的设置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基础是问题的设置,通过提出问题将学生引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设定问题情景时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差异,注重全面性,确保问题的新颖性、创造性,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还要注重问题的层次性,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容易接受,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善于组织学生参与互动 学生互动是数学教学模式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组织学生参与到问题研究和讨论中去,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组织学生,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明确不同学生的性格,了解学生成绩差异,形成性格互补的讨论小组,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教师在问题讨论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动态,把握不同学生内心活动,对于积极性较低的学生要给予一定帮助,鼓励其参与到问题讨论中去,这样才能发挥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
要及时对课堂情况进行总结 对每一堂课,教师都需要进行总结分析,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到,并及时进行沟通,对于提出的问题要给予一定的解答,同时将学生讨论结果进行简短总结,让不同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总结时要善于采取设悬念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具有想象力的空间。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充分融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有重要意义,这种方式能够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师要充分理解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明确其特征不断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文营.试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111-112.
教与学是一种双向沟通、教导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促进活动。互动应包含几层意思:相互主动、相互能动、相互促动。
2.“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方式
2.1教学方式、原则
将能够进行互动教学的内容尽量进行互动教学,同时强调学生的说、学、思、动能力培养,并使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概念认识,养成一种正确的临床思维。对教学内容的主要采用:以临床疾患为主线,指导学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然后进行系列教学,如1)课堂提问;2)课堂辩论;3)病例分析;4)课后设问小组讨论总结;5)设问自学课堂发言、老师点评;6)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医学网络平台讲解该疾患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等方式。
2.2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已经接受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理论知识,但缺乏临床感性认识和应用临床思维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是连接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际的转化。为贯彻临床实习的目的和任务,采用了“以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课前尽可能选好比较典型的病例,简单讲解理论基础知识后,先让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再由教师针对学生在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如发病病因,病变过程,具有专科体征的检查方法等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学生在检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信息的反馈,从而增强了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以此来启发学生对骨科疾病的记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实习的重要任务。所谓临床思维,即医生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材料(如病史、体征、实验室及各种器械检查结果等),结合理论课所学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从而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思维过程。临床思维的出发点及终点都在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个体差异性。即使是同样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可以有不同表现这就可以用辩证法的精髓,即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让学生把见习前所学的零散的、分散的知识点置于不同的病人身上进行体验。因此,对每个病人疾病的具体诊断和分析,是在学生自己询问病史,进行检查并得到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后,先由学生提出自己的诊断及诊断依据,如为骨肿瘤,还必需由学生通过病理生理方面的改变来推论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做到每一步都要有依据,为什么要考虑诊断该疾病,还需要作何检查进一步证实该诊断,为什么不诊断另一疾病,还需要作何检查进一步排除?从而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培养了正确诊断疾病的逻辑思维。
2.3利用各种手段,使抽象知识具体化
在骨科实习中,还充分利用教具如骨骼解剖模型,指出肌肉附着和神经血管的解剖位置,并通过分析骨折发生的机制,从而进一步提示根据骨折的位置不同由于肌肉的牵拉从而出现骨折的不同表现分型,根据骨折的位置从而判断有无神经血管的损伤,从而使学生对骨折疾病的发生机制有了具体的认识。在骨科急诊的教学中,体现了“现学现卖”的特点,例如:在处理急诊手腕切割伤的病人时,先教学生如何判断伤情,如何从症状体征推知损伤的部位和结构,如何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诊断,如何在短时间内作出病情简单处理、控制病情恶化等等,同时灌输外科无菌观念和示范清创步骤,从而使实践的传教职能与理论的精髓达到更深层次的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临床上有些少见的、疑难病例的诊治,实习时较难遇到或者超出实习范畴的病例,如关节置换的教学中,除了利用X线片的分析外,还应该具体示教如何对假体的选择、假体的安放、假体角度地调节等等,同时可以选择性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各种术中数码图片及各种手术过程的VCD光盘,让学生观看,从而可以深层次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方式、过程,关节周围结构,术中假体与肢体力线的关系等等。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理性认识,使疾病在脑海里系统化,形象化,具体化。
2.4使学生主动参与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从查房、开医嘱到手术中的消毒、铺巾、手术及术后处理等临床的全过程中去,在临床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外科手术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每天的临床早查房后,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下达医嘱,学生下达医嘱后,由带教老师修改及讲评下达医嘱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病历的特点,提出改进意见。在手术前的消毒、铺巾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问该手术需要消毒、铺巾的范围及铺巾方法,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讲授。这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5创新方法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互动模式的关键在于打破原有的单一的灌输式、验证式、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探索一套崭新的、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到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始终将问题式、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教与学互动全程,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其次,我们采取小组式、临床示教提问式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多环节多层次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再次,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继续教育培养,在临床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科研思维,比如,在一次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教学中,在总结归纳临床特点后,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利用医学网络平台去更深层次的研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总结其特点,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好的了解该类疾病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动性更好的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