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7 09:02:00
序论:在您撰写司法法制教育工作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四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 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组完整的经验和--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四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与班级共成长”、“为父母分担”“信息万花筒”、“让生活多-些绿色”。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2.通过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教学,体会父母为家庭忙碌的辛劳,管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做贡献。
3.通过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通过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8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已经普遍开展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从现状来看,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模式已处在相对稳定和成熟时期。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就业工作,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招、培、就”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院的学生工作人员,尤其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辅导员如何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系统、规范、科学的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思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模式,适应于从大一开始的职业启蒙期教育,这是从大学生对职业世界的一无所知到落实工作的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工作方式,找到影响大学生个人素质和就业能力提升的核心因素,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三年的时间特点,可分为的探索职业、提高职业素质、准备就业三个个阶段。
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模式根据大学生职业化过程的递进成长阶段,划分为“职前”和“岗前”两个阶段,高职院校在时间上分为“大一”、“大二”和“大三”三个时间段,“职前”的主要任务为:认知、专业、行业、职能、能力等;“岗前”的主要任务为:职业、岗位、企业、素养、求职等,具体对应关系见下图:
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阶段内容:第一,自我认知、专业和行业的探索;第二,个人能力的塑造;第三,职业岗位的探索和确定;第四,职业素养和求职。
2.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联系
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可以通过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美好人生,达到大学生思想境界和职业素质提升的最终目的。这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理论的延伸,也是增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又一有益探讨,对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教育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1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视角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学习和职业选择阶段,这个阶段学习效果如何,职业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成才和能否成功。为此,开展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用规划职业生涯来鼓励、促进大学生发愤学习、努力成才、成就人生是高等学校的神圣使命,也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所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前提,以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为出发点,较好地实现了社会和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从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更加清晰具体。
2.2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充实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
职业发展教育不仅仅是为大学生设计未来职业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过程,就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纵深化的过程。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把不同的教育内容统一到职业发展教育过程中,使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各方面的内容融为一体,令教育内容照加充实和丰富。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内容使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指导作用和引领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教育的内容也更加符合教育目标和要求。
2.3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促使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更科学
大学生德育教育传统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意识,现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特别强调发挥“双主体”作用,即大学生也是教育主体,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地位相互转化。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和方式的多样化,把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有效地融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将对增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4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推动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更广泛
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各类途径,如校园文化、学科优势资源、网络信息、心理健康等都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并形成不同的组合,将各项功能发挥得更完善。在进行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还要将大学生学业教育渗入其中。这种多途径的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与当代社会需要、学生所学专业、提高综合能力、增强身心健康相结合,这正是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延伸,也是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的一个有益补充。
3.基于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形势下辅导员德育工作思路
传统的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体系和理念中,学生工作或者具体的创业就业事宜,只是依托高校学生就业处(或就业指导中心)来负责整个学校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没有调动各个学院各个部门即全校老师的积极性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因此很难真正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全面、高效的教育和服务。
3.1辅导员德育工作是实现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驱动者
如何在我院提出的“招、培、就”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下,改变我院主要以就业处为主体的就业工作局面;如何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真正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全面、高效的教育和服务。辅导员应当在实现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过程中充当先行者和驱动者;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
3.2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在大学里,学生思想已经基本成熟。在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过程中如何把学生德育工作做好,让学生满意,让学生真正知道自己在大学里应该去学什么,去做什么,让他们在学知识、做人、做事方面真正得到全面发展,真正为他们的就业和走向社会做好铺垫,作为辅导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我个人认为辅导员首先应是一位“引导和服务”人员,然后才是一位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只有这样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才能心中装着学生,才能真正地为学生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3.3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思路和方法
3.3.1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这种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辅导员有较强的心里素质和耐心。可以通过经常性地举行一些有明确主体的班会和讨论会,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慢慢地形成有自己班级特点的班风和学风,如“沟通”、“情绪与压力”等。
3.3.2辅导员思想工作要人性化
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要考虑到学生已有一定的世界观和判别事务的能力,要体现人性化的管理。对于具备良好、积极心态的学生要提倡他们多去关心别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把爱心、关心、孝心献给别人,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做是一种乐趣,使之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思想比较封闭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目标、建立学习的信心,消除其心理障碍与自卑感,抓住各种机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坚持正面激励为主,表扬与批评合结合,做好他们的教育转化工作;对于心理上存在比较严重问题的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从不同的侧面指导,平时多给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分析暂时失利的原因,坚定其意志,给予其成绩的肯定,让他们思想上逐渐消失出现偏激的想法。
3.3.3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化、细致化
为了把班级形成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集体,在班级事务中尤其在评先、评优、奖学金、助学金等方面做到公开、透明,避免产生一些分歧和异议,可形成一些班级管理办法或条例,这些办法和条例让班级所有学生参加讨论制定,一旦确定后,严格按照执行。如“辅导员班级工作监督条例”、“学生日常活动考核和奖惩办法”、“班级干部职责和监督条例”、“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评选办法,“奖学金、助学金”评选办法等。
3.3.4指导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告诉学生在择业前一些需要了解的问题。使学生能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要客观、正确地认识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情况,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他们的性格、兴趣、特长。让学生去充分了解自己就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要明确学生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社会又允许他们做什么。为学生能在就业时赢在起跑线上,做些准备工作,从而帮助他们为将来的就业保持良好的心态。
4.建立基于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形势下辅导员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4.1学院党委统一领导部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辅导员德育工作扎实开展
在校院党委的领导下,明确辅导员德育工作的职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使学生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落实到实处。
4.2党政共同组织实施
党委和行政齐抓共管,共同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努力。
4.3加强学院大爱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加强学院大爱精神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以大爱精神为导向,以“博学、睿思、厚德、笃行”校训、“求实、创新、敬业、勤奋”校风等为支撑的学术核心价值理念,积极倡导充满爱心与责任的职业精神、“敢为人先”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形势下的辅导员德育工作。
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形势下的辅导员德育工作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的本领,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就业,从而真正实现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全程化、专业化和全员化。
参考文献:
[1]张宏,王忠桥.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延伸[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一、组织健全机构,成立学校预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德育领导机构,我校建立健全了预防教育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和党支部副书记担任。聘请了镇司法所所长为我校法制教育副校长,组员是各部门负责人和班主任。分工到人,做到齐抓共管,把预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工作目标。
二、制订学校预防教育工作计划
我校建立预防教育工作制度,大家群策群力,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及学年预防工作计划,让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序地开展,做到层层落实。三、确定了以环境教育为核心,法制教育为龙头,心理教育、常规管理相配合的工作思路
由于我校处在农村,周边人员并不复杂,受周边环境影响不大,但我校领导仍然十分重视预防教育,把预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纳入了学校德育教学计划。从法制教育入手,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掌握法律知识,让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这也是学校环境建设中软环境的第一步。
四、发掘教育因素,创建安全教育环境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学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受到教育,没有一个让学生安心学习的氛围,学生的教育就无从谈起。我校结合上级相关工作意见,在校内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普及法制知识,向学生讲解法律的意义等内容。建立了法制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基地。与相关单位、社区建立长效联系机制,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清除校园门口闲杂人员,打击干扰校园不良分子,使学生上学有安全的心理保障,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也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五、多种形式相结合,使预防教育更为深入
关键词:职业教育 会计专业 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
目前,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呼声中,课程改革方面的呼声尤为强烈。在会计专业职业教育领域,近年来也是批判和改革之声不断,大都提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单一、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滞后、考核评价不科学等等。针对上述问题如何进行改革,各种论著提及较多的就是课程改革。
课程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的学习者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在这一方案中,对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做了设计和规定。随着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工学结合特征的认识逐步加深,对职业教育课程的定位也逐渐清晰,那就是职业教育课程要符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核心特征。而传统的学科课程和技能培训课程仅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传输,忽视了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忽视了专业知识与工作的内在关联,也难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近年来人们对会计专业职教课程体系的批判,就多集中于其以学科为中心的设计之上。如果说要打破陈规创建新体系,那么对于会计专业来讲,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才能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思路呢?
一、目前职教会计专业学科课程体系的缺陷
以学科系统为中心的会计职业教育课程,基于知识储备构建,以单科分段为特征,以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课为层次和课程结构,专业培训多沿用面对学生直接讲授的课程教学形式,从教学内容到方法都沿袭着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模式。然而,各自孤立的会计学科知识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法将技能培训形成整体化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学生也因而无法获得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至关重要的“会计工作过程知识”的认识。
事实上,多份对会计专业中职毕业生岗位能力适应性的调查问卷都表明:超过50%的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五项职业能力是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财务分析能力、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和税务核算与申报能力,而这五项重要的职业能力却未能从学校的专业教育中系统获得。
显然,在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离职业岗位要求是有偏差的,所谓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并不完全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
实现。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课程体系的开发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会计是这样描述的:它是为管理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要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除了有向企业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外,还担负着参与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责任。这一定义体现了会计专业的职业范畴和岗位要求,表明了会计的基本职业能力不仅仅是会计账务核算和处理、会计信息输出的单一能力,还要具备通过数据分析本质、参与管理、岗位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的体现并不是单一地存在,而往往是交叉融会在整个会计工作过程当中。因此,要达到这一能力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就必须能让学生明白完整的会计工作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和流程,到底应当具备哪些能力,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尤为必要。
那么,如何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课程开发呢?首先,必须认识到的关键问题是:随着企业劳动组织的变化,会计管理工作的岗位工作内容、任务分工、质量控制和信息交流等也在发生改变,同一层次的会计管理工作明确的岗位分工逐渐在弱化,这就要求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有所拓宽。如果说会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较低会计管理层次的从业人员,那么把掌握固定知识和单一操作技能作为教育目标,已不能满足现代会计职业的需求了。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包括三方面:一是能够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各会计岗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专业能力;二是能够独立学习、获取新知的方法能力;三是能够恰当地进行人际交流、处理公共关系的社会能力。
基于以上职业能力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一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领会会计职业与会计岗位的关系,了解各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的特点
这一步骤主要是要了解所要面向的会计管理层次,以及这一层次的各会计岗位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所处的位置,为课程的开发作好定位。通过社会、企业调研、校企合作等模式,充分了解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范畴和岗位要求,使制订的课程计划和内容与之贴合。
2.分析培训条件
这一步骤主要是针对所要面向的学生进行的。通过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的文化基础、学习特点,为设计课程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做好铺垫。
3.会计工作过程的分析
工作过程的分析也就是行动领域的分析。一个企业完整的会计工作过程是由多个不同的基础会计岗位或工作内容共同合作完成的。会计工作包含了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财务管理岗位等,而各个岗位又包含不同的工作内容。比如,会计核算岗位的工作内容有往来账项核算、费用成本核算、销售及税金核算、资本资金管理、财产物资核算、总账核算、会计稽核等等。在这一步骤里,必须详细分析并描述每一个岗位或工作内容所涉及的层面,包括基本的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作方式、所要采用的工具或技术,以及对此项工作的质量标准或要求、所涉及的法律规则等。
4.选择行动领域
这一步骤是对以上会计工作过程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整合,提炼出能涵盖会计工作流程的典型领域,作为课程开发的内容。
5.制定和表述学习领域
这一步骤是要将选定的行动领域案例化,经过系统的教学处理转化为学习领域,并把这些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工作过程和内容、学习要求和学习时间等表述出来。学习领域是一个跨学科的课程计划,每一个学习领域就是一个学习课题,学生通过对这个课题的学习,可以完成会计工作过程中该环节的典型综合性任务。而通过这样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会计工作的从业资格和职业能力。
例如,培养出纳员的课程包含4个学习领域,它们的内容分别是:(1)岗位认知:了解一个企业出纳岗位的基本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工作规范要求;(2)货币资金:了解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制度、使用的法律规定,认识和使用银行结算票据,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3)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审核,收、付记账凭证的编制;(4)会计账簿: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
6.设计学习情境与工作任务
这一步骤就是将学习领域具体化,即设计学习单元。学习情境的设计要把相应的会计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到一起,情境内容要考虑到工作过程所涉及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等关系层面;设计的工作任务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
例如,出纳岗位的学习情境设计所涉及的技能点如下:(1)会计专业书写技能;(2)点钞、伪钞识别技能;(3)原始凭证填制、审核;(4)收、付记账凭证填制、审核;(5)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6)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盘存、核对。
三、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课程体系,其中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对会计工作过程的恰当描述。对一个职业工作过程的描述,应该考虑到四方面的元素――工作人员、工具、产品和工作行为。因为一个职业的形成,不仅是几个工作过程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几个独立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的总和,而是一个过程完整的工作任务。因此,在进行会计工作过程分析时应特别加以注意。只有准确的工作过程分析结果,才能确定适合的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
领域。
其次,关于学习情境和工作任务的设计,应该注意的是:设计学习情境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归纳过程,而是一个分解过程。在这一设计环节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基础条件和兴趣点,使学生始终能通过自我计划、学习后而完成;学习过程和结果应具有开放性,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能够得出不同的结论,以充分发掘学生勇于尝试的精神和创新能力;设计恰当的学习结果评价体系,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小结
会计专业职业教育要适应新时期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就必须让学生获得“会计工作过程知识”,因此就必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这不是简单地将原有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排序。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课程开发,要能体现会计工作过程的各个方面要素和它们相互间的联系,学习任务的设计安排要具备综合性与参与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的教学内容符合会计职业活动规律,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及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近年来,认真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努力在广大青少年中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氛围;二是通过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掌握法律常识;三是通过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促进青少年在维权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探索出了以法制教育为载体,以学校教育为依托,以家长、社会相配合,以公、检、法、司等有关职能部门相支持的一种法制教育模式。在有效地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改善学校周边环境、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开展法制教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高度重视在师生中开展法制教育,他们把开展法制教育作为遵纪守法、依法执教、依法保护自己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学校党政领导都十分重视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学校聘请了市公安分局的领导为法制副校长,同时还成立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主抓政教工作的副校长为组长,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团委、年级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具体布置开展活动,检查各年级各班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的情况,学期、学年末对全校各年级各班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进行综合性检查评定。学校明确指出,每一名教师都必须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和教育工作关系密切的法律,认真学习青少年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保护青少年的法律,真正做到依法执教。为了拓宽法制教育领域,学校还和公安、司法等部门结合,定期请他们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通过生动的案例及详细的分析,使学生的守法意识增强。
在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是有效的载体,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实现法制教育的目的。为此,学校在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活动。上学期,学校和市司法局联系,共同举行了普法知识图片展,通过图片的形式宣传《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学生们通过观看图片上的法律知识和案例,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参观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写出观后感,总结自己参加此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今年9月,市司法局等部门,组成了普法宣传工作演出队,到遵化开展普法宣传演出,的四千多名师生参加了这次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在台上,演员们用心投入地演出法律宣传节目,台下是掌声阵阵,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都说,这种教育形式新颖活泼,特别适合我们的需要,在欢声笑语中实现了教育目的。今年10月初,我市政协等部门,组织法院等部门人员,到三中开展了一次生动的法制教育讲座,他们主要讲解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还用生动的案例对学生进行了守法教育,使全体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在开展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还针对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帮助青少年了解与生活、学习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更加自觉地遵守校规校纪,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一流校风,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全校四千名师生,人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自建校至今,无一人违法犯罪,触犯刑律。在今后的法制教育工作中,将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我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深入推动“和谐大崇”新农村的建设,我镇切实把法制宣传教育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把普法教育工作作为努力提高村民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制定工作计划、整合工作方案,落实好各类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强化普法学习力度,提高法律知识水平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今年上半年,按照我镇普法工作的具体安排,组织镇村干部认真学习《人民调解法》、禁毒知识、反宣传知识等,加强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组织村民参加普法讲习会6次,学习各种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用法能力。
三、努力践行,大力宣传
法治实践是最生动的法制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深化法律学习,增强法制教育效果,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开展活动以来,司法所、派出所在镇中心学校和各小学开展了以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讲授法制课五场次,通过活动一是培养农村青少年遵纪守法意识,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二是有力地推动了全镇法制副校长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此次活动得到了农村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我镇以各类法治实践活动促进法制教育的不断深化,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在法制教育和法治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为了确保宣传教育年活动各项工作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我镇将次此次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全年部署,使其常态化。
1、加强法制宣传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普法队伍,定期组织普法骨干培训,使普法队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法制副校长制度至今已经实行了8年,实行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存在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57期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来自吉林、浙江、安徽、山东、福建、内蒙古6个省和自治区的150多名中小学校长及其他管理人员参与了此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20份(代表120所学校)。在被调查者中,校长61名,副校长39名,其他管理人员20名;87名来自小学,33名来自中学。
一、法制副校长成“鸡肋”
调查结果显示,87.5%的学校配备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只有少数地处边远山区的学校受师资、地理等因素的制约还没有聘任法制副校长。对于法制副校长所发挥的作用,22.8%的被调查者认为“发挥了积极作用”,72.8%认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4.4%认为“没有作用”。这说明法制副校长为推动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远没有达到预期结果。一些被调查者以“鸡肋”来形容兼职法制副校长的尴尬处境。
二、法制副校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被聘人员受兼职身份限制,工作时间难以保障
按照《意见》的规定,兼职法制副校长主要从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政法部门选聘。他们的本职工作已经令他们分身乏术,再分出时间去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时间难以保障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时,很多法制副校长身兼多所学校的法制教育任务,到学校工作的时间就更少了。
2、未严格按照任职资格要求选聘人员,被聘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意见》明确规定了法制副校长的任职条件和选聘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地区并没有严格按照《意见》的要求聘任法制副校长。在120所学校中,对法制副校长的学历、工作时间没有明确要求的占73.4%。很多学校法制副校长的选聘缺乏严格的程序,34.9%由学校自己聘任,65.1%由上级任命。由于未严格按照任职资格和聘任程序进行选聘,导致部分法制副校长的素质与实际要求相差太远,在农村地区突出表现为普通话不标准、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专业素养欠缺等。
3、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缺乏相应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意见》规定,兼职法制副校长的职责包括:(1)参与制定学校法制教育规划、计划,协助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做到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根据治安形势变化,联系学校实际,结合学生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2)协助学校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工作,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无毒校园等活动。对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要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要协调学校、家长、社区签订帮教协议,落实帮教措施。(3)了解掌握学校周边地区治安动向,及时向当地综治办报告,提出开展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整治的工作建议,并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工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维护学校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4)配合政法部门妥善处理在校教师、学生违法犯罪案件,严肃查处侵害师生合法权益和滋扰校园的案件。对校园内发生的严重违纪问题,督促学校根据校规校纪妥善处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5)协助学校沟通与社区、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的联系,促进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法制教育机制的完善。(6)按照学校所在地乡镇(街道)综治委(办)的工作要求,会同学校有关部门落实各项综合治理工作措施。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职责并没得到很好的落实,特别是(3)、(5)、(6)项落实不到位。原因之一是,《意见》虽然规定了法制副校长的职责,但这些规定还比较宽泛,没有规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责任,容易导致法制副校长的工作流于形式。原因之二是,缺乏相应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无法调动法制副校长的工作积极性。根据《意见》的规定,由政法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乡镇(街道)综治委(办)共同管理兼职法制副校长,这种多头管理的结果是谁也不管。对政法部门而言,法制副校长的工作与其本职工作相比,所占的比重较小,很难对其进行评价;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法制副校长不占学校编制、没有报酬,身份是兼职,没有明确的工作数量和目标,因此也很难对其进行管理;乡镇(街道)综治委(办)既不如学校那样了解法制副校长的实际工作情况,又没有政法部门那种直接的奖惩权力,因此在管理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4、工作方式和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
在120所学校中,有9l所学校的法制副校长主要是通过举办讲座或做报告的方式进行法制和安全方面的教育(有些学校一学期只上一次法制教育课),2所学校的法制副校长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1所学校的法制副校长组织了安全演练活动,5所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参与解决一些纠纷。由此可见,举办讲座或做报告是法制副校长最为普遍的一种工作方式。但在讲座或报告过程中通常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即集中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差异、需求差异及学校的地域差异,导致工作缺乏实效性。有的人同时兼任几所学校的法制副校长,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会派自己的下属或同事来客串讲课,使学校及学生对法制副校长的工作不尽信任。
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有时需要一定的资金做支撑,而目前学校还缺少这方面的专项经费,因此法制副校长有时不得已放弃开展其他活动的计划。
三、关于完善法制副校长制度的建议
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小学需要加强法制教育,但却缺乏专业教师。尽管这项制度在实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推动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人认为,现行法制副校长制度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法制副校长的兼职身份,因此,学校应该聘任专职法制教师取代兼职法制副校长。应该说,以专职法制教师取代兼职法制工作人员是一种趋势,但目前我国的很多地方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好地落实和完善这项制度。
1、严格选聘条件,加强岗前
培训
《意见》明确规定了法制副校长的任职条件和选聘程序,各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落实,严格执行。在法制副校长的选聘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任职条件上,除了要求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热忱的工作态度。法制副校长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这决定了法制副校长必须具备教师的一些素质,如普通话要标准,善于与学生沟通,工作要耐心、细心等。
(2)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聘任。按照《意见》规定,法制副校长既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聘任,也可以由学校自己聘任。教育行政部门为学校聘任法制副校长,其实质是一种政府行为,与学校自己聘任相比,更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有利于对法制副校长工作的统一管理,同时可以增强受聘者的责任感,增加其对工作的投入度。
(3)规定一定期限的试用期。按照规定,兼职法制副校长的任期为3年,如不适合工作可进行调整。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的学校即便对法制副校长的工作不满意,通常碍于情面也不会进行调整,只能等聘期结束再解除聘任合同。笔者建议设定一定期限的试用期,试用期结束前组成一个有学生参加的考评小组,对待聘人员进行考核,通过者再正式聘任,否则不予聘任。
(4)对法制副校长进行统一的岗前培训。法制副校长通常都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但缺乏教育工作经验,而学校教育又是一项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在上岗前应该对他们进行教学技能、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学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以保证其工作的顺利开展。
2、明确目标和任务,创新工作方式
(1)进一步明确法制副校长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根据《意见》对法制副校长职责的规定,由教育行政部门结合辖区内学校的特点,统一制定法制副校长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不仅要有任期内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还要有每个学期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如每学期最低课时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等。这些要求应形成规范性文件,下发辖区内的学校和法制副校长,同时报送综治委(办)和相关司法部门。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时间以及要达到的目标等进行细化。
(2)延伸工作内容。法制副校长的工作不应仅限于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应有所延伸:一是从学生法制教育向教师法制教育延伸,教师懂法会更好地促进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二是从学校法制教育向家庭法制教育延伸,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对家长进行法制宣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三是从学校法制教育向社区法制教育延伸,积极参与到学校周边的社会治安环境整治中。如果真正做好以上3个延伸,把学校、家庭、社会的法制工作结合起来,那么“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将会逐步形成。
(3)创新工作方式。一是丰富教学方式,除了采用讲座、报告、观看录像等传统方式外,还可以开展模拟法庭、模拟交通指挥等活动,围绕“远离、关爱生命”等主题开班会或举行辩论会。还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有的学校将少管所作为法制教育基地,通过参观服刑人员的生活生产情况、听取违法犯罪人员的现身说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在进行一般性法制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差别化教育。例如:对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对中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对男学生进行远离暴力教育,对女学生进行防治害教育等。设立法制副校长的“阳光信箱”或“法制热线”,为学生提供单独的教育和辅导。三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参与,如培养“小小法制辅导员”,指导和培训学生出墙报,办校园法制期刊等。
3、加强组织管理,完善考核制度
法制副校长的工作在一些地区没有深入开展下去,一方面是因为法制教育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尚未纳入到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中;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和监督机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明确法制副校长的归口管理部门。
笔者以为,法制副校长的管理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行政部门熟悉本辖区内学校的具体情况,有能力组织力量进行法制副校长的选聘、培训、考核、表彰等各项工作,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并组织统一实施(允许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适当变通),逐步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与综治委(办)、司法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定期组织力量对法制副校长的工作进行考核鉴定,并将结果反馈给派出单位,作为其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为了更好地监督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将法制副校长的工作情况作为评估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项内容,通过评选“优秀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先进单位”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推广经验。
教育行政机关作为管理部门,更多地是从规章和制度层面对法制副校长进行管理,学校才是具体落实和实施的单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还需要学校自己去解决。比如:为了解决工作时间上的矛盾,学校应加强和法制副校长派出单位的沟通,双方合作,共同为法制副校长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酌情实行有偿服务,给予法制副校长一定的报酬,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