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研讨式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19 23:32:40

序论:在您撰写研讨式教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研讨式教学论文

第1篇

启发教学法

启发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解营销策略时,我会先让学生们说说他们喜欢的品牌,然后,再让他们去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品牌,对这个品牌了解多少,是否知道这个品牌是如何推广的。最后,自然而然的引出要讲解的营销策略相关知识。

讲解完以后,再让学生们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为自己喜欢的品牌设计一套营销策略。这样一来,学生们一入题就会处于一个高度兴奋的状态,并会不断地进行分析和思考,直到最终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思维,也锻炼了其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们带到与之相关的场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在现实场所中更深刻、更直观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产品组合时,我会将学生们带到校园内的一家超市中,结合该超市的实际情况,现场为他们讲解什么是产品组合,该超市的产品组合情况、宽度、深度和关联性等,让学生们摆脱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使他们在现实场所中轻松、愉快、直观的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实战教学法

中国有句俗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创新和改革市场营销教学方式,其终极目标无非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综合性、应用性的市场营销人才。所以,采用实战教学法,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战,是最为理想的一种的教学模式。

实战教学法,是指以学校为依托,创办专业对外服务的营销策划机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助,为广大小型企业提供免费的或低费的市场调查、产品推广宣传、广告策划创意、促销活动设计等营销服务,实现“学用合二为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将所学习到的相关理论知识,以最快的速度,直接运用到现实操作和市场竞争的最前沿,使得他们能够更直接地掌握市场营销策略和战法,不断锻炼营销实战技能,真正地体悟市场营销的真谛。

第2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教师观念的陈旧已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由于我们长期徘徊在“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应试教育的怪圈里,直到现在还有部分教师把演示实验甚至学生实验课作为讲读课来上,根本谈不上什么探索性、开放性的实验课,有悖于新课标的精神和新教材的要求。

因此,作为教师,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树立创新的观念,立足于开发学生的实验潜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保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和创新精神,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让学生由教的对象变为学的主体、创新的主力,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创新意识是指在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索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在化学实验中,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变色、沉淀、产生气体和状态的改变等有趣的实验现象去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感觉到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魔幻的学科,进而激励他们去求知、去探索、去创新。

随着化学学习的发展,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再满足于观察演示实验,他们迫切希望自己动手做一做,自己去探索化学知识。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开设学生实验,把化学变化显现出来,实验的成功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化学实验探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学生兴趣上升到更高层次。

另外,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对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进行扩展和深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可把一些在教室做不了的实验和不适合做的实验制成教学软件,在课堂上反映,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氧气的物理性质时,氧气在101千帕时,温度降到-183℃时,得到的液氧是一种淡蓝色的液体,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看到过液氧。在教学中可以制作电脑多媒体把液氧展示给学生,并将一朵鲜花放到液氧中,过一会儿把它取出,发现鲜花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而花瓣却像玻璃一样脆,这不仅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将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强烈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活跃学生的实验思维

1.尊重学生的个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学生得到了尊重,才能自由自主地思考、探究,这才可能有创新和超越。首先,教师必须发挥民主,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感。其次,教师还必须建立开放的教育环境,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开放,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

2.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造就了大批缺乏创新意识的学生,也使教师惰于创造。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从自我做起,潜心挖掘教材,对教材中实验存在的缺憾大胆改进。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白磷属于剧,取用时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置于锥形瓶内,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因此,笔者这样改进:取一小粒火柴头(将火柴折断后得到)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头燃烧完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仍平衡,同时还清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不断下沉,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通过实验改进,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活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增加探究性实验

教育教学实验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再适当增加探究性实验,使其在不断的探索性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常常是教师预先安排,学生只好依葫芦画瓢地被动实验,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对实验的“神秘感”和探索欲望,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如果教师选取具有灵活性的问题,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再引导学生精心收敛思维,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立性,从而激活创造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例如,讲钢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就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把学生分成几组,观察生锈的铁钉,让同学们讨论后猜想铁钉为什么会生锈?生锈的条件是什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根据讨论进行实验设计,每天观察铁钉生锈情况,观察十天,并认真做好记录。通过对钢铁制品锈蚀的条件的探究,看同学们得出什么结论?对如何防止钢铁制品锈蚀有什么建议?

4.重视实验观察

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本身。教师对每一次演示实验都应制定相应的程序和方法,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基础,预见到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缺陷,精心策划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变简单的实验“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打好创新的基础。例如,镁带燃烧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这一本质特征,所以,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反应前镁条的颜色、状态及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从而得出生成物是一种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正确结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观看”镁带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这一明显但粗浅的实验现象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不同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教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总之,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说、去练、去做,让化学实验课堂成为学生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舞台。化学实验的创新永无止境,只要教育教学工作者勤于探索、勇于开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能使新课程条件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Abstract:Theobjectiveofnewcurriculumistocultivatestudents’innovativespiritandpracticeability.Inchemistryexperimentteaching,thecultivationofstudents’innovativeabilityshouldbepenetratedintoeachchapter,sothatchemistryexperimentteachinginnewcurriculumcanmeettheneedofdevelopingstudents’innovativethinking.

Keywords:experimentteaching;innovativeability;cultivation

第3篇

“人文”二字,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中国,“人文”一次最早出现于《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人文在《易经》中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中国古代的人文,是指礼教文化,一方面强调内心修养,使人成为有德行有善心的人。另一方面强调掌握礼乐仪文、琴棋书画等文化艺术形式或技能。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文”指的是教养和文化、智慧和德行、理解力和批判力等理想的人性;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出现了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考。

现代学术界把人文精神定义为依靠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内心反省,感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由、批判及超越精神。和对人生的的意义与价值的批判和思考。它是以对人生的价值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切相结合为原则,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它对人的生存发展起着定向或定位的作用。作为人文科学的历史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是通过授予受教育者的历史知识,使其在认识自我世界,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和人文精神等方面得到发展,通过历史熏陶的与涵化,提高其自身修养与素质。学会做人。

二、中学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历史乃人文之本,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历史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从人的角度重塑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历史学是对人类既往生活的记载、认识,历史学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例如从“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历史人物所表现的都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历史教学中,我们提倡人文精神,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了为祖国勤奋学习的目的。[

2、通过悠久的文化遗产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千百年来,这些丰富的遗产激励着每一位华夏儿女自强不息、奋勇前进,是我们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如中国古代的瓷器,通过对瓷器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精美的瓷器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能表现出各个历史时期的进程,反映每一个时期的时代特征。通过启发、诱导,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审美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如:唐代妇女多彩多变的服饰,处处显示出靓丽、浓艳的色彩,各种造型都很丰满,雍容之中显示着富庶,这些,无一不说明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安康。唐代的服饰所呈现出的包容、开放、大气、进取的文化精神,是我们培养人文素养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之美,文化之美,使学生从内心确立其对真、善、美价值的追求,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学生的人格情操,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3、通过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无限创造的民族,在科技、文化等众多领域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历史上通过改革创新而带来了社会大治的史实举不胜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以及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为加强自己的统治,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采取的各种政治经济改革措施等。这些改革无一不表现出改革所具有的锐意创新、不墨守成规的改革精神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这些改革为国家政治上的清明、经济上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结束语: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创造和发明的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创新连绵不断。文学艺术、建筑、医学、天文历法、科技创造,尤其是四大发明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灿烂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培育了中华民族丰厚的人文精神,但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这种丰厚的人文精神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扬。作为史学工作者,我们今后应该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升华教材知识,在历史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凤飞论历史教育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代教育论坛2006.2.

[2]陈长华历史教育应弘扬人文精神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9.

[3]楼宇烈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夏毅辉试论孔子的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2

[5]袁英慧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科教文汇2008.7

[6]余伟民历史教育与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4篇

一、快速作文教学实验的内容及基本做法

快速作文训练实际上是一项开发学生写作潜能的强化训练。当代的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未开发的无法估量的潜能。快速作文训练可在不同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因为不同能力水平的青少年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未被开发的潜能,多数学生具有可变性优势。通过强化训练,学生思维变得活跃敏捷,具有了一定的广泛性、独立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使未被开发的写作潜能最大限度地开掘出来,不但能提高写作水平、语文水平,而且对其它各科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传统作文教学是应试教育,而快速作文教学则是素质教育,这责质教育重在非智力因素的开掘即习惯、能力的培养,重在把写作变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受用一生的好习惯;变为一种能力——受用一生的快速写、快速修改的能力并能经受住生活中的各种考验。

(一)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快速作文教学实验的前提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潜能、智力的内在动力。有了这种内动力的驱使,学生就会逐渐地对快速作文训练有好感、有热情、有信心,进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

俄国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色彩,要引起学生的感受。不考虑学生的情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就不能使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只有当学生对快速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感时,快速作文训练才会有效。

快速作文教学基础训练把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作为一项内容,这是遵循兴趣性的原则。写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源于写作的需要。有了写作的需要,也就有了写作兴趣。而写作兴趣的持久浓厚又依赖于写作的成功。快速作文课,使学生由传统作文教学的被动消极作文变为积极主动作文。

1.理论引导,激趣生情

学习讲授快速作文法,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写作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明确了快速作文的意义时,形成共识:快速作文是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的写作训练,是跟伟大时代快节奏、高效率同步的训练,是跨世纪一代必须具备的写作技能的训练。

2.结合实际,激趣命题

教师命题,既要注意与《大纲》写作要求同步,与“单元作文训练”要求同步,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样,学生才能兴致勃勃,有人、事、物可写,有理可言,有情可抒,进而写出真实感人、与众不同的文章来。

激趣命题,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又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学生的才华得以展露,潜能得以开掘。

3.感悟生活,激趣写作

常言道: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个人情感炽热、感情专注,就能产生灵感,从而使写作具有创新,更具有真情实感。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丰富素材。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的真挚情感得以畅快淋漓地表达。

4.动手制作,激趣观察

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使学生心灵手巧,兴趣盎然。例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要求学生制作材料相同、质量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平桥、拱桥各一座。然后让学生观察两座桥的承受能力。通过观察及对比,学生都能迅速地总结出拱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为快速写作《桥》的说明文积累了素材。

(二)积累写作材料和语言材料——快速作文教学实验的基础

快速作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之所以得益于课外,是因为它与阅读教学并行不悖,相辅相成;是因为进行广泛的阅读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材料、语言材料。大量的阅读名篇佳作,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的写作材料不断充实,受益匪浅。

阅读、积累、写作三者关系密切。阅读是吸收,积累是储存,写作是倾吐。要想倾吐得好,畅快淋漓地快速作文,就得注重平日的吸收和积累,不但要多吸收,多储存,而且要吸收得精当,储存得牢固。要用笔记,用脑记。我国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积叶成章”写的《辍耕录》,就可谓是积累与写作的成功的范例。由此可知,厚积而薄发;没有积累,尤其是没有厚积,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快速作文训练把积累写作材料、语言材料作为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不容忽视的,必须坚持不懈地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的。

1.积累写作材料

①班级统一摘记名言、警句及典型事例。②个人自由摘记。要求分类进行。例如:爱国主义的、珍惜时间的、自学成才的、勤奋钻研的等等。③佳作摘要。如:《外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初中生优秀作文选》、《高中生优秀作文选》中的佳作,让一个学生朗读,其余的学生可边听边做摘要,或记论点、论据,或记人物的语言等描写。

2.积累语言材料

①每日一名言。由一学生(轮流进行)将名言写在小黑板上,并做以讲解,然后同学们记下来。②阅读教材中的佳段妙语,要求学生不但要背诵下来,而且抄写与摘记本上。③老师“补讲”的名言、成语等,学生也要做摘记。④报刊中的精彩文章及片断也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教材。在积累材料时要求学生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积累语言时还要注意多摘记有文采的生动活泼的语言。

(三)快速思维训练——快速作文教学实验的关键环节

快速作文训练的关键是快速思维的训练。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间接的反映。思维的品质,即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等是一个人智慧的标志。在快速作文训练中,思维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不仅要学习快速作文法,更重要的是要接受快速思维的训练。通过学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智力不断开发,进而写出佳作来。

1.多学多记:

古代教育家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知识是思维的基础,知识愈多,思维愈广。为了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班级学生每人均订阅报刊。班级可采取一日赏析一佳作的方法,选取力作,听后共同赏析,定期召开佳作欣赏交流会。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坚持做摘记:①名人语录。②典型事例。上述做法既奠定了学生深厚的语文基础,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广阔性。

2.设疑提问:

快速作文课上的讲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有利契机。思起于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思,多疑才会多问,多问才会多思。讲评须设疑。有疑却教无疑。师问生,生问生,无疑到有疑,有疑到无疑。如此反复,学生在讲评过程中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就得思想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跃。解疑,既培养了学生善于思索、积极思维的好习惯,也培养了他们思维品质的灵活性、深刻性。

3.求异求新:

求异,就是创新,求异作文就是求新、求巧、求好。文贵求异,思贵创新,自古皆然。求异,即求异思维:打破常规,沿着不同方向、不同途径思考问题。也就是引导学生在审题立意和构思的过程中,突破常规思维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从而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

二、快速作文教学实验的现实意义及作用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我们的下一代需要什么样语文能力呢?需要的将是‘出口成章’的口头表达能力,‘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

快速作文教学主要体现在一个“快”字上,这个“快”与传统作文教学的“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之一。写作实践课上,学生看到黑板上的命题,就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地快速审题、谋篇布局、确立主题并快速行文、评改,一点也不能懒散、拖沓和延误,而是一气呵成,迅速快捷,在四十分钟内完成600字左右的文章。快速审题、构思、行文、修改等好习惯的形成并发展成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第二,快速作文教学强化训练了学生的快速思维、求异思维等能力。快速作文教学将传统作文教学的“先导后写”变为“先写后导”,这种教学程序上的变革彻底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摆脱了先导后写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作文不再受老师指导的限制,思想活跃,思维展开,写作自由,有利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一来,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广阔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快速地写出具有个性特点的与众不同的文章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第三,快速作文教学是积极主动的教学,积极主动地作文,更是写作竞赛。它给学生提供的是公平参与竞争的机会,创造的是参赛取胜的氛围。这种氛围,既符合学生乐于参与的心理特点,又吸引着学生竞争取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积极主动作文,既增强了时间观念、竞争意识,又锻炼了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5篇

【关键词】实验 教学 问题 探讨

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观,也使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必须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强度与质量,才能满足企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1. 实验教学的定位

传统意义上,实验教学被认为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处于从属地位。造成这一观念的原因在于,过去我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精英教育”,而“精英”被认为是掌握高端、前沿理论的人才,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决策家、领导者。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了“大众教育”阶段。高校所担负的责任变为培育市场所需要的人才,以理论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显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企业越来越高的用人要求和学生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使高等教育的重心必须由理论教学转到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实验教学往往采用小组形式授课,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以竞赛形式开展的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抗压能力。具备这些意识和能力的人才都是现代企业极为需要和看重的。无疑,实验教学有效缩短了学生未来适应企业的时间,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成本与周期,提高了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实验教学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顺应了整个社会的人才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实验教学?我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定期召开实验教学研讨会,召集相关教师讨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从学院层面进行管理,让教师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第二,强调短学期实验教学过程与效果,通过学生、教师共同参加的全院动员会,使大家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在效果上体现。

2. 实验教学的主体

何谓主体?主体,指实践者、认识者或实践――认识活动的行为者本身,它是作为认识――实践活动的发出者而存在的。教学主体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理论课题。实验教学是由学生、教师双主体进行保障的,教师负责“搭台”,学生进行“唱戏”,两者缺一不可。以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为出发点的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时,必须充分考量教学方法的适用度、教学内容的层级性、教学组织的合理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以点拨为主,减少讲授、示范教学,让学生在讨论、尝试、验证的实验环境下不断提高与突破。学生作为实验的实际操作者应当积极参与到各项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实现“问题――解决方案――再提出问题”的螺旋式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背后的原理,再运用实验原理创造性地解决实验问题。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组织中,很容易发生主体缺失的问题,既可能是教师主体性缺失,也可能是学生主体性缺失。为此,我院必须要求教师完善实验教学教案,包括实验案例的选择、实验进度的掌控、实验难点的预估等;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验课考勤,尽量安排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实验过程之中,并安排充足的时间和场地资源,供学生开展能力拓展自主实验。

3. 实验教学的组成

按照实验教学的作用,可以分为理论教学辅助实验和能力拓展自主实验。顾名思义,理论教学辅助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而能力拓展自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一些课题或项目的实验探索。这两种实验教学之间具有连贯性,学生只有很好地完成理论教学辅助实验之后,才可能开展能力拓展自主实验。理论教学辅助实验的设计应当紧密围绕理论教学内容,穿插在理论教学之中或之后,实验中教师应适时启发和提醒学生将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注重实验的过程性。能力拓展自主实验可以依靠教师课题、各种学科竞赛、学生社团等开展,多利用课余时间,往往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与理论教学辅助实验不同,能力拓展自主实验的随机性较大,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或教材可供参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以及实验课题本身的性质和要求进行不断地调整。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能力拓展自主实验的重要性,其课时比重往往多于理论教学辅助实验。

4. 实验教学的内容

从狭义而言,实验教学的内容指教师在实验课程上所要讲授的知识、技能等,一般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随着实验教学研究的深入,实验教学的范畴被进一步扩大,实验教学可以完成许多理论教学所无法涉及的教学内容。实验安全教育,要求教师在实验课程开展之初使学生掌握各种正确的实验防护措施和实验危险发生时的急救方法;实验纪律教育,要求教师使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各项纪律,这将有助于各种形式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实验习惯教育,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既可以有效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方面。以上这些看似与实验教学没有直接关系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企业所看重和要求的。而随着能力拓展自主实验的开展,也促使实验教学的内容变得广泛。实验教学内容的不固定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技能,而且要懂得灵活运用各种实验技能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同时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具备真正的实验素养,从而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我院每学期第一周实验课,都安排专门实验人员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通用实验器材使用及实验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将学生的实验习惯与实验课程成绩直接挂钩;实验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规定实验报告的同时会提出一至二个拓展性问题。

5. 实验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实验教学亦如此。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的方法更为多样。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混合使用。针对单项实验,实验教学方法多为“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理论知识、讲解实验原理,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步骤,最后学生进行练习。针对综合实验,实验教学方法多为“启发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师先启发学生如何进行实验,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步骤,最后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实验。针对自主实验,实验教学方法多为“任务驱动法+启发法+自主学习法”,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当实验过程中遇到瓶颈时教师可适当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针对校外实验,实验教学方法多为“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启发法”,教师在参观前先布置一定的任务和要求,然后组织学生到企业或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参观完毕进行总结并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6. 实验教学的时空拓展

传统意义上,实验教学应当在专业实验室展开。随着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的发展,实验室这一概念正在被实验中心所取代。首先,实验中心在空间范围上要广于实验室,实验中心包含实验室,同时也包含其他实验所需场地。因此,实验中心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集中场所。其次,实验中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实验中心能够开展各种类型的实验教学,提供不同教学需求的实验场地、实验软件、实验设备等,很好地满足了能力拓展自主实验涉及面广、需求多样、要求复杂的教学特点。再次,实验中心不仅仅设立在学校内部,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企业等从广义上而言,都可以归入实验中心的范畴。因此,实验教学的空间从原先的校内延伸到了校外,实验的资源、实验的对象、实验的内容被无限扩大。最后,实验中心的核心从原先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变为了计算机网络。网络使实验教学不再局限于实验中心内部,学生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场所进行实验。因此,实验中心不仅是实验教学的集中地,更是实验信息的汇聚地。

随着高校实验中心的成立,实验教学管理朝着正规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实验场地、实验资源、实验人员的统一管理使实验教学的全时段开放成为可能,实验教学从原先的上课时间变成了全天候,这符合了理论教学辅助实验教学时常不固定的特点,也符合了能力拓展自主实验多开展于课余时段的特点。实验教学时间的延伸其实质是实验教学过程的延伸,而过程恰恰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当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网上预习、复习实验课程,甚至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超前学习某些实验课程。这大大增强了实验教学的弹性,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实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始终有实验学习的目标。

我院于2008年整合各实验室资源,成立经济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实验用房6间,计算机220台,服务器5台,相关软件20余种,共680。可为物流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等多个经管类专业及行政管理、物流工程等旁类专业提供实验教学服务。实验教学中心目前每学年开设面向10余个专业的实验课程约38门,实验教学项目约180个。依托学校资源,建设有网络教学平台。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专业的学生近年来利用实验教学中心资源备战全国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2010年获得“用友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管大赛全国总决赛的一等奖;2010-2013年“都市菜园杯”营销创意大赛多项名次;2012年“联想创意大赛”冠亚军。我院积极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2011年成立“可口可乐申美班”,并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镇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Min-xi CHENG ; Xian-qiu WU,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Based on Network[J]. Asia-Pacific Forum on Scie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Volume 8 Issue 01.

[2]B M Deb; Mainak Sadhukhan; Sudarson Sekhar Sinha; Sucheta Sengupta ; Ranjit Biswas, An Integrated and Open-ended Experiment[J]. Resonance Volume 13 Issue 01 2008-1-1.

[3]Jaroslaw Tegowski, A Laboratory Study of Breaking Waves[J]. Oceanologia Volume 46 Issue 3 Pages:365.

第6篇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花大力气进行中、小学实验仪器、电教设备的配套建设。重点中学的仪器设备已经相当完善,一些普通中学的仪器设备也得到了较大的充实,这为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实验教学应摆在物理教学中的首要地位”已成为广大物理教师的共识。不少中学物理教师正在自觉地朝着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的方向努力,纷纷开展着各种“以实验为基础”的跟踪对比教改试验。

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很大范围内物理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处于“讲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状态。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大有人在。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导致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十分低下,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如: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LL同样,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而这种能力正是日后成为合格劳动者所必需的劳动技能素质的基础。

如何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

例如:利用鸡蛋做实验。鸡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压强的实验

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2)做大气压实验

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

(3)做物体的浮沉实验

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重视演示实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物理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德国的物理教师除了极少数纯理论课没有演示实验外,一般每堂课要做2~3个实验。美国物理教师普遍都很重视演示实验。在他们上的每一节课中至少要做一个演示实验。而且这些实验都是他们自己设计,所用器材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日本的物理教学也非常活跃,学生课堂上动手活动量较大,有半数以上的课是在实验室渡过的。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国际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这样一种趋势,即衡量一堂物理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二、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根据这一思想,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将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电学的一节课《电路的连接方法》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有控开放。

引入时通过演示窗帘被自动拉开、合拢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闭合一个电键,只有一个窗户的窗帘被拉动,而其它窗户的窗帘不受影响?”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

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

2、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学生会进行猜测,此时教师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串联电路的理解。

3、由于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此时他们会提出异议,当投影他们连接的电路时,大多数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与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用实验进行检验,学生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并联电路的理解。

4、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利用电脑多煤体的手段进行一些电路的识别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5、进一步组织学生比较两个相类似的电路,让他们了解电键的控制作用,然后自己解释“各个窗户窗帘之间的电路是怎样连接的?”并为今天的回家作业提供范例。

通过学习,学生们基本能较好的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但是,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就要求教师在每次实验前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知识和实验方面的准备)。对于实验中学生初次接触的仪器、实验操作中的难点和关键之处,实验开始前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指点。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正确使用仪器,谨慎操作;尊重客观事实,不拼凑数据;实验完毕后自觉整理并爱护仪器等等。实验后,还必须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三、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例如: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的《电磁铁》一节中,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我让一个班级的同学利用假期进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在此后的几天中陆续有不少同学前来询问如何能提高电磁铁的磁性,以求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佳,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事实表明,这个班级的学生在《电与磁》一节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同学对“电磁铁特点”这一知识掌握较好。

四、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第7篇

“以人为本”是现代最主要的教育理念。“本”是指事物的根本,在世界万物万事中,“人”才是根本。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深入地研究学生,有效地服务学生。教师只要落实好“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教学工作才能做实、做好,才能把促进全面学生发展。在宪法学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以人为主、以人为重、以人为先,面对当今越来越多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学生观”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教鞭下,对学生采取同一评价标准和整体划一的评价方式,教师是教书的机器,学生是学习的机器,教师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传统教学上的失误或失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学生观”必须得到彻底的改革。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教师在宪法学研讨式教学中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差异,研究差异,从学生的角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既关注那些将来可能成为“家”的少数学生,更要关心那些将来成为“匠”的大多数学生,实现教育教学面前无差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宪法研讨式教学中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在宪法研讨式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具有“服务”意识,宪法研讨式教师不再是唱“独角戏”,教师不再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权威神圣不可挑战。在宪法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服务,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意识。在宪法研讨式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来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宪法研讨式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给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讨论、有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特别是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不要强求课堂上一致的标准答案,而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宪法研讨式教学中自己来推导出结论,领悟发现、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在宪法研讨式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教师必须具备宽容的心态。当今学生个性越来越张扬,也许会在宪法研讨式中出现突发事件,学生提出与当今主流价值观相悖的观点和看法,给宪法研讨式教学带来不利影响。面对突况,教师首先要冷静,不要以言语压制学生,要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次,教师要宽容,换位思考,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主流价值观思考。教师具备宽容的心态,就具备了教师的爱心。爱和感动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无声而有力的教育,是一种爱和感动的教育,换来的必是教学的双赢。

二、目标层面的教学理念———有效教学

宪法研讨式教学有其教学目标,即实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作为宪法研讨式教学目标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丰富学生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储备知识的结构体系,是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宪法研讨式教学要求学生所达到的目标是既有宪法学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宪法学拓展知识。宪法研讨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将来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宪法研讨式教学既注重宪法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也注重相关知识的介绍,学生在掌握宪法学基础知识基础上,通过讨论或辩论向外延伸和拓展相关知识。学生为了在完成教师布置的研讨式教学的任务,必须查阅相关资料,拓展与宪法学相关的课外知识。因此,宪法研讨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合理、丰富的知识结构。

(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宪法研讨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教师布置宪法学研讨式教学选题后,要求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解决每个选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文献检索能力提高了。第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宪法研讨式教学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第三、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宪法研讨式教学要求学生对查阅资料,并对每个选题撰写1000字左右的发言稿,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第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宪法学研讨式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而且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或辩论,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了。宪法研讨式教学这种民主、和谐、开放式的教学,有助于解放学生的口,让其去问、去说、去讲、去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才干;有助于建立“主—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人格是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是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映的特征。人格包括两部分:性格与气质。宪法学研讨式教学中学生之间互动、师生之间互动,这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懂得尊重和合作,懂得如何面对课堂上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利于学生形成沉稳的性格和良好的气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三、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自主、探究、合作、创新

宪法研讨式教学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具有自立性,即学习主体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自主学习具有自为性,即学习主体能够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自主学习具有自律性,即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约束性和规范性。宪法学研讨式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堂研讨选题后,要求学生根据选题查找相关资料,对选题进行分析、思考。改变传统教学中强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宪法学研讨式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具有四个方面特点:第一、探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第二、探究学习离不开教师指导;第三、探究学习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第四、探究学习必须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宪法学研讨式教学强调学生探究学习,学生在对教师布置的选题进行深入探究式的研究,即对选题所涉及到的研究现状、观点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要进行创新研究,在辩证分析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宪法学研讨式教学的探究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更重要的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探究学习中,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获得同样重要。

(三)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通过分组方法,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合作学习是一种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的学习策略。宪法学研讨式教学通过分组讨论对选题形成小组观点,然后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进行课堂研讨,通过课堂研讨环节,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宪法学研讨式教学中的分组讨论和课堂研讨都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宪法学研讨式教学属于问题式合作学习。问题式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互相提问、互为解答、互作教师、既答疑解难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又可分为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等方式。在宪法学合作学习中,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竞争意识。

(四)创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