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1 11:18:28
序论:在您撰写舞蹈音乐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歌舞青春》系列电影
《歌舞青春》系列电影由迪斯尼公司制作与出品,在电影创作中以高中生的校园生活为题材,讲述了一群高中生对音乐与舞蹈的喜爱以及他们在追求音乐与舞蹈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高中生正处在充满朝气的青春时期,他们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富有生气,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而在《歌舞青春》系列电影中巧妙地把校园元素与音乐舞蹈相结合进行创作,进而开创了时尚、青春、动感的励志歌舞片电影体裁,取得了极高的票房佳绩,还掀起了一股青春励志歌舞片的热潮。《歌舞青春》系列电影由三部影片组成,各自以独立的故事、主题而存在,但创作方向都一致,围绕着一群热爱音乐与舞蹈的高中生展开,叙述了他们之间关于梦想、友情、爱情、亲情、信任等的故事,为了实现音乐舞蹈梦想,他们参加乡村俱乐部、参加各种选拔比赛,一起排练曲目,但是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他们经历了友情、亲情、爱情的相互纠葛;梦想与现实的相互碰撞;信任与怀疑的相互摩擦,失败后又重新站起来继续出发,最后为了实现共同的音乐舞蹈梦想,他们放下了成见、消除了误解,在共同努力下不仅获得了比赛的成功,而且也得到了成长。在此系列电影中,每一部电影作品都会令观众感到震撼并勾起无数人的高中回忆,被影片中流行而动感的音乐旋律、朝气而劲酷的舞蹈动作所吸引,营造了一种激情、清新的感觉,在视觉与听觉上都极大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
二、音乐在《歌舞青春》系列电影中的作用
随着《歌舞青春》系列电影的逐一上映后,影片中的许多经典歌曲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一度成为音乐风云榜上的热门歌曲。影片中的歌曲歌词简洁富有深意、旋律既动感又抒情,能够口口传诵,具有较高的传唱度,十分符合青少年的趣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影片的歌曲之所以能备受欢迎,这绝对离不开导演对影片音乐的严格要求与精益求精,这些歌曲的意境与歌词都与影片的主题极为贴近,青春洋溢、激情欢乐、富有动感,传达着积极向上的影片主题。此外,歌曲与电影画面相互映衬,贴切的旋律与歌词为电影画面增添了氛围,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能够将观众带进影片的情境中,感受影片人物的思想与情感,这些音乐在影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在《歌舞青春》系列电影中。每一首歌曲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特色,而且在电影情节中发挥着特别的作用,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需要用不同的歌曲来表达,且间接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StartofSomethingNew是《歌舞青春1》中的第一首歌曲,在新年舞会上盖比和特洛伊被要求上台一起合唱歌曲,特洛伊是一个酷爱篮球的男孩,由于他总是行为异常而被同学称为“怪人”,而盖比是一个成绩优异但不善于交际的女孩,这两个人上台后十分拘束但还是硬着头皮唱起来,这首歌旋律欢快、节奏简单,将两个少男少女当时羞涩而惊喜之情充分地展现而出,这首歌曲也让两位男女主角认识到自己的歌唱才华,于是故事在歌曲声中缓慢展开。此外,音乐为影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电影场景增添了人情味,如GetchaHeadInTheGame,这首歌曲旋律欢快、节奏动感,将观众带到了热烈、激情的篮球场上,场上的男孩子欢快地唱着这首歌,许多同学还配合着音乐跳起了动感的舞蹈,场面异常兴奋。这首歌既是场上同学的互相鼓励与加油,而场外同学的激情哼唱也体现了他们对体育的热爱以及同学之间友情的可贵,歌曲与运动的融合展现了高中生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增添了影片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该系列电影的歌曲分为合唱与独唱两种类型,独唱歌曲同样具有较高的质量,并且还极度考验歌唱者的演唱水平。如独唱歌曲StickToTheStatusQuo,在《歌舞青春1》中只有这一首独唱歌曲,以略带忧伤的音调为主。对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常常会令他们感到无奈和感伤,当空旷的校园走廊中传来这首忧伤歌曲时,既凸显了影片人物的内心情感,又营造了一种忧伤的氛围,就好似高中生的情绪变化一样,欢乐之中总会有忧伤的时刻,但感伤只是短暂的,他们始终还是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态,影片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可以通过不同的歌曲来表现,营造出不同的情境气氛。由于《歌舞青春》系列电影是歌舞片,因此影片中的歌曲有时由片中角色来演唱,有时则通过背景音乐来表示,但这些歌曲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情节氛围、推进故事发展而存在。
三、舞蹈在《歌舞青春》系列电影中的作用
作为歌舞片的系列电影,在《歌舞青春》中不仅有经典的歌曲,同时还有多种多样的绚丽舞蹈,为影片增添了蓬勃的朝气与动感的舞姿。影片中的舞蹈种类繁多,既有宏伟壮观的集体舞,如流行的现代舞、时尚的街舞、古色韵味的爵士舞、热情四射的拉丁舞,还有深情饱满的独舞,可以说影片中的舞蹈都是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为了呈现出专业、扎实的舞蹈艺术魅力,影片中的演员们经过了严格的舞蹈训练,这从他们熟练的舞蹈动作、毫无破绽的舞蹈技巧中就可以看出演员们的努力。而《歌舞青春》中的舞蹈之所以能够如此完美与张力,是因为影片的舞蹈都是根据电影主题来设计的,为表现“青春”的主题,许多舞蹈动作都充满了动感与活力,洋溢着青春的朝气,而为了凸显舞蹈动作影片中的许多歌曲也是经过精心挑选,以达到歌曲与舞蹈融洽配合的效果。在观看《歌舞青春》系列电影时,我们会发现影片中的舞蹈是如此符合片中的情节,好似影片角色临场发挥的创意之举,那样随意又那样贴切,将舞蹈巧妙地与高中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赋予舞蹈生命力与生活韵味,让观众感受到舞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纯粹地在欣赏舞蹈。一般的歌舞电影,往往使观众感觉过于注重歌舞的成分,而忽视了故事内容的重要性,而在《歌舞青春》中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导演将舞蹈与故事情节很好地融为一体,舞蹈的演变同时也带动着故事的发展,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将歌舞巧妙地贯穿在影片故事中,使歌舞与故事情节实现了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目的。此外,舞蹈还为影片中的情感部分增添了艺术的神秘色彩,《歌舞青春》中的爱情是单纯而浪漫的,影片中的高中生在情感认识上纯真而羞涩,他们不会太直接地表达相互间的情感,而是通过歌曲与舞蹈间接传达,赋予了浪漫的色彩,激情、热烈的舞蹈象征着影片男女主角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这样的表达方式更易使观众接受。舞蹈在电影中不仅调动了气氛,而且为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歌舞青春》系列电影中,利用多数全景来呈现影片中舞蹈场面的宏伟与热情,舞蹈动作的劲酷、动感以及舞蹈种类的丰富多样,再通过影视语言、画面构造等使舞蹈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此外,不同人物具有不同的舞蹈演绎,使得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凸显,角色的形象更加饱满而鲜明,优美动人的旋律、节奏高亢的舞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好诠释了高中生欢乐、健康、向上的青春生活,展现了高中生乐观与积极的生活态度,高中生对歌舞的热爱实则也是他们热爱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这部系列电影中,这种青春洋溢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很好地感染了观众,勾起了广大观众的高中回忆,给观众一种新颖的感觉。
课题名称:
试论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中国教育政策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界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在今天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尽管人们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仍以其独特的美的表现传达着人类共同的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为我们展现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不仅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类心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可以通地艺术这一窗口领略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共同体验对人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求和人生的珍重。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的波动和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审美的态度对于自己和他人,以审美的态度对于社会和生活,从而有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互动和团结,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对少数将来要专门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把舞蹈课列入课程中,只有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中加入一些舞蹈活动内容。面向21世纪的时常经济和技术革命的挑战,学校不但要重视素质教育,更要从学校的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以及观念上加以改革,让舞蹈教育彻底溶入心理素质教育中,且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舞蹈、心理素质的含义。
2、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的作用。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目前中小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2、如何通过舞蹈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陈文红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选题,写开题报告;
3、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修改论文阶段;
6、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352-375.
[2] 朱培科,马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必要[J].舞蹈,2019,(3):48-49.
[3] 探索舞蹈艺术教育对少儿素质教育的作用[EB/OL].
,2019-03-22 .
[4] 浅谈儿童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EB/OL].
,2019-11-22.
[5] 安洁.素质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19,05.7-9.
[6] 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C].人民出版社,2019.293-294.
[7] 隆荫培,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C].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03.
[8] 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J].舞蹈,2019,(4):36.
[9] 武霞.浅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2019.
[10] GB/T 7-303-06069-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S].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其创造精神。如:笔者在教授《金孔雀轻轻跳》这首具有傣族风格的歌曲时,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这一特点,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出具有傣族风土人情的画面。此时学生已被美丽的画面吸引,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起来。当画面出现一只正在开屏的金孔雀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用舞蹈动作模仿孔雀的外形、神态。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他们依靠丰富的想象和感悟创编着舞蹈动作:有的用手模仿孔雀的头,有的用手指模仿孔雀头上的翎子,有的抖动着胳膊模仿孔雀开屏的形态。这些舞蹈动作虽然不够标准、好看,但它激发、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性思路。通过生动形象的动作体验,结合画面、影像等,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激发了创作欲望与勇气。
二、模仿舞蹈动作贯穿评价氛围
低年级学生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即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师在课堂中不要害怕学生动起来,更不要担心学生编排出不好看的舞蹈动作,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将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尽情地用舞蹈动作来创编、表现,培养表现美的能力。如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具有民族特点的歌曲表演时,笔者没有将事先编好的动作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大屏幕画面模仿动作,感受彝族舞蹈的特点。学生将自己的模仿、体验、实践,以及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融合在一起,从而创编出自己心仪的舞蹈动作,进而表现出整首歌曲的情绪。然后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理解,最终表现出了姿态优美、活泼可爱、翩翩起舞的彝族小伙伴的形象,抒发着喜悦的心情。参与是引入自觉、自主学习状态的手段和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没有主动参与,学生就产生不了艺术审美体验,也就不能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只有学生参与到舞蹈活动中来,主动探索、领悟、体验时,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在教学中舞蹈活动可以让学生动起来,或游戏、或讨论、或表演。如在教授《噢,苏珊娜》这首美国歌曲时,笔者尝试另外一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随音乐跳起这首美国乡村民谣,舞蹈动作优美、灵动、跳得尽兴,学生会随教师手舞足蹈,有效地调动注意力。接着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这首歌曲的舞蹈表演中来,学生跳的高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然后,笔者请学生们选出舞蹈动作做得好的同学来当小老师,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又高涨起来,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老师。选出的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歌曲的舞蹈表演,所有学生都会跟随着模仿小老师的动作,尽情表现,课堂气氛活跃。此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指导帮助稍差的学生,让他们也乐于参与其中。这种在游戏中学习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舞蹈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对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程度进行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同学和小组,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对于个别后进生,教师应有意识在舞蹈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适当的自评,对学生之间的舞蹈动作进行互评,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让每位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
三、舞蹈活动激发表演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多采用舞蹈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形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低年级学生形体灵巧,比较适合律动、形体舞蹈教学。通过直观的教学,以舞激趣,使学生融入到欢乐的氛围中,提高舞蹈表演素养。在中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所学的歌曲风格、内容、情绪等,鼓励学生动起来,为歌曲(乐曲)创编好看、适合的舞蹈动作。这时,学生会不由自主随音乐舞动起来,做着各种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舞蹈编排结束,全体学生进行汇报演出,可以是小组合作形式,可以是单独表演形式。为学生尽可能创造表演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舞蹈创编及表演的兴趣,增强继续发展的动力。同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最终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学习不断深化,不断发展。
四、创设情境提高审美能力
一堂音乐课可以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段悠扬的音乐,还可以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取决于音乐教师创设的美丽情境。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创设符合音乐情绪的、优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如《金孔雀轻轻跳》一课,笔者以一段孔雀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创设不同角色完成表演:教师扮演孔雀妈妈,学生扮演小孔雀宝宝。教师播放音乐、示范动作,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表现小孔雀宝宝的可爱形象。这个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了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接下来,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动作,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合作进行练习。学生做着小孔雀动作来寻找大孔雀,让学生完全融入美的意境中,产生出美的画面。最后学生掌握好动作后再进行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整齐有序的表演。这样培养了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舞蹈属于综合艺术,孩子们通过悦耳美妙的音乐和优美的舞蹈动作,不但能感受音乐美,而且学会了体验美。舞蹈通过做动作、情感体验等,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适合儿童心理的审美空间。孩子们也会在音乐课中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舞蹈,通过学习可以认识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孩子们的天性是喜欢舞蹈的,教师要做引导者,要有一颗和他们一样的童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用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动人的舞蹈动作,唤起他们内心对音乐的喜爱、喜悦,把他们引领到精彩的舞蹈世界里来。
地处中原地带的黄淮学院,是一所年轻的高校,处在转型期,音乐表演系作为一个院系,与学校保持着同屏共振,舞蹈教学也不例外。我系为了使舞蹈教学更加适应培养应用型学生的目标,我们不停研究其他高校的教学方法,坚持不懈的走自己的应用型培养道路,向教学要变化,向课堂要效果。据研究发现,传统的高校舞蹈教材要么是针对舞蹈普及方向,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而设计,主要是通过芭蕾舞的基础训练,使学生从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优美性上得到提高;还有些是针对舞蹈专业方向,以培养舞蹈演员、舞蹈教师和舞蹈编导这样的技能型人才设置,主要是通过基本功和技术技巧训练,使身体的软开度、爆发力和灵敏度上达到较高水平,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编导理论,塑造出新一代的舞蹈演员,舞蹈教员和舞蹈编导。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行,教研室在借鉴专业院校教材的基础上,以肢体协调性和舞蹈的美感为基础,有选择性的选择组合做为教学内容。这样一来,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信心足了,更愿意在舞蹈课堂展示自己。
二、以人为本,改良教学手法
1.将情感融入舞蹈组合表演
舞蹈不单单是动作,它是有生命的,是在感情的驱动下进行表演的艺术方式。情感是舞蹈的灵魂,但在往往教师在舞蹈训练中,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情感,使得90%的音乐不愿意学习舞蹈。在教学中,我用主题形象明确的动作,配以相适合的音乐,参考各班学生程度、动作难度、节奏速度等元素,进行组合编排。在学生一开始进行动作学习时,不强调动作的规范,要求动作与音乐相符,带着情感,通过眼神,将动作表达得更情绪化。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我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只要她们喜欢,我都会将素材编入组合,如爵士舞、街舞等节奏强烈的元素,由于组合编排难易适中,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适当降低了学习难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艺术表现力。
2.通过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项目化教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剧目排练,在课堂中通过排练,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提高,培养了自信心,增强了自信,为了跳好舞蹈,学生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舞蹈练习。在教学中我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不论如何启发和演示,学生也尽力按要求去表现,可是感觉还是达不到要求,事倍功半,但换一种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想象,把舞蹈动作进行二度创作,往往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感情投入了,表情到位,一下就找到了舞蹈感觉。因此,项目化教学的开展,不同舞蹈剧目的排练,给学生提供了表演的机会,表演者对舞蹈的思考,使舞蹈从外在表演转换为内化表演,达到了质的飞越。
3.随着音乐即兴起舞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练习节奏与旋律。节奏的练习主要是指练习的规则与姿态以及反应能力的练习,用声势进行节奏的训练,对节奏基石的提取和练习以及对于节奏进行引导、自编和补充练习等内容。而旋律方面则主要是指演奏歌曲或是乐曲、音乐乐器等其他乐器的演奏规则和方法,为歌曲伴奏,即兴演奏以及自编乐曲、欣赏教学、识谱教学等内容。另外一部分就是基本形体动作的训练,这主要是指动作训练、反应训练、舞蹈表演、动作的伴奏以及即兴动作和动作游戏等内容。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舞蹈创编的影响
(一)对于舞蹈教学中节奏方面的影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节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舞蹈的节奏清晰明确。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强,幼儿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抢拍或是拖拍的情况,这就直接降低了舞蹈动作的整齐度。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要求舞蹈教学中,选择节奏鲜明清晰的音乐,从而在强重音的刺激下,唤醒幼儿的记忆功能。幼儿对于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记清了,他们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就轻松很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舞蹈教学选择旋律易记的音乐,这样也可以缓解幼儿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二)影响舞蹈教学中听力能力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影响着舞蹈教学中幼儿听力能力的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将原本性音乐与动作和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听觉神经,让幼儿学会倾听、辨别甚至是想象各种生活中的不同的声音,从而能够帮助幼儿在舞蹈的学习中有效提升他们的听力能力,使他们更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三)肢体训练之于舞蹈创编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肢体的训练。比起传统的音乐教学重理论知识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主要是注重幼儿的实际训练。因此,肢体训练便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肢体训练,有助于舞蹈创编。舞蹈创编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充分调动幼儿舞蹈时的各种肢体语言与动作,从而保证他们快速地将教师所教的内容吸收并牢记在心。因此,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对于舞蹈创编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
(一)契合舞蹈主题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首先表现在教学法要契合舞蹈的主题。在幼儿舞蹈创编中,要与具体的舞蹈主题相契合,这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质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汇集了演唱、演奏、舞蹈、朗诵以及表演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契合音乐的主题是基础。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表现。
(二)节奏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节奏的把握,这对于幼儿舞蹈创编是非常关键的。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一种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音乐,它主张幼儿去倾听以及辨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因此,对于节奏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对音乐的节奏把握清晰了,才能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更准确地辨别区分。而舞蹈创编过程中,注重了节奏的训练,有助于舞蹈创编的顺利完成,并且还能确保舞蹈的旋律与节奏不出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节奏的重视,就为舞蹈的创编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是坚持人本主义,教学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正确把握音乐舞蹈的节奏,从而更有效地学习。这就有效解决了舞蹈创编中对于节奏训练的要求,因而获得广泛应用。
(三)增强想象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幼儿学会倾听,学会想象,能想象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如身边人的声音、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等。通过幼儿对不同声音的倾听,可以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会对所听到的音乐给予一定的肢体反应。这个过程便是幼儿在听到的声音之后,然后经过大脑的想象,从而给予了肢体上相应的动作的配合。而想象力对于舞蹈创编是相当关键的,只有增强想象力,才能更好地运用在舞蹈创编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恰好实现了想象力的加强,因而在舞蹈创编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四)感情升华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除了通过契合舞蹈主题、节奏训练以及增强想象力等三方面的内容来体现,还需感情的升华。无论是何种音乐,没有感情作基石,那么它就不是好音乐。对于舞蹈也是一样,若是舞蹈不能打动人心,不放感情在其中的舞蹈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幼儿感情的激发,让幼儿用心去跳舞。通过引导幼儿倾听、辨别以及想象,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在想象的过程中,幼儿的感情也随着音乐一同起伏,最终达到感情升华的效果与目的。在舞蹈创编的过程中,只有将感情注入其中,才能编出更有生命力与活力的舞蹈。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所发挥的作用才会越来越大。
四、结论
关键词:舞蹈作品无音乐伴奏运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编创者思维方式的拓展,舞蹈作品打破了从开始到结尾都用音乐的传统模式,出现了在作品中音乐休止、无伴奏的状态,让观众想象力空间得到无限的发挥,舞蹈得以个性化的发展。音乐休止、无伴奏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能形成一种节奏的对比和内心的冲击,更能够深刻地表达感情,引起观众的共鸣,具有一种传情达意、以此物幽彼物和寄托隐含意念的比喻和寓意的功能。同时,它是前面一系列动作所要表达的“结果”,也是后面某些动作所要表达的“原因”,为舞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编舞中,如果能很好地运用这种无声的艺术,那将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一、为舞蹈创造“意境”美
“意境”来自于文学艺术中的专业术语,是作者得于心、观众会于意的产物。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很精辟地论述了这个观点:“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善结合。”从审美欣赏角度来看,艺术意境的创造是靠审美创作者和审美欣赏者共同完成的。在无音乐伴奏的状况之下,作品给予编导和表演者更大的创造意境的平台。在无声的环境中,舞者对作品的控制力来自于内心真实感受,舞者内心的音响带动他的肢体语言牵动了欣赏者的情绪,制造出作品用音乐无法表达的意境。想要这种若有似无的意境能够更充分地展现在舞蹈作品里,我们不能单纯只靠音乐与舞蹈一成不变的组合,更多的是需要音乐与舞蹈的多元化结合,不仅仅在作品中注重流动的音乐与舞蹈结合,同时也注重音乐休止、无伴奏手法在舞蹈中的运用,给作品营造高境界的“意境美”。
贾作光的《海浪》在舞蹈动作的处理上,开端是以静止的形式出现,演员背向观众,坐在平台上,伏腰低头,慢慢地张开双臂,像要把整个大海拥抱起来,这里没有音乐。当音乐慢慢响起,一只只海燕在海面上飞舞,让人感觉一种浩大的气势,忽而海燕展翅,忽而波浪起伏,这两种形象互相配合而且有机地连接起来,赋予了整个舞蹈诗的意境。
二、让作品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作品《读梁祝》中,编导在这部6分20秒的作品中,在剧目的开端整整1分30秒没有使用任何音乐。这1分30秒所占的是全剧时间的1/4左右,给人唯一感觉就是寂静,舞台上灯光昏暗,只看到一人在捧书夜读,周围的一切都很平静,正是这种安静衬托出他不安逸的思绪,从而带动观众的情绪时起时伏。正是由于这里的“静”,才能使欣赏者用心去探究表演者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情绪;作品一开始就给了表演者和欣赏者无限的遐想。当音乐响起时,舞者的表演进入了另一个阶段,观众的情绪也为之一振,随即进入另一个想象的空间,去探索新的韵味。在这样的情景下,观众和舞者都已完全沉浸到作品中。
此作品的编者抓住了观众善于想象的特点,来引导观众对这一时段无声作品的兴趣不减。无音乐伴奏的运用,在整个舞蹈欣赏的过程中,改变了观众被动欣赏的心态,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后面有声的部分。虽然是无声的,但是笔者相信每一位用“心”的观众都会知道此时的无声是相对的,其实在每个不同的欣赏者心中都赋予了它不同的声响、不同的乐音,这样的音乐才是最有意义、最美妙动听的音乐。三、赋予舞蹈作品人性化
舞蹈作品《我心中的世界》,主要是表现一个盲女心中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渴望。剧目的开头无音乐伴奏,一个看不见东西的人,周围的世界即使再喧闹,对她来说依旧是寂静的,编导用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反映盲女的生活状态,给这一剧目定下了哀伤的基调。音乐响起,盲女尽情享受着自己心中所想的世界,原本以为自己也能感受到和其他人一样的快乐。可音乐再次消失了,盲女又陷入了绝望当中,她要面对的依旧只是那黑暗无声的世界。剧目的尾声没有了音乐,没有了任何声音,也没有了女孩的笑容,只剩下内心永远的落寞。这个剧目的音乐编排巧妙恰当,前后呼应,使得剧目的整个情节生动感人,人们在欣赏时容易进入角色,和女孩一起感受人生的坎坷与无奈。“静”在舞蹈作品中运用得恰如其分,赋予作品更深的人性化内涵。
四、使舞蹈作品更具灵性
舞蹈剧目《出走》,青年编导万玛尖措把蒙古族传统舞蹈语汇与现代舞相结合,体现了他对新民间舞的认识和探索,在这部作品中编导应用了音乐这一要素作为他达成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表演者跳到中段时音乐戛然而止,但舞蹈里节奏律动仍在继续。音乐停了似乎也预示着舞蹈的停止,但是恰好相反,编导正是以这时的休止给欣赏者一个缓和的倾听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对欣赏者听觉疲劳的一种解放,这样的解放客观上促使了欣赏者对后面的作品产生强烈的关注欲望,也就在另一个层面加大了此作品的灵性。我们欣赏舞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木然地去面对这一切。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是,音乐影响情感的方式很特殊,音乐突然袭击我们,它比任何其他艺术更快,更强烈地影响我们的心情。只有经过戛然而止,才能感受到突然袭击;只有经过无声的舞蹈,才能感受到有声的强烈。一切含蓄的思考与表达都可能在无声中获得更深层的领悟,赋予作品灵性,给予作品更强的生命力。
五、巧用无声胜有声
关键词:音乐专业舞蹈教学艺术实践
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音乐教育专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开展第二课堂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笔者院校音乐系舞蹈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制订出了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参照北京舞蹈学院教材,从实际出发,将芭蕾基础训练、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组合训练及编舞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耐心细致地组织教学,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以口传身授与主体参与相结合,示范与模仿相结合,讲解与探讨相结合,建立起“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根据学生状况安排教学计划
音乐教育专业的生源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来源于中等师范音乐专业和幼师专业的毕业生,入校前接触过舞蹈课,虽基础较差,但对舞蹈有一些了解;还有一部分学生来源于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入校前从未接触过舞蹈,面对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就要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
第一学年教学重点:芭蕾基础训练和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针对学生现状,选择一些基础的、技术难度适中的、动作多样的组合练习,如:站立的姿态、手臂的舒展度、腰的柔软度、腿的外开度以及与呼吸的配合等组合练习,使学生身体素质、柔韧性、软开度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等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
第二三学年以中国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民间舞为教学重点。选取舞蹈素材典型、舞蹈风格突出的组合进行教学,首先讲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知识,然后进行舞蹈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民族风土人情,准确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进行动作元素的学习和组合训练,丰富舞蹈语汇,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第四学年以舞蹈编导和作品欣赏为教学重点,以艺术实践为指导方向,以编舞能力为培养目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注重组合学习
音乐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要改变以往长期以基础训练的技能技巧动作为主,而以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性组合为辅的状况,实践证明,这些基础技能技巧动作和学生的实际要求差距太远,在有限的课时内是完不成这些基础技能技巧训练的,更何况我们培养的又不是专业演员,而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应以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艺术实践和舞蹈编导为主要内容,构建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教学课程结构。在舞蹈组合的学习中要注重综合性组合和表演性组合的学习:综合性组合是将若干单一基本动作或单项小组合,通过具有艺术表现的连接方法,组合成连贯性,多项统一的完整动作,并通过动作的分解和整体示范,对学生进行分组和整体训练,如:藏族的“颤踏动律”“尤子巴母”“库玛拉”综合训练组合、蒙古族的“肩部训练”“硬腕训练”“马步训练”综合组合、胶州秧歌的“正丁字拧步训练”“推扇训练”综合组合等等。通过综合训练组合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各部位的灵活度,加强了四肢的密切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表演性组合是根据一段乐曲或歌曲的意境及氛围设计动作连接成的组合。训练学生时,要以乐曲或歌曲所蕴含的特有意境和与这种意境相吻合的某种美的景象,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完成动作组合。如:东北秧歌的“小看戏”组合、云南花灯的“春到茶山”组合等都富有很强的表演性。通过学习,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掌握云南花灯“无崴不成灯”的特点。又如维吾尔族的“绣花帽”“齐克提麦”和“摘葡萄”组合,要求学生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同眼神密切配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传情达意,从头、颈、肩、腰、臀到脚趾都有动作,昂头挺胸、立腰拔背是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特点,通过动与静的结合、大与小的对比,流动性绕腕、摇身点颤、旋转闪腰、动脖子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了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表演性组合的学习,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欲望,增强他们自觉投入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根据培养目标加强教学能力
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满足中小学校对舞蹈教育的需求,这和培养演员既有性质上的不同,又有要求方面的差异。因而,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为终极目标,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舞蹈课程目的、意义、教育功能以及价值的认识,使学生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牢固专业思想,从而增强音乐专业意识和献身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思维与肢体活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分析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用心灵和情感去感悟学生,启发学生理解掌握各项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学习自觉性强,精力易集中,理解记忆能力强,这些是训练中的有利因素,要发挥他们的优势,尽快掌握动作要点和教学方法,熟练组合的连接,培养传授知识的能力。如:学习了藏族舞的“屈伸动律”综合训练组合后,让学生将组合中的三步一靠动作,分解开进行讲述并示范,先讲上身的体态、步伐中“屈”与“伸”的连接,最后讲手臂与体态、步伐的协调配合,并反复示范——练习——再示范——再练习,使动作逐渐完美化。又如:在讲解维吾尔族绕腕动作时,当学生学会“绕腕”这一基本动作后,启发引导他们发展动作、延伸想象,进行时间、空间、节奏、力度等变化创作,产生出比教学更新颖、更独特的绕腕动作,如三位绕腕、双摊手绕腕、右手左侧上方绕腕、左手右侧上方绕腕、转身四位绕腕等等,可让一组学生表演,另一组学生将即兴创作出的动作进行评议总结,与示范的“绕腕”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改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明确作为一名未来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转化知识的过程中,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表现能力,还要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不仅要具备组织能力、创编能力,而且还要具备提问能力、示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重视艺术实践提高编舞能力
课堂教学不仅要强调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意识,将关注的焦点投放到实践的情景中,营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笔者所在院系成立了艺术团舞蹈队,为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通过排练和演出,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形成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特点的地域、气候和风土人情等原因,加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了解和热爱,提高综合审美能力,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领略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如在排练藏族舞蹈《高原春风》时,就从藏民族的服饰、生活习俗讲起,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历史传统、、舞蹈创作的感情来源等。作品将“踢踏”“旋子”“锅庄”融合在一起,丰富的舞蹈语汇,一幕幕生活场景在舞蹈中栩栩如生,每一次队形变换,仿佛如诗的画面,涌现出水草风美,牛肥马壮,在高原春风吹起的那一刻,一切美好的希望和祝福传播到千家万户。又如排练回族舞蹈《盖碗情思》时,从编舞的角度给学生讲起。该舞的编导从传统的回族舞蹈及其日常生活习俗中,精心揣摩、提炼、发展、创造了舞蹈语汇和体态造型,大胆运用了现代舞的编舞手法,把传统的回族舞蹈和现代舞蹈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使得回族舞蹈又有了一个新的起点。舞蹈通过清新、优美的造型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勤劳智慧、热情好客的当代回族妇女的舞蹈形象。手捧香甜的盖碗茶,挺胸、半立脚尖、碎摇头,台步的移动及白盖头飘舞的动感运用,舞台上大幅度的穿梭调度,丰富的舞蹈语汇,多层次的结构变化,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使舞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这样一边排练一边讲解,使学生受益匪浅,在多次演出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编舞能力的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可选择一段音乐,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构思编排,以两个八拍节奏为基础,不断发展,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也可选择一首歌曲,启发学生根据歌词内容构思编创,再给予指导纠正,并让学生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逐步提高编舞能力。还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如《苦菜花》《少女之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等,使学生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对舞蹈作品的动作造型、队型流动、演员表情变化以及风格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和学习。最后把课堂教学、考试内容、舞蹈表演及学生创编的节目录制下来,让学生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表演能力和创编节目进行评价,找出差距和不足,增强训练效果,提高编舞能力。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既占有空间又占有时间,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化、历史、地域文化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在音乐教学中,要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更深层次学习舞蹈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了解多种艺术,了解舞蹈以外更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黄明珠.论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舞蹈1997(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