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3 04:44:51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不断的改革创新,很多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在教学中,教学设计这种较为系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逐渐表现出较为良好的作用。从整体上来说,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程和授课的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目标、方式和安排。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对物理实验引起相应的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注意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将物理实验教学的观点进行转变,逐渐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由于新观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以及保障实验课程的安排,作为教师,要摆脱陈旧观念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并以此发展高中物理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增强物理实验教学,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只有不断的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多方面要求,才能保证高中物理教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需要。
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需关注的几个要点
1.采用开放式设计策略,强调以理解为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所谓的满堂灌的模式,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设计教学方式并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设计教学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进行的不同的物理教学设计。一般来说,这种方式跟家注重学生的自身特征,并根据高中得知识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变化,最终实现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从基础做起,并针对不同的策略进行开放式的设计,最终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2.采取结构式设计方式,强调知识架构为重点
对于高中物理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而且需要根据高中的物理要求不断的构件相应的知识理论体系。在进行设计高中物理教学的时候,需要将知识的框架进行总结性的设计,并对结构中恶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不断掌握各个知识点,并最终形成高中物理知识框架的自我构建。对于高中教学中的物理实验,也应该引起相应的重视,通过实际的实验,加深学生的认识,并将物理和生活之间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物理本质的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3.采取探究式设计方法,强调学法分析为关键
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和练习题,应该通过高中物理培养学生自身分析物理的能力。通过设计高中物理教学,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并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想要实现这种方式,就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融入物理分析的内容,并将目光从传统的知识点教学中移开,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高目标。通过学生对相关物理情况的分析,实现学生的自主思维,并提升自身的物理分析能力。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多思考,并以试验带动理论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指导了,多引导,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对物理的整体思维能力。
三、对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几点建议
1.演示实验课课有,学生实验细细做
在对高中物理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秉承的就是实验优先的思想。虽然我国属于应试教育,但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高校和教育部都认识到了高中物理需要以试验为基础,并全面提高各方面的实验水平。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远远没有得到要求,而且学生进行的实验有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知识体系与实验之间没有绝对的联系。另外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如果没有实验为基础,就会导致学生对其中的物理现象等无法理解。
2.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手段多样化
高中物理教学不但要传统相应的教学知识,还要传授相应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时候,需要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并将抽象的高中物理知识具体化。想要达到这种目标,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通过工具将这种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物理实验就是最有用的方法之一。于此同时还可以将物理知识与平常的生活现象联系在一起,进而实现物理知识的形象化。在物理教学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网络技术等。
3.学生情况多了解,因材施教效果好
由于高中的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进行高中物理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学习好的学生自然理解能力较强,不能针对学习好或者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一刀切的教学方案。应该从全体出发,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合适的调整。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高中物理教学属于难度很大的教学学科。在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并全面提升设计的全面性,真正做到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无死角,为全面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水平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红蕊.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之我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2]张立杰.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浅谈[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
[3]冯楠,王林.运用演示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的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02)
[4]王塔娜.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3)
1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的要点
1.1物理教学应该以理解为基础
如今的物理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授之以鱼,而更多的要授之以渔,从物理的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对于物理现象与方法的掌握,从而使学生能够结合问题思考得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无论在课堂还是相关的考试,根据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与教育思考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因此,单纯关心学生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要求,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能够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塑造物理模型与思维,实现对物理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1.2注重学生对知识架构的塑造过程
高中物理在知识层面上是一个整体性的知识网,知识点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际授课过程中结合高中物理知识点的特点能够将各个部分逐个分解,层层深入,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形成清晰的脉络,结合课堂练习与课后习题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熟悉,在各个知识点分析完成后再进行知识点的整合,从而把高中物理知识脉络通过系统的安排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总结和分析,形成自己对知识点间的关联的理解,进而结合实验等环节完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兴趣的培养。
1.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分析问题的角度进行物理学习
不同于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当前的教育要求学生不但要理解知识还要学会使用,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待物理问题时不是等待教师揭晓答案然后分类型分情况的进行记忆,而是结合问题的原因、过程进行分析和探索,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或与学生进行相关的物理问题的交流时能够多提问、多引导,进而加深学生对思考方式的记忆的同时促进和培养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习惯,最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下能够形成自己的完善的物理思维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分析方法。
2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考
针对以上要点,需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够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完善与关于物理学习对于物理现象的解决方法的加强,因此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到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做出如下的改良和完善。
2.1实验优先
通过研究我们能够发现近年来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使教师采取“看图说话”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节省实物实验所“耽误”的时间,而从当前的教育要求来讲,这是极其不利于学生物理学习的,一方面物理实验的现象均来自于对教材讲解的记忆,忽视了对学生对于物理现象观察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于物理学习增加了更多的“假设”,这种物理现象靠想象来完成的物理学习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反而使相关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形成了困难,也容易造成学生凭空想象的学习误区,所以需要在教学设计上着重对实验的安排,以实验为引导,培养学生从现象中得出结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2.2教学内容形象化,方法多样化
鉴于高中物理的知识内容相对抽象,而为了完善教学的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相应的物理学习能力,需要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将教学内容通过一些实际生活现象与对应物理现象相关联的手段来形象化物理对应知识点,除此之外也可以结合网络技术与手机的一些模拟应用软件来实现对现象的模拟和实验,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更清晰的构建知识脉络,形成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正确方法和态度,进而具备物理学习的思维和能力。
2.3教学设计的人性化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并具备解决物理问题的分析能力,而同时需要考虑的是学生的接受程度和不同学生的差异,高中物理教学不是几个人的科研小组,所以由于学生个体在物理学习的思维理解及其他方面有高有低,在教学设计方面需要对学生整体对于物理教学的接受程度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保证学生整体对物理学习的进步程度能够取得协调。
3结束语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教育意识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一、树立“整体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和谐
整体意识的形成,突破点在于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必须把物理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绝不是人为简单的把教与学割裂开来,我们把教学设计看做整体,意味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将“围绕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成,即“课堂教学中有着三维因素(教材、学生、教师),相应地有着三种结构形态(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教学结构)。每种结构又有各自的规律(知识序、思维序、教学序)。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整体意识,同步、有效地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做到三序合。
从目前新课程实施来看,教学设计的整体意识又体现在教学设计的三个维度上,即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和过程设计三个方面。就教学目标设计而言,在达到清晰具体要求的同时,更应有弹性、衔接性、发展性、递进性四性。就教学内容设计而言,整体意识要求教师在将教学内容优化的同时,将原先各自分离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整体意识的根源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教学设计系统自身内涵的集中体现。当然为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可能在整体上活起来,真正内化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既注重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教学规律: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相吻合。就教学过程设计而言,关键在于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具有合理的相关性。
二、树立“结构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以“结构意识”为主线主要是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和从教学的过程两个方面来看,其一,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物理学科的教学是一个大结构,而每一册教材就是小结构,每一册教材中的某一章节,相对于整册书而讲属于小结构,这使得整册教材则变成了大结构,我们每节课学习都是局部知识,最终会形成整体性知识。整个学习到的物理知识非常多,有的学生局部知识掌握很好,但整合在一起效果就不明显,究其根本是没有掌握物理学习规律,知识整合往往被我们忽视,学生也缺乏整体意识,学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物理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规律,教师就要掌握物理教学的规律,把握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和选修系列)的新结构,如果教师有结构意识,就会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放到整个结构系列中去设计和思考。其二,从物理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结构既有学习内容的结构又包括相应的学习方法结构。同时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的结构设计意识主要包括备课结构、目标结构设计、过程结构设计、资源结构设计、方法结构设计、评价结构设计、策略结构设计。因此具备“结构意识”设计理念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方向。结构之于物理学,相当于骨架之于人体,结构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时下的物理教学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让学生形成良好结构的要求。
三、树立“问题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活动主体对既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于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并驱使活动主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在人们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物理教学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问题是物理教学的中心。问题解决是认知的核心――物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认知领域,问题解决中蕴涵丰富的知识,因此教师的问题意识是影响教学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实现课堂教学设计深层追问转型与突破的契机。在物理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问题意识呢?
物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有物理知识都来自于实践,即物理问题往往对应某种现实模型,是对现实模型的抽象。“物理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应用物理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既关注问题解决,又关注问题的提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标准的一大亮点。实际上,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物理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一方面,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带”,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留出时空;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敢于向权威挑战,对教材写的、教师说的、名人提的问题敢于质疑:还要注意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归纳推测、类比联想、改变属性、逆向思考、物理实验、追溯过程等,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问题解决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按学生主动性程度划分,物理教学的开展有三种形式: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提示点拨,学生自主探究。这三种形式中,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主体性与创造性程度不相同。物理教学中具体采用哪一种形式,一方面要看学生的技能、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还要看客观条件(如时间、实验设备)情况。但是不管哪一种探究,都要做好如下设计工作。
1.摸清基础,做好认知措施设计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对接、整合,实有效的同化和有准备的顺应,达到认知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任课教师非常有必要在课前对学生关于新知识的适应情况作全面调研。在传统教学中,这一点往往被忽视。那么,究竟作哪些调研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哪些新知识可以通过同化进行认知,要调研学生新旧知识间的差距或台阶,是否具有表象基础、是否学过类似的方法,数学知识是否具备等方面。如由速度概念来建立对加速度的理解,前者表示位置变化的快慢,后者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这里方法相同,容易迁移,但后者物理意义更难以理解;磁场概念可以运用电场的表象同化来建立,但要注意它们有区别。二是哪些知识必须运用顺应,这是我们常常所说的难点。一般地,新旧知识在方法、表述上相差太大的,或者本身无法被同化时,则要通过顺应让学生接受,如电磁感应象,初中是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高中描述为“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这两种表述差别较大,需要顺应学习。除了新知识的认知调查外,问题解决方面的情况也应作好相应准备。
2.教学环境及素材设计
教学环境设计包括内外环境设计,内环境是指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外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物理环境的设计已经又很多这方面的成果,这里不再多谈。人际环境中要特别设计学生和学生合作、交流和讨论活动,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创建民主氛围的措施设计。比如一堂课中哪些环节设计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哪些环节设计为集体讨论或分组讨论,是否设计交流探究成果的环节,等等。这些环节都是基于人际环境来开展的。对于民主氛围设计的措施,可以从总体上安排,如教师控制提问几个问题和多长时间,教师引导探究为多长时间,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多长时间,在课前都应做好设计,临场可以有所调整,但不应超过上限时间。对于激发学生积极心态的设计,必须有具体的措施,如明确新知识的重要性及对于后续学习甚至个人理想实的意义,可以介绍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科学人文等,也通过插播课堂录象片段或课件来实。
3.教学目标设计
设计教学目标要考虑来自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课题的内容具有的教育教学功能,二是学生在此学习阶段的可接受性;前者反映了目标设计的内容要求,后者反映了目标设计的主体要求。就某一课题而言,这两方面相互作用而可能达到的认知、技能与能力、态度等的最近发展水平都应该成为课题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应该根据物理知识特点和学习条件,分辨出课题内容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主目标的实是该课题教学的主要任务,次目标可以考虑在完成主目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延展任务来完成。例如,在课题的探究教学中,要探究的知识的结论获得和探究能力的发展这两个目标一般都是主目标,而培养兴趣等目标可以在引入课题和结果的运用等环节通过激发好奇心和动机来达成,通过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首创精神来实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目标等等。实际上,也有很多情况是完成主目标的同时也完成了次目标,例如科学态度的养成与发展。
4.教学模块、环节设计
一般地说,课堂教学过程是由主目标指导下的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具有特定活动和完成特定功能。为了完成特定功能,必须设计每一环节活动及其措施。有些环节是物理教学常用的,如实验操作环节,它们一般使用的程序和方法变化不大,具有较稳定的结构,把这样的环节称为模块较合适;还有些环节是根据需要课堂上教师临时增加的,可以称为临时环节。因此,教学设计可以分为模块设计和临时环节设计。模块设计主要考虑它的功能、程序、所用方法、可能的难点及措施等,临时环节着重考虑其功能。物理教学中,模块通常有课题引入、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处理、结论应用等;临时环节如知识铺垫性环节。在某一堂课中,该组合哪些模块和环节,各自占用时间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断定。一般地,模块可以主要在课前设计,临时环节可根据需要临时增加,次数不宜多,时间不宜长。如高中“电磁感应象”的教学设计,“条形磁铁插入闭合线圈实验,及以通电螺线管代替条形磁铁的实验”可设计为模块,教师上课时发“初中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实验”学生忘了,可以临时复习这个实验内容和结果,这就是临时环节。
5.教学思维设计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分析
1引言
教学设计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进行分析,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如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类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课后进行教学评价等,教师能够通过教学设计有效优化教学过程。本文就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2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具有严谨逻辑体系的自然学科,这些特点决定了高中物理学科有其必须遵守的规律。根据多来的探索研究,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2.1坚持以实验为优先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实验优先的思想。只要是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师最好能够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当中,切忌用计算机模拟或者计算机仿真来替代。“对实验的兴趣是人的天性。”教师应尽最大的能力保持学生实验的浓厚兴趣。高中物理实验中计算机的应用主要是在实验方案选择、设计、过程展示分析以及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
2.2整体规划物理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学方案的设计需要体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成,各种物理能力层次有相对应的内容体系,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整体规划教学目标,提出阶段性能力培养目标。 如高一重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高二重点培养学生信息处理、推测答案、实施实验以及联系实际的能力;而高三则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反思能力和构建完整物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2.3推行教学主体活动化
当前流行的教学模式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即“双主模式”)。教学设计关键在于尽可能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情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功能。“双主模式”在保留课堂教学环境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4教学方案设计应具操作性
教学方案设计应具操作性。教学方案设计的理论性很强,技术要求比较高,教学设计方案不宜太细太全,否则反而不易操作。其次因为高中教师工作量大,教学方案的设计不应该太过繁杂。
3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高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自身教学实践设计具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设计不仅仅是指教学方案的设计,还包括了前期准备工作、课堂反馈过程以及课后总结修改等环节。
3.1前期准备工作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之前,应先系统钻研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按照教材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类型的授课模式。如教师可以把高中物理分类成概念课、现象课、实验课和规律课等,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制定教学计划。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还应认真了解分析学生的物理知识存量、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求,在这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具体教学目标。
3.2教案设计过程
教案设计应以物理教材为载体,在三个方面加强注意:一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整体把握物理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应用系统的眼光看待知识点在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备课,将大部分力气花在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的备课之上。三是对于一些较为容易探究的知识点,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足学习研究,只需要粗略地准备一个框架性教案把握教学的大方向即可。
3.3课堂反馈过程
教师根据具体物理知识内容设计教案和实施课堂教学时,最好能够借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更为清晰地向学生展现物理分析过程,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处理等。在课堂教学讲解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效果,并在这基础上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4课后总结修改
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教师课后应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教案,通过重新整合教材、改变教学方式等方式,使物理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教学目标的要求。
4结语
学校教育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教材内容的不同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本文虽然是依据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展开,但这对其他学科的教学设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世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高中物理教学应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学生的情况,认真研读教材内容,以此为依据,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列举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物理;教学;设计
Discussion on Design of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Zhang dan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should be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to grasp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study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take this as the basis, to define a clear goal of teaching design, and gives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 teaching desig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Physics teach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13-02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表明物理是人类从下到上发展的中心学科。物理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工作、生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高中的物理教育,不仅要为培养物理学家,造就物理学专业人才打好基础,更多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基本物理知识,提升人类的科学素质。
1.充分了解学生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的双方。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学会“教学观察”技能,通过课堂观察,分析学生的言行举动,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及时知道教学方法是否正确,学生是否完全理解了讲授的知识,针对还没有完全掌握透切,存在偏差的问题,再重点讲解。通过教学观察分析可以减少无效劳动,保证教学工作不偏离预定的教学目标。
同时可以通过“作业批改”、“与学生沟通”等方法了解学生。作业不但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技能,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为教师计划将来的教学方法提供帮助,达到因材施教。布置的作业应全面,规范和具有科学性,不呆板,形式要多种多样。收回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指正。批改作业要有针对性,使学生从老师的批语中领会要求。师生间多进行思想交流,感情沟通。教师要尊重、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学生群体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温暖、激励强化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变化,学习状态,并进行疏导解决,以期达到急学生之所急,答学生之所疑,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认真掌握学生情况。只有吃透学生情况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在班里设立“教学建议本”,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存在问题或者好的建议,新奇的学习方法等登记在建议部上,通过师生互动学习达到进一步了解学生。
2.课前准备
精彩的课堂教学来源于充分的准备,课前的准备对于课堂教学意义重大,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石。作为老师而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做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解决好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老师需要以课程要求为依据,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地运用教材,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研读教材时可以从五方面进行:接纳教材、比较教材、质疑教材、完善教材、超越教材。也就是接纳、认可教材,根据其内容来实施教学;比较新旧版本教材内容,分析其异同,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带着疑问去阅读、专研教材课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参加研究课、同课异构等活动,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办法,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添富有价值的教育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正确区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教学重点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教学难点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规律、理解程度、社会经验和教材的编排来确定。
3.教学设计
以下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内容:
3.1教学目标:
3.1.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3.1.2能力目标: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3.1.3德育目标: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2教学重点:
(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3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3.4教学方法:
(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采用师生共同演绎推导的方法,明确该定律数学表达公式的来龙去脉。
(2)、关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在教学时采用列举实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
3.5教学用具:
自制flash影片、ppt课件。
3.6教学过程:
3.6.1知识回顾:
思考1: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分别是什么?
思考2:重力、弹力做功与势能的变化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探究动能和势能在相互转化时,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机械能:
(1)定义: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表达式:E=EK+EP。
3.6.2新课教学:
(一)、规律探究:
(1)、实验模拟:
图1
小球无初速度从某一高度释放,当它摆
到另一端时,仍能达到同样的高度。见图1
结论:小球在摆动中机械能守恒。
(2)理论探究:
例1、如图2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h1的A点(初位置)时速度为v1,下落到高度为h2的B点(末位置)时速度为v2。
思考1:AB,动能变化了多少?
思考2:AB,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思考3:AB,机械能变化了多少?
图2
由此可见:只有重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
例2、如图3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被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弹开,速度由v1增大到v2,弹性势能由EP1变为EP2。
图3
由此可见:只有弹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
思考1:既有重力做功,又有弹力做功,且只有这两个力做功时,机械能是否守恒?
图4
(结合右图4轻弹簧正上方小球的运动情况分析。)
由此可见:既有重力做功,又有弹力做功,且只有这两个力做功时,机械能也守恒。
思考2:在升降机匀速提升重物时,重物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总结:不守恒,重物的动能不变,但势能要增加。因为:在升降机匀速提升重物时,除重力对重物做功外,升降机也要对重物做功。
由此可见:有除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做功,将使机械能增大或减小,机械能不守恒。
思考3:汽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时,汽车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总结:守恒,汽车的动能和势能都不变。因为:汽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时,虽然有牵引力和摩擦力对它做功,但牵引力和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由此可见:有除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做功,但其它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
(二)结论: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在只有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①只受重力或系统内弹力。
②除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外,还受其它力,但其它力不做功。
③除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做功外,还有其它力做功,但其它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①初状态的机械能E1等于末状态的机械能E2。即:E2=E1或Ek1+Ep1=Ek2+Ep2。
②减少(或增加)的势能Ep等于增加(或减少)的总动能Ek。即:EP=-Ek。
③若系统内有A、B两个物体,则A减少的机械能EA等于B增加的机械能EB。即:EA=-EB。
(三)巩固练习:
(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CD)
A、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B、当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C、当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到其他的力,但其他的力不做功,物体的机械能也一定守恒。
D、对于物体除重力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2)质量均为m的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离地面高为h处以相同的动能在竖直平面内分别做平抛、竖直下抛、沿光滑斜面下滑,则:(ABC)
A、三者到达地面时的机械能相同。
B、三者到达地面时的动能相同。
C、三者到达地面时的速率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需要老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正确地把握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确定。内容太容易不能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一看便会,他就会觉得没趣味,长此以往,还会助长学生的骄傲自满之风。内容太难,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学内容的难易要适中,使学生能感受成功和喜悦,同时又留有思考的余地,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发展。
5.结语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和认真研读教材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课程,达到我们预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文涌.高中物理教学[J].物理教学,2005,(11)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总结
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学环节有系统规划的过程。有人说,一堂好课就像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会让人有听了开头还想听中间的曲折经历,在最后的结局中又有很多发人深省的感触。而一堂好课是需要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来支撑的,所以说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接下来我就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阐述一下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心得。
一、新课教学以学生为例导入新课程
新课引入的方法有很多,传统的引入方法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巧布疑阵,引人入胜;破题而入,提示脉络等等的方法。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尝试了一种新的引入方法,觉得在上课的时候有一定的作用,那就是以本班的学生为引入的对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鲜活的例子,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述《功率》这节课,教材中的内容很清晰很易懂,感觉学生应该很容易接受,但是一旦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还是模棱两可,可见知识并没有真正地被学生掌握,于是我在上这节课之前拍了几张学生打扫卫生的图片,有的从楼下打水,有的学生擦黑板,有的学生搬桌椅等等的生活照片,用这样的方式引入这节课,学生既看到了自己劳动的真实写照,又可以对本节内容进行更好的思考。
二、习题课注重理论和学生实际的结合
习题课教学是高中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和巩固知识及培养技能,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思维训练。目前,大多数习题课是教师精选题目,采用变式教学或一题多解,按照课前预设的教学环节对习题进行讲解,这种课堂往往是老师讲得精彩,学生听得明白,而课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还是不能自己解决。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教师讲过的方法还是没有掌握,更别提灵活运用了。所以我在上习题课的时候首先是从基础知识入手,尤其是物理中的定律公式,这些是学习好物理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其次就是教学策略不同,针对不同的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如果是在成绩好的班级授课我就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增强。如果在成绩差的班级我就采用一解多题的方法,也就是同种解题思路相同的模式,让学生领会到这种解题的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掌握一定的规律,最后再加强练习。例:如图所示,在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上依次有A、B、C三点,分别把+q和-q的试验电荷依次放在三点上,关于它所具有的电势能的正确说法是A.放上+q时,它们的电势能EPA>EPB>EPCB.放上+q时,它们的电势能EPA<EPB<EPCC.放上-q时,它们的电势能EPA>EPB>EPCD.放上-q时,它们的电势能EPA<EPB<EPC解析:这道题的解法有三种:①根据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变化来判断;②正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负电荷在电势低的地方电势能大;③根据公式:EP=qφ。根据不同的成绩的班级可以选择是一题多解还是一解多题。
三、复习课重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的复习课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将复习内容的关键点指出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首先,我认为复习是对知识的再认识的过程,所以要重新温习课本,巩固已学习知识。如针对重点内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以让学生重温课本后,提出相应的问题:①说出什么是感应电动势,并明确指出电路中哪部分相当于电源?②说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变形公式有哪些?并说出适用范围?③这部分知识有图像题、计算题等等说出你在哪部分存在的问题?④拟定针对练习让学生挑选不会的题型。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每个章节的框架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学习粤教版选修3-3知识涉及气体、液体、固体等等的知识连接又不是很紧密的内容时就需要学生把每章节知识点做好总结。总而言之,课堂上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设计本身就是基于设想的规划进行创造活动的,有设想就会有创新,有创新就会使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课堂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难点问题,分析学生状况,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课堂上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还要全面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施先群.高中物理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4,(03):49.[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