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1 15:14:39
序论:在您撰写中小学体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对于陇南市中小学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来讲,“什么样的内容是最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培训课程设计应秉承什么样的理念和原则是落实好培训工程的关键。因为,“培训课程”一头紧系着“培训工程”的美好愿景,一头关乎着广大教师的业务提升、专业成长和推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发展,因此,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做好培训课程的价值定位和设计工作。这就要求课程设计从价值定位到目标构建再到内容选择等,一方面要紧扣参训教师的工作实际和个人实际———这是“立地”,另一方面要体现积极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态度、理念、模式、方法等内容一一这是“顶天”,即应紧密结合“培训工程”的宗旨并结合参训教师的实际,是实施好“培训工程”的内在要求,也是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和推动教师向更高更专业的方向发展作用的体现。纵观陇南市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他们的成长途径主要有二:一是由班主任、部分体育爱好者或有一定体育特长的教师,通过长期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反思提高的循环发展,目前,占体育教师比重较大;二是少数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或当地体校毕业生组成的师资队伍;三是部分学校或领导有目的的培养,通过优秀教师的传帮带、外出参加培训、研修再加上自主学习、反复锤炼而成长为体育教师。三者看似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些共同点,即反映了陇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成长规律:热爱教育事业;长期实践,反复锤炼;优化人才资源,传、帮、带;层次不同,逐级提高;进修培训,加速发展;优胜劣汰,时时更新。具体结构可通过表1(参训学员结构一览表)进一步了解。通过表1中参训学员信息,可以看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为:男女比例不平衡,以男教师为主;学历层次以专科为主,中专生仍占一定的比例;职称以中级为主,高级较少,几乎没有;年龄结构合理,但遗憾的是每期的50岁以上者,基本是以完成培训任务为主;体育师资以语文、数学、英语等非专业学科教师为主体,并且近三分之一参训教师没有承担体育教学工作,申请参加体育课程培训,一方面认为比较轻松好过关,另一方面觉得可以锻炼身体等。整体上看专业师资队伍规模不大,层次不高,素质急待提高。长期以来,陇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提升缓慢,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结构不均衡,整体存在专业发展学习动力不足和研讨氛围不浓,教师主要职业活动受限于学校的狭小天地,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和继续教育投入少及缺少制度保障等原因,使得体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和培训机会较少甚至缺失。因此,培训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素应充分考虑参训教师的特点与需求及课程特性,既要考虑到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又要考虑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前瞻性、连续性和可发展性。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目标和内容
课程目标和内容不仅指参训教师缺失的教育教学、学科教学和教研知识、方法、技能及能力的建构和提高,更要关注和发掘蕴藏在农村骨干教师身上的“闪光点”、优势和潜能。不同的课程定位产生不同的课程目标体系,进而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也不同。综合相关研究表明,英法德美日各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定位大致有两种:一是为了取得资格或学位,二是旨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在课程内容上前者偏重于理论性,而后者立足于实用性③。从陇南市“培训工程”的宗旨来看,应属于后者,那么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就是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的,通过开展培训通开课程和专业课程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国家关于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政策、法规,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了解体育课程发展与演变的基本趋向,为丰富和开辟校本课程拓宽思路,积极开发学校所在区域民间、民俗体育资源,开设学校特色体育课。2.养成实施新课程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质量观,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自觉性和胜任力;3.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和经验教训,研读所任学科的课程标准,探讨有效教学的方式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学科教研能力;4.强化教师教学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内容通过分析上表可以看出:在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主要以“实践取向”为主体,进行了系统、灵活、前沿、分层分类等特征,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全面性。首先,在培训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比重的选择上以实践为主体,这是与参训学员的结构特点和需求相一致的,是对体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补偿培训;其次,培训课程内容共分三大模块,涵盖了近现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与变迁、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形势、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调研结果、我国近现代体育课程的发展与变迁等5个专题讲座,另外还包括2大模块共8个课题的体育教学能力培训以及教学观摩与评价,每个专题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围绕体育教学对教师进行学科知识培训和学科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新趋向的引领;第三,专业课与学校综合培训课程方案紧密结合,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形成了分层、分类设计,既反映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又重视思想、情感、意志、个性品格等内容,并在内容组织实施上体现实践的特点。同时,又紧密结合“培训工程”总课程方案内容,如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新课程理念及实践、学科教学理论实践与研究、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教学简笔画、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文化素质提升、专家引领等课程,以促进教师对课程作用的价值判断能力、将资源转换成课程的能力、系统化构建课程内容的能力、有效组织与有效实施的能力和自我评价与自觉调适的能力。
三、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是培训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训目标达成与否和内容习得的活动方式,它对培训效果和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对老师们进行培训时,既要关注他们是成人的学习特点,更要注重通过培训课程学习让他们体会到被关怀、被接纳、成就感、存在感、胜任感及自信心的提高等心理因素,从而激发和维持后续专业发展行为。通过交流和访谈得出:他们最喜欢体育课程培训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最害怕纯理论的“一言堂”和培训者的强势灌输,他们认为在富有平等和谐交流的活动中,更能发挥激励、支持和释放个人优势、拓展和维持个人良好人际关系及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因此,统筹每位教师个人优势、所在学校及社区优势和培训单位自身及环境优势,进行有效培训活动方式的选择和组织,为教师培训提供较为理想的活动方式,值得培训者潜心探究④。通过几年承担培训课程实践,结合“国培计划”的有效方式和手段,认为培训的有效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讲座+案例+研讨”式。该模式适合于通识理念或专业课程研讨类的专题培训。具体实施办法为,教师讲解导入呈现案例培训者和受培训者之间或受培训者相互之间运用新理念对案例进行研讨教师归纳总结。以上为一个循环,可以视其内容和研讨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循环。
(二)观摩+模仿+点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各种体育教学技能内容的培训。具体实施办法为,参训教师直接参与模仿练习体育教学技术,或教师观摩示范课(可以是视频资料,也可以是实践类示范课)培训者和受培训者共同点评示范课内容,学习示范课中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受培训者运用学到的理念和技术做示范课,其他受训者和培训者共同点评,重新设计和完善、组织实施教学。
(三)“展示+自评+他评”模式。在培训后期,每个受训者必须进行一轮说课训练,或者提供一节自认为满意的“优质课”,向培训者和其他受训者展示,并在自评基础上接受培训者和其他受训者的点评,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好的建议进行改进和完善,再次展示,循环实施⑤。
(四)培训评价方式培训评价是一定时期培训任务完成与否的衡量标准。对以陇南为主体的体育教师来讲,培训评价也应分层、分类予以实施,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考核评价模块一:重视其体育教学基本动作技术的规范性,如体操教学中全国第三套广播体操、武术基本动作、正确的田径运动技术及不同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等。针对参训学员的特点,在培训技术与技能考核与评价层面,我们要求承担体育教学任务的参训教师必须“学会一操,练会一拳,熟练一项”,即至少学会一套最新的广播体操,学习掌握或规范一套武术小套路,如五步拳、少年拳等,熟练掌握某项运动的基础知识、技术与技能,包括场地规格、画法及规则要求等,因为大部分参训学员不是体育学科的专业教师,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技术动作均需进一步提高;没有承担具体体育教学工作的参训老师可以了解、欣赏和评价相关运动知识或教学比赛。考核评价模块二:应考虑到成人学习的特点,对理论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可以通过撰写体育论文,单元或某一运动技术教法创新,具有特色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展示,培训心得体会,体育器材制作方法与经验交流等方式灵活进行,将学、练、评、反思融为一体,讲求应用性,重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针对部分非专业参训学员,可以就自己所代课程或熟练专业[注释]按要求完成相关培训考核与评价等。
四、结语
(一)学校方面的因素
首先,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就学校领导而言,对小学体育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的管理上,就很多小学体育管理制度而言,只是一种摆设与形式,根本就没有发挥管理制度应有的作用。其次,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学校体育经费的来源包括以下几种方式:政府拨款、学校自筹以及社会资助。但在我国很多小学,经费的来源比较单一,大多依靠政府的拨款,而这些所得的经费大多用于购买新的体育器材、维修旧的体育器材以及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有些小学经费开支中甚至没有涉及体育经费这一项,即使有,部分学校也没有专款专用,而是随意地开支;最后,学校方面缺少对学生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全,甚至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未能及时对事故进行处理与整改总结。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体育教师总体学科素养不高。
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的,由于这些教师在体育素养上总体水平不高,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容易出现因教师的不专业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的情况。
1.教师自身传授技术动作不规范,导致学生在练习时受伤。
如在短距离跑时,学生脚后跟跺地跑,导致小学生脚部的受伤;跳箱和跳山羊时,因为小学生的上肢力量弱同时又没有掌握踏跳与推手的时机,难以获得一定的腾起高度,导致身体绊在器械上跌倒;在做技巧前、后滚翻动作时,因头部位置不正,团身不好,造成颈椎挫伤等。
2.教师对体育活动的组织不够科学。
教学中,教师对危险性较大的教学内容,如做低单杠、支撑跳跃等练习时,缺乏对学生的保护与帮助,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在投掷课时,由于教师的疏忽,学生对面站立,之间距离不够,造成学生被器材砸伤的伤害事故;另外,由于课的准备部分时间不够或流于形式,没有使学生承担主要练习的身体部位得到有效的活动,都容易导致学生在后续活动中发生意外。
二、小学体育教学发生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体育安全教育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不管是生理、心理等都还不够成熟,就个体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他们缺乏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伤害或者是发生意外安全事故。为此,学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特别是体育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小学生传授体育安全常识,分析活动要旨以及对伤害事故的规避,增强小学生的预防能力,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教师科学组织体育活动
教师标准的动作示范是学生模仿与练习的榜样。体育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动作的重点、难点,示范动作要坚持课前预习,以便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规范的动作表象。另外,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安全要有所预见,对于哪些练习易出危险,要提前做好分析,从而合理选择组织教法。在教学中,每节课都应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选择有实效的准备活动,以保证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中还要健全各种安全措施,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的作用,帮助其他学生做好各项防护工作。教学中运动量要注意由低到高,并在运动量较大的练习之后安排适当的放松运动。在夏季高温的情况下,要防止学生中暑;在冬季寒 冷的情况下,注意准备部分可适当拉长,并提醒学生在运动后保暖。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模式
我校是张家港市一所民办学校,一共有三个级部,分别是初中部、高中部和国际部。上学期学校领导和体育中心的老师针对以往初中部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偏重身体素质,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国际部学生体育课纪律较散漫的现状。决定对初中部和国际部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1、国际部实行模块教学;2、初中部实行“2+1”的教学模式。因为我主要负责初中部教学,下面本人就“2+1”教学模式在初中部实施情况进行阐述。
1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为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学生在初三体育中考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再加上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体育教师无形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较单一: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教学手段、方法比较简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教学与《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中提出的“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等理念相违背。实践也证明,这样的教学,我们在体育中考中确实取得较好成绩,体育中考的均分、满分率年年能在市里名列前茅。但我们的学生在其他的体育竞赛取得的成绩很不理想,组织活动时我们也发现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相当匮乏。针对这些情况,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为了真正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次召开座谈会,在学生中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确定了“2+1”的体育教学模式。
2什么是“2+1”教学模式
“2+1”教学模式中“2”是指固定教师在固定班级上两节基本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传统教学较相似,“1”指的是模块教学,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开设课程(我们一共设置了8个模块,分别是篮球精英班、篮球提高班、足球、羽毛球、搏击形体、健美操、排球和乒乓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学初自由选择课程(其中人数有一定限制),而且这样的选课,每学期开学初重新进行选择。“2+1”教学模式的开发,对学生来讲,既考虑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了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其个性成长;对老师来讲,有助于自身特长的更大发挥。
3推进“2+1”教学模式中“1”即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情况的解决
3.1师资问题:以前我们学校初中部(36个教学班)只有6名专任体育教师,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明显感觉到师资的缺乏,学校进过研究,招聘了不同专业的教师,使初中部的专任体育教师达到了9名,解决了学生在模块选择上的狭隘性。3.2“1”即模块的确定:师资问题解决了,为了确定几个模块,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反复商量,然后采取老师根据自己的专长申报、学生问卷的调查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形成了上述的8个模块。3.3场地、器材问题: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学校对篮球架、排球架进行了加固整修,重新购置了100只真皮篮球、50只真皮排球和50只真皮足球。为了羽毛球选项的正常开展,在体育馆重新画出了四片场地并购置了新的羽毛球架,同样乒乓房全更换了新的球网。新装修的健美操房、健身房等等为“2+1”的教学模式做好了准备。3.4课时、场地的安排:每周每班安排1次课,6个班级集中在同一时段上课,不同模块的同学有专项老师集中专门场地进行教学。3.5学生的选项问题:由于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学生选项的问题上,我们体育组的全体教师反复进行研讨和商量,决定采用指定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模块教学的第一节课,组内安排教师到班级进行宣传发动,再通过班主任和体育委员跟同学进行协商,基本上每个选项安排6个人(每个教学班48人左右)。对一些要代表学校参加高一级比赛的同学,体育教师直接指派其参加该选项的学习。
4“2+1”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1”模块教学,对教师的专项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其直接影响模块教学的深入程度。在没有实施新模式教学之前,教学内容也能涉及到我们所涉的八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但每个教学内容一学期可能只有几节课,少的只有一两节课,再加上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影响,很难就某个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教学,很多情况下,只停留在浅层次上。不仅课堂的效率差,还有可能使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失去了新鲜感和兴趣。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兴趣,我们体育教师首先熟悉教材,上课之前或利用空余时间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课堂的讲解就能到位。合理精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就是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了,示范就能到位,优美专业的示范更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我担任了初一的乒乓球、初二的羽毛球、初三的篮球这三个模块的教学。对于田径专项毕业的我,这样的安排,加大了难度,提出了挑战。但我重拾教材,认真研究,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再一次得到了提高。当我利用空余时间加强专业技能的练习,看到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看到课堂上良好的氛围、学生练习的激情,很有一种满足感。
5“2+1”教学模式,实施一学期以来,比较受学生喜爱,取得一些成效
5.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由于选课时采用兴趣加指定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了绝大部分同学,较以往相比同学们在课堂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个性得到了张扬,兴趣自然得到了激发。5.2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较大限度的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学生比较专门的进行一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便于掌握,并容易形成自己的爱好和个人专长,从而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就我所带的三个模块,在没有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前,部分同学对自己所选的模块技能掌握的水平比较低,通过一个学期认真学习以后,绝大部分同学理论、技能的掌握有所提高。5.3逐步形成了自我体育锻炼意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新的认识,学生体验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在平时的学习中,既有个人技能的学习,又有集体的配合,再加上以同体育项目重新组合学习团体,在新的团体中同学们不断适应,形成新的学习共同体,去享受共同的快乐。在这样的过程中,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逐步增强。5.4这样教学模式,极大调动了我校体育教师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增进了同事之间相互学习的积极性,还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
6“2+1”教学模式实施一学期以来有待解决的问题
6.1由于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老师担心每个模块之间选择的人数有较大偏差,报名时采用自主选择和教师指派相结合的方式。这样部分学生选择的不是自己很喜欢的体育项目,降低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激情,没有达到当初采用这样教学模式的初衷。为了找到好的解决方法,一学期来,我们组内反复进行讨论,决定下学期:1)先通过问卷的形式,再细化些,多了解学生的需求,优化模块,最终确定可操作性的模块。2)在遵循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教师要加以引导,对一些热门项目,教师要加以疏导,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3)选项时,给学生两个选项,尽量满足学生的第一选项,在不影响学生的兴趣的情况下,通过和学生商量,部分学生安排第二选项。6.2这样的教学模式其实对体育教师的专项技能有更高的要求。从实践的情况来看,由于有很多老师担任2-3项模块教学,部分教师的专项技能水平还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项技术水平,以适应学生的发展。6.3针对课上学生兴趣不是很足的情况,组内提出,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合理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采用分类、分层、分组教学,让他们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成功。“2+1”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等方面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为学校的运动队也不断输入了有用人才。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定会摸索出适合初中模块教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张继忠 单位: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瑞平;体育教学模式新探;沈阳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创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源动力,因此要加强体育教育必须要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入手,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课,才能促进其他体育教育过程的进行。这就要求中职体育教师首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在民主的环境下,学生才会尽情的展示自己的能力。由传统的强制体育转化为学生内发的体育学习。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总是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进行练习,这就使得学生的体育潜力得不到好的发掘。体育教师应当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多交流来活跃体育课堂的气氛,和学生们共同学习、练习,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
2.转变教育观念,合理设置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育的改革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重在引导。中职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学会运动才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首先,在体育教育观念上,要树立好健康第一观、全面体育观、终身体育观和主体体育观的体育观。其次,在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寻求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体育教育内容。做好基础体育教学和专项体育教学的结合,体育学科很容易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如德育教育,中职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需要学生具备完善的职业道德修养,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恰当的德育教育,可以激发中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体育教育效果
要进行体育教育,需要一定的体育教育资源,中职体育教师就要注重对学校各种资源的利用,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来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体育知识的教学,还可以把体育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迁移到课堂中,丰富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体育教师也可以利用学校的各种文化载体传递体育信息。这也要求学校注重对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可以通过学校的校刊,广播,标语等进行体育运动的宣传,在无形中加强中职学生的体育意识。此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育的直接途径,中职学校和体育教师要积极举办各种体育活动来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如“校运会”“篮球赛”“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真正体验到体育的乐趣、运动的意义。
4.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体育教育评价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的评价,良好的体育评价机制可以激发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分阶段性,注重鼓励性评价。同时要把学生平时的体育参与态度作为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课程中。二是对于体育教师的评价,中职学校要注重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和评测,加强学校体育师资的建设,体育教师也应该具备较高的觉悟和反思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同时,体育教师也要具有创新意识,及时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促进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二、结语
关键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培养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尽管很多学科的教学已经随着教育的改革而不断地变化,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教学观念的改变,发展素质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我们应当对体育教学进行哪些创新呢?
1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促进个性的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这些学生主体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无论是在身体素质方面还是兴趣爱好方面,大家都是有个性的个体。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较强的自主性,他们拥有自己的学习思维和偏爱的运动项目。对于体育而言,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员或者体育运动项目。为了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得到更加愉悦的学习感受,教师可以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之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项目,主动进行体育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有所改变,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热情也变得更加浓烈了。例如在开展长跑教学时,由于长跑这项运动形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太高,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宣布:在完成长跑的基本训练之后学生们可以有一部分时间来进行自由运动。学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的高兴,大家都非常期盼基本学习任务完成之后的自由时间。于是乎带着对自由活动的盼望,学生们热情地完成了长跑训练,随后开始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2运用主题式情境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环境对人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开展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时,教学情境就是学生所处的环境。笔者在教学课堂上经常用的类型有四种:一是游戏型教学法,利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玩耍的乐趣,提高课堂积极性;二是模仿型教学,通过教师或者学生中表现较好的人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从而规范学生的体育运动动作;三是时事型和教育型教学,在课堂上运用一些体育运动的时事新闻作为情境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体育热情;四是利用音乐伴奏创设轻松愉悦的体育活动情境,消除运动的疲劳活跃课堂的氛围。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排球训练时,利用中国女排三夺奥运金牌的新闻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12年后,中国女排终于重返奥运之巅。8月20日晚的小马拉卡纳体育馆,在小组赛中2胜3负的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决赛中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历史上第三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赛后郎平说:“我们永远不放弃。我觉得所有的困难都是比赛的一部分,但我相信大家都能忍得住,能够耐得住。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这样的新闻能够在短时间内,燃起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热情。
3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分组教学一直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们大多数愿意和同学一起进行体育训练,这样一来能够丰富训练的乐趣。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一点,科学合理地对教学分组进行改变,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两种形式来进行分组,首先是课堂上最典型的自由结合的分组形式,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或者根据学生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选择自己的搭档。这样的分组形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愉快和谐和团结,大家对体育的热情也更加浓烈了。其次是可以通过互帮互学的分组开展教学,在学生群体之中,由于大家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擅长与否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身体素质的好坏,以及对运动技巧运动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来进行分组,小组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体育发展。
笔者在开展乒乓球教学时,将学生的学习重点设置为初步掌握乒乓球基本步法,单步、并步、交叉步、侧身步以及基本技术的挡球、推挡球动作、正手攻球动作和发球动作。在基本的讲解结束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对乒乓球技术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组,一个技术高的带一个技术低的,这样一来能够使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得到快速的发展。总的来说,对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创新与培养,需要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抓起,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情境,给予学生完美的学习体验。
作者:杨友松 单位:江苏省南京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国内学校体育长期以来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为片面的追求考试分数,体育被边缘化,甚至在有一些学校体育课被其它学科占用也时常发生,造成学生没有太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在课程安排上灵活性较差,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的积极性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较差。
2、中外学校体育教育模式比较分析
2.1、国外学校体育教育模式
美国属于实行学校教育分权制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负主要责任,在美国不同地方依据各个州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实施,这样在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上不同,使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呈多元性和灵活性。美国的体育课内容设置非常细致,仅中学教学计划就有10大类,包含冒险运动、体能运动、水上运动、团队运动等60多项,跑步、游泳、网球等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项目占47.6%,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使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良好的氛围。日本学校体育教育体制由原来的高度中央集权发展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个体需要为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增进体质健康,提高运动技能。日本学校倡导快乐体育,学生下午放学后大大小小的足球场都是踢球的孩子。据了解这种生活模式已经盛行日本全国,学生放学后的不同去向折射出一个国家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理念乃至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国外有很多学校的在录取时要看3个指标:一是看学生参与学校运动队的情况,二是看社会责任服务时间,三是看SAT(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水平测试成绩,这个只要达标即可,由此可以看出体育的重要性。
2.2、国内学校体育教育模式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以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增强体质两者协调发展,并贯穿于体育教育的整个过程。在教学大纲的安排上运用综合分类的方法进行安排,但在教学内容上还是较单一,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增强体质,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但是不能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高校体育教育的模式主要采用了分层次型,选课型等,然而这些模式存在针对性不强,缺乏创新性等方面的不足。
3、中外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3.1、国外课程设置研究
国外大多数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比较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把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美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促进终身体育运动,从而促进儿童青少年在体质、精神、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全面健康发展,其学校体育教育计划也是一种开放式的结构形式存在。美国的课程设置能够从学生的兴趣和要求的角度出发,教学内容具有娱乐性,学生对教师的选择面也比较广。
3.2、国内课程设置研究
我国对学校体育课程设置长期以来都比较单一,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不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了兴趣。通过对中美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比较,发现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主要注重技术教学,忽视学生的兴趣需求,同时缺乏体育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4、中外体育教学评价的比较分析
4.1、国外体育教学评价分析
体育教学评价通过对教学效果进行判断,保证教学活动向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美国主要通过运动技能和体能测试、书面测验、教师观察等手段,综合这些测验结果来决定学生的课程等级,体育教学评价强调根据努力程度而不是根据结果进行奖励,体育计划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一种伴随一生的体育活动方式,强调体育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以及体育习惯的养成。因此,肯定进步,奖励努力行为应是体育教学评价的追求目标。
4.2、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分析
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对评价结果比较看重,而对于评价过程不够重视,这与国外的体育教学评价具有差异性。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提出要改变评价过多强调选拔功能,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素质及改进教学的功能。评价应该更多关注过程,能够使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协调配合。
5、结论及建议
5.1、结论
我国学校体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不健全。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下滑,儿童青少年身高低于日本、韩国,儿童的肥胖以及近视率不断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家庭方面看,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家长怕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对孩子要求很高,导致片面的追求考试分数,忽视了身体素质的锻炼;第二,从学校方面看,一些学校为了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加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导致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师资方面,许多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人才匮乏,体育设施器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常常出现“放羊式”教学现象。(2)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不完善。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较单一,在发展类型上虽然运用分层的教学模式,但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3)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都是安排的必修课,学生的兴趣不高,自主选择性不强;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国外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发展学生的个性,选修课与必修课协调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爱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学校体育课程应该科学的进行设置。(4)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不合理。在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过程中,发现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对评价结果比较注重,而对于评价过程不够重视;与此相反国外发达国家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对评价的过程比较重视,而不会仅仅从评价结果这一单方面进行判断。
5.2、建议
首先,目前的中等职业体育教学的理论课程缺乏合理性的安排,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用价值不高。其次,教学方法单调,没有实践基础,学生没有自主性。体育教学和职业学校的专业关联少之又少。教学缺乏创新,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问题。多数职业院校只把体育教学当成一个定期的教学任务,但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得到体现。缺乏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特征,没有结合职教学生的个人特点,没有针对性,没有职业导向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目标。最后,考评方法单一,降低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教师也没有提供一个吸引人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目标,致使很多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慢慢降温。
2、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相关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各类人才教育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各学校现在更注重学生专业的教学,学生忙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很不利。因此,为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上不断创新方法,转变思路,结合职业学校的专业性为学生量身打造合适的教学方案。首先,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具有针对性。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去向各异,各专业的职业岗位对个人的体育要求也同样存在很大差异。例如航空旅游专业要求毕业生有强健的体魄、饱满的精神、敏捷的思维;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要求毕业生身强体壮、吃苦耐劳、细心细致、头脑灵活。现今社会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各校的毕业生应具备强健身体、美好心灵、坚强毅力等综合素质。毕业生刚步入社会,在面对繁杂繁重的工作时会因体力不支而产生辞职的想法。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应与终身体育联系起来,让学生终身热爱体育运动,强健体魄。其次,教师因地制宜选编教材内容。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任务主要是强身健体,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安排一些球类运动,比如排球、篮球、羽毛球等。进入二、三年级的学生,体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各专业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上不同的体育课程。例如航空旅游专业需要气质型的人才,我们可以为他们开设相应的舞蹈课或形体课。考虑到不同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我们也可以针对锻炼不同肢体的灵活性而开设不同的体育课程。例如为了锻炼眼和手的灵活性,安排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为锻炼腿部肌肉安排长跑短跑等,锻炼手可以安排排球等课程。最后,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中玩,随时保持一种快乐的学习心态。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小型球类比赛以及社区体育比赛活动。
3、探索新的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1大单元的时间教学模式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整合在校的体育教学时间,运用运动教育模式利用一学期、一学年或是更长时间来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任务的时候,要选择学生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例如排球教学),以一学期为一个单元的教学。其中,每学期按照20周计算,一周2节体育课,共计40学时。采用长时间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运动技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采取这大单元的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其中1~2项运动项目,将一个学期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对学生所选的项目进行系统的教学。例如某校的排球教学模式是以一个学期为一单元,并分为发球(1~8学时)、垫球(9~16学时)、传球(17~26学时)、扣球及扣球的综合学习(27~35学时)、拦网的综合学习和集体比赛的互动(36~40学时)六个学习阶段。每阶段的学习根据动作难易程度和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分配课时。发球的学习阶段,教师安排了8个课时的学习时间,重点是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发球技术。同学们站成一圈练习传球,抛球等游戏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垫球的学习阶段,教师安排了8个课时的学习时间,重点让学生掌握垫球的手型和击球位置。运用分组发球、垫球的比赛巩固垫球技术提高垫球频率。传球的学习阶段,教师安排了10个课时的学习时间,培养学生正确的传球手型和全身的协调用力。运用徒手模仿练习、持球模仿练习、原地抛球传球练习等锻炼学生传球跑位等技能和身体的灵活性等自身素质。扣球的学习阶段,教师安排了8个课时的学习时间。要求学生书里安装我助跑起跳的步法,掌握正确的挥臂击球动作和击球手法。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应掌握边助跑边判断球方位的能力,不断锻炼手和眼的协调性。在学习过程中加一些小型比赛,锻炼扣球手和二传手的配合度。拦网的综合学习阶段,教师安排3个课时,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移动起跳,起跳时机的控制。在拦网的学习过程中不断锻炼了学生们的腿部肌肉和自身的弹跳力。最后总结单元的学习成绩,组织各种技术技能分组的比赛,强队和强队比,弱队和弱队比。在比赛中进一步掌握基本技术的运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玩乐中学习,锻炼身体,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
3.2丰富课间运动项目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课间体育活动能缓解学生因过度学习而产生的疲惫感。中学生的身体仍在发育阶段,为了保证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每天至少要有1h的锻炼时间。学校的大课间时间长,参加人员多具有较强的效益综合性。大课间选出适合学生锻炼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打造校风和体育文化氛围。我们可以利用大课间大段的时间开展多样的活动模式。比如可以包括集体项目:如广播操和球类比赛等。开展年级间和专业间的集体比赛,也可以分层进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增进学生情感、锻炼团队精神、磨练个人素质。为贯彻“强身健体”的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应多为师生们提供活动场地、活动器械保障师生们的自主性的活动。例如建设篮球场、排球场、购买乒乓球桌等等。以班级或者年级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积极开展球类、田径、健身操以及生活体育、传统体育、时尚体育等多种活动形式。大课间活动的积极开展,既培养了团队精神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中职学校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的一条重要途径。
3.3区分专业特征强化体育教学的专业性
由于中职学校的专业学习性较强,不同的专业需要掌握不同的学习技术,不同的专业技术也需要学生具备不同的身体素质。比如学习航空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有良好的气质和身材高挑;学习电焊的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体力和足够的耐心;学习汽修专业的学生要有灵敏的听力和较好的视力;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耐心与灵巧的双手;学习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要身强体壮等等。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当因地制宜的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开展教学任务时应将专业技能与体育课程结合起来,开发体育课程内容的深加工,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巩固了专业课程,以掌握符合本专业的实用技能。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巩固他们专业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的目的。
3.4结合所在地区的特点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地广人多,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地域特点,遵循着物竞天择的生存规律,我国南北方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气候中,这就构成了我国南北方人在不同体育项目上具有不同优势。北方以冰雪为主,南方以水上为主。各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为学生开设相应的体育课程。终身体育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认识到终身体育思想在高等教育和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坚定不移地将终身体育思想作为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将终身体育贯彻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校、学生、专业和地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逐步完善体育教学大纲、优化教材选择和改良教学内容等,不断探索出优质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