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汽车驾驶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2-11-02 15:37:37

序论:在您撰写汽车驾驶实训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汽车驾驶实训总结

第1篇

学习期间教练很耐心的向我们讲解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包括汽车构造概述、如何启动、换档以及行车时就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在实训中老师继续巩固我们的基本技能和安全知识学习,以使我们都能独自安全驾驶。整个汽车驾驶培训个人总结余下:

一、安全第一:驾驶员安全行车规程

(一)出车准备1,携法定证件,即机动车行驶证,车辆购置附加费凭证公路养路费证,机动车驾驶证,准驾出租汽车证,出租汽车司机治安备案证和居民身份证等.2,检查车辆,确保机件灵敏有效,确认车门和车厢关实.

(二)通常行驶1,专心驾驶,遵规守法.2,谨慎驾驶,消除隐患.3,精熟驾驶,措施果断.

(三)超车行驶1,超车前,开左转向灯,细察前后,鸣笛或灯光示意,方可超车.2,超车时,保持安全横距.3,超车后,开右转向灯,驶回原道.

(四)会车行驶1,通常路段会车,三先礼让.2,障碍路段会车,减速礼让.3,狭窄坡路会车,下坡礼让.

(五)路口行驶1,慢,精神集中,提前减速.2,看,观察左右,注意人车.3,过,确认安全,顺利通过.

(六)坡路行驶1,保持车距,预防追尾2,刹车及时,防止后滑3,适速行驶,安全礼让

(七)窄路行驶1,降低车速,注意查看2,安全避让,防止堵塞3,观察人车,及时避让

(八)雨雪雾泥1,低速行驶,保持车距2,措施得力,预防侧滑

(九)夜间行驶1,精神集中,谨防突变2,远近光灯,正确使用

(十)倒车停车1,明察四周,谨防麻痹2,适时停靠,保证交通

二、新手驾驶技巧与注意事项

(一)加强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有关汽车驾驶操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汽车在不同情况下和不同道路上的驾驶操作技术要点。系统地学习汽车的总体构造,技术性能及总成、部件、零件的构造、功用和工作原理,加强道路交通法规和安全驾驶知识的学习。

(二)加强实际驾驶操作训练。

新手驾车的几个注意点:防止疲劳驾车,转弯注意减速、鸣号、靠右行,换挡低头勿看变速杆,换挡时离合器要踏到底,勿越级加挡,车未停稳挂倒挡,长时间挂低速挡。确保轮胎气压正常,热车,不要猛踩油门来加速,起步时要平稳,行车时挡位要适中,避免空踩油门。

(三)新手驾车之交通法规

新手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平时要熟悉相关国家政策法规,机动车管理法规,交通事故管理法规,驾驶员相关法规。

总之,汽车道路驾驶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除了掌握以上的安全行车规程和注意事项外,我们还要不断的在实际中操作训练,掌握过硬的驾驶技巧和保持高尚的驾驶道德以进行日常的道路驾驶。

第2篇

汽车驾驶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熟悉汽车的主要操作机件、仪表以及开关的位置等方面。接下来,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汽车发动机的起动与停息,同时应该掌握汽车的基本操作方法,比如起步、变速以及转向等方法。最后,教师应该使学生对各项操作不断熟练,进而达到对各项操作的协调运用。教学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能够将这些操作过程从相互协调的角度呈现出来。此外,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文明驾驶、安全驾驶等规范,从而不仅提高学生的驾驶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作为驾驶员的职业素养[1]。

二、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汽车发电机、底盘、车身以及福建这四部分的构造以及主要功能。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汽车的九大系统以及各自功能。此外,适当的时候还应向学生讲解一些汽车的性能、分类以及文化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对汽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第二,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的认知目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三方面内容:其一,汽车操纵机件上,应该让学生认识方向盘、喇叭、离合器踏板等;其二,汽车仪表上,应该让学生认识车速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以及水温表等;其三,汽车开关上,应该让学生认识点火、灯光、空调等开关。第三,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的技能目标。其一,汽车驾驶前,应该注意上下车动作、车身检查以及上车以后对坐姿等方面的调整;其二,汽车发动机的起动与停息。在汽车发动机启动上,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汽车起动原理,这是由于点火开关被打开,将汽车上的蓄电池与起动机之间的电路接通,通过起动机将蓄电池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使汽车得以起动。在汽车停息发动机停息上,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汽车停息原理,这是由于驾驶人员踩下汽车离合器、制动踏板,同时拉紧驻车制动,并将变速杆挂到空挡的位置上,从而使汽车发动机停息。其三,汽车驾驶操作的技术上,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汽车在加速、减速以及转向等方面的基本方法。第四,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教师要与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两者更加信任彼此。同时,教师要在学生掌握汽车驾驶基本技术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对汽车文化的热爱,使学生将学会驾驶技术作为一种乐趣。

三、汽车驾驶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汽车驾驶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其一是对学生汽车心智技能的训练,其二是对学生汽车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这两方面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汽车操作技能为主,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汽车心智技能进行有效培养,从而使两者有效结合,不断提高学生驾驶水平[3]。针对汽车基本操作部分内容,教师应该向“教练型”教师角色与“教练型”教学模式转变,采用大众式课堂教学后对每一个学生产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汽车驾驶课程教学方法应该随着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随之改变,但是,针对汽车整体教学而言,它还是有一些共同的方法可循的。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设置的教学情境应该与具体教学内同相吻合;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教练引导模式,同时,在教学结束后应该采用评价机制,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这种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教师针对某个学生观点进行重点评价并总结教学效果。最后,教师一定要把握教学课时,在有限的课时内注重调动学生对汽车驾驶学习兴趣,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将教练技术引入到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

四、汽车驾驶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汽车驾驶课程教学包含的环节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最好能够运用集中教学、过程分解的思路,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具体来说,教学过程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学生的安排上,教师应该将所有学生分成小组,最好以15人作为一个实训小组,采用汽车驾驶课程理论与汽车驾驶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其次,在教师安排上,最好给每一各小组安排上5位教练型的教师,同时再安排上5台教练车,即每一辆车应该安排1位教练,同时安排上3位学生;最后,在场地与时间安排上,最好是在800到1000m之间的环形场地上进行训练,时间安排上最好是半天。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的具体环节设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其一,5分钟实训准备环节,教师可以采用PPT形式对训练项目进行简要概括;其二,5分钟教师引导环节,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训练目标,让学生的训练更有针对性;其三,5分钟演练环节,教师可以按照分组,让学生进行预备练习,同时认识仪表的装置;其四,50分钟的学生驾驶环节,教师让学生进行操作装置的运用,练习发动机起动、停息以及变速行驶等技能;其五,50分钟教练纠正错误环节,教师针对学生驾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所犯错误[4];其六,50分钟驾驶巩固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制定的线路内自己进行驾驶练习;其七,50分钟强化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增加学生驾驶的难度,让学生经过反复训练,熟练掌握驾驶技巧;其八,5分钟总结学习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训练过程,同时也可以对同学进行评价。

五、汽车驾驶课程教练技巧的情景重现

第一,教练型教师创设教练型教学课堂情境。教练型教师向学生讲授汽车基本操作方法。在实训过程中,教练型教师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比如,选择一个阳光和煦的清晨,教师熟练地驾驶着汽车,并载着3名学生来到了一个大约1000m的环形训练场上。第二,教练型教师向学生详细解读训练目标。在训练场地上,教练型教师向学生说道:“今天,我们将用半天时间学习汽车驾驶技术,这是你们的第一节实训课,我会让你们感受到驾驶汽车的乐趣。”教练型教师通过这一段话可以为学生清楚地表明此次训练的目标,同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汽车驾驶的兴趣。第三,教练型教师向学生演示汽车驾驶技巧。教师以标准的动作向学生演示踏板切换、操纵杆位置变换等技术,学生们用一种敬畏的心理关注着教师的驾驶动作。第四,教练型教师缓解学生紧张心理。演示完了以后,教师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其中一个学生坐到驾驶座上,由于学生是初次进行汽车驾驶,内心充满了紧张与不安。此时,教师用温和的话语帮学生慢慢回忆驾驶技术,并以微笑示意学生开始发动汽车进行驾驶。在教练型教师的温和指导下,学生紧张的心理得到缓解,从而排除一切干扰全身心投入到驾驶中。第五,教练型教师运用同理心帮助学生训练。学生在驾驶过程中,发动机声音一会儿大一会儿小,驾驶速度也是一会儿快一会儿慢,这名学生脸上流露出了一种羞愧的表情,说道:“汽车驾驶好难,我可能都学不会。”教师用温暖的目光注视着学生,以和蔼而又令人信服的口吻说道:“不要紧的,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产生了与你一样的想法,但是,经过慢慢的训练,我的技术在不断进步,同时我也发现了驾驶的乐趣,我相信你也可以做到的。你先放松心情,注意确保汽车行驶速度的平稳,你再试试。”[5]教练型教师在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能够用一种同理心帮助学生重拾驾驶信心。第六,教练型教师注意训练过程错误的及时纠正。学生在刚开始驾驶时基本上都是与教练型教师一对一进行交流。有的时候,学生在驾驶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而教练型教师在指导学生驾驶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失误。虽然,双方都可能出现一些错误,但是,教师与学生认为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双方通过互相学习,从而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七,教练型教师注重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这半天里,教练型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从引导到观察,不断鼓励学生进行驾驶训练,并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练习,努力发掘学生的驾驶潜能,而学生则在自行驾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驾驶经验,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第八,教练型教师注重进行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教练型教师让学生做一下自我评价。有一位学生开心地说:“我真的感受到了驾驶带给我的乐趣与信心。”还有一位学生说道:“我将来想要从事教练这一职业。”当学生说出这些感触的时候,教练型教师的脸上也展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六、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汽车驾驶培训;一体化教学;策略

汽车驾驶培训是帮助受训者直接感受驾驶技术、学习驾驶技术的一种实训教学课程。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不断加强受训者职业技能培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一体化教学是在教学改革下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将技能培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有效提高了汽车驾驶培训教学效率。以下对汽车驾驶培训一体化教学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高参考。

一、汽车驾驶培训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建立一体化教学环境

一体化教学是当前汽车驾驶培训的重要发展趋势,但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理论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照本宣科,对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状况关注不高;而许多实操教师又只注重实操教学,对于受训者的实际理论知识状况关注较少,这也直接引起了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操脱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1]。实施一体化教学时,首先需加强对教师教学思想的改革,在教师中开展一体化教学内容研讨,促进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从而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为受训者提供一体化教学环境,促进受训者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二)加大对一体化教学的投入

实现一体化教学是保证受训者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结合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一体化教学,受训者能更加了解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之间的联系,促进受训者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操训练中,提升实操能力。因此,相关驾驶培训学校需加强对一体化教学的重视,加大对一体化教学相关内容的投入,不断加强实训场所的建立,不断推进驾驶培训学校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三)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教师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体,一体化教学时,对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要求更高。一体化教学教师需将理论知识与实操训练相结合,将实理结合,成为综合性教师。因此,驾驶培训学校在提高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认识时、理解时,还需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对理论教师进行实操培训,提高教师对实际操作技能、经验等的提高;对于传统的实操教师,多数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掌握充分,但其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为缺乏,为了提高实操教师的理论知识,可组织实操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促进驾驶培训学校教师向实理兼具方向发展,保证实际教学效果。

二、汽车驾驶培训中一体化教学实例

在汽车驾驶培训中,某汽车培训中心在以往教学的基础上运用一体化教学策略,总结出适应该汽车培训中心发展的教学模式,使得该培训中心的教学培训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其具体实施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实物车辆教学与汽车构造理论一体化教学

该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中,将实物车辆教学与汽车构造理论相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汽车构造理论是理论教学中专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且其对受训者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要求较高,学习不认真极易导致受训者难以理解,学习效果不佳[2]。随着汽车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广泛,该汽车培训中心每年培训的学生越来越多,学员的素质也存在差异,直接引起教学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培训中心教学时间有限,许多学员难以在教学活动中理解汽车构造,使得教学效果受限。因此,该汽车培训中心将实物车辆与车构造理论相结合,在培训过程中,以实物车辆为主体,根据学员汽车构造知识掌握状况进行针对性汽车构造讲解,在实物车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使得学员对实际车辆构造状况更加了解,为后期实操训练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实际操作与车辆常识一体化教学

在传统实操训练中,学员在操作过程中常需听从教师的指导,常被告知什么不能做,应该怎么做,传统实操培训方式使得学员在操作过程中常出现难以理解实操内容,难以掌握实操技术的状况,因而导致培训时间过长、学员的实操技术不高等状况的发生[3]。该汽车培训中心在面对上述问题时,将实际操作培训教学与车辆常识相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实操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指导学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相关车辆常识,提高学员的认识。如,在进行起步学习时,实操教师会讲解离合器半联动操作的相关原理,从而促进学员平稳起步,在换挡操作时,教师可向学员讲解变速箱齿轮传动的相关原理,从而促进学员有效控制车辆速度,提高换挡学习效果。

(三)道路驾驶与考试项目一体化教学

在汽车驾驶培训中,考试是检验学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但传统驾驶培训内容常针对考试项目进行训练,使得学员仅能在培训中学到考试相关内容,对于其他不在考试范围内的操作技能了解不够,导致许多学员学习结束后仍然难以独立驾驶,道路驾驶技能欠缺。不仅影响了培训中心的教学效果,也使得道路交通安全难以保障[4]。该驾驶培训学校根据上述状况,将道路驾驶与考试项目相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如在学习侧方停车时,教师会教授学员将选择点进行分点处理,车边线当做车身位,头灯、尾灯等分别选取合适的选择点代替,从而促进学员学会代换,提高学员操作感觉,在入库练习时,也可将在这种代换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提高学员的回转练习效果。

结束语

一体化教学是当前汽车驾驶训练的必然发展趋势,但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还需要许多条件作为推力。各汽车驾驶培训学校需不断提高对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不断加大对一体化教学的投入,提高教师教学综合水平,从而为学员提供良好的一体化教学环境,根据驾驶培训学校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改革,不断提高一体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慧,刘卫平.试论汽车驾驶培训中的一体化教学[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4,27(2):92-93.

[2]孙奇.浅谈汽车驾驶一体化教学改革[J].科技创业家,2012,(10):310.

第4篇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中职教育;应用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场景生成技术、仿真技术等的飞速发展,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创设虚拟现实已经成为可能。虚拟现实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不断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中职教育也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自身教学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虚拟现实的内涵

(一)定义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现实世界通过数据处理以三维立体形式呈现,并与使用者产生视、听、触一体化交互环境。人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特殊装置将自己“投射”到这个环境中,并操作、控制这个环境中的事物,进行着认知与情感意识流动从而实现特殊目的。

(二)基本特征

对虚拟现实的基本特征,不同文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概况起来有三个,即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

沉浸感又称临场感,指用户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多途径的感官与系统互动,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人与虚拟环境融为一体,让使用者相信这与现实世界一样。

交互性包含两层意义,一方面,使用者对虚拟环境内实物的操作感受符合现实中的感知规律,如物体运动规律等;另一方面,使用者可以在环境中得到实时性的反馈,如使用者进行虚拟驾驶时手直接抓取操作物,这时手不但有握着东西的感觉,并可通过发出动作,使场景产生实时的变化。

构想性强调虚拟现实技术为使用者提供探索的空间,通过相应提示让使用者在环境中深化概念、萌生创意,进而发现更多的规律和有效的操作。

虚拟现实应用于中职教育的价值

(一)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

职业院校的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大多沿袭师徒模式,即教师与学生“一对多”的形式。但当学徒人数达到5人以上时,由于实训工具有限,教师精力不足等原因,教学效果大大降低。而利用虚拟现实系统,则可弥补这些条件的不足,学生可获得与真实实训一样的体会。在虚拟汽车维修室环境中,学生可以在虚拟的汽车部件上进行检查、维修的全过程。系统可对学生操作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并讲解有关知识点。这样就缓解了因缺乏实训教具及缺少教师指导造成学生实训动手操作量太少的问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发、引导和维持行为的内部过程。动机不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方面很重要,而且对学生从通过活动接受的信息中学到知识同样重要。在调查中职生的学习风格时发现,学生对于形象的、生活化的、互动的知识极为敏感,常通过多方面的感知学习技能。在虚拟环境中,学生直接进入虚拟现实所生成的环境中,与计算机环境进行直观交流,从而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虚拟环境的声、图、文并茂,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水平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才会展开更高级的认知活动学习,记忆更多知识。

(三)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和创新

虚拟现实技术沉浸性与交互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和虚拟环境成为了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通过自身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习得知识和技能。同时,这种相互作用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新型学习方式。而且,虚拟技术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时反馈,使学生可自主地、个性化地发展学习技能。

(四)提高教学安全性、节约实训工料

对职业院校的生产实训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数控机床仿真实训,不会因为学生操作失误造成设备本身损坏,如撞刀、毛坯报废等;仿真实训中的声、光、文字警报可以对学生的操作错误进行提醒和纠正,也能保证实训效果和学生自身安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节约原材料、工卡量具、仪表设备等。如在数控仿真实训中,虚拟材料替代实际材料,虚拟冷却液替代实际冷却液,可极大降低实习消耗,且刀具不会因为进给量过大而损坏。

汽车驾驶模拟器在教学中的应用

汽车驾驶模拟器是一种能真实、正确模拟汽车驾驶动作,获得实车驾驶感觉的仿真设备,通过汽车驾驶模拟系统提高驾驶培训绩效。现结合我院使用的汽车驾驶模拟系统进行探究说明。

(一)使用汽车驾驶模拟器的目的

培训以“理论+模拟+实车”形式开展,通过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应用使学生产生先行驾驶经验,目的是减少实车培训时间、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

(二)应用汽车驾驶模拟器的理论基础

汽车驾驶教学活动是已有经验的传递式教学,它以图示理论、迁移理论、反馈理论为基础。多个理论的结合促成了汽车驾驶模拟器在驾驶培训中的应用。学生在模拟驾驶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如图1所示。

“已有经验”到“图示预期”:已有经验包括驾驶动作的要领;动作参数的变量(方向、力量、速度);动作感知序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轮廓性的图示预期。所谓图示是人们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概括化的概念,已有经验的传递通过教师讲授获得。

“图示预期”到“图示验证”:学生通过汽车驾驶模拟器,形成“沉浸感”,身临其境地感受动作参数变量、操作序列等,如转弯时方向盘打轮方向、速度、力度,轮廓化概念、动作技能变得清晰化。

“图示验证”到“反馈调整”:汽车驾驶模拟器提供与学生实时性的交互,形成良好反馈。如根据道路状况给出车速的反馈;在制动过程中离合器与制动踏板的动作配合等。根据反馈,学生及时对图示进行调节、纠错。

“反馈调整”到“图示概括”:在经历汽车驾驶模拟器带来的“沉浸感”、“交互性”后,学生形成系统的动作技能图示。

“图示概括”到“图示存储”:在此阶段学生的动作技能图示进入长时记忆并稳固下来。

“图示存储”到“新经验”:在实车操作应用中,学生的动作技能图示不断得到验证和强化,最终获得新的经验。

整个认知过程实质是已有经验通过类化经验迁移到新经验的过程。汽车驾驶模拟器是迁移过程的载体和强化工具,将动作技能图示同化、顺应、重组。

(三)汽车驾驶模拟器系统组成

系统是基于虚拟现实环境和网络环境的软硬件集成体,结构如图2所示。它包括驾驶室或驾驶舱、多媒体电脑中央控制系统等硬件系统和支持网络的视景仿真软件系统、汽车虚拟仿真驾驶系统。汽车驾驶模拟器可选择车型、天气情况及路况等,以便学生进行各种组合程序训练,完成模拟训练后还能给出最终评估。

通过模拟系统,学生能够通过触觉、听觉、视觉等立体地感知驾驶的基本动作和反馈,得到“沉浸感”体验。学生通过驾驶模拟器系统训练车辆驾驶技能,能为实车训练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提供驾驶培训效果,最终实现减少实车培训时间,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

总结展望

这一新的媒体技术不仅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真实、直观,并且能够建立一个学生易于参与的虚拟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持续接受专业知识的熏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进行练习,直至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

作为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还处于探索与不断完善阶段,在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应用也处于适应、磨合阶段,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理论与技术问题。但鉴于虚拟现实技术本身的特点、优势,其在职业教育实训课程领域的应用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商桑.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0,(7).

[2]张进.网上虚拟教学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5,(4).

[3]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4]s r ellis.what are virtual environments?[j].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1994,14(1):17-22.

[5]罗伯特 斯莱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6]李仲阳,杨家红.虚拟数控加工中心培训系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

[7]马西 p 德里斯科尔,王小明.学习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5篇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中职教育;应用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场景生成技术、仿真技术等的飞速发展,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创设虚拟现实已经成为可能。虚拟现实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不断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中职教育也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自身教学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虚拟现实的内涵

(一)定义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现实世界通过数据处理以三维立体形式呈现,并与使用者产生视、听、触一体化交互环境。人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特殊装置将自己“投射”到这个环境中,并操作、控制这个环境中的事物,进行着认知与情感意识流动从而实现特殊目的。

(二)基本特征

对虚拟现实的基本特征,不同文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概况起来有三个,即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

沉浸感又称临场感,指用户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多途径的感官与系统互动,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人与虚拟环境融为一体,让使用者相信这与现实世界一样。

交互性包含两层意义,一方面,使用者对虚拟环境内实物的操作感受符合现实中的感知规律,如物体运动规律等;另一方面,使用者可以在环境中得到实时性的反馈,如使用者进行虚拟驾驶时手直接抓取操作物,这时手不但有握着东西的感觉,并可通过发出动作,使场景产生实时的变化。

构想性强调虚拟现实技术为使用者提供探索的空间,通过相应提示让使用者在环境中深化概念、萌生创意,进而发现更多的规律和有效的操作。

虚拟现实应用于中职教育的价值

(一)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

职业院校的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大多沿袭师徒模式,即教师与学生“一对多”的形式。但当学徒人数达到5人以上时,由于实训工具有限,教师精力不足等原因,教学效果大大降低。而利用虚拟现实系统,则可弥补这些条件的不足,学生可获得与真实实训一样的体会。在虚拟汽车维修室环境中,学生可以在虚拟的汽车部件上进行检查、维修的全过程。系统可对学生操作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并讲解有关知识点。这样就缓解了因缺乏实训教具及缺少教师指导造成学生实训动手操作量太少的问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发、引导和维持行为的内部过程。动机不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方面很重要,而且对学生从通过活动接受的信息中学到知识同样重要。在调查中职生的学习风格时发现,学生对于形象的、生活化的、互动的知识极为敏感,常通过多方面的感知学习技能。在虚拟环境中,学生直接进入虚拟现实所生成的环境中,与计算机环境进行直观交流,从而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虚拟环境的声、图、文并茂,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水平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才会展开更高级的认知活动学习,记忆更多知识。

(三)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和创新

虚拟现实技术沉浸性与交互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和虚拟环境成为了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通过自身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习得知识和技能。同时,这种相互作用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新型学习方式。而且,虚拟技术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时反馈,使学生可自主地、个性化地发展学习技能。

(四)提高教学安全性、节约实训工料

对职业院校的生产实训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数控机床仿真实训,不会因为学生操作失误造成设备本身损坏,如撞刀、毛坯报废等;仿真实训中的声、光、文字警报可以对学生的操作错误进行提醒和纠正,也能保证实训效果和学生自身安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节约原材料、工卡量具、仪表设备等。如在数控仿真实训中,虚拟材料替代实际材料,虚拟冷却液替代实际冷却液,可极大降低实习消耗,且刀具不会因为进给量过大而损坏。

汽车驾驶模拟器在教学中的应用

汽车驾驶模拟器是一种能真实、正确模拟汽车驾驶动作,获得实车驾驶感觉的仿真设备,通过汽车驾驶模拟系统提高驾驶培训绩效。现结合我院使用的汽车驾驶模拟系统进行探究说明。

(一)使用汽车驾驶模拟器的目的

培训以“理论+模拟+实车”形式开展,通过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应用使学生产生先行驾驶经验,目的是减少实车培训时间、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

(二)应用汽车驾驶模拟器的理论基础

汽车驾驶教学活动是已有经验的传递式教学,它以图示理论、迁移理论、反馈理论为基础。多个理论的结合促成了汽车驾驶模拟器在驾驶培训中的应用。学生在模拟驾驶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如图1所示。

“已有经验”到“图示预期”:已有经验包括驾驶动作的要领;动作参数的变量(方向、力量、速度);动作感知序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轮廓性的图示预期。所谓图示是人们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概括化的概念,已有经验的传递通过教师讲授获得。

“图示预期”到“图示验证”:学生通过汽车驾驶模拟器,形成“沉浸感”,身临其境地感受动作参数变量、操作序列等,如转弯时方向盘打轮方向、速度、力度,轮廓化概念、动作技能变得清晰化。

“图示验证”到“反馈调整”:汽车驾驶模拟器提供与学生实时性的交互,形成良好反馈。如根据道路状况给出车速的反馈;在制动过程中离合器与制动踏板的动作配合等。根据反馈,学生及时对图示进行调节、纠错。

“反馈调整”到“图示概括”:在经历汽车驾驶模拟器带来的“沉浸感”、“交互性”后,学生形成系统的动作技能图示。

“图示概括”到“图示存储”:在此阶段学生的动作技能图示进入长时记忆并稳固下来。

“图示存储”到“新经验”:在实车操作应用中,学生的动作技能图示不断得到验证和强化,最终获得新的经验。

整个认知过程实质是已有经验通过类化经验迁移到新经验的过程。汽车驾驶模拟器是迁移过程的载体和强化工具,将动作技能图示同化、顺应、重组。

(三)汽车驾驶模拟器系统组成

系统是基于虚拟现实环境和网络环境的软硬件集成体,结构如图2所示。它包括驾驶室或驾驶舱、多媒体电脑中央控制系统等硬件系统和支持网络的视景仿真软件系统、汽车虚拟仿真驾驶系统。汽车驾驶模拟器可选择车型、天气情况及路况等,以便学生进行各种组合程序训练,完成模拟训练后还能给出最终评估。

通过模拟系统,学生能够通过触觉、听觉、视觉等立体地感知驾驶的基本动作和反馈,得到“沉浸感”体验。学生通过驾驶模拟器系统训练车辆驾驶技能,能为实车训练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提供驾驶培训效果,最终实现减少实车培训时间,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

总结展望

这一新的媒体技术不仅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真实、直观,并且能够建立一个学生易于参与的虚拟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持续接受专业知识的熏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进行练习,直至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

作为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还处于探索与不断完善阶段,在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应用也处于适应、磨合阶段,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理论与技术问题。但鉴于虚拟现实技术本身的特点、优势,其在职业教育实训课程领域的应用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商桑.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0,(7).

[2]张进.网上虚拟教学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5,(4).

[3]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4]S R Ellis.what are Virtual Environments?[J].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1994,14(1):17-22.

[5]罗伯特 斯莱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6]李仲阳,杨家红.虚拟数控加工中心培训系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

[7]马西 P 德里斯科尔,王小明.学习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6篇

关键词:课改 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 企业岗位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59-01

本人根据多年来企业工作实践,社会调查和教学实践经验,对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仅供同行参考。

1 我国中职汽修专业发展概况

1.1 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很多职业学校由于教师的培训和企业实践不足,没有专职的实训教师,几乎全为外聘教师,对设备管理和学生教学管理工作就难以全面到位。

(2)实训设施设备老化不足。

由于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设备更新换代较快,汽修专业一次性投入较大,由于学校资金不足,设备投入较少,设备老化现象严重。

(3)教学方向偏移,极端而不全面。

有的学校,汽修专业国家投入车多,师资力量雄厚,与丰田或大众公司合作,建立起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只是对小轿车修理教学到位,而对大型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修理没有教学,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而汽修专业的学生基础不同,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1.2 社会、企业对汽修学生的要求

企业对汽修学生的技术水平不会要求太高,但要求基本功扎实,要求某一项技能熟练,而现在学校的毕业生所学内容与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相距甚远。

2 实施全面课改,实行全面项目教学内容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企业实践和社会调查结合我国技能人才等级标准,本人将汽修专业的项目安排如下。

2.1 学习领域一:汽车维修基本功训练

学习任务:(1)汽车清洗。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洗饰店洗车工。(2)汽车轮胎修理。企业社会对应岗位:轮胎专卖店和4S店机修工。(3)汽车保养和二级维护。企业社会对应岗位:各汽车专业4S店售后服务岗位。(4)汽车驾驶模拟训练。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驾驶员。

2.2 学习领域二:发动机机械结构修理

学习任务:(1)油底壳和机油泵的修理。(2)缸盖的修理。(3)曲柄连杆机构的修理。(4)缸体的检查、修理。(5)发动机组装及其在车体上的拆装。(6)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修理。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汽车修理厂机修工。

2.3 学习领域三: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汽车传动系的修理。(2)汽车制动系的修理。(3)汽车转向系的修理。(4)汽车行驶系的修理。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修理厂:机修工岗位。

2.4 学习领域四:汽车电器修理。

学习任务:(1)汽车电气的组成。(2)汽车电源系统的修理。(3)汽车照明、信号、仪表的修理能力。(4)汽车辅助电器修理。(5)汽车电图的识读。(6)汽车空调系统修理。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修理厂、专业4S店汽电工岗位。

3 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通过以上四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在学校已经打下一定的汽车维系基础,学校要联系多家汽车维修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安置学生在企业教学实习半年,并派专业老师在企业跟踪服务,学生在企业实习中一方面巩固完善学校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企业的侧重点的不同,由跟踪老师汇总后交回学校记录存档,为下一阶段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课改提供依据。

4 进行专业方向分工

学生在企业教学实习完成后,按照企业要求和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四个专业方向,工程机械维修、轿车维修、大型货车维修、汽车营销四个专业方向进行新学期的学习。

5 各专业方向的学校领域设置

5.1 工程机械维修专业学校领域

学习任务:(1)液压元件的维修。(2)液压系统故障诊断。(3)柴油机燃油共轨技术。(4)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工程机械售后维修岗位。

5.2 大型货车维修专业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一)液压元件的维修。(二)汽车举升和转向液压系统维修。(三)汽车多桥转向和传动系统维修。(四)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大型货车修理厂维修岗位。

5.3 小轿车维修专业领域一: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认识电控发动机。(2)电控发动机空气供给和排放控制系统修理。(3)汽车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和点火系统维修。(4)汽车电控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维修。(5)汽车随车自诊断系统维修。(6)汽车电控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7)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小轿车修理厂机修工。

小轿车维修专业领域二: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认识汽车自动变速器。(2)拉维娜式自动变速器的检修。(3)辛普森式自动变速器的检修。(4)自动变速器的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小轿车修理厂机修工。

5.4 汽车营销专业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1)计算机打字。(2)计算机办公软件的熟练应用。(3)汽车销售流程和营销礼仪。(4)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销售岗位。

以上是本人多年经验的总结,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于不影响学习的领域可同时进行,针对学习领域中学习任务可将与其有关的学习内容编制在一起进行教学,形成一体化学材,同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根据企业需求,对学材内容不断改进,并围绕学材内容改善实训设施,提高学校课改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出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工人。

第7篇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技工学校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主要介绍现代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检查维修、装配调试及故障诊断方面的内容。在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做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工作对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人从事汽车构造教学十几年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

一、“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进行,难以有机统一。 “三位一体”的教学,即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习、现场教学和课堂多媒体教学有机组合在一起,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同学们的认知规律,由老师指导,学生动手,由外到内,由表及里,逐个系统,逐个零部件地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在分组拆装发动机的同时,老师现场讲解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直观明了,学生轻松掌握;学生现场提问,现场得到解答,师生互动,既锻炼了同学“真刀实枪”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感情交流。对发动机一些复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全班集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分有合,有理论有实践,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提高,现场即是课堂,多媒体课堂也在现场,灵活机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程各知识点的特点,我们将“气环三隙检查”、“ 发动机油的更换”、“气门间隙的调整”、“供油时间的检查调整”、“发动机水温过高”等相对独立的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或任务教学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实际的要求与规范来指导学生完成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进行分组,争取使每个学生都掌握相应的技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五合一”的教学内容组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发动机原理分为二册,先讲“构造”,后讲“原理”,将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导致讲“构造”时难以深入,而讲“原理”时,又枯燥乏味,而且以前所学的构造已经忘记,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相关内容有机穿插,有些系统是先讲构造,后讲原理;而有的是先讲理论,提出问题,再讲构造;还有的是构造、原理穿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觉得有骨有肉。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拆装发动机的机会,将后续的发动机修理运用课程中的发动机拆装、运用、调整中的部分内容也自然插入,花的时间不多,却起到很好的效果,使同学从结构、原理角度进一步理解汽车的正确使用(大部分的同学取得汽车驾驶证),同时也巩固和深化了汽车发动机结构原理的学习。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堂气氛活跃、生动,使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五、充分利用一体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及时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方法上将结构原理部分的内容重点讲解,结合实物现场分解,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实训,对故障分析等难点内容可让学生结合结构原理讨论,然后由老师引导总结分析,归纳出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按照各机构系统分类、分项、分步的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技能的训练力度,加强技能的培训深度。严格按照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例进行教学。专业课的教学应尽量进实验室,接近实物,课堂效果会更显著。将有关结构原理的内容重点讲解,先结合实物分步、分解讲述,结合实物让学生将原理吃透。对一些运动关联性较强的机构系统,如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等尽量安排在实验室讲解,在老师讲完原理之后,针对实物分解,并演示其传动关系,然后将学生分组,由学生自己观察实物和传动关系理解原理,再从每一小组中抽一两位同学讲述,最后老师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学生使对结构原理看的比较清楚,容易理解其原理;另一方面构件的传动关系可进行现场演示。使学生对结构原理的掌握比较扎实。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故障分析,就显得比较容易了。

故障分析与排除部分,尽量按排在现场进行。有条件的情况下,预先设置故障,让学生自己针对故障现象,结合所学结构原理进行故障原因的分析讨论,然后由老师总结。再引导学生按照由外到内,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除故障。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避免了由老师在黑板上分析故障原因,讲述故障排除的方法的枯燥乏味,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牢固地掌握了故障分析的方法。

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运用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

汽车驾驶与维修的教学是以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所以上课中,我们让学生尽量联系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机械、电子等知识,进行发动机结构原理的学习,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同学进行自学提高,有意识留下问题,促进同学进行独立思考。

为了培养同学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一开始就要求每个同学结合课程,进行一个小制作或小发明创作。有的同学进行教具解剖,将一些难以看到内部结构的发动机零部件(如液压挺杆)进行解剖,促进了同学自学及动手能力,也方便了其他同学观察学习;有的同学根据拆装过程中专用工具缺少的问题,设计出发动机气门拆装工具和活塞环安装工具,既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又应用了学过的知识,发现了不足,得到老师的指导,还为解决实验室工具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