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科技发展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2-11-03 08:14:37

序论:在您撰写科技发展工作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科技发展工作报告

第1篇

一、深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识,加快推进科技进步

党的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科技进步程度。我作为县长,不断强化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注重发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两年来,我始终将科技工作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列入议事日程,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发挥政府班子集体力量,明确主要领导、主要部门职责,做到科技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一起抓。在发展实践中,我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我县农业土地资源有限,增收幅度不大;工业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后劲不足;湖泊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面临这样的困难仅依靠量的扩张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科技和人才,坚持实施科技兴县战略,走内涵发展之路。两年来,县四套班子领导先后就我县的重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并赋予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思路新的内涵。我在处理关系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时,还注重发挥科技顾问团的重要作用,认真听取专家顾问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近两年来,先后科学地作出了加快南山农业综合开发进程,对博斯腾湖实施整体经营开发,规划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制定工业经济发展优惠政策,这些工作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1、以科学的发展观念部署科技工作。一是在研究确立全县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坚持将“科教兴县”贯穿于发展经济的全过程,确立了向科技要质量,以科技增效益,用科技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二是县人民政府每年召开三次以上办公会议,专门听取科技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科技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始终将科技工作列在县乡两级的重要议事日程,县人民政府每年与各乡镇、各部门签订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强化落实,严格考核,形成了全县抓科技的良好氛围。

2、以项目实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我县始终把科技项目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论证、严格筛选,认真实施。同时坚持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两年来,我县共组织申报自治州重点科研项目3项,已落实项目经费4万元;争取科技兴州启动项目3项,落实资金28.5万元。其中,蓝翔食品水产公司技改项目周转资金7万元,农业局草莓种植项目贴息资金11.5万元,红沙梁湾综合养殖场周转金10万元;从自治区科技兴新办争取自身建设资金2万元;争取自治区地县技术开发课题即速生杨基地建设项目资金8万元;组织申报“博斯腾湖特种水产苗种早繁基地建设项目”落实资金25万元,已到位10万元;组织申报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斯腾湖野生鱼类研究与保护”项目,落实资金8万元,今年计划拨款4万元;组织申报自治区星火计划项目即“博斯腾湖特种水产品引种繁育开发”项目,已落实200万元贴息,目前正在申报验收阶段。

在具体项目管理上,科技管理部门严把项目质量关,对申报的各类科技项目,多次组织业务人员或请相关行业专家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努力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并符合本地实际的项目纳入县重点科技项目,并给予重点扶持。对于纳入县科技计划的项目,项目管理部门严格按照《管理办法》与项目承担单位或个人签订项目管理合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多次进行督促检查,项目实施后及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从而有效地保证和提高了科技项目的管理质量

3、以企业和农村为重点加强科技示范推广。在科技向经济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坚持面向企业和农村,建立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有效机制,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示范,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是狠抓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近年来,农业、科技部门、龙头企业把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传授和推广给农民,提升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档次、科技含量和产量。如推广较为成熟的番茄新品种(早熟品种立原8号、红杂10号。中晚熟品种:新番4号、石红9号)和种植新技术(深沟宽垄高畦、膜下穴播、连片种植)。今年,工业番茄种植面积4.18万亩,同比增长32.2%。经测产,工业番茄钵盘育苗移栽产量平均每亩7.3吨,较常规种植产量高2吨。工业番茄实现农牧民人均增收103元。黄牛胚胎移植、冻精冷配技术、饲草料“三贮一化”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土壤深松耕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村沼气等一批农业科学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目前,全县农业科技覆盖面达到90%以上,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9.1%,农业已开始由粗放型向科技型、由数量型向效益型方向跨越。二是持续开展企业技术创新示范活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县蓝翔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改制后,加大新产品科研开发力度,现已先后开发出十多种公鱼系列产品,并出口日本、韩国。辣味鱼罐头被国际农业博览会评为名牌产品,公鱼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腾湖”水产品被评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年,蓝翔食品水产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400万元。县凯泽公司、万福辣椒制品有限公司、鸿博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番茄红素、系列辣椒酱、番茄酱等产品销往国内外。

4、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发展后劲。为了增加科技投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争取经费,保证科技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是县人民政府每年坚持把科技三项费列入预算盘子,优先考虑,重点保证。两年来,我县科技三项费均达到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以上。年县科技三项费达94万元,占当年财政决算支出的1.12%。年科技三项费达102万元,占当年财政决算支出的1.07%。此外,年县财政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5万元为县科学技术局更新了3台电脑,改善了县科学技术局的办公条件。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快科技进步。年,制定出台了《畜牧水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大力扶持畜牧业、水产业发展。今年为发放的4122万元畜牧水产贷款发放贴息331万元,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畜牧业养殖大户逐步发展壮大。渔业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博斯腾湖鱼类苗种早繁中心和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基本完工。沿湖水产养殖开发带建设取得新进展,人工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36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0.9万亩。梭鱼试养及鱼苗鱼种培育、湘莲等相继引进并获得成功。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5、以健全的网络加快科技普及。按照“管理、吸纳、转化、创新”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科技网络。县上成立了科技兴县领导小组,设立了科技兴县办公室,并根据领导干部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科技兴县领导小组成员,切实加强对科技进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乡镇科技机构健全,现有科技推广服务站(所)个;六个乡镇25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和科技副村主任;乡镇农民技术文化学校所,科技示范乡镇个。为加大科技信息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县上还建立了科技活动中心和网络信息中心,面向县内外开展信息查询、信息服务,拓宽了信息服务领域。

6、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始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特色产业开发,采取综合与单项、骨干与普及、课堂与现场、项目与生产四结合的办法,开展科技培训,提高科技进步程度。一是建立科技人才库,大力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工程”。目前,已建立、健全了全县各类人才信息库、企业在职职工信息库、个体人才信息库、企业人事信息库等13个人事人才信息库。年我县选派46名县、科级干部参加自治州党校和区内外培训学习;年选派了127名县、科级和一般干部参加自治区党校和区外干部培训学校学习培训。分两批选派了30名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到巴州巴音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15天的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同时,还采取选派科技人员到基层挂职、参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使现有人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

二是大力开展“科技之冬”、“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科普活动,普及科技知识。两年来共投入培训资金14.24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379期,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10800人次,企业管理人员700人次,农牧民43700人次,城镇待业人员3900人次;编印发放培训教材、资料10.76万份,播放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光盘(录像带)704盘。通过开展“科技之冬”活动,广大农牧民致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年,县荣获巴州“科技之冬”工作先进集体二等奖。年科技之冬活动于12月6日展开。目前,培训工作已在各行政村深入开展。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两年来相继出台了《县选拔和管理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意见》(试行)、《县科技进步奖奖励暂行办法》、《关于批转〈县重点科技项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加强科技工作的政策、措施,同时我县把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作为考察、培养、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全县有24名专业技术人员先后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年14人,年10人)。208名专业技术人员被列入后备干部名单,1名科技副乡长转任行政副乡长;为干部、科技人员解决208套住房,每套补贴3万元,创造了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的良好环境。

第2篇

一、全县农业科技发展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县农业科技水平,加强了全县农业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全县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等项工作,始终把推动全县农业科技进步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使全县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并步入全省农业科技进步先进先列。

一是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普及率高。

按照良种良法相结合,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政、技、物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针对全县农业技术需求,引进了具有国际专利的尖端技术产品——硫包膜缓(控)释bb肥,全县推广应用面积达1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年化验土样8000个,配方施肥面积每村100亩;引进生物防螟技术,全县年推广应用80万亩;引进主要用于蔬菜、花生等农作物的保护地栽培技术,全县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以上;引进黄牛冷配技术,至如今,基本实现了这一先进技术在我县的普及应用。据统计,目前,全县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综合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机械旋耕、施肥起垅、复式作业应用面积已上升至30%,玉米精量点播普及率已达85%以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普及率近100%。

二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幅度大。

我县主要采取送科技下乡、冬春农闲季节科技培训、农业信息平台服务、专家电视讲座、发放农业技术资料等方式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平均每年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5次、开展冬春科技培训近20场、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开展农业技术普及的电视讲座6场、发放农业技术资料50万份、利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每年为农民提供全面丰富的农业适时技术信息达5000余条。通过以上措施,培养起了一大批土生土长的农民科技骨干,这些科技骨干在各自所在的乡镇村屯发挥科技带头人的作用,有力、有效地带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基本上达到了“四会”,即:良种会应用、施肥全配方、生防会操作、化控会应用,全县农民学技术、用技术热情愈来愈高涨,促进了全县农业科技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全县农业科技开展情况

全县农业科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实施玉米高产课题项目,全县玉米生产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我县是农业生产大县,玉米在县域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不断提高我县玉米产量和生产水平,我县连续5年实施了玉米高产课题项目,取得了玉米产量的连续增长,,不但实现了一年恢复灾前水平,而且玉米产量达到历史新高,全县粮食总产量达240万吨,在全国排行榜上名列第四。今年,在确保课题项目顺利实施上,我们在春播前及时召开了全县课题项目落实工作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了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明确了承担任务乡镇及部门间的工作任务、目标和要求。在全县突出抓了“三区、两方、一田”建设,核心区面积亩;示范区面积16万亩;辐射区面积达150万亩。在弓棚子镇弓棚子村抓了千亩方,在肖家乡白面铺抓了百亩方。

(二)推进全县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作用。

几年来,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上,我们狠抓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不断丰富了平台功能,使平台集自动语音查询信息、农业专家答疑、远程教育培训、子系统智能触摸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方便了农民查询信息。在春季备耕、播种阶段及秋季农产品销售阶段发挥了很好的信息服务、信息咨询功能。

(三)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搞好专家大院建设

几年来,不断扩大科技特派员队伍,选派了三批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队伍已达52人,在扩大特派员队伍规模的同时,我们注重从完善制度、加强引导、强化服务三方面提高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效果。目前,下派的科技特派员共承办领办各类项目40多个,幅射带动全县6万余农户。

截止目前,我县已建设国家级专家大院1个,即永平乡玉米新品种示范与推广专家大院;省级专家大院1个,即弓棚子苜蓿草产业化示范专家大院;市级专家大院4个,即扶余玉米大豆科技专家大院、玉米超标准良种化工程专家大院、四粒红花生专家大院和利民种业优质玉米品种研繁项目专家大院。

(四)加大防震减灾的科技投入,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在二中院内建设强震动数字化监测站一处,在永平农科站院内建设打宏观数字化地下水观测井一眼,对地下水温水位等异常变化进行自动化观测,并通过地震监测仪把数据直接传输到国家和省地震系统数据库,有效提高了我县防震减灾预警和防范能力。

上述科技工作成绩的取得,应该肯定地说是,与科技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分不开的。自以来,县科技局连续5年被省科技厅评为“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可以说我们县的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动力和活力,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农业科技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科技经费投入不足,在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上显得力不从心、不如人意。我县恢复县制之后科技三项经费一直为零,,县人大视察我县科技工作之后向县政府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这一问题得到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财政状况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自以来每年都拨出三项经费8万元。但仍属于杯水车薪,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二是农业信息平台满足不了“三农”需要。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科技与信息需求越来越迫切,信息平台功能建设跟不上农民日益增长对科技信息的需求。

三、今后农业科技工作的安排与设想

在总结全县农业科技工作基础上,我们对下一步工作初步做了统筹安排,着力抓好三项建设:

一要继续抓好玉米大项目建设。玉米大项目的实施明年是最后一年,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我们要按照玉米大项目的实施方案加大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和具体措施的实施,切实保障春订各项指标的全面达标,为明年该项目的验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要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加强项目引导和服务,激发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热情,推进项目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效果。

三要搞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我们为了提高平台服务功能,向省信息产业厅申报了平台升级改造项目,该项目得到省、市信息产业部门高度重视,但由于某种原因,项目最后被搁置下来。今年我们准备继续向上级申请项目建设资金,把平台功能提高上去。

第3篇

科技局作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部门,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集示范引领、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培训提高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对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十大基地建设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一)示范体系初步形成

针对市委、政府确定的农业十大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转变传统科技推广方式,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力度,增强农业科技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的同时,建设8个绿色(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涉及水稻、设施蔬菜、高酸萍果、奶牛养殖、设施园艺等,重点在产品结构调整和种养技术上进行示范,不断提高示范引领作用和带动效应。一是增强示范功能。坚持在产品质量上做文章,在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上下功夫。一方面,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8个科技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调整结构,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另一方面,采取基地企业乡镇农户或基地协会(合作社)科研院所农户的方式,高起点建设,实行订单种植,发展绿色(有机)产品。如,在马莲渠乡陈木闸村建设的500亩有机水稻科技示范基地,由科技局牵头组织,协调塞外香公司与乡镇、农民签订6元/公斤订单种植合同,使水稻种植效益提高一倍多;引进山东寿光星博蔬菜有限公司投资800多万元,在金积镇田桥村建设绿色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基地,为农户提前信息、产中技术、产后保护价收购的全程服务,带动设施蔬菜向绿色方向发展。二是因地制宜建设示范基地。根据各乡镇产业发展实际,按照乡、村(协会、企业)搭台唱戏、科技立项支持、农民自主建设的原则,建设各具特色的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如,针对板桥乡高酸萍果种植面积大,品种杂、管理粗放的实际,建设绿色高酸萍果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在高位嫁接、后续管理上进行示范,提高苹果产量、品质和整体经济效益。目前,除郭桥、古城以外,其他乡镇都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绿色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三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按照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要求,在优质粮食、设施瓜菜、设施园艺、高酸苹果、奶牛养殖等产业大力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的组装配套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和节约型农业,促使农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二)服务体系形式多样

坚持从典型带动、品种引进、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等方面着手,发展形式多样的服务体系,与农牧局形成了功能互补、各有侧重的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夯实科技推广网络。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建设科技“110”专家服务团和技术服务队伍,及时解决农户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去年以来,“110”共为农户提供电话咨询1600多次,现场技术服务1223次,各类涉农信息2100多条。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培育示范典型和创办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目前,利通区科技特派员已发展到86人,其中,法人科技特派员13个。共引进新品种65个,示范推广新技术72项,培育科技示范户4500人,培训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民近万人。创办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15个,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由科技特派员创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吸引农户参加的最少户数达30多,最多达470多,不仅有效地示范推广了先进适用技术,也提高了农户的生产效益。二是培育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针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研发能力不高的实际,帮助和支持企业与区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加大对农副产品系列产品研发的投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先后以科技项目扶持、牵线搭桥联合院所的方式,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已培育农字号龙头企业技术中心5家,今年再培育5家农字号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在清真牛羊肉精深加工、绿色奶产品开发、绿色设施蔬菜种植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三是开展科技合作和对外交流。坚持把对外开展技术合作和交流作为解决人才不足的重点来抓,促使6家企业和外省区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如,万胜生物公司与天津大学生命科学院开展技术合作,共同攻克谷氨酸生产工艺中的技术难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转化率、产酸率、提收率),增加了经济效益。国家农业园区管委会引进宁夏农科院等区内外25名专家驻点服务,组织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等15个国家、自治区和市级科技项目,为市区及周边地区的设施农业、优质粮食、奶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围绕建设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及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系统,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构建网络化、数字化的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利用科技信息网平台,每年本地科技动态信息150余条、科学普及小常识近100条,在与宁夏科技信息研究所共建宁夏网络科技环境工程项目中,结合利通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建立了清真牛羊肉产业数据资料35篇,向社会广泛推介,得到宁夏科技信息研究所的认可,被评为2008年全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一等奖。在市区98个行政村建立了三网合一的信息服务站,市区、乡镇、村三级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三年内,将各服务站的信息员过渡为信息科技特派员。今年选择20个示范点,发展30名信息科技特派员,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技物结合、自我发展的运作模式,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村级信息服务站的作用。(三)培训体系逐步健全。总体看,利通区农民的种养技术水平还是比较高,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实际相比,其科技素质和生产方式还不完全适应,需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时季节,因材施教,逐步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农民培训,不断提高科技素质。一是聘请专业技术人才,驻点服务和指导。从2007年开始,针对设施农业、高酸苹果等产业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专业人才紧缺的实际,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从区内外引进技术人才32名,其中市区从山东寿光聘请了7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在5个乡(镇、区)驻点服务,共解决农户技术方面问题100多项,培训农民67场次、2400多人。二是集中培训。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种养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集中开展培训。去年,先后通过“科技入户”工程、“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周等活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44期,培训农民1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余份。今年,按照政府要求,对全市培训任务进行了责任分工,科技局将根据设施蔬菜、设施园艺、高酸萍果、有机水稻、富硒水稻、精品果等产业发展需要,对种植大户进行集中培训,培养本地乡土人才,共培训2200人次。三是通过科技特派员进行实地培训。科技特派员在创业基地,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并利用合作社、协会等组织形式,根据实际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实地培训,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2008年全市科技特派员在创业基地开展培训380期,培训农民近1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

虽然科技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但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一是人才资源比较短缺。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的高技能、高层次人才不足,懂技术、会管理、能科研、善经营的综合性人才就更少。农业推广体系中公益性科技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人才紧缺、技术支撑能力弱,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近年来,市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今年科技三项费由去年的150万增加到200万,但科技活动经费、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0.6%,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与农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是农产品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高,表现在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弱、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如,利通区粮食加工企业10几家,但像塞外香这类具有超前发展意识的企业几乎没有。四是科特派创业层次不高。主要表现在创业基地项目规模不大,筹资能力不强,亮点不多,特别是建立利益共同体的比例还不适应科技创业的需要。

三、意见建议

解决好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统筹协调,明确相关部门责任,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推动作用,通过落实财税优惠政策、整合公共资源、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支持三个层面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加强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为重点的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其加强与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强以科技中介机构为支撑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整合现有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农技推广部门,形成整体联动、优势互补的技术创新力量。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创业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功能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三是加强重点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支持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设立研发基地,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品,支持对尚未进入产业化开发和大面积应用的科技成果,进行区域试验与示范、中间试验或生产性实验,尽快形成组装配套技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健全三个体系,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是健全农业良种工程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支撑体系。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农业园区、部分协会为基地,引进推广优质高产的蔬菜、园艺、水稻等新品种,研究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万胜、沙漠王子、夏进、红果、娃哈哈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研究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食品和其他生物制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水平。二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重点抓好动植物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健全防疫与农产品安全信息网络,提高对重大病虫害和动植物疫情的检测预警、应急控制能力,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加快绿色(有机)产品开发和生产基地认证工作,提高绿色(有机)产品比重,修订和完善技术规程,形成适应国内市场需要、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三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以科技特派员创业为补充,以农业科技园区、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种养大户为载体,示范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新品种和综合配套技术,引领农业、引导农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第4篇

部门的科学发展,需要其有机组成部分间的协调互动。因此,地税机构部门的设置,无论是人员组成,还是整体办公环境、室内设施、管理水平均应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更好的为纳税人服务的原则协调分配。针对路北区域特点,我局成立重点企业管理分局及重点行业管理分局,按照层级监控的要求,将年纳税10万元及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纳入重点企业管理分局,集中管理,采取定期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按月开展申报审核,分析申报真实性、准确性、按季对比收入入库进度,监控税收增减变化情况等方式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对于路北区域内房地产及建筑业等主体税源行业,划入由全局业务骨干组成的重点行业管理分局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房地产、建筑业项目管理台帐,详细掌握其项目的具体开发施工情况,通过对这些纳税大户税收增减变化情况的监控分析、比对,全面及时调整征管思路,使征管工作及时延续到后续税源培植、稳固中,令经济增长点和投资增长点有效转化为税收增长点,使税源建设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以科学发展的视角加强文化理念建设

面对新的形势和严峻的竞争态势,如何在科学发展的视角下,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继续保持领先,谋求跨越式发展,进而实现突破则是全新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思维去思考税收如何创建新型的更加适应发展需求的地税文化,所谓“取法乎上,只得其中”,我局首先从创造学习型机关入手,加强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消除三种阻碍发展的思想障碍,实现三个转型:一是克服“单纯管理”的观点,向服务转型;二是克服“粗放管理”的思想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三是克服“自我满足”的意识,向“科学发展”的转型。即由简单地征收管理向以地税文化为灵魂的地税精神和气质的转型,实现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和文化境界上的超越。基层分局分别拟定了“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戮力同心,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地税人之本分”的从税宣言,本着诚信、勤勉、执着、严谨的原则制定的职工50字训以“情绪要稳定、服务要热情、心胸要宽广、工作要认真、思想要高尚、语言要温合、仪表要端庄、态度要真诚、行为要大方、精神要集中”以及“狼”的团队精神要求全员,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素质管理”的文化内涵进行整合,用先进文化教育人,用良好环境引导人,用规范制度管理人,教会大家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每一个人,先进的文化理念激励全体干部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由此促进了税收管理科学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以科学发展的视角提升制度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要求我们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能够得到全员的理解和认同,再通过严格的制度规范管理,逐步形成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并需在全员统一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各管理分局按自身工作要求及管户特点对一系列管理制度进行新的补充、完善,如《值班制度》《作息时间管理规定》《着装管理规定》《廉政管理制度》等,并将制度文化建设与环境建设相结合,将有限的办公环境进行合理分配。如,我们将个人的从政警言设为办公电脑的显示屏保,将廉政文化的标语、书法、绘画文化,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专栏等上墙,给全员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创造一个舒适祥和的工作环境。制度的制定和地税文化的有机结合,能使全员增强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意识,将遵章守纪变成了一种自觉行动,把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和干净做事、清廉做人、视为必要的纪律约束,更将成为一种心灵的净化和自我修养的升华。

四、以科学发展的视角提升人文文化建设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执法聚财为民的税务部门更应把建设一支具有较强执政能力、适应新形势税收征管要求的高素质地税干部队伍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我们根据行政人员、业务科室、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及特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一是基础业务知识掌握,利用每天早上早点名的时间,以每日一题的形式提出问题,并现场完成,增加知识储量。二是业务难点分析。利用每周五下午时间,将一周来所遇到的业务难点进行公开讨论,提出解决办法,提高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业务能力测试,季度终了,按照平时所学内容,由区局统一命题,全员参加考试,考试成绩作为目标考核的依据。通过学习使全员的政治业务水平及工作方法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升,造就了一支能征管、善分析、专评估、会稽查的专业化税收队伍。

第5篇

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虽然已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但是,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人口计生工作“天下第一要事、天下第一难事”的现实没有改变,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解决基层现实问题,在开拓创新中谋求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端正基层计生工作创新的指导思想。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关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必须时刻牢记以人为本、依法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计生家庭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做到

“五个统一”:

要坚持继承传统与开拓进取的统一。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过去三十多年的人口计生工作实践中,创造了许许多多成功经验,是今后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决不能捧着前人的功绩坐享其成,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继承传统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和手段,积极谋求人口计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要坚持领导创新意愿与群众创新热情的统一。

领导强烈的创新愿望是搞好创新的前提,但人口计生工作面对的是广大群众,“剃头挑子一头热”不行,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的首创地位,调动群众的创新热情,深入到群众中搞好调查研究,举群众之智慧,融实践之成果,集思广益,这是工作创新的必由之路。如果脱离群众,搞闭门造车,无论创新愿望多么强烈,设想多么美好,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永远也不会结出创新之果;

要坚持上级肯定与基层欢迎的统一。

人口计生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人口计生工作创新的着力点必须放在“打基础、强基层”上。上级的指示要执行、意见要落实、肯定表扬很重要,但不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唯上是从,在看上边“脸色”的同时,必须时刻关注下边的表情,看看基层需要不需要、欢迎不欢迎,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起来,把上级的考核分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效益分一致起来,切不可脱离了当地的经济现状、工作基础、婚育习俗等实际情况去搞创新。如果只是眼睛向上,片面迎合上级的口味,一心在上边争彩头,基层很可能要吃苦头;

要坚持创新形式与创新内容的统一。

创新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必要的形式是创新的外在表现,内容才是创新的实质和灵魂。如果脱离基层人口计生工作实际,搞标新立异、出花花点子,片面追求表面上的轰动效应,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坑,对工作有害无益。我们所推动的创新是要解决问题的,要想育龄群众之所想,帮计生家庭之所需,为基层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保持计生工作创新旺盛的生命力;

要坚持敢想敢干与科学精神的统一。

创新是一个“扬弃”的过程,面临许多艰难险阻,且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四平八稳、胆小怕事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必须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想别人不敢想、想不到的事,走别人不敢走、没走过的路,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同时,敢想敢干又不能异想天开、盲目蛮干,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要想到点上,又要干出彩来,为我们所从事的人口计生事业开创出一个新局面。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基层计生工作创新的重点。

要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中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救助、奖励扶助等机制,不仅关系到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还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的奖励扶助政策具有宏观指导意义,而地方的经济发展各具特色、不尽一致,这就为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的创新留出了较大空间,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要采取

“奖、优、补、退”

等措施,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让计生家庭优先分享经济改革发展成果,解除计生家庭和育龄群众的后顾之忧。

要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改善基层计生服务条件。

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重心在基层。做好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必须坚持重心下移,始终立足于基层,着眼于群众,充分借助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规划、同步落实。尤其要根据当前优质服务在计生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加强镇(村)服务站(室)“

基础设施标准化、技术服务规范化”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增强服务功能。

要在政府法制化建设的进程中规范计生执法。依法行政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有力保障。以

政府法制化建设为契机,积极适应

由“人治”向“法制”转变的需要,建立健全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的运行机制,探索在法律的范畴内破解人口计生难题的有效办法,把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事业纳入法治轨道,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既要防止行政不作为,更要杜绝行政乱作为,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自觉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

要在弘扬传统文化活动中打造特色人口文化。

坚持把树立新型婚育风尚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大张旗鼓地宣传计划生育婚育新风。

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推进百姓生育文明,全面建设甜蜜之家”这一主题,

在城区设立新型人口文化广场,在乡镇驻地主要街道建设人口文化一条街,在农村村庄建设人口文化大院,

把先进的人口文化与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以文艺节目吸引人,以科学知识教育人,以婚育新风影响人,寓教于乐,形成计生宣传与娱乐活动相统一的特色人口文化品牌。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基层计生工作创新队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关键在于培育和造就一支善于创造性抓落实的计生干部队伍。经过

30

多年的实践与磨练,基层计生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而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基层计生工作者的素质存在着

明显地不适应问题。

一是与优质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些同志干些跑跑转转的粗活还可以,而在做宣传教育、技术服务、随访咨询等知识含量较高的工作时,往往力不从心;

二是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在由“人治”向“法制”转变的过程中,面对工作中的种种难题,缺少在法律的范畴内破解难题的本领;

三是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网络化在人口计生领域的普及和应用,计生工作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而基层干部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知识储备上明显不足。在实现人口再生产转型以后,实现计生干部的素质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在广大计生干部队伍中搞好创新教育,灌输创新理论,启发他们参与创新的自觉性。

要不断完善再教育体系。

按照普及中等教育、鼓励高等教育的原则,以函授教育和自学考试为主渠道,在基层计生干部队伍中广泛实施学历升级工程,不断提高基层计生干部的知识层次。

要广泛开展比才竞能活动。保证人人

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形成鼓励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的潜能,

推动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同步提高。要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

第6篇

一、我局业务工作基本情况

统计工作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统计部门是经济决策的智囊团,统计数据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我深知做好统计报表、调查等各项业务工作关系到我县整个统计事业的发展。县统计局共有工业、农业等9个统计专业,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认真完成月、季、年的统计报表工作,把好质量关,保证统计数据科学、准确,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做好日常统计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从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各种专项调查。有序开展了1‰人口调查、人口变动与劳动力抽样调查、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限下工业能源调查、个体工业能源调查等多项专项调查,并根据调查的内容,我们及时撰写调研分析报告,分析实际情况。另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县里的各项考核等重要工作,我局在我县星级乡镇考核及上级政府对我县县域经济考核的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县域经济考核工作中,为我县取得良好的成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今年,我局积极做好各项普查工作。一是及时了我县农普的主要数据公报,普查中,我局共调查了27个乡镇(场),14.6万户住户,282个村级组织,经过全局上下的努力,出色的完成了我县农普工作任务,并得到了国家级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各乡镇普查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二是做好经济普查的前期清查摸底工作。在清查摸底过程中,我局认真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要求,成立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乡镇(场)也要有下设普查办,做到部署统一。并分别对全县489名普查员进行普查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普查知识。现清查摸底阶段工作以基本结束,初步统计,全县共有法人单位1570个,产业活动626个,个体经营户24012户。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局根据县委学习实践小组《关于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所组织的“六查六看”的活动中,认真查找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共有以下几点:

一是统计监测范围还不够广泛,第二、三产业样本少,能够经常报送的单位仍然停留在少数。还无法通过数据全面系统地反映市场运行的整体状况与发展趋势,更不能深度、系统、科学地反映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情况,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二是目前在我们的统计报表制度执行过程中,有的单位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依然有个别单位因为统计工作人员出差、学习等多方面原因,统计工作没有及时交接,报送报表时断时续,造成统计调查对象范围不固定,汇总数据难以形成统一口径,无法进行纵向比较等问题,影响我们统计工作的成效。

三是报表迟报现象仍然存在,现在仍有一些单位不能按时报送,有时甚至迟报四五天,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进程。

四是报表填报内容不全。在日常各乡镇的报表内容上,存在漏填内容的情况,给统计汇总工作带来很的难度。

三、改进方向和措施

1、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加强对各股室的管理,明确责任。要认真将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经局长审核同意后,及时报送县委、县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稳定队伍,上下联动。切实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适时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第7篇

一、我局业务工作基本情况

统计工作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统计部门是经济决策的智囊团,统计数据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我深知做好统计报表、调查等各项业务工作关系到我县整个统计事业的发展。县统计局共有工业、农业等9个统计专业,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认真完成月、季、年的统计报表工作,把好质量关,保证统计数据科学、准确,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做好日常统计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从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各种专项调查。有序开展了1‰人口调查、人口变动与劳动力抽样调查、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限下工业能源调查、个体工业能源调查等多项专项调查,并根据调查的内容,我们及时撰写调研分析报告,分析实际情况。另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县里的各项考核等重要工作,我局在我县星级乡镇考核及上级政府对我县县域经济考核的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县域经济考核工作中,为我县取得良好的成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今年,我局积极做好各项普查工作。一是及时了我县农普的主要数据公报,普查中,我局共调查了27个乡镇(场),14.6万户住户,282个村级组织,经过全局上下的努力,出色的完成了我县农普工作任务,并得到了国家级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各乡镇普查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二是做好经济普查的前期清查摸底工作。在清查摸底过程中,我局认真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要求,成立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乡镇(场)也要有下设普查办,做到部署统一。并分别对全县489名普查员进行普查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普查知识。现清查摸底阶段工作以基本结束,初步统计,全县共有法人单位1570个,产业活动626个,个体经营户24012户。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局根据县委学习实践小组《关于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所组织的“六查六看”的活动中,认真查找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共有以下几点:

一是统计监测范围还不够广泛,第二、三产业样本少,能够经常报送的单位仍然停留在少数。还无法通过数据全面系统地反映市场运行的整体状况与发展趋势,更不能深度、系统、科学地反映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情况,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二是目前在我们的统计报表制度执行过程中,有的单位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依然有个别单位因为统计工作人员出差、学习等多方面原因,统计工作没有及时交接,报送报表时断时续,造成统计调查对象范围不固定,汇总数据难以形成统一口径,无法进行纵向比较等问题,影响我们统计工作的成效。

三是报表迟报现象仍然存在,现在仍有一些单位不能按时报送,有时甚至迟报四五天,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进程。

四是报表填报内容不全。在日常各乡镇的报表内容上,存在漏填内容的情况,给统计汇总工作带来很的难度。

三、改进方向和措施

1、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加强对各股室的管理,明确责任。要认真将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经局长审核同意后,及时报送县委、县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稳定队伍,上下联动。切实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适时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