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4 03:17:27
序论:在您撰写重点专业自评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985高校;专业设置;自评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10-03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也在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处于不断的探索当中。因此,本科院校、尤其是我国985重点院校,如何根据自己长期积淀的学科特点、专业特色,设置适合本校发展的专业体系,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研究2007~2008年度我国985高校参评的自评报告发现,各校存在专业设置雷同的倾向。如:大部分高校都声称本校各学科并重、专业优势明显,重视交叉、前沿、社会所需专业的发展等。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我国985高校自评报告中专业设置的总体思想定位、具体专业设置、新增专业、特色专业的情况,采取非介入性研究法,[1]对我国38所985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词频统计,并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专业设置的总体思想定位
以2007~2008年度39所985高校自评报告为依据,通过统计分析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总体思想定位,呈现出以下特点:各高校在自评报告中对各自专业设置多以求全求宽为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各高校专业设置总体思想定位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通过对上述关键词词频进行统计分析,将同类、同级、同性质词频进行归类(如将基础、优势、特色归为同类,将多学科、文理归为同级,协调发展、渗透归为同性质),并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我国985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总体思路定位表述基本相同,即为“以学科(基础、优势、特色)为主、多学科(各学科、文理)协调发展”的模式。并且,有56.4%的高校声称要多学科、文理协调发展。这种求全求宽的专业设置思想在综合性院校自评报告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这种专业设置思想务必会导致对本校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发展的影响和淡忘。在一个国家,巨型、一流的大学毕竟是少数,即使是985高校仍然应该有各自专业设置的特点和特色。如师范院校、农业院校,本该有自身多年积淀下来的优势、特色专业并予以重点发展,而不该减弱本已多年占领的优势领域,去和其它综合院校竞争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
2. 具体专业设置门类
专业是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2]学科则是专门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2]学科划分在先,专业设置在后。本文通过统计39所985高校自评报告中各院校具体专业设置情况,以各高校设置学科门类数所在总的985高校中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图1。并且,进一步统计分析了各高校具体专业设置数在总的985高校中所占比例,结果见图2。
分析图1可知,有33.3%的985高校专业设置达到9门,即学科设置涵盖文、理、工、管理、医、经济、法、哲、教育学等9大门类。且有61.5%的985高校学科设置在9门以上。进一步分析图2可知,有51.2%的985高校专业设置在50门以上,有15.4%的高校专业设置在100门以上。如此来看,我国985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确实很齐全,但是各高校是否真正能驾驭这么多的学科专业,有这么多教育资源、教育设施供教学使用,是值得考略的。如若想将每个专业都办得有质量、有特色,那就更不容易了。
3. 新设学科专业
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转变,以及院校合并、重组政策的实施,高校开始轰轰烈烈地新设本科专业。尤其是在985高校,这种趋势更加明显。通过统计,对我国985高校自评报告中自2000年以来新设专业设置的依据进行关键字词频统计,结果见表2。
通过对上述关键词词频进行统计分析,也将同性质、同意、同级词频进行归类分析,如将支撑、依托归为同意,将基础、特色、优势、交叉专业归为同性质,将前沿、新兴、社会发展需求归为同一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985高校新设专业的主要依据是社会需求,以及以本学校原有基础、优势专业为依托,而形成的交叉、新兴专业,它们占到了79.5%。
但是,这些新设专业在师资、设施、制度等方面是否达标,以及是否像在高校自评报告中说的一样完善,是值得深究的。据笔者所能了解到的范围,部分新设本科专业在师资、教学设置、教学资源、制度体系、学科建设等方面还是比较残缺的,尤其在师资、制度体系方面还很不完善,只是从几个学科专业拼凑了几位教师、招收了一些学生,然而不过是多门学科简单堆积起来的拼凑学科,然后起个机构名称而已。这种现象在研究生教育中更为显著,限于篇幅,本文暂不探究。真正的交叉学科,是指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综合理论或系统学问。关键是有机融合,即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依存于几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而联结和渗透。[3]
4. 特色专业分析研究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本校特有或优于其它学校的专业。通过对2007~2008年我国985高校自评报告的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高校特色专业都是在保持原有特色专业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并在未来的发展中做了重点规划。
二、问题讨论与研究
上述研究只是对我国2007~2008年度39所985高校自评报告的基本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只呈现出我国985高校在自评中的一些表面现状,出现这种现象有诸多背后的原因,现将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 我国985高校自评报告中对专业设置的描述呈现程式化的特点
我国985高校属于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院校,由于“综合性大学”这个身份和位置,为它们提供了条件去广设、增设学科专业,使之向着综合化、巨型化发展。另外,重点院校的高校自评报告在评估中占有很重要的角色。[4]为了在评估中获得好成绩,各重点院校在撰写本校自评报告,如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时,其评价指标、方法等基本上是简单套用外部评估的模式,实际上是外部评价模式的延伸,只是做了个别的变动。这就导致高校自评报告形式化、程式化色彩浓厚,不能全面、真实体现本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特殊性不强。
2. 我国教育政策倾向对985高校专业设置的影响
国家每年投入到高校的资源比重差异很大,而国家对高校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看其在评估中获得的成绩,学科专业建设在高校评估中占到很大的比重。自评报告作为国家进校评估的主要依据和资料来源,高校定会在对自己工作的评价中不惜弄虚作假使之做得无比华丽。尤其对985高校来说,它是我国政府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有了这个称呼,这类学校就有条件和义务将专业设置得尽量齐全,以便在评估中获得好的成绩,换来高额的资金投入和社会声誉。因此,评估导向促使各高校学科专业向着宽而全努力,以求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维持自身发展。
3. 我国传统文化对985院校专业设置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完整性、统一性的过分强调,影响我国高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一样强调求宽、求全的思想。尤其对我国985高校来说,这种现象更加显著。为了在院校评估中获得好成绩,取得更多的教育投资,学校往往盲目扩充、增加专业,导致各类高校专业设置整齐划一、覆盖范围广,忽视、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多年发展过程中积淀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以至于形成了各高校争相发展为学科门类齐全的巨型院校的格局。
参考文献:
[1]蒋坤洋,吴华溢.高校办学定位自评文本的非介入性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7,26(4).
[2]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伯克利的教育质量自我保障制度集中而具体地体现为学校定期开展的院校自评工作。根据其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面向社会问责的院校自评。其具体形式是,由加州大学总校统筹汇总各分校的信息,完成并向公众年度问责报告。围绕着15个一级指标、131个二级指标写作完成。指标体系涵盖本科生学业完成情况、经济支付能力、入学机会、背景信息、就读经历,研究生学业情况,教师和职员情况,科研情况,图书馆发展,大学排名,预算与财务,校园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卫生科学与医疗服务,继续教育等内容。面向社会问责的院校自评工作有如下特点:由大学(总校)自己完成评估;大学主动面对公众的质询,以“效率与公平”作为评估的原则,目的是赢得公众和社会的支持;以展示成绩为主,着眼解决的是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完备的指标体系,涵盖内容极其广泛,并以定量指标为主,旨在以具体的统计数据说服公众,全面展示学校开展的工作及其对社会的贡献。
二是面向认证的自评工作。在伯克利,面向认证的自评包括两种:一种是以学校整体为认证对象的院校自评,另一种是以某院系或专业为认证对象的院系或专业自评。伯克利的院校认证是交由美国西部院校认证协会来完成的,每十二年进行一次,认证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其核心环节即为院校自评。院校自评有其自身的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包括院校目标与教育目的,院校核心功能,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规划、评估与改进。面向认证的院校自评工作是作为专业协会认证的首个也是最为核心的环节来进行的;一般来说,目的是获得专业资质认可,但像伯克利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希望通过自评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整个自评分为三个阶段,基本路径是,收集基本的描述性数据――重点关注和分析学校发展能力―重点关注和分析学校的教学效果,逐步深入地形成三份评估报告。其指标体系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但随着关注内容的逐步深入,越发以定性陈述为主。
三是面向自我改进的院校自评。其目的是评估和改进系所的教学与科研情况。评估的重点是提早规划,分析近期发展趋势,以及确定自身发展方向。中心环节是系所自评,自评既是一次充分表达系所独特文化的机会,也是一次总结成绩、反思过去以及批判性地评估其学术发展方向的机会。评估需要聘请外部评估委员会,该委员会要对系所进行实地考察。自评报告的撰写是系所或专业评估的核心环节。自评报告将使命和战略、师资情况、科研、本科生培养以及研究生培养作为核心问题加以重点分析,除此之外,也对职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管理情况等进行考察。仅以师资情况为例,自评报告不再进行教师数量、年龄、学历、学缘、获奖情况的数据统计,而是聚焦师资的聘任和配备、师生互动、对教学和科研的投入及其质量保障、跨学科学者间的互动及效果等系所或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学校创建46年来,本科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办学传统和特色日益凸现;专业结构和布局,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验与实践环节管理,质量控制与信息反馈,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等等日益得到社会的公认,并为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作出了贡献。近年来,在211工程,世行贷款和985工程的支持下,软硬件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学校的社会声誉越来越高,影响日益增强。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科学进步,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好本科教学成为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对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改进: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还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还要进一步落实;学生占有的教学资源某些部分还不足;课程教学和教材资源数量不足;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及规范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教师(特别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整体上的特色和亮点还有待于进一步升华和凝炼。
二,总体时间安排:(初步以11年11月专家进校评估设计)
1。7月-9月
⑴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细化,分解指标体系,形成本校的本科教学评估任务分解表,建设任务书,院级评估工作指南,和院级评估指标体系和总体;
⑵成立学校评估领导机构及学院一级评建办公机构;
⑶开始启动专业教学评估工作;
⑷学校相关的主要职能部门开展学习动员,调查研究,资料整理,查漏补缺和校内外经验交流工作;
⑸加强常规教学检查,软硬件补充和指导工作。
2。10月-12月
⑴初步完成专业教学评估的自评自建工作;
⑵组织校内外专家分步骤开展对专业评估的检查和验收;
⑶为院级评估初评汇集资料,并开展整改,促建工作;
⑷相关职能部门完成材料的初步收集工作。
3。11年1月-3月
⑴各学院开展院级评估,形成院级自评依据和自评报告初稿;
⑵加强交叉巡回检查和整改,完善各类软硬件设施;
⑶再次校内外组织专家检查和验收,针对问题进一步整改。
4。11年4月-5月
⑴根据当年学校基本状态数据,核实,修订,补充,完善各类材料数据;
⑵完成院级自评依据和自评报告全部材料;
⑶完成机关职能部门全部相关材料;
⑷提炼学校的本科教学特色鲜明项目和亮点建设项目。
5。11年6月-8月
⑴汇总各单位自评报告及材料,初步形成学校的自评依据和自评报告;
⑵完成校长汇报提纲(包括文字,光盘材料)和特色报告;
⑶进一步完善向专家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备查资料;
⑷配合教育部开展进校前的调研工作;
6。11年9月-11月
⑴进入倒计时阶段,学校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对本次教学评估工作的意义,指标体系进行一次广泛的再学习和宣传;
⑵完成学校的自评报告,自评依据,校长汇报提纲并向教育部,省教育厅和中国科学院汇报;
⑶全面落实专家进校后若干事宜和物质,人员到位情况。
学校创建46年来,本科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办学传统和特色日益凸现;专业结构和布局,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验与实践环节管理,质量控制与信息反馈,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等等日益得到社会的公认,并为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作出了贡献.近年来,在211工程,世行贷款和985工程的支持下,软硬件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学校的社会声誉越来越高,影响日益增强.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科学进步,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好本科教学成为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对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改进: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还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还要进一步落实;学生占有的教学资源某些部分还不足;课程教学和教材资源数量不足;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及规范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教师(特别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整体上的特色和亮点还有待于进一步升华和凝炼.
二,总体时间安排:(初步以05年11月专家进校评估设计)
1.7月-9月
⑴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细化,分解指标体系,形成本校的本科教学评估任务分解表,建设任务书,院级评估工作指南,和院级评估指标体系和总体;
⑵成立学校评估领导机构及学院一级评建办公机构;
⑶开始启动专业教学评估工作;
⑷学校相关的主要职能部门开展学习动员,调查研究,资料整理,查漏补缺和校内外经验交流工作;
⑸加强常规教学检查,软硬件补充和指导工作.
2.10月-12月
⑴初步完成专业教学评估的自评自建工作;
⑵组织校内外专家分步骤开展对专业评估的检查和验收;
⑶为院级评估初评汇集资料,并开展整改,促建工作;
⑷相关职能部门完成材料的初步收集工作.
3.05年1月-3月
⑴各学院开展院级评估,形成院级自评依据和自评报告初稿;
⑵加强交叉巡回检查和整改,完善各类软硬件设施;
⑶再次校内外组织专家检查和验收,针对问题进一步整改.
4.05年4月-5月
⑴根据当年学校基本状态数据,核实,修订,补充,完善各类材料数据;
⑵完成院级自评依据和自评报告全部材料;
⑶完成机关职能部门全部相关材料;
⑷提炼学校的本科教学特色鲜明项目和亮点建设项目.
5.05年6月-8月
⑴汇总各单位自评报告及材料,初步形成学校的自评依据和自评报告;
⑵完成校长汇报提纲(包括文字,光盘材料)和特色报告;
⑶进一步完善向专家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备查资料;
⑷配合教育部开展进校前的调研工作;
6.05年9月-10月
⑴进入倒计时阶段,学校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对本次教学评估工作的意义,指标体系进行一次广泛的再学习和宣传;
⑵完成学校的自评报告,自评依据,校长汇报提纲并向教育部,省教育厅和中国科学院汇报;
⑶全面落实专家进校后若干事宜和物质,人员到位情况.
7.05年11月
专家进校正式评估开始.
一、 研究意义
随着证券市场的日臻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对于利益相关者们也越来越重要,单一的财务报表已不能提供给他们足够的信息,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就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用的信息很有必要从公司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中读取。上市公司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时,应按照规定进行,达到真实、准确、客观。本文以我国内控自评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上市公司发现内部控制缺陷。
二、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
1.内控自评流于形式
如今,“过关”、“零缺陷”是我国绝大多数公司追求的目标,流程目录、风险库、流程图、控制矩阵、测试模版等这些有形成果显得尤为重要,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仅仅是被模拟成了检查清单,而现实情况并没有进行按部就班的实际操作,最后增加了一笔额外成本。
2.内控自评工作太仓促
为了响应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往往于11月、12月匆匆开始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他们事先并没有很好的去规划,也没有给这项工作留有足够的时间,这样的公司不在少数。
3.内控自评工作没有全面化
现如今,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在我国各企业的内控自评工作中占主导地位,但是《评价指引》一直要求公司在执行实施内控自评时要实现全面化,而不仅仅是与财务报告有关方面的内部控制。
4.内控自评报告格式不统一
内部自评报告在我国依旧没有形成规范且统一的报告格式。并且采用简易格式的上市公司,报告内容各不相同。与此同时,内控缺陷的判断标准也不尽一致。
二、完善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建议
《基本规范》和《评价指引》为我国内控体系的建立及其自评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理论框架。沪市从2006年开始推进内控自评工作,加上实施《控制指引》已有多年,因此,就监管而言,我国已经具备了强化企业内控自评的基本条件。但我国目前上市企业内控自评方面信息的披露并不是很乐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源于公司自身监督和外部监督两方面。因此,必须从这两方面出发进行改善,一是进一步加强公司内控自评及其信息的披露,二是加强监管部门对内控自评和信息披露的监管。
(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1.明确内控自评报告的责任主体
上海和深圳交易所出台的《内控指引》明确指出董事会及公司所有员工是本公司内控的责任主体,负责内控体系的构建、实施和监督,并进行逐步完善,确保其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由高管牵头开展内控自评
高层管理人员在内控自评中起着带头的作用。组建跨部门组织进行总体负责是企业管理当局必须执行的,高管带头,积极参与,是顺利完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非常关键的一步。
3.以“奖”为主落实内控自评
对于内控自评结果要进行综合评价,不能一味的追求完美,“零缺陷”只会造成报告的失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奖励和惩罚相互结合起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对主动察觉内控不足的业务部门给予奖励,并带领其查缺补漏,使内控自评不断完善的同时使其作用达到最大化。
4.公司要加强内控自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专业水平。
目前,我国内控自评实施的实践经验不足,自评主体不是很了解此方法,同时,公司职员的专业水准不高,从而很难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内控自评工作和其报告的披露。所以,公司必须通过加强培训和指导来提高公司的自愿性和积极性,相关机构应该组织管理层及公司员工学习内控自评的方法和其他相关知识。
(二)加强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监管
1.完善法律法规,统一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相关机构对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已经出台很多法律文件,各个文件对内控各个方面的要求和规定都参差不齐。这样不仅导致了上市企业难以做出选择,而且造成他们会基于自身的情况,选择那些利于自己的规定来进行评价并披露报告,从而有效规避了某些不利的因素,有碍于投资者真实、客观、全面的了解公司的内控状况。
2.规范对内控缺陷及整改措施的披露
关于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方面的信息,一般都是企业自己清楚而投资者们并不清楚,并且有关这方面的信息投资者难以从其它渠道获取。掌握足够真实且可靠的内控缺陷信息决定着他们决策的准确性;故意不报重大内控缺陷或者只是披露虚假内控缺陷同时会损害上市公司的利益。因此,及时准确的认定并披露公司内控缺陷大大提高了内控自评的效率,有利于投资者和公司利益的实现,应当得到公司管理层和投资人的重视。
3.强制鉴证内控自评报告并统一鉴证标准
目前,我国对内控报告的鉴证也不具有统一的鉴证标准,并且没有明确的鉴证范围,绝大多数企业实际上只是对与财务报告有关的方面进行了鉴证,并且只有少数企业对这一点进行了明确说明,这样就会使投资者误以为内控鉴证工作是出于管理角度进行的整体鉴证,内控鉴证工作及其报告就起不到真正的监督效果。因此,必须对鉴证标准进行统一,确保鉴证报告的质量与可信度。
参考文献
[1]潘淡:《内部控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3]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审计研究,2008
[4]张立民、钱华、李敏仪:《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改进――来自我国ST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审计研究,2003,(5)
[5]陈关亭、张少华:《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及其审核》,审计研究,2003,(6)
尽管我国五部委联合的《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下简称评价指引)解释文件提到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协助企业实施,但从节约成本费用考虑,大多数企业自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以下简称内控自评)。内控自评一般由内部审计或内部控制部门牵头,组织公司各部门参与评价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内控自评工作对具备专业内部控制评价知识有较高的要求。
然而,财政部全国重点会计课题《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2014年一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对内控法规的熟悉程度,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者对内控整合框架、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流程的熟悉程度均不到20%;企业进行内控自评,除评价指引中制定评价方案、组成评价小组、实施现场测试、汇总评价结果、编报评价报告五个基本步骤之外,尚未出台可参考的实施细则。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还处在摸索完善阶段,如何有效开展内控自评工作,出具一份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本文将基于一家A股上市公司自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2012-2014年度连续三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实践,从流程管理角度谈有效开展内控自评工作的线路。
首先,由公司熟悉内部控制知识的专业人员绘制内控自评工作全面开展的流程图。以流程图形式向公司管理层和参与评价工作者清晰地展示内控自评工作全过程,流程图越细越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增强评价人员对内控自评工作的理解,另一方面指导其完成评价活动中各项工作。详见后附企业内控自评工作流程图表。
其次,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进行立项,指定项目负责人,制定并审批评价工作方案。内控自评是否需要进行立项,我国监管部门的规范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可根据内部管理规定执行。但实际上,内控自评立项与否不是可有可无的程序,通过严肃规范的立项程序,明确企业内控自评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和企业各部门各自职责、了解管理层对内控自评工作的期望、获得管理层的支持与承诺,对内控自评的有序开展是很有必要的。立项阶段需要完成三件事:确定评价标准、绘制内控自评项目实施流程图、制定并审批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确定评价范围;2)确定评价标准;3)确定评价工作方式;4)评价时间安排;5)确定评价工作组成员及分工;6)确定缺陷认定标准;7)缺陷整改要求与跟踪;8)明确内控自评工作流程。内控自评方案需要报公司董事会审批。
方案中评价范围的确定,企业可以在参考日常内部控制监督结果、企业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对标应用指引进行确定;评价标准是内控自评工作的具体依据,一般是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为起点,以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为评价标准。需要指出,当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时遵循国家法规。
第三,立项方案获得管理层的审批后,做好内控自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评价准备是内控自评项目有效开展的最重要环节,对保证内控自评有序进行具有基础性、指导性和决定性作用。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设计评价工作底稿。评价工作底稿的设计可以考虑设计检查清单、评估问卷等各种形式;2、确立评价工作组成员名单。在选定评价小组成员时,确保这些成员最熟悉公司业务流程,最了解部门及公司风险,并能针对缺陷提出很好的改进或完善建议;3、对评价工作组成员恰当分工。分工把握以下几条关键原则:专业背景和能力对与分配工作相匹配原则、最少资源最大效用原则、评价组成员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实行回避原则;4、做好详尽的时间计划。时间计划一般根据评价范围、业务流程涵盖测试期间、需要抽取的样本量等因素制定,时间计划中应该包括项目关的键时间点,以及关键时间节点总控表;5、组织评前培训。参与内控自评的成员,除内部审计师,大多数人并不是内部控制的专家,需要由熟悉内控自评流程的专业人员对参与者进行动员与沟通培训。评前培训中需要解决几个问题,让小组成员理解评价流程;掌握评价测试的方法;知悉工作底稿如何填写。
第四,对内控自评项目实施过程加强督导管理。在进场评价前7个工作日下发正式评价通知,通知文件至少包含经审批的评价方案、评价小组成员名单、评价工作期间、所需资料清单等必要内容。除被评价单位需要准备的资料主要包括与本单位相关的内控手册、业务表单等之外,评价工作组也需要准备的资料主要包括访谈问卷或提纲、时间计划表等资料。在评价工作开始进行前1个工作日,评价小组组织进场讨论会并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参会者。尽管进场会议并非必要程序,但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全公司协作配合才能完成,进场讨论会能够有效地解决评价组成员与被评价单位的对接,有利于项目顺利开展。
基于流程管理的企业内控自评,核心工作是对内部控制测试,其中控制环境和控制手段方面的测试,一般通过询问、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控制活动,也就是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测试包括健全性测试和设计有效性测试一般通过穿行测试;运行有效性测试通过观察、重新执行、抽样检查等方法来完成。
内控自评项目负责人需要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自评工作质量和工作进度实施监控;每周复核评价小组成员的测试底稿,每周召集评价小组碰头例会,及时了解掌握跟进评价工作进度和解决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内控自评工作结束,需要与被评价单位进行退场沟通。
第五、内控自评报告阶段管理。内控自评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需要汇总评价底稿拟定报告,同时汇总缺陷进行缺陷整改跟踪管理。评价小组成员的工作底稿经评价小组组长审核后,提交企业内控自评项目的立项部门。一方面,由项目负责人对评价工作底稿二次复核,汇总评价结论,起草年度内控自评报告。需要指出,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报告应该综合内控自评项目的评价结果和企业内部控制监督部门日常监控中的审计发现汇总出具。管理层审核、审计委员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内控自评报告。按照监管机构要求披露内控自评报告。
第六、缺陷认定、审批与整改。在起草评价报告的同时,另一方面,评价工作组汇总公司控制缺陷,项目负责人召集评价组成员、评价工作小组组长召开评价总结会,依据前述经公司董事会审批的缺陷认定标准,分析缺陷,初步判定缺陷等级;报公司管理层审批缺陷认定情况。由企业管理层责令被评价单位限期整改落实(整改期限根据缺陷性质和整改难度综合考虑确定,一般的做法是3个月整改期),并指定公司内部控制监督部门跟踪检查。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可以根据年度审计计划适时安排整改落实审计。
第七、实施内控自评后评估。企业内控自评项目结束后,由项目负责人、评价小组成员、被评价单位对评价项目实施过程和评价结果打分后评估。后评估包含三个维度:评价小组成员的意见反馈表打分;被评价单位的意见反馈表打分;项目负责人的自我总结表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完善修订次年内控自评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形成年度内控自评工作良性循环。
如前所述,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一个持续实施、涉及面广、专业知识要求高的系统工程,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的五个步骤只是基本程序,内容很简练,在实践中可操作性模糊,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组织架构等特点,制定精细化的内控自评实施方案,并以流程管理的方式逐项落实。
基于流程管理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优点在于:将流程链条管理理念贯穿内控自评始终,通过立项、立项审批、前期准备工作、实施过程、项目报告、评价缺陷整改、项目后评估等关键节点串联起来,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工作落到实处,夯实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质量,提升上市公司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提升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对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同时,基于流程管理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企业落地生根,还有需要完善之处。如,由于更多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并未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这就使得内控自评工作成果不能有效巩固和利用,评价缺陷整改不彻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流于形式。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庆龙《如何成为明日胜任的内部审计师》
[2] 胡为民《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2013)
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总结和评估工作的报告
各县(区)卫生局:
《**市卫生局关于开展2009-2011年全市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总结和评估工作的通知》,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2009-2011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做好2009-2011年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总结和评估工作的通知》(宁卫科教[2011]328号)要求,县卫生局决定,抽调人员组成督导评估组,从2011年9月14日开始,对全县(区)乡村两级卫生人员近三年来开展的内儿科、公共卫生、妇产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培训工作进行评估,请各县(区)卫生局认真抓好培训总结和自评工作。
一、督导评估目的
按照自治区卫生厅2009-2011年度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我市认真落实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相继完成了乡村两级卫生人员开展的内儿科、公共卫生和妇产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培训,三年培训任务已基本完成,为了更好地总结培训工作经验、查找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制度,形成与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体制和机制,落实医改近期五项重点任务,组织开展本次总结和评估工作。
二、督导评估时间
2011年9月14日-20日。
三、督导评估范围
(一)查阅各县(区)卫生局2009-2011年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资料;
(二)每县(区)随即抽取1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村卫生室查验培训资料和培训效果。
四、督导评估内容
(一)培训的组织管理。建立培训领导小组、责任分工;培训实施方案或计划;管理制度落实;项目人员培训指标落实情况。
(二)培训实施情况。临床实践师资队伍情况;教学设施与场地;培训的组织形式;教学活动记录。
(三)培训效果与督导考核情况。培训期间督导检查次数;培训前后的考试成绩对比。
(四)培训经费使用管理情况。专项经费管理制度的建立;每年经费使用情况。
(五)培训工作的主要成绩和问题。重点总结近三年组织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主要做法和亮点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还有那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六)所辖乡、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基本情况,完成培训人次。
五、督导评估过程
(一)自评。各县(区)卫生局应成立自评领导小组,尽快组织自评。自评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照《评估表》(总分100分),自评结果大于80分为合格,小于80分为不合格。
(二)复评。各县(区)自评结果合格后,向市卫生局申请进行复评。市卫生局将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抽查,对自评结果进行复核。并对全市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将评估报告报自治区卫生厅。
六、要求
(一)要充分重视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总结和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组织,加强领导,扎实开展工作。
(二)要对照《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工作评估表》(附件),有效完成自评工作。
(三)请各县(区)卫生局于2011年9月30日前将总结和自评工作报告(加盖单位公章、含电子版)报自治区卫生厅科教处和市卫生局。
联系人:张仁祥 电话:0954-2088104
电子邮箱:gyzrx2009@163.com
附件:
1、**市2009-2011年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总结和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2、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工作评估表
3、村卫生室人员在岗培训工作评估表
**市卫生局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主题词:农村卫生 在职培训 总结和评估 通知
抄送:市委、人大、政府、政协,自治区卫生厅、科教处,本局各局长
附件1:
**市2009-2011年农村
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总结和评估领导小组
组 长:童全成 市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胡秉平 市卫生局副局长
成 员: 雷秉海 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张 立 **区卫生局局长
朱宁政 **县卫生局局长
张忠相 **县卫生局局长
马德才 **源县卫生局局长
章建波 **县卫生局局长
张仁祥 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基妇科,雷秉海同志兼办公室主任,张仁祥同志负责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