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6 21:42:14
序论:在您撰写幼儿园幼儿护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幼儿园 安全事故 防范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识码:A
1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类型
1.1幼儿同伴嬉闹致伤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即使教师在现场,幼儿的伤害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幼儿在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活动时不小心绊倒、相互之间碰撞以及其他的伤害都不可避免。但幼儿园如果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就很难证明自己是没有过错的。
1.2教学游戏设施致伤
幼儿园教学游戏设施如滑梯、攀登架、秋千等玩具或楼道、走廊等因为年久失修或没有安全措施,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幼儿园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1.3幼儿被砸伤
幼儿在幼儿园内或园外活动,如果组织不够严密,教师麻痹大意,偶发事件将会不期而遇。
1.4儿童走失
儿童走失属严重事故。如在幼儿园儿童走失是幼儿园管理的失误,是幼儿园未尽看管之职。儿童在幼儿园期间(指幼儿从踏人幼儿园门到离开幼儿园这段时间),教师应该像家长一样看管幼儿。幼儿离园必须经教师同意,或者得到幼儿家长的许可。
1.5烫伤
幼儿烫伤通常是幼儿园工作疏忽所致。幼儿园工作繁而细的特征更需要幼儿园管教职工工作时的细致认真,对园内幼儿在饮用开水时需特别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
1.6物品戳伤
物品戳伤事故在幼儿园也经常发生。幼儿园在购买教学用品时应注意其安全性,避免易引起伤害的物品被幼儿使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强调对幼儿进行常规的培养。
2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防范与护理
2.1营造安全的环境
营造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在教职工中倡导“五个一”:声音柔一点,表情笑一点,姿势蹲一点,手脚快一点,观察细一点。教师给幼儿母爱般的关爱,积极的鼓励夸奖,也允许孩子犯错误,满足其心理安全的需求。幼儿园的门卫由保安公司专职保安人员担任,严守幼儿园的大门,幼儿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2.2设置安全教育课程
2.2.1安全主题活动为主的课程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安全基本常识,如饮食卫生、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交通安全等组织一系列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时时树立安全意识,积累避开危险的技巧和方法。例如,保健老师对幼儿进行“保护自我”的主题系列课程活动――能辨别不当的触摸;增进对他人的警觉性;学习保护自己的方法和应变的能力;受到伤害时能寻求有效的协助(会躲闪、让开或叫喊求援);学习辨别危险的情景。又如,通过分组谈话活动,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容许被他人碰触的地方,这就是身体的界限。只要你感觉不舒服,就可以拒绝他人的接触。不可以让别人随意碰触,尤其是隐。身体有一些特别需要保护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隐,指的是臀部、胸部、两腿之间及唇部。因此幼儿园在环境创设时,对幼儿的厕所以敞开式且在教师的视觉范围之内为好。
2.2.2 整合性的安全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安全教育内容整合于幼儿一日活动中。设计场景“小鬼当家”,让幼儿分成几组进行表演,其间教师有意以各种极具诱惑的内容来干扰幼儿,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目的是让幼儿了解自己一个人在家时不能随便让陌生人进家门,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让幼儿知道独自在家时不做危险的事,懂得遇到危险会拨打110或家人电话救助。
2.3创设安全教育的情境
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个体发展目标,创设丰富的环境,提供充足的材料,和孩子们一起去体验危险,学习紧急避险。我们认为,如果亲身经历了模拟的危险,孩子就知道什么是危险,也慢慢会保护自己了。
创设图文并茂的活动室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尤其是在生活操作室内,可以特意摆放烤箱、电磁炉、烤面包机、砧板、擀面杖等,在教师的视线内让幼儿在使用“真刀真枪”的实践操作中积累经验,提升幼儿使用工具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创设让幼儿亲近的原汁原味的活动场地,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上提供更多具有挑战性的原材料:泥土堆成的小土坡,大片的草地,用绳索编织的爬网,简易的梅花桩,自制的轮胎秋千、冰箱盒爬筒,用草席组合的滚筒等等,这一切都力图培养孩子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自主的精神。
3结论
总之,由于幼儿园在管理方面存在欠缺、教职工安全意识不强、对幼儿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环境布置及设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加上自然、人为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等因素,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屡屡出现。为此,园长及教职工只有充分了解幼儿遭受意外伤害的特点,吸取教训,借鉴经验,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幼儿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才能做好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伤害给幼儿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杨斐然.浅析幼儿园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改进的依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
[2] 刘璐璐.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幼儿安全事故的预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2).
项目
管理
形 式
流 程
要 求
晨间活动
1、业务园长负责全园晨间活动的管理
2、制定学期全园晨间活动计划(可纳入教学计划);指导和监督各班级落实计划
3、早上7:40-8:10检查、指导全园晨间活动的开展情况,并详细记录
4、每周的教学工作会议上,对各班晨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汇报、总结评优、研究布置
5、班级工作人员根据天气情况,严格按照《办法》的要求组织幼儿开展晨间活动
1、英文律动、英文操、舞蹈或表演、早操、游戏活动、体能活动等,园所可根据各园场地等实际情况选定
2、雨、雪天在走廊,晴天在户外组织活动。气温极低的冬天、气温极高的夏天、风大的天、地上潮湿的天等,如果没下雨(下雪),都可以在户外组织活动
1、准备活动场地和器材
2、组织幼儿接受晨检
3、组织活动:组织幼儿安静、有序进入场地-交代活动内容和要求-准备活动(督促幼儿减衣服或隔毛巾、整理服饰及预备活动)-基本活动-放松运动
4、结束活动:总结-督促幼儿收拾玩具、器械和场地
5、有序返班
1、播放轻松舒展的音乐,营造温馨快乐氛围
2、注意体育运动卫生:严格按流程组织;保证适宜的活动时间和运动量
3、班级全体工作人员出动,精神状态良好,幼儿活动时教师参与其中;有序组织和指导,主配班老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所有幼儿分分秒秒都在教师视线范围内,严防事故发生
3、做好护理工作:带好毛巾、卫生纸;督促幼儿增减衣服及擦汗;幼儿大小便,应有老师陪同;幼儿衣物及时带回
4、重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6、活动前和结束时,清点幼儿人数,组织幼儿有序出、返教室,提醒幼儿将玩具收放整齐
升国旗
借助“互联网+”创新对家长的宣传方式
要想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幼儿园要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只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师资水平、保教能力以及开展的活动才能更好地被家长接纳和信任。
1.家长通过“互联网+”了解幼儿园师资
园所的师资水平彰显了幼儿园的软实力,好的师资是保教水平的保障。近些年,由于很多年轻父母喜欢将孩子送到城里幼儿园,究其原因,他们觉得城里的老师学历高,保教水平高。我园地处农村,老师的工资虽不高,但是她们都不忘进行学历提升,拥有大专学历的老师达100%,本科学历也达到90%。我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老师的本科、专科毕业证拍成照片进行上传,还将老师获得的“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青蓝工程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证书制作成PPT,发到幼儿园网站上,供家长浏览。另外“教研科研”也是幼儿园的生存之本,老师们在各类论文比赛中曾获得过省、市、县一、二、三等奖,还在各类期刊上公开发表过论文,我们用“全能扫描王”扫描后发送至幼儿园网站。家长看到这些学历证书和荣誉证书都很震撼,纷纷感叹:“农村的老师和城里老师一样能干,我们的孩子就在这里上学了!”
2.家长通过“互联网+”了解幼儿在园保教情况
家长都有各自的工作,他们每天仅仅在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里在园停留一小会儿,每学期半天的家长观摩活动也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孩子在园学习和生活的牵挂和关注。他们常常问老师:“我家孩子午餐吃得香么?”“最近他上课认真听讲了吗?”虽然老师每次都耐心解释和回答,但是家长总会流露出将信将疑的表情。小二班的张老师喜欢在孩子吃饭时拍“三张照片”,分别是孩子端碗开始吃饭,孩子用餐吃了一半的和孩子吃完时的镜头。她每天选择几个孩子作为拍摄对象,一周下来班级30名幼儿基本上都拍了一次,然后通过班级QQ群将孩子用餐时的“三张照片”传给家长。家长看到了孩子在幼儿园吃饭的整个过程都很满足,洋洋的妈妈说:“看到照片,就像我自己坐在他身边看着他吃饭一样,现在我再也不用担心他有没有吃饱了!”有些老师还迁移了张老师的这个做法,教学活动时,他们也给孩子拍照片,从一开始的示范讲解、幼儿操作到最后的作业评价,将孩子活动的整个过程用相机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互联网传给家长,让他们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
3.家长通过“互联网+”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行动转变的前提。农村幼儿园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我们想借助“互联网+”开展相关活动,促使家长反思自己不正确的教育行为。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园开展各项活动的主要形式。但是家长认为“游戏”就是玩,玩就不是学习。因为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所以班级的老师每每要求家长收集游戏材料的时候,他们总是爱理不理的,从不用心配合。农村常见的种子、稻壳、花生壳、稻草、麦秸秆、木屑、木块、竹片、树桩、树枝、芦苇花、蚌壳、田螺壳等是开展美工区游戏的材料。老师将幼儿的“种子贴画”“田螺风铃”“稻草变身”“芦苇插花”“树桩大咖秀”等美工作品进行装裱,拍成微视频上传幼儿园网站,每一幅画都有详细的字幕说明,其内容涵盖幼儿创作的步骤,所用到的技法,对幼儿审美方面的影响以及废旧利用对幼儿从小环保意识的培养等等。家长在网站上看到美工作品微视频以后,异口同声地说:“废旧材料对幼儿学习起的作用真不小,原来所谓的‘游戏’就是寓教于乐啊!”
借助“互联网+”拓宽家庭服务途径
社区中入园幼儿家长和一小部分未入园幼儿家长都是我们的家长资源,“享受优质的教育和服务”也是他们对幼儿园的期望与要求。为此,我们建立了由老师组成的服务队伍。一学期工作下来,老师们因为是利用双休日及业余时间参加活动,加之平时五天的连续工作,连轴转的状态令她们很快苦不堪言,同时低效率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家庭需要。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我们提供服务最为集中的龙腾社区家庭电脑普及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先将社区人群进行分类,小部分低收入者,我们延续送教上门的做法。对于文化素质较高,家中有电脑会上网的人群,我们改变传统服务方式,借助网络提供有针对。针对这一部分人群我们推出了以下几种服务内容。
1.通过“互联网+”引导家长学习幼儿保健知识
健康的体魄是孩子将来参加学习、工作的本钱,而年轻的爸爸妈妈大多因缺乏保育知识而不懂护理孩子的正确方法。我们的网站根据季节特征提供相应的养护常识。比如春天时,老师们会在孩子的饮食、服装、活动等方面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孩子患感冒的家长也能收到一条网络小贴士:“感冒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便秘等特点。幼儿小,不要自行买药给孩子吃,一定去医院治疗。”到了冬天,老师会在网站的醒目位置提醒大家“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加强体育锻炼是孩子最好的取暖方法”,等等。
2.通过“互联网+”引领家长学习《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一部重要的纲领性的文件,怎样让家长了解呢?我们将《指南》传到幼儿园网站上,和家长一起学习解读。每次学完后,还会抛出1~2个问题,让家长探讨,请他们将自己的观点发到网站上与其他家长共享。妞妞的妈妈在学习感悟中这样写道:《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我这样的年轻家长今后开展家庭教育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孩子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3.通过“互联网+”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我园在网站上向家长发放调查表,对他们读书情况进行调研,探索其读书的喜好和倾向。调查表收集后,进行分析汇总,最后分别列出阅读书目,进行打印,分发到每个家庭。例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大部分家长不知道有这本书,我们将之列入家长阅读书目。鼓励他们将书中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互联网与老师一起交流探讨。洋洋的爸爸在网上发帖说:“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老师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后,我认为家长和老师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家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老师也定期向家长发送自己的读书心得,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另外,还通过网站开展“家长阅读感悟”活动,让他们将自己的读后感晒出来与大家分享。每学期还给“最佳读后感”的作者颁发奖金和奖品。
以上活动的开展,在扩大受益面的同时,服务内容更具针对性,服务时间也更为灵活,服务方式更为人性化,从而得到许多家长的青睐和认可。最重要的是老师们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了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过程:
第二次户外游戏,孩子们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有了些许经验,在游戏前开始准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小王对玥玥说:“我们把游乐园的东西搬下去吧,操场上有垫子可以用,但是没有套环,没有玩具,我们拿个箱子装一点。”玥玥同意后两个人开始整理想要的物品。
游戏开始了,玥开始把垫子铺平,两块连在一起铺得长长的,上面放上网架,做成了钻山洞的场景;小王把娃娃分散放在地上,拿着套圈开始招待客人......很快小客人们排成了长队,小王招呼大家有序排队,并嘱咐着玥玥看好钻山洞的摊位。小王和每个客人介绍着套圈的规则:一个人套5次,一定要站在线上,否则就是犯规......
游戏进行着,两位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得招呼着客人,分工明确......
分析:
户外角色游戏给了孩子们更开放的空间,对于孩子们来说更自由更自主,这是第二次户外游戏,孩子们的情绪比起室内更积极,更感兴趣,但是主题和室内的是一样的,游戏内容也大致相同,搭建场景的材料发生了改变:从桌子变成了垫子,另外多加了钻山洞的游戏内容。但幼儿在整个游戏中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是较强的。
1、两位幼儿有一定的交往能力。能与客人主动打招呼,并讲述游戏规则,在游戏中与客人的互动很多,也能根据客人的需求进行服务。
一、家庭对幼儿权利的保护问题
家庭是以婚姻或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在社会这个庞大的有机体中,家庭只是一个“细胞”,它不仅具有繁衍后代的功能,而且还有教育后代,保护后代的社会职责。家庭保护是通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幼儿依法行使监护权,履行对幼儿进行抚养教育的义务。家庭中的其他成年人有协助幼儿的监护人行使其保护的责任。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以健康的思想、文明的言行和正确的方法教育影响幼儿,保护幼儿的合法权利,使其健康成长。作为监护人应做到以下各项:
1、尊重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不应剥夺幼儿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使在幼儿园的幼儿辍学。
2、关心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不让幼儿接触不适当的视、听、读物,不带幼儿进入不适合、不安全的活动场所。
3、教育孩子遵纪守法,尊敬师长;要求讲真话讲实话,不说谎话,不骗人。
4、接受家长学校或幼教机构的指导,学习掌握教育幼儿的科学方法。
5、对于重新组合的家庭或非婚生幼儿,继父母必须依法履行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不得歧视、虐待、辱骂乃至遗弃。在以上第四条提及的对父母或监护人的培训和指导方面我国做的远远不够。美国的早期教育提倡教育从生命第一天开始,把父母作为老师培训。美国还实施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母教育计划,直接把培训带入家庭,计划中的母亲们每周受到一次访问,每隔一周参加一次与其他父母们的集会。
在中国家庭中存在一种较普遍现象: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不让孩子自食其力,孩子从幼儿时期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的态度和行为难道说就是维护了幼儿的权利吗?不是。美国人十分注重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的精神,从婴儿1岁半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都受益。
孩子是需要尊重的,尤其对于父母或监护人而言,孩子需要父母或监护人的尊重,这是家庭保护中维护幼儿权利的特殊营养。在美国,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而是在于他们从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说话不但要认真听,而且有时大人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孩子吃饭是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都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自卑的阴影。家长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美国人则最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表示想吃的时候对孩子呵斥。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做指导。美国人反对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许当着人面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因为这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这样做是一种对孩子的伤害。
著名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自己的名誉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有人认为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太过分,但事实证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大人说话没有一点拘束感,自我独立意识强,这些都是孩子们受到尊重的良好反应。
二、幼儿园对幼儿权利的保护问题
幼儿园是专门从事幼教工作的场所,也是保护幼儿受教育权的主要部门。幼教工作者应当尊重幼儿的受教育权,关心爱护幼儿,应当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不得实施体罚,变相体罚以及侮辱人格的行为。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健康安全的活动器材和教育设施。幼儿园的保护具体内容如下:
1、幼儿教师应为人师表,以自身良好的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对调皮、不听话的幼儿应当耐心教育,不得放任不管或任意剥夺其参加各项活动的权利。
2、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合格、卫生的教学和生活设施,要保证幼儿活动、饮食的健康与安全,保证幼儿充足的休息时间。
3、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合法权益,维护幼儿的合法权利,对于损害幼儿权利的行为,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来交涉处理。
4、幼儿园应与家长密切联系,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共同探讨教育幼儿的有效方法。
5、对于残障幼儿,教师应采取多种保护性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文体活动等方面的困难,教育其他幼儿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关键词:幼儿;安全自护;能力培养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教师的美好愿望。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对于幼儿来说,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以致诱发危险因素。在灾害中,幼儿往往受害最大。因此,幼儿只有掌握了意外自护的初步常识,才能更好地抵御灾害,避免受到伤害,所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
一、幼儿园幼儿安全自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幼儿群居场所,头等大事就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教育,孩子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但是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幼儿来说,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安全问题围绕着他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管理条例》指出:“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严禁在幼儿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的教具和玩具”。
二、幼儿园幼儿安全自护意识薄弱的表现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快乐成长,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而且应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来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然而,现实生活中,幼儿自护能力不尽人意,幼儿自护能力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摔伤、碰伤或挤伤
常见的有幼儿从床上摔落,从楼梯上滑落,在游戏中摔伤、碰伤或挤伤。由此可见摔伤、碰伤或挤伤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常见的意外伤害,造成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幼儿活动时自护能力弱、教师照顾不周、环境设置等。
2.扎伤或戳伤
虽然幼儿已经有了“尖锐的东西能伤人”的意识,但在手工活动中使用剪刀仍会划破手指,绘画活动时水彩笔会戳伤眼睛,进食时说笑会被鱼刺卡住喉咙……由此可见,扎伤或戳伤也是幼儿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幼儿不知尖锐物品的危害性、不能小心操作、成人不能及时提醒孩子注意安全等,是幼儿出现意外伤害的几个主要因素。同时,由于幼儿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好奇、好动以及手部动作缺乏灵活性和协调性也是造成幼儿被尖锐物品扎伤或戳伤的原因。
3.烫伤或烧伤
有时幼儿喝水会把开水洒在身上,有时吃饭会把热菜汤或稀饭洒在身上,这都会引起烫伤,有时幼儿身上带有摔炮、打火机等易燃物品,经过摩擦,会点燃,会烧坏衣服、烧伤皮肤。由此可见,烫伤或烧伤也是幼儿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尤其是烫伤。幼儿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儿自护能力薄弱以及幼儿园提供过烫的饮用水和食物。
三、幼儿园开展幼儿安全自护能力培养的方法
1.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安全自我保护的意识
幼儿园要尽量保证有足够的场地与设施供孩子户外活动使用,也尽量维持设施能提供给孩子以运动经验获得的功能,创设充满“危险”的环境,让孩子亲身体验这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的危险性,或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适当的安全提醒,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
2.日常教育中培养幼儿安全自护能力
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能力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3.游戏活动中幼儿安全自护能力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有人问路怎么办》《我家住在哪儿》等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
4.家、园对幼儿安全自护教育的一致性
【关键词】儿童;沟通技巧;途径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 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 以患者为中心― 整体护理转变, 与患儿进行良好的沟通是现代医学模式中儿科整体护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广大儿科护理工作者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1]。
1儿童的特点
1.1不能清楚地表达情感由于发育水平有限,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表达个人需要的方式不同。1岁以内的婴儿语言发育尚不成熟,多以不同音调、响度的哭声表达心身的需要,1―2岁幼儿开始学习语言,常有吐字不清、用词不准确等现象,3岁以上儿童,可通过语言并借助肢体动作,形容、叙述某些事情,但容易夸大事实,掺杂个人想象,缺乏条理性、准确性。
1.2缺乏认识和情感分析能力学龄前儿童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直至学龄初期,才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作为主要的思维方式。
1.3父母教育态度和方式有些父母对儿童过度保护,溺爱孩子,是孩子的人际交往比较局限,接触面狭窄,不能从广泛的交往中体验他人的情感、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等。
2与患儿沟通的途径与技巧
2.1创造一种快乐、友好的气氛环境设计要有欢乐的特点,室内光线明亮,装饰宜采用暖色调,配以有趣的壁画、小桌子、小椅子及必要的玩具和游戏设备,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沟通气氛。
2.2 与患儿的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始终贯穿整个护理工作中, 护士要善于引导患者说话, 关键是看护士对患儿是否有同情心。同时护士应通过敏锐的观察力, 根据患儿好动、好玩、活泼、情感表露直率而单纯、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 在稳重大方的同时与他们做做游戏、讲讲故事取得他们的欢心, 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不要训斥患儿, 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护理操作前还可运用激将法、对比法, 给他们讲一些/ 同病相怜的小动物的故事, 用虚构动物的勇敢, 换取他们的勇敢, 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2] 。
2.2.1 主动介绍初次接触时主动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自己,亲切询问儿童的名字、年龄、幼儿园等儿童熟悉的生活与事情,可缩短与儿童及家长的距离。
2.2.2注意声音效果 掌握谈话时声音的技巧,稍慢的速度,适当的音量,亲切的语气能引起儿童的注意与反应。同时在谈话中稍加停顿,给儿童理顺思路的时间。
2.2.3使用适当的方式 沟通时需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水平。对幼儿可模仿童腔“牙牙语”,重叠词等,在谈话中,不用否定方式,而采用其能理解的方式。
2.2.4真诚理解对儿童某些幼稚、夸大的想象、分析,应采取诚恳的态度,表示接受与理解,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以此作为讽刺、取笑儿童的话题,而失去儿童的信任。
2.3与儿童的非语言沟通
2.3.1亲切和蔼的情感表达在非语言沟通中,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亲切和蔼的情感表达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儿童消除紧张情绪,增加交流的主动性。即使是不会用语言表达的婴儿,若看到对方表情严肃地面对自己时,也会紧张,甚至啼哭。对婴儿来说,抚摸是更有利于情感交流的形式,可以利用怀抱、抚摸向婴幼儿传递“爱”的信息,得到情绪上的满足。如与患儿沟通时,要保持良好的情绪,除特殊需要,一般不要戴口罩,以使患儿经常能看到护士的微笑,缩短双方情感上的距离。
2.3.2游戏儿童时期生活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活动是游戏。与儿童沟通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游戏。儿童可以从游戏中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处理周围的关系,适应社会的要求。儿童以游戏表达他们对家庭、社会的感受,发泄自己的情绪。如在医院,进行适当的游戏可很快缩短护士与患儿间距离;通过游戏可减轻由于疾病和住院对患儿产生的压力;通过游戏护士可以评估儿童的认知状况,进行相关的干预和评价;同时,在治疗性的游戏中,护士可鼓励、帮助、教育患儿,使之消除因住院和疾病导致的不良情绪。
2.3.3 绘画儿童图画可有各种含义,多与个人熟悉的、体验到的事情有关。通过绘画,儿童可表达愿望,宣泄情绪,通过绘画与儿童交流,了解和发现存在问题,绘画可帮助儿童表达感觉,反应复杂的心理状态。如画面多处涂擦、重叠,与儿童矛盾、焦虑的心理有关,个体形象的大小,可反映儿童心中的重要性。因此,可结合儿童的背景资料、具体情况,进行综合、细致的分析,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
2.4 与患儿家长的沟通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可获得儿童大部分信息。在与家长沟通中,可采取适当的沉默、倾听、观察,并配合接受、尊重、移情等方法,充分理解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例如当儿童患病时,家长常有内疚、苦恼、焦虑的心理,这些情绪同样也可引起患儿的不安。因此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一方面可借助家长促进与患儿的交流,另一方面则提供家长放松其紧张焦虑情绪的机会,使患儿及家长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安心接受治疗。在此时要注意谈话的意见或信息的负荷,避免加重家长的焦虑情绪而阻碍沟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