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师德师风教育汇报范文

时间:2022-08-30 18:17:18

序论:在您撰写师德师风教育汇报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师德师风教育汇报

第1篇

1、爱岗敬业

我热爱教育,所以我选择了它。从教十八年来,我一直把教育当成是重要的事业来干,把教育学生看成是职责来做,认真备课,精心授课,细致批改作业,尽量让自己不出现知识性的差错。真正做到了以校为家、工作第一。

2、热爱学生

因为走进教育行业,就注定和孩子打交道,要始终领着一群不完美、不成熟的孩子,让他们渐渐长大,所以,我喜爱学生,时时处处爱护他们,把他们看成是一棵棵幼苗、花朵。有时和他们打成一片,谈心、说笑、话人生,真的是感觉不亦乐乎!我从不打骂、体罚学生。我深深地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如果把他们看成是铁心的朋友,你就会真正的去付出。

3、团结协作

工作中,和同志们相处都是一直以“和谐”为贵,以“尊重”为首,从不与同志闹矛盾,和他们一起钻研、一起讨论。

4、廉洁从教

十年来,我一直都不以教谋私,强烈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不从事带有盈利性质的活动;不乱收费、不乱不课,不借学生家长办私事,不索取或接受学生家长的馈赠。

5、为人师表

我一直在“为人师表”这方面特别注重,尊重社会公德,不参与有损形象的娱乐活动,做到工作期间,衣着规范,课上不接打电话,以免影响上课,言行不粗暴,对学生亲切、温和。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理论知识水平不够,学习起来不深入。平常时间没充分利用,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看的很少,总爱看一些休闲杂志。有时理论学习过后,就把它放在一边儿,不做深入内化,不加强实践、锻炼,以至于记得快、忘得也快,水过地皮干。

2、教学中,本人能够详细、准确的把握教材,一般不出现太大的知识性错误。但对于教材深处的挖掘不到位,力度不够,没把握好知识的扩散和外延。课本浅显的知识注意的比较准一些,自己钻研的劲头儿还不够,付出的精力还不多。

3、对学生关爱不够。本人也一直爱护学生,但对学生的关爱投入还不够,有时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有事、工作忙就会耽搁,以至于拖沓。对学生谈心、指导一次、两次,学生有没有改变,有时清楚,有时不清楚,没有转变咋办?不能及时发现,总对自己信心十足,觉得这样就万事大吉了,以至于有些时候,会在学生心中留下阴影。

二、整改措施

1、理论学习是头戏,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坚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玩空架子,没有理论,那来的实践,何谈自己的课堂教育?何谓有所发展?那简直是一句空话,坚持一边理论,一边实践,一边钻研,坚持记教育教学笔记,以提高自身素质为重点。作为一个教育者,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充电,千万不能让自己停滞不前。否则,会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求,让我彻底明白了:在社会信息发达的今天,在新课程教改的背景下,我们的老师不再是一个有一杯水、一桶水、常流水的人,而是一位引领着学生们教会他们去找水喝的人。

2、教学中要刻苦、积极钻研。以教材为中心,学会思考大纲,思考学情,也不仅限于死扣教材,要把知识延伸化、灵活化。尽量把工作闲谈的时间用你到勤奋钻研中,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真正学到东西。

3、关爱学生,以学生发展为重。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后进生,让学生都充分得到个性上的发展,做到及时调查、发现、及时沟通、反馈。尊重学生、不打骂、体罚学生,以“循循善诱”为主要策略,要让每一位学生心中感觉到你这个教师是个可以接近的教师,是值得敬重、佩服的教师,是一位合格的教师,要让学生因你而幸运。

第2篇

内容摘要:社会保障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其出发点是解除国民生、老、病、残、失业等后顾之忧,以保障民生为根本目标。伴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改革的纵深推进,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风险加速积聚,化解社会风险并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本文从社会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入手,分析现阶段我国社会风险的种类及管理现状,剖析社会风险聚集的深层根源,对社会保障制度化解社会风险的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会风险管理 社会保障 社会风险类型 原因 社会风险管理机制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遭遇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社会与经济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触及不同群体的利益,社会深层的矛盾处于高发期和集聚期。因此,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维护民生权益为根本出发点,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化解社会风险,从而给国人以稳定的安全预期。

关于社会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一词最早出现在1950年加拉格尔的调查报告《费用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一书中,书中首次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应用到风险管理中,使风险管理从个体经验走向系统理论,1964年威廉姆斯和汉斯出版了《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标志着风险管理成为真正独立的学科(王健康,2008)。社会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是社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客观存在,社会风险事件是否发生、何时发生以及损失程度都不确定;社会风险包含了人们的经济行为、社会文化、价值观、道德等多种诱导因素,研究社会风险就是要研究如何避免个人、家庭、企业乃至国家遭受经济损失,避免社会遭受危机,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技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多种工具方法来防范风险(林义,2002)。

(二)社会风险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在《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中规定,社会风险包括年老、患病、失业、职业伤害、生育和家庭困难等种类,是由于自然灾害、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方面的原因而可能引发的社会失序甚至社会动荡;黄英君(2011)指出社会风险是导致社会非和谐状态的重要因素,这些社会风险的累积,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形成了严峻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风险也不断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显现出对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一种障碍及危害,客观上要求以社会制度方式进行大范围和必要程度的有效协调,才能够维持和推进整个社会经济良性运行的可持续性(中国保险报,2011-6-10)。

(三)社会风险管理

世界银行于1999年提出社会保护政策,认为社会风险管理是在全面系统的社会风险分析基础上,强调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手段,合理分配政府、市场、民间机构及个人的风险管理责任,通过系统、动态调节制度框架和政策思路,有效处置社会风险,实现经济、社会的平衡和协调发展的策略框架(林兴发,2008);笔者认为社会风险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及个体相互协作,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运用多种风险控制手段,防范和补偿社会风险所导致的各种损失,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整体平衡和有效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它通过采取经济手段来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基本的制度安排(郑功成,2000)。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化解国人因遭遇自然灾害而陷入困境危机、解除其在疾病、年老、工伤、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郑功成,2000)。

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风险类型

2011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强社会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我国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主要体现在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迫切,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新华网,2011)。笔者认为,因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国情较为复杂多变,面临社会风险种类较多,主要表现为:

(一)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财富分配不均衡

近几年,我国收入差距在持续拉大,数据显示,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居民收入占GDP比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当前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7,远远超出了0.4的国际警界线,我国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使得“勤劳致富”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存在,按劳分配的利益群体在利益分配格局中被置于不利地位,加剧财富增值的不均衡,贫富分化的速度呈现加快趋势,据扬州晚报2011年6月26日消息,我国内地富人53.5万人,全球排名第四,我国已经成为财富最为高度集中的国家之一,但同时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有的家庭还存在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内地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社会财富结构堪忧,激发民众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影响社会稳定,危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二)自然灾害频发,生态恶化且资源枯竭

近几年,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冻、台风、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恶性灾难威胁生存安全,据国家民政部统计,2009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7933.5万人(次)不同程度的受灾,因灾死亡和失踪1528人,直接经济损失2523.7亿元。虽然自然灾害发生后,我国各级政府积极采取应急响应机制,但总体上我国灾害救助尚未纳入法律制度化运营,人为因素多,行政色彩浓,属于临时性救助,灾害预防和事前减灾工作机制较为薄弱,事后灾害尚未形成制度化的应急相应机制,因自然灾害频发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和风险急剧加大。

近年来,对矿藏资源使用保护缺少长远规划,采用高耗能低效能的发展模式,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据中国矿业协会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390多座以采矿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其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全国约有400多座矿山已经或将要闭坑,约有50多座矿城资源处于衰减状态,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三)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结构多样化且家庭保障功能弱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我国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出现“4-2-1”或“4-2-2”型的家庭模式,以及空巢家庭、单身家庭、丁克家庭等多种类型,老龄少子化使得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养儿防老”的观念受到冲击,人口老龄化将会对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挑战。

(四)就业难度加大,失业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我国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劳动力供求矛盾紧张,一方面是沿海甚至西部也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另一方面,却存在大学生、下岗失业等人员的就业困难,就业难成为当前社会风险加剧的直接体现,“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将新增劳动力1000万,下岗失业人员1300万,每年2300多万人需要就业,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等就业安置难,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影响消费驱动型政策,因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群中比例最大的群体购买力较低,社会救助不能治本,失业家庭的生活陷入困境,举步维艰。

(五)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保障不足,化解社会风险任务艰巨

进几年来,“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引发新的社会风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普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无法实现公平共享,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农村家庭无力承担子女高额学费、部分大城市因房价远远超过工资收入水平使得贷款购房者承受偿还巨额住房贷款的压力,成为“房奴”,这些领域的社会风险涉及面广、矛盾层次深、极易引发社会危机,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化解这类社会风险任务艰巨而紧迫。

(六)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艰难,保障制度尚不健全

2008年底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达到8300多万人,残疾人家庭涉及的总人口达到3亿多,残疾人成为我国人数众多的脆弱群体,我国残疾人中60%是文盲,只有15%左右的残疾人能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生活,残疾人保障制度尚不健全,残疾人康复和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几年精神智障残疾患者发生伤害他人的事件频见报端,精神残疾群体在康复医疗、社会救助等方面都隐含较大的社会风险。此外,城市“三无”人群、农村五保户,城市流浪儿童等社会群体的基本生存尚未得到真正保障。

转型期我国社会风险积聚的深层原因剖析

(一)社会风险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客观现象

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斯和格尔等用J曲线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在经济处于繁荣的时候会发生社会不稳定因素。J曲线理论认为,客观生活状况的改善会导致人们产生更高的期望值,当人们期望值增长得比客观状况改善的速度还要快时,就会导致人群中更高程度的被剥夺感;人们的高期望与期望难以得到满足之间的巨大差距导致了动乱的发生。上述理论说明, 发展与社会风险往往是共生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容易形成社会风险(郑功成,2000),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处在人均GDP1000至4000美元时,也是社会结构高度紧张、社会矛盾最容易激化的高风险发展阶段,我国人均GDP刚突破4000美元。

(二)我国目前存在使社会风险加剧的诸多客观因素

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以户籍为标志的“城市人”与“农村人”的城乡身份差异,使得人才市场无法形成有效合理的自由流动机制,农村孩子接受教育不能享受同等待遇,农民工、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社会群体享受到有限的社会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力得不到维护,隐含一系列社会危机。其次,我国人口基数大,地域广阔,社会经济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国家经济政策执行较难有效把握,使得社会风险不能及时化解,留有后遗症,诸多领域缺少长远规划,政策制度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补缺型”路径依赖。

(三)社会转型期利益失衡是诸多社会风险产生的根源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企业经营由人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经济转化,农业剩余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封闭型经济向参与国际分工的开放型经济转变,这些过程与体制转轨过程交错在一起,使得社会发展过程中矛盾呈现出异常复杂的状况,我国改革前的利益关系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平均主义格局,建立在城乡分割的不公平基础之上,忽视个体贡献,低水平的平均主义,制约经济效率的提高,隐藏着较大的社会不公平。社会转型期要打破平均主义、重建新的分配关系,必然触及传统观念和既得利益群体,造成利益分化和社会分层,加之传统体制造成一些重要环节配套法律制度建设滞后,制约了利益调节机制的建设,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制性因素。

社会保障制度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强化社会风险管理的意义

在我国目前社会风险日渐凸显的现实情况下,强调加快社会风险管理的制度构建和政策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强化社会风险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社会风险管理理论强调预防和事前控制,通过社会风险管理,把风险造成的损失化解在萌芽状态,减少社会损失;强化社会风险管理机制,有利于稳定转型期广大群众的心理预期,有效防范社会失序和不安定局面,给国人以稳定的安全预期;有利于解决我国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运行面临的若干深层次的矛盾,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

社会保障制度自19世纪80年代在德国建立,到20世纪末,世界上已经有190多个国家建立了不同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发挥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与“安全网”的作用,只不过不同的时代,社会风险内容有所不同使得社会保障化解社会风险机制有所区别(郑功成,2008)。

(二)社会救助制度与社会风险管理

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与社会面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等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救济和扶助的一种基本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源,是“最后一道安全网”,也是政府化解社会风险责任的最直接体现。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政府积极采取救助措施,启动相应应急机制,确保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尽快摆脱灾害困境,投入专项人力物力使得灾区恢复正常生活。

要强化社会救助在保障民生、化解国民基本生存后顾之忧风险中“最后一道防线”的功能,在政策方面必须做到以下方面:一是明确政府责任,社会救助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因此政府是实施社会救助的直接责任人,要规范制度、明确责任、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和灾害救助应急相应机制,切实化解国人在遭遇天灾人祸等风险,基本生存受到威胁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二是规范最低保障制度,我国目前最低保障制度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低保退出和监管尚存在缺漏,家计调查方式某种程度上在伤及低保家庭人员的自尊。因此,建立健全城乡最低保障制度管理体系,实现信息披露公开公正,做到应保尽保,强化监管,建立退出机制;三是社会救助资金应得到制度保证,社会救助制度的基础性特征决定了其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占据优先地位,需要由国家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因此资金保证是前提,应当建立制度化的中央与地方社会救助资金责任承担机制,逐步提高救助水平。

(三)社会保险制度与社会风险管理

社会保险制度是解除劳动者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诸多风险的基本制度安排,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体人群,劳动者个人的养老医疗等后顾之忧如果不能及时解除,就会影响其家庭的正常生活,从而由个体风险积聚成社会群体型风险,危及社会安全与稳定。因此,社会保险是化解社会风险的有效制度安排,随着2011年7月我国《社会保险法》的实施,社会保险制度将趋于定型,会更有效地发挥其社会风险管理的作用。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经过几十年的艰难探索,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体系,发挥社会保险制度的风险管理功能,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养老保险制度遵循“劳资分责、政府担保、财政补贴、自我发展”的原则,劳资平等分担缴费责任,逐步做实个人账户(3%),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并实现制度整合,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加快老年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老年人经济保障、服务保障与精神保障的多层次保障;二是医疗保险最大程度满足城乡居民健康保障需求,实现覆盖全民的多元化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公益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改革,逐步实现全体国民享受公平的健康保障权;逐步完善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提高保险水平。

(四)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风险管理

日本的辞典将“福利”解释为幸福,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设施和有关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生活服务需要,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社会政策。社会福利制度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里居于较高层次,其目标不单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重要的在于促使社会成员在满足基本生活之后,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和改善,满足其教育、文化等精神层次的需求。

福利社会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真正的社会主义一定是人民幸福的福利社会,是以人为本,能够切实免除人民生活的各种后顾之忧,缓解社会矛盾,并使得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加快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要完善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脆弱群体的福利制度,建立发达的社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全体国民的福利水平,最终化解各类社会风险,维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郑功成,2000)。

总之,社会保障制度从经济保障到精神保障,维系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通过现金补贴或实物援助来解除人们生存的后顾之忧,化解因自然灾害、社会个体出现疾病、失业、工伤等引致的社会风险;用服务保障来满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人高龄失能照护以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照料、康复与再就业服务;用更高层次的精神保障来满足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有尊严的理想生活,在化解个体及家庭风险的基础上,实现社会风险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健康主编.风险管理原理与实务操作[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林义.强化我国社会风险管理的政策思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6)

3.林兴发.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及其治理[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

4.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商务印书馆,2000

5.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人民出版社,2008

6.B.Massumied.The Politics of Everyday Fear.Minneap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P Rress.1993

第3篇

为进一步加强XX县师德师风建设,我局始终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日常教育督导,加大教师权益保护力度,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促进学校(幼儿园)工作持续、健康、科学、高质量发展。现将我县2021年秋季学期师德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内容

(一)制定师德建设方案。各学校根据《2021年龙川县教育系统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方案》(目前该《方案》已下发了征求意见稿)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

(二)上好一堂思政课。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为全校教师上课一堂思政教育课。

(三)开好“两个”会议。开学初召开师德建设工作动员会、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动员会。

(四)开展好“六个”活动。1.进行师德宣誓、签订师德承诺活动;2.每月集中开展师德学习教育活动;3.结合庆祝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活动;4.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活动月活动;5.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6.开展撰写师德学习心得体会与师德征文活动,每位教师根据师德学习内容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每所学校(幼儿园)选送上送一份师德征文,征文主题待省教育厅拟定好再通知。2020年广东省第十届师德主题征文暨微视频征集活动中,我县选送16篇论文、2个微视频参赛,其中龙川县第一小学刘怀剑老师撰写的《愿作园丁勤浇灌 甘为烛炬尽燃烧》荣获广东省小学组三等奖(小学组全省获奖论文共60篇),在此给予通报表彰。

(五)严格进行师德师风个人考核。依据《龙川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在每年的6月、12月对全县教职工进行考核。今年秋季开始,临聘人员纳入师德师风个人考核。通报2021年上半年师德考核的结果:实际参加考核人数9455人,未参加考核人数93人,其中优秀等次2819人,合格等次6535人,基本合格等次5人,不合格等次3人。

(六)公示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学校(幼儿园)应加强监督,在校园显眼位置公示学校(幼儿园)及县教育局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县教育局监督举报电话:0762-6883005),依法依规接受监督举报。

(七)治理师德突出问题。加大力度检查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体罚学生、参与违规打麻将、酒驾醉驾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要依规依纪给予组织处理或处分,严重的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健全师德违规通报制度,起到警示震慑作用。

二、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师德建设工作,是改进教育政风行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各学校(幼儿园)要把加强师德建设、弘扬尊师重教传统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夯实学校(幼儿园)主体责任,压实学校(幼儿园)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

(二)健全管理制度。各学校(幼儿园)既要贯彻国家和省、市、县关于师德规范的新精神、新要求,引导教师主动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还要在认真分析本校师德现状的基础上,以有偿补课治理工作为重点,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本学校(幼儿园)实际的师德管理制度,健全师德个人档案,进一步规范教师师德个人考核,促进师德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

第4篇

柳河一中按照《哈尔滨市2019年度师德师风质量年工作实施方案》和《木兰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会议精神》的要求和教育局的通知精神,为了维护教育行业的良好形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育健康发展,我校加强对教师违规行为的管理力度。学校按要求开展了肃风正纪强化师德建设活动,召开了家长座谈会。会议中大家共同学习了市、县文件及《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哈尔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六条禁令》、《哈尔滨市2019年度师德师风质量年工作实施方案》。会议再次强调教师要严守师德师风建设红色底线,号召全体教师拒收红包、不补课。如有违反要求,实行一票否决,从严处理!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分别在会上发言,均表示支持相关规定,共同营造我校教育的良好氛围,并分别签订承诺书,做出公开承诺。

一 、学校成立治理三乱专门组织

组长:曹臣

副组长:褚立军

组员:各教研组组长

学校由褚立军校长专门负责“三乱”治理工作,负责对全校教职工乱收费、乱订资料、乱办补习班的管理和监督,曹臣校长与分管领导褚立军签订治理“三乱”责任书,褚校长与每位教师签订责任书。

二、分管领导主要职责

1、分管领导负责了解上级有关的收费政策,及时向全体教师传达,并对上级规定的收费项目进行全程监督。

2、定期不定期对各班、各部门的收费、资料、补课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向校长汇报。

3、负责向学生、家长了解与三乱有关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4、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对社会上举报学校问题进行调查、澄清、处理。

三、教师职责

(一)、治理乱收费

1、凡是收费项目和标准必须向学生、家长、社会公开,接受广泛监督。

2、不准以任何借口向学生家长变相强迫集资和借款。

3、不准私立项目,擅自收费或提高收费标准。

(二) 治理乱订教辅资料

1、不得私自变相为学生征订和推销规定以外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以及学具。

2、不得擅自从规定以外的渠道为学生订购科学计算器。

3、严禁收取学生费用乱编滥印辅导资料。

(三) 治理乱办班补课

1、严禁擅自举办面向在校学生的各种收费补习班。

2、严禁教师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收费补课。

3、严禁教师以任何名义利用学生的寒暑期、节假日和双休日办班集体补课或强迫学生参加有偿家教。

4、严禁任何个人利用学校教室组织任何形式的补课。

四、学校进行治理三乱措施

1、对所有学生下发关于治理三乱、提高师德师风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氛围。

2、各班级开展拒收红包礼金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和家长有清晰的认识。做到加大宣传,形成风气。

3、各班级下发调查问卷,加大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力度

4.学校定期进行自检自查,对治理三乱和师德师风工作常抓不懈。

五、处理

校长和主管“三乱”的校领导要经常深入班级对“三乱”问题进行检查,对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并上报上级部门。学校将“三乱”治理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和教师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评选模、优、先活动中,及职称晋升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

第5篇

狠抓宣传教育不放松。开园以来,该园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工作,将其纳入了幼儿园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多次召开师德师风专题会议,成立了师德师风领导小组,同每位教师层层签订了师德承诺书。每周利用政治学习,组织教师学习相关师德及法律法规等相关文件。开办了《师德引航促成长,文化熏陶升内涵》的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栏,分设师德规范、文化实施细则、精品美文分享、人生哲理警句分享、感言感悟等内容。通过学习,使教师养成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的自觉行为。

建立师德师风投诉制度。向幼儿家长公开幼儿园投诉方式,公布班子成员电话号码、设立家长意见箱、园长接待日等,广开言路,畅通信息交流渠道,接受幼儿家长、社会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幼儿园对收到投诉及时进行自查自纠,[莲~山 课件 ]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及时给予了处理和整改。

严格考核管理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年度考核、绩效考核、晋职晋升、教育教学管理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其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该园每学期都要对教师师德师风情况组织幼儿家长问卷调查,以家长的满意率作为评先、评优的首要依据。

第6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11.4会议精神,进一步弘扬高尚的师德风尚,重塑教师职业形象, 2018年11月开始,在我校教职员工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更新师德观念,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强化师德素质,我校坚持把教师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精神。现对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高度重视

为确保“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我校及时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学习了相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整个活动。成立了以刘玉波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积极召开了“师德师风活动”整改专项会议,校长在会上对教师们提出了新的目标,组织安排了十个一等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活动。

二、教师学习扎实

   全体教师自开展活动以来,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培训,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业行为“十严禁”》、《教育部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教育部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处理办法》、《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将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作为重点学习内容,每人书写师德培训笔记,全面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引导教师自尊、自强、自省、自律,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规范职业行为,提高师德修养水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充分展现我校教师的精神风貌,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学校管理一丝不苟

学校强化了教师日常管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将师德建设工作融入教师日常管理中,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廉洁从教等方面作为对教师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把师德良好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的基本条件。凡是违反师德规定或有群众举报的教师,均采取评优一票否决制。

加强和完善对教师师德情况的跟踪管理,先后开展了“教师个人自查自纠”、“师德师风问题大讨论”、“师德师风建设培训讲座”、“师德承诺”、“师德大讲堂”等活动,进行了“学生调查问卷“、“家长调查问卷”民意测评,进一步规范了师德管理工作。通过深入班级发放调查表,全面掌握师德师风情况,重点了解教师是否存在上课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上课有无接打手机现象等问题。学校对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分析原因,责令相关教师认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跟踪监督,确保整改效果。通过持续的评议和查摆,我校教师们能够做到教书育人,爱岗敬业。

四、多元活动,有效助推师德建设

我校结合市教育局制定的“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方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极大地助推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进展。

1、召开“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动员大会,及时更换校园电子屏宣传标语,发动宣传、营造气氛。动员会上传达了上级文件精神,详细部署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重要工作。

2、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学习活动。胡媛媛副校长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培训,使全体教师知规范、严操守,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班科任教师分别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材料,全体教师熟记于心,爱岗敬业,尽职工作。

3、观看视频《榜样》等典型事迹相关视频,教师们的内心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

4、书写学习心得,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此项活动时间长,规模大,内容多。活动中,我们重视宣传,落实学习书写笔记,把师德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注重教师的修养。开展以学年组和学科组为单位的讨论活动,切实把讨论的过程转化为学习和再受教育的过程,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5、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活动。11月中询,我们下发了“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全体教师结合评价标准逐项阅读,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自查自纠,全体教师认真严谨、务实求真,正确面对自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了整改,完成了蜕变。

6、开展师德满意度测评活动,排查整改师德师风问题。11月14日,在全体家长中开展了师德问卷调查,试题内容涉及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教师的教育方法、家庭与学校的联系等方面,调查活动还特别征询了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学生了解了当前学校和教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此项活动,促进教师进一步端正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为教育的和谐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7、评优评先,德为重。每年我校的评优评先、教师节表彰等活动,都把教师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结合教师师德表现进行“一票否决制”,对全体教师是一次警醒,也是一种长期的鞭策。

 五、建立完善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考核制度。

第7篇

佃庄镇中心小学

根据区教育中心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育部曝光8起师德典型问题》等关于师德师风的文件要求和案例通报,并积极开展师德师风的调查研究,现将我校关于师德调查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师德师风的有关要求

在新学期伊始,我校按照中心校的要求,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师德专题教育,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禁令》等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并让每位教师写出心得体会,保证让每位教师牢记师德要求,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学期中间,及时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育部曝光8起师德典型问题》等关于师德师风的文件要求和案例通报,以强化教师的师德认知水平,提高教师师德意识。

二、组织教师研讨曝光的师德案例,自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规范

12月7日,我校在会议室组织全体教师讨论曝光的师德案例的严重危害性,并让每位教师反思自己的行为。教研组长对本学科的教学手段进行了讲述,对容易诱发体罚学生的教学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中让学科教师端正教学理念,认清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避免违背认知规律,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部分班主任教师介绍了师德规范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困惑。全体教师在诚挚的交流中进一步提升了师德水平,对有违师德的常见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邀请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价

我校邀请学生代表对任课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分和提参考意见,以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师不断完善师德师风的内涵。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到校座谈,让家长通过平时和老师的接触以及学生对老师工作的反映,来对任课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进行意见陈述。这些工作扩大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社会影响,激励着每位教师始终坚守高尚的师德师风。通过家长的评价,看到全体教师都能遵守师德师风要求,科学实施教育,促进每个学生进步。

通过开展师德调查工作,促进了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平提升,为了让每位教师都保持高尚的师德师风水准,我校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做好以下三点:

1、加强学习,时刻牢记高尚的师德师风水准并严格要求自己

我校利用例会和专题活动,不断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禁令》等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保证思想上不偏离主旨,严格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2、重视家校沟通,增大家校教育学生的效果

学校教育离不开学生家庭的配合与支持,学生学习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监督与教育,所以保持和谐有效的家校沟通,可以使家长感知教师的科学施教和高尚的师德,减少对学校工作和教师教学的错误认识,增加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家校沟通,也可收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从而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优秀师德典范的带动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