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校发热学生应急演练范文

时间:2022-02-07 22:56:32

序论:在您撰写学校发热学生应急演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学校发热学生应急演练

第1篇

学校坚持“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意识,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认真落实省市区安全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各项工作,创造学校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情况。

学校建立了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具体抓、各处室分工负责的安全管理机制,层层负责,层层落实,层层把关。

建立健全了安全考核责任制,实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在校园安全上设置校园治安、消防安全、校舍安全、饮食安全、校车安全、校园周边安全等多个安全小组,

开展了百日攻坚治理行动和“大快严”紧急行动自查自纠等活动。

学校与各处室、处室与工作人员、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一级为一级负责。

二、安全教育情况

学校定期开展安全主题教育讲座,对防校园欺凌、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专题进行中的教育。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班级墙报、微信等形式不定期发送安全知识提示,时刻提醒广大同学注意安全,增强安全意识。还充分发挥了安全教育平台的作用,班主任引导学生进行观看视频、学习小知识、实践作业等,让学生在娱乐中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应变能力。

学校每月举办一个主题演练,从地震疏散、消防逃生、校车应急、防踩踏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应急疏散能力。

三、校车安全

学校认真贯彻《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并根据条例制定了自己的办法,与校车公司达成一致,规范校车管理。学校加强了乘车学生的安全教育,举行了文明出行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学校对校车实行台账管理,每辆校车一部档案,校车安全责任人、校车驾驶员、随车照管员等都有明确。校车按核定乘坐拉乘学生,无超载现象。校车均按规定路线行驶。学校门前路口有交警执勤,学校门口道路设置警示牌和减震带。

四、校舍安全

学校虽然是2013年新建楼房,但是仍然安排专人对校舍的安全情况进行排查,像天花板的牢固程度、幕墙玻璃、楼梯防护栏、悬吊物等,都是检查的重点,并做了详细记录。对电气线路进行了检测,无不合格现象。学校排水系统通畅,无阻塞现象。

五、消防安全

学校落实消防责任制,每个楼层、每个部位都有专人负责。消防设施设备齐全,配备了微型消防站,各个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保持畅通,定期举行消防疏散演练,师生消防意识强。学校日常防火有检查,每天进行巡视,巡查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校园及周边安全

学校建立健全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安保人员按时到岗,值班巡逻正常,出入有记录、巡逻有记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有记录,先后排查出玻璃幕墙有10几页玻璃破损,已经更换6页。学校对进出车辆规范管理,外来车辆必须登记,车辆必须在停车位停车,车头向外。学校实现了监控全覆盖,门卫室与公安联动,安装一键报警装置,实现警校联动机制。校园周边公安民警在上学、放学时段进行值勤护学,民警有时到校举行治安知识讲座。

七、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管理

学校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卫生防疫制度,与食堂管理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食品的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各环节都进行了管控。食堂用气、用电定期检测,对食堂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食堂消防设施完好,油道、烟道定期清理。对检查出的用电插孔缺防护盒问题及时修补。

学校实行晨检制度,对学生有病缺课情况进行记录,发现有发热学生及时告知家长进行回家治疗,烧退以后再复学。学校定期进行传染病预防教育,通过班会、宣传栏、手抄报、一封信等形式宣传卫生知识。对新入学学生进行接种证查验,没有完全接种的告知家长进行补种。学校对教室常通风、消毒,给学生创造清洁的卫生环境。

八、实验室及器材安全

学校规范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健全,对实验人员进行了安全规范培训,器材规范摆放和使用。加强对体育器材的管理,定期进行检修,发现问题,及时补正。

九、集体活动安全

第2篇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校突发病毒肺炎事件。确保学校师生员工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公共场所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防护指南》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对病毒肺炎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可参照制订。

四、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预防为主、及时控制,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工作原则;

以普及病毒肺炎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为中心;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稳定。

五、机构职责

1.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负责统筹部署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副组长(副校长,负责学校应急方案的制定、突发事件处理、报告等)

应急办公室、后勤管理部门、学校管理部门、隔离区管理

2.校内信息疫情报告制度

日报告制度:每日信息报送制度

零报告制度:24小时内,即使没有出现新病例,也要将报表填上“0”上报的制度

寝室长(寝室第一报送人)——班长(班级第一报送人)——班主任(班级负责人)——年级部(高中)主任(年级第一报送负责人)——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责任报告人)

六、事件分级标准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当前疫情实际,突发病毒肺炎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

Ⅲ级为出现发热、咳嗽、无力等病毒肺炎症状患者;

Ⅱ级为出现疑似病例;

Ⅰ级为出现确诊病例。

七、信息报送

学校应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完善快速应急信息系统。

㈠信息报送原则

1.迅速。学校应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报告,不得延报。

2.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详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3.直报。发生Ⅱ级(重大)事件,要向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县卫生健康部门同时报告。

㈡信息报送时限及程序

责任报告人为各级各类学校指定的信息报送人员

1.初次报告。各级各类学校发生突发病毒肺炎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向教育主管部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进行初次报告。

2.进程报告。Ⅰ级和Ⅱ级突发病毒肺炎事件处置中,学校每天应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教育主管部门。

Ⅲ级突发病毒肺炎事件处置中,学校及时应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县级教育主管部门。

3.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学校应将事件处理结果报告教育主管部门。

㈢信息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患病人员症状、患病人数、事件经过、可能的原因等

2.进程报告内容:患病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事件控制情况、造成事件的原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

3.结案报告内容:事件处理结果(包括事件性质与发生原因)、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

八、预防措施

1.坚持校内所有人员每日体温“晨午两检制度(寄宿制学校晨午晚三检制度)”。填写体温登记表。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发烧、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上班。

2.坚持“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班主任填写因病缺勤登记追踪表。追踪学生体温、病情变化情况,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

3.落实“消毒记录制度”。加强校园各类场所(如教室、宿舍、餐厅、办公区、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的消毒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公共上课场所要求一批学生进去消毒一次。并填写消毒记录表。

4.掌握校内所有人员动态情况,严格落实去向追踪制度。

5.疫情防控期间,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不安排师生外出活动。

6.加强师生健康知识教育,打喷嚏时要主动掩住口鼻,及时洗手,落实手部卫生,配备洗手液或肥皂,推进七步洗手法,佩戴口罩、加强体育锻炼等提高防病能力。

7.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工作。

防控措施:应急预案具体防控方案、防控培训演练、学校两案九制、健康排查、严格校园管理和人员管控、环境整治、物资储备。

两案九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学准备工作方案;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学校晨午检制度(寄宿制学校实行早、中、晚三次体温检测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门卫管理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

九、流程处理

㈠发热处理流程

1.可能发现发热地点及处理要求:

晨起家中,家长及时电话告知班主任,由家长陪同去医院,途中均需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接触。

学校门口,学生在指定区域,不得接触他人。负责体检值班人员迅速与班主任任联系,班主任到达现场,及时联系120车辆专车接离,家长能在一个小时内到达由家长陪同,否则由班主任陪同。

班级门口或上课过程中,由班长(副班长),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由班主任陪同到临时校内隔离室,按相关流程处理。

寝室内,由寝室长在正常上班时间内报告班主任,其他时间(夜间)报告值班老师,相应人员负责把学生带至临时隔离室。

校医应佩戴N95口罩、无菌手套,穿上防护服,注意个人保护,把患者置于单间,避免交叉感染。具体管理内容包括:

①复测体温。

②询问健康状况,主要询问有无不明原因发热或咳嗽、气促、腹泻、结膜炎、乏力等症状;发病前14天内有无武汉市等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居住史;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无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感染者的接触史。

③做好病人的详细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专业、班级、家庭住址、学生及家长的联系电话、体温、接触史等),通知应急办公室。校长在半小时之内掌握此情况。

2.在晨午两检中,对体温高于37.3度,或有疑似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状(如咳嗽、咽痛、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的患者,由班主任带至临时隔离点,并第一时间逐级上报,学生交由临时隔离点进行鉴定管理。

3.学生带至临时隔离点后,学校立即通知相关医院接诊,由专门救护车送至医院诊治。

4.教职工如出现发热,值班领导立即通知其家属护送去医院。

5.结果判定

①普通发热,排除病毒肺炎的,值班老师上报应急办公室及告知班主任,陪同学生返校,叮嘱学生按时吃药,注意休息。

②疑似病毒肺炎的,发热学生需要集中医学隔离和进一步检查,值班老师上报应争办公室及告知班主任,班主任联系家长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值班老师返校。

③确诊病毒肺炎的,班主任第一时间上报应急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上报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通知卫生部门,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所在班级和密切接触者采取措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经指定医院检查排除病毒感染的,查验复课证明后方可复课。对病毒肺炎患者到过的场所及用过的物品,迅速、严密、彻底地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㈡病情报告流程

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校内的疫情通报。

发现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学校办公室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㈢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1例疑似病例,可对疑似病人所涉班级暂停集中上课

2.相关师生在家进行医学观察2周后,如无新发病人或疑似病人,可再行复课。

3.做出上述决定的学校、幼儿园应报告县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4.发现1例临床诊断病例或2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报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对该班级及相关班级实行停课。

5.学校、幼儿园有多名师生感染并临床诊断病例(2例及以上),县教育主管部门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全校(或整个校区)停课,并及时报告市教育主管部门。

㈣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应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师生不离校园。

㈤对病毒病人到过的场所及用过的物品,迅速、严密、彻底地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㈥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流行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㈦积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十、善后与恢复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一是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工停学的教职工和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卫生健康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出具有效的病愈证明后方可返校。

二是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或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对于,疏于管理,造成学校卫生安全事故者,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有关责任人以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到突发病毒肺炎事件损害的相关人员的善后工作。

四是对突发病毒肺炎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十一、应急保障

一是信息保障。学校要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病毒肺炎事件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等各环节运行机制,完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讯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二是物资保障。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特别寄宿制中小学校参照建立处置突发病毒肺炎事件的设施设备(如隔离场所等)、防护用品(口罩、防护服等)、消毒药品储备,为妥善处置突发病毒肺炎事件提供物资保障。

1.个人防护用品: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隔离衣、一般防护服、医用防护服、护目镜、一次性橡胶手套、防护面屏、工作鞋开胶鞋、防水靴套等

2.晨午检物品:红外线额温枪(每班至少1把)、耳温枪、水银体温计(每个宿舍至少1个,同时提供足量的75%酒精棉球,并做好体温计使用和消毒方法宣教、避免交叉感染)、电子体温计、压舌板、手电筒。

3.消毒用品: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4.消毒器械:移动式紫外线消毒设备、超低容量喷雾器、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呕吐物应急处置包、高温(蒸汽或煮沸)清洗消毒设备、废弃口罩专用的收集桶。

三是资金保障。各学校应急资金纳入统一财政预算,保证突发病毒肺炎事件应急处置所需。

四是人员保障。各学校应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突发病毒肺炎事件防控的专业知识培训,为应急预案的启动提供人员保障。

五是培训演练保障。各学校应配合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十二、中小学校(幼儿园)临时隔离室设置相关说明

㈠设置目的

迅速将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与其他师生进行有效隔离,等待救护车接送至专门医院就诊,预防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校内传染扩散。

㈡处置过程及要求

校园内(或校园入口)发现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时,学校应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按规范随即将患者安置到临时隔离室,避免与他人接触。并做到:

1.有专人专管;

2.做好患者记录;

3.督促密切接触者做好个人防护;

4.对患者曾接触场所及时开展严格规范化消毒;

5.做好疫情报告、开展后续相关的疫情防控、相关场所的通风消毒、相关人员的心理支持和辅导、总结经验教训等工作。

㈢临时隔离室设置要求

1.保证单人单间;

2.远离教室、宿舍、食堂等人员密集场所,最好设在距离学校大门不远处(也可搭建临时板房)。临时隔离室应设警戒线或明显标志;

3.宜选择通风良好房间;

4.临时隔离室内参照准备必要的物资储备,如医用防护服、医用N95口罩、医用护目镜、一次性无菌手套、专用药品、体温计、紫外线灯、消毒液、座椅、床及简单的床上用品等;

5.临时隔离室内规章制度上墙;

6.设置医用废弃物回收装置,及时消毒;

第3篇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统一指挥,综合协调,专业处置,协同应对”原则,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特别是铁路、交通、旅游等部门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针对人员密集流动情况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要加强应急值守、应急队伍的技术准备和应急物资储藏,迅速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总协调,抽调专门工作人员,统一组织、领导辖区内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要迅速配备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办公设备,做好与市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的对接,确保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防治指挥部各项防控指令、措施快速、妥善落实。要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做好启动应急响应预案的准备工作。要及早购置防控物资、设备,确保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要依照属地管理原则,迅速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强化跨部门、跨县区信息通报机制和协调机制;充分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救治准备,最大水平地减少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二、强化疫情监测

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一要做好防大疫准备,采取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等措施主动搜索疫情;加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网络实验室工作,不时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确保及时准确掌握疫情流行强度、病毒传达能力和毒力变化以及耐药性等重要信息,组织专家科学研判疫情监测工作的指导。二要继续做好口岸检验检疫工作,减少输入性病例的传达和蔓延。三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增强意识,落实首诊负责制,对二级以上医院要加强发热门诊建设,加强预检分诊制度的落实。特别是邻近大中专院校的医疗机构,近期接诊青少年发热患者时,必需认真询问流行病史、接触史,认真做好病例登记,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四要继续做好动物流感监测,加强对养殖场的防疫管理。

三、加强对学校、社区等重点场所和人群的疫情防控

要严格落实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各项防控措施,目前没有疫情发生的情况下,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落实晨午检制度,及时发现、演讲疑似病例;二是做好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场所的预防性消毒和通风;三是适当延长课间休息和课间操时间,减少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四是及时将发热学生送到哨点医院就诊;五是各学校要设置联络员,负责与辖区疫情防控指挥机构的联络。一旦发生疫情,要科学、果断、合理地实施停课、放假等措施。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等机构要做好应对预案,制定并落实备班、轮休和错时上班等工作制度。加强对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疫情防控,努力减少聚集性疫情发生,防止疫情扩散。

四、加强医疗救治的各项准备工作

要指定符合呼吸道污染病收治要求的医院收治甲型H1N1流感病例,必要时可征用宾馆、学校等场所收治病人。实行分级分类救治原则,重症病例优先收治在定点医院;轻症病例征得自己同意可居家隔离治疗,基层医疗机构上门服务,并做好登记随访。制定完善相关工作方案,对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治能力和水平,特别是重症识别能力,及早采取措施,努力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防止医院成为感染场所。注重发挥中医药作用。做好呼吸机、药品、防护用品等必需医疗物资储藏,保证完好可用。

五、加大宣传教育

提升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和社区宣传栏、标语、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协助群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要大力开展维护国家利益卫生运动,建议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动员群众搞好环境卫生,积极参与社会性防控工作。

第4篇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三项职责体系

1、职责体系:

总体原则:按照综治工作属地管理原则

二级政府职责:学校所在地乡镇政府

县市区人民政府

职能部门职责: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学校自身职责:对学校内部安全负有直接管理职责

2、责任体系:

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任

与各级各类学校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第——责任人责任

与分管综治安全校领导、综治安全办主任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分管责任人责任

与各班主任、门卫、寝室管理员、保卫科签订安全责任状

3、工作机制:

(一)综治安全工作定期上会制度。行政会议定期对本辖区、校内学校综治工作进行研究、分析、部署,确保综治安全工作领导重视。要求:有相关制度、有详细的会议纪录

(二)安全知识教育制度。学校要有文本资料,安全知识教育计划、教育形式、内容以及课时,各班要有安全知识教育课授课内容、授课时间、授课人纪录,安全知识教育需纳入学校总体课时。乡镇以上学校每学期需进行一次防火、防震、防地质灾害的突发事件紧急应急演练,此项活动作为安全知识教育重要内容。原则上初中以上学校要没立学生心理咨询室,省市重点以上学校必须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综治安全组织机构。学校需有专门的综治安全组织机构,行安全综治领导小组、综治安全办公室、专职安全保卫工作人员(按生均150:1配置)、宿管员、门卫。

二、工作运作机制

1、行政领导值班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安排24小时值班。

2、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学校每周需对学校用水、用电、消防设施、食堂卫生、寝室状况、防盗、校舍等进行一次检查,填写安全检查纪录表,并填写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报告单,能整改的立即整改,无力整改的需急报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

3、安全巡查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两小时记录一次巡查状况,学生就寝后一小时巡查一次并作纪录。

4、食堂管理制度,分卫生、采购、留样、规范化操作间、工作人员规范上岗等几大块。

5、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分卫生、设施管理、安全教育几大块。

6、晨检制度。

7、用水用电管理制度

8、督查督办制度

9、危险品管理制度

10、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要张贴示意图)

11、安全预警制度,对暴雨、雷雨、高温低寒等自然地质灾害对学生的人身安全的威胁进行预警通报。

12、告知义务。学生无故旷学、旷课或生病、发热学校应及时告知家长并采取措施及时援助。

三、安全设施

1、严格按标准配备消防设施(灭火器、应急灯、紧急通道标识、消防栓、水压增压器)

2、紧急疏散通道需通畅

3、重点部位设置视频监控设备(学校大门、寝室通道、危险品保管室)

4、乡镇以上学校有住校生需在寝室安装无线烟雾探测器

四、标准化台账

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名单;

2、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

4、学校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学校安全检查记录表(每周一次,装订成册)

6、学校安全隐患报告单(报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

7、年度学校安全隐患自查登记表

8、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记录(专门记录本)

9、安全月查情况

10、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要有详细的记录)

11、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安全综治的文件资料:

为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下一步将结合我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大力推行

“三三体系”,体系标准和内容如下:

三个平台:

1、安全综治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校县、市县联网互通,进—步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动态管理。

2、综治安全干部动态管理平台。加强对各级学校综治安全干部的动态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待遇,增强工作合力。

3、应急反应平台。进一步推进双线巡查回访、三级预警等工作,提高学校综治安全工作应急反应速度和工作运行效率。

三个体系:

1、工作职责体系。进一步明确学校、所在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责任体系。进一步理清各级责任人责任,确保将责任落实贯穿到综治安全工作全过程。

3、台账体系。加强学校综治安全标准化台账建设,确保综治安全工作规范有序,常抓不懈。

三种机制

1、督查机制。

2、问责机制。

第5篇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三项职责体系

1、职责体系:

总体原则:按照综治工作属地管理原则

二级政府职责:学校所在地乡镇政府

县市区人民政府

职能部门职责: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学校自身职责:对学校内部安全负有直接管理职责

2、责任体系:

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任

与各级各类学校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第——责任人责任

与分管综治安全校领导、综治安全办主任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分管责任人责任

与各班主任、门卫、寝室管理员、保卫科签订安全责任状

3、工作机制:

综治安全工作定期上会制度。行政会议定期对本辖区、校内学校综治工作进行研究、分析、部署,确保综治安全工作领导重视。要求:有相关制度、有详细的会议纪录

安全知识教育制度。学校要有文本资料,安全知识教育计划、教育形式、内容以及课时,各班要有安全知识教育课授课内容、授课时间、授课人纪录,安全知识教育需纳入学校总体课时。乡镇以上学校每学期需进行一次防火、防震、防地质灾害的突发事件紧急应急演练,此项活动作为安全知识教育重要内容。原则上初中以上学校要没立学生心理咨询室,省市重点以上学校必须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综治安全组织机构。学校需有专门的综治安全组织机构,行安全综治领导小组、综治安全办公室、专职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宿管员、门卫。

二、工作运作机制

1、行政领导值班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安排24小时值班。

2、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学校每周需对学校用水、用电、消防设施、食堂卫生、寝室状况、防盗、校舍等进行一次检查,填写安全检查纪录表,并填写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报告单,能整改的立即整改,无力整改的需急报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

3、安全巡查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两小时记录一次巡查状况,学生就寝后一小时巡查一次并作纪录。

4、食堂管理制度,分卫生、采购、留样、规范化操作间、工作人员规范上岗等几大块。

5、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分卫生、设施管理、安全教育几大块。

6、晨检制度。

7、用水用电管理制度

8、督查督办制度

9、危险品管理制度

10、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11、安全预警制度,对暴雨、雷雨、高温低寒等自然地质灾害对学生的人身安全的威胁进行预警通报。

12、告知义务。学生无故旷学、旷课或生病、发热学校应及时告知家长并采取措施及时援助。

三、安全设施

1、严格按标准配备消防设施

2、紧急疏散通道需通畅

3、重点部位设置视频监控设备

4、乡镇以上学校有住校生需在寝室安装无线烟雾探测器

四、标准化台账

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名单;

2、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

4、学校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学校安全检查记录表

6、学校安全隐患报告单

7、年度学校安全隐患自查登记表

8、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记录

9、安全月查情况

10、安全隐患整改情况

11、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安全综治的文件资料:

为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下一步将结合我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大力推行

“三三体系”,体系标准和内容如下:

三个平台:

1、安全综治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校县、市县联网互通,进—步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动态管理。

2、综治安全干部动态管理平台。加强对各级学校综治安全干部的动态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待遇,增强工作合力。

3、应急反应平台。进一步推进双线巡查回访、三级预警等工作,提高学校综治安全工作应急反应速度和工作运行效率。

三个体系:

1、工作职责体系。进一步明确学校、所在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责任体系。进一步理清各级责任人责任,确保将责任落实贯穿到综治安全工作全过程。

3、台账体系。加强学校综治安全标准化台账建设,确保综治安全工作规范有序,常抓不懈。

三种机制

1、督查机制。

2、问责机制。

第6篇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学校及周边治安梯级防控标准化建设,完善学校安全管理体系,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上饶市学校及周边治安梯级防控体系》的要求,特制定学校及周边治安梯级防控体系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三项职责体系

1、职责体系:

总体原则:按照综治工作属地管理原则

二级政府职责:学校所在地乡镇政府

县市区人民政府

职能部门职责: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学校自身职责:对学校内部安全负有直接管理职责

2、责任体系:

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任

与各级各类学校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第——责任人责任

与分管综治安全校领导、综治安全办主任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分管责任人责任

与各班主任、门卫、寝室管理员、保卫科签订安全责任状

3、工作机制:

(一)综治安全工作定期上会制度。行政会议定期对本辖区、校内学校综治工作进行研究、分析、部署,确保综治安全工作领导重视。要求:有相关制度、有详细的会议纪录

(二)安全知识教育制度。学校要有文本资料,安全知识教育计划、教育形式、内容以及课时,各班要有安全知识教育课授课内容、授课时间、授课人纪录,安全知识教育需纳入学校总体课时。乡镇以上学校每学期需进行一次防火、防震、防地质灾害的突发事件紧急应急演练,此项活动作为安全知识教育重要内容。原则上初中以上学校要没立学生心理咨询室,省市重点以上学校必须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综治安全组织机构。学校需有专门的综治安全组织机构,行安全综治领导小组、综治安全办公室、专职安全保卫工作人员(按生均150:1配置)、宿管员、门卫。

二、工作运作机制

1、行政领导值班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安排24小时值班。

2、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学校每周需对学校用水、用电、消防设施、食堂卫生、寝室状况、防盗、校舍等进行一次检查,填写安全检查纪录表,并填写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报告单,能整改的立即整改,无力整改的需急报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

3、安全巡查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两小时记录一次巡查状况,学生就寝后一小时巡查一次并作纪录。

4、食堂管理制度,分卫生、采购、留样、规范化操作间、工作人员规范上岗等几大块。

5、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分卫生、设施管理、安全教育几大块。

6、晨检制度。

7、用水用电管理制度

8、督查督办制度

9、危险品管理制度

10、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要张贴示意图)

11、安全预警制度,对暴雨、雷雨、高温低寒等自然地质灾害对学生的人身安全的威胁进行预警通报。

12、告知义务。学生无故旷学、旷课或生病、发热学校应及时告知家长并采取措施及时援助。

三、安全设施

1、严格按标准配备消防设施(灭火器、应急灯、紧急通道标识、消防栓、水压增压器)

2、紧急疏散通道需通畅

3、重点部位设置视频监控设备(学校大门、寝室通道、危险品保管室)

4、乡镇以上学校有住校生需在寝室安装无线烟雾探测器

四、标准化台账

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名单;

2、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

4、学校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学校安全检查记录表(每周一次,装订成册)

6、学校安全隐患报告单(报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

7、年度学校安全隐患自查登记表

8、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记录(专门记录本)

9、安全月查情况

10、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要有详细的记录)

11、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安全综治的文件资料:

为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下一步将结合我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大力推行

“三三体系”,体系标准和内容如下:

三个平台:

1、安全综治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校县、市县联网互通,进—步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动态管理。

2、综治安全干部动态管理平台。加强对各级学校综治安全干部的动态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待遇,增强工作合力。

3、应急反应平台。进一步推进双线巡查回访、三级预警等工作,提高学校综治安全工作应急反应速度和工作运行效率。

三个体系:

1、工作职责体系。进一步明确学校、所在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责任体系。进一步理清各级责任人责任,确保将责任落实贯穿到综治安全工作全过程。

3、台账体系。加强学校综治安全标准化台账建设,确保综治安全工作规范有序,常抓不懈。

三种机制

1、督查机制。

2、问责机制。

第7篇

【中图分类号】 R 511.7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1-1391-02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综合预防;学生保健服务

2009年初以来,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疫情在全球肆虐,在我国境内也不断蔓延,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由于高校人群相对密集、社会交往比较频繁、集体活动相对较多,全国不少高校的甲流疫情也时有散在发生,事关校园稳定和师生安全健康,防控工作不但非常重要,而且任务十分艰巨。

某高校共有在校博士、硕士和本科大学生32 000余人,自2009年9月初发生1例输入型甲流病例,截止12月3日共发生127例。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措施有效,应对积极,在防控甲流的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确保了学校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现将具体做法进行总结,综述如下。

1 领导重视,建章立制,明确责任

1.1 健全机制,构建学校领导机构和防控工作体系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甲流的防控工作,充分认识到构建有效的领导机构和防控工作体系是应对学校甲流疫情的关键措施,也是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重要工作基础。在甲流第一波疫情到来之前,学校及时果断地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有关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包括督查、宣传、医疗、保卫等9个工作组,并成立了由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呼吸内科、重症急诊医学等专家组成的咨询医疗专家组,同时构建了学校-书院(学院)-宿舍的防控工作体系,对甲流防控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协调安排,确保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1.2 完善制度和工作流程,保障甲流防控工作有章可循 依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根据甲流疫情的发展态势,结合学校实际,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召开了12次专题会议,制定并下发了一系列防控工作相关文件,部署并不断调整防控工作和具体措施,明确相关部门各自的职责;制定并公布了一系列应急预案,有效地保证了甲流防控工作科学有序地组织实施和应急响应。

2 分工协作,科学防治,狠抓落实

2.1 未雨绸缪,做好防控甲流的各项准备工作 2009年初在国内外出现甲流疫情后,根据上级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视频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学校甲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自4月份成立伊始,就相继开展了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医疗预案和工作程序,明确分工与责任,准备医疗物资,印制张贴甲流防控宣传海报,编写和发放医学预防知识宣传册等方面的工作,为防控甲流做好了充分准备。(1)加大专项投入与建设,全力做好防治甲流的医疗准备工作。学校拨专款购置和储备防控甲流的药品、医疗设备及器材,在校医院建立发热门诊,并将校医院住院部2个病区调整为发热隔离病房,预备用于收治确诊病例和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腾出西校区招待所部分房间开辟隔离区,以备隔离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与第一附属医院建立24 h重症病例收治应急机制,实现重症病例的快速应急处置。(2)坚持体温检测,确保防控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学校统一购买体温计,通过学院(书院)发放给每位学生,由学生处落实对学生晨晚(体温)双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对缺勤学生及时跟踪、排查;规范信息上报制度,明确报送程序与渠道,落实信息报送负责人、联系人及其联系方式,严密监测学生健康状况,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3)强化出入校园管理,严防输入型甲流疫情在校内的传播。甲流疫情发生后,在全校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和学生请销假制度,以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外出;购买电子测温仪,由公安处门卫在学校的各大门设点对进校人员认真检测、严格排查,做到体温检测、证件(学生证、工作证)检查双把关。(4)加强消毒措施,搞好校园环境卫生。由校医院组织对全校各学院、书院和后勤物业楼管人员集中进行环境消毒知识培训,做到消毒工具、药品、剂量、方法四统一,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实施每日通风换气及日常环境消毒。并在校园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教育学生自觉搞好宿舍环境卫生,加强宿舍通风换气,经常清洗双手,消除卫生死角,积极防范流感的传播。(5)抓好舆论导向,做好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写和印发了上万份甲流防控宣传海报和医学知识宣传册,在学生中大力普及甲流防控知识;邀请疾控专家作客校园网BBS与学生互动,从疫情变化、传播途径、防护措施、医疗救治、个人症状解析等方面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在校院网主页设立“甲型H1N1流感专题区”,公开学校甲流防控工作的进展、疫情变化,开展防控方案、个人防护和预防措施等知识教育;各书院、学院还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防疫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教育学生要“为自己负责、为同学负责、为学校负责”,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觉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控能力,使人人重视甲流的防治。(6)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根据室内集中活动和大型会议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的原则,尽量减少学校的大型室内集体活动。由学生处以及各书院动员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组织学生以“增强体质、抵抗甲流、增进友谊”和“热爱生命、关爱健康”为主题,以健康向上的心态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户外文体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消除恐惧,为主动防控甲流打好身体基础。(7)加强督察指导,落实防控措施。学校主管领导带领督查工作组,对各书院、学院及校医院等重点部门和单位的甲流防控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实地查看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着重检查思想认识、组织宣传、制度建立、措施落实、物资到位等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学校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积极应对,及时妥善处置初期甲流疫情 9月2日,该校出现第1例输入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学校甲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开会研究情况,紧急启动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预案,及时将患者转往省市甲流指定收治医院,并请省市疾控中心专家到学校进行终末环境消毒,并对密切接触的学生进行筛查和分类隔离。第一波甲流疫情,该校共出现3例甲流患者,在校医院隔离观察20余名密切接触者,在宿舍医学观察300余人。由于防控及时,措施得力,该校甲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3例患者治愈出院,密切接触者和医学观察的300余名学生于国庆节前全部解除隔离,保证了该校国庆中秋双节得以顺利放假。初期甲流疫情的妥善处置,作为该校甲流防控工作的一次实战演练,为后期防控工作积累了经验。为此,陕西省教育厅领导多次在全省教育系统的工作会议上对该校的防控工作给予表扬。截止10月下旬,该校无甲流新增病例,学校顺利度过甲流第一波疫情。

2.3 沉着应对,科学指导甲流防控工作 国庆长假结束后,全国和陕西省甲流疫情发展迅速,每日新增病例不断上升。全国甲流疫情还显示出由沿海向全国、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由散发病例向聚集疫情发展,由输入传播为主转为本土发病为主,以及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流感的疫情传播交织在一起等特点。

自10月28日以来,该校又陆续出现甲流确诊病例,校医院门诊量大幅度增加,发热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截至11月24日,该校已确诊74例甲流病例。甲流疫情出现了快速上升的趋势,暴发流行的风险显著上升,防控形势一度颇为严峻。

学校甲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邀请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到校评估疫情和指导防控工作,经过研究分析,统一认识,明确了该校疫情仍属散发,但有暴发流行的危险。一致认为随着国内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研究及其甲流防治工作的深入,对甲流产生的社会危害性、严重性、局限性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已成为共识;另一方面甲流病例骤增,各医疗机构面临的压力巨大,国家对甲流的防控措施已从堵、防转到重点医治重危病例和减少死亡率上来,校外当地政府指定收治的综合医院已不收治一般甲流病例,只收治重症病人。因此,学校及时调整甲流防控工作方针,将工作转向自我医治、自我隔离、自我防控,并加大工作力度,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扎实推进防控工作。

2.4 工作落实,把握学校甲流防控工作的主动权 随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变化,根据卫生部“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新防控原则和“减少二代病例,严防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应对疫情变化”的新防控策略,学校及时调整甲流防控工作方针,要求各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疫情防治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坚决杜绝麻痹心理和松懈情绪,统一思想,严格按照教育部、学校的部署,调整和健全防控工作机制,落实防控措施,加大防治力度,严防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宣传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广泛宣传甲流“可防、可控、可治”的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广大师生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各书院等单位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信息的报告工作,使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能准确把握校园甲流疫情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防控工作重点和采取应对措施。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向学生们宣传重症甲流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明确重症甲流确诊病例与轻症病例的不同处置程序和方法以及相关工作责任人,并在校园网上予以公布,消除了学生们的担心和疑虑。

对重症学生甲流确诊病例,启动校医院与第一附属医院建立的24 h重症病例应急收治机制,实现重症病例的快速应急转运处置;对轻症学生确诊病例,及时收住校医院隔离病区,进行进一步治疗和医学隔离观察;对密切接触者和症状消除的学生治愈患者,教育其自戴口罩回宿舍隔离观察,实施体温晨晚双检,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诊;对教职工和家属确诊病例,则嘱其居家隔离治疗观察。

经过努力,该校的甲流散发疫情迅速得到缓解,发热病例明显下降,确诊的3例重症学生患者和其他轻症患者陆续治愈出院,校医院的门急诊工作基本恢复正常,绝大多数学生已能从容对待甲流疫情。

3 学校医院恪尽职守,无私奉献

在这次甲流的防控工作中,在学校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领导下,在地方卫生行政和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在学校相关部门、单位的配合支持下,校医院充分发挥了防治甲流的主力军作用。医院党政领导自年初开展甲流防控工作以来,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处处以身作则,不但在学校甲流感防治工作会议上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参谋指导作用,还教育医院全体人员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识大体顾大局,努力克服人员紧张、技术力量单薄、设备条件有限和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认真落实学校和上级卫生防疫部门交给的各项甲流防治工作,做到科学防治,全力以赴做好医疗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