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继续教育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2-04-02 01:48:01

序论:在您撰写继续教育交流材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继续教育交流材料

第1篇

关键词:工艺技术人员 能力提升 继续教育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工艺技术人员是制造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新的任务形势下如何通过继续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工艺技术人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制造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以A企业为例,对工艺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途径进行了探析。

一、需求分析

1.企业业务特点与发展需要

A企业主要承担机械零部件制造、装配及其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研发工作,在机械制造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

随着企业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对工艺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数字制造”理念的推广,工艺研究由“经验判断”走向“定量分析”,工艺技术也由手工画图、加工试验逐步演变为三维造型、计算机模拟。由此,对工艺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工艺技术人才,是提升企业核心能力、顺利完成生产任务的需要,是拓展业务领域、推进企业多元发展的需要,更是调整生产模式、建设现代化制造企业的需要。

2.企业工艺技术人员现状及培训潜力

A企业目前拥有工艺技术人员百余人,其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1a的学历结构分析可知:A企业工艺技术人员绝大部分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普遍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为开展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而工艺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经验积累的技术性过程,各种新型产品不断出现,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还须在实践中进一步提炼和升华,不继续学习就很可能意味着今后不能完全胜任工艺工作,充实自身能力需求和工作的危机感促使企业技术人员对针对性强的继续教育有天然的渴望。

由图1b的年龄结构分析可知:A企业工艺技术人员普遍比较年轻,近40%为35岁以下工艺技术人员,工作年限短、经验积累不足。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针对性不强,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入学的年轻工艺技术人员,受到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课程学习的“面”宽了,但学习的“度”浅了,大学教育培养的仅仅是“工程师的毛坯”。工作后,为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迫切需要针对性强的专业继续教育。同时,年轻工艺技术人员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和上进心很强,正是实施继续教育的黄金年龄。45岁以上的工艺技术人员虽然数量不多,但基本上都是各个岗位的技术骨干,他们也希望能以继续教育这样一个平台,将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尽可能地传承下去。

综上分析,高等教育不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学习的起点,继续教育成为一种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求。A企业有一大批高学历的年轻工艺技术人员需要尽快成长,现有工艺技术骨干也希望能将工作经验与技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因此,探索适合工艺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途径,提出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方案,是摆在A企业当前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实施方案

继续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在职攻读学位、外派学习、工艺交流、举办培训班、自学等。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途径是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A企业工艺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方案以提升新任务形势下的技术水平和履职能力为目标,主要包括工艺技术交流、工艺岗位调整、设备操作培训与考证和举办在职培训班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继续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1.工艺技术交流

⑴交流对象。所有工艺技术人员,可采取不同层次的交流方式,如企业级交流主要是相关车间,基层单位交流的对象主要是班组、个人。

⑵交流内容与目标。通过工艺技术讲座、学术探讨、来访讲学、外出参会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工艺技术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工艺人员的充分交流,达到分享技术经验、加速人才成长、提升履职能力的目标。

⑶实施计划。企业级工艺技术交流活动,由机关管理部门策划每两年举办一次。交流内容主要面向企业科研生产,以促进工艺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目的。主要包括工艺方法的传承与总结、工艺技术的创新与优化、工艺策划的体会与思考、新工艺的推广与应用等。基层单位工艺技术交流方面,交流内容主要针对科研生产中的实际案例,包括提高产品质量与效率的措施、工艺的改进与优化、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思路等。交流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老工艺人员的引领作用,鼓励他们传授经验、分享诀窍,促进年轻工艺技术人的成长。除内部交流外,还要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来企业讲学。利用“走出去”方式,选派工艺技术人员外出参会和考察。

2.工艺岗位调整

⑴调整对象。工作严谨、理论扎实,能力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年轻工艺技术骨干。

⑵调整内容与目标。根据A企业的科研生产规划和工艺技术人员实际表现,适时调整部分青年工艺技术骨干的岗位和职位,使他们在工作中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工艺方法,进而增强他们的环境适应性,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进一步培养人才,全面提升工艺人员的技术水平。

⑶实施计划。选拔一批业务水平高、工作态度好、发展潜力大的青年工艺技术骨干,这些青年骨干在原工艺技术岗位上已达到较高水平,能力提升空间有限。根据企业科研生产规划和发展需求,对这些青年工艺技术骨干的岗位、职位进行适当调整,给他们安排富有挑战性的新工作,使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接触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从而不断产生学习知识、探索工艺的新动力,全面提升工艺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3.设备操作培训与取证

⑴培训对象。新进工艺技术人员。

⑵培训内容与目标。针对新进工艺技术人员对生产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编制的工艺规程缺乏科学性,限制了高性能数控设备的作用发挥。采取分期分批对新进工艺技术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使其了解设备结构特点、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具备数控编程能力,取得相应的上岗操作资格证书。通过培训,促使新进工艺人员熟悉生产流程、掌握设备能力,加强工艺规范的合理性,增加设备的使用效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新进工艺技术人员迅速成长,切实具备工艺技术岗位的履职能力。

⑶培训规划。根据新进工艺技术人员岗位性质,选择与其工作相关的典型设备,如数控车、加工中心、焊接设备、热处理设备、检测设备等,以技师以上资格的设备操作者为指导师傅,进行设备操作技能、维护保养和编程能力的培训。同时,针对高端设备和进口设备,要求新进工艺技术人员翻译设备说明书、学习设备编程与操作技巧、充分开发设备功能。

4.在职培训班

⑴培训对象。以35岁以下工艺技术人员为主。

⑵培训内容与目标。为避免形式主义,认真分析了年轻工艺人员的实际需求,力争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拟开设《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编程与加工》等针对性较强的几门课程。通过系统学习刀具、夹具、机床、编程等相关工艺知识,结合A企业产品加工实例分析,使工艺技术人员掌握机械制造基本理论,熟悉企业机械制造过程特点,具备依据设计要求合理编制工艺文件的能力,可解决科研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工艺问题。

⑶课程规划。《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通过机械制造中常见的金属切削现象,围绕刀具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详细讲解金属切削的原理、过程和规律。《机械制造工艺学》通过深入学习机械制造工艺系统分析、工艺规程制定、机床夹具设计、典型零件加工方法等内容,分析与探讨机械加工与装配过程中的共性规律。《数控编程与加工》以数控加工理论为引导,系统学习数控机床结构、数控设备操作、数控编程指令、常用数控程序及CAD/CAM应用等知识。刀具、工艺、程序三者在机械加工中密不可分,培训课程保持了较好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便于参培人员理解和记忆。同时,考虑到成人学习的特点,避免“填鸭式”教学,在培训过程中充分沟通和讨论,互相交流工作体会、心得,并安排到相关企业参观考察。具体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

图2 在职培训班课程结构

三、方案初步实施效果

方案采取整体策划、分步实施的办法,通过近两年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以下效果。

第一,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全面总结和集中展示了A企业近年来的工艺技术经验、成果,促进工艺技术人员互相学习,实现了提升技术能力的效果。通过邀请企业外专家来讲学,工艺技术人员可以及时把握机械制造领域的发展动态,开阔科研视野。选派工艺技术人员进行外培,并通过再培训制度放大培训效果,有效提高工艺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

第二,通过岗位交流,使一定数量的青年工艺人员经过一到两年的新岗位锻炼,通过接触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促使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目前这些工艺人员的工艺技术知识更加全面,编制的工艺更加科学合理,明显提升了驾驭工艺的能力,充分发挥了人才潜力。

第三,通过深入地学习数控设备操作和数控编程知识,使新进工艺人员系统地掌握数控设备的操作技能,加深对产品制造中工艺的理解。在他们走上工艺技术岗位后,编制的工艺技术文件更加科学规范、经济合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工艺技术人员通过在在职培训班的再次系统学习,弥补了不同大学、不同专业毕业的技术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对某些知识上的欠缺,提高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编制能力。

综上所述,继续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公认,然而很多继续教育的效果与收益并不明显,其重要原因是没有找到适合的继续教育途径和方法。本文提出的“制造业工艺人员继续教育方案”,从分析继续教育的需求入手,是不断探索适合工艺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途径的一种尝试。笔者以为,要真正把继续教育工作做好,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营造领导重视、职工积极的继续教育氛围,形成工艺技术人才能力建设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第2篇

本次调查问卷表的设计在查阅有关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文献的基础上,参照了陕西省校本研修“引领者”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作了改进。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四大方面: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学校继续教育管理、考核、评估的意见。

(一)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基本情况宝鸡市从1997年推行教师岗位职务培训,规定教师任现职五年期间必须参加一次培训,以此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备条件,2003年始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继续教育周”制度,规定中小学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培训学习。英语教师参与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以来,教师业务水平的变化体现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上,教师深刻地意识到新课程理念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对教师专业发展、继续教育的认同感有很大提高,自我发展的目标更倾向于向“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发展。参与调查的初中英语教师中98.5%参与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对于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从调查数据看,17.2%的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校本研修;62.3%的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法集中参加培训;20.5%的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远程教育培训。英语教师最喜欢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方面,14.2%的教师选择了脱产离岗长班培训;42.8%的教师认为网络远程培训更符合教师的工作及生活现状;43%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学习应立足于学校及教师实际。从调查结果分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集中培训学习;教师最喜欢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是脱产离岗长班培训。这说明主管部门、学校实施继续教育培训主要还是集中式、大规模式的培训,脱产式的体验式培训机会较少。

(二)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模式与从调查数据看,初中英语教师参加的继续教育学习主要模式是大规模式的集中讲座模式,比例是47.3%;其次是学校内部的小组合作、自我学习反思模式,比例为37.1%;再次是参加网络学习模式的英语教师比例为8.1%,最后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局限于学校小范围内,参加体验式、渗透式培训模式的机会较少,和外界、同行合作学习交流较少,比例仅占7.5%。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研讨方面,比例达到了54.6%;而对于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形式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老师谈话可以看出,教师希望获得专家的帮助和引领,和专家交流研讨,加强实践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教师希望有自由支配的自主学习时间,集中精力去学习;教师期望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形式多样化,可以采取考察观摩、实践交流、影子培训、与名师结对子等方式,由此可见,教师越来越多地追求继续教育学习的引领性、先进性,希望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开阔眼界,交流研讨,分享经验,加快自身成长步伐。

(三)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学习内容的需求教师对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需求是很广泛的,但是关注点相对集中在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等方面。统计结果表明,对于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内容的选择,42.45%的英语教师选择学科前沿性教育教学理论,30.64%的英语教师认为应该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培训学习,而学生学法研究和班级管理工作分别占的比例分别为15.37%和11.54%。以此说明教师重视继续教育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学习的目标方向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继续教育学习要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需要,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四)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意见对于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考核方法,45.61%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综合考评,教师认为应该由培训学校和教师所在学校共同考核,对学习效果作出评定;34.17%教师认为应该根据教师个人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材料、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认定;22.22%的英语教师认为汇报答辩也是比较认可的一种考核方法;教师普遍认为继续教育学习状况,所取得的成绩应该与评优评先挂钩。

二、继续教育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及与教师座谈交流,重新审视目前我市初中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英语教师学科本位倾向严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大部分英语教师只关注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忽视与其他学科有关的综合知识学习,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胜任当前的文化课教学。(2)从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内容形式的需求情况看,绝大多数教师仍然只关注课堂教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追求实用有效的技能和学习,忽视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3)继续教育学习的组织形式单一,以集中培训学习为主。(4)学校继续教育学习管理制度不完善,评估考核制度体系不尽科学,没有真正激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5)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经费时间没有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四、对策与建议通过综合分析与思考,笔者认为,为了激发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效果,英语教师及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英语教师应转变学科本位思想,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的,教师要改变学科本位思想,学习了解与本学科教育教学有关的综合课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19日第4版刊登题为《主干内容为终身学习奠基》一文中指出:各学科都应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道道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宏观课程观,在熟悉、精通本学科知识理论的前提下,了解跨学科知识文化,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师。2011版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其中包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所以,在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以此为契机,抓住机会,探讨学习与英语学科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英语教师应重视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教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但是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那就是盲目的实践。2011版初中英语新课标明确规定,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本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为本,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只上好课,研究课堂教学不一定能教好学生。因此,英语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创新继续教育学习模式,激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继续教育学习的模式应灵活多样,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研修相结合、实地培训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应该与教学实践结合,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英语教师普遍希望接受专家、名师、一线优秀教师的指导引领,这是对专家学者、名师、优秀教师的认可,也表明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质量要求逐步提高,更希望与有共同实践经历的优秀教师合作学习。交流与合作是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种力量形成合力,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当然,在合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请教专家名师来指导、点播。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该创造机会,搭建普通教师与专家名师交流学习的平台,从优秀教师的成长中借鉴经验,缩短与名师、优秀教师的差距,加快自身成长的步伐,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知识领域中两个人通过思想交流和辩论,都可以更加接近真理,而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仅通过自己的思考都不可以达到这种程度。思想交流的结果,不仅是两人已有的知识和思想,而且可以引发出新的知识和思想”。

(四)科学管理,激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学习热情学校应该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继续教育学习的过程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奖励制度。在制定奖惩制度时,把教师的教学任务与继续教育学习任务完成结合起来;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与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结合起来,发挥考核评价的杠杆作用,在教师评价机制中,要把教师的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活动及成果情况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与学校的教师成长,名师成长工程结合起来,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参与学习,提高专业能力。

第3篇

关键词:高等继续教育;规范;办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011-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继续教育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高等学校不断拓展高等继续教育校外办学规模,函授站(点)也越来越多。由于成人教育工作在很多高校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趋势,许多高校并没有把高等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只是作为学校创收的手段和工具,因而对高等继续教育的建设和发展重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由此也造成函授站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管理水平和培养质量,违规办学行为日益严重,已危害到高等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作为高等继续教育办学主体,高等学校对规范函授站办学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举办高等继续教育时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对高等继续教育应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质量要求,不断加强对校外函授站日常工作的质量管理和全程监控,规范函授站的办学行为。本文通过高等继续教育函授站办学的各个环节,论述主办高校规范函授站办学行为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严把函授站的准入关

高等学校开展高等继续教育合作办学工作,应按照一定程序和要求对申请合作办学的设站单位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后与设站单位正式签订高等继续教育合作办学协议,上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在设站单位设置高等继续教育函授教学辅导站(以下简称函授站)。在此环节中,高等学校应严把准入关。

1.进行实地考察。只有经各级政府部门正式批准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教育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具备开办高等继续教育所必需的办学条件,并具有连续稳定的生源,才可申请设置函授站。在考察设站单位时,要重点对设站单位办学资质,办学软、硬件条件进行考察,特别是对设置的相关专业所需的师资条件、教学条件、实验室、实习条件等做重点的考察。对不符合条件的,特别是缺乏基本办学条件的应拒绝与其合作。

2.签订办学协议。高等学校在与设站单位签订的办学协议中,应明确规定当年合作的招生专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高等继续教育学费标准、违约责任以及需要约定的其他相关内容等。高等学校应要求设站单位在正式建立函授站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主办高校报送函授站组织机构构成,函授站管理人员行政上接受设站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业务上应接受主办高校的指导和监督。

3.履行备案手续。函授站的设立要严格履行备案手续,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只有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函授站方可开展相关业务。

二、加强对函授站的招生管理

高等学校应加强对函授站招生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1.明确招生专业。在组织招生工作前,主办高校应要求各函授站递交书面申请,明确当年计划招生的专业及人数。确定各函授站招生专业应遵循的原则:(1)函授站具备开设相关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理工类专业应具备基本的实验实训条件;(2)函授站应在主办高校高等继续教育专业目录中按照要求选择申报拟开办的专业;(3)函授站上一年录取人数太少的专业(如不足30人),第二年原则上不应再继续招生。

主办高校应根据各函授站的专业申报情况,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及历年的办学实际情况,专题研究和审批各函授站当年可招生专业。各函授站的招生专业数原则上每年不应超过3个,以保证函授站集中力量,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审查招生简章。主办高校应要求各函授站按统一要求,制作招生简章,应遵循的原则:(1)凡是涉及主办高校高等继续教育招生的宣传资料,必须经过主办高校审核备案,未经主办高校审核同意的宣传材料和宣传内容不得对外宣传;(2)招生宣传材料要求信息客观、真实,全面反映函授站设站单位的办学资质、办学层次、办学形式、招生计划、录取原则、收费标准和颁发毕业证书种类及名称等相关内容,明确办学地点和师资聘请等基本情况;(3)应在招生宣传材料明显位置标明主办高校的招生咨询电话和网址。

3.严格招生政策要求。主办高校应要求各函授站严格按照成人教育招生宣传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宣传和报名组织工作,应遵循的原则:(1)各函授站要以与主办高校合作开展高等继续教育的名义组织招生宣传活动,未经授权,不得以主办高校的名义进行招生宣传,不得委托招生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有偿组织生源;(2)在招生宣传中不得违背招生政策,不得对当年合作办学协议规定之外的专业进行宣传;(3)各函授站应认真组织和指导考生填报志愿,不得组织当年合作办学协议规定专业之外的生源;(4)各函授站应加强对招生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杜绝招生人员虚假宣传、夸大宣传;(5)不得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等其他非学历教育形式进行捆绑招生;(6)不得招收未通过国家高等继续教育考试的所谓“超前生”、“预科生”。

4.加大检查力度。主办高校应加强对高等继续教育招生工作的检查,特别要加强对现场招生环节的监督、检查,防止个别函授站在招生环节中搞“阴阳招生简章”,即为了应付主办高校的审查,送交主办高校的是一份招生简章,而在实际招生环节中使用的却是另外一份招生简章。由于招生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的函授站甚至将招生工作委托给招生中介机构,这样就更容易在招生过程中出现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问题。因此,主办高校必须在招生期间加强监督、检查,特别是突击检查的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违规问题。

三、严格对函授站的学籍管理

高等继续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应该在主办高校的统一管理下进行,各函授站不能有独立的学籍管理权。

1.加强工作人员培训。主办高校应加强对函授站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各函授站及时组织当年正式录取的新生办理各项报到手续,审查新生入学资格,按时向主办高校报送相关材料,材料必须齐全,填写规范、完整。主办高校负责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并根据新生报到情况,确定各函授站可开设的班级。

2.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主办高校负责处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申请办理转专业、转站、休学、留级、退学等学籍变动手续,函授站负责组织毕业学生的信息数据核对、数码信息采集和毕业鉴定等工作。主办高校应要求各函授站严格按照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申请和办理各类学籍变动手续,以防函授站招收未通过国家高等继续教育考试的所谓“超前生”、“预科生”等违规情况的出现。

四、加强教学管理和日常检查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继续教育工作的核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固定教学场所。主办高校应要求函授站组织的所有理论教学活动必须在自有教学场所内进行,如欲变更教学场所,必须征得主办高校的同意。函授站不得在校外设立二级教学点。

2.执行教学文件。主办高校要督促各函授站严格执行主办高校高等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以及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并安排专人负责函授站日常教学过程监控及管理工作。

3.做好师资聘任。主办高校应对函授站所聘任的专业教师资格进行审查,经审查通过后方可聘用。任课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本科以上学历,至少从事两年以上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专业主干课程教师原则上应坚持从主办高校派出。

4.学要求。主办高校应要求各函授站学要求,凡是主办高校高等继续教育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必须使用主办高校统一规定版本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主办高校制作的高等继续教育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料可以在各函授站推广。

5.做好教学组织。主办高校要督促各函授站认真做好规定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应提出以下要求:(1)提前向主办高校申报下一学期开课计划,做好开课计划和相关准备工作;(2)提前制定教学课程表,严格按照课程表授课,精心组织教学工作;(3)不得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等其他非学历教育形式捆绑进行教学;(4)严格按照培养计划规定,认真组织完成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工作;(5)督促任课教师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认真备课、教学,指导任课教师做好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工作;(6)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相关要求,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6.严格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应按照专业培养计划中各科目规定的考核方式和主办高校的要求集中进行。主办高校应选取部分基础课及专业课程进行统考,以便对各函授站教学效果进行检查。本科学历层次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以毕业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专科学历层次可以以论文评阅的形式进行。主办高校应要求各函授站按时报送课程考试成绩单、各种统计报表及其他相关材料。学生成绩单由主办高校统一管理,对于未按规定履行手续,函授站在成绩单中自行增加的学生成绩,主办高校应不予承认。

7.加强日常检查。教学工作非常重要,主办高校应定期与不定期地组织对各函授站的教学工作检查,重点检查各教学环节,如教材是否是规定版本,教师是否备课,学生到课情况,教师授课效果,评阅作业,课后指导以及实验实训课程开设等情况。要通过走访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客观、真实地掌握各函授站教学组织情况。

五、积极参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由于高等继续教育的特殊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各函授站负责完成,大多主办高校一般不参与此项工作。但学生由于自己的学籍属于主办高校,平时却又接受函授站的管理,客观造成学生思想上归属感的缺失,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较大。因此,主办高校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来,建立主办高校与函授站学生之问的沟通渠道,加深学生对主办高校的认同感,弥补学生归属感缺失造成的不良影响。

1.参加典礼。主办高校应主动要求并参加函授站举行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集会活动,此类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主办高校应尽可能派出领导或工作人员出席这种活动,一方面显示主办高校对函授站学生的重视,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一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等。

2.日常交流。主办高校工作人员在对各函授站进行日常工作检查时,应尽可能多与学生接触,深入学生宿舍与课堂,通过与学生座谈、聊天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函授站学习、生活情况;另外,工作人员也可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与函授站的学生进行交流,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鼓励学生认真学习,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课堂教育。主办高校向函授站派出教师时,应要求任课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

六、信息交流与反馈

主办高校与函授站之间良好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是高等继续教育规范办学的有效保证。从笔者个人的工作经历来看,这种信息交流与反馈非常重要,主要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1.定期召开会议。主办高校可在每年4-5月组织召开招生工作会议,与各函授站研究本年度招生工作,宣讲招生政策与纪律要求,确定招生工作方案,方案应包括各函授站招生专业、层次、人数等细节。另外,主办高校还可利用寒、暑假组织召开工作研讨会,研究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对各函授站负责人及教学、学籍、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政策和规定,就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研讨,通过交流、沟通,寻求解决办法,及时发现和处理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网络交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主办高校与函授站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加强沟通。如建立QQ群,主办高校与各函授站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可以通过QQ群随时进行联系和沟通,简化和方便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定期进行评估检查。主办高校应定期组织对各函授站的评估检查工作,深入各函授站,认真听取各函授站就日常教学、学籍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的汇报,实地检查各项工作,查阅文件、资料,在检查中发现问题,随时向函授站进行反馈,以促进函授站各项工作的改进和提高,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作为高等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高等学校对规范高等继续教育办学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办高校要提高对函授站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函授站的领导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不断规范函授站招生、教学、日常管理等各环节的工作,促进函授站自身建设,保证高等继续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民,关于高等学校函授站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4):10-12.

[2]卢朝佑,刘应兰,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实践与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79-82.

[3]周玉国,周芳梅,高校函授站规范化管理探克[J],农业教育研究,2010,(4):15-17.

第4篇

第一条为了提高司法鉴定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申请和已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的司法鉴定教育培训包括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三条司法鉴定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国家“先培训后上岗”和终身教育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按需组织、分类实施的原则。

第四条司法鉴定人应当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执业能力和水平,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司法鉴定人接受岗位培训后,方可以司法鉴定人的名义独立进行执业活动;司法鉴定人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是申报评定司法鉴定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条件之一。

第五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组织本机构司法鉴定人参加教育培训。

司法鉴定机构组织教育培训的情况,纳入对其进行资质评估、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六条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对司法鉴定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和指导,对司法鉴定机构及其司法鉴定人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岗位培训

第七条岗位培训是指以适应职业岗位任职的需要,达到司法鉴定岗位资质要求和执业能力为目的的学习和培训活动。

岗位培训的对象包括申请司法鉴定执业的人员和已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尚未独立执业的人员。

岗位培训的内容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方针、鉴定业务知识、相关法律知识、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执业规则等。

第八条岗位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

岗前培训是指对未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的人员和已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尚未独立执业的人员进行的培训。培训对象是相同专业的人员。

转岗培训是指对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已经执业和尚未独立执业的人员进行的培训。培训对象是相关专业的人员。

第九条岗前培训方案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制定并组织实施。岗前培训应当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训要求、统一培训时间、统一考核形式和统一颁发证书。

转岗培训方案由司法部制定并指导实施。

第十条岗位培训应当在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确定的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和培训机构进行。

第三章继续教育

第十一条继续教育是指司法鉴定人执业后,为进一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执业能力而进行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第十二条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司法鉴定人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司法鉴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第十三条继续教育实行年度学时制度。司法鉴定人参加继续教育,每年不得少于40学时。

继续教育的每学时为50分钟。

第十四条司法鉴定人参加下列活动的,计入学时:

(一)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或者委托举办的研讨、交流和培训;

(二)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认可的国内、国外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的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和进修;

(三)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认可,由所在业务主管部门或者行业组织开展的专业对口的研讨、交流和培训;

(四)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对口专业教育;

(五)国际性司法鉴定研讨、交流和培训;

(六)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认可的其他教育培训。

第十五条司法鉴定人参加国际性研讨、交流和培训的,计16学时;参加全国性研讨、交流和培训的,计12学时;参加省级研讨、交流和培训的,计8学时;参加其他教育培训活动计入学时的标准由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另行确定。

第十六条司法鉴定机构每年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本机构司法鉴定人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有关证明材料统一提交司法行政机关,由司法行政机关核计学时并记入档案。

第十七条司法鉴定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后,可以免修年度继续教育学时:

(一)本年度内在境外工作六个月以上;

(二)本年度内病假、事假六个月以上;

(三)女性司法鉴定人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

(四)其他特殊情况。

第十八条对于无正当理由,未达到规定的年度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章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

第十九条司法部负责规划、指导和监督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规划并指导实施;

(二)组织编写和推荐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教材;

(三)指导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评估工作;

(四)公布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名单。

第二十条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确定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

(三)组织检查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工作。

第二十一条司法鉴定行业协会在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下,组织实施继续教育活动。

第5篇

第一条为了提高司法鉴定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申请和已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的司法鉴定教育培训包括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三条司法鉴定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国家"先培训后上岗"和终身教育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按需组织、分类实施的原则。

第四条司法鉴定人应当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执业能力和水平,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司法鉴定人接受岗位培训后,方可以司法鉴定人的名义独立进行执业活动;司法鉴定人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是申报评定司法鉴定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条件之一。

第五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组织本机构司法鉴定人参加教育培训。

司法鉴定机构组织教育培训的情况,纳入对其进行资质评估、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六条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对司法鉴定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和指导,对司法鉴定机构及其司法鉴定人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岗位培训

第七条岗位培训是指以适应职业岗位任职的需要,达到司法鉴定岗位资质要求和执业能力为目的的学习和培训活动。

岗位培训的对象包括申请司法鉴定执业的人员和已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尚未独立执业的人员。

岗位培训的内容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方针、鉴定业务知识、相关法律知识、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阿执业规则等。

第八条岗位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

岗前培训是指对未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的人员和已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尚未独立执业的人员进行的培训。培训对象是相同专业的人员。

转岗培训是指对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已经执业和尚未独立执业的人员进行的培训。培训对象是相关专业的人员。

第九条岗前培训方案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制定并组织实施。岗前培训应当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训要求、统一培训时间、统一考核形式和统一颁发证书。

转岗培训方案由司法部制定并指导实施。

第十条岗位培训应当在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确定的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和培训机构进行。

第三章继续教育

第十一条继续教育是指司法鉴定人执业后,为进一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执业能力而进行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第十二条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司法鉴定人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司法鉴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第十三条继续教育实行年度学时制度。司法鉴定人参加继续教育,每年不得少于40学时。

继续教育的每学时为50分钟。

第十四条司法鉴定人参加下列活动的,计入学时:

(一)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或者委托举办的研讨、交流和培训;

(二)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认可的国内、国外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的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和进修;

(三)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认可,由所在业务主管部门或者行业组织开展的专业对口的研讨、交流和培训;

(四)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对口专业教育;

(五)国际性司法鉴定研讨、交流和培训;

(六)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认可的其他教育培训。

第十五条司法鉴定人参加国际性研讨、交流和培训的,计16学时;参加全国性研讨、交流和培训的,计12学时;参加省级研讨、交流和培训的,计8学时;参加其他教育培训活动计入学时的标准由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另行确定。

第十六条司法鉴定机构每年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本机构司法鉴定人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有关证明材料统一提交司法行政机关,由司法行政机关核计学时并记入档案。

第十七条司法鉴定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后,可以免修年度继续教育学时:

(一)本年度内在境外工作六个月以上;

(二)本年度内病假、事假六个月以上;

(三)女性司法鉴定人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

(四)其他特殊情况。

第十八条对于无正当理由,未达到规定的年度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章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

第十九条司法部负责规划、指导和监督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规划并指导实施;

(二)组织编写和推荐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教材;

(三)指导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评估工作;

(四)公布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名单。

第二十条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确定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

(三)组织检查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工作。

第二十一条司法鉴定行业协会在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下,组织实施继续教育活动。

第二十二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为司法鉴定人参加继续教育提供便利条件。

鼓励司法鉴定机构建立教育培训基金,用于司法鉴定人的教育培训。

第五章附则

第6篇

“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辐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从问题出发,聚集各种有关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并从中推理出一个共同的正确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的心理操作过程。迪斯尼正是运用“聚合思维”,在建立游乐设施、出售门票基础上,利用世界各地的迪斯尼乐园建立的卡通形象的品牌力量,整合影视、图书、玩具、礼品、服装、商业地产等多种产品,通过品牌形象的多层次深入开发和利用,不但保持了迪斯尼的领先定位,也实现迪斯尼品牌在多领域的溢价和永续发展。在商业竞争中,聚合思维通过分析市场走向定制面向未来市场的设计战略,为架构全新战略系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在全国学会开展的继续教育中,也必须从提升继续教育活动效果出发,按照聚合思维的方式,在业务活动中聚集相关信息,全面统筹规划,才能达到较好的继续教育整体规划效果。1.继续教育与会员服务相辅相成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全国学会,有义务也必须为会员提供学习机会,满足其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迫切需求。而继续教育培训主题、内容、形式的确立,则主要来自学会在为会员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与会员的深入交流,汇总会员对行业发展专业技术知识需求的反馈。只有通过该方式确立的继续教育培训主题,才能切实满足行业发展需求。2.继续教育与学术会议互为补充在全国学会组织举办的学术会议中,通过大会报告,行业专家的专业技术领域、技术水平、授课能力、内容吸引力都能够得到全面而直观地展示。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极为关注的大会报告,在继续教育活动中,可以为相应专家提供更长的讲授课时,进行全面、深入的讲解。在继续教育活动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课后普遍咨询、广泛关注的行业新动态、新技术等前沿课题,则可以作为全国学会组织学会会议过程中的讨论议题,及时有效地为行业发展解决难题。3.继续教育与网络宣传相互促进全国学会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对继续教育活动全程进行宣传报道,以及在培训前期微信公众平台将与继续教育活动主题契合的内容持续推送,对全国范围内相关行业认识、了解学会的继续教育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宣传作用。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学会网站、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了内容上的充实,并且随着培训活动的开展,其关注量也节节高升,从而为包括继续教育在内的学会各项活动的宣传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4.继续教育与科普宣传相互支持在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提升培训效果编写的图文详解手册,不仅辅助了培训过程中实际操作环节的教学,保证了培训活动的效果,更是通过之后的公开出版发行,在全社会普及了专业技术。5.继续教育与人才评价协同发展继续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部分,但是不同组织机构继续教育的教育水平良莠不齐,必须建立相应的人才评价机制,才能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人才评价机制在人才的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功能,是进行人才识别、人才配置的基础和前提,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因此,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与工程技术联系紧密的行业,人才评价体系必须对参加人员进行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评定。通过对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学员进行人才评价,也能够直观衡量学会培训人员的学习成果,为学会的继续教育品牌建设进行广泛宣传。

二、结合人才发展需求,确定立体交叉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立体交叉”是公路工程专业术语,指两条或多条线路在不同平面上相互交叉的连接人工构造物。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的主要形式。全国学会开展继续教育工作,首先要对本行业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充分适应人才发展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建立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而实际工作中,人才发展方向,正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叉公路体系相同,具有诸多发展方向。因此,全国学会建立了立体交叉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和基于此体系的人才评价体系。在为会员提供服务、开展学术交流、走访调研企业等业务活动中,搜集整理行业内对继续教育需求的信息,全国学会了解到不仅刚刚从事工作的初级从业人员需要继续教育培训,已经入行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希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甚至许多行业专家也希望学会能够邀请权威专家组织高端研修活动。技术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由于岗位的差别,对专业技术的关注也有所差别,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岗位转换的问题。因此培训体系也必须是立体交叉式的。1.建立立体交叉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全国学会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对相关人员的职业要求及《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的“岗位培训、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高级研修”体系,并参照了国内外大量相关先进经验,如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以解决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建立员工岗位胜任特征模型为核心的培训体系框架;电力行业突出全员性、独特性、技术性、适应性、超前性的行业培训特点,以保证培训可持续性,兼顾从业人员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全盘而周密设计,确立了立体交叉的继续教育体系(图1)。该体系,针对工人、工程师、管理员三个不同职业序列的从业人员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别提供了对应的专业技术提升、工程技术培训、前沿高端研修活动的立体交叉的继续教育体系。通过开展立体交叉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解决会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学习需求。在该体系中,等级的划分实现了不同系列之间的对等,为实际工作中切实存在的人员转岗问题,提供等级参考依据和继续教育保障,完善继续教育的交叉进行,使该体系更加贴近会员的发展需要。2.建立基于立体交叉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人才评价体系立体交叉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为全面实现学会会员的人才评价提供了可能。在人才评价体系中(如图2),专业技术提升、工程技术培训、前沿高端研修活动分别针对初级从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学者,全面覆盖了学会的全部会员,并在继续教育活动后为学员颁发相应的结业证书,作为参加对应等级人才评价的凭证。立体交叉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具有多层次、分类别、交叉综合考虑、目标聚合的继续教育体系特色,是聚焦于切实提升学员个人能力及社会竞争力,按行多层次、不同职业序列进行针对性培训,全面提升会员个人能力及社会竞争力的新型终身学习体系,符合会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切身需求,得到会员的一致认可。

三、根据行业学科特色,进行多授课方式结合的复合式教学

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周期越来越短,教学体系正逐步从传统的单一教学体系向现代的复合式教育体系发展。教学方法和内容也趋于多样化,重视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融,以启发式、讨论式等现代教学方法为主。全国学会在开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也必须充分结合行业学科特色,充分运用专项培训、综合培训、集中授课、在线学习、专题研修、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试验指导、现场参观等方式,建立复合式继续教育模式。

四、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开展聚合式交叉复合模式继续教育活动实例

早在2003年美国国防部委托国家科学院调研的《面向21世纪国防需求的材料研究》报告中就曾指出:“到2020年,只有复合材料才有潜力获得20-25%的性能提升。”近年来,北京、江苏、山东等省市,相继建立了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已经由传统的国防、航空航天领域,扩展到关系国际民生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经济、科技和人类的生活。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复合材料行业所需培训量也逐渐赠大。2014年,国内开设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高校仅为26所,年毕业生人数仅为700-800名,高校教育严重滞后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复合材料行业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作为复合材料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按照聚合式交叉复合模式继续教育策略,于2014年8月和11月分别组织举办前沿高端研修系列的“全国纳米复合材料前沿高端研修班”和工程技术培训系列的“全国复合材料工程技术培训班——制备工艺培训”,均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统筹规划学会各项工作,聚合于继续教育整体策划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采用聚合思维方式,在会员服务、学术会议、网络宣传、科普宣传、人才评价等业务活动中进行相关信息聚集,为继续教育活动进行了整体策划。在“全国复合材料工程技术培训班——制备工艺培训”中,邀请之前参加学会主办的“复合材料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技术咨询研讨会”,并做“高性能纤维与汽车轻量化技术”报告,得到与会代表高度关注的东华大学余木火教授作为授课讲师。在4个学时的培训课堂上,余教授为各位学员充分讲解了“复合材料工艺在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现状”,得到了学员的热烈欢迎。学会组织专家为提升该次培训活动编写了图文并茂的培训资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成型操作手册》,在培训结束后,经修改,将通过与出版社联合出版,面向全社会普及复合材料专业技术,并且作为培训资料继续使用。培训结束之后,通过考核,学会为学员颁发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结业证书》,此证书不仅是学员参加培训,取得预期效果的凭证,更是今后参与人才评价的重要依据。并且学会为每位学员都进行了积分记录,将对其成长轨迹进行终身追踪,及时提供服务。学会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对培训活动进行了从培训通知、开班、圆满举办的全程跟踪报道,在行业内对培训活动进行了充分宣传,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自培训通知的2014年10月初开始,坚持以复合材料制备为主题推送相关信息。到2014年11月24日培训开始时,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量也由3200人快速增长到4500人。

(二)结合行业人才发展需求,开展立体交叉的继续教育活动

“全国纳米复合材料前沿高端研修班”立足为行业专家提供高级研修平台,邀请香港科技大学终身教授Jang-KyoKim、香港理工大学周利民教授等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知名专家讲授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动态。高级研修班得到了全体学员的高度认可,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近距离了解到了国际的最新科研动态,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研究方法,此类研修班对国内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全国复合材料工程技术培训班——制备工艺培训”属于立体交叉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中的工程技术培训活动,主要针对复合材料工程师和项目经理进行先进工程技术经验的普及。本次培训活动,由来自全国44家复合材料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或部门经理,共74位学员参加,也切实为他们解决了工作存在的诸多技术难题,得到会员的高度认可。

(三)结合复合材料行业特色,进行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复合式教学

复合材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其发展充分体现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涉及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机械等多门学科交叉,是一门极具发展潜力的多学科交叉新型专业。复合材料设计与加工一体化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有较高要求的学科。一名优秀的复合材料工程师,必须在实践中体会增强体和基体材料的实际性能和加工特点,通过理论学习,更好地进行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不断优化,提升其力学性能。因此,开展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复合材料继续教育活动,为缺少实践操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熟悉增强体和基体材料性能和加工特点的机会,为已有复合材料加工经验的操作人员提供理论知识的指导,对于提升全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的工程技术培训活动,坚持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复合式教学模式,确保在理论授课环节有大量工程案例分析,在实践操作环节每位学员都能够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操作。树立了培训内容丰富、重实效的继续教育工作品牌。

五、结语

第7篇

公路干部档案记载一个干部在单位工作、学习、活动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为公路干部以后提拔、任用、考核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在个别干部档案中,存在更改出生日期、更改参加工作时间或连续工龄的。这不仅有悖于诚信档案管理,而且也不利于干部的公平竞争,更有失于公民基本道德要求和做人之本。档案管理不够规范。个别干部档案中,对一些大小不一的纸张,未进行技术加工或处理,对一些过窄或破损纸张未进行加边或裱糊,统一纸张规格,按照档案管理及整理规则要求,打印档案各类材料目录,规范散页材料,打孔装订,统一样式,统一卷盒等,这不但影响了档案整体美观,还对日后档案保护和方便利用带来很大不便。

二、加强公路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途径

档案对公路养护和管理的基础保障作用日益突显,公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一支业务素质高、管理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复合型档案人才队伍。

1.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加强继续教育组织领导。领导重视是做好继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其纳入议事日程,要建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对教育培训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健全继续教育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管理。从继续教育内容、组织、安排及要求上都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保证继续教育工作在制度化轨道上顺利开展;其次为了避免继续教育走形式、走过场,必须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对继续教育管理中出现问题,实行责任追究,保证继续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2.拓展继续教育和培训渠道。各单位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对档案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除坚持自学制度以外,采取集中面授、专题讲座、座谈讨论、技术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研修班或者进修班,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行相关继续教育实践活动;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等方式接受继续教育。今后要逐步推行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通过教育培训,使档案人员在一定期限内(二年内)完成档案的基础知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整理实务等相关理论知识、业务技术、专业水平等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公路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努力建设人员专业化、行为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档案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