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音乐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2-12-20 22:37:47

序论:在您撰写音乐调查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音乐调查报告

第1篇

关键词:民间音乐;“鸳鸯嫁老雕”;发展传承;音乐特点。

引言

滨州市沾化县的古城镇位于沾化县西部,自1042~1957年为沾化县城所在地,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本文所调查的这门民间歌舞艺术“鸳鸯嫁老雕”就是兴起于古城镇的沙洼村;它的发展同古城镇的发展变化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随着各地音乐剧种的增多,“鸳鸯嫁老雕”作为罕见的民间音乐剧种逐渐被人们遗忘。

笔者虽然生于滨州,但对沾化县古城镇的“鸳鸯嫁老雕”却不知甚解。为了重新复兴这一稀有民间艺术,让更多人对此了解与发展传承,笔者利用寒假期间对此音乐剧种进行了资料搜集与研究调查。2011年1月26日,与沾化县文化局工作人员联系,通过深入交流与资料的搜索,对“鸳鸯嫁老雕”从历史发展、剧情介绍、民间艺人调查、音乐特点、表演形式等多方面进行详细考究。以下是笔者对调查情况的整理与总结,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望读者有所收获与体会。

一、“鸳鸯嫁老雕”的发展历史

根据沾化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保存的资料记载:目前表演“鸳鸯嫁老雕”民间音乐最有名的是沙洼村的民间艺人杨春泽,今年已经88岁高龄了,他是这一剧目表演的第二代传人。对于这门艺术发展传承的历史,他说的头头是道。他说“鸳鸯嫁老雕”的创始人是沙洼村的李连德,他自幼家贫,但是聪明好学。11岁那年家乡闹水灾,他全家靠讨要为生,后来逃荒一直沿途到山西的太原。因为他年龄小,一天讨要走好几十里山路,有一天傍晚累的就躺在路边休息,正遇到县太爷张春熙路过此地,所以就把李连德带回家中;又得知他是本村的乡亲,于是县太爷张春熙就教了李连德个曲子,说是以后上门要饭要的多。当时李连德在山西唱着这个民歌进行讨要,所以他对这个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回乡以后细心揣摩,激发了对该曲加工整理、发扬光大的念头。后来又组织了本村的爱好者,反复加工整理,充实唱词,固定角色,使这门艺术逐步发展成形,并经常在村里进行排练,逢年过节,艺人们就自发组织起来,为群众义务演出。沙洼村也成了“鸳鸯嫁老雕”这门艺术的发源地。

李连德回乡以后,他就组织他村里李文江、李文清、李文合等八名爱好者,对“鸳鸯嫁老雕”进行加工整理,并配上动作和场面进行演出。一开始是由二人清唱,拿着哈铃鼓和梆子,也没有乐队,以哈铃鼓和梆子作为打击乐伴奏。到了1943年,他们又增加到六个演员,并配上了打击乐;1945年沾化县解放,他就带领着这八个徒弟,逢年过节庆祝解放,就大张旗鼓的演出。

1945年,沾化解放以后,“鸳鸯嫁老雕”踏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过去艺人的自娱自乐,逐步发展成了大众化的民间艺术。1952年秋天,这出戏参加了当时惠民地区的文艺汇演,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共演出24场,并为地区文化部门录音保存。李连德等艺人们倍受鼓舞,对这一歌舞艺术更加热爱。在1953年3月,作为惠民地区代表队赴省会济南参加大型文艺汇演,在济南连演几十场,可以说当时轰动泉城,并且获得演出二等奖。

1961年,因自然灾害,群众生活困难,“鸳鸯嫁老雕”曾一度停演。后来的期间,这门传统艺术又作为似旧被迫停演多年。但是历史的沧桑不能阻止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不能阻止人民群众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1984年,村里的民间艺人们又重新挖掘整理了“鸳鸯嫁老雕”这门表演艺术,使之重新走上了群众表演舞台。1984年之后,沾化民间艺术“鸳鸯嫁老雕”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模样,演唱与舞蹈并重,轻松与厚重共存,演出的伴奏文武场也已经基本齐备。2001年底,沾化县文化局与古城镇政府划拨资金给艺人们购置了服装道具,精心排练,参加全县民间艺术汇演,获得了优秀奖。2003年春天,中央电视台“文化与生活”栏目,专门来沾化拍摄了“鸳鸯嫁老雕”的专题片,在中央台七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现在沾化县古城镇第四小学将此剧作为校本课程进入课堂,剧组演员亲自为学生传授技艺。

二、“鸳鸯嫁老雕”剧情介绍

沾化县文化馆官员介绍:“鸳鸯嫁老雕”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鸳鸯失去丈夫的一种痛不欲生的情绪;主要把鸳鸯一把鼻涕一把泪,那种痛苦压抑的心情表达出来。

第二部分:鹦哥给鸳鸯提媒,众鸟就劝说它改嫁,因为它失去丈夫后过度悲伤,众鸟都非常可怜它,不要墨守成规,改变以前那种老规矩。

第三部分:老雕迎娶鸳鸯的那种场面,歌词主要介绍场面的热闹,两个黄鹂打灯笼之类的场景等。

第四部分:鸳鸯看着它丈夫不正干,成天偷鸡摸狗的,就想和它重新拆散,离开它,于是它就使了一个巧计,在它偷鸡的时候让人们抓住,把它的身上的羽毛拔光,展示了鸳鸯的聪明才智,从此在婚姻方面获得了解放。

沙洼村民间艺人田希峰说:他编了一部鸟类的(戏曲),它利用鸟类来代替人,来反映旧社会婚姻法的不合理。他通过戏曲演出来,让广大的群众都认识这个婚姻法男女不平等。

三、音乐特点

“鸳鸯嫁老雕“是集戏剧、舞蹈、歌唱于一身的综合艺术。曲目的初创时期大约在清咸丰年年间;是由民间音乐及民间舞蹈组合而成的民间艺术。

一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艺术形象。全剧讲述的是众老劝说鸳鸯改嫁的故事。内容分为四部分;共有唱词23段。

二是语言朴实,生动形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从艺术形式看,民间音乐“鸳鸯嫁老雕“形同一出独幕秧歌剧。曲调以民歌小调为基础,吸收其他艺术形式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从表演方式上来看,“鸳鸯嫁老雕“主要吸收了风秧歌的动作和舞步,同样还具有欢快、泼辣、朴实、大方的特点。

1、 其音乐高亢、跳荡、古朴、明快,以五度、八度、十二度跳进促成唱腔的灵活变化。从而把主人公那种极度悲伤和压抑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2、 节奏上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规整性和切分节奏的运用,富有跳跃之感,旋律中的各种跳进给旋律带来了开朗、明快的情绪。例如:曲谱开头部分的第一乐句是一个七度大跳,第二乐句又是第一句的八度移位,充分展示了鸳鸯的悲惨命运;把鸳鸯一把鼻涕满脸泪的悲哀形象完好的展现出来。第三乐句后至合唱部分,旋律流畅上口,叙事性较强。乐曲结束部分运用了合唱伴唱,使其更趋于完整性。

3、 这种“一唱众合”带有花腔的演唱风格,是由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及地方戏曲的演唱形式和弋阳腔曲式而来,加上演唱者手持哈铃鼓“摇鼓以节、领合乎应”,对于渲染气氛、烘托剧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它的故事情节完整,歌词滑稽幽默,富有浓郁的乡土地方特色。

4、 舞蹈表演主要吸收了“风秧歌”的表演动作。基本舞步是传统秧歌跳跃的十字步。有六个主要演员,三男手持哈铃鼓,三女手拿彩绢、梆子为道具。

结语

“鸳鸯嫁老雕”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传唱,除了本身歌词轻松、诙谐,朗朗上口,内容发人深思之外,它富有特色的民间曲调,还有一个一舞的表演形式,也是群众喜欢的主要原因。其曲调具有典型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民歌特色。我们不禁感叹这门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很希望这种以乡音土语、民歌小调为主旋律的民间艺术能有真正的传人。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涞水 南高洛 音乐会 开坛 坐坛 出会

河北省首批入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涞水县南高洛古乐因为后继乐手断层,正面临濒临灭绝的严酷现实。涞水县亦即古燕国属地,汉置遒县,后累更名改属。至隋代,以涞水所经而得现名,此后直至清代,多属易州所辖。直到1962年恢复涞水县建县制至今,现属河北保定地区、南高洛村,隶属河北涞水县,人口大约在2700人左右。村民基本以务农为主。大多数村民是初中,高中文化水平。

南高洛音乐会也称南高洛蓝旗音乐圣会,俗称“音乐会”。本村人也称其为“南灯会”。南高洛“音乐会”的直接源头,可能是当地的佛教寺院福岩寺。因为该寺佛事活动太多,就由村里的俗家弟子带发进寺学艺,这些俗家弟子就是最早的该村“音乐会”成员,以后他们就代替寺院进行民间的超度亡灵等部分仪式活动。“音乐会”的演奏形式源于中国汉代鼓吹乐。汉代鼓吹乐得主奏乐器室管子、笛子等,而今天的“音乐会”的主奏乐器就是管子、笛子等;汉代鼓吹乐是唱念吹打俱全的,在南高洛“音乐会”里,只保留了唱念的形式。从结社搭班的历史看,源于原始祭祀的“社”与宗教法事的“会”,渐成“会”、“社”组织(南北朝),保持着为宗教仪式和宗族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结社性质。这里的“音乐会”中的“音乐”仅指“音乐会”演奏的音乐,是这一乐种的专有名字。传统的礼俗仪式程序及音乐技术知识,在漫长的繁衍生息中沉积于各个村落的不同乐社里。音乐会的礼俗仪式,全部与社区事物,密切相关,如春节祈祥,朝顶进香,丧葬祭祖,祈雨驱雹,中元祭鬼等。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以“音乐会”为例,在音乐史中为普通农民的艺术活动开辟一席之地。

一、音乐会分布及乐社概况

1.音乐会主要分布保定、廊坊、沧州、北京、天津各县市的部分地区。

2.音乐会的传录

过去音乐会是以“口传心授”的方法得以延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音乐会中的曲目可以用录音和录像的方式延续。在今年的正月十六这一天,南高洛村请人为音乐会录像,据音乐会的会员李老师说:这样一方面可以作为欣赏,另一方面也为后人留下一份可考资料?

3.音乐会的组织

目前南高洛音乐会会员有26人,其中23名男会员,3名女会员。40~60岁之间的会员仍占相当比重,最小的25岁左右,最年长的83岁。可操乐器者有13人左右。音乐会在传统上不吸收女会员,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在这些会员中就包括两名女会员。本会有4人管事,但没有明确分工。本届管事是由有威望的会头或有高超技能的老人指定的。会员们的大部分是初高中文化程度(初中占多数)。基本以务农为主。一个居住着几族大姓的农村村社之中,乐社成员常常就是由这几个大姓家族的男性成员构成的,前一代人基本上就是后一代人的父辈或师长,后一代人就是前一代人的子孙或门徒。每个乐社的成员之间,都带有极其强烈的血缘宗族性。年轻人对这种音乐极少有感兴趣的,但然老一辈人支持子孙后代学习这种音乐,目前南高洛的音乐面临着失传断代的危机。

音乐会对于会员有严格的要求。在演奏时要服装整洁、注意坐姿坐态,生活中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新学员不允许随便动用会中的乐器,在平常的练习中只能运用仿制的简单乐器。目前音乐会会员还可以“一专多能”,如音乐会的李永强老师,既可以吹管子,也会吹笙,还可以打鼓。

二、音乐会的器乐形态

1.形式及乐器

音乐会具有特定的乐器编制。分为“文坛”和“武坛”。南高洛音乐会“文坛”(器乐演奏)的旋律乐器有:管子2支、笛4支、笙4吧、云锣2架,其中管子为最重要的领奏乐器。笙为定音乐器。“武坛”(打击乐器演奏)的打击乐器有:鼓、板、铛子各一件,钹、铙各1―2件,鼓在乐队中起着指挥的作用。演奏形式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坐坛”,另一种称为“行乐”。坐坛演奏时,乐对在长桌两侧相对而坐:两支管子在中间,两侧是笙,笛在四角,鼓、钹、铙等打击乐器乐手坐在长桌的一端。一般在官房子里演奏。“行乐”演奏时乐队一般成三路纵队,顺序大体按会旗、云锣、管乐、打击乐的顺序排列。南高洛音乐会所采用的服饰是一套新做的汉代古装。

2.曲目

南高洛“音乐会”使用的是工尺谱。他们的乐谱所记的只是音乐的骨干音,而在唱乐谱及演奏时要加入许多乐谱上没有标记的填充音,使音调变化更为丰富,打击乐谱由”当、力、郎、弄、光、儿”等状声文字和“厶”(cha)、“/”(zi)、“寺”(guo)、“1”(zhuo)、“o”(tong)等符号构成。目前音乐会演奏的乐曲共7套,音乐风格古雅肃穆,恬淡静虚。音乐会所使用的乐器为将E调,调高有:六字调、上字调两种-南高洛“音乐会”的工尺谱采用固定唱名法、现存乐谱共计80种。一本宣纸手抄的乐谱集本,大约可以使用50年左右-从谱本抄写年代的分段中发现,期间几乎没有一本乐谱续抄。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俗活动重新活跃,音乐会相继恢复,许多乐社都将老谱本重新续抄。

3.演奏

音乐会在演奏的乐曲取舍上有不同标准?如:丧葬仪式必先演奏《五方结界》中有佛教焰口书的请神驱鬼唱段,还要吹奏《普庵咒》,一种驱鬼避邪的咒语。这种音乐的取舍是跟民间信仰的祈福、超度亡灵、净宅分不开的;开坛、阴历十五必吹《普庵咒》;收坛时,文坛要念《十王卷》(因被毁),现在一般要宣《后土宝卷》。连续演奏时,中间的连接一般用打击乐《长三拍》。

三、正月各会的活动

1.农历正月十三,南高洛音乐会开坛坐坛

目的是请神,求神保佑一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南高洛音乐会的官房子坐北朝南,在院中坐西朝东方向有一座供奉“后土娘娘”的土庙,塑像用黄布蒙着,早晨7点30分音乐会会员敲锣召集会员。

(1)挂像:在官房子内,将供奉的各神画像挂在墙上,画像前面摆放一张供桌,上有各种祭品,同时棚外燃放鞭炮。

(2)开坛:会员到齐后开坛仪式正式开始。香头带领文坛人员在坛前烧香,磕头,揭下“后土娘娘”神像的黄布。武坛人员演奏法器套曲《开坛合息》。

(3)请神:文坛唱诵《举香赞》,武坛打《长三拍》。

(4)安神:文坛念《心经》,武坛打《长三 拍》。众会员在后土娘娘像前磕头,开坛仪式结束。

会员各自回家。早餐后大约九点钟,集中在官房子内,在长桌周围坐定,开始演奏大套乐曲和法器套曲,称“坐坛”。村民前来后土庙前烧香。下午坐坛,武坛开始演奏一小段《长三拍》,然后接《粉蝶大套》,其余基本上同上午相同。入夜时分继续坐坛。前来烧香、听曲、看热闹的村民络绎不绝,直到很晚才散去。坐坛时,自正月十五起所有的曲目都要演奏,其目的在于熟悉以往所学曲目。

这天除了音乐会“坐坛”外,村中的武术会和南乐会也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武术会位于官房子西南方,晚饭后开始表演,围观了许多看热闹的村民。南乐会位于村子北边,供奉观音。南乐会的乐队编制基本同音乐会相同。演奏乐器与音乐会略有不同,加入了板胡,二胡。这天演奏了《朝天子》和一些通俗歌曲。这也是南乐会与音乐会的重要区别之一。

2.农历正月十四下午,出会

因为北白堡村到南高洛村拜会,所以南高洛音乐会要到北白堡村出会。1点20分音乐会、南乐会及武术会成员从官房子出发。1点35分到达北白堡村村口,以武术会、南乐会、音乐会的次序,在村口排好队伍,演奏各自的曲目,一边演奏一边进村、来到北白堡村村委会门前,那里早已由村干部和本村音乐会成员在迎接。南高洛村大队书记和几位负责人代表本村向北白堡村拜年,北白堡村盛情接待来访者。南高洛村音乐会、南乐会会员围着早巳准备好的长桌按乐队编制就座。武术会会员在一旁休息。1点45分南乐会开始演奏器乐大套《朝天子》和民间小调《横旗调》等。20分钟后南乐会演奏结束,音乐会开始演奏五台山佛教音乐《五方结界》。2点25分音乐会演奏结束-伴随着锣鼓点武术队开始表演,围观村民不断为武术会喝彩。2点45分武术会结束活动。务会离开北白堡村,北白堡村的秧歌队欢送。整个出会活动结束。

3.农历正月十五,穿插

(1)9点30分,南高洛音乐会从官房子出发、演奏比较欢快的牌子曲《翠花开》。先到南高洛南乐会官房子“拜会”。到南乐会官房子拐弯处,开始吹打另一曲。南乐会会员演奏音乐“接会”。进门时,南高洛音乐会先行,南乐会跟进。音乐会会头在南乐会神像“白衣观音”前上香磕头。9点40分离开南乐会官房子。两家乐社会员一起吹打行进,音乐会在前演奏《举香赞X莲池海会赞》,南乐会在后吹打民间小调,前往北高洛南乐会拜会。

(2)在北高洛南乐会门前,在三会的打击乐手共同演奏完一套打击乐牌子曲后,南高洛音乐会演奏《琵琶论》《对答平》《鹅郎子》《撼东山》等乐曲。同时南高洛音乐会、南乐会的会头,为神像“白衣观音”进香跪拜。两家南乐会会员相互拜年。

(3)三会一起前往北高洛音乐会拜会。次序是:南高洛音乐会、南乐会、北高洛南乐会。北高洛音乐会的会员已在官房子门前敲锣打鼓,以示“接会”。来到北高洛音乐会门前,南高洛音乐会文坛唱《三归赞》。南高洛南乐会被请至案前,坐下演奏《朝天子》《玉芙蓉》《鹅郎子》。前来的三家乐社会头为释迦牟尼像进香跪拜。

(4)四会相集,一起绕村“踩街”。次序是南高洛音乐会、北高洛音乐会、北高洛南乐会、南高洛南乐会。一路吹打,向南高洛音乐会官房子行进。

(5)一起回到南高洛音乐会官房子。待四会会员走近官房子时,早一步回来等在门口的会员,开始点燃鞭炮。其他三家会头,进入南高洛音乐会官房子,向众神像进香跪拜。院内南北高洛南乐会合成一支队伍演奏;院外,南北高洛音乐会形成一支队伍演奏。演奏结束后南高洛音乐会员欢送其他会员,各会一路吹打返回,仪式结束。

穿插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以音乐来交流感情,这是人类集体与集体,人类集体与诸神的沟通。

4.农历正月十五晚,南高洛音乐会坐坛

由于正月十五祭拜后土娘娘的村民特别多,因此这一天的坐坛显得尤为重要。

到南高洛音乐会院内的后土庙前磕头上香,祭拜后土娘娘。尤其是南高洛村的村民十分信奉后土娘娘。在南高洛音乐会演奏的同时,正月十五的朝拜达到了顶峰,窄小的场院已经不能容纳下前来朝拜的村民,朝拜的队伍延伸到了武术会门前。正月十五晚出了一些演奏曲目外,还宣《后土宝卷》的几个曲牌。

5.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 录像

早饭后,音乐会会员在官方子集合,新收的两位女会员也来到了官房子。今天衬里请来了专门的摄像师为音乐会录像。据音乐会会员说,录好的音像资料会给每一位会员发一份。这既是为了将来自己老了,吹不动了,可以欣赏自己年轻时的演奏,缅怀过去;也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可以考证的宝贵资料。

6.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 收坛

第3篇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音乐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音乐教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初中,学校规模较小。深州对教育的投资相当重视,学校的经济状况较好,设备先进,设施有电脑、幻灯机、音乐教室等的现代教育设备。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较好,不过对于普通班级来说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音乐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音乐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音乐不是很重视,因而,你让他们下课预习的时候,大多学生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音乐修养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音乐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人的基础程度。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课堂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音乐的教学课堂很关键。因为许多同学在课后根本是知难而退,所以老师提倡他们课堂动起来,留下问题,让他们大脑都动起来,所以对于课后不练习的同学,课堂就是他们的全部。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课堂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巩固知识,而且达到练习的效果作用。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一些班级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音乐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音乐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课下聊天时,都纷纷向我诉苦:“老师,音乐好难啊!”我一边以坚定的语气鼓励他们,其实音乐课是给孩子们放松的时间,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歌曲和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给他们学好音乐的信心,一边在心里苦苦思索着如何去帮助他们尽快地学好音乐,又能起到放松的效果。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音乐还是有不少好处的。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多多少少会用到音乐知识。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该校放学时间为7点30分,由于较长,学生在这段时间显得疲惫,虽然学生都表示考试的压力大,有很多题目不会,但就不大会抓紧时间学习。平时课间课后很少去问同学问老师,这也是他们成绩差的一大原因。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音乐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音乐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知识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背景的解说,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音乐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新知识,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感兴趣。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第4篇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掌握高中生所受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进行理论研究打下基础,寻找突破口,为改善民族民间音乐中某些不良现象提供现实的依据。

二、调查对象

江苏省泰兴中学2003年9月入学的高一部分学生,共计805人。发出调查问卷805份,收回803份,其中有效答卷800份。这届学生的入学录取分数在690―730分之间,在泰州地区所有高中学校中居于首位。

三、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表一和表二。表一调查学生参与民间音乐活动的状况及对民族音乐课堂教学的期望和要求;表二调查有关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及技巧技能的掌握情况。

(一)调查统计表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调查呈现出来的现状:

(1)学生大多喜欢流行音乐,真正喜欢民族音乐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3%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港台流行音乐有着很浓的兴趣,而参加过各种有关民族民间音乐活动的人少之又少。另外,在我与部分学生的谈话中也发现:即使是喜欢民族音乐的学生对其了解也处在简单、浅显的层次,兴趣也一般集中在民歌这个单一的体裁方面,而对很多优秀的民族器乐作品知之甚少。

(2)音乐基础较差,课堂学习效果不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知识都答不对。在统计的过程中还出现学生个人情况参差不齐,差距很大。对音乐常识与其应了解和掌握的程度相差甚远。

(3)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热情不是很高

在我与部分学生们的谈话中发现,大多数人认为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民族音乐是可有可无的。但是统计中我看到,还有25%的学生认为民间音乐对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较大帮助,同时也希望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

2.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1)学校的基础音乐教育中极少采用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

课程改革后,新课标留给地方教材和学校教材有15%―25%的余地,我国有几百种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和民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其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风格,它体现着本民族独特的审美习惯,包含着本民族特有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及民族思想。这些都是增强民族自豪感、强化民族意识的天然教材。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相关方面很少利用甚至不去利用它们,这又怎么能让这些整天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们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美呢?长此以往,就导致现在他们甚至对教材中少之又少的优秀民族音乐的排斥态度。

(2)学生在家庭、社会中受现代媒体的影响太大

随着音乐商业化的发展,各类传播媒体日益增多,这种多元的音乐环境正以空前的力度和速度感染、冲击着人们。而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渐发育成长,世界观和审美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现代媒体让他们把注意力过多地投向了流行歌曲。面对良莠不齐的音乐市场,鉴别力和控制力并不强的他们很容易被一些描写爱情、失恋等消极内容的歌曲所左右,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不良的影响。

(3)社会上大部分人群认为民族音乐不能带来直接物质利益

人们逐步远离民族音乐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学习民族音乐不能给人带来现实的利益。而不知民族音乐是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在音乐领域的积淀,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着深远的意义。

3. 可能采取的措施:

(1)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依提出:“儿童应该首先使用音乐的母语歌唱。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正是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养学生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母语”是指人在幼儿时期与统一语言集团的成员接触所习得的第一语言。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是包括了中国人音乐思维的内在规定性,它是独立于西方音乐课程系统,并建立在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之上的音乐教育。在全世界都高度重视“母语音乐教育”的今天,国人应当猛醒。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品格,是其他任何一种音乐艺术所不能替代的。明天不属于不能保存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所以,在乡村地区建立以母语为基础的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加进本民族、本地区音乐的内容。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应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语音乐教学。

(2)重视与音乐教育相关的其他文化教育

每一种音乐背后都有它深厚的文化。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历史特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受当时当地的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民族心理、、民间风俗以及语言等文化传统的多方影响。我们还应该注重从其他学科去汲取养料。中国的传统音乐本身就贯通于哲学、天文、地理、历史等学科,要让学生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多读一些著作。从这些著作里所折射出的睿智的思想光芒,会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极大的帮助,会使他们的音乐思维更加广阔而深远。

(3)重视学科教材建设

我国近代的音乐教育体制是以模仿西方国家为主的,走的是一条西化之路。前几天看《央视论坛》时,一位西方预言家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文化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必然要灭亡,如何挽救?去与中华文化相结合。中华文化有如此大的功效请不要奇怪,因为它有五千年的稳定经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中国乐理”、“中国视唱”……我们不能让下一代只知“do、re、mi、fa、sol、la、si”,不识“上尺工凡六五乙”,不晓“黄钟、大吕”为何物!“不加强本民族音乐,就不是本民族音乐教育。”所以,从教育体制到编写教材都应该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学之路。另外,各地可编写当地特色的乡土教材,把本地的乡土音乐引入课堂,开创教学特色。这样说并不代表把外来文化全盘否定,对于世界优秀的民族音乐,如印度音乐、阿拉伯音乐等也可引入教材,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

(4)重视师资培养的问题

教师对本民族的音乐了解也相当匮乏。自己都知之甚少,又怎么能要求学生知道很多呢?我认为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外,应至少学习一件民族乐器,尤其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的古琴艺术应作为必修课。它丰厚的艺术内涵,悠久的历史文献,独特的记谱、演奏和传承方式代表的是中国最古老、最优秀的文化。对有影响的戏曲形式,如京剧、越剧、苏州弹词、京韵大鼓等等,应有较深的接触与欣赏。

第5篇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音乐欣赏;调查数据

中图分类号:F40-01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大学音乐教育可以回溯至五四之前。1916年12月26日大总统黎元洪一纸命令:“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之时,先生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思想,即“主张通过艺术、音乐来发展个性、培养高尚情操、以达到改善人生、改良社会的功能”。在蔡先生的倡导下,我国的大学建立了最早的一批音乐社团。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资金、劳力密集型发展为知识、智力密集型。它对人才的要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的那样:“这次革命对人类提出的与其说是技术要求,毋宁说是人才的要求;在信息时代,人类面临的新兴产业需要的与其说是物质准备,毋宁说是人才的准备。”未来所需要的人才,只有通过教育的渠道实现。在我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方针中的重要环节,而美育则又是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李岚清副总理于1995年6月在致“全国省市教委美育培训班”的信中指出,为了贯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人才就必须重视和加速学校美育,将艺术教育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上海市的音乐教育有着光荣的传统,如五四时期由吴梦非、丰子恺、刘海粟等人创办的“中华美育会”以及由先生亲任院长的我国的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国立音乐院(1929年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它的内涵应该是不断变化的。时至今日,旧的标准显然已无法适应新的需要,但是美育的重要作用却仍然存在。当历史的车轮迈进二十一世纪,上海市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大学阶段的学习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育?开展音乐教育的高校具体都开设了哪些形式的音乐活动?收效如何?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积极程度怎样?目前的经验和不足将如何指导今后的工作?笔者身为一位大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带着这些问题,对上海的部分高校进行了调查。

上海市共有高校近四十所。笔者选择了四所大学作为调查的重点,它们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和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这四所高校分别属于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专科院校和职业学院。除此之外,笔者利用通信邮寄表格的形式对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海运学院、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轻工高等专科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的音乐教育情况作了调查。

1.调查时间以及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表格一:调查时间、调查人数以及有效表格数:

(五)上述表格的总结:

从对上海交通大学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该校大学生交响乐团的一般学生都有着10年左右的音乐学习经历,掌握乐器的种类最多,而且演奏水平较高。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大都学习过声乐。因学习声乐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所以调查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间都不长,只有一位学习钢琴长达10年的同学。上海水产大学学习过音乐的人数较少。上海市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音乐素质较之以上三校更差,即便是在合唱团中,大多数同学也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

从前面的几个表格中还可以看出:

1.全国名牌大学中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高,这反映出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初见成效。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也有着较高的音乐修养,这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应具备的。

2.文科学生学习音乐的人数与理科学生的人数大致相当,学习理科的人数略多一些,这反映出我国音乐素质教育在各学科的分布中呈较为平衡的发展趋势。

3.上海市高中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要比非上海市的高中高得多。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上海南洋模范中学,高中毕业生中学习音乐的学生较多,进入交通大学交响乐团的人数也不少。此外还可以看出,我国的沿海省份的高中音乐教育要远远优于非沿海省份,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

2.基础音乐欣赏课的调查情况。

在音乐素质教育中,众多的综合大学都将音乐欣赏课作为最基础的音乐课程来对待,这是值得提倡的,因为音乐欣赏课是使学生步入音乐殿堂的一条捷径。绝大多数的音乐爱好者所喜爱的正是音乐中的美。笔者以表格的形式将各校音乐欣赏课的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校对于基础性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差距也相应地较大。

(一)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不满意的原因:

交通大学的任课教师大都是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硕士与博士,有着较高的音乐理论水平,因此学生的满意率也较高。其他学校的部分学生,对音乐课不满的主要原因在于:

1.教学方式过于陈旧:被调查的学生还认为音乐欣赏课仍然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与学生没有交流,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的学生在调查表中则直言不讳,认为音乐欣赏课的弊病是“填鸭式”教授方法。

2.学生自身的音乐修养程度不齐。交通大学取样对象中常有10年之上音乐学习经历的学生,如果在音乐欣赏课上仍然将他们和未学习过音乐的学生同样对待,这就会使这部分学生有“不满足”的感觉。因此,学生的满意率是华师大最高,这显然受到了学生自身音乐修养程度的影响。

3.音乐欣赏课的曲目范围大都局限于西洋古典音乐,这也是无法引起学生兴趣的原因。在大多数高等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思维之中,音乐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西洋古典音乐和中国音乐。我们目前音乐学界称之为“世界音乐”的,通常指除西洋古典音乐和中国音乐之外的各民族音乐,以及电影音乐、流行音乐和爵士乐。这都是音乐的不同类型,作为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尽量丰富,而不应有所偏废。部分学生提出在音乐欣赏课上所听的作品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太远,无法引起共鸣,也是因为音乐品种太少所致。

4.只听不看。学生认为,有许多音乐的表演形式,比如弦乐四重奏、钢琴四手联弹等,老师仅仅是通过放录音的形式是不够直观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录像或者现场演奏来予以更直观地体现,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在对上海水产大学的调查中,学生还提出了两个问题:

1.音响效果不佳。这是与校方的重视程度直接相关的。试想一下,在一个有比较完备的音响装置的教室里欣赏音乐和在一个依然靠磁带、录音机开展音乐欣赏课的教室里欣赏音乐将会有着多么大的差异!对于一般的音乐欣赏教室,至少应配备DVD播放机、放像机、磁带卡座和大功率的音箱,而且这对于一般的大学来说是应该有能力配备的。

2.课时少。一般的大学音乐欣赏课都是一周一次,对于 某些对音乐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来说,这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在对于其它几所以邮寄表格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的学校中,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的学校只有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南汇校区)。这几所学校的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的满意程度都在85%以上。不满意的原因与以上四所学校大致相同。比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李强同学认为音乐欣赏课的课时太少、殷伟华同学认为欣赏的作品“不通俗易懂”;第二医科大学的赵亦宁同学提出音乐欣赏课存在的弊病是“不精彩,无法让人提起兴趣”;上海理工大学的刁易革同学提出“音响效果不理想”、陈晓同学所提出的原因是“上课的人数太多”,等等。

(二)学生对于高等院校非专业音乐教育现状的看法:

为了了解学生对基础音乐欣赏课的总体态度,笔者在调查的表格中还列出了一项调查项目,即对目前音乐欣赏的教材以及我国高等院校非专业音乐教育现状的看法。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焦点基本上仍然是集中在欣赏课的曲目问题上。在华东师大的调查中,有一位名叫邵文伟的学生同学提出:音乐教育应该“跟上时代,范围应拓宽。如流行音乐、布鲁斯音乐、爵士乐以及百老汇音乐剧等等。”上海水产大学的朱佳蕾同学认为:“教材不系统化、曲目过于陈旧”;朱薇同学认为:“曲目太老,不符合国情”。上海理工大学的陈伟同学认为“欣赏曲目可范围更广些”;建桥学院的周婷同学指出现在的音乐欣赏教材“未能及时赶上当今的潮流”。

(三)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查:

笔者在华东师大进行调查显示,有91.2%的学生认为如果学校不设立学分制度也不会影响到目前的出勤率。全部同学都认为他们是出于兴趣才来上欣赏课的,叶磊蕾同学写道:“我热爱音乐”。建桥学院、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的大部分学生认为不设学分制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出勤率,其原因也是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和教师的讲解较有吸引力。

而上海理工大学(南汇校区)、复旦大学、轻工高等专科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大部分学生,却认为如果不设学分制会明显影响学生的出勤率。高中就读于江苏天一中学的林宝颜同学认为音乐欣赏课存在的弊病很多。因此,笔者很自然地想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为此,笔者呼吁上海市的各个高校都能够重视基础音乐教育,推进音乐欣赏课程的学分制度,努力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优秀人才。

(四)对于目前高校非专业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在音乐的审美教育中,音乐欣赏课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因此,笔者不揣孤陋,提出下列建议:

1.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音乐教育。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青年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有的学生还掌握了一定的音乐技能。并且这一时期他们已经到了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形成并且渐趋确立的时期。因此,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一步加强音乐审美观教育是这一时期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是在长期的感受和学习音乐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诸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介绍和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诸方面内容的学习,初步形成分析、综合、判断等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具有辨别优美健康、艺术风格较高的作品和低级粗俗、格调低下的作品的能力。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要求加大流行音乐欣赏的要求,教师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但是这并不等同于将一切流行音乐都引进大学的音乐课堂,作为教师对这些流行音乐作品应该甄别对待。认为只要西方古典音乐就是精品,只要流行音乐就是糟粕的观念需要扭转。此外,教师还可以有目的、有系统地使学生对于一部分内容不健康的流行音乐进行分辨,使他们真正懂得音乐美的特征。

2、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

大学阶段,随着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断成熟,情感更加丰富、细腻而深邃,对音乐审美的深度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实施音乐教育的同时,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思想内容较为深刻、形式丰富、有一定深度、富于哲理性和内在情感描写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以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情感上的要求。比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以及一些与文学、绘画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品,比如李斯特的交响诗等,就是较为合适的作品。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对于大学生在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但在课堂的教学中,还要在课外组织大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大量的亲身体验以及表演中,发展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本次调查显示,许多大学都建立了合唱团。由于学校的大力支持,上海交通大学还建立了交响乐团,并聘请了我国著名的指挥家曹鹏先生担任乐团的指挥,并且有定期的国内外演出交流活动。这些艺术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交大交响乐团的许多同学在专业学习上也很出色,这也证明了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修养方面大有裨益。

4.大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按照音乐艺术本身内在的科学性、规律性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这特别要求教师在音乐理论的教授中,对其概念、定义的表述以及所作的论证和选用的范例等,都要表达得准确无误。音乐是一门较为抽象的时间的艺术,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教师可以采用深入浅出和富于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同时和学生的实际专业尽可能地相连,举实例、作比喻。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音乐艺术的特点,寓思想性于艺术性之中。音乐这门艺术形式的特点是以生动感人的音乐形象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也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从音乐教材内在的思想出发,结合音乐艺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就可以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笔者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几乎上海市所有的大学都建立了合唱团,而且都有定期的排练和演出,演出对象一般是本院师生。由此可见,上海市的各高校对音乐的实践活动都比较重视,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现象。音乐教学中的表演、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各种音乐技能训练、创作等方面的内容,无一不与实践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以说,音乐艺术如果不通过创作、表演和鉴赏等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话,那么音乐也就将不复存在,音乐理论知识和乐谱也都将成为毫无疑义的抽象概念和音乐符号。因此,高等院校的领导层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对音乐实践都应该有着较高的重视。

3)启发性与主动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正确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形成对音乐作品独立的见解。比如在欣赏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飘荡在晚风中的声音和香味》时,教师不妨先把作品的标题隐而不发,让学生在听完之后展开想象,对这部作品所描绘的事物各抒己见,然后再从印象派音乐的创作特征出发,启发学生。

发展音乐教育,使新一代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关键就在于重视大学音乐教育;而大学音乐教师是从事大学音乐教育的专职人员,我们的工作决定着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水平。

首先,大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精深的专业技能技巧和广博的知识。在专业方面,应该至少熟练掌握一门键盘乐器,能够独立训练合唱团,同时有着较为丰富的和声、复调、配器、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民间音乐理论、民族音乐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如此,针对大学音乐课中学生的特点,大学音乐教师还应该具有本专业以外的各方面的文化知识,特别是一些文艺理论的知识,这将大大增强教师授课的吸引力,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要掌握教育、心理科学的规律,有着一定的教学技巧。

懂得教育的普遍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学艺术,是大学音乐教师能够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但是。仅仅掌握了这些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这些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创造性地、灵活性地运用教育理论,掌握教学技巧。而教学技巧则包括多方面内容,比如语言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和课外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能力等等。我们常说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鼓励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座右铭。

第6篇

关键词 大学生 音乐素养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可以通过其艺术感染力来渗透人们的心灵,在精神层次进行思想的交流,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心灵得到感化,思想受到教育。音乐能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提高大学生智力、培养大学生创造力,更能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价值取向。

1调查目的

为了能够清晰的了解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剖析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建议与意见,我们课题小组深入我校大学生当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选取我校(湘南学院)的全日制在校2010-2013级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问卷有效率为87.5%。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动向与当前大学生音乐素养研究现状,根据我校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问卷调查》。

3调查结果

3.1基本情况

大学生的性别抽样分布为:男性占52.7%,女性占47.3%;年级的抽样分布为:大一占41.9%,大二占38.5%,大三占8.4%,大四占11.2%;专业抽样分布:医药占45.2%,理科占22.2%,工科占14.5%,人文占4.2%,社科占6.4%,其他7.5%。

3.2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

五线谱或简谱:222人(63.4%)的学生不会看五线谱或简谱,60人(17.1%)只能看懂简谱,68人(19.4%)都只懂一点点;

擅长乐器:267人(76.3%)的学生不擅长任何乐器,83人(23.7%)有擅长的乐器,其中擅长吉他的占67人(19.1%),其他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占16人(4.6%);

歌剧:310人(88.6%)的学生不能说出歌剧作品,36人(10.3%)能说出1-2部歌剧作品,4人(1.1%)能说出5部以上,其中,以《白毛女》、《图兰多》见多;

戏曲剧种:67人(19.1%)的学生不能说出一个戏曲剧种,281人(80.3%)能说出1-3个,2人(0.6%)能说出4个以上,其中大多数人熟知的为京剧、昆曲、黄梅戏;

音乐艺术形式:275人(78.6%)的学生对此一无所知,73人(20.8%)能说出1-3种, 2人(0.6%)能说出4种以上,其中声乐、歌剧、戏曲出现度最高。

4调查分析

4.1音乐基础知识匮乏

当代大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大部分学生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具备;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普遍比较低,很多学生对著名歌剧、戏曲作品知之甚少;音乐技能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只有少数学生可以简单掌握一些相对容易的乐器,而对一些演奏技法难度较高的乐器基本不会。

在我国,由于长时间应试教育,很多高校将办校的重点放在如何扩大建校规模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上,而不是看重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偏差,很多高校的上课内容主要以是乐理与音乐欣赏结合的欣赏课,课程设置较为零散无规则,彼此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没有从学生的需求和音乐素质的提升考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没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反而弱化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4.2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古典、民族音乐无人问津

调查显示,仅仅有2.9%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11.7%喜欢民族音乐,而流行和摇滚分别占有63.1%、18.0%的大比例。由于流行音乐具有很强娱乐性和大众性,歌词也多以爱情为主,比较贴近大学生,其朗朗上口的旋律与通俗易懂的歌词更是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它虽然没有培养审美情趣和深层思想教育的作用,但是却可以激起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古典音乐具有深刻内涵,经历了时间的长久洗礼,是人类智慧结晶,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气质、思想深度、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同时有利于提高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写照、风采特色的展现、文化的传承,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增强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担当起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经典的重任。

4.3大部分大学生了解音乐方式单一

调查显示,54.3%的大学生几乎不购买音乐CD、DVD等音像制品,不到半数的大学生通过观看演唱会接受音乐的熏陶。由此看出,当代大学生了解音乐的方式单一,组乐队、自学乐器、参加音乐社团、观看音乐会的氛围很是淡薄,这种现象在非音乐专业大学生中尤为突出,这对于提高音乐素养机会本来就很少的大学生来说又失去了自主学习音乐的氛围,在这样淡薄的氛围下,也不利于高校开展音乐教学,无法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第7篇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的大学生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但大学的美育教育现状如何呢?大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又如何呢?什么是我们迫切解决的问题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抽取了以浙江省为主的部分高校学生,其中包括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林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财经学院、温州大学、台州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北京科技技术学院、河南工业大学企业管理学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有效回收255份,问卷分音乐审美个体信息、音乐审美需要、音乐审美意识、音乐审美能力四个部分。以下就以音乐审美心理结构为框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审美个体信息

从以下的统计表格可以看出,随着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受过完整的小学、初中学校音乐教育的学生有78%以上,大多数的学生的经济能力也较好,共有85%的学生月消费在500元以上,作为当代大学生音乐生活的重要标志――MP3等工具也有76%以上的拥有率。可见音乐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平时生活的一部分。

二、音乐审美意识

从以上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由于受到我们当今社会的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把音乐审美活动等同于平时的一般娱乐。审美情趣上首先满足对听觉感官的愉悦性刺激,虽然也有部分学生希望在聆听音乐过程中满足情绪需求。但从以上的调查中,我们可以断定,学生们的音乐审美意识价值还停留在能得到感官刺激、感官愉悦享受、情绪发泄的低层次上的。对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的愿望仅停留在使自己拥有流行歌曲和经典老歌的层面。

三、音乐审美经验

(一)音乐感知能力

根据调查统计, 27%的同学认识简谱和五线谱,15%的同学会哼出听过的主旋律,所以由此推论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音乐中织体、和声、复调,器乐音色、曲式结构等音乐组织形式的感知觉却显得迟钝,甚至是空白。反之,对带有歌词的通俗流行歌曲和经典老歌感兴趣的学生约占53%和20%的调查结果,说明他们在进行音乐审美中,关注的是歌词是否能打动他们,引起其情感共鸣,满足其文学上的审美需求。而实际上这些歌曲的歌词题材大部分内容都是有关自我陶醉式的矫揉造作的爱情,或者是彰显个性,具有叛逆性格的自我宣泄。严格意义上讲,这不是音乐审美,而是文学欣赏。

(二)音乐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感受能力,音乐理解能力

经过调查,36%的学生在聆听了音乐音响以后,仅对音响悦耳程度有所感触,40%同学能感受到音效变化,12%的同学产生了联想。其中10%的同学表示欣赏完音乐作品以后能感受理解作曲家所表达的情感;2%的同学进一步表示由此形成带有自我情感色彩的艺术形象(审美意象),对音乐的内涵有所感悟,但由于没能了解乐曲的人文背景、有关作曲家的艺术个性、表现风格、思想情感,所以在审美过程中无法与作品产生共鸣,产生审美愉悦。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仅仅停留在感官的刺激,和情绪波动层面音乐活动中。

三、音乐审美需求

以上调查统计表明,日常生活中一半以上的同学对音乐审美的需求强烈,每天有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花在音乐活动上,但68%的同学听音乐是为了消磨时间和追求纯粹的听觉愉悦。只有34%的音乐课选修率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们对于提高自己音乐素养、审美能力的音乐选修课兴趣并不大。而平时有61%的同学从未参加过集体性的音乐活动的则表明学生们的业余音乐生活还是比较匮乏的;43%的同学每月花在音乐消费在50元以上表明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音乐活动和消费方式,急需老师进行引导。

在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竞争关系的压力下,大学生需要音乐审美活动来调节自己的精神压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使身心与社会之间得到协调。但由于自身的审美能力、审美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们在音乐审美价值上存在着追求单纯的感官刺激,情绪发泄的较为初级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没有意识到构建完美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陶冶情操、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大学生,虽然他们在文化知识较丰富,但由于我国的国民音乐基础教育理念所局限,其音乐审美能力并未达到同等层次,感知觉能力较差,想象力欠丰富,这些都导致其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局限于感受单一旋律,却难以理解乐曲的真正内涵。

音乐,具有一定频率、振幅、波形,它是因时差而发声的组合体。由于人的联觉作用,引起人的情态上的反应,进而激发人相应的情绪,并在这稳定持续的情绪下,联想到生活中产生相应情绪的事物场景,进一步加入自己的想象。而大学生们由于感知音乐的能力有限,以至于听觉器官接受的音响信息较少,很难形成有效的联觉,因此,无法产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特性的联想和想象。另外,由于长期沉浸在流行通俗歌曲的环境中,对流行歌曲的歌词的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又由于生活阅历、情感体验的匮乏,使得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联想能力也贫弱,最终丧失了音乐审美中的情感体验。可以说他们根本没有进入音乐审美活动,只是停留在纯粹的又不完整的音响感知以及朦朦胧胧的情绪波动中。而音乐审美的价值在于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充分音响感知,产生丰富的联想想象,使人的情感活动得到丰富的体验,并在这种体验过程中,对艺术作品投射自我的情感、气质和理想,从而形成审美意象,在移情的过程中满足自我的思想、情感交流和表达的需要,并在诸多乐曲创作信息的指引下,进行主动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审美活动,从而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最终实现审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