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2 13:47:06
序论:在您撰写政治热点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296-02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而作为新兴媒体的重要受众,大学生群体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然而,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仍处于未成熟阶段,缺乏对事物的认识、判断、分析能力,由此,在一些媒体的误导之下,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群体对国情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了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程度、接受程度,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科学含义及特征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关注、议论多且比较集中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备受关注的事件,既包括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包括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错,各种社会问题交织出现,大学生的思想空前地活跃,他们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变革,关注着国内外的“社会热点”问题。具体来讲,社会热点问题有如下特点: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典型性
一般来讲,社会热点问题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它往往是当前发生的、激起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某一突出的社会问题,反映了社会上大多数人对此类社会问题解决的普遍需要,诸如教育改革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医疗改革问题等。这些问题是每个社会成员都非常关注的,而且此类社会问题之前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公众对此产生积怨和很强的情绪化,当然社会公众中也包括在校的大学生群体。故此,这类问题具有典型性。
(二)社会热点问题影响的广泛性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从众心理,意思是一个人受到外界人群的行为的影响,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也会选择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意愿的行为方式。因为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引起人们普遍地关注和积极地参与,并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从而使人们产生大致相似的社会心理,这就会让人们表现出共同的感受和体会,从而形成更加广泛的影响力。
(三)社会热点问题的复杂性
社会热点问题涉及的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有的社会热点问题可能是跨领域的,可分属不同领域,比如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问题。同时,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一个矛盾体,其中交织着各种问题形成的矛盾,涉及了多方面的利益关系,触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引发全局性影响。因此,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极大的复杂性。
二、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需要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以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看待社会问题,并能以正确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对大学生进行填鸭式地灌输的观点和条文。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随着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课本内有限的知识和理论,而是更加关注现实社会。但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发展和成熟之中,对现实社会缺乏理性、客观的认识,再加上生活中受到多方面信息的干扰和影响,特别是网络上信息泛滥、良莠混杂,就容易诱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分析。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培养大学生认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二)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需要
传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枯燥、说教性强,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甚至由于从中学就开始学习,感觉内容重复、质疑重复学习的必要性。但实际上中学与大学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如果能将大量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就能改变学生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复感,引起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对政治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能够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相连的,尤其体现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教学中。例如,每年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和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相关;每年召开的“两会”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相关;每年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反腐败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相关等等。通过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能够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从而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解决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困惑和质疑,这样就达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
(一)课前导入时事热点,激发学习兴趣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的兴趣度低,这是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时事政治不感兴趣、不关注,实际上很多学生对此还是有着浓厚兴趣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能够以不同形式参与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总结、指正点拨,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方面解决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认识和困惑,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例如,课堂教学中可以插入“课前时事播报”的环节。先要求学生自由结成学习小组,要求每次课上在固定时间内每个小组对最近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简要播报和评论,可以选择一件或两件时事。播报结束后鼓励主讲学生与台下学生进行互动问答,也可由台下学生补充或纠正播报过程中的疏漏或不当观点。最后由老师作总结评价,并要求其他组成员就此次时事播报的情况写一份评论上交,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这种教学方法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能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很好地结合,从而体现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时政性。但在具体组织过程中,需要教师有力地组织和把关,部分学生在选题时喧宾夺主、只顾热闹,选择的题目内容与课程内容无关,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把关和规范。
(二)学生分析时事案例,构建课堂教学新形态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应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够增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上讲台自主分析,教师在台下做指导。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案例的主要来源。这既考察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检测了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需要作好组织和动员工作。首先,组织学生选题,先由教师限定选题范围,让每组学生在范围内选择一个题目,组别之间选题的内容避免重复,对于重复题目,教师适当进行调整;其次,组织学生收集材料,提醒学生一定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整理和收集;再次,由学生撰写主题报告和制作PPT,教师进行指导修改;最后,学生上台演讲,教师做出点评。
(三)参与社会实践,延伸课堂教学
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范围很广泛,其主要形式包括社会调查、教学实践、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学习参观、勤工俭学等等,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和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例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教学中有“社会实践调查”这一环节,具体组织可以这样进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调查指南选题,在课外进行一次社会实践,并认真撰写调查报告。选题要紧扣社会热点问题,如节能环保、文化产业、公共安全、助学、民生问题等,调查内容要涉及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等。这样就将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入延伸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谛是教会学生以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客观看待社会现实问题,用战略思维去分析和看待国际国内大环境,树立大局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自己的鉴别力。将社会热点问题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才能潜移默化地使马列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才能真正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邱柏生.论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倾向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
[2]黄振宣,唐爱琼.社会热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9,(12上).
关键词 社会热点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错综复杂的矛盾,新旧体制的摩擦,不同思想观念的冲撞,利益格局的失衡,往往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所谓社会热点,是特定时期内备受人们关注、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和问题,它可以是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突发性个体或通过不同途径广泛传播后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的现象。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大众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而大学生作为新兴媒体的重要受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尤其高。但由于多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对于事物的认识、判断、分析能力还有所欠缺,再加上部分媒体的误导,致使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而这些误区影响着大学生对国情的认识与理解,影响着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与理解,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必要性
1.1 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是紧密相关的。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看,社会热点问题几乎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所有教学内容。每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找到它的理论根源。例如:每年的社会热点“两会”,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相关;是紧扣“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反腐败问题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相联系;等等。但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而且学生在中学时期由于高考的原因,死记硬背了大部分理论,导致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理论与实际脱离,照本宣科地一味强调正面教育,对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难以提供有力的说明,对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解决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困惑。久而久之,大学生们就会觉得课堂上讲的内容与现实完全是两码事,觉得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毫无用处。这样的纯粹理论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因此,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
1.2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但其主要教学目标并不是对大学生填鸭式地灌输的观点和条文,而是要培养大学生以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领域不断扩大,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不断增多,他们现在已不仅仅满足课本上有限的理论知识,而且更加关注课本之外的现实世界。但是,由于多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对现实世界存在模糊或错误的认识,缺少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思维方法,囿于实践中观察条件的制约和分析问题思辨程度的限制,因而有时他们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时候欠缺科学和不全面,再加上某些传媒的误导,致使不少学生陷入欲求甚解而不得的盲目和苦恼中。
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能帮助大学生培养意识、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2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途径
2.1 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中心的专题化教学
一、相关新闻背景
返乡农民工心存“三怕”下一步怎么办仍在观望
失业返乡的农民工心态如何?有何打算?长期从事劳务中介服务的山东菏泽人张东平说:“金融危机后,返乡农民工普遍有‘三怕’心理,一怕出去找不到活干,二怕干了活领不到工资,三怕工资低挣不着钱。”
“不光城市的民营企业在减人,就是一些大型国企也在裁员。”该村农民工邵朋说。他原在上海宝钢集团浦钢分公司当驾驶员,每月工资2000元。去年底,他和7名山东老乡分批被公司辞退。厂家解释:钢炉减产只能裁员。
据河南固始县劳动部门调查,全县外出务工人员有20多万人,其中返乡后处于观望状态的超过5万人。
因为“三怕”,所以观望,如今是返乡失业农民工的主流心态。“下一步怎么走,我还没有想好,要等待大形势变化。”农民工邵朋说。
本地务工遭遇薪资反差 农民工渴望自主创业
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历来被视为四川农民工就业市场的风向标。2月3日至5日,记者两次来到这个市场,听到农民工求职者最多的声音就是“招工的少了”“工价低了”。
本地再就业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新机遇,但招聘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较低,与农民工再就业预期较高形成反差,部分本地企业反倒出现了“招工难”现象。
2月4日,记者参加了山东惠民县的一个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民京(天津)电子公司的金经理却为招不到工人而失望。他此行要招100个电子组装女工,但报名者只有8人,其中有几个还嫌待遇低。他说:“因为不少农民工还在观望期,就业预期并没有因金融危机而降低太多。”
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黄洁表示:“鉴于危机影响和地区发展差异,返乡农民工还是应适当降低薪资的心理预期,以便更容易找到工作。”
在大批返乡失业农民工寻机再就业时,也有部分农民工借返乡之机转型,寻找自主创业商机。
在宁波做建材经销的河南固始县李畈村农民工冯长发最近举家返乡。他说:“虽然在外打工15年了,但大城市有户口门槛,外出务工迟早要回乡创业,不如借生意不好时回家。”
据固始县劳动部门调查,像冯长发这样选择回家创业者占返乡农民工的4%左右。这些农民工大多务工时间长,有一定积累,有一技之长。
在安徽肥东县新安村,春节刚过,由返乡农民工王定和创办的坤达公司已经机声隆隆。王定和说,公司从事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生产,已吸纳30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
该村农民工蔡庆斌在上海打工10多年,因为行情不好,他转让了汽车装饰门店返回家乡。蔡庆斌看好现代农业前景,打算在家乡承包水塘或土地,搞规模养殖或特色种植。他说:“全国在搞新农村建设,中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我想借政策东风二次创业。”
滞留乡村人数陡增考验农村公共治理
在山东定陶县南王店乡丰庄村,记者碰到了40岁的返乡农民工王进,他正在捆扎晒干的棉柴。他妻子在家务农,种了两亩棉花。王进说:“棉价低,肥价高,现在很难指望种地挣钱。孩子正上高中,每月花费500多元,现在没工作了,日子很紧巴,心里不是滋味。”
“大龄”返乡农民工生活压力增大,新一代农民工返乡后心态更加失衡。
四川劳动保障部门有关人士分析说,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在城市生活,本身缺乏农业技能,生活方式早已习惯了城市环境,返乡后很不适应。记者采访的多数年轻人都表示不愿回到土地上就业。但这一群体身份仍是“农村人”,被迫回到农村后容易心态失衡,如果不及时疏导,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调查显示,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还引发了一些土地承包纠纷。在江苏打工的四川农民工朱柳江举家返乡后,因为家里5亩承包地转租了,两口子找不到工作,只有靠打麻将消磨时间,1个月不到就输了3000多元,相当于损失了4个月的打工收入。
“进城无业就,返乡无地种”,一些滞留农村的农民工事实上成了“闲人”。安徽肥东县包公镇小包村干部杨其平说,年后全村有600多返乡农民工不再外出,不少人已找到村里要求救助。他担心“近期村里民事纠纷如小赌、小偷、打架等会多起来”,矛盾会凸现。
农民工大量失业返乡,还直接增加了农村社会事业负担。据四川劳动保障部门介绍,全省失业农民工中随返子女超过2万人,大多数需要回原籍读书,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新压力。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其劳动权益受到侵犯,社保福利损失严重。近年来国家努力提高的农民工社保水平,有因金融危机而出现“倒退”的动向。
随着金融危机范围的扩大,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有所抬头。四川、河南等地部分农民工返乡前或多或少都有工资没有结算清。另据一些农民工反映,一些地方和企业以金融危机为借口,用工不再签合同,更别提社保的事。
一些输出地干部认为,农民工失业返乡后,在许多方面给输出地的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急需认真研究解决。
返乡农民工心怀“四盼”各方面需要多管齐下
对于如何解决返乡失业农民工问题,包括农民工、输出地政府、用工企业在内的各方都有新期待。农民工在寻找再就业和自主创业机会的同时,更盼望社会给予更多关照。
记者调查发现,返乡失业农民工有“四盼”,一盼得到真实有效的用工信息,二盼得到实实在在的技能培训,三盼帮助解决返乡后的生计问题,四盼为农民工自主创业大开方便之门。
安徽肥东县小包村农民工邵晓华从杭州失业返家后,最苦恼没有就业信息。记者问她,是否知道县里已两次举办农民工招聘会,她摇头不知。对国家扶助失业农民工的相关优惠政策,她更不清楚。
邵晓华期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将招工信息和就业扶持政策印成传单,发放到每个返乡农民工手中,或者交给村广播站,定期播放。
自主创业的农民工则有两大期盼,一盼政府出台补贴扶持政策,二盼金融部门能降低短期贷款的门槛。
返乡办厂的安徽肥东县农民工张宏奇说,现在中小企业贷款很难,厂房和土地都是租的不能抵押,机器设备在银行眼里又不值钱,找担保公司吧,费用又太高。“虽然国家一直在提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但总感觉春风还没有迎面吹来。”
由于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输出地政府压力陡增。一些劳务输出集中的地区大多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通过举办招聘会、推出专业技能培训、免费职业介绍、鼓励自主创业等方式,释放农民工返乡就业压力。但在调查中,输出地政府也有许多无奈和期盼。
安徽肥东县包公镇劳动保障所只有所长许宏胜一人,还兼任镇办公室工作。他无奈地说:“我要负责计划生育、民事调解、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农民工就业、劳动力安置以及报表统计等十多项工作,根本忙不过来。”仅以县里招工信息为例,许宏胜只能通知到村委会,遇上不负责的村干部,信息根本传不到农民耳里。
四川一些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则呼吁国家加大农民工培训投入。目前一个农民工的免费培训费一般为200元,缺口太大,特别是对一些缺工的技术培训,国家应加大专项投入。
一些地方劳动干部还提出,为解决部分农民工因失业造成家庭困难,国家除了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外,还应完善农民工失业保险等政策。山东曹县劳动局长孟祥刚说:“为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题,国家已出台不少政策,但关键还在落实。”
二、农民工返乡原因分析
第一,国际上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下降,出口生产企业订单减少,企业遭遇困难,不得不裁员,由于城市生活费用较高,被解雇的农民工大部分选择返乡。
第二,受楼市低迷影响,建筑业、搬运业等务工的民工大都失业返乡。
第三,受待遇低下的打击,不少民工在城里居无定所,职业稳定性差,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生活压力加大,萌发回乡念头。
第四,受惠农支农政策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面对就业压力,许多农民工选择返乡从事农业。
第五,一些农民工经过数年拼搏,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金,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重返家乡进行二次创业。
三、农民工返乡面临的问题
第一,直接影响农民增收,降低农民生活质量。外出务工收入一直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失业返乡和就业不稳定,直接导致农民工资性收入明显下降,影响了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
第二,增加了就业压力。失业返乡人员增多,这将使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返乡农民工中年龄偏大、无技术特长的人员再就业难度更大。
第三,农民工子女教育受影响。返乡农民工子女很多在外就读,适应了务工所在地的学校环境、教学模式,因父母失业被迫返乡,环境的改变、教学模式的不同,将使孩子的心理和受教育的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不好,将导致孩子休学、辍学。
第四,社会稳定存在隐患。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后,农村联产承包的土地已转包、出租,自己不可预期地提前返乡已无地可种,无田可耕,造成生活、生产困难,特别是有些家庭,其收入几乎全部来源于外出务工,失业后返乡待业将使家庭收入锐减,生活陷入困境,可能会做出危害社会团结和谐的过激行为,同时有部分农民工因无所事事,极易聚众赌博,滋事生非,将对社会治安造成一定危害。
第五,带来权益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外出务工人员失业返乡后,可能有土地、山林承包流转权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房建设等诸多权益诉求,给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关于解决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第一,鼓励富余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返乡务工人员从事家庭手工业。工商、税务等各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要主动研究、关心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发展需求,结合当地实际,对发展家庭手工业给予指导,并从开业辅导、企业注册、小额贷款、免除税收等各个方面,积极做好为家庭手工业扶持和服务的工作。
第二,大力建设农村市场(集市)。有关部门要重视建立乡(镇)、村两级市场建设,特别是村一级市场的建设,通过发展农村市场来盘活农村资源,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与市场相关的销售、货运等工作。同时大力开发小零售、小餐饮、小修理等就业岗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必要性
引言
社会问题是指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影响社会成员的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当今社会是信息极为发达的社会,大学生通过的方式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进行了解,但是由于社会阅历浅、信息渠道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不够,严重影响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1.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1.1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的时代性
与时俱进是的重要品质,的基本原理必须与实际相结合,以体现其时代性。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需要加紧时代的步伐,通过指导学生调查、研究、解释社会热点问题,体现思想政治理论的时代性[1]。
1.2丰富教学内容
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社会热点问题丰富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需要以联系实际、联系改革开放、联系社会主义建设为教学理论,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主要教学思想,以指导学生使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要做到这几点就需要教师通过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合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热点问题教学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2.1在课堂期间导入社会热点
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导致给很多学生对热点问题不感兴趣,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不关心政治,不理会国家大事。在思想政治课程期间通过让学生自主导入社会热点,开展社会热点讨论,生活实际问题分析,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加以引导,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解答学生的疑问,又能加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2]。教师将国内外时事热点的讲述,然后由学生挑选几件时事,让教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分析讲解,这种方法有效体现了思想政治的理论性和时代性,引导学生通过教学的知识进行时事分析。不过,教师在选择这些社会热点问题时,应该注意与内容与教学的结合,避免内容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情况发生[3]。
例如,某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在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上加了一个新的活动,“课前时事播报”,大致就是让班级成员按照班长手中花名册的顺序进行演讲,每一节课前由一名同学上台用PPT的形式向全班展示和阐述三天以来国内外时事热点,然后挑选一件时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讲评。在演讲过程中,如果发现遗漏、错误的观点,由学生自行提出予以纠正,最后教师做简要评论。PPT的制作质量直接关系本学期的成绩考核,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项考核指标,供教师参考。
2.2参加社会实践,延伸教学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社会实践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范围很广,其主要形式有专业学习、社会调查、学习参观、志愿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现阶段,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就是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此外,就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4]。从某些方面而言,只是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是不够的,我国的学生从小到大都是缺乏实践经验的,导致很多学生都是缺乏外国学生那种“大胆”,让那些性格腼腆的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尽可能增加实践的种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实践活动。但是无论那种形式,都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确保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
例如,某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针对“用人单位执行最低工资的标准”这一情况作为社会实践调查,教师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将班级80个学生分为20组,每组4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调查指南,对社会中用人执行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对单位进行采访、分析,撰写报告。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经历中得到经验,用调查的数据分析反映“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的情况”,在社会调查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学会维权的手段,学会处理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劳资纠纷。
3.结语
综上所述,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实践,以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知识的运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虹,仇艳艳.“概论”课教学中大学生关注的疑难热点问题分析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5(08):180-184.
[2]王继全,陆树程.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几个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2(05):258-259.
一、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意义
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在掌握确凿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思想政治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成议论性文章就是思想政治小论文。
1.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广大政治教师要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法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选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进行发现和创造,大胆打破观念的束缚、时空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初中政治教学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并不排斥学生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研究。马克思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政治小论文是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3.小论文活动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实施
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要注意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以解决现实问题,要体现时代感、新颖感和生命力,要以事实为依据,善于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让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和进一步提高。笔者每个学期都会在所任班级中开展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可表达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只能意会知识的学习;只重视了听、看,忽视了做,所以笔者在进行政治小论文教学的备课时会多花一些心思。具体活动方式是教师指导与学生个体活动相结合,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
1.教师指导。首先,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其次,讲清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再次,举办政治小论文写作讲座,介绍学生阅读优秀政治小论文。
2.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材料,做社会调查。在学生掌握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分析、整理、提炼与小论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透过现象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从实际中引出理论或结论。然后,拟定题目,撰写小论文。
3.教师指导。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撰写小论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认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研究与写作水平。一般情况下,小论文可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写作。
4.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评选小组进行评选活动,并将优秀小论文推荐上报。
5.在一学年小论文活动结束后,要对小论文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可采用教师小结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反思
以上方案的实施,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政治小论文写作这项政治课教学活动,得以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并且笔者通过多年的政治小论文写作教学实践形成了如下反思。
1.选题内容应该注意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以及典型性。从获奖论文来看,所确定的题目应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又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解决现实问题,反映对社会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的关注。如:诚信、环保、校园暴力、中学生上网面面观等课题。
2.要精心指导。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和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研究热点与趋势;CSSCI;关键词分析;核心作者群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1999年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高等教育出口不畅的问题逐渐凸显,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研究的视野在延伸,研究的领域在扩大,研究的成果不断丰富,研究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已有研究者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做了回顾总结。如姜继红通过中国教育网搜索到2001年至2004年期间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文章有1114篇,但这些研究大多笼统地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而没有注意运用有关理论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产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与对策等进行研究。[1]蓝洁和唐德海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有不同的焦点,多学科复合视角的高等教育就业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理论演绎及问题解决向度上,已有研究成果呈现诸多不足。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趋势将在学科视角的切入、多学科复合视角的交叉领域、理论演绎、实证研究成果的理论提升等方面寻求新的研究思路和发展。[2]赖德胜、孟大虎等指出,与国外文献相比,国内已有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利用基本的供给―需求分析工具所进行的总体研究基本没有;二是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初次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而紧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对已就业多年的大学毕业生、对其他青年群体的收益水平和福利状况有何影响,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讨论;三是对于当代中国这个典型的转轨经济体来说,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可能更复杂,来源更广泛,但国内已有研究在分析视角上仍显得不够丰富,无法对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前面透彻的把握。[3]范围和高耀明以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新)收录的1979―2008年间“高等教育专题”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中的4253篇高被引论文研究主题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将“就业及就业指导”作为二级主题置于一级主题“高等学校教与学”之下,1979年至2008年期间共有就业及就业指导的高被引论文153篇,占全部高等教育研究主题高被引论文数量的9%。[4]
运用CSSCI所提供的论文关键词的频率、变化趋势以及论文的被引次数可以揭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5]顺承这一思路,运用CSSCI数据库统计出2001―2008年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标引5次及以上)和高被引论著(标引4次及以上),通过对高频关键词和高被引论著的分析来揭示大学生就业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另外,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里的作者发文和作者被引情况来统计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群的研究活动可以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基本态势。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的热点分析
关键词体现了论文的主要内容,从理论上讲,高频率的关键词代表了该研究领域的常规研究指向或某一阶段内的学术热点;高被引论文在学界有两层含义,其一预示着该论文的质量较高,其二说明该论文在学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程度。[6]因此,将从高频率的关键词和高被引论文两个方面来分析2001―2008年间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的研究热点。
表1列出了2001―2008年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论文中标引5次及以上的关键词23个;表2列出了2001―2008年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被引达4次及以上的18篇论著。
表1 2001―2008年论文中标引5次及以上的关键词
从表1可以看出,在23个关键词中,“教育”和“指导”遥遥领先,总标引次数达121次,表明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视野的不断开阔,对大学生自身的关注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表2中“就业能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观念”、“性别”等与大学生自身有关的关键词标引达78次。与此相应,在高被引论著中,仅在篇名上与大学生自身相关的就有5篇,这些论著总被引频数高达31次。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持续关注的另一个热点是就业环境。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大学生就业也经历了从分配到择业的转变,就业的环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表1中与此相关的关键词比较多,如“就业市场”、“劳动力市场”、“政策”、“就业政策”、“对策”等。从表2来看,与这一主题相关联的论著有5篇,这些论著总被引频数高达61次,远高于其他的研究热点。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趋势分析
通过对表1和表2的解读,不仅可以了解到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的热点,还可以大体上认识研究热点、主要研究角度和主要研究方法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基本趋势。
从表1关键词标引次数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焦点逐步转向对微观的大学生自身和宏观的就业环境的关注。
对微观的大学生自身的关注,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是研究者的视线逐渐回归到高等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人身上。从表1可以看到,“就业能力”、“社会资本”等关键词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高被引论著的篇名中出现“就业能力”和“社会资本”的更是多达5篇。而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综合素质、学校的培养模式、受教育的效果直接就体现在其“就业能力”等方面。
表3 2001―2008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核心作者群
序号 作者姓名 发文量 被引量 作者机构
1 曹殊 5 5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2 池忠军 5 5 中国矿业大学
3 杨伟国 4 1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4 胡解旺 4 5 嘉兴学院
5 李家华 3 16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6 姚裕群 3 6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7 冯华 3 5 北京师范大学
8 贾利军 3 4 南京师范大学
9 林惠青 3 4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10 曾湘泉 2 27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11 周济 2 10 教育部
12 郑洁 2 9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13 吴庆 2 7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系
14 李颖 2 6 华南理工大学
15 黄敬宝 2 5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
16 赵立卫 2 4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宏观的就业环境比较复杂,虽然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加以研究,但从整体趋势上来看,对就业环境的研究依然是今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曾湘泉的专著《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和学术论文《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5年间被引频次达到了47次,就说明了学者们对就业环境的持续关注。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趋势还可以从主要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方面进行分析。从表2可以看到,18篇高被引论著主要采用了经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视角,分别为7篇、6篇和4篇。研究方法以实证居多,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高被引论著达10篇。这说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已由定性向定量转变。
四、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的核心作者群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也产生了这一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利用CSSCI操作平台,检索出2001―2008年间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共65人,以这65人为初选名单,统计他们发文的被引次数,将被引4次及以上的统计在内,统计结果如表3。
以表3来看,这16人可以看做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因为一方面他们在大学生就业问题领域发文较多(2篇及以上),另一方面他们的论著被引频次较高,说明有较强的学术影响。以数据为例,这16人论著总数达到47篇,占5年间大学生就业问题论著总量663篇的7.09%;16人论著总被引次数为129次,占5年间大学生就业问题论著总被引次数773次的16.69%。由此可见,他们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前沿作者中的地位显著。
在16名作者中,属于高等院校的有13人,占总数的81.25%,体现出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的主力军作用。从核心作者机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如北京、浙江、广东等地。
五、结论
通过运用CSSCI数据库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的热点、趋势以及核心作者群的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研究的热点来看,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视野的不断开阔,对大学生自身的关注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就业环境也得到研究者的持续关注。
第二,从研究的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焦点逐步转向对微观的大学生自身和宏观的就业环境的关注。研究方法上已由定性向定量转变。
第三,从核心作者群来看,16人构成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他们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前沿作者中的地位显著,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并且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参考文献
[1]姜继红.社会资本与就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8.
[2]蓝洁,唐德海.多学科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5(5):85-88.
[3]赖德胜,孟大虎.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7.
[4]范围,高耀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主题:1979―2008[J].高等教育研究,2010(2):45-47.
[5]苏新宁.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2000―2004)[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98-212.
本文围绕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选题、素材、写作套路和后期修改这五个方面提出小论文写作的指导策略,用“多”“亮”“实”“顺”“美”等美妙的“音符”,谱写政治小论文的华美乐章!
一、提供撰写角度,突显一个“多”
同一个主题,同一份素材,进行广度拓展和深度挖掘,有助于多角度呈现立意。
1. 政治学科角度
小论文的撰写要始终紧扣教材知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知识是写好政治小论文的理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已了解并掌握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等相关知识,由此构成一个学科体系。在学科理论观点的指引下选择小论文撰写角度,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使文章更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说服力。
例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天蓝了 水清了——记马渚镇沿山村生态村建设》《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和《光耀杭州湾 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三篇文章曾获余姚市高中学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一等奖。三篇论文的共同点是:立足于教材,充分调动了《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如科学发展观中涉及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场经济中涉及的宏观调控等知识,对素材的解读回归于课本,避免了空洞说理,因此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2. 时政性角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也应适应时代要求,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直面高中生思想上的现实问题。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盗版的世界“学问”大》《绿色奥运 绿色希望》和《似曾相识燕归来——小手机折射出大道理》等小论文,以盗版、北京奥运会和手机等当年的热点问题为载体,不仅引发了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把新闻引入课堂,让学生逐渐积累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新鲜素材。
3. 地方人文角度
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要具有地方色彩,体现政治学科的独特性,富有研究价值。笔者发现,近几年获得一等奖的小论文一般都有一股浓郁的家乡味道。如本校学生所撰写的《姚剧——姚江文明的瑰宝艺术》和《名邦之奇葩 余姚之骄傲》两篇小论文,挖掘了余姚地方传统文化——姚剧这个文化资源,从姚剧的起源和发展为主线进行阐述,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本土文化的价值;《菜,榨出道理来》和《小杨梅 大道理》两篇小论文,选择闻名中外的榨菜和杨梅两种余姚特产,从它们的起源、现状和未来展望等角度进行撰写,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余姚本土产品的魅力;《光耀杭州湾 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同样的土地 不同的财富》《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四明山经济发展的“春天”——论四明山“农家乐”》和《白色珍珠——余姚的摇钱树》等小论文,以余姚的梁弄灯具、朗霞裘皮、四明山的“农家乐”和塑料为撰写角度,告诉人们这些产业是如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的。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非常熟悉,站在地方人文角度撰写政治小论文,得心应手、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本土资源为素材,倡导“生活化”教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知行的辩证统一。
二、帮助学生选题,突出一个“亮”
帮助学生选好题目,是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重要一环。小论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用最简洁、最准确和最新颖的文字告诉读者本篇文章将要阐述的问题,使人阅读之后一目了然、过目不忘。由于高中生的知识面、理解力和概括能力都有限,课余阅读报纸杂志和上网了解时事资讯的时间并不多,教师可结合政治学科实际、社会现实问题、地方人文特色和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来为学生选题提供素材,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不落俗套,注意“亮”度。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为文章选择一个好题目,可以对整篇文章起到点睛的作用。政治小论文的“眼”,应该明亮而富有生命力,一般为20字左右。若学生以提炼小论文的观点作为标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仔细研究背景材料,认真领会材料要说明的中心思想;第二,联系材料,找出其中心思想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第三,将材料中心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小论文的观点,确定标题。例如,本校一位学生以余姚特产——杨梅为主题,立题为《小杨梅 大道理》,一小一大,对比鲜明,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深刻印象,在省高中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中获了奖。
三、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素材,彰显一个“实”
题目确定好之后,紧接着下一步,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小论文虽小,材料也不可少,充分占有材料是写好小论文的前提。教师在辅导中要注意提醒学生:题目不同,搜集资料的范围、重点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说来,可让学生从以下两个途径搜集和占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