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隔代教育范文

时间:2022-04-28 17:47:06

序论:在您撰写隔代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隔代教育

第1篇

人才强国是我国一直以来贯彻的方针,因此我国对教育的发展非常的重视,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教育情况而言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父母对孩子的直接教育,另一种则是父母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也就是有祖辈对孙子辈的隔代教育方式。所谓的隔代教育也是指老人和儿童之间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普遍存在于我们中国,在外国地区如欧美等发达地区是非常少见的,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的某些地区,隔代教育的孩子所占的比例几乎已经达到总人数的一半,而且孩子的年龄普遍较为偏小,大多数为五岁以下儿童。针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好处和弊端的分析显得非常有意义。

一、隔代教育的优点

1.祖辈们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和教育孩子

我国目前的情况是老人们到一定的年纪大多数都会选择退休安享晚年,但是随着医疗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老人退休之后还会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事情,如果整天没有事情做的话也会显得有些空虚。在这个时候将孩子交给他们来照顾和抚养,相比较与孩子的父母而言,他们有更加充分的时间来照顾和培养孩子,而且他们具有一定的育儿经验。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社会,年轻的父母在工作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应当更多一些,才能适应和减少工作上的压力,如果孩子交给他们自己教育和培养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两方面都要顾及和花费精力难免会显得有些头重脚轻,顾不过来。这个时候交给祖辈们进行教育和培养,可以让他们解放出一部分时间,可谓是对双方最明智的选择则。

2.祖辈们具有更加丰富的育儿经验

孩子的父母现在普遍年龄较小,而且处在当前的社会中让他们成熟的比较晚,往往还不能认识到自己已经是孩子的父母了,甚至他们本身就还只是个孩子,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抚养一个幼儿,在面临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就会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能及时处理好某些突然问题的发生,遇见问题 还要看书或者上网进行及时的方法普及,这样就会对幼儿的抚养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一旦孩子的成长出现了问题,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个时候交给祖辈们进行教育,毕竟他们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处理问题显得更加的得心应手,而且非常妥当,相比较年轻的父母而言,效果更好,而且更加的安稳。

3.有利于祖辈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当前社会对于养老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老人们的归宿要么是养老院,要么是独守空巢,显得非常的寂寞,老人们的内心也会由于孤独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让他们帮助子女照顾幼儿,一方面可以改变老年人的普遍归宿,让他们增加生活的乐趣,大大降低了对生活的失落感,让他们重拾信心,更重要的hi认为自己还有生活的意义,这样每天都会充满积极性,保持乐观的心态,对老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二、隔代教育的缺点

1.对孩子的心理容易产生障碍

人们常说最爱孩子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没错,我国当前社会的隔代教育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由于老年人对孙子的过分宠爱,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会偏向另一个极端,老人们没有原则的过分迁就孩子,甚至在孩子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也不忍心及时的进行批评教育,让孩子的性格往往会变得过分自负,孤僻,控制能力差等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归根结底是由于老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健康的成长不仅仅包括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的抚养,还应当包括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所谓的心理健康对孩子今后的影响和发展更为巨大,关系到他们今后的社交能力,抗压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老人们如果过分的重视身体健康而不是让心理健康的教育出现了疏忽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2.容易产生家庭矛盾

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教育的时代观念不一样,老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往往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进步而被淘汰,但是老人们的思想还受到观念和意识的影响而无法轻易的改变,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认为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教育理念更加的重要,认为自己的经验是对的不需要做出改变,但是当代和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很多东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会出现不一致的育儿观点,这样呢就很容易造成家庭之间由于观念问题而产生矛盾,导致家庭不和。

三、如何走出隔代教育的误区

目前隔代教育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走出隔代教育的误区是一个飞航重要但不容易完成的事情。首先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带来隐患,相关的部门应当加大力度宣传和普及这一点,增加民众的认知性。其次,既然我国已经形成了这种风气,无法轻易的改变,那么我们只能在此基础上,提高老人们的教育理念,让隔代教育变得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就要求年轻的父母应当多多和老一辈的父母进行教育经验的沟通,保留传统合理的具有其独特优势一面的教育理念,同时应当吸收现代化先进的教育方式,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当代社会的合理的教育理念。大家在一起互动,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与人交往,又能让老人们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隔代家长学校,发展多种幼儿形式的幼儿园教育,充分弥补家庭教育不足的同时更加完善隔代教育。

第2篇

关键词:隔代 教育 利弊 对策

1、引言

前不久,笔者就我市“隔代教育”情况,趁我市某小学开家长会之机,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学生是随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长大的。对于老人带孩子,76%的年轻父母表示对孩子的生活及安全很放心,但在学习和行为习惯上不放心;有58%的年轻父母认为孩子可以学到尊老爱幼、礼貌、谦让、节俭等传统美德;94%的年轻父母认为孩子和老人在一起养成了一些不好的性格或习惯,孩子在家里变得任性娇气、惟我独尊、霸道蛮横、懒惰散漫;56%的年轻父母同时觉得孩子在外面变得胆小、过于听话、无主见,偏于内向;有86%的年轻父母认为自己长期不在孩子身边,会对亲子关系造成负面影响;82%的年轻父母表示如果有时间会选择自己带孩子。

2、隔代教育的优势

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带出一宝”。首先,老人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由于不再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拖累,老人在心态上比工作紧张、压力繁重的年轻父母要平静得多,因而更有精力和耐心去陪伴、教育下一代。

其次,老人有着比较丰富的育儿经验,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起码是教育了两代人,有了儿女辈的实践,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的一些突况,知道应该怎样去处理,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形。经验是很重要的,现在各种类型的育儿书籍、教育书籍,也都离不开实践的经验。小孩生病大家都乐意去咨询一些老医生,也都是看中了他们的经验。

第三,老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是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飞人乔丹就曾这样说过:“其实变老是我由衷期待的事之一,做个老人应该是挺有趣的,我可以跟一堆心爱的孩子们吹牛讲故事,甚至撒点小谎,这听起来不是挺有趣的吗?像我就常向家中的长辈请教一些问题,问一些他们那个时代的事,看得出来那让他们觉得好开心。从回答问题中,他们仿佛寻回了那个时代,也让我知道了他们曾经经历过多么重大的事件。比如说象我太太那边的人,他们最爱聊我还没有到芝加哥来之前的事,谈以前的芝加哥是什么样子的,像帮派、政治等等的重大事情,等我老的时候,大概也会跟孩子们说我这个时代的芝加哥是什么样子吧。”

第四,有学问、有才能的老人教育孩子能达到很好的启蒙教育效果。隔代教育中,孩子与有学问、有才能的老人家在一起,自然可以学到知识,坚定信心,树立远大理想。老人对孩子的启发和教导同样能有效地刺激孩子的大脑思维,从而达到较好的启蒙教育效果。

第五、多数老人们常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因此,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3、隔代教育的不利因素

隔代教育虽然好处多多,但年青家长并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在隔代教育上。由于老人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对此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

(1)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生活意志。多数老人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老人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老人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不能得到矫正。我市枫树山某小区有一住户,母亲为督促儿子改掉粗心习惯,要求他每天把家庭作业记下来,回家做完后再大声朗读检查一遍。可孩子嘀咕嫌烦,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瞒着媳妇去学校抄题目,再悄悄替孙子改正错题。孩子毛病未改,期终考试数学刚刚及格,结果母亲发火、奶奶垂泪,乱成一团。

(2)老人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事物较慢,影响孩子个性的形成。由于隔代家长的教育思想存在的年代与孙辈们所处年代在时间上跨度大,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很大差异,由于处于不同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各时代的经济差误不同,地位不同,时代给予各人的压力不同,他们在对子女如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目前很多新兴时尚事物,隔代家长们很难接受,也很难学习例如电脑已普及化,但隔代家长对此看法不一由于自已不了解,又得很难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得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变少了。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当不出格,而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这样易泯灭孩子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3)过分保护扼制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孩子的依赖性,易使孩子变的更加娇气。在家庭中隔代家长对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部包办代替,隔代家长种种做法,使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已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能力和责任感,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祖辈们的包办代替只是短暂的这种怕孩子吃亏怕孩子摔倒的心理不仅不现实也不可能因为包办代替不可能代孩子做一切事,包办孩子的一生,孩子未来的路很长需要自己去体验和尝试,相反这种包办一切,只会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在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4)隔代教育引起家庭内部教育现象的不一致。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祖辈在生理心理上必然带有老年人的特点,而年青父母们对现代教育观念吸收较快,两代人在对待教育孩子问题上经常出现不一致,如父母在幼儿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总引导孩子如何与小朋友友好游戏,与同伴发生纠纷时,比较冷静,注意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而祖辈容易从自己孩子“利益”出发,保证孩子“不吃亏”的教育,很容易使孩子滋长骄横、霸道的不良习性,长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易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祖辈们对孩子的爱满足不了孩子的情感需要,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0-5岁儿童最需要的是对父母的情感依恋这种需要,是祖辈们不能满足的祖辈的爱更多在于满足幼儿的生存和安全需要,而对于更高层次的需要——情感归属的需要只有父母才能满足。

4、对策

显然,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如何扬利除弊,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是祖辈家长和年轻父母们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对此提出的一些建议:

4.1 年轻父母

(1)明责任、不推脱。作为孩子的父母,要端正父母育儿观念,不要轻易将责任推向祖辈。众多有识之士郑重指出 “父母有教育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父母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是的,父母不应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轻易交给祖辈,即便要将子女托给长辈,也要意识到其不利因素而加以消除。不因工作忙为“借口”而缺乏与孩子的交流,使孩子的心灵渴望和痛苦埋藏心底,无处释放,造成亲子隔阂,更不能将孩子轻易交给长辈就“万事大吉”,以此丧失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年轻的父母只要有情点击,合理安排,就能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多沟通、互学习。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父母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已职责,只要你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如周末带孩子外出,睡前讲故事,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读物与老人交流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注意沟通时的语言应尽可能地简化语言,适时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以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尽可能减少沟通障碍。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此时,如果父母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

4.2 祖辈家长

(1)教有方、管有度。首先要端正教养观念。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娇惯,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如:刷牙、洗手帕、穿衣穿鞋等,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引导,逐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鼓励孩子独立去解决,培养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意识,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其次,让孩子感受批评。有些祖辈怕孩子受委屈,不愿意说孩子的不是,造成孩子受不得一点批评。其实,孩子错了受点批评也是正常的,虽然当时孩子的心理难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是必要的,谁能保证他的一生中不受委屈呢?

(2)多观察、好引导。祖辈家长往往以单一的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百听百服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以致不全面地、客观地衡量孩子,无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久而久之挫伤了孩子的自尊,扼杀了孩子潜能的发挥,错失了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创造能力的良机。孩子好奇、好问、好动,易接受新事物,但辨别能力较差,学习意志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祖辈应遵循客观规律,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思想品德、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健康等,使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满足竞争社会对多方面人才的需要。隔代家庭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祖辈抚养较父辈抚养有更深的代沟,祖辈与孙辈缺少交流,因而易养成孤僻、寡言的性格,针对这一实际,家长可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如:请孩子每天谈谈学校、班级发生的事;请孩子为家长讲故事;过民主生活;开展户外活动等。在接触孩子时发现他有优点或进步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激发其兴趣,增强其信心。既使做错也不轻易下结论,予以批评指责,而应以亲切的目光,关爱的口吻耐心询问,如:“你为什么这样做?”“能不能做得更好些?”等等,给他以反思的过程、回旋的余地,从而充分发挥其内因的作用,尊重其主体地位,感悟自己的得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良的心理会导致不良的行为,继而产生不良的后果,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务必重视和关注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3)学新知,促提高。作为老人,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区分爱与溺爱的界限,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平时与育儿经验较为科学、有成效的邻居们多交流对孩子教育的看法,从中汲取可以利用的好的做法。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孩子,隔代教育具有不可避免性、它的存在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但任何问题都是辩证的,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只有扬长避短,才是教育好孩子的良方。

参考文献

[1] 史瑾.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前教育网.

第3篇

小航5岁生日那天,我去味多美帮他定生日蛋糕。由于临时加班加上塞车,我去幼儿园接小航的时候,已经迟到了半个多小时。老师陪着小航坐在台阶上,陪他说话。我赶紧跑上去谢谢老师,同时去牵小航的手,没承想,平时很乖的儿子忽然甩开我的手,气鼓鼓地自己跑去坐车了。我略显尴尬地对老师笑笑,赶紧去追儿子。

一路上,小航只说了一句“以后不用你接我,让奶奶接我就好了”。任凭我怎么解释和说话,小航就再也没有理会我。回家后,他直接把自己关在卧室,不让我们进去。我很伤心,但也只能一遍遍地敲门,请他打开门吃生日蛋糕,但里面丝毫没有回应。看到我实在敲不开儿子的门,婆婆走过来帮忙:“小航,奶奶知道你是好孩子。你看妈妈为了给你买最爱吃的味多美蛋糕,排队排了半天才买到。妈妈最关心最爱小航了,小航怎么不给妈妈开门呢?”过了一会,小航走出来,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谢谢妈妈,我误会你了。”我的泪水忽然流下来了,抱起儿子对婆婆说:“谢谢妈!”

朋友们都羡慕我儿子聪明懂事,认为我是育儿工作者,所以才教育出这么乖巧伶俐的儿子。其实不然,红花必须有绿叶来配才更艳,主角的成功和配角存着必要的联系,而婆婆,才是我教育孩子的助手和高参。

小航出生后,公婆就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帮我们承担抚养小航的重担。白天,我和爱人上班,婆婆则负担起小航所有的养育工作。一部好戏,没有配角的绝妙搭戏,主角再怎么卖力表演,也只能是乏味的独角戏。

对祖辈们说的话:睿智的隔代家长,思想开放,胸襟宽阔,十分清楚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做花瓶式的摆设。当子女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要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让子女明白,他们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角。当子女教育孩子不顺利时,祖辈则充分发挥自己的配角作用,让自己成为亲子之间的“剂”或亲子沟通的“纽带”。

对父母们说的话:祖辈带孩子,有丰富的育儿经验,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极大的热情和责任感,是父母可以完全信赖的人。所以,年轻的父母一定不要忽视祖辈在家庭教育中的配角作用。父母是教育孩子的主角,祖辈是亲子教育的配角,两代家长的通力合作和完美配合,才是最科学的家庭教育。

第4篇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利弊 教育方式 理念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教师报《幼儿教育周刊》第31期提出了隔代教育时代来临,并发表了评论员文章――隔代教育“隔”住了什么?作为一名从事幼儿师范教育的教师,面对隔代教育时代的来临,需要积极地去应对隔代教育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加快,自我实现的意识增强,生存竞争的压力日益加剧,不管是城市的“白领”,还是农村的“来城务工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祖辈来带养,这样的社会现实,促使祖辈们承担起更多对孙辈的教养职责,而隔代教育作为近年来经济搞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正在对众多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问题与现象之辩

暂时对隔代教育的优劣不予置评,而对隔代教育应以一种社会现象而非社会问题进行定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国,甚至全世界隔代教育的出现都是不可避免,可以说隔代教育的出现是必然的。细究隔代教育出现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点:

(1)在城市,双职工家庭占了多数,许多父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小孩;在农村,迫于生存压力,很多年轻的父母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务工,由于经济、入学、生活习惯等原因,将小孩交给留在家乡的父母亲教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留守儿童的数量迅速增加(达7千万),隔代教育问题也就显得十分凸显。

(2)长辈在教育晚辈时有天然的优势,这也就是出现隔代教育的客观原因。一方面,长辈对教育小孩有经验,这种经验是年轻父母所没有的。另一方面,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也使得他们在教育小孩时表现出更多的爱心和兴趣,与其请别人来带小孩,不如让自己的父母帮助自己。

现代社会“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也间接导致了隔代教育现象的出现。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四二一”型的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也成为普遍的现象,许多老人退休后跟随自己的儿女生活,也就顺其自然地帮着他们带起了小孩。隔代教育是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我们不能将其当成一种社会问题一棍子打死,更不可能设法通过某种手段杜绝它的出现,给予高度关注。

2利弊之辩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特别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祖辈群体的存在现状,隔代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上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我们必须优化隔代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代教育模式的基础框架下,避免隔代教育的不足,让教育和临代教育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模式。

(1) 隔代教育造成“隔代亲”是父母永远的“心头痛”。根据发展心理的研究成果,婴儿期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获得信任感,而这种亲密与信任的培养是在2岁之前培养起来的。如果父母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失位”或者“错位”,以后要建立起这种亲密感可能就十分困难。由长辈教育长大的小孩往往在回到父母的身边后,表现出生疏甚至是排斥等不良反应,这种隔阂是对小孩发展不利的。

(2) 家庭教育方式有民主型、放纵型与专制型几种,在民主型家庭中长大的小孩往往表现出最健康的心理特征。而通过隔代教育长大的小孩可能表现出娇惯、自卑、暴躁、不安全等不良性格特征。家养而不教,在这样的教养模式中,经常出现溺爱、放纵或是专制等教养方式。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如果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不良性格,而这也是在以后的教育中很难纠正的。

(3) 观念的撞击是隔代教育不可避免的话题,传统与现代的争论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更为激烈。长辈的教育观念往往陈旧,甚至是有点不合时宜,在老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作为教育成果的孩子就有可能有些“先天不足”,如保守、不自信等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两代人关于教育孩子的争论中,经常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谁都不会妥协,教育就可能成为一场“拉锯战”。

但是隔代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优势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显而易见的就是,长辈对小孩有天然的感情,这种情感的优势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东西。细心、尽力与无私让小孩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感情与浓浓的爱。在教育小孩方面,老人也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经验,一些素质较高、社会经历丰富的老人对孙辈的教育也非常成功。

3教育方式与理念之辩

近年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很多严重问题,其中日益普遍的隔代教育问题更令人担忧,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教师要相互沟通协调好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让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形成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特别是教育方法,要反对祖辈家长对孩子的各种需求,他们通常采用简单的、直接的满足方式,忽视在引导孩子获得满足的过程中,让孩子探索学习和接受锻炼的机会,过分强调安全,不敢让幼儿冒险,不利于幼儿自信心和胆量的培养。

在教育理念上,一些祖辈家长视野狭窄,思维僵化,价值观教育观、比较保守,观念过时。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往往重情感,轻理智,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缺乏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健康发展的关注,故这不仅需要个体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创造良好条件环境,更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论,让隔代教育不隔儿童的身心发展,不要让隔代教育隔住儿童的未来。

4隔代教育对策

4.1 政府实行政策扶持,推行子女随家长就读

政府首先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让户籍与学籍脱钩,推行子女随家长工作地就近入学,实行同等待遇。

4.2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社区教育网络

政府加大投入,并实行教育资源分配均等化,取消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政府应根据地方学生的数目,建立相应数量的学校,并改善办学条件。

4.3加强教育管理,关注留守孩子真空

政府牵头,各所学校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有隔代教育的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比如对学生祖辈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等,以减低隔代教育带来的影响。

总之,隔代教育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产物,它有利但更有弊,其原因是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降低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然后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东子.隔代教养难以替代父母之爱[N].健康报,2009-8-14(004).

[2] 傅晨.试论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影响[J].科教纵横,2010(9).

[3] 黄珊,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4] 何梅.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服务功能[J].内江科技,2007(3).

[5] 何突敏.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J].教育教学研究,2004(6).

[6] 李洪曾.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5(6).

第5篇

据有关调查,目前小学以下的每十个孩子中就有五六个主要由隔代老人教育。

老人带孩子与年轻父母有没有区别呢?专家认为这种区别存在而且差距较大。首先,在对孩子的态度上,父母趋于理性,而隔代老人趋于感性。父母教孩子一种知识,给孩子买一样东西,满足孩子一个要求,往往考虑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益处,着眼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为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作准备。但老人对待孩子往往有一种溺爱的倾向,以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为出发点,而较少理会这种满足是对他们有益或有害。

专家建议年轻的父母,不管多么忙,都要多抽点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完全把教育责任权、抚养权交给老人,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同时,父母要尽量与老人在教育观念和方法等方面取得一致,特别是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态度和方法上的相异。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

第6篇

现代教育有这样的现象,父母忙着工作,不像以前,现在的妇女追求独立,她们和男人一样出去赚钱养家,那么带孩子的重任就到了爷爷奶奶辈的头上。那么隔代教育究竟好不好呢。

我觉得不用年龄代的人们,总是会有代沟的,所以,在把孩子交给老人之前,和他就一些教育观念和问题达成共识,这样今后遇到问题才好沟通。

我相信让隔代教育一定也是父母思量很久之后得出迫不得已的决定,父母应该尽心尽力对子女教育。我的看法是,只要父母有时间,一定要把孩子带到身边自己教育。隔代教育再好,也不能和父母的教育相媲美,否则在孩子的人生里缺少了父母的影响,他的人生是有缺憾的。同时,教育的重任交给老人,意味着老年人剥夺了成年子女再次成长的机会。还有就是老人已经年纪大了,应该让他们少些负担,好好养老。

多种原因造成了隔代教育的不可避免,但是,父母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我倡导父母孩子多花点时间给孩子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第7篇

【关键词】隔代教育 产生原因 类型 弊端 思考

初三只接近一半的时间,有个叫李昕的孩子就辍学了。离开学校前,他的情况是这样的:每天从早自习开始,到放学期间,几乎是睡觉。作业很少做,老师查起作业来,就补上。比较沉默,很少和同学交流,表情木然。作为班主任,我也尝试鼓励过他,希望他能振作起来,能够学点东西,但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他不声不响的辍学。说实话,一个学生就这样离开,作为教育者,很有些自责。是不是我们平时的工作不细致,只是粗线条的要求每个孩子都一样?是不是我们太追求优质生源,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已经让某些孩子失望?

我自责的原因很简单,不希望任何孩子的求学之路在我手里中断。也能够换位推测他的心理:初三太苦太累,每天上学放学都是披星戴月几乎没有休息日;作业多,老师管理严;初一初二玩得太狠,几乎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了,除了睡觉还能干点什么呢,不如回家玩更自在一些。然而,孩子这样自顾自的回家,家长的态度如何呢?孩子家中只有一个年迈的爷爷,中过风。对孩子百依百顺,家中的电脑就是怕孩子去网吧上网不回家装的。孩子每天晚自习回家,就泡在网络上,通宵达旦。这也是每天孩子为什么一上早自习就瞌睡的原因。从这个孩子身上,我深深知道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家庭教育更关键。我马上给他远在珠三角的父亲打了电话,告诉他基本情况。这位父亲有些无奈,除了听之任之,再无下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原本聪明的孩子成了厌学的典型?我想,隔代教育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1.什么是隔代教育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2.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

2.1 父母不在身边,祖辈家长承担起育儿责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

2.2 祖辈家长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然而,由于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3.隔代教育的类型

类型一:过分溺爱型。孩子本来能自己做的,祖辈家长呵护备至,代为其劳。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祖辈家长们取消了。

类型二:过分监督型。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如此,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类型三:民主、温暖和理解型。在祖辈家长中也有的采用这种方法,只是数量很少。

4.隔代教育有明显弊端

4.1 为孩子“护短”,不讲原则。一些老人带孩子往往溺爱无度,任何规矩都不放在眼里,孩子自然变得任性顽劣。当父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祖辈老人却反过来袒护孩子,当着孩子的面责怪他们的父母:“对孩子那么凶干吗?你忘了你小时候啦?尿床、打架、逃学,还不如你儿子听话呢!”爷爷奶奶本来就比较疼孙子,再加上现在的孩子不多就更加宠爱,正所谓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都满足孩子(不管对孩子好还是不好),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就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4.2 包办代替,过度保护。曾有专家做过一个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好,社交圈子宽,胆子大,能吃苦,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则不然,有的已经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动手,像提书包这样的事都要别人代做。稍不如意撒娇哭闹,甚至和同龄孩子都难以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