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范文

时间:2022-11-16 22:41:00

序论:在您撰写爱国主义教育征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

第1篇

关键词:永恒主题;报国之恋;爱国之志;主体教育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奋发学习,具有重大意义。结合多年中学教学的实践,就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一、注重培养学生家乡之恋,升华其爱国之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祖国、家庭和个人紧密地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爱国之情传统中一个突出的特征。“国家国家,国而家,家而国。无家何以国,无国家焉附?”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从热爱自己家乡开始,让他们懂得只有热爱家乡的人,最终才会认识到祖国母亲的可爱。所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让学生首先了解自己的家乡,采取多种方式:如组织交流(讲解与学生自学材料结合)、实地考察(有计划、有组织地考察家乡之美、之最)、召开主题班会等,对他们进行爱家乡教育,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和培养他们的爱国爱乡行为,从而真正树立热爱家乡的依恋感、责任感、自豪感。同时,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身示志。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言行处处表现为热爱家乡、热爱国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模范行为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家乡可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报国之恋。

二、要重视“网络文化”对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

当前网络时代迅速发展,信息资源在全世界流动,它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信息量,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通过互联网,他们看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网络世界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网络拥有高度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使得全球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的冲突与融合成为可能。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正日益受到网络文化的强烈冲击与挑战,网络传授信息的方法和手段要比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高明”得多。同时,由于网络具有负面效应,对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危害极大,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十分严峻的挑战。

面对高科技支持下的互联网,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把它作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加以重视,把网络作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新阵地,从青少年的切身利益出发,分析互联网的消极作用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影响,使他们对互联网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认识。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己任,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信念,正确认识、处理全球化和民族化两者的关系,强化国家意识,增强爱国主义信念。

三、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取长补短,扬善避恶

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关心国家和社会,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要求人要以“天下为己任”。它强调:“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把自己的修养和社会、国家联系在一起。“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每个人都要关心国家大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庄子说过:“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所有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等思想也阻碍着中国发展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先进的文明成果为我们所用,其腐朽的东西也乘虚而入,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年轻一代,加剧了各种异质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构成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和价值文化的挑战。同时,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成为财富的体现,拥有金钱就意味着拥有各种社会财富,这种状况极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的思想。传统文化中倡导的重义轻利思想,在不少学生心目中已转变为重利轻义,甚至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这种情况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在教学中,青少

年应学习古人又不拘于古人,把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和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与西方文化进行深刻的比较,树立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把外在实用性、功利性和内在道义圆满地结合起来。

第2篇

一、升旗仪式,提高爱国主义意识

通过每周升旗仪式,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声音,国歌激励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无论世界哪个角落,只要有炎黄子孙的地方,就会出现鲜艳的五星红旗,就能听见嘹亮的国歌响起。通过观看国徽,使学生体会到国徽的庄重。在各级人民政府的大门口都悬挂有国徽,站在国徽下,想着祖国要统一,祖国要富强,是当代人的任务,更是未来一代的重任,借以激发少年儿童热爱自己的祖国。“祖国的标志”是指国旗、国徽、国歌等,这些标志是祖国的象征,直观上是很形象的,通过形象寓予了深刻的“理”和深远的爱,这些标志是我们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二、校园文化,熏陶爱国主义思想

学校通过电子大屏幕、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班级文化墙等,精心设计“爱国主题标语、宣传橱窗、黑板报、手抄报、文化墙等多种有效形式,让爱国思想教育随处能见,随时可学。班级举办祖国在心中、我的中国梦、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主题班会、演讲会、朗诵会、图画创作展览等。宣传解读党史、革命史、先进英雄人物事迹、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祖国发展变化的成果。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用情感感化学生,用智慧启迪学生,用人格陶冶学生,使学生高尚情操得到陶冶,行为习惯得到训练,品德修养得到加强,文明素质得到提高。

三、举行比赛,深化爱国情怀

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更深刻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校还开展了一次面向全校学生的征文比赛,征文比赛的主题为:探索革命发展新道路,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探索改革新形式,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爱国主义教育。这三大主题紧扣爱国二字,一方面能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一方面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传统节日,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民风民俗,传承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每逢重大传统节日,正是我们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清明节扫墓,让小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花圈、花篮,为烈士庄重的送上深深地哀思,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思念与崇敬;十一国庆节,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让学生牢记五星红旗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五颗星代表全国人民大团结,再次唤起他们热爱祖国、做新世纪小主人的强烈愿望;端午节、党的生日、胜利纪念日……我们不失时机地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不仅使同学们更清楚地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更加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操,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学好知识,练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的情怀。

五、热爱家乡,塑造爱国主义灵魂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青少年忧患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民族精神教育融入未成年人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时间

2015年3月10月

三、活动内容

1.充分利用每周周一的升旗仪式,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道德学堂等形式对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牢记历史,奋发学习,立志振兴中华。

2.各班召开一次以纪念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班队会;出一期以纪念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成长报;举行一次勿望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作文比赛。

3. 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征文、知识竞赛活动。结合读书节,引导学生广泛读抗日故事,写心得体会;开展一次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永远的抗战,永远的丰碑和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我为家乡作贡献 为主题的纪念胜利70周年读书征文竞赛活动。

第4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国内,对现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无疑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其实效性,发扬民族精神,让广大大学生加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

1.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1.1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当今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的长期目标,而大学生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就需要具备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谐社会不仅要讲究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还需要人们在相处过程中友爱待人,讲诚信,建立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矛盾也相继出现,爱国主义能够缓解社会中的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因为爱国主义能够将群众团结起来,划清人民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矛盾,避免过度内耗[2]。同时,爱国主义也是情感支持和行为动力,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发展。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只有具备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1.2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任何教育都应该服务于社会主义[3]。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要保持一颗热爱祖国的心。只有让培养出的人才对国家具备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才能促进他们为了国家建设而努力。因此,要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就需要培养他们爱国的情感,让他们利用所学到的科学技术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所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要求。

2.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探讨

1.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实现,但是在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主要是近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而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就相对欠缺。事实上,我国传统文化中就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每个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及各种经典著作都给现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就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在理论课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开设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开展讲座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历史、国情等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责,树立中华民族的价值观。通过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渠道,能够让大学生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从而增加认同感。

2.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生会受到熏陶,因此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怀。比如在学校的校园景观或者纪念馆中增加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各种宣传方式,如通过广播、校刊、横幅、展板等载体传播爱国主义精神,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作品展等,让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融入到校园生活,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力。

3.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和公德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要求大学生具备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同时也要求大学生做个有素质的爱国公民。爱国主义是一种理智的、积极的爱国情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行动中[4]。我们看到一些譬如游行示威、景区刻字、在国外旅游时插队等等这些行为都是由于没有形成基本的法律和公德意识,这些行为不仅体现了公民的个人素质,同时对国家的形象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要加强法律和公德等这些常识教育,要让学生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提高广大大学生的素质,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整体形象。

4.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性

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说在口头上的,它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了解到中国的国情,磨练意识。高校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应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脱离空洞的爱国主义理论认识,深入了解社会和民情,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可以利用军事训练以及各种社会调研等形式进行教育,充分利用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历史,体会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增强民族荣誉感。

第5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中专生;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广泛传播,能够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因素越来越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中专生,面对道德是非以及传统道德与现实生活的一些冲突时,不能较好地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使中职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强中专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改变教育方法和形式,是摆在每位从事中专德育工作的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周岁阶段,其中有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思想纯朴,吃苦耐劳,有理想目标,求知愿望迫切,自理能力较强,生活俭朴,遵纪守法。但与此同时,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心理承受力比较脆弱,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想倾向的侵蚀。他们一方面要求改革,渴望成才,另一方面感到不是光凭自己的劳动就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于是容易滋生失落感。因此,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切实加强引导,改进思想教育工作,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课堂教育为渠道,突出爱国教育主体作用

教育部门下达的各种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应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于课堂教学,配齐配好德育教师,开足课时,开好课程。各科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教育因素,以教材为载体,结合教学过程使其有机有序地渗透到学生中去,其教育效果是其它任何德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利用德育课堂进行渗透教育,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电视、橱窗、板报等阵地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步。

以主题教育为统领,夯实教育内容富有成效

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全面而具体的,针对当前的学生素质和实际情况,突出专题教育,辅以时事教育,坚持活动教育,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各项活动之始终,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等主题教育,能够定期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工作总结大会和爱国主义专题学生教育会议,将爱国主义教育引进课堂,不断增强教育效果。通过突出主题、创新载体,广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不断健全机制,在实现主题活动经常化、制度化、长效化上下功夫;通过广泛宣传,在营造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浓厚氛围上下功夫,为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氛围。通过开展各种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发挥重要作用,对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断探索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以活动教育为载体,拓展教育形式丰富多彩

中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工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搞好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努力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各种校园活动的作用。当前,在中职学生的爱国教育工作中还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这是与青少年发展规律相违背的。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首先应转变观念,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真正关爱学生,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学生在充分享受丰富校园活动的同时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各种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红歌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将教育寓于活动之中,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以不断创新为动力,推动爱国教育与时俱进

第6篇

关键词:革命历史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是一种以热爱和忠诚祖国为内容的比较稳定的情感、思想和行为,是一种团结人民、推动历史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基本规范。爱国主义教育是一定社会的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引导人们开展爱国行动的一种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政治社会化的产物,是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化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和场域,担负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历史重任。

首先,加强馆校互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实践。在这方面,我们要善于把纪念馆方面静态的红色历史资源活动起来,把高校方面丰富的教育和学生资源调动活跃起来,把纪念馆方面和高校方面的资源高效流动运转起来。以“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当代学生展开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公民教育,以最终实现“把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为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的目标。具体而言,纪念馆方面可在和各高校建立有效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纪念馆资源进高校、革命电影进高校、专家学者送报告、主题征文比赛在高校、研讨会与红歌会竞等多种活动形式,有效的将历史与现在拉近距离、将静态与动态结合起来、将革命精神与创新意识合而为一,进一步丰富和优化纪念馆红色历史资源的内涵和品质。高校方面,除了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爱国主义课堂讲授、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和节假日进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等外,还可根据当代学生的内部需要,积极依托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有关革命与创业的演讲和辩论、邀请专家学者开主题报告会、组织学生参观旅游、组织学生开展班团日活动、组织红歌会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等,通过活动载体让学生自愿走进红色历史资源富集的革命历史纪念馆,自觉接受“润物细无声”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此外,高校与纪念馆方面可以互派党史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专家,以相互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也可以相互借鉴彼此的活动形式和载体,以达到共同依托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学生爱国主义公民教育的目的。

其次,建立有效沟通合作机制。具体做法是纪念馆方面成立学生联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学生联络事宜的领导、组织、监督、检查等统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与区内外的各个高校及学生团体建立直接的契约合作关系。契约合作的重点和原则宜以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为行动的导向,对所有合作高校和学生团体一律实行免费服务政策。不仅仅免门票,也要免相关的导游讲解服务。因为只要纪念馆方面能把足够多的学生吸引到百色,即使门票和导游服务收益为零,单单学生在百色地区的刚性消费亦足以弥补革命历史纪念馆的经济收益。况且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建馆初衷根本并非单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契约合作的形式除了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外,宜应允许和鼓励诸如馆校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学生课外活动基地等形式的存在和发展。不过,纪念馆方面在与各高校和学生团体建立合作关系时,须对每所合作高校和学生团体每学期至少要在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一次以上的学生活动有个硬性要求,以形成有效的联系机制。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方面也可以采取“主动走出去、积极迎进来”的策略,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与纪念馆方面合作,积极开辟建立革命历史纪念馆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基地。

最后,加强化组织保障,创设环境氛围。依托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建立起由政府统一领导、各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各高校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定期召开各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协商研究解决纪念馆建设、纪念馆服务、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等重大问题。在这方面,纪念馆主管部门一定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并要在纪念馆的领导班子配备、人员编制、队伍培训和职工待遇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同时,考虑到纪念馆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太大的经济效益的现实,政府部门有必要也必须从其公益性质和教育性质出发,不断加大对纪念馆建设的投入力度。当然政府也可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纪念馆的建设、运营和发展。从本质上来讲,纪念馆建设是爱国主义环境建设。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纪念馆的环境及其特点,弄清爱国主义教育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努力创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氛围。

总之,革命历史纪念馆作为我国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从建馆之初就承担着缅怀先烈、记载历史、传承精神、教育后代的光荣使命。依托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是践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又是实施《、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的实际举措,更是高校进行思政政治教育活动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荆惠民.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

[2]郑志发等.爱国主义教育结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2005,(12).

[3]路景山.建设林则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第7篇

【关键词】 大学生;爱国主义;必要性;意义;方法

1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大学生自立意识增强,呈现出追求上进、朝气蓬勃、勇于创新的特点,这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市场的开放,教育的改革,大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和思考的问题。如政治责任感降低、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价值观念偏差,专业思想不稳等等。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现时期的大学生,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担负着实现祖国宏伟蓝图的巨大责任。大学生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就目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一系列的现象来说,则需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2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及意义

1.1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准则。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早期人们对故乡的热爱之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明确的民族意识和对祖国的爱。广义地讲、爱国主义是民主团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人民群众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最崇高的感情,是动员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1.2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担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因此,要通过深刻理解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大业顺利进行。

如何对待这些现象,如何引导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成为目前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感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3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法

3.1 把爱国主义教育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是高校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各科教学之中,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都是爱国主义的光辉写照。他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爱国主义的名言警句,更用自己的行动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这些都是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3.2 充分利用好德育教育基地。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和各系党团组织应利用团日活动时间,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用生动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参观德育基地以后,可以此为题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组织开展“如何使爱国主义在我身上闪光”的座谈会或征文活动,在学生中提倡奉献精神,增强其参与意识,巩固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3.3 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绵绵不绝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有着无与伦比的顽强生命力、巨大的凝聚力和少有的延续性,在世界浩如烟海、群星璀璨的古老文明中独树一帜,经久不息。在当代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可以极大地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增强对本民族的热爱情感,是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生中不断深入开展的基础,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德育素质的良好途径。

3.4 铸模于范。先进的爱国者和英雄模范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教材。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榜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模范典型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召、吸引、激励青年学生,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这一时期的奥运精神,又激发起全国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大大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震醒了一批民族虚无主义者、民族精神失落者及民族意志消深者。奥运精神给人以向上的力量,点燃起中国青年学生的奋发激情。教育工作者正是通过各个时代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的榜样教育作用,激励大学生肩负自己的历史使命,去学先进,找差距,赶先进。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榜样教育,必须历史地、辩证地把握榜样人物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不是一种抽象的超时代、超阶级的社会意识,而是一个历史范畴,因而,每个时代的爱国主义者总是和他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与时代使命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代爱国主义则是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 杨胜生 范传功 大学生思想教育架构式探讨 《思想教育研究》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