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规范化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10-19 20:09:07

序论:在您撰写规范化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规范化管理论文

第1篇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药房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品的使用人员、记录、处方以及其他所有资料作为文本的研究对象。

1.2方法。我院药房管理人员按照国家卫生部关于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一套全面的品规范化的管理规程,从品的采购环节、验收环节、入库环节、保管环节、出库环节以及使用环节等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的安全问题,并进行及时纠正,消除隐患。对所有调查资料进行记录、分析、筛选、统计等。

2结果

我院品的使用未出现流失及滥用现象,未出现制度不健全,实施不及时,人员不负责、监管力度不够等现象,各操作环节均紧凑、合理;实施规范化管理之前存在的不合理环节均已消除改进

3讨论

第2篇

板桥林场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板桥镇,界于北纬32°50′~33°10′,东经113°15′~113°45′之间。东北、西北和北部分别与确山县、方城县和舞钢市接壤。森林经营总面积1.28万hm2,公益林总面积1.21万hm2,其中2004年经国家认定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0.95万hm2,2006年认定的省级公益林0.26万hm2,全部为水源涵养林,权属国有,森林覆盖率为95%。由于地域优势,林场林地植被丰富,其中有香果树、杜仲、粉椴等,辖区内分布的哺乳类、两栖类、蠕性类等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2公益林工作开展情况

2.1抓好护林员选聘,注重业务能力培养

护林员的素质决定着公益林管护的成败。为此,板桥林场专门成立了公益林管理办公室,委派2名林业技术骨干,专职公益林管理。林场专职护林员实行聘用制,按照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一年一聘。管护公益林的护林员在本场范围内,且有《森林管护》等级的正式职工中产生,并与场签订《国有板桥林场公益林护林合同》,佩证上岗。合同明确规定了护林员的护林范围、面积、期限、权利、报酬、义务及违约责任等。管护区域按《河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在不打破林班的原则下划分管护区域,确定管护面积,结合护林员的档案工资发放护林员的管护劳务费。场公益林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选聘的护林员进行相关的政策、法规、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有关公益林管理知识的岗位培训,使护林员具备森林管护的技能,从而更好的胜任公益林管护工作。

2.2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抓好岗位责任监督

为加强公益林管理的长效管理,板桥林场严格按照公益林管理办法,签订“二级合同”,先由板桥林场与市林业局签订《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合同》和《省级公益林管护合同》,再由板桥林场与护林员签订《河南省公益林护林员护林合同》,具体落实管护责任。为规范公益林护林员管理,评价护林员的管护效果,建立长效机制,制订了《国有板桥林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护细则》。场公益林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选聘的护林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业务知识培训。公益林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选聘的护林员护林绩效进行考核,护林员的劳务费与护林绩效挂钩,及时调换不称职或不合格的护林员。场公益林管理办公室每月对各林区护林员召开一次例会,随机查岗不少于2次,查验护林日志记录,上岗签到,管护区内有无盗伐林木、乱采滥挖、乱牧滥猎等毁坏公益林资源的现象。护林员请假必须经林区主任批准,以请假条为准,说明请假原因和时间,电话请假一律不予认可。护林日志要求每日记录,认真记录时间、天气、巡护路线、巡护期间发生案件记录、违章纠查记录及宣传记录。同时要求护林员做到“三必须”:必须记录好巡护日志,必须认真参加培训,必须坚持参加例会。公益林管理办公室及时通报巡查结果,为场考评护林员提供依据,进而安排下步管护工作[1]。

2.3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公益林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不少基层工作人员和林区群众对公益林的生态作用不了解,对国家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政策不清楚,为了确保公益林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仅靠林业部门一家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提高大众的认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为此我们举办了公益林学习培训班,利用广播、电视、场宣传车、印发宣传册,多种宣传途径,向广大社会人员宣传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森林分类经营改革政策。同时在重点公益林周边的主要路口,河流交叉口设立公益林标牌,明确公益林的管护范围、责任和进入重点公益林林区的注意事项。通过这些工作的落实,取得了社会人员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地预防了放牧、砍柴、违法征占用公益林情况、活林木丢失等人为破坏公益林资源行为的发生,减轻了公益林管护人员的负担,提高了公益林概念的社会认知。

2.4完善公益林档案和数据库管理

板桥林场成立了公益林管理办公室,明确专人做好公益林档案管理工作。从公益林区划界定到管护合同、有关管理方案、方法、规章制度及上级文件,分事权等级,分类别存放。档案资料有专人负责,有专门的档案室及档案柜,充分发挥档案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使公益林档案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建立完善河南省生态公益林数据库,对全场生态公益林进行全面核查,核实公益林小班面积和小班相关因子,将全部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落实到具体小班,并制作shp格式的矢量数据库和河南省生态公益林小班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公益林数据库相关资料。

2.5建立监管机制,强化科学支撑

林场按照《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等规定,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克扣或挪作它用,确保资金真正用到公益林管理上去。

2.6注重管护绩效,提高生态意识

《国有板桥林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护细则》规定,护林员的管护效果和护林劳务费挂钩,护林员管护区内一年中无森林火灾发生、无乱砍滥伐、无乱占林地,优先续签护林合同,对考核不合格的护林员终止护林合同。建立宣传机制,提高职工的生态保护意识。负责公益林管理的同志不仅要自己首先学习好公益林管理规定及补偿政策,更要主动为护林员和领导提供学习材料,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手段,共同把公益林管理工作做好。

3存在的问题

3.1林分质量低

板桥林场为事业差供单位,经费30%来源于财政拨款,70%需要单位自筹,林场为了生存,争取了低产林改造、林木皆伐等项目,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导致林分质量下降。板桥林场树种为建场时营造的马尾松、黑松、麻栎,树种单一,纯林多,混交林少,阔叶林多,针叶林少。山上土层厚度较薄,树木生长缓慢,病虫害危害比较严重,林区立地条件不高,藤灌较多,有些树木大面积枯死,加上林区内群众封建迷信,进入林区上坟烧纸,使林区内森林火灾时有发生,影响树木生长,降低了林分质量。补植补造后,管护区内牲畜过多,啃食幼苗,幼苗生长缓慢,中幼龄林多,成熟林少,造成生态林林分质量不高,起不到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屏障保护作用,生态功能等级偏低。

3.2补偿标准低,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自2004年生态公益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以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偏低。虽然各级财政投入林业资金总量逐年增加,但与林业建设的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补偿资金只能够满足一部分护林员的护林劳务开支,远远满足不了公益林补植、补造、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等开支,国有林场尚未摆脱贫困,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3.3管护难度大,缺乏护林经验,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原因,林业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致使林区工作站、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林区道路较差,加大了林业资源管护难度。在选聘管护人员队伍中,大多数是初、高中文化水平,只有少数的技术员和管理人员是大专以上学历。因此,他们对管理好生态公益林缺少清楚的认识,也缺少应有的护林知识、技巧和经验,致使公益林管护目标不明确,护林效果不好。

4公益林管理的建议

根据生态区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综合森林质量、管护难度,对现有生态公益林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生态公益林的景观资源、林下资源,科学合理地规划林地保护与利用,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全面禁伐。通过中幼林抚育和大径材培育,促进保留木生长,缩短林木成熟期,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实行造林树种多样性(适地适树),改善树种单一结构问题。板桥林场管护面积大,各护林点基础设施薄弱,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模式,亟待加强基础设施方面投入。提高管护人员素质是为了更好地管护生态公益林资源,实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应对护林员进行林业法律、法规方面的学习和系统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培训,培育壮大专业管护人员队伍,增强林业基础保障能力。

作者:刘红云 单位:河南省国有泌阳板桥林场

第3篇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中药房管理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我院近两年的药品盘点数据以年度平均值为基本单位进行分析。两组管理前药品的存盘数量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医院中药房的药品报损率、患者投诉率以及药品账目符合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照组(2013年4月~2014年4月)进行常规中药房管理,方法如下: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实验组(2014年4月~2015年4月)实施规范化管理,方法如下:①加强人员管理,提升专业技能。医院中药房在实施规范化管理时应该及时调整人员结构,加强中药专业人员。医院中药房应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老带新,加大培训的力度,并且在日常工作中更专业、更有效地和患者沟通交流;②完善中药饮片采购,控制饮片质量。规范化管理时应该把握中药饮片的采购质量,随时招标,解决草药价格不断上升的问题。同时,中药房硬件设施应该完善,保证中药饮片能更好地保存;③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定中药处方模板,编制中药代码,从而降低医师以及收款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准确率。同时,发药时应该配备电脑和LED显示屏呼叫系统,从而缩短患者排队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④加强煎药室管理。中药房和煎药室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规范化管理过程中还应该加强煎药室管理,使得煎药室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从而保证中药汤剂的质量。

1.3统计学方法: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6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药品报损率为2.1%,患者投诉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药品报损率为14.7%,患者投诉率为36%)(P<0.05);实验组药品账目符合率为99.2%,显著高于对照组(81.4%)(P<0.05)。

3讨论

第4篇

1.1一般资料

手术间的空间是有限的,整理好这个空间,更好地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这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1.2目的

通过组织品管圈活动,提高术毕手术间整理完备率,推行精细化管理。

1.3方法

1.3.1组圈:手术室腔镜组取九名护士组圈,投票选举的方式产生一名圈长,八名圈员,护士长任辅导员。通过圈会讨论圈会为每月一次,每月具体时间待定,品管圈活动时间为2016年7月~2016年12月。1.3.2活动主题:以头脑风暴的方式征集活动主题,再以投票的方式确定活动主题为提高术毕手术间整理完备率。1.3.3现况调查:利用查检表调查四周的不完备例数,统计结果。见表1。1.3.4活动目标: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术毕手术间整理完备率,推行精细化管理,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3.5原因分析:根据统计数据,圈员采用鱼骨图的方式对手术间不完备率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1.3.6根据分析要因,拟定相关对策。(1)制定手术间物品放置的标准,统一各手术间物品的摆放位置;(2)把手术间整理纳入手术人员岗位培训内容;(3)落实书面交班制度;(4)建立完善的房间整理标准,及时主动更新学习;(5)加强责任心教育。1.3.7对策实施与检讨(1)根据完善的手术间整理标准进行操作整理,把标准放入每个手术间的操作流程本内,护士按照整理标准进行整理,护士根据归位标识将各类仪器设备、物品进行整理;(2)新护士进行全面培训,人人掌握手术间整理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合手术间最便捷有效的手术间整理培训制度;(3)交接班者以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专科组长不定期抽查手术间,积极落实书面交班制度,每次交接班,交接者最后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4)组织手术间管理护士学习物品补充标准,并加以实施,将手术间特殊物品进行归类整理,实施个性化整理措施;(5)认真学习晨会中强调的物品补充整理的重要性,时刻自我提醒,专科组长每天术毕后不定期督促巡查,互相监督,明确个人职责,认真做好物品整理工作。

2结果

术毕手术间整理不完备例数统计结果。见表2。QCC活动后,我科的手术间整理不完备率由每周平均300例下降到到100例,通过现状调查表分析得出,手术间整理不完备率有明显改善。

3讨论

通过QCC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提高术毕手术间整理完备率,还制定了手术间整理标准化,这样更有利于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另一方面,在活动的过程中,使成员的自身价值得到最佳体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发挥团队精神,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在工作中获得满足和荣誉。护士不再只做传统上医生的“执行者”,应针对问题不断提出解决的方式方法。在本次的实验中,护士不断丰富着自身的职业内涵,也更深程度掌握了PDCA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升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作者:刘秀琳 单位: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潘海燕,颜波儿.品管圈活动在ICU医护人员手消毒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0):2154-2155.

[2]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3.

第5篇

论文摘要摘要:加强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对提高财会核算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防止和杜绝结算事故、经济案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在财会工作中加强规范化管理。

0引言

财会部门应该以质量管理实施为契机,进行财会规范化管理,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明确的岗位职责、量化的考核标准,以任务目标、责任目标、素质品德目标和学识能力目标,严格要求财会人员,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把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绩效管理的“考核意识”和规范化管理的“结果管理”有机结合,以质量管理深化财会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会规范化管理水平。面对新的形式需求,财会规范化需要进步高效管理。

1当前财会规范化管理存在的主要新问题

1.1业务学习不深入,实际操作不认真。部分学习流于形式,有关操作规程中明确规定的新问题仍然把握不准,以至在操作的时候造成差错。

1.2思想熟悉不到位,达标创优标准低。有的行对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熟悉不到位,思想没有压力,工作缺乏动力,不能按照“严、细、实”的要求操作业务,缺乏敬业爱岗,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3有些人员在规章制度执行中不能一如既往、认真坚持,不能按业务操作流程办理每一笔业务,存在事后补办的现象,存有检查前突击整改的情况,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改进和加强财会规范化管理的思路

2.1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质量考核监督机制。合理分解目标,将任务量化并落实到人,使各尽其职,人尽其才;理顺工作关系,体现既分工又协作的工作程序和整体意识,克服各自为政的现象;落实质量考核责任制,树立正气,克服老好人的思想,建立包括出勤、学习、交接、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在内的各项考核制度。在工作实践中把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和每个人的工作效果统一起来,把贡献和报酬结合起来,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和操作程序,以促进财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2.2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日常监督职能,明确坐班主任的职责和工作权限,重点理清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抓好组织纪律,岗位练兵工作,协助主管领导处理好工作中的疑难新问题,做好业务协调和重要业务的审核工作,主要应把握好微机操作、进出人凭证、人员业务交接、出库人库等“四个关口”,认真填写日志。强化坐班主任事前、事中检查监督,按月(季)开展自查工作,发现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上级联社定期不定期地对下级联社进行检查辅导,帮助排疑解难,促进不断整改。四是在具体工作中,采取对照财会工作规范化标准逐条自查的方法,找出不足,尽快纠正。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制度、办法的贯彻执行,杜绝违规操作和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2.3加强学习,把握规范化标准。因此,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熟练把握规范化标准。财会人员要把学习规范化标准和学习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弄通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内在联系,加强对新问题的理解;把学习规范化标准和工作实际相结合,找出差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把学习规范化标准和个人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克服惰性和旧习,建立严格按标准、规范化运作的工作程序。

2.4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多内容的业务培训活动。要围绕着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加大业务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全面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对现有从事会计出纳人员情况进行一次普查,弄清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类别和业务水平,然后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规划。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要求在培训内容、培训进度和培训时间上应有所区别。培训工作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干什么、学什么、懂什么、专什么,学以致用,立竿见影,以此尽快地适应本职岗位工作。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全面的业务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互查观摩学习活动,及时交流总结经验。要有组织、有目的的召集基层负责人和会计出纳业务骨干,围绕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主体进行互查,通过观摩学习,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讨论加强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具体新问题和工作难点、疑点,统一工作方法,达到相互帮助共同促进的目的。

2.5组织考核评选。由上级抽调县联社的会计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织开展考评验收工作并实行奖励和处罚,通过此项工作,既考评了被查单位的工作,交流了经验,又培养壮大了考评队伍,使参加的人员进一步从感性熟悉提高到理性熟悉,从实践到理论上明白财会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和要求,为促进财会工作上台阶、上等级打下基础。

2.6关心基层行会计出纳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基层信用社的会计出纳人员处在工作第一线,工作任务繁忙,责任重大。因此,各级联社领导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办实事结合起来,作为基层行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单位领导要经常和财会人员开展谈心活动,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成长进步,解决他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充分调动广大会计出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财会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以质量管理深化财会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财会规范化管理水平。

第6篇

1.1严重缺乏档案征集的意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我国档案工作人员仍然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重视收集、轻征集”。一些工作人员缺乏主动征集档案的意识,不愿主动走出去拓宽征集渠道,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档案征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宣传,导致社会群众及一些单位的领导对档案征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不愿配合或支持这项工作。

1.2缺乏完善的档案征集机制

新时期下,随着相继出台《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同时一些地区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档案征集工作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完善的档案收集、征集方面的法律制度,部分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模糊不清的状况,缺乏健全完善的相关组织保障体系,从而严重阻碍了征集工作的发展进度。

1.3档案征集方式较滞后

当前我国各级档案馆为了确保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档案征集工作方面花费的很大的精力,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由于受到经费、库房等方面的限制,档案征集方式仍然以主动宣传、被动接受为主的方式,没有采取新的手段,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征集渠道,也不能与民间、市场相联系,不能全面了解档案资料情况。

2.对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探讨

为了对档案工作加强规范化管理,档案工作人员必须采取措施,严格规范档案征集工作中的各个工作步骤和工作流程,制定相关的规定和制度,作为档案征集工作管理的依据。只有从源头上规范化了档案的征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1制定合理可行的工作计划

在档案征集工作的整个流程中,提前制定合理可行的工作计划对整个征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是评估和鉴定征集对象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来说,档案征集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征集的方式、原则、标准及范围等,档案工作人员应该熟悉并明确每个阶段的征集目标,包括明确征集的重点以及整个征集过程的各项经费预算等。征集的档案应交由征集人员进行分类归档管理,由本单位的财务人员实行对档案的接收。档案工作人员应根据征集对象的评估报告、征集档案的审批表、持有人签订的征集协议、征集过程中的经费支付凭证、专家鉴定回忆的会议记录及档案点交记录表等方面对档案进行归档。

2.2提出征集意向,做好档案评估

在档案征集前,应由两名以上的档案征集人员以书面的形式提出征集档案的意向,并准备好相关的征集材料,主要包括档案征集意向书、档案征集申请表、征集对象原件及相关材料。通过上交档案征集意向书,可以确认征集对象的持有人是否完全自愿地出让征集对象,为了更好的提出意向,必须认真记录清楚征集对象的基本情况描述和持有人所提出的要求,将征集对象的名称、所属年代、出产地及数量等基本情况明确记录在案,对持有人所提出的要求包括对所有权的分配情况等也应一并记录。除此以外,为了确保档案征集的后续工作有序的进行,工作人员还应登记持有人的有效联系方式并请对方确认签名。档案征集表的准备,一方面便于征集人员提出征集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也便于更好地确定评估专家。

2.3召开专家鉴定会

档案工作人员负责准备好专家鉴定会的材料,主要材料包括档案征集的意向书、申请表、征集对象的图片和资料及征集对象的评估报告。从档案征集专家库中抽取此次鉴定会的鉴定人员,最后以专家对征集对象的鉴定会会议纪要形成文件,其中应包括对征集价格方面的建议。由档案整理人员将归档所需要的资料移交给业务档案管理部门。在移交资料的时候,应将征集对象的图片和相关资料、档案征集申请表和意向书的正本、征集对象专家鉴定会会议纪要及征集对象评估报告正本等按照程序移交给业务档案管理部门。

3.结论

第7篇

1.1手术室环境质量卫生要求

手术室的环境能够全方位、全过程的阻止所有污染因素的干扰,它符合卫生学和医学流程的要求,在手术室空气净化,无菌物品送发、储存,无菌技术操作及使用后物品的处理方面得到有效的污染控制。并在所有人流、物流工作轨迹和环节都能体现及时、周到、方便的流程,体现快捷、高效的原则。层流净化手术室的空气洁净设施的配套完整性保障了手术室内细菌浓度的有效控制,使其空气洁净度达到规定级别。根据控制医院感染要求下,层流手术室的细菌浓度在浮游菌浓度与沉降菌浓度中任选一种,控制达标后都可认可,而在空气洁净度级别实行≥0.5μm和≥5μm两种粒子直径都必须达标才可认可的技术指标。

1.2医疗器械及用品的卫生要求

在手术室中,最常见的致病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而当细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内生长繁殖并产生代谢产物,引起人体内全身和局部的反应,造成感染后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由此,手术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除了执行必须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外,也应具备预防意外感染的意识及处理方式。

2手术室常见安全隐患

2.1血源性感染

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工作时,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尤其是每台手术的器械护士,被病毒、细菌、支原体、霉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感染的机率大为增加。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还应注意操作中出现意外问题,防止意外遭受针刺伤、刀割伤以及污血溅到破损的皮肤或眼睛里等意外血接触。

2.2物理性因素

在手术室这种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手术的要求越来越精细化,所引进的仪器和大型设备也随之越多,随着先进技术的一步步发展,一些极易造成手术室医护人员健康的隐患也越来越明显,例如噪音、放射线等物理因素。

2.3化学性因素

在手术室中,主要包含甲醛、戊二醛溶液、化疗药物、麻醉废气等化学消毒剂。

2.4其他危害因素

手术过程中很多情况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如电刀产生的有害烟雾、病人和医护人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肠道手术中的粪便味、关节置换术中所使用的骨水泥产生的异味、血腥味等。这些异味通常不能及时散去,因为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的门窗一般要紧闭,并且要限制空调系统的通风量,因此,医务人员只能忍受这些异味的侵袭。而手术室医护人员在这种环境下往往是一整个工作日,日复一日,所造成的身体伤害可想而知。

3手术室感染的规范化管理

3.1控制血源性感染

对于已经安排手术的病人,管床医生要对病人做全套检查,包括乙肝抗原、抗体、丙肝、肝功能、艾滋病、梅毒等,这些都是输血前的常规检查。为便于手术室的合理安排,管床医生做好已知感染病患的细菌或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在手术单上注明特殊感染的情况。巡回护士的自我保护很重要,戴手套和穿隔离衣是基本要求,在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接触其体液、血液后必须洗手,并在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手术衣应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提前备好一次性手术衣,以防意外情况;戴双层手套,一旦出现破损马上更换;清洗腔镜器械时,避免管腔内残留的血液溅到护士头面部出现感染,一定要佩戴面罩、护目镜等保护用具。但是,在刀片与缝针的传递过程中,也会出现意外的刺伤,那么,作为手术室医护人员,也必须具备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必备的应急处理方案。发生针刺伤时,用1%活力碘冲洗伤口,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刺激出血,减少相对污染范围,再用流动自来水和肥皂水反复清洗伤口后,必要情况下进行局部包扎。在处理特殊感染的利器刺伤时,除了当时的应急措施外,在24小时内及时上报医院院感办,根据院感办的相应流程进行处理:先查明针刺伤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伤者是否穿戴防护用具;再弄清为什么会发生损伤,以及损伤部位、伤后采取了哪些处理措施;此外还要汇报病人的血液生化指标和医护工作者自身的健康情况等。

3.2物理性因素

3.2.1降低噪声

手术室须引进噪声小、功能好的仪器设备,并适当对其加以调节,要经常检修。手术室的硬件设备上,如金属柜门窗应常规定期上油,增加其活络性;手术器械在清洁消毒的流程中也应进行保养维护,避免术中出现故障而产生过大噪声。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人为造成的噪音因素,减少人员的流动,控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数量。

3.2.2防范放射线

固定“C”臂机所在手术间,在墙壁、门内置铅板以加强隔绝。在使用X线照射的过程中,护士要避免与X线接触,可采取回避的方法,不得已时应穿上“铅”服、戴上围脖及腰托。管理人员排班时应对孕妇给予特殊照顾,可不让她们参加此类手术。合理安排X线照射机会,不能让个别固定人员频繁接触该类手术,并给予相应的此类手术的补贴。定岗加强设备检修和维护,特殊危险部位要贴有显著标志。

3.3化学性因素

3.3.1规范使用化学消毒剂

医护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化学消毒剂,在检查或使用该类用品时,要佩戴齐全,操作准确。手套、口罩、帽子、防护眼镜,缺一不可;密闭消毒、灭菌容器,尽量避免消毒剂挥发到空气中;设置专门的消毒室,良好的通风设施,定期监测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减少有害气体在手术室内的存在与累积。

3.3.2合理排放麻醉废气

接触吸入性会手术医护人员的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妊娠期间的医护人员,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对她们的安全加以保护,首先要考虑手术类型和病人的情况,麻醉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安排等都要合理。其次,选用精密的循环密闭式麻醉机,通过机器上的废弃吸收系统将废弃排至室外。

3.4其他危害因素

在手术电刀使用过程中,手术助手应该及时吸取术中产生的烟雾,医护人员也应从旁提醒提醒;对病人做好充分的术前肠道准备,避免术野遭到粪便污染,减少异味;限制人数,因为人数多会增加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定期检测手术室层流过滤设施,及时清洁更换隔离板,排除异味,增加新鲜空气,维持室内一定的氧含量。

4手术室感染的“人文”管理

4.1领导和控制

在国内三甲医院,手术室都是核心之重,不单单是手术室所承载的重任,更多强调的是它的资源配置和无菌管理。这就对手术室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领导手术室管理的工作中,实行手术间责任管理制度,专人负责,及时发现手术间在手术实施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及时反映,及时解决。这样能更好的从物理因素上解除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不利方面。建立完善的手术室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制度,对非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手术室隐患进行排查和追踪。手术室医护人员应合理安排排班,不偏不倚,充分考虑整个工作团队的整体氛围,及时解决人员供求和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排班安全隐患,做出正确的安排,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4.2保护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