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6 15:34:28
序论:在您撰写春望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原作者推波助澜,脑残黑减少到最低】
自从《倾世皇妃》《甄嬛传》等网络小说相继被搬上银幕后,不少华语导演也将视角投向了网上大热的小说,如陈凯歌的《搜索》,滕华涛的《失恋33天》。然而,改编原著小说,尤其是青春文学,极易遭到原著粉丝的吐槽和诟病,如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没少受到原著党抛出的“狗血”骂声;明晓溪的《泡沫之夏》更是从演员年龄到剧情几乎是每处都成了“槽点”。
对比来看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改编成电影后,也迅速分流出脑残粉和脑残黑。如何将原著粉大量转变为影迷,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导演赵薇在接受采访时说:“小说就是小说,电影就是电影,千万别拿小说过来‘看图说话’,那我们干嘛呢?别拍电影了”。赵薇的《致青春》侧重于对青春岁月的怀念,而原著的《致青春》,则更为强调“逝去”这一点。
原著小说曾连续畅销七年,总销量已突破300万册,在背景上已然为电影积累了受众基础和口碑沉淀。针对原著和电影删节和改编部分有着大量不同,原作者的态度就显得至为重要。
电影上映后,原作者辛夷坞的观点在第一时间得到了传达:“电影和原著相似度有五分。作为一个小说者,明白电影是对小说的一种再创作,这是最起码的,从文字到影像,不可能是生硬的照搬。所以必须说,我很高兴遇到的是赵薇和她的团队……我觉得电影展现了很多人物小说以外更多的命运,它让《致青春》变得更有脊梁,也更有力量。”
当电影的负面宣传失去了原作者的支持,面对票房一路飘红的成绩,对电影的期待和好奇召集了更多的粉丝,从而通过社交网络传递开来,将小说改编电影的负面性掩盖下去,反而成为了推动电影持续高温的动力。
【“有一种感情叫赵薇黄晓明”的病毒传播,为青春加油打气】
电影上映前夕,新浪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络上纷纷扩散着一个“有一种感情叫赵薇黄晓明”的段子。一幅长微博中,赵薇和黄晓明的所有互动细节全部被一一记录:同喝一瓶水,接过水瓶拧盖子,双方默契凝视,赵薇生日黄晓明拄着拐杖赶节目为赵薇庆生,黄晓明忍着腿伤公主抱赵薇……
长微博源自鲁豫的《说出你的故事》,而之后这条图文结合,煽情备至的长微博受到了大量微博大V转发,在微博和人人等掀起一阵传播。而充当该条微博的二次传播乃至N次传播的,正是电影《致青春》的潜在目标受众群体。
据一些事一些情loveq.cn品牌策划曾思敏的统计:“截止目前为止,在几个含#有一种感情叫赵薇黄晓明#的原创微博中,@新浪综艺转发13194次,@精彩电影转发9917次,@壹周猫眼秀转发4082次,这3个十级到百万级的微博文案完全一致,可以基本假设为同一营销推广出口投放的产物。早在3月12日,当事人黄晓明祝赵薇生日快乐并同时“致青春”的微博,共转发52359次。”
《致青春》电影本身的目标观众锁定在十来岁的学生党到二三十岁的白领群体,即之前宣传的“生在红白机、住集体宿舍”的一代,而这一群里,又恰恰构成了社交网络中最为活跃的成员。
“有一种感情叫赵薇黄晓明”本身说的也是属于赵薇黄晓明的青春故事,与电影《致青春》有着某种程度上的重合度。病毒传播的受众加上赵薇和黄晓明的粉丝群体,构成了为电影买单的大头,而关于改编原著“青春”的负面影响,则以大量的粉丝加以转化。
【圈内好友助阵,使原著与电影区别开来,为电影营造正面力量】
电影上映前十天,王菲主唱的《致青春》通过电影官方微博@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movie在微博上,转发量迅速突破6万。
天后亮嗓,将电影的受众即赵薇的粉丝群体扩展至王菲的粉丝上,同时,这首歌也被原著者辛夷坞转发:“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作为天后歌迷必须转一个。”在微信等社交朋友圈中,这首主题曲被网友自发性地大量转发,其评论都是褒扬赞赏。
一、做好课前教案准备工作
教案是老师在上一堂课前准备的,根据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经过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给学生教学《春望》这一课之前,翻阅了杜甫生平很多的诗集,对杜甫进行全面的了解,《春望》这首诗的基调是悲,体现了国破人亡的悲惨景象,为了能够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杜甫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笔者补充了另外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基调是喜,表达了诗人在听闻祖国收复失地的消息欣喜若狂的心情,两首诗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学生因此受到了强烈的对比反差冲击,在他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营造贴合课文的氛围
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抓住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认知特点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把握学生的兴趣点,然后进行激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的时候,往往能够让学习事半功倍。语文老师应当应用语言的魅力,惟妙惟肖地展现文章表达出来的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改进课堂教学结构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能够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接受的知识信息量,这是每个教师应该攻克的难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方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持续时间是有限的,一方面需要借助教学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简洁,语速合理,尽量避免非关键环节的时间浪费。
四、开发学生大脑潜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备课重要性
语文备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备课前,应该先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成竹在胸。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思考与确定。
1 备课的“模拟讲授”环节
模拟讲授或训练,作为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教案完成了,是纸上的东西。纸上谈兵不一定能取得实战效果。要进行两个飞跃,一个是把纸上的东西变成脑子里的东西,成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变成形象,融化在脑海里,形成意识。第二个飞跃是把意识变为行动,也就是能够按教案的设想进行实际操作。有的教师,写完教案,要看几遍,边看边想在课堂上如何动作,甚至对着镜子演示一番,像演员排练节目一样,如发现纰漏,及时修改补充教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写了教案就搁置一边,到了课堂上在临场发挥,就有点草率了。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导入新课和设计导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②根据授课的内容设计导语。备课时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抽出有概括意义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其与学生熟知的或似知非知的事例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独出心裁的导语。由于每节教材内容有其丰富而广阔的外延,涉及许多其他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事物,课堂的起始设计,也可以从他们的关联中寻找线索;③导入要言简意赅或短小精悍。导入部分时间过长,使人有喧宾夺主之感;④导入的形式要丰富多彩。任何一种形式的授课技巧,一定要灵活运用,不可形成定式,使人产生呆板之感,导入导语也不例外。
2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进行预设
2.1 以生为本,预设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有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每课时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体现在思考中的导学要求制定教学目标的能力。有意义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能实。在语文课堂的预设中,应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弹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既达到教材双基学习目标又着眼于学生综合发展、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2 发展为目标,预设有效的教学方案。新课标、新教材要求我们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教材处理”,同时也给我们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站得高,看得远,在教材处理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浓缩、调整、选择等艺术处理,以减轻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化,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以充分实现。备课中预设有效的教学方案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基础促成知识迁移,作为教学突破口,这对提高课堂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3 跳出教材之外
过去的语文教学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教师只是充当了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只要把知识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学生,就算完成了任务。新课改提倡“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中不但要深入解读文本,而且要善于跳出教材之外、充分开发并利用与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如一位教师为了备好《春望》一课,先后参阅了12本有关的书籍,研究了杜甫的生平事迹,了解了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还深入地研读了这首诗的分析文章;最后,为了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深刻领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位教师决定补充诗人“平生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一忧一喜,一首是忧极而惊,一首是喜极而狂,他决定详教《春望》,略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悲一喜,一详一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震撼。
4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也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不能只关注教师有没有将教学内容教完或者教得是否认真,而应着眼于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或学得好不好。要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收获甚微,就算教师教得再卖力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同样道理,尽管学生学得很吃力,可并未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那也是无效教学或者低效的教学。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四点。
一、课前精心设计教案
教案是指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按照小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了指导学生实施主动知识建构而形成的教学方案。它不仅是引导小学生实施学习活动的教学手段之一,而且能够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提供相应的材料与指导。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案能够起到激发小学生群体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切实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作用,有利于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比如,为备好《春望》一课,笔者先后阅读十多本相关书籍,深入研究了杜甫的生平,了解了本诗的时代背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诗人忧国忧民之伟大情怀,笔者决定补充诗人所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一悲一喜,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因而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极为显著,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二、积极营造有效情境
语文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应当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创设相应的条件,通过在课堂中紧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让其较快地进入到最理想的学习状态之中,从而理解教材中文章的内涵,其后再与学生一起反复地阅读课文,从而品味作者用词之准确与精炼。语文教师应当用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声情并茂地加以描绘,精辟入里地进行分析,具体而准确地加以刻画,让小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笔者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一开始就运用十分低沉的语调和哀痛之情,营造了悲痛而抑郁的氛围,让小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体会出作者自身所需表达出来的情感,为下面突破教学难点做好情感铺垫,这样就能突破其中的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三、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结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功率,也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时间和实际教学时间之间的比例。为了让这一比例能够有所增加,就一定要创新教学方法,更加精心地组织教学,并且尽可能地让有效的教学时间有所增加,这样就能提升语文课堂中单位时间之功效,其别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合理地加大课堂中的信息量。语文教师要用好宝贵的课堂时间,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最多的知识信息,让小学生从目前的发展水平达到最近的发展水平上,这样就能进入到新的最近发展区。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同一堂课中能够有更长的有效注意时间。课堂教学时间是相当有限的,为此要珍惜时间用在有效的教学之中。比如,应当准时进入课堂,注重教学语言的简洁性与语速之合理性、板书之精当、提问之技巧等,尽可能避免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从而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比如,在教学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时,笔者打破了固有的教学结构,让学生先学习感受较深的那部分,颠覆了依据课文段落的前后顺序进行讲解的固有教学方法,显得设计新颖、很有创见,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之能力,这样就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四、开发小学生思维能力
不同年龄的学生各有不同的特征,其智力水平与思维特点也各不相同。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切实认识到教育对象之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应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发展小学生的智力,能够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与创造能力。小学低年段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一些形式较为新颖、生动活泼的东西更容易产生兴趣,只要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就能发挥出极大的积极性。所以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之中,模仿表演与设疑质疑均为极佳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咏柳》这首古诗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一幅富有诗意的美丽春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让他们在这一意境之中体味到古诗之美,其后再依据小学生好动、爱表现这一特点,让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加以配乐和作画,并且让他们介绍自己所作的画。这样一来,小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之中理解诗意,感悟诗的意境,并且培养小学生手脑并用之能力,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均得以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备了非常强的艺术性,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绝非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课前精心备课,课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争取在短短一堂课里,使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情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在实践中不懈探索、勇于创新、认真总结、逐步完善,从而切切实实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达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思考[J].网络财富,2009(06).
一、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有层次的把中国古典文学知识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使学生多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备课中有意识的附加一些诗辞歌赋等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添加一些诗辞歌赋及中国古典文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平时语文教学日程安排上,要求学生多看、多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传统文化著作,熟记一些传统文学的名言佳句,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2.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情感在传统文化中表现的最为浓郁和强烈,也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在语文教材中国古典文学内容教学时,注重对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讲解,在让学生全面理解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同时,让学生撰写诗辞赏析和读后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诗词歌赋)主题的理解、对诗人爱国情怀的感悟。
3.亲情教育。反映亲情及传统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及对母亲的思念。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溢与言表,感人至深;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充分体现了对亲人的关切、思念之情以及渴望得知亲人消息、家庭信息的一种急迫的心理。在教学中,结合语文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把倡导家庭美德、学生心理健康、行为规范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育学生尊老爱友、孝敬父母,帮助学生维护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亲情网。
4.友情教育。友情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情感,友情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之间的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现了朋友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在语文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结合教材中有关友情方面的文章进行分析对比,让学生自己归纳主题思想,分析梳理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写出赏析和评价材料。学生在学习诗词、分析归纳主题思想、撰写赏析和评价材料的过程,逐步加深了对友情的理解,增进了同学、朋友之间的感情,形成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传统节日、民风民俗在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词: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61-01
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目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不少老师并没能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很多时候反而让它阻碍了语文课堂教学,束缚了语文课堂教学。本文意在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归纳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上的理论优势与使用现实的不足(包括教师使用的不足和多媒体手段本身的缺陷),二是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PPT理论上的优势与使用现实的不足
1、直观、生动与“直观”、“生动”的泛滥 现代多媒体技术被引用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来的首要原因就是它的直观生动性,利用它的影像展示功能,可以很便捷地向学生展示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可以向学生展示用语言难以描述的实物的图像,可以向学生展示难于实际操作的科学实验动画和视频。同时还可以利用其视频、音乐、动画、图像等为课堂提供生动的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但是在老师们的实际使用中,却将多媒体的这一优势异化了。或是肤浅地把文字转换成图像、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比如讲成语“画蛇添足”,就先在幻灯片(指多媒体幻灯片,如用power point软件制作的幻灯片;以下各处相同)上展示蛇的动画;讲诗歌《春望》时,幻灯片上首先就展示一幅桃花盛开的图片。这是幼稚的生动,“生动”得失去了理智。或是图像、声音等使用过滥,成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干扰。
2、提前准备的方便与提前定型的束缚 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另一大好处,是可以在上课之前就为语文课堂教学作更为充分的准备。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可作更多的操作性准备。比如板书,可先设计好,在课堂上不用再写。教师通过对课件(指现代多媒体课件,以下各处相同)的演示,更易发现自己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的不足,通过对教学课件的反复修改,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科学,教学设计更加合理。相对于纸质教案,多媒体课件修改起来也更容易。
但是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又有提前定型的缺陷。课件一旦用到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就不易作灵活变动,教学就会受到它的牵制。语文课堂教学实情一旦出现我们预料之外的新情况,或是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显示出我们预设的某些多媒体环节并不适用,甚至对教学会是一种干扰,我们难于像传统教学手段那样对教学思路、教学呈现作灵活调整。因为调整一处就可能会动课件的“全身”,因为我们对课件的调整处理会通过多媒体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打断他们的学习进程,甚至分散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干扰他们的学习。
3、高效健康的可能与耗时伤身的现实 从理论上讲,利用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的教学是高效的,可以在课前为课堂作更多的实际操作准备;可以减少板书的书写,可以借助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代替大量语言表述、现场操作、现场试验,大大增加了语文课堂教学信息量,为课堂节省不少时间。
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使用多媒体教学,看似省时健康,对许多老师来说,实际上是既费时又有损健康。首先是课件制作会耗费大量时间,假设一个课件十张幻灯片,要做得像模像样,不少老师可能得花两个小时。如果制作的幻灯片数量更多,再加上可能还要在课前的课件演示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对课件作多次修改,那就得花费更多时间。尤其是多媒体操作不娴熟的老师,采取多媒体教学所用的备课时间往往可能是传统教学手段教学备课的好几倍。
少了旧“污染”,可是多了新“污染”。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无论是对人的肢体,还是视力,都有极大的伤害。电脑辐射对教师身体的损害已经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事实。
二、科学利用多媒体
1、树立科学的多媒体工具观 对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多媒体的本质就是教学辅助工具。形象地说,它和传统的小黑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一样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始终是为教学服务的,课件制作始终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展开。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是内在灵魂,多媒体课件只不过是外在形式。如果教学内容处理不当,教学思路设计不合理,再“精美”的课件也白搭。
2、多媒体教学的备课流程要科学 科学的做法应该是先有充分的传统纸质备课或电子文本文档备课,然后才有课件制作。在吃透了教学内容,设计好合理的教学思路,从内容到形式都了然于心的前提下,才考虑让课件来辅助,来呈现,才考虑如何制作课件。如果教学内容表明根本用不着多媒体,那就不用。这样,不但我们的课件更能与教学内容形成有机整体,而且我们的课件制作也更加轻松,更加省时。
3、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 首先是要熟练地掌握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各项功能,这样才能在课件制作时更加快捷,更加轻松自如。
其次是在制作课件时,要考虑到多媒体的声、色、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
一、《唐诗宋词选读》教材怎样选
选修课姓“选”,就必然涉及教师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检测等诸多方面的选择、处理。《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时数较为有限,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根基尚浅,教师选修课教学经验仍待积累,教学时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1.详略得当,选择有谱。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取舍,使教学详略得当,收放自如。《唐诗宋词选读》有些诗词主题相同、风格相近,可以取精择要,也可改为学生自读,甚至直接捐弃不用。“选择”还要注意“组合”,可以打破教材的编选顺序,以学生最易于吸收的方式进行重组,促使学习内容更优化,努力扩大教学视野的成果。如以送别诗为例:《唐诗宋词选读》以送别为主题的诗歌就有以下几首: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李白的《送友人》等。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以主题来串讲,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情感和手法。
2.对接必修,延展拓深。如何让学生和诗歌亲近起来,教师要不断寻求教学的源头活水,从必修教材上下工夫。高中必修教材甚至初中教材的诗歌学习,便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纽带。如学习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单元,《兵车行》的教学可以《春望》导入,以《石壕吏》延伸;中唐诗单元,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教学可以由必修一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入;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可以必修四《蜀道难》延展。学生只有对文本产生“亲近感”,才会排除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即庄子所言的“疏沦而心,藻雪而精神”。
“选”,实际上是教师以智慧夺取教学时间,以“博观”“约取”教学内容。教师心中有“谱”,才能让选修课真正切合学生的需求,真正与《唐诗宋词选读》教材“经典诗词”的身份相匹配。
二、《唐诗宋词选读》教师怎样读
《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因其借鉴少、难度大,教师更应在研究教材教法、丰富自身知识、拓展活力课堂等方面加强修习。
1.内外兼修,胸有成竹。教者要明了教材的编选情况,要试图与教材编者对话;尤其要做到领悟单元导入语的精髓;单元导入语言简意赅,介绍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主流诗歌和代表作家,教师可指导学生“知人论世”。唐诗宋词具有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等多种因素的美。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来挖掘唐诗宋词语言文字的内涵,体悟唐诗宋词意境的美。《唐诗宋词选读》配有大量诗(词)意画、人物画像图和书法篆刻作品等;可以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教师切勿熟视无睹,要指导学生边看边读,启发想象,再造情境,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另外,要深入研究教材所选的教读诗词。“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殿堂内的璀璨明珠,大多数一线教师对唐诗宋词的把握, 仅限于代表诗人的代表篇目。不少教师教学时仅捧着一本参考书,实在逼急了利用网络下载一些教案来“救火”,长此以往,教学势必支离破碎,教师又怎能“求其放心”呢?因此,较为系统、力求深入地去理解《唐诗宋词选读》思想精华,显得十分必要。
2.视野开阔,授人以渔。直面教材,走近作者,诵读感悟自不待言;搜集比较,阅读借鉴,系统学习也很必要: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厚积薄发,沈祖钡摹端未噬臀觥锋告傅览础…各有特点,不一而足,教学中尽可划出“名家赏析”一块教学内容来,教师把自己备课的“幕后”工作可以大方地展现到“台前”,既让学生对经典学习有全新的认识感受,又能真正“授人以渔”――学生学会自己读诗词,做摘记,经典学习的意义即已超越课堂教学本身,收获的将是无尽的“不教之功”。另外如梁衡的《读韩愈》《乱世中的美神》《把栏杆拍遍》《读柳永》、林语堂的《坡传》、余秋雨的《坡突围》、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以及诗词的一些通读精选本,教师自己先精选阅读,再择要介绍给学生阅读,相信几本书读下来,师生重新审视教材,会有别样的情感和认识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