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8 22:48:32
序论:在您撰写中学生消费议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抓“熟”
指的是要善于选择最熟悉、体会最深刻的角度写议论文。一则或一组材料,涉及的内容可能是多方面的,对于不同家庭、不同阅历、不同知识面的考生来说,熟悉的程度就会明显不同,而选择一个最熟悉的角度来展开议论,就能比较深刻地表现事物的本质,对材料议论的深度和广度都会达到最佳程度。
如一次考试作文为考生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漫画《拔牙》―牙医不小心拔掉了病人的好呀,留下了坏牙,要求学生写篇议论文。由于议论的主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考生就要根据“熟悉”的原则,有所选择。对社会上一部分人工作马虎有感的考生,可以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写成思想评论;对现实生活中成绩与错误、优点与缺点对立关系感触较深的考生,可以写成哲理评论;还可以从改革的角度,写成时政评论等。这样选择不同的角度都是切合漫画内容,符合作文要求的。
二、抓“新”
所谓“新”,就是根据要求,选择人们很少选择的角度来作文,给人以出奇制胜、新颖别致的感觉。就学生平时作文来看,如果要求写议论文,则大部分学生都是选用一两个角度来写,写出的内容缺乏新意,大同小异,阅读时给人疲倦感,当然不会得高分。因为多数学生选择的角度,都是从材料的字面意义或本意出发的,就事论事,这样的作文是很难得高分。
如果能改换一两个角度,就会令人耳目一新,获得较高的分数也是不言而喻的。仍以上面的作文题为例,不少考生都是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批评给患者做手术不负责任、粗心大意、去好留劣的错误做法,但都是这样写,就难免千文一面了。而有的考生则独辟蹊径,从当今社会改革人事制度的角度行文,批评某些单位“革掉了优秀的民族文化”,“革掉了优秀人才”;保护了哪些畸形变态的“低俗文化”,庇护了“碌碌庸才”,触及的主题很深刻,令人深思警醒,给人以新奇的创意。这样的作文,比较容易得高分,应该肯定“出新”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三、要“小”
从社会大角度来论证某一个道理,难度也较大,一般人不容易写好,因为它涉及面太广,一般人并不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作为一名中学生,就很难把握住度,至少写不深刻,要想使论证的问题深入浅出,同时又有话说,最好以“小”取胜,通过细小的角度,看出具有普遍的问题,即“小中见大”,选择的角度小,反映的主题大。还以上面的作文题为例,如果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批评给患者做手术的少数医务工作者,这虽是材料的本意,但职业道德是个范围很广的话题,泛泛而谈的话,很难写深刻,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举教师批改作业的例子:教师将学生作对的作业判错,将做错的作业判对,从这一小角度出发结合漫画,可以谈教师应当如何工作,怎样具有责任心?
或者再由漫画联想,从种田的角度来写,农民在田间除草时如果三心二意,将禾苗除掉,留下稗草,良莠颠倒,去掉精华,留下糟粕,那么秋季将收获什么?没有收获将如何生活?还可以联系市场经济,从商人经商的角度去写,不法商贩用假冒伪劣商品坑害广大消费者,以此品当精品消售给人们,赚了昧心钱,这种行为不仅坑害了广大消费者,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例子,选择的角度都是比较小的,但写起来反而有许多话说,也有利于思路的展开,更容易揭示文章的主旨,如果是考场作文,选择小角度更容易写出好文章。
一、基础:准确严谨
议论文范文的选择必须是规范的经典文章,最好的莫过于教材选文,如韩愈的《师说》、苏洵的《六国论》、鲁迅的《拿来主义》、赫尔曼的《获得教养的途径》,等等。在阅读课文时,要分析、体会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与严谨。
1副词使用的准确性
副词有表示时间、地点、程度、范围、语气等不同的作用,它们在议论文中对动词、形容词的修饰、限制与补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议论的力度。
比如《〈物种起源〉绪论》中:“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从第一句中的“可能”“任何”我们可看到作者工作的艰巨、材料的浩繁,“也许”“一些”用语准确严密;第二句“当时”一词表明作者思想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有新发现去修正自己的观点,折射了作者严谨的工作态度。
2关联词语使用的准确性
关注关联词,分析各个分句所表达的意思,细心体会论证过程中逻辑的严密性,这是提升议论文语言准确性十分重要的一环。
首先,单篇学习。比如在教《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时,用关联词进行语段练习:“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而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做后盾。”假设关联词“即使……也……”后紧跟着条件关联词“除非”,而在假设关联词里套着因果关联词“由于……而……”,在因果关联词里又套着选择关联词“不是……便是……”,准确地说明了文化传统的形成必须有共同生活、共同心理做后盾。
其次,综合学习。学完五册必修课本,将这些关联词综合梳理一下,提取因果关联词、假设关联词和转折关联词让学生练习。前两种关联词为因果关系和假设关系,可迁移为议论文中的因果分析法和假设分析法,从而避免学生只“叙”不“议”。转折关联词特别练习的原因,一是学生常用到转折关联词,但很多时候是强加转折关系,用了“其实”“可”等词却没有转折的意思;二是“固然/当然/诚然……可是/但……”这种让步转折关联词多了之后考虑会更全面,使文章更严密,从而避免文章偏激或绝对化。
二、发展:增强语言表现力
学生议论文写作时有个误区,即认为议论文不必锤炼词句,不需讲究文采。其实,在确保论点明确、语言缜密、论证有力的前提下,文采斐然的议论文说服力更强。与教材相结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议论语言进行提升和强化。
贬词褒用与褒词贬用。例如:“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记念刘和珍君》)
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运用。近义词连用,可以使情感的表述有层层推进的意味;反义词配合使用,两相比照,可以使情感更加显豁。例如:“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化雅为俗,雅俗共呈,合理地使用文言和俗语。使用文言词语,有利于形成典雅之美,文章显得精炼;而使用口头俗语,则可以彰显机智幽默,文章显得意趣别致。“如今日美国螃蟹气十足。今天到中东上思想政治课,明天到东亚办人权学习班,刚在南斯拉夫踢完了热身赛,又跑到印度半岛当裁判。”(网络评论)
铺排与转折。先从立意的对立面进行铺排,阐述种种理由,再转折阐述自己观点。此手法语势极强,表明作者观点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例如:“虽然奥林匹克精神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利,甚至也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是,奥林匹克精神将依然为人类所需要。”(《奥林匹克精神》)
生活中时常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我们对每件事都有自己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我们作文中如能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把它写入文章,就属于一事一议的议论文了。
我们在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时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分析材料,提炼观点。因为“一事一议”属于给材料作文,所以写好“一事一议”的第一步就是认真阅读材料,然后抓住关键段落、句子或词语认真分析,归纳出材料的中心。概括出材料的中心,只能算读懂了材料,要发表议论还需要在读懂的基础上推进一步,即针对材料的全部或某一方面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就是“一事一议”的论点。一个材料有时可以提炼出许多观点。同样一个材料,由于提炼的观点不同,便会出现论点不同的文章,因此在提炼观点时,应选择最佳角度。
二、拟好题目,力求醒目。“一事一议”的作文一般都是没有题目的,需要我们自己来拟。
我们拟题时要注意紧扣论题,力求醒目。要尽量防止拟题的平泛,人云亦云;也要尽量防止拟题大而空。
三、写好开头,简明扼要。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然而开头又是关键。写“一事一议”的开头,必须紧紧扣住所提供的材料内容,文章的开头首先要概述材料,然后根据它的意义或教训提出自己的观点,即文章的论点。这部分用的笔墨不宜太多,否则喧宾夺主。初学写“一事一议”的学生常犯的毛病有两个:一是先将材料从头到尾抄一遍,这是要求不允许的;二是在概述原材料时,抓不住重点,抓不住关键的语句,意思表达不清。以上两个毛病均反映出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较差。因此,在概述时一定要抓住重点和关键语句,力求简明扼要。这才有利于观点的提炼。
四、紧扣材料,合理论证。在论证中,要紧紧扣住这个材料阐明观点,议论的内容要具体、集中。可以联系现实将议论向深广展开,但不要脱离原材料空发议论或使论题转移。
【病文展示】
我看中学生高消费
刘 佳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同学,会发现在我们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这些人出门打的士,穿名牌,吃的要贵,用的要高级,他们只讲铺张浪费,不注意勤俭节约。中学生们在吃、穿、娱乐方面的消费要求很多,比成人的支出毫不逊色,且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开头摆现象,引出下文的写作,这一点很好。)我认为:这是极不适宜的。(点出自己对这类事的看法。下文也应着重突出“极不适宜的”的原因。)
纵观现在我们身边中学生高消费情况,以以下现象最为突出。(下面又是摆中学生高消费的现象,这里与第一段的内容有明显的重复。)
一是很多学生乐于搭伴用餐,大吃大喝并且零食不离嘴。很多中学生喜欢几个同学吆五喝六地一起吃饭,他们觉得热闹又时尚;有些中学生效仿成年人喝着啤酒和高档饮料,边喝边侃。喜欢吃零食是当今中小学生的又一特点,他们喜欢吃一些流行的新、奇食品,这些食品其实并无营养,是典型的“垃圾”食品,但因为广告打得好,学生们就争先恐后的购买。(这些现象只需在开头点出即可,目的在于引出事例,而应把重点放在我们对这事的看法与态度上。)
二是一些学生为了摆阔,现代通信工具随身带。现今中学生移动通信工具使用率逐年增高,尽管大多数学校为了不影响学生的上课质量,不允许学生带通信工具到学校,但很多学生还是悄悄地怀揣手机或小灵通入校。移动通信工具成为当今中学生摆阔、显示自己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是一些学生为了追求时髦,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崇尚品牌。他们追求时尚,崇尚时髦,喜欢穿品牌服装和鞋子是现在中学生的又一特点,有些学生甚至不是品牌不上身。相信如果不是学校要求统一穿校服,他们的衣着消费还会更高,支出会更大。显而易见,部分中学生高消费的出发点在于仿效富裕人群的生活,在他们看来,是否拥有某些物品成为他们显示自己的标志。
中学生高消费在目前是不合适的,(为什么不合适呢?没有恰当的论据来证明,这样的观点也就没有说服力。)我们应杜绝这种现象。
【评改指津】
本文能从现在中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入问题,这一点很好。但是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按第一段的思路来行文,而是中途改道了。以后的三、四、五段大写特写目前中学生高消费的种种表现,这显然是“叙”而不是“议”了。
建议在升格本文时,多写写自己对中学生高消费这种现象的看法和认识,既然作者认为这是不合时宜的,就要说说为什么不合时宜,要注意用合理的事例与道理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让别的同学能够接受你的观点。
【升格佳作】
我看中学生高消费
刘 佳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同学,会发现在我们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这些人出门打的士,穿名牌,吃的要贵,用的要高级,他们只讲铺张浪费,不注意勤俭节约。我认为:这是极不适宜的。(由现象入手,进而提出论点,观点鲜明,引人思考。)
说高消费极不适宜,首先它不符合我们如今的国情。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是,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一些边远地区的少年儿童没钱上学。在这种情况下,高消费是行不通的。(先从主要的方面来分析,说理透彻,让人信服。)
我不提倡高消费,是因为高消费还是一种腐蚀剂。它使青少年挥霍别人的劳动果实,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辛勤劳动的基础上。有些青少年为了要一双“耐克”苦求爹妈,这对那些拿工资的家长来说,就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在学校中上课是不创造价值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珍惜别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条件。我们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最适宜播种理想的时候,切莫沉醉于追求物质享受,折断自己理想的翅膀。(从青少年自身上来分析,使得文章很有针对性,很能引起青少年学生的深思。)
香港的“船王”包玉刚家财万贯,却依然以俭治家,每天仍坐公共汽车上下班。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样一个亿万富翁,买一辆小汽车又算什么,何至于“抠门儿”到这个地步?其实他并不是吝惜那几个钱,而是时时告诫自己切莫贪图享受,追求奢侈生活。烈士有这样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由此可见,事业离不开俭朴。(运用事实与道理论据相结合的方式,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
今年的“两会”已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会场全部采用节能光源,减少照明用电。我们从这处细节中不难体会到,我们个人的事业想有所成就,我们的国家想要强大,我们的社会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提倡俭朴。尤其是中学生,应该反对高消费。(既总结上文,又回应开篇,使得文章结构圆合,主题鲜明突出。)
点评:
体裁:议论文
题材:文章可以先简述有些中学生隆重庆祝生日的现象,而后提出观点;接着论述为什么说中学生不宜隆重庆祝生日,论述可以分几个方面论述,一是中学生还是消费者,隆重庆祝给家里人增加负担;二是给中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攀比心里、如到大人的场合去庆祝,受一些不健康思想影响等;三是影响学习,要隆重庆祝势必花费时间;然后提出建议,中学生过生日要过得简朴有意义,可提供几种方式,如给母亲送个小礼物等;最后深化观点。
题旨:通过令人信服的分析论证,表明中学生不宜隆重庆祝生日。
辨析:此题目不宜写成记叙文,论述的过程要注意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不能将话说得太绝对,应留有余地,因为题目中有“不宜”二字。
体裁:议论文
题材:文章可以先简述有些中学生隆重庆祝生日的现象,而后提出观点;接着论述为什么说中学生不宜隆重庆祝生日,论述可以分几个方面论述,一是中学生还是消费者,隆重庆祝给家里人增加负担;二是给中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攀比心里、如到大人的场合去庆祝,受一些不健康思想影响等;三是影响学习,要隆重庆祝势必花费时间;然后提出建议,中学生过生日要过得简朴有意义,可提供几种方式,如给母亲送个小礼物等;最后深化观点。
题旨:通过令人信服的分析论证,表明中学生不宜隆重庆祝生日。
辨析:此题目不宜写成记叙文,论述的过程要注意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不能将话说得太绝对,应留有余地,因为题目中有“不宜”二字。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44
写作是学生运用掌握的语文材料结合自己的思想进行创作的过程,其体现了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是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写作是高中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高考中所占比重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因此,高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呢?
一、认识语文基础学习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性
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是学生进行创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进行知识能力迁移的依据。高中写作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的写作,因此,学生对作文文体的熟悉掌握程度影响着他们的创作水平。因此,教师在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帮助学生对写作文体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而这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传授,对文本的解读以及教案的组织。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单纯依赖于教师写作课的讲解,并且,高中生一星期两节写作课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指导需要教师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比如说,教师在对教材文本中议论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对文本基础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而且还要对议论文写作结构,写作方法等进行初步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议论文的理解,避免在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指导课中学生对新知识一无所知,这样不仅阻碍教师写作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对于学生能力迁移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无法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此外,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语文文本所涉及到的基础语文知识和历史典故等内容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整理,让学生以书本知识为点进行知识的扩充和完善,形成知识体系,为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学生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多、历史典故多、诗词背诵数量大以及素材准备多并不能保证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各种知识的储备,但是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就无法真正派上用场,就是一推无用的材料,而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将凌乱的知识片段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文。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日常写作中培养写作表达能力。学生坚持记日记和写读书笔记都是较佳的保持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习惯。高中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对于发生在生活周围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能够通过语言顺畅表达出来,但是,其课业压力和紧张的学习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日记的写作,缺少足够的耐力坚持每天写日记,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日记写作的督促,时刻进行监督帮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教师无法对学生日记进行批阅就无法详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无法有效进行一对一的写作指导,而读书笔记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缺憾。高中生阅读能力比较强,因此,其在日常学习中对报纸、期刊文章的阅读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进行复述并对其表达自己的观点。读书笔记是学生思想的结晶,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写作,并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细心的批阅,让读书笔记成为教师与学生思想沟通和写作指导的重要途径。坚持写日记和记读书笔记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养成用文字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能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提高写作的有效方法。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
一、遭遇困惑,正视瓶颈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已是不争的现实。应该坦承,当前不少中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写起作文文思枯索,搜肠刮肚也挤不出几个字。很多文章立意肤浅,观点低俗,思想苍白;有的文章“乱花渐欲迷人眼”,援引繁多杂乱,真可谓“名言与套话‘荟萃’,伟人与名家‘开会’”。而这一类文章常又引用失实、张冠李戴,甚至“移植”时下流行的戏说、穿越的手法,随便拼凑,胡编乱造。近年来,充斥在我们眼前的作文,若是记叙文,常见的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明式作文”;若是议论文,多见的是矫揉做作、故作深沉的“秋雨体散文”。当然,更多的不是几无章法可言的“意识流”,就是流水线拷贝制作的批量“标准像”。即便有生花的妙笔,有灵动的文采,而作文中最可宝贵的魂——个性、生命和思想,却令人遗憾地迷失了!
从理想化的角度讲,最高的写作状态应该是生命写作。没有自我和真情,没有灵魂的生命,无异于行尸走肉。而没有灵魂的作文,又怎能具有感染力,怎能具有令人信服的说服力?
做为高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笔者常有一种莫名的困惑:我们的作文教学,究竟应该为考试而教,还是遵循文章写作固有规律而教。我想,真正有职业良知的语文教师,不应回避作文教学不堪的现状,应该重视作文教学的生态环境建设,为气若游丝、病体怏怏、贫血寡情的学生作文招魂!
二、拨散迷雾,探究原因
造成当前中学生写作不容乐观的现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就学生方面而言,主要是不少学生平时阅读态度不端正,方法粗略;阅读不多,涉猎不广,视野狭窄;在读图时代,很多人只偏爱漫画、卡通与影视、网络,不重视亲近文本原著;文史知识积贮单薄,对历史名人、经典名著只进行“快餐式消费”,不重视接受文学的基本熏陶;没有意识到真实是写作的生命,没有把写作看成是生命的一种张扬和表达。
就高考招生而言,每年的高考阅卷场传递出来的讯号,以及每年各省市评卷之后推向公众视野的高分作文所发挥的指挥棒的“示范”“导向”作用,也是造成当今作文教学“功利横流”现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然,近一两年,这个势头已渐被修正扭转。从各省推出的优秀作文中已传递出彰显真实个性、力戒矫饰文风的决心。
就教师方面而言,一些教师教学消极怠惰、作文指导不作为也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只一味喟叹作文难教,不积极主动探索,不思方法创新;一些教师注重短期效益,不重涵泳之功;一些教师“匠气”太浓,一味进行“模式作文”训练,扼杀作文创作的生机。这些教师只知道在作文教学中施加主导力,让作文教学沦为纯粹的“教师命令——学生受命”的教与学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的规定性、技术化和模式化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会带上过多的“匠气”,势必抽离了写作的生命气息和个性思想。如此忽视写作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漠视写作规律,只一厢情愿地依据时尚的“写作模版”、凭借高强度“强化训练”、依托“仿写工程学”原理“克隆”出来的学生作文,你想要在其中检索出“个性、生命和思想”的含量,显然是一种奢望。
美国著名文化评论家、小说家苏珊?桑塔格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么两句话:“我有一种道德感,不是因为我是一个作家,而是因为我是一个人。”“我写作,不是因为那里有一位读者,而是因为那里有文学。”这话值得高中学生尤其值得语文教师咀嚼、深味和反思。
三、重视涵泳,铁心沉潜
写作不是无源之水,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阅读的深化。要写好议论文,也必须下好沉潜之功。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吸收。”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都说明了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性。
正视议论文教学生态环境,直面在夹缝中挣扎的现实,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坚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这两个有限的阵地,重视下好涵泳之功,充分拓展挖潜,切实收取高效。就教师角度而言,笔者的思考和做法概要如下:
其一,在教材使用上,高中教师绝不能思维僵化,笃信以本为本,奉行教条主义,而应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剪裁,并创造性地建设校本教材乃至编写个性教材,尽量拓展延伸课堂,开阔学生视野。
其二,在课堂上,教师要着力搭建思辨平台,如从《新闻观察》《壹周立波秀》《麻辣书生》《腾讯微波炉》等节目中精心挑选一些“时事热点事件”进行课堂辩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思想交锋,熔炼学生思辨智慧,激活学生思维弹性。这一做法旨在炼“意”,着眼于评论能力的培养。
其三,教师要向学生遴选推荐“人民网”“新华网”等传媒的“时事热评”佳作,并耐心补上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课,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变化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做法着眼于强化理论素养,培养思辨能力。
其四,教师要切实重视晨读晚读的管理与引导。现在很多学校均安排出晨读、晚读时间,而教师应充分珍惜这段时间,对晨读、晚读要不但要做好气氛营造工作,更要适当补充材料,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读得有兴趣,读得有内容,读得有收获。让学生在书声琅琅中,快乐地汲取纯正思想、感受精美语言、积累丰富素材、培养良好语感。
只有广博地阅读,潜心涵泳,体味揣摩,才能拓展阅读,以读助写,为我所化,为我所用,实现学习写作与关注思考日常生活的有效“链接”。就学生角度而言,笔者认为应该统一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多所涉猎,博览群书。要勤奋地并且切实地亲近美文、亲近名著,吮吸经典著作的精髓,主动培养审美情趣,做好必要的语言表达锤炼、思想素养熔铸和写作运思训练等前期储备工作,才可期培养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其次,要端正阅读态度,严谨治学,不可断章取义,不可急功近利。厚积才能薄发。写作时,提倡朴实真诚的文风,不要狐假虎威,拉张虎皮做面大旗,装腔作势借以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