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1 03:39:05
序论:在您撰写国考学习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有机化学 高考 学习方法
引言:有机化学是中学重要内容之一,是学学有机化学的奠基石。从近几年来高考的化学试题研究发现,有机化学试题的分值都在20分以上。然而相比较无机化学知识而言,有机化学内容相对较少,学时数也较少,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的程度相比无机化学要差一些。那如何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呢?
一:近几年高考卷有机大题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学试题的考查动向
通过查询2010年至2013年高考卷,归纳出有机化学的主要考查知识点主要为: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有机物名称等。四年来考查知识点相对固定。2008年开始,江苏卷出现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流程图题型,一直沿用。上海卷在2012年后将此作为新增考查点,2013年浙江卷将此作为新考查点。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不仅能准确考查学生对典型有机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对于信息的迁移和加工能力,同时也全面反映学生思维的质量。所以成就了高考难点之一。
二:通过高考题,寻求有机化学学习的方法
(2013 浙江.28)某课题组以苯为主要原料,采取以下路线合成利胆药-柳胺酚,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柳胺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2molNaOH反应 B.不发生消化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 D.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2)写出A B 反应所需的试剂 (3)写出B C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写出3种)
①属酚类化合物,且本换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6)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请设计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在这些考点中,第(1)(2)(3)小题考查要求不高,一般考试得分较为理想。然而学生得分率较低的为(4),(5),(6)小题。因此,要想顺利的拿下这类高考题,我们就需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知识体系的认识。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构建基础知识体系。
化学学习的基本思路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在有机物结构中,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主要因素。常见官能团的特殊化学性质[1]:(1)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酚羟基;(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或酚羟基;(3)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煮沸后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醛基。(4)能与Na反应放出H2的物质可能含有醇羟基,酚羟基,羧基。(5)能与Na2CO3溶液作用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含有羧基.(6)能与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7)能水解的有机物中可能含有酯基,氯代烃,肽键。(8)能发生消去反应的为醇或卤代烃。
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以及与官能团相连的碳原子上。因此,在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的认识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官能团结构特征的认识,掌握了官能团部位在反应中的变化,就掌握了该反应的实质。利用规律,对知识点加以重组和迁移。比如利用官能团性质,可以将单官能团合成多官能团的物质,将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合成高分子有机物。掌握有机化学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就能融会贯通将各种官能团进行相互转化,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从而对有机化学有个整体认识,提高有机化学的学习效率。
2.掌握有机物分子式变化规律,突破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数量判断。
同分异构体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一个难点。在教材中所讲的有关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简单,但在高考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对于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点考查时都带有限制条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做出判断。
①熟练掌握各种官能团的特殊性质。这点就有赖于前面基础知识构建体系的稳固性。
②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同分异构体的异构方式主要为: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中学阶段重点考察构造异构。而构造异构体主要分为(1)碳骨架异构。比如CH3CH2CH2CH3,CH3CH(CH3)CH3.(2)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异构.比如CH3CH2CH2Cl 与CH3CH(CH3)Cl (3)官能团异构。如同碳原子数(n>2)时,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饱和一元酯和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在高考中对于同分异构体的数量判断,通常是三种异构规律的综合考察,稍有不慎,容易遗漏。为防止遗漏,可以采用“定二议一”法。比如先将官能团,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固定为相同,进行碳骨架异构,再在同一种同分异构体中进行官能团异构,最后进行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异构。在2013年浙江这道高考有机题的第(5)小题中,我们可以写出以下同分异构体:
3.掌握有机合成设计的方法,实现有机物合成目标
对于简单化合物的合成,通常可以采用类比法来设计合成路线。但如果有机物结构复杂,步骤多,就不得不掌握合成路线设计的策略和技巧[2]。
(1)逆向合成法:就是从需要合成的目标分子出发,按一定的逻辑推导原则,推出目标分子的前体,再逆向推出该前体的前体,连续逆推下去。直至推导出简单的起始原料。
(2)合成路线设计流程图。 在逆推过程中,往往需要把目标分子的某些键切断,得到两个或更多碎片。通过碎片找到相应的试剂分子。把逆推和切断倒过来,运用与碎片相对应的试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就是合成路线。
(3)合成设计流程图遵循的原则。①使合成步骤尽可能少②应有合理的切断依据③涉及到官能团时,在新官能团处切断,得到原官能团④遵循最大程度简化原则。如在分子中央处切断,在有支链处切断,利用分子对称性切断。
在上述2013年浙江高考题中,第(6)小题的合成路线可以采用逆向推理法,即为:
所以聚乙烯的合成设计路线流程图如下所示: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题由于很好的契合了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预计将成为高考的必考题型。虽然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只要我们掌握其特点和分析方法,科学训练,勤于总结归纳,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总之,在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积累基础知识,寻找有机物之间类似或转化的规律,构建有机化学反应及不同官能团的网络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17-02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发展迄今有百余年的历史。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随着教育的发展,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基础课程合并成一门综合性课程的一种改革。这主要是针对我国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多数高校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性的大学。化学工作者需要面对现实,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进而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根据我国非化学专业化学化工类专业要求,将传统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普通化学进行整合而得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1]。
无机及分析化学将热力学知识融入有关章节,并结合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法。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非化学类专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能掌握最基本的化学原理和化学分析方法。该课程是材料、环境、化工、安全等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可以为后续的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工分离等专业课打下基础,在教学环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因此,无机及分析化学为了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在有关部分重点介绍并拓展了相关知识的应用。
通常来说,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都会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进行学习。这种安排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大一新生刚入校,可以利用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记忆,将高中学习知识与大学的这种基础性知识结合起来;二是这门综合性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即将进行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但是,相比较于高中的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所要求的内容较多,其特点是章节较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并且有的习题计算较为复杂。因此,有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研究的兴趣和动力。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笔者结合自己从事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工作的体会,对高校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总结。
一、理论和实际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也把兴趣比作是唤醒学生求知欲的金钥匙。学生一般对纯粹理论的学习比较反感和厌倦。但是如果能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实际生产和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会提高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热情[3]。在讲解课堂内容时,可以将现代的一些新颖的研究知识结合起来。如在讲解液体时,可以与现在研究较多的“离子液体”的相关知识加以讲解;在讲气体的相关知识和“道尔顿分压定律”时,可以讲解“超临界流体”这种特殊“气体”的知识。这些内容的开拓,不仅能增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对以后更进一步深造的科研热情。
二、引入史实,启迪学生思维
每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都伴随着学生思维的启迪、开发和培养。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启迪、开发和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一般情况下,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个例的发展。因此,在讲解无机及分析化学时,要加强学生思维的锻炼,需要从简单的事实着手。所以,史实的引入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是非常重要的。如对理想气体模型的讲解时,要引入理想气体从理想状态到实际状态的转变观念,这也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转变,进而引出热力学问题的研究也是从理想气体的研究应用开始,再扩展到实际的化学反应过程。最后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点,并且是他们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科学的探究过程。
三、认真备课,有备而去
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及化工专业学生基础课程,针对大一学生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实际情况,老师在课程准备时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同时,在教学安排中,尽量把课本中有别于中学的新内容传递给学生。为了给学生对物质结构基础的学习有一个直观的展示和系统的认识,可以参考多所高校相关精品课程教案,在课件制作上的制造上将分子反应的动画融入其中,让课件不仅有理论知识介绍还有生动演示。特别是在讲解《物质结构基础》这一章时,为了增加学生对于s、p、d轨道及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的理解,单纯将公式必定会让学生晕头转向,所以有必要给出这些图形的空间结构图,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4]。因此,为了能上好每一堂课,教师要在备课上下了不少功夫,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及时调整和补充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中,每次课下课后,老师都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动态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尽可能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度。介于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理论比较枯燥的特点,课堂上注意精讲精练,将该课程与化学专业结合起来,多举例子,为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同时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找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五、认真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为了做到习题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教师需要收集各种辅助资料,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每章课程学习完后布置分章节的习题并配以详细的答案解析,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教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演示,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六、做好与实验课的有机结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后,原来的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原来的两门实验课合并成为了一门实验课,即通常称之为近代化学实验I的课程。由于这门实验课是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的综合体,所以体现出了以下特点:在数量上有所减少,但在内容的综合性上有所增强。因此,就要求在实验教学上对学生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进而也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上有更高层次的提高。在近代化学实验的课程设置中,通常会与理论课程同步,即在讲完基本的数据处理及滴定方法后,一般才会要求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为了保障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水平,教师除了在实验室进行讲解之外,课堂上的实验基本知识的讲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而言,对于实验内容的基础知识,都要求教师穿插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的讲解中进行。比如常见容量仪器的精度比较,要让学生树立起这样一种信念:分析实验是高标准、高精度、高灵敏的操作,所用仪器必须干净、精确,进行的实验操作必须准确,才能得到好的结果。比如,溶液的移取所用仪器的选用:如果用的是烧杯,其数据记录就为整数位;如果用的是量筒,其数据记录就应该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如果用的是移液管,其数据记录就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三种仪器中,精度最差的是烧杯,精度最高的是移液管。所以通常在滴定实验中,只能用移液管移取溶液,不允许用烧杯移取溶液。
参考文献:
[1]钟国清,蒋琪英.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50-153.
[2]张树永,宋其圣.兴趣培养是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教育的前提[J].大学化学,2005,20(4):14-19.
关键词: GCE;化学高考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1-005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前言
英国GCE(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A水平(Advanced Level)考试类似于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的考试成绩被视为升入大学最重要的指标。A水平的考试说明也是编写高中教材与实施高中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按学科性质分,GCE考试包括语言(Language)、数学(Mathematics)、科学(Science)、商业(Business)、人文科学(Humanities)、神学(Divinity)和艺术与设计(Art & Design)等各类A水平考试等。
GCE化学(物理学、生物学)A水平考试属于GCE科学A水平考试的一部分。它主要分为高级辅助(Advanced Subsidiary, 也称AS,下同)考试与第二(A Second Examination 即A2)考试两部分,两部分考试统称为高级(A水平)水平(Advanced Level)。若考生的AS考试合格,又希望获得A水平考试成绩,则可选考A2;若不继续选考A2,则只获得AS成绩[1]。不同大学或就业单位对考生的GCE考试科目有不同的具体要求,考生可结合实际选择考试。
2 GCE化学A水平考试简介
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目的、评价目标与内容、考试方案等主要由英国不同级别的政府授权的考试机构颁布。鉴于国内对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报导与介绍较少,以下主要结合英国最大的授权考试机构AQA(The Assessment and Qualifications Alliance)2005-2006年颁布的化学A水平考试说明对其作一些介绍。
2.1 考试的目的
AS及A水平化学考试说明的意图在于鼓励考生(1)逐步学习和理解基本的化学知识,逐步培养在特定的情境下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发展面对新情境时所必需的技能;(2)加深对理论和实验之间的联系的理解;(3)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实验仪器应用于化学的优势;(4)欣赏化学对社会的贡献以及科学知识与原理的实际应用;(5)维持与发展化学给他们带来的兴趣和快乐;(6)将与化学相关的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2.2 考试的评价目标
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评价目标(Assessment Objectives,简称AO)主要分为 ①知识的理解(AO1);②知识的应用、理解力、分析和评价(AO2);③实验和探究(AO3);④知识、理解与技能的综合(AO4)。其中AO1、AO2和AO3均适用于AS考试与A 级考试,而AO4仅适用于A2考试。表1为GCE化学考试的评价目标与要求;表2为各评价目标在不同GCE化学考试中的比重分布。
表1GCE化学考试的目标与要求
表2评价目标在不同GCE化学考试中所占比例
2.3 考试的内容
英国GCE化学考试内容由六大模块组成,前3个AS模块为高一年级的化学内容,后3个A2模块为高二年级的化学内容,二者在总的A水平考试中各占50%。每个模块所涉及的化学内容如表3所示。
表3GCE化学A水平考试内容
2.4考试的方案
GCE化学A水平考试主要包括笔试与实验两部分。所有笔试内容均为必考,而化学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选考。整个A水平考试分六次进行,每次考一个单元(Unit)。前三个单元的考试内容为前述之AS模块1-3,后三个单元的考试内容为A2模块4-6,其中第六个单元为综合性化学试题,全面考查前5个模块的化学知识内容。表4为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具体实施方案。
表4 GCE化学A水平考试方案
除AS模块3B、A2模块6A和A2模块6B外,其它每个模块的考试主要分为Section A和Section B两个部分,其中前者主要题型为短的结构性试题(Structured questions),这种题型采用考生必须自己以文字表达的问答题形式为主,其包含的问题具有较为明确的层次性,是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测验目标而设置的,并据不同的层次赋予不同的分值;后者主要为拓展性试题(Extended questions),这种题型类似于我国化学高考的的信息给予题的,它要求考生须能依据题目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或结合部分已学的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有效解决新的化学问题。
A2模块6A考试由40道客观性试题,即单项选择题(Multiple-choice items)和配对题(Matching-pairs items)或填空题(Completion items)组成。
AS模块3B与A2模块6B考试内容为除笔试外的选考内容,它们主要以实验考核的题型为主,均要求考生在中心评价的实验工作(Centre-assessed Coursework)或实验考试(Practical Examination)中选考一项。中心评价的实验工作则在AQA授权的中心进行,该中心根据学生在实验工作中的表现,按照AQA提供的相关评分标准,从计划、应用、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评价证据和过程四个技能方面为考生打分,并由AQA最终审定考生的成绩。其中活动的数量、类型和时间AQA不作统一和具体要求,由各中心自主掌握[2]。对于实验考试,以新加坡2005化学高考采用的英国GCE化学A水平考试为例,它通常由四道实验题组成(完成时间为2.5小时),前三题(如用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确定IOn-的n值;酸碱滴定能量变化规律的探究;两组分混合物的鉴定)旨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它们先为考生提供特定的化学情景及(含相关实验药品和仪器、实验数据表格、有关的化学反应式等),并通过经精心设计(有良好的层次性)的问答题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或探究过程,其中包括记录有效的实验数据(如药品用量、温度计读数等)、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图、如何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如利用滴定的反应原理计算某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等)、考虑变量的影响(如中和反应过程能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碱液的体积关系如何等)、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如探讨“分步滴加”与“一次滴加”两种方式造成的实验误差等)、预测有关的实验现象(如预测往两组分混合物中加入某种化学试剂后出现的可能现象等)以及推导实验结果等;最后一题则偏重于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它要求考生按照指定的某化学实验(如金属锂与冷水的反应),设计实验的反应装置(包括每一个反应装置及其规格、如何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反应物的量的取值范围等)与解释某些“反常”的实验现象(如分析“为何常温常压下某同学所制得的1摩尔的氢气的体积只有22升,而理论计算值为24升”)。
3 GCE化学A水平考试评析
与我国化学高考相比,笔者将英国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特点归纳如下:
(1)考试内容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试内容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表现为旨在鼓励考生将化学学习与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联系起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考试的评价目标(AO)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譬如针对考生不同的升学或就业意向设置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非常明确与细致,力求对其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与我国化学高考相比,其对学生机械记忆书本的化学知识方面的要求相对不高。
(3)考试内容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对不同水平的考试(如AS或A水平考试)要求也有所不同,考生只有在打算参加A水平考试的前提下,才需要附加选考A2模块的内容;另外,与我国化学高考相比,其覆盖面较大,如对于选考A2模块的考生,要求他们必须修读高级无机化学、高级有机化学和高级物理化学等内容(如过渡金属、氧化还原平衡、有机合成与分析等);而我国化学高考内容主要集中于对基础水平的化学内容的考查上,若涉及大学化学的内容,一般以信息给予题的形式出现,降低化学内容的难度。
(4)考试题型体现多样化。如前所述,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主要题型包括选择题、配对题、填空题、问答题(含实验题与计算题)。与我国化学高考相比,其问答题所占的权重最大,能更有效地考查考生对某化学概念或知识原理的理解,以及其文字表达的能力和信息提取、加工与运用的能力;而选择题的比例较小,一定程度上降低考生答案的投机取巧性。另一方面,实验题型的问答题分若干小题(多达9小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作答,有利于在实验考核中加强与完善学生的实验思维的系统性与合理性。
(5)考试实施的分阶段性。整个A水平考试分6个子单元完成,总共需要11.5小时。分阶段考试主要出于对不同模块内容知识点考查的细致性及全面性的考虑。我国化学主考时间为2小时,所考查的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难于更全面有效地评价考生对相关板块(如“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称为一个板块)的理解与应用。
(6)考试重视化学实验的过程性。在AS模块3B和A2模块6B的实验考核中,无论是中心评价的实验工作或是实验考试,考生都要求必须按给定的化学情景动脑设计与动手实施实验。考核的重点在于通过对许多实验细节(如所用实验仪器的规格及用量等)的考查,有利于化学教学工作者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与科学探究的素养。我国化学高考的实验考查大部分仅仅落在纸笔设计或模拟实验的层次,致使许多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仍能在实验题部分获得高分,即学生的实验能力难于被客观地给予评价。
(7)考试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结合上述考试题型与内容来看,GCE化学A水平考试着重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问题解决能力(包括计算类和开放性类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等)、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绘制实验图表、实验问题解决能力、分析与得出结论能力等)、知识迁移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尤其在对实验能力考查的有效性方面,是我国化学高考相对欠缺的。
(8)考试强调STS思想的渗透。
参考文献:
[1]赵保钢.英国GCE物理课程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的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5(9):93-96.
[2]梁志国,郭玉英.英国GCE物理A水平考试简介[J].学科教育,2002(1):45-49.
关键词:农村学校;特岗计划;特岗教师
中图分类号:G40-01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6-0048-06
一、背景与方法
联合国儿基会与教育部师范司“特岗计划”项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贵州省威宁县调研课题组于2012年11月3日至14日,赴贵州省海拔最高、经济最贫困的威宁县,就“特岗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为期12天的基线调研。调研目的是为了了解“特岗计划”的实施成效、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该政策实施7年后,基层村小、教学点的情况,特岗教师的生存与教学状况,为完善该计划提出建议与思考。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经济和教育发展都比较落后的地区,也是国家“特岗计划”实施的重点省份,每年招聘的特岗教师人数众多,很具有代表性。自从2006年“特岗计划”实施以来,贵州省一直保持着多层次、大规模的招考态势。7年间共为全省50多个边远贫困县近2 000所农村学校补充了4.4万余名特岗教师(见表1);另外,特岗教师留任率也较高,2009年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自愿留任的特岗教师占当年特岗教师总数的98%,2010年的留任率为99%,2011年的留任率为98%。
调研依据贫困、偏远、条件极其艰苦、特岗教师人数众多、问题相对集中等选点原则,选定贵州省威宁县作为基线调研的重点项目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乌蒙山脉腹地,平均海拔2 200米,素称“贵州屋脊”,是贵州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6 296.3平方公里,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最边远的县,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等18个民族,总人口140万, 少数民族人口3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25%。由于地域和历史原因,经济文化长期滞后,财政支出远远大于财政收入,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威宁县是2006年贵州省首批纳入特岗计划的6个县之一,且第一年就占用了国家级特岗计划近33%的名额;之后的2008年招聘了国家、省、地三级共3 000名特岗教师,占用了当年贵州省特岗计划总名额(8 578)的35%;2009年招聘了800人(总名额7 012),占全省总计划的11.4%;2010年招聘了1 789名(总名额6 535),占全省总计划的27%;2011年招聘了550人(总名额7 043),占全省总计划的7.8%;2012年招聘600人(总名额11 079),占全省总计划的5.4%,7年间,共补充7 749名特岗教师。这7 749名特岗教师在县城一级学校的10名,乡镇一级学校的3 765名,村小、教学点的3 974名。
调研采取的主要方法有: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文献法与人类学的社区穿行等方法。编制了省级、县级、校级领导及特岗教师四个层面的访谈提纲,结合具体情境采用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深度访谈相结合。在与四级人员互动中,作为一个参与者既卷入其中,又独立其外,并深入课堂,对特岗教师的教学进行了参与式观察。调研组不仅深入学校,还非常关注学校所在社区的情况,通过这种人类学意义上的“走街串巷”来认识学校所在农村社区的真实面貌,了解村民的生活,并认识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
二、威宁县“特岗计划”实施成效
贵州省通过特岗计划招聘的教师要去最贫困最边远的中小学任教,比如威宁县。这些地方大都是在特岗计划实施以前大学毕业生几乎从未考虑去的地方。特岗计划的实施之所以说是创新了师资补充机制,是因为它做到了两点:第一是财政支持,使得这些边远贫困县有能力支付教师工资。第二是明确了政策规定和导向,吸引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到贫困农村中小学任教。中国有句古话,名不正则言不顺。当特岗计划作为中央政策被明确提出来之后,一条通道就打开了。可以说,特岗计划是“花钱买机制”,打开了边远贫困地区教师补充难的死结,打通了农村大学生真正下到农村去的路径,也打破了农村地区老师不好招的局面。
1. 补充了大量师资,有力地推进了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两基”,而贵州省88个县中,有55个县仍未实现达标,“两基”人口覆盖率仅为35%。2006年,贵州农村未实现“两基”的4个县中,威宁就是其一。如果说贵州教育总体水平差全国20年,那么,威宁的教育水平还要比贵州平均水平差8到10年。2001~2006 年,威宁县总共安置补充师范类毕业生1 574名到学校任教,在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录取529名补充到教师队伍之中,向外县招聘本科院校毕业生73名到该县任教。而2006~2012年,特岗计划实施以来,7年间共招聘了7 749名特岗教师,相当于之前5年间招聘的教师总数的3倍。目前,特岗教师已经占威宁全县教师的一半,为威宁农村中小学补充了大量教师,使全县小学师生比提高到1:26,初中师生比提高到1:22.3,有力地保障了威宁县“两基”的复查达标。威宁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如此评价特岗计划:“特岗计划是很好的政策。确实是中央依据咱们西部省份,特别是贫困县,非常好地支持了我们“两基”达标,加快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特岗计划对今后西部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有作用,解决了西部地区自己解决不了的很多问题。”
2. 中央财政为主的专项资金注入,切实解决了西部贫困县因财政无力负担导致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发展瓶颈问题
威宁县“特岗计划”自2006年累计招聘了7千余名特岗教师,其中50%是国家级特岗,三年任期内的工资性支出由中央财政负担了绝大部分;约33%是省、地区级特岗,省级和地区级财政参照国家标准同样负担了绝大部分特岗教师的工资支出;县级特岗只有约17%,需要县财政来负担全部的特岗教师工资收入,这样的大力支持使得威宁师资队伍迅速壮大,义务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解决了威宁县因财政无力负担导致的教师数量不足的瓶颈问题。
3. 创新了补充机制,拓宽了招聘渠道,扩大了人才来源
特岗式面向全国招聘教师,虽然外省的还是比较少,但外县特岗教师占据了近3/4的比例。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原有的公招模式主要面对威宁本县生源,招的也大都是有威宁户口、威宁师范或者毕节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而现在威宁有了来自大江南北的教师,各种文化得以交融和发展。
4. 优化了农村学校教育的学科结构,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近两年内,当地农村学校不仅在主科语文、数学、英语上补充了相当数量的特岗教师,而且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这些紧缺学科课程上,特岗教师的到来使学校有了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从而优化了当地学校教育的学科结构,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的整体素质(见表2、表3)。
5. 搭建了发展性平台,吸引了相对优秀的人才
特岗计划明确了政策规定和导向,吸引了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到贫困地区中小学任教。当今,伴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面临困难,特别是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拮据和人脉关系的薄弱使得他们缺乏在城市立足的资本,特岗计划给这些农村大学生提供了进入“体制内”的路径,并成为国家有正式编制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有保障性的工资和福利,对广大农村学生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威宁县“特岗计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1. 威宁县条件艰苦,难以留住年轻教师,特别是本科毕业生
从2006年到2012年,威宁县特岗教师的流失是比较严重的。政策最初实施一两年内的流失主要是管理上缺乏经验,对特岗相关政策把握不足,特岗教师特别是外县特岗教师受到当地人的歧视也比较严重。在政策运行7年之后,威宁县累计流失特岗教师800余人(总7 749人),流失率达10.3%,远高于贵州省其他地区。这些流失的特岗老师多为本科生,主要原因就是条件艰苦,很多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考入当地公务员,或因婚恋压力而选择离职,而服务期未满离职主要是不适应当地教学及生活,不安定感强,因为没有正式入编,而且3年后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客观上也影响了特岗教师留任的决心。
2. 县级财政承担特岗教师接转后全部经费,财政压力大
3年特岗教师服务期满接转后所有费用将由县级财政承担,调研发现,县级财政需承担中央财政承担的(2010年~2012年招聘)1 923人工资的缺口部分6 655万元。中央承担的经费按人均每年20 540元(人均每月1 711元)的标准补助,全年补助经费3 949万元。但威宁县特岗教师是按其学历执行当地公办教师的工资水平,除工资外,还承担住房增量补贴、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全年需10 604万元。目前,县级财政每年需承担特岗教师经费34 142万元。
3. 特岗教师收入普遍偏低,生活消费难以保障
调研发现,特岗教师收入较低,特别是偏远地区村小、教学点教师收入远低于本省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表4为威宁县某乡两位特岗教师的工资情况(2008年特岗和2012年特岗)。
在调研过程中,不少特岗教师对于工资表现出不满的态度,下面是一位特岗教师的苦衷:
我们目前的工资真的是太少了,这里交通不变,出去一趟光是交通费就花不少,所以根本不敢回家,离得近的一趟来回也要百八十块钱,远的更加不少说了,来回就得半个月工资;我们很少给家里寄钱,不是不想寄而是真的自己都不够花,加上爱人、孩子,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奶粉、玩具、衣服等等,不生病还好,一生病就更麻烦了,我们两个人的工资都不够,有时候家里反而还会贴我们一些;我们也想攒点钱买房子,但太不实际,别说城里的房子不敢想,就连我们自己农村家里要盖房子钱都筹不够;我们平时不够花的时候就相互借,你借我的,我借你的,反正没了就会借,第二个月发工资了,我们先把借的钱还了,可是一还完,这个月的工资就又没有了。
4. 特岗教师流动困难,特别是跨省、跨市、跨县流动更是难上加难
威宁县教育局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威宁自治县教育局关于本乡(镇)辖区内教师调整的规定》,文件规定,需要岗位调动的老师都要实行考试,称为“考调”。对于“考调”不少中心校的校长反映:
我们的这种考调其实是带有一定惩罚性质的,从下到上的情况基本是比较少见的,所谓考调其实指的是从上到下的一种情况。通过考核,差的才会被调到下面去(各个村小、教学点)。
另外,对于县的转调政策,在调研中,不少特岗教师反映如下:
理论上3年接转后是允许我们调动的,但工作后发现情况不是这样。外省、外县之间的调动基本不可能,本县内的调动也非常麻烦,每年也有走的,但都是有“背景”的人,要么就是送礼给钱的,普通老师根本就别想。我们农村家的孩子和城市人还不一样,家里有老人等着养,都想我们能在他们身边,而且很多老师的对象或配偶也都不在一个地方,这样两地分居又迟迟调不到一起的,特别难受。
5. 科学规范的培训模式和方法欠缺,特岗教师自身提升难以解决
县一般采取集中培训的形式对特岗教师进行思想、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校内主要是宣传和动员的形式。面对特岗教师的复杂背景,科学而规范有序的教师培训制度和程序相对缺乏,培训质量良莠不齐。从地方管理者的角度看,很多领导对于特岗教师3年后再择业都是有所顾虑的,对未转正的特岗教师培训会有所保留,而且由于当地经济落后,边远贫困县尤其闭塞,全面展开培训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力不从心的。调研中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对这些特岗教师我们县还是很重视的,每年上岗前县里都先要组织培训,而且特别是要跟他们讲讲“奉献”,我们这里的条件艰苦,这是个事实,但我们还是非常希望这些特岗教师能留下来,所以,从县这层面上,对特岗教师的培训主要还是集中在做思想工作上。
6. 特岗教师融入当地较为困难
在威宁县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语言成为很多特岗教师融入当地、开展教学的一个障碍。在调研走访的十几所学校中,有苗族学生聚集地、彝族学生聚集地、布依族学生聚集地,这些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方言,而且在家和父母亲友交流一般都不会使用汉语,而大部分特岗教师,尤其是外地教师对于地方语言的掌握还有差距,这也是他们不能很快开展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也有部分地区的一部分特岗教师能力和素质较差,思想态度也不够端正,给特岗教师群体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四、分析与讨论
1. 年轻一代农村大学生择业遭遇困境,选择“特岗”充满矛盾
当前,由于我国高等学校的扩招伴随而来的学费自主,使得越来越多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上不起学,特别是大城市的重点学校。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配置差异严重,为数不多的农村学生经历重重考试、披荆斩棘进入城市读书,之后发现城市生存成本根本是其个体和家庭无法承受的。选择“特岗”,进入“体制内”工作,并成为国家有正式编制的教师,有保障的工资和福利,对广大农村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岗”比起公务员考试、教师公招相对竞争小,准入资格低,而且3年后还可以转入国家正式教师编制。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年轻一代的农村大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现代性,一方面他们不愿吃苦,另一方面在城市找工作又很难,因此,报考“特岗”并到最偏远的地区执教,令他们矛盾重重。
调查特岗教师“输入口”的大学院校——贵州某师范院校。该校是由贵州当地3所专科院校于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合并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通过表5可以看到其毕业生报考“特岗”情况。
通过分析当下农村年轻一代的就业选择,不难看出,虽然“特岗”是一条不错的路径,但不少学生,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的学生,还是因为无法承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物质条件的艰苦而选择放弃。在调研中,不少中心校的校长反映,村小、教学点留不住年轻的特岗教师,他们人来了,心却一直不稳定、不踏实,这导致特岗计划的预期目标和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2. 大多数特岗教师对收入不满意,迫切需要加大补偿力度,但如何操作却成为难题
在如何提高特岗教师待遇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需要考虑诸多维度。第一,仅仅提高特岗教师待遇,还是提高所有在村小、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的待遇。通过提高特岗教师待遇来吸引其留下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产生作用,但单纯补贴特岗教师会引起当地教师的极大不平衡感,遭到当地教师的抵制,另外,特岗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制度的结果,他们的身份已经比当地教师特殊,如果再继续增加其收入也会把他们推到孤立的状态,并难以得到当地的支持,对其融入农村社会和自身成长都是很不利的。第二,提高这些教师的待遇是重视绩效,还是也需要考虑苦劳。调研发现,在威宁县中小学校普遍施行绩效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和机制在村小、教学点到底是否合适是值得考虑的。重绩效,必定通过一定的选拔程序,为村小选派高质量的教师,即待遇最高的应该是能力最强的,这种做法无疑可以帮助最基层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但这种提高可能受到最基层学校生源流失的影响,短时间内难见效果,而且目前多数县域内的教师流动是较差的教师或年纪较大的教师往教学点流动,如果待遇提高重在绩效,可能会引起教师队伍的重新选派,如果缺乏公开公正的选聘程序,可能滋生请托徇私的不良现象。第三,这种待遇的提高是以工资形式发放,还是以实物形式进行补贴。调研发现,村小、教学点教师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住房、交通、用煤、用水等都是这些教师面临的切实问题,如果通过涨工资的形式,是通过其个人购买力的增强来改善其生活条件以及其家人的生活条件,会受教师欢迎;如果以实物的形式,如学校周转房建设、学校文化场所建设等,则可以整体改善教师的任教、生活条件。
3. 村小、教学点的师资培训短板形成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又相互成为原因
基层学校条件差导致人才吸引力弱,师资较弱获得培训参与机会就少,而培训少又进一步弱化了师资队伍,师资弱化恶性循环成为学校办学软件资源差的重要表现,这种恶性的循环最后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的停滞不前。调研发现,很多村小、教学点特岗教师培训流于形式,而且学校、县级提供的经费有限,教师无法通过工资收入完成自我提升的任务,而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在岗和离岗的培训,如果失去这一环,几年下来,原来代表着崭新教学理念的特岗教师无法得到专业学习的机会,也会逐步退化。因此,帮助农村教师解决在校培训、脱产研修以及能力建设,防止其专业能力退化,保持可持续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4. 教育系统的弱势末端存在着学校管理、领导意识、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严重问题
对于处在教育系统最末端和最弱端的农村村小、教学点面临的问题来自方方面面。在调研中发现,政策虽然有,但还是有政策边缘和政策之外的“灰色行为”。如在特岗教师调动流转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人情”管理,从中心校到村小、教学点是一种“惩罚性”调动,而从村小、教学点往回调则需要靠“走关系”得以实现。另外,村小、教学点的管理也很不规范,同样是“工资绩效考核”,同一乡的不同村小和教学点存在若干不同规格的考核形式和工资发放标准,难以实现统一,这就使不同学校的特岗教师在交流对比中产生不满情绪。不少学校领导的观念相对落后,对如何开展教研活动,如何听课、评课,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更好地通过培训教师而提升学校整体的质量等问题都欠缺理性的思考,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分”,盲目看重教师的“绩效”,而各种“统考”、“练兵考”都与教师收入挂钩。很多特岗教师刚到学校时满怀信心,希望多搞素质教育,但又恐自己所教学生成绩不合格,影响个人工资收入,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
5. 城镇化加速,农村学校荒漠化现象严重,特岗教师必须融入村落,振兴村落文明
根据五普、六普数据,2000年到2010年11年间,中国农村人口减少1.3亿多。流动人口的数量在过去10年里大幅增加。大陆31个省份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16 995 327人,增长81.03%。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速,农村空巢现象越来越多,农村学校面临前所未遇的打击。在国家力倡“撤点并校”的时代,村小、教学点将何去何从?如果不撤并,村小和教学点仍旧会继续存在,如何将这些学校办好、办扎实?农村学校属于村落,是村落文明的一部分,而农村教师又是农村文明的代言人。在调研中发现,很多特岗教师都是孤立于农村而存在的,这种孤立不仅会使自身无法融入,也无法感受到村落的魅力,因而也不能更好地在学校教学和生活,更重要的是这种孤立也意味着学校不再属于村落,无法给村落注入文明的生机。因此,特岗教师必须面向农村,真正融入农村。
五、建 议
1. 现行国家特岗中央补助标准过低,建议财政部提高特岗3年期间的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2009年实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后,中央仍按人均年2万元标准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与特岗教师人均年3.2万元工资水平有较大差距,加之社会保障待遇水涨船高,县级财政的负担较重。此外,针对特岗教师期满转岗后县级财政负担突然增加,以及周转房解决困难的实际,建议财政部考虑适当延长1~2年转岗后教师工资补助期限,安排部分住房专项资金为特别困难县建设农村教师周转住房。
2. 在特岗教师薪酬体系设计上,建议在绩效工资基础上辅之以机会成本补偿金
考虑到农村偏远地区的特殊性,可以在薪酬体系中划拨一部分作为机会成本补偿金。根据不同级别的乡、镇、村(划分可依据地区条件的艰苦程度),在补贴金额上适当区分等级,使越偏远、条件越艰苦地区的特岗教师补贴越多,通过这种补偿使这些教师得到真正实惠。比如,可以将农村地区教学岗位按照距离中心县镇的艰苦边远程度分为6类,那么以中心县镇的同类教师收入为基准,每类地区岗位津贴递增额为基线收入水平的25%,30%,35%,40%,45%,50%。当然,由于不同地区差异非常巨大,有些地区可能不需要划分如此多档,可按村小、一般教学点、艰苦边远教学点分别给予基准线30%,40%,50%的津贴。另外,除货币津贴之外,有必要通过其他形式为艰苦边远地区岗位的农村教师提供其他形式的物质补贴,以增加这些岗位对于优秀师资的综合吸引力。
3. 县级实施“特岗教师安居工程”,大面积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使其“安居乐教”,从而稳定现有中小学师资人才队伍
全贵州省农村教师住房都十分紧缺。据调查,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专为农村教师修建过宿舍。大部分农村教师在学校没有房子居住,只能靠租赁民房,或投亲靠友,或走教。住房困难,已成为影响农村师资队伍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威宁县高海拔地区,气候、地理环境差,道路交通不便,更需要解决好教师的住房问题。因此,建议采用“义教工程”类似方式,由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地方政府配套,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可采取“乡镇拨地、住房校出、教师集资、政府补贴、周转使用”的模式建设,大面积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使其“安居乐教”,从而稳定现有中小学师资人才队伍,吸引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础教育事业。
4. 完善特岗教师培训制度,并鼓励特岗教师攻读专业学位
针对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增加更多在岗培训机会,构建“县—乡—校”三级教师培训管理网络,提升特岗教师的专业水平。可采取分阶段、分批次的有计划培训周期,通过全员培训、骨干培训、专题培训和课题研究等具体方法,辅助以说课与评课、教案设计等评比式活动,使特岗教师的培训落到实处,真正起到增强其教育教学信心、提升其专业水平的作用。另外,可以将特岗教师的培训与其攻读专业学位相结合,相关师范院校可以为有专业进修意向的特岗教师提供一定名额的教育硕士,有效提高特岗教师的专业素养。
5. 增强地区政策的自由度,给予一定政策空间
由于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情况非常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因此,在中央政策出台后,可以适当给予地方政策一定的宽容度和理解度,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本土优势,鼓励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根据本地区情况进行微调,以增强中央政策的地方适切性。
参考文献:
[1]温铁军.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2]贺雪峰.试论20世纪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A].黄宗智.中国乡村研究(第五辑)[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李迎生.农村社会学研究初探[J].社会学研究,1998,(2):18-25.
[4]邬 跃,赵建军.对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几点认识[J].中国民族教育,2009,(1):20-21.
[5]邬 跃.教育政策分析——以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8-30.
The Reflection on the Special Planning of Chinese Western Rural Schools
——Basing on Weining,Guizhou
WU Xiao-wei1,2
(1. Faculty of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2.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Zhuhai,Guangdong 519085,China)
一、注重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注重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并不代表培养幼儿的技能就不重要。正如没有一定的技能也就无法用画笔表达心中的感受一样。在教学中尽量选择幼儿身边的熟悉的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幅画就是孩子的一个内心世界,我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非常好:“从前的艺术教育太注重技巧,现在的艺术教育是注重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创作。但艺术的技能究竟要不要教,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儿童若是没有相当的技能,一定画不出很好的作品。”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和教他们学习绘画技能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渗透,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选择合理系统的教学内容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我认为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考虑。主观上教育者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客观上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我充分地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每个年龄段的教学内容都要遵循这一规律。例如小班孩子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思维也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表现事物不完整,往往表现的是事物中印象最深刻的某一部分。针对这一特点,给小班幼儿选择的内容多以生活中常的可用图形来高度夸张和概括的事物为主。例如 蝌蚪、 小花、 小草、雨点、伞等。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主要在兴趣培养上。内容的量也不宜多和杂。
中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在成人启发指导下找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如教他们画小鸡,让他们知道小鸡的特征和动作形态,用稍浓一点的墨画出小鸡的头、翅膀、身体,用小笔蘸浓墨画小鸡的嘴、爪、眼睛等。接着再教他们画燕子,这时可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小鸡和燕子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同法亦可教画小鸟等动物。同样,学会了画葡萄就可很容易地学会画枇杷、樱桃、荔枝等水果。选材时可将同一类内容安排在一起。这不仅使幼儿学得快、学得牢,也学得轻松。
大班幼儿在中班的基础上各方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想象力得到了极快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过去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对记忆表象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例如:在画小鸡时,你可以画葫芦架下的小鸡;也可以画草地上的小鸡;和鸡妈妈在一起刨土的。这是一种想象。因此,这阶段的选材是把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作为一个重点。可制定一些主题画、想象画或自由命题画等内容。
综合上述,给不同阶段的幼儿选择教学内容应从围绕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季节等方面去考虑。
三、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
(一 )首先教幼儿认识绘画工具
1、用操作探索发现法认识宣纸
我给幼儿每人两张纸,一张生宣纸;一张熟宣纸。水、墨、毛笔,请你用这两张纸画画,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在画画过程中发现一张纸特别吸水,一张纸是不吸水的,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有了疑问,在他们非常想知道答案的时候你在告诉他,吸水的纸他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生宣纸;不吸水的纸他的名字叫熟宣纸,那么这两种纸在画画时怎样用呢?这时老师可以出示两张典型的写意画(生宣纸)和工笔画(熟宣纸),请幼儿观察这两幅画的不同,老师还可以做示范一边画一边讲解什么是工笔画和写意画,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即认识了宣纸又了解了两种画法。然后,请幼儿在生宣纸上画小鸡,请你注意墨色的变化。让幼儿在画画的过程中解决墨色变化的问题,等幼儿有了问题之后老师在讲解,和幼儿一起探讨浓淡深浅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幼儿体会到了墨色的变化。
2、用观察法认识毛笔
老师给幼儿提供各种大小、毛质不同的毛笔请幼儿摸、闻、蘸墨试等方法来区分不同大小、毛质的笔,它的用法也是不一样的。
3、用对比法认识颜色
老师给幼儿提供水彩、水粉、国画颜料、油画颜料和图画纸、宣纸、布、水和与其相应的笔,请幼儿感受认识国画颜料与其他颜料的不同。
(二) 其次教幼儿画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指导要点是这样说的:“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就拿国画小鸡为例:我请幼儿观看一段小鸡活动的视频,在观看过程中请幼儿思考两个问题:小鸡的样子和小鸡的动作形态。之后请幼儿说一说小鸡长的样子,学一学小鸡的动作,我们认识了小鸡也了解了小鸡的动作,那么,我们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呢?就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画画。在幼儿画画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如:我的画面太湿了,太黑了,水多了怎么办?等等。这时有的幼儿就不再用笔大面积的去蘸墨了,他会用笔尖轻轻地去蘸,并且会把他的发现告诉身边的同伴。在幼儿充分的体验实践之后,他心里会有很多问题。之后请幼儿带着她的疑问来听老师讲小鸡的画法,这时候幼儿听得更认真更专注。在老师的讲解的过程中解决了幼儿的疑问。最后请幼儿再来画小鸡。在幼儿画画时放上古典的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自主画画。
四、教幼儿画画应注意的问题
1、绘画的工具材料必须准备充分。
2、一定要让幼儿自己先去体验实践,在这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要充分体现《纲要》精神,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大胆表现大胆创作,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4 要用幼儿易懂的语言和幼儿喜欢的方式来教学。在教学中要始终考虑到幼儿的想法和感受,不要把老师的想法强加给幼儿。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国民经济计划学看成是社会主义特有的一门学科,非社会主义国家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存在这门学科,我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没有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国民计划学,但却存在着资本主义的国民经济计划学。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编制它们的国民经济计划.二战后,法国从1947年到1988年已连续制定并实施了九个发展计划旧本从1956年到1985年也已编制和实施了8个中长期计划;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的国家都普遍制订和实行各种类型的经济发展计划。这种国民经济计划的实践是不可能没有理论指导的·也相应的有资本主义的国民经济计划学理论指导.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美国刘易斯的著作丛书《发展计划》、日本林武郎著的心发展计划指南》等书,都详细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计划的理论、实践和方法。它们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的国民经济计划学。我们不能因为它们与社会主义的的国民经济计划学在体系、结构、理论和方法上的不同就否定其属于国民经济计划学。但这决不是说我们主张把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和资本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等同起来。
这里要说明的只是国民经济计划学是否只是社会主义专有的问题。至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和资本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内容的共性和特性的关系问题。正是我们在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主要问题。我们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研究的内容和资本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研究的内容就其自然属性而言具有共性,就其社会性质而言具有不同的特性。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民经济计划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及内容是存在着二重性的,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即通过计划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社会属性即通过计划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民经济计划学主要研究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变动的规律性,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就要按比例的发展,就要研究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纯技术性的针划方法。从这个意义上它所涉及的是自然属性方面,各个社会并无什么区别。这也就是不同社会国民经济计划学所具有的共性。正如马克思所说指出的“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濡要t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二定数t的社会总劳动是,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①但人类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除了具有自然属性方面以外,还具有社会属性方面.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他们(指人们一编者注)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②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必须通过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利用反映这种经济关系的各种经济手段来实现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调节社会主义生产,发展国民经济,达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目的.这便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的特性,亦即它的社会属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国民经济计划学的社会属性是不同的。
在国民经济计划科学体系建设上,要正确处理其内容的共性和特性的关系,既不能象过去那样片面的否定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国民经济计划和国民经济计划学,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单纯地强调它的社会属性产甚少研究自然属性方面,影响这门学科的发展,一也不能片面地否定国民经济计划学所具有的特性,一味地强调其共性,把两种不同社会属性的计划学混为一谈。针对我国过去强调计划学社会属性较多的情况,现应在坚持必要的社会属性的前题下,来深人研究其自然属性方面,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来发挥计划调节的应有作用,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民经济计划学。现许多同志提出要建立“一般计划学”,其意义在于推动我们去大力研究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东西方制定计划的共性内容,强调研究计划的自然属性.但也应该看到,不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制度)、具体国情.建立只反映自然属性的“一般计划学”设想在现实经济实践中是很难行通的。
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建国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首先是通过“一化三改”将国民经济转移到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荃础的轨道上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计划学。无庸讳言,从那时起到为止这一段长时期中,我国搞的实质上是产品经济,国民经济实际上按产品经济模式运行的,国民经济计划学实际上也是产品经济计划学。党的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地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四大更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随粉产品经济的坚冰被打破,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指导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国民经济计划学虽然在某些方面作了一些改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其科学体系、框架结构和内容上来看,却没有根本上从产品经济的束缚下解脱出来,血肉相联地注人到商品经济的肌体中去。
事实证明,现在的国民经济计划学仍然相当严重的滞后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实际,更不要说,理论走在实践的前面,有力地指导实践的发展了。
市场经济可以说是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一般经济活动都是以市场为中心而展开的,市场机制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基本方式。在这种体制下计划还有无存在的必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当代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钧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政府调控包括计划调节为辅的经济调节机制。法国经济学家马赛和帕斯卡隆,他们从法国实施计吃叼仁的实践中提出了二元调节的理论,认为计划与市场是有相互补充的关系,市场通过价格波动传递信息,对经济进行短期调节,计划则启发一种长期决定.提供未来环境中由珍贵信息组成的预测,象航标一样指导国家行动.计划是市场的调节者,是总市场化的研究者.是不确定因素的削减器,是反盲目生产的手段。因此,一个合理的权力体系应该结合计划与市场进行二元调节。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计划的基础是市场.从上可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不要国民经济计划学,而是不要产品型国民经济计划学.要的是市场型国民经济计划学,把国民经济计划学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在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巨大作用。
要把计划学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我们必须首先要在进一步彻底破除产品经济观念和确立商品经济观念的基础上,破除产品型计划观念,确立市场型计划观念。为此,我们就必须进一步搞清产品型计划与市场型计划的不同特点:
(一)从计划的范围和着重点上看,产品型计划襄括一切,是有全面的搜盖性,即包括社会再生产的所有环节,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经济、社会和科技所有方面,但其着重点实际上是重生产、投资计划,轻社会、科技计划,重生产环节的发展,轻流通、消费环节的发展.市场型计划从宏观调控的意义上讲仍具有全面的硬盖性,需制定经济政策、经济杠杆等手段进行宏观控制,但它的着重点,是把市场能够正常调节的部分还给市场调节.而把市场不能正常调节的部分作为自己调节的重点,如去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把市场无力提供具有“同时共享性”的公共产品以及污染等外部效应问题纳人计划管理的范畴,把建立、维护和管理平等自由竞争的市场,反垄断以及弥补市场调节果,克服市场调节盲目性等列人计划工作的重点。
(二)从计划所使用的调节手段来看,产品型计划,项目无论大小,产品无论巨细均纳人指令性计划,具有强制性,经济的运转和计划的实现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市场型计划的手段一般有国家订货或提供信息的指导性计划,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等政策性计划;财政和金融手段,法津手段以及少量适当的行政手段,其计划不具有行政约束力;
(三)从计划的分配环节上看,产品型计划用物资分配和划拨清算的办法取代了市场交换,生产资料尤其如此,实际上实行的是否定市场无流通的产品分配制度.而市场型计划的确定则以市场为基础,列人计划的产品都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流通,而不是采取直接分配的形式;
(四)产品型计划是直接的计划,上下一般粗,企业没有自,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而市场型计划则尊重企业作为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实休的地位,给予企业微观计划的制定权;
(五)在许划所使用的方法上,产品型计划制定计划的方法,主要是传统的静态的编制计划特别是年度计划的方法,经济的发展难以根据经济的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而市场型计划制定计划的方法,主要以编制年度计划为主的方法转变为主要编制中长期计划的方法,由静态的计划方法转变为动态的计划方法.主要研究编制计划的方法转向主要研究规划和调控的方法,并加强市场调研的方法;
(六)在计划应履行的职能上,由产品型计划的指导、组织执行和监督的职能转变为市场型计划的宏观决策与调控、社会经济服务与协调和微观建立与塑造的职能.
从上可见,产品型计划和市场型计划是有很大区别的。应该承认由产品型计划转变为市场型计划,意味着计划体制的根本性变化,它必须通过计划体制的改革来加以实现,这也是计划工作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因而是艰巨复杂的,不是轻而易举的。同样应看到的是,自以来,我国由产品型计划向市场型计划改革的轨道上已经前进了若干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冷静地说这个转化仍处于初期阶段。国民经济计划学应对这个转化的全过程及其发展阶段作出理论概括并揭示其规律性的东西,以反映和指导这个转化,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就必须根据市场型计划的特点来改造计划学的内容。
三、国民经济计划学中的定性和定t的关系
国民经济计划学要解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就应该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定最分析.可以说,没有必要的数t分析就不能完成这门学科的任务.没有定性分析的定盆分析只是数学游戏,没有任何意义;没有定量分析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也是说不清楚的,我们可通过定全分析来完善定性分析。但是回顾这门学科过去的状况,则存在着重定性分析轻定t分析的倾向。在定t分析上,由于较多地采用静态传统计划方法,使定t分析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主观随意性、模糊性、不规范性,并显得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即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近几年强调采用的现代计划方法,对加强定量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方法和实践两张皮的结合上没有很好的解决,影响了定t分析的具体效用;在内容章阐述中所引人的数据上.也往往陈旧过时,数据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有些只适用过去产品经济的计划方法现仍保留在计划学内容中,这就更造成了定全分析与经济发展实践的脱节,在阐述某些理论原则时,不是把作为国民经济计划学经济理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已经阐明了原理作为前提和出发点,运用它来指导本学科独立内容的建设,而是相当程度上存在着重复经济理论原理的现象,而且与部门经济学的内容也有相互重复现象。我们认为上述问题必须在体系结构和内容安排上进一步加以改进。
在定性分析上,要尽快使之转移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要在政治经济学和部门经济学已阐明原理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计划理论。要加强定量分析,除了前面市场型计划第五个特点所阐明的计划方法的几个转变而外,要变传统的静态的综合平衡分析为总量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性平衡是全面的价值平衡,过去的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和劳动力等专项核算,已不能完整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的总体平衡;要变比例的量的分析为结构分析。市场经济要求我们不能停留在比例关系的静态的研究上,而应从动态的结构变动中研究产业变动的量的规律性;要加强现代化方法的运用如消费的分析和预测、资本产出比、部门间投人产出分析、线性规划、经济计量模型和模拟模型的研究和运用,要把现代方法和传统方法融合起来以计划工作的过程即计划调查、计划设计、计划预测、计划决策、计划调控和计划评价为脉络,研究汁划方法.研究计划方法在计划工作各了阶段上的具体运用,使计划方法的运用系统化、规范化;还要在内容的阐述由及时引入必要的数据,结合必要的实证案似分析。
四、正确处理自我完普与借鉴吸收的关系
商品经济及其相连的市场经济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世界性范畴。要真正完善地建立起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型国民经济计划学,首先和主要地是把握我国吐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吸收其它让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必须有原则、有分析地借鉴和吸收西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工作的经验和国民经济计划学的有用成份。
【关键词】考研;物理化学;中国科技大学;试卷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化学相关专业一直都是学生热衷专业,作为国内顶尖高校,其科研成果数不胜数。每年吸引大批学子报考,科研成果备受国家乃至世界的关注。试卷的分析反映出考试的趋势、方向。作为考生把握考试试卷对其个人有着很大作用。
1引言: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年国家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量增加。中国科技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院校,每年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聚集在一起,研究高科技技术。因此,中国科技大学每年吸引大批的考研学子报考。为了让学生们能正确的把握报考和复习的方向。了解近十年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考验试卷的变化和规律就十分有意义。
2 近十年中科大物理化学考研试卷综合分析
文章对2004年―2014年物化试卷进行比较分析,并浅谈它的特征和规律。首先将对试卷的考查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各年、整体的相互关系和趋势。(参考书目《物理化学》第五版、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
2.1 物理化学考研试卷考查内容分析
分析试卷首先要对试卷的考查内容进行分析,以达到整体掌握考试试卷的特点。2004年―2014年的试卷中,对应的指定教材十四章内容,每章内容所占分值进行统计。
2.2 考查内容进一步清晰化分析
为了更直观观察,这里采用堆积柱形图,以分值作为纵坐标,以章节作为横坐标作图。
2004年―2014年间,试卷考查内容几乎涉及到十四章中的每个章节。其中06年最为特殊,第七章的统计、第八章的电解质溶液、第十一章的化学动力学基础(一)、这些内容都没有涉及。然而其它年份都有考到,并且从堆积柱形图中还可以看出第十一章的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在十一年考查所占分值堆积中属于第三。因此,对于06年的考试试卷不需要过多的分析。今后考研的学生也不需要太多关注06年的试卷。同时,还可以看出:第一章气体内容只有05年、06年、08年、09年、10年。这五年有考到,而且考到分值很少。因此,对于今后报考中科大物化的考生,第一章内容不需要重点复习,只需要理解即可。同样,对于第六章化学平衡,每年所占分值并不高。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因此第六章同样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堆积图可以很直观的看出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五章相平衡,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十三章表面物理化学,是这十一年来考查的重点内容。考生要注重这几个章节的复习。
2.3各块内容具体分析
将试卷考查内容总共分为五大块内容:第一块包括:第一章的气体和第七章的统计热力学;第二块包括:第二章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三章的崃ρУ诙定律;第三块包括:第五章的相平衡,第六章的化学平衡,第十三章的表面物理化学以及第十四章的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第四块包括:第八章的电解质溶液和第九章的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第五块包括:第十一章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和第十二章的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观察和分析图表2可以看出,第一块内容在十一年中总体分值最少。第三块内容十一年间总分值最多,第二块内容相对次之,第四块内容以及第五块内容相比第二块和第三块又少一点。因此,可以看出在这十一年间,热力学部分是考查的重点。其次是动力学部分。
3结论及运用价值
通过对近十年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考研试卷的分析,从内容上主要是对学生的运用数学物理学科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考察。因此要求我校今后报考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相关专业的考生,注重综合能力考查的内容和习题进行反复练习。
参考文献:
[1] 靳雷华.最近十年物理高考计算题规律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1.
[2] 巩曲爽.我国毕业研究生增长趋势模型构建与拟合推测[J].理工高教研究,2010,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