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5 01:48:49
序论:在您撰写水墨画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6-0049-02
【作者简介】1.王晓伟,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无锡,214001)美术教研员,一级教师;2.虞玺,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钱桥中心小学(江苏无锡,214151),高级教师。
一、水墨文化,源远流长
水墨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源远流长,笔墨优美和谐、构图妙趣横生,意境深远独到,体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感受水墨文化,更多的是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水墨意韵。所以,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流于表面地灌输传统水墨画的技法,对学生来说,只是一种依葫芦画瓢式的模仿。为水墨画而水墨画,教学会显得浅薄苍白。
对于水墨画教学,我们要让学生在多变的教学形式中感受水墨画的隽美,更要让学生在其作品中呈现水墨画的文化特质。
1.选择经典,培养学生诗意审美情趣。
美,是美术课的灵魂。水墨画教学,尤其应追求美之精髓。水墨画的美感不仅仅表现在作品的呈现方式上,还应体现为内容美、文化美,意蕴美。
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对水墨画的认识,必须让其欣赏经典的水墨画作品。学生,甚至教师对水墨韵味美的感知,往往是表浅的、不深刻的。比如:苏少版《美术》二下《水墨画――树》这一课,很多教师在初教时呈现了很多类型树的水墨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参天大树、杨柳依依、幼苗初茁……这些作品快速地在学生眼前滑过,看似热闹,但真正的内涵却被忽略,欣赏环节形同虚设。所以,笔者认为,被选入课堂让学生欣赏的作品,一定要是经典作品。比如有些教师只选取吴冠中等大师的作品,当这些作品呈现在学生眼前,其“点、线、块、面”丰富的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的无穷气氛,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之情。以大师的魅力引领学生前行,用大师的作品点燃学生的兴趣,高起点才能有大收获。
2.适当留白,拓展学生自主创作空间。
在水墨画公开课中,教师常常会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过多使用,会造成一定的缺失:尽管画面一览无余、精美别致,但学生沉迷于强烈的视觉感官冲击中,往往会忽视作品本身带给我们的美的熏陶和心灵震撼,而这正是画家企图通过作品带给我们的思考。当教师的评讲取代了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教师对作品韵味的直接赏析代替了学生的审美过程,美术教学的价值也就被完全削弱了。所以,课件的使用一定要适合课程,如果觉得可用可不用,那宁可舍弃,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让给需要的环节。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可以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留一点空间,缺一点元素,特意留下空白,让学生通过这种带有暗示性的表达方式,在求知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思考、补白,可以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发展。
例如:为了让学生感悟园林之美,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园林的剪影,这种无声的“留白”会带给学生更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学生会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解读画面,创造属于自己的与园林的对白。
二、形式内化,有效真实
笔墨技法与表现内容要合理地结合方能真正体现水墨画的魅力,好多教师在进行水墨画教学时,往往只讲解笔墨技法,可事实上,你讲解的笔墨技法真正和表现内容结合起来了吗?你的讲解分析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内化吸收吗?教学内容设计一定要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具体问题具体讨论,应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对象要用不同的笔墨进行表现的道理。
1.考虑学情,因材施教。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尊重学情,我们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有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设计“玩一玩”环节,在游戏中感受水墨,学生会兴致盎然。可是如果到了高年级还是设计“玩一玩”的教学环节,则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整个小学阶段,水墨画教学贯穿于每一册教材中,星星点点,却串珠成链。教师在教学时应首先熟悉教材,明晰这节课的内容在该单元的位置,在这册书中的地位,更要明白它在整个小学美术教材中所起的作用。如此教师教得有的放矢,学生也能学得真实有效。
2.扩展题材,激发兴趣。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水墨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人物等。而目前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教学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让学生囫囵吞枣地机械描摹,并把“相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其实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创设情境和条件,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和物,了解物品肌理、特征。作品的内容除了诸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也可以展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课间活动、春游小记等等。只有内容有趣,学生才会感兴趣。教学的一切准备,都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有兴趣地学习。
三、契机巧妙,点睛显趣
1.精简内容。
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由于课堂本身的局限,对具体的对象知之甚少。知道得不多,是因为渗透得不够;也因为教学目标太多,让教学沦为生产流水线。实际上,课堂的容量只有这么大,学生一节课的接受能力也只有这么多,欲速则不达,欲满则无益,我们要找出关键所在,逐步解决,方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对此,我们要围绕对象进行突破,根据对象和目标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领。教学中,教师要寻找一根线,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一点点串起来,然后让其逐步深入了解,这样才能有所收获。用有限的时间围绕目标的达成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学深、学透。
2.精到示范。
在水墨教学中,教师常常用示范对学生进行技能指导,让学生较快地掌握绘画技巧,提高绘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示范的形式多种多样,哪种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反复筛选。而选择性示范,旨在点拨、启发、提醒、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入水墨画的世界,循序渐进地领略水墨神韵。当然也可以在教师讲完后恰当地点睛――示范局部,在示范的过程中穿插小练习,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尝试中,逐步体会水墨技法。
【关键词】水墨画;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3-0049-1.5
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已呈现出日渐普及的趋势。其应用、研究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乃至成果之多,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有从传统文化角度提出的,也有从中国画美学角度阐述的,更有从中国画情感角度研究的。当然,最多的还是从中国画的构图、空间、虚实、透视、笔法、墨法等具体的形式法则角度论述的。但是,以上种种研究与应用主要是在理论与工笔画方面展开的,而进行中国水墨画课程教学的研究,却较为鲜见。为此,笔者认为要全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国水墨画的教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一、现状与分析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艺术的趋同逐渐形成了文化艺术较为单一的局面,如何较好地发展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格局,已经成为包括艺术设计领域在内的文化领域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纵观当今的现代艺术设计,其民族性、地域性越强而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已是不争的事实。
开展此项内容研究,旨在把传统的、别具风格的中国水墨画,科学、合理而高层次地应用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同时,它还可以拓展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思维,增强其知识的广泛性,丰富其艺术表现语言,增强作品的民族特点,从而全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这也符合现代艺术设计未来发展的需要。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特有的、最具中国画特点的绘画样式之一,作品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求“以形写神”“离像而求”“意在笔先”“缘物寄情”的造像原则。作画时注重造型概括洗练、黑白分明,用笔用墨灵活洒脱、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变化无穷。其作画过程,几乎涵盖了中国画所有的用笔用墨技巧和方法。很多艺术家都把水墨画的艺术元素应用在艺术设计作品中,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靳埭强和陈幼坚两位就是很好的代表。但水墨画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基本都停留在具体的实践与操作的层面,而在教学的方法与内容的安排上还鲜为人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一)笔墨基础体验
1.传统笔墨练习。众所周知,“笔墨”历来是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理论著作《笔法》中明确指出:“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清代画家恽南田也说:“有笔有墨谓之画。”可见笔墨在中国画中的作用与意义。
笔墨是在中国绘画史中形成的一种精英化的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是一种可视的形象符号,是中国画形式特征的灵魂。笔墨具有相对的独立审美价值,它在表现内容的同时有自我表象的相对自由,并充分显示笔墨情趣的形式美感。中国画笔墨的程序性、对立性、丰富性,使其本身便具有一定层面的审美意义。如果说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则是中国画的华章。当然,这种笔墨形成的审美意义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解读和运用。因此,学生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
2.强化水墨画的意象色墨观。中国画色墨观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传统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滋养。墨和色的应用具有极强的意象性特征与辩证关系,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见红画红、见绿画绿的客观化,更不会刻意追求物象因光源、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的复杂多变的色彩关系,所有的色彩运用都是为了深化作品的主题,讲究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意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色彩观。因此,也就有了“以墨代色”“素以为绚”“运墨而五色俱”等艺术主张。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云:“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与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胜青黄朱紫矣。”这是对水墨画意象色墨观最好的诠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只要较好地认识与领会中国画意象的笔墨观,更好地运用中国画所特有的这一语言,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具中国民族绘画特点、更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设计作品。
3.笔墨创新。中国画的笔墨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延绵相继,历经数代的发展与变革,总的趋势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与不断改进的。在历代画家、理论家、文人等的不断钻研与探索下,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整体面貌,不同风格的画家有不同笔墨风格作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对传统墨守成规,甚至止步不前,相反,我们要不断创新与突破,要与现实结合,与时代接轨,创造出符合时展潮流的崭新的笔墨样式。只有这样,先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才能够与时俱进,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绚丽的光彩。正如石涛所云,“笔墨当随时代。”因此,我们在笔墨创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创造、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法”到“有法”的发展变化过程,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打破常规,解放思想,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甚至可以逆向思维与幻想。
(二)花鸟画练习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并以独具魅力的艺术价值而享誉画坛。花卉教学在我国艺术院校里非常普遍,其教学的规范程度之高与教学经验之丰富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花鸟画学习在内容上可简可凡,在学习时间上也可长可短,在学习性质上可以专业研究,也可以休闲娱乐。因此,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把花鸟画作为学习中国水墨画的切入点是比较明智的,也应该是行之有效的。另外,学生在水墨画学习中总是进行单纯的、抽象的笔墨练习,时间稍长,会让他们感觉疲乏与怠倦,如果把较抽象的笔墨练习与具体又有趣味的花卉练习结合起来,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学习写意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在教学上应该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写实到写意、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时,可先让学生从一枝花、一只鸟画起,然后再画一簇花、数只鸟。当然,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墨画和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墨画,从时间安排和方法选择上都应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及教师风格等方面都应该有针对性地安排与选择,尽量做到让学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更新,每画一次也都有一些进步,尽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有兴趣,学有收获。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他们对花鸟画的认识,以及对水墨画的把握与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丹妮.综合水墨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美),2009(9).
小学美术 水墨画教学 教学方法
在当今的小学美术课本中,低、中、高年级均有“水墨游戏”课程,在新课标中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对于学生的要求有如下解析: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而具体到阶段目标,低、中、高学段在“造型·表现”一栏分别提到“……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现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美术课本中出现的“水墨画”课程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统教学”,更不可能也不应是成人水墨画技法的“传授教学”。对比过去的教学,新课标的要求更强调“形象、感性、情绪、想象、个性、创造、体验和实践”。
一、传统水墨画教学弊端及思考
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所注重的只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学习表现的内容往往仅局限于教材和书本,不能很好的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学生跟随教师一笔一画的“依葫芦画瓢”,在这种概念化程式化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表现空间、个性发展受到局限,他们得到的仅是“像与不像”、“对与不对”、“行与不行”、“好与不好”这样的评价。水墨画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己水墨画基本功的舞台,学生成了台下的观众,他们看着老师的表演,既赞叹又望尘莫及,当他们自己拿起画笔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只能跟着教师临摹,一旦离开教师的牵引,他们更是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对学习水墨画失去了兴趣。
因此,作为今天的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重新思考两个问题:“水墨游戏”的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如何上出既能吸引学生又能体现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水墨游戏”课呢?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锐意改革创新。笔者认为改革创新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学生,体察他们的所思所想;二是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灵活掌控课堂;三是启发学生,变僵硬的程式化构图为个性化布局;四是鼓励激发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进行多元评价。上述这些,都是为了充分地调动和培养学生们的独特思考力和创造力,使教与学的关系充满着灵动、活跃、和谐、个性,使水墨画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是想象”。试想,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人有了想象力便有了思维的最大空间。如何让水墨画真正的走近学生?如何让学生运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展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如何让少儿的独特创意(写意)通过水墨画的构想去呈现他们的真情实感?如何以更多的物质材料和创新策略的介入成为探索少儿水墨画教学新路的艺术手段?教师通过水墨画的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地发散思维,给予水墨画想象的天空、创造的灵感、表现的激情。水墨画既有高雅、深奥的一面,又有自由、游戏的一面。儿童的感觉是很直观很真诚的。
二、水墨画教学的理性认识
每一位从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老师都应该清楚的知道,对儿童进行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某种专业技能技法的培训教育,水墨画教学正是如此。在小学美术课本中,水墨画课常以“水墨游戏”这样的课题呈现,目的是想让水墨画教学与学生之间更加贴近,并且,游戏的形式更能唤起儿童的兴趣。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更能引起儿童心理上的有意识的注意。与其他少儿美术门类的学习相比,水墨画对少儿的吸引力显得较弱,究其原因有如下几项。
1.工具的差异
水墨画传统的技法,要求“笔、墨、纸、砚”等一应俱全,如果再备足水、色、盘、印等工具,要摆满整张课桌,学生作画的空间只能小了又小,课前准备繁琐,课后收拾亦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其他画种的学习,对于工具的要求,显然会精简许多,
2.认识的差异
持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态度的教师,往往将“临摹”看成是水墨画教学的常用模式,认为临摹走的是一条“捷径”。殊不知,“临摹”会误导孩子,长此以往,他们只会画临摹过的画,除此以外,便无从下手。因此,对水墨画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
3.观念的差异
有些教师认为,今天正处在信息化时代,诸如“水墨画”这样老套的画种对儿童来说已是可有可无,因此不认真对待水墨画教学。长此以往,儿童也对水墨画兴趣不大。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的背景下,笔者不禁要问:儿童水墨画教学,路在何方?“水墨游戏”教学,路在何方?
水墨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和中国京剧一样是国粹。正是为了推动我国少儿学国传统艺术,增进儿童对我国水墨画的了解,提高兴趣,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同时也是为了锻炼少儿的创新能力,水墨画教学因此被编入美术课本,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有不少教训,特别是在观念和方法上存在问题。正如美术评议家陈履生提到的“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消解使中国人的水墨感退化,对于儿童来说,那种感觉可能仅存于血缘之中”。可见,要让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率真与程式很强、规范很严格而且积淀又很深厚的这么一个文化遗产来相互碰撞,就是要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与我国的传统艺术靠得近一些,同时将自己幼小稚嫩的感情融入笔墨之中,将水墨画的高雅、深奥与儿童的童趣、游戏结合在一起,在这样激起的火花中,我们会看到儿童的天性得到了尊重,传统艺术得到了拓展。
三、少儿水墨画教学方法与策略
既然说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目标,那么,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思考,怎样才能探寻出在一条少儿水墨画教学的新路呢?
1.引导孩子从认识自己的生活入手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对于孩子而言,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要画出最美、最有真情实感的水墨画,必须到生活中去体验。例如:美术课本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水墨线条,表现出水墨线条的枯,湿,浓,淡,粗,细,连,断,把“画线”比喻成“去散步”,因为孩子对散步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他们也能够较好的理解“经过草地、小河、山坡,天气不断变化着;下雨了,下雪了,电闪雷鸣……”这样,教师引导他们先从心理上握住墨笔,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一番,心中构思好画面,之后再拿起毛笔,一边寻找感觉,一边自由地让线条游走于纸端,也许在不经意的“涂鸦”中,反而会产生神来之笔,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
2.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学会取舍、学会表现
每个孩子都对周围世界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往往只注意事物的表面。要让他们去表现生活中的场景,或是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教师必须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要表现的对象或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用到多媒体,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被观察对象的影像制成幻灯片,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仔细地观察,找出事物的大体特征并且大胆地进行整理和概括。一般说来,儿童时期正是手、眼、脑的协调发展时期,也是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萌动时期,他们对事物的敏感和观察力特别强,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注意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并适当进行范画演示,鼓励他们乘兴而作,勇敢释放自己的创作激情,相信孩子们会放下思想包袱,在水墨世界里自由驰骋,也一定会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画卷。
四、水墨画教学应成为真正的水墨游戏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游戏”是指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做游戏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各种造型活动的乐趣,最终实现自我真实情感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还能够使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到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中来,有益于班级体的团结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游戏前,首先要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点。
要让水墨画课堂生动起来,要让水墨画成为真正的水墨游戏,教师还要作更多的思考。
1.作画工具的多样化
我们知道,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只能使用毛笔,儿童水墨游戏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毛笔的替代工具。比如:棉棒、鹅毛、柔软的树枝,甚至还可以鼓励孩子们直接用手指去画。儿童在接触这些工具时,首先是惊讶和好奇,然后便急着想去尝试。此时,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示范就变得尤为重要。要告诉孩子们的是,这些工具和毛笔比起来,有较大的差别,在表现物体时,既要大胆,又要谨慎。
2.独立作画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在新课标理念中,也十分提倡孩子们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帮助营造合作的氛围是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在水墨游戏课堂里,小组合作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可以像“过家家”一样,先讨论,再分工,然后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你画小鸟,我画大树;你画人物,我补外景;你画小河,我添远山;你画动物,我加森林……孩子们在合作中游戏,在合作中快乐,在合作中寻找感觉,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天空。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习内容
小学段的水墨游戏课程应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上,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将看、画、玩融为一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兴趣跟随、体验、感受、发现,有目的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须给他们增设适度的水墨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张扬个性。
五、尊重儿童天性激发创造潜能
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人们都听不懂鸟鸣是什么意思,但却都喜欢听它的声音。”
对于儿童水墨画,或者说水墨游戏,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应是他或她画得像不像、对不对,而是要在课堂上保护孩子们的天真和灵感,更不能强迫他们过早的按成人的标准临摹名家的画法,“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激发创造的潜能”应成为包括水墨游戏课在内的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儿童水墨游戏有别于成人水墨画。这是因为儿童幼稚,单纯,心灵纯净,他们的画不受绘画“程式”的限制,因而形成了儿童画独特的稚拙美。他们在用水,墨,色表现物体的时候,往往没有细节刻画,也看不到透视变化,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所限制的。如果我们看到他们画的人物只有眼睛、鼻子、嘴,而没有耳朵和眉毛;如果我们看到他们画的汽车只有车身和轮子,而没有车窗;如果我们看到他们把人物的腿画得上细下粗且没有脚……我们只能说,这时的孩子还处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初期,这是他们思维活跃,大胆的童真的表现。重视水墨游戏教学,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的创造。一幅水墨游戏作品就是一颗童心,就是一个纯真的童年的影子,还是一片情感的净土的写照。我们能从一幅幅水墨游戏作品中感受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色彩的赞美,感受到画面中旺盛的生命力。而这正是在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下,儿童自己用心灵绘制出的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水墨画。
对于水墨游戏教学方法的探索,路还很长。在师生不断的学习与交流中,相信我们会迈出更具创造性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一、注重教育理念教学,培养创新意识能力
水墨画在很多人的眼里觉得神圣莫测、高不可攀,所以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习起来做到循规蹈矩、严肃认真,有些大人甚至把徐悲鸿、齐白石等名家作品推崇为楷模,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拷贝不走样”,完成的作品往往也以临摹得“像不像”,画得“逼不逼真”为评判依据,孰不知这大大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灵性。纵观几年来的小学美术教材中的水墨画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重要的信息:较以前的水墨画教材,现在的水墨画教学改变以往临摹为主的教学形式,更多的倾向于游戏中学习水墨语言符号,并用水墨的语言符号来表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从而准确地把握学生水墨画教学的脉搏,使学生更好地学好水墨画,并从水墨画的创作中体会到快乐,从而对水墨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用现代教育理念来进行水墨画教学,在教学中不断从水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从平等对话中产生“新想法”,从大胆实践中产生“新玩法”,注重绘画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摆脱机械的水墨画表现样式,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基本的水墨画笔墨技巧,发展了个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几年的水墨画教学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水墨画水平的提高,对水墨画教学作些小结,供同行借鉴。
二、训练用笔浓淡变化,体验墨线丰富多彩
单纯的训练用笔、用墨是枯燥乏味的,在教学中,我不时地在训练上有针对性地做些调整,比如写生一组《带花纹的器皿》,目的是用各种粗细、浓淡变化的线条来装饰器皿。完成基本的形状后,我简单地示范了一下几种用笔的方法(勾画长短、粗细不同的直线、波浪线、折线、弹簧线及螺旋线等),然后鼓励孩子们:“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看哪个同学能用各种墨线、形状来装饰这样器皿。”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用笔的方法,增强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体验到柔软的笔毛在宣纸上画过时产生的顺畅感,初步获得对用笔方法的感悟,表现出来的墨线也丰富多彩。
三、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鼓励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创作,敢于创作,不要把成人学习的那套山水、花鸟程式画法照搬过来”。他们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气氛中作画,在这种“以情激情,以情燃情”的鼓励下作画,再也没有拘束和顾虑,极大地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学生这时才会觉得绘画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因此作为教师,在辅导儿童创作过程中,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作品,不能用“像不像”来作为衡量好坏的标准,即使发现学生作业画得不好,也要找出其闪光点。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 “你比老师画得还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们会因为得到鼓励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给自己留下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这会对孩子们的一生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好多孩子对科幻题材情有独钟,抓住这个特点,在今年的科技节,我设计了一个以科幻为主题的创作活动。在创作中,我鼓励孩子们自拟题目,围绕主题建构、搜集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完成一幅科幻画的草稿,在水墨创作的时候,师生共同讨论表现方法,其中有:1.用浓淡变化的墨线勾勒,以点、线、面的形式表现出所描绘对象,然后渲染、艺术处理。2.先以大块的墨或色表现背景,再勾勒其主体部分。在作画中不时鼓励学生在技法上多法揉合:揉搓皱纸法、冲水、冲色、吹墨等,让学生寓学于玩。如在画水墨风景画时,鼓励学生大胆用水拓法来表现天空或流水、用冲水法表现雨后的树林、……经过孩子们用心的构思、充满热情的创作,不久,出乎意料的特殊效果展现眼前,一幅幅绚丽多彩、韵味十足的水墨画呈现在眼前。
四、鼓励师生相互合作,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小学美术 水墨画教学 教学方法
在当今的小学美术课本中,低、中、高年级均有“水墨游戏”课程,在新课标中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对于学生的要求有如下解析: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而具体到阶段目标,低、中、高学段在“造型・表现”一栏分别提到“……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现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美术课本中出现的“水墨画”课程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统教学”,更不可能也不应是成人水墨画技法的“传授教学”。对比过去的教学,新课标的要求更强调“形象、感性、情绪、想象、个性、创造、体验和实践”。
一、传统水墨画教学弊端及思考
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所注重的只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学习表现的内容往往仅局限于教材和书本,不能很好的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学生跟随教师一笔一画的“依葫芦画瓢”,在这种概念化程式化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表现空间、个性发展受到局限,他们得到的仅是“像与不像”、“对与不对”、“行与不行”、“好与不好”这样的评价。水墨画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己水墨画基本功的舞台,学生成了台下的观众,他们看着老师的表演,既赞叹又望尘莫及,当他们自己拿起画笔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只能跟着教师临摹,一旦离开教师的牵引,他们更是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对学习水墨画失去了兴趣。
因此,作为今天的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重新思考两个问题:“水墨游戏”的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如何上出既能吸引学生又能体现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水墨游戏”课呢?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锐意改革创新。笔者认为改革创新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学生,体察他们的所思所想;二是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灵活掌控课堂;三是启发学生,变僵硬的程式化构图为个性化布局;四是鼓励激发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进行多元评价。上述这些,都是为了充分地调动和培养学生们的独特思考力和创造力,使教与学的关系充满着灵动、活跃、和谐、个性,使水墨画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是想象”。试想,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人有了想象力便有了思维的最大空间。如何让水墨画真正的走近学生?如何让学生运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展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如何让少儿的独特创意(写意)通过水墨画的构想去呈现他们的真情实感?如何以更多的物质材料和创新策略的介入成为探索少儿水墨画教学新路的艺术手段?教师通过水墨画的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地发散思维,给予水墨画想象的天空、创造的灵感、表现的激情。水墨画既有高雅、深奥的一面,又有自由、游戏的一面。儿童的感觉是很直观很真诚的。
二、水墨画教学的理性认识
每一位从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老师都应该清楚的知道,对儿童进行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某种专业技能技法的培训教育,水墨画教学正是如此。在小学美术课本中,水墨画课常以“水墨游戏”这样的课题呈现,目的是想让水墨画教学与学生之间更加贴近,并且,游戏的形式更能唤起儿童的兴趣。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更能引起儿童心理上的有意识的注意。与其他少儿美术门类的学习相比,水墨画对少儿的吸引力显得较弱,究其原因有如下几项。
1.工具的差异
水墨画传统的技法,要求“笔、墨、纸、砚”等一应俱全,如果再备足水、色、盘、印等工具,要摆满整张课桌,学生作画的空间只能小了又小,课前准备繁琐,课后收拾亦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其他画种的学习,对于工具的要求,显然会精简许多,
2.认识的差异
持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态度的教师,往往将“临摹”看成是水墨画教学的常用模式,认为临摹走的是一条“捷径”。殊不知,“临摹”会误导孩子,长此以往,他们只会画临摹过的画,除此以外,便无从下手。因此,对水墨画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
3.观念的差异
有些教师认为,今天正处在信息化时代,诸如“水墨画”这样老套的画种对儿童来说已是可有可无,因此不认真对待水墨画教学。长此以往,儿童也对水墨画兴趣不大。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的背景下,笔者不禁要问:儿童水墨画教学,路在何方?“水墨游戏”教学,路在何方?
水墨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和中国京剧一样是国粹。正是为了推动我国少儿学国传统艺术,增进儿童对我国水墨画的了解,提高兴趣,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同时也是为了锻炼少儿的创新能力,水墨画教学因此被编入美术课本,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有不少教训,特别是在观念和方法上存在问题。正如美术评议家陈履生提到的“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消解使中国人的水墨感退化,对于儿童来说,那种感觉可能仅存于血缘之中”。可见,要让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率真与程式很强、规范很严格而且积淀又很深厚的这么一个文化遗产来相互碰撞,就是要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与我国的传统艺术靠得近一些,同时将自己幼小稚嫩的感情融入笔墨之中,将水墨画的高雅、深奥与儿童的童趣、游戏结合在一起,在这样激起的火花中,我们会看到儿童的天性得到了尊重,传统艺术得到了拓展。
三、少儿水墨画教学方法与策略
既然说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目标,那么,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思考,怎样才能探寻出在一条少儿水墨画教学的新路呢?
1.引导孩子从认识自己的生活入手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对于孩子而言,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要画出最美、最有真情实感的水墨画,必须到生活中去体验。例如:美术课本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水墨线条,表现出水墨线条的枯,湿,浓,淡,粗,细,连,断,把“画线”比喻成“去散步”,因为孩子对散步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他们也能够较好的理解“经过草地、小河、山坡,天气不断变化着;下雨了,下雪了,电闪雷鸣……”这样,教师引导他们先从心理上握住墨笔,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一番,心中构思好画面,之后再拿起毛笔,一边寻找感觉,一边自由地让线条游走于纸端,也许在不经意的“涂鸦”中,反而会产生神来之笔,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
2.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学会取舍、学会表现
每个孩子都对周围世界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往往只注意事物的表面。要让他们去表现生活中的场景,或是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教师必须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要表现的对象或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用到多媒体,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被观察对象的影像制成幻灯片,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仔细地观察,找出事物的大体特征并且大胆地进行整理和概括。一般说来,儿童时期正是手、眼、脑的协调发展时期,也是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萌动时期,他们对事物的敏感和观察力特别强,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注意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并适当进行范画演示,鼓励他们乘兴而作,勇敢释放自己的创作激情,相信孩子们会放下思想包袱,在水墨世界里自由驰骋,也一定会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画卷。
四、水墨画教学应成为真正的水墨游戏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游戏”是指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做游戏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各种造型活动的乐趣,最终实现自我真实情感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还能够使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到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中来,有益于班级体的团结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游戏前,首先要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点。
要让水墨画课堂生动起来,要让水墨画成为真正的水墨游戏,教师还要作更多的思考。
1.作画工具的多样化
我们知道,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只能使用毛笔,儿童水墨游戏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毛笔的替代工具。比如:棉棒、鹅毛、柔软的树枝,甚至还可以鼓励孩子们直接用手指去画。儿童在接触这些工具时,首先是惊讶和好奇,然后便急着想去尝试。此时,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示范就变得尤为重要。要告诉孩子们的是,这些工具和毛笔比起来,有较大的差别,在表现物体时,既要大胆,又要谨慎。
2.独立作画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在新课标理念中,也十分提倡孩子们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帮助营造合作的氛围是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在水墨游戏课堂里,小组合作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可以像“过家家”一样,先讨论,再分工,然后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你画小鸟,我画大树;你画人物,我补外景;你画小河,我添远山;你画动物,我加森林……孩子们在合作中游戏,在合作中快乐,在合作中寻找感觉,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天空。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习内容
小学段的水墨游戏课程应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上,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将看、画、玩融为一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兴趣跟随、体验、感受、发现,有目的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须给他们增设适度的水墨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张扬个性。
五、尊重儿童天性激发创造潜能
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人们都听不懂鸟鸣是什么意思,但却都喜欢听它的声音。”
对于儿童水墨画,或者说水墨游戏,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应是他或她画得像不像、对不对,而是要在课堂上保护孩子们的天真和灵感,更不能强迫他们过早的按成人的标准临摹名家的画法,“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激发创造的潜能”应成为包括水墨游戏课在内的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儿童水墨游戏有别于成人水墨画。这是因为儿童幼稚,单纯,心灵纯净,他们的画不受绘画“程式”的限制,因而形成了儿童画独特的稚拙美。他们在用水,墨,色表现物体的时候,往往没有细节刻画,也看不到透视变化,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所限制的。如果我们看到他们画的人物只有眼睛、鼻子、嘴,而没有耳朵和眉毛;如果我们看到他们画的汽车只有车身和轮子,而没有车窗;如果我们看到他们把人物的腿画得上细下粗且没有脚……我们只能说,这时的孩子还处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初期,这是他们思维活跃,大胆的童真的表现。重视水墨游戏教学,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的创造。一幅水墨游戏作品就是一颗童心,就是一个纯真的童年的影子,还是一片情感的净土的写照。我们能从一幅幅水墨游戏作品中感受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色彩的赞美,感受到画面中旺盛的生命力。而这正是在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下,儿童自己用心灵绘制出的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水墨画。
对于水墨游戏教学方法的探索,路还很长。在师生不断的学习与交流中,相信我们会迈出更具创造性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水墨画;少儿;美术教学;游戏;天性;创造;潜能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87-01
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中,低、中、高年级都有“水墨游戏”内容,新课标将其归入“造型・表现”领域。它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要求:低年级要能够大胆地把所闻、所见、所思、所感的事物自由地表达出来,从而体会造型的快乐;中年级要在活动中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高年级要能够培养美术构思和创作能力,并通过活动传递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看重知识与技能技巧的讲授,学生只是跟随教师一笔一画地学习,离开教师就不知如何下笔。可见,少儿“水墨画”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存在根本不同,不能像成年人那样讲授水墨画技法,它更多强调的是“感性、想象、情绪、个性和体验”。
一、继承传统艺术,培养创新能力
少儿美术教育不是单纯地教授专业绘画技巧的培训,而是启发学生对艺术的感知,水墨画教学也是如此。与其他美术分类相比,无论是绘画工具还是意识观念上,水墨画对儿童的吸引力都远远不够。而水墨画教学旨在推动儿童传承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只有使少儿的率真天性与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相互碰撞,让他们稚嫩的感情融入其中,把少儿的童趣和水墨画的高雅通过游戏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既传承艺术,又尊重孩子的天性。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在水墨画教学中既能体现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二、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取舍和表现
俗话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画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画,就必须让他们去用心体会生活。而孩子都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但是他们往往只是注意事物的表面。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要表现的事物,启发孩子展开想象,学会取舍。少儿时期正是各个感觉器官协调发展的时期,他们对事物的敏感程度和观察力都很强,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正在快速发展。此时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只要老师能够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他们就会勇于释放自己,在水墨画里自由翱翔,画出心中最美的画卷。
三、把水墨画教学变成水墨游戏
水墨游戏就是指学生通过参与教师安排的游戏,去体会各种造型活动的乐趣,最后实现在造型过程中释放自己真实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水墨游戏来完成水墨画教学,可以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之间的合作意识与班集体的凝聚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要让水墨画教学真正成为水墨游戏,教师必须做好以下的准备与思考。首先,工具的多样化。传统的水墨画工具一般只会用到毛笔,而在水墨游戏中,可以用一些身边常见的东西来代替毛笔,比如柔软的树枝、羽毛、棉棒,甚至直接用手指来作画。孩子们在用到这些新鲜工具时,都会很好奇,并且迫切地想要去尝试。其次,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合作学习是被人们所提倡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孩子独立作画外,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作画。在水墨游戏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感觉像在“过家家”。大家在一起先讨论,再分工,然后各自完成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你画小鸟,我画大树;你画人物,我补外景;你画小河,我添远山……这样,孩子们通过游戏,在合作中寻找快乐的感觉,在合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天空,把对水墨画的兴趣激发出来。再次,适龄教学,因材施教。小学阶段的水墨画教学重点是引导孩子去感受、体验,教师要根据少儿的特点来引导孩子,让他们将看、玩、画融为一体,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进一步了解孩子,观察他们的思维动向,才能在教学中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在低年级时不宜过早地介绍水墨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必须给他们增设适度的这方面的训练,并且在创作中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张扬个性。
四、尊重儿童天性,激发创造潜能
毕加索曾说过:“人们都听不懂鸟鸣是什么意思,但却都喜欢听它的声音。” 在少儿进行水墨画游戏时,教师和家长不要过多地关注孩子画得像不像,而是要保护他们的天真与灵感。尊重孩子天性,保护他们的创造灵感,激发孩子潜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少儿水墨画因为没有绘画模式的限制,在表现事物时往往没有细节刻画,比如他们所画的人物可能没有耳朵和眉毛,只有眼睛、鼻子和嘴,所画的事物比例不协调等等,这都是他们思维活跃,幼稚童真的表现。所以,在水墨游戏中,要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地去创造。每一幅作品都是一颗童心,一片纯真的情感写照。教师要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对色彩的追求。
五、结束语
虽然水墨画教学的探索之路还很长,但是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不断尝试,终会找出一条更加适合少儿天性之路,从而充分地调动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课堂更加灵动、和谐、有个性、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美术教育;绘画教学;水墨画教学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水墨画也应该把它放在一门的重要活动上,它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有着积极意义。然而,当前幼儿水墨画教学大多使用传统中国画的临摹教学法,通过教师出示,幼儿欣赏,在教室进行示范,幼儿根据要求进行模仿。以这样的形式进行后,幼儿长期局限于一笔一划的模仿临摹,总在乎画的是否相像,是否一样,因为这样幼儿他们就容易产生失败感和厌烦心理,而不能真正地感受到作品的美,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在创造力上也不断失去自己的想法,因此创造美的能力也终将丧失殆尽。在艺术活动中,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的特色,而水墨画在技能上的要求比较的高,在色泽、握笔、坐姿、绘画手法上都是要求比较高的,对5-6岁的幼儿学习水墨画不能一味地使之模仿学习,作为一个传授真需要认真对待。应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它会影响孩子终身,所以我们要由浅入深地逐步开展活动。正因如此,我们要在幼儿水墨画的教学中,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为目标,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提高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以欣赏的手段为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活动形式注重趣味化
每一种形式的艺术都有他独特的展现手法,水墨画也讲究严密的程式,如强调中锋勾线、皱擦点染的程序、笔墨的苍与润、诗书画印的有机配合等等。在起初先以欣赏为手段,让幼儿了解水墨画,再通过练习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技法,这是幼儿水墨绘画的基础也是学习水墨画的必要途径,但方法不能以成人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成人绘画形式太注重临摹,这样会让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幼儿在专注的学习上有一个时间段,专注力也是有限的,幼儿活动主要靠兴趣来维持,而不像成人,凭理解和毅力可以来完成某种学习任务。
二、在选题上突出生活化
在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征。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幼儿表现主要是以感性为主的,尤其在绘画方面,他们喜欢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模仿对象,他们以自己的想法进行绘画,而对于从未见过的事物,自己不认识的就会很难产生乐趣。因此,进行幼儿水墨画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来选择,从生活里发现事物,从而选为题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通过生活经验来感受绘画。如指导四川当地的幼儿学习水墨画,一方面可让幼儿自己确定感兴趣、较熟悉的一些题材内容,像生活中常见的熊猫、竹子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幼儿去发现,也可以请家长在活动前带领幼儿进行观察认识,引导幼儿对某种动、植物或特定的场景进行有目的地观察,然后再运用水墨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三、在表现形式上力求多样化
水墨画通过使用笔和墨灵活地进行绘画,使水墨画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在不同的活动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题材的绘画内容,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幼儿的创作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使活动充满乐趣,在初期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幼儿尝试以点为主、教幼儿慢慢地探索,以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让幼儿感受其中的奥秘,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再进一步的引申为线,以线为绘画形式,再点线结合,让幼儿自己慢慢地了解水墨的特色,一步步地进行自主创作。
四、在技能上突出创新化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多数属于无意记忆,所以对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因此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故事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他们记忆,学习水墨画的操作技能方法。在教坐姿及握笔姿势时我们采用儿歌的形式,如在坐姿方面我们可以传授儿歌:小腿并并拢,小腰挺挺直,右手握笔要垂直,左手放在胸口摆摆平。在握笔上用故事来告诉幼儿,如从前有五个兄弟很齐心,老大老二抱住一根很大的柱子,可是抱不稳,于是老三、老四、老五赶紧来帮忙,在它们齐心协力下紧紧地抱稳了这个柱子,五个兄弟开心地画起了画。又可以是儿歌:大拇指食指捏住,中指勾住,无名指小指抵住,笔尖垂直向下。通过这样幼儿容易上口的儿歌故事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掌握操作的基本技能。再如画小蜜蜂:小小蜜蜂椭圆头,白云笔儿侧锋勾。再用毛笔换颜色,两笔画身向里收。扁扁毛笔淡墨溶,中锋画翅四笔够。小笔蘸上浓墨色,添上眼睛小腿勾。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技能。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幼儿会不小心将画画错一点,没当遇到这个问题时他们就会犹豫而不敢画,这时候需要老师适时地介入到其中椭他们,添上几笔说不定有更好的效果,这样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激励了幼儿创作的欲望,帮助幼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也要鼓励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来介绍自己的画,说一说自己的绘画方式,以及想法,让比较胆怯的幼儿多学习模仿,取长补短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互相提升。
总而言之,在幼儿的学习上不是简单地让幼儿接受,而是要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幼儿的水墨教学因注重循序渐进,模式上有丰富多样,不能过于单一,以真正提高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兴趣为目标,让幼儿在快乐的水墨游戏和创作中去感悟、体验和发现水墨世界的乐趣与快乐,因此,我们在选材上尽量选择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物体,利用多变的技能让幼儿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谢子静.幼儿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反思.学前教育研究,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