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3 07:00:58
序论:在您撰写药学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临床药学是药学学科发展和临床实践的客观需要,是在药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渗透中产生的。传统药学主要对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来源、生产加工、药理作用、使用、分析鉴定以及应用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是一门以“药物”为中心的学科。而临床药学对药学学科进行了新的阐释,首先,重点关注药物临床应用,引入了“以人为本”的概念,提出关爱患者、提高患者药物治疗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理念。其次,伴随着临床药学的产生和发展,临床药理学、临床药动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流行病学、循证药学等新学科也产生和发展起来,不仅拓展了药学学科教育体系,而且这些新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研究结果对药学学科基础理论的完善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三,对药物临床应用结果的关注,产生了药学研究的新课题和新方法,促进了药学学科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临床药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及社会性3个特征:
①临床药学是医学与药学相结合的产物,还涉及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学科,是沟通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其发展也取决于药学与医学等相关学科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②临床实践内容构成临床药学的核心部分,提高临床药物应用质量,唯有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实践和检验。因此,除了熟练掌握药学和临床理论知识,临床实践也是临床药学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掌握丰富临床药学知识的临床药师,活跃在药物治疗一线,在药物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临床药学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丰富的人性关怀,学科内涵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社会性。社会因素是影响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和临床药学实践的重要因素。临床药学的研究工作与临床实践不仅是以人的生物属性为基础,更要考虑人的社会性,关注心理、环境及社会等因素对用药结果的影响。临床药师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建立与患者、医师、护士及医疗管理人员间的良好关系,具有丰富的社会学理论知识和交流沟通技能是成为优秀临床药学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法学、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也就成为临床药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临床药学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与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相比,起步较晚。受传统药学重生产、重科研,轻临床应用的影响,发展缓慢,甚至一度停滞。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医院药学都停留在药品调剂的范畴,进入90年代后,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药物使用咨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监测与报告等内容才逐渐被纳入医院药学的工作范畴并引起重视。2000年以来,临床药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在就业前景不明确和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的困扰下,临床药学的学科设立长期受阻,更遑论建立合理规范的临床药学教育体系。
2.1就业问题虽然我国医院药学在逐渐转型,然而进程迟缓。尤其国内医院“重医轻药”的观念由来已久,短期内临床药学并不能在医院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效益等原因,部分医院对投资较高但经济回报较小的临床药学服务望而却步;同时,医院药学从业人员所受过的教育多为传统药学教育,缺乏临床医学知识,主要从事调剂等工作,很难带动医院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全国医院临床药学重点专科仅有北医三院、哈医大二院、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上海交大新华医院、郑州大学附属一院5家医院,数量较少,相关人才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情况无疑限制了临床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成为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的阻力因素。
2.2临床药学教育体系不完善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经过数年发展,由于各院校的培养目标,学历学位,学制,课程体系,授课方式,实践安排,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不尽相同,所以培养的临床药学人才良莠不齐,教育效果有待提高。临床药学教育实践时间较短。国外临床药学教育学制多为6~7年,时间比较充裕,可安排1~2年甚至更长的临床实践,有些国家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一入学即进入临床参与实践,了解适应临床环境。而国内学制通常为4~5年,相对较短,因此临床实践往往被压缩在最后一年以内,有些学校的临床实践甚至不足半年,学生无法充分了解临床相关工作,这对本专业学生开展未来的临床药学工作相当不利。国内临床药学教育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沟通等临床工作技巧的培养。在美国,临床药师沟通于数十年前就已经引起了充分的重视,进入2000年以后,美国75%的药学院都专门开设了临床药师沟通技巧课程,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国内医药院校,而国内院校即便开设沟通技巧课程往往也是作为考查课、选修课等,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2.3师资力量薄弱临床药学作为新兴专业,由于开设时间较短,没有顶尖级学术领军人物,缺乏一批懂医精药,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深谙临床实践的校内教师和临床药师。所以,梯队建设较慢、整体研究水平较低,国家研究基金中尚没有临床药学专项。这种现状需要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来逐渐改变。
3对我国开展临床药学教育的建议
3.1制定统一的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方案教育主管部门应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对药学人才需求的变化,制定统一的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方案,设置临床药学的专业学位,培养以服务患者用药为目标的高层次临床药学人才。
3.2加快课程体系的构建围绕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和与药物应用密切相关的药学研究工作,重视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生物药剂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动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的课程建设,积极开设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循证药学及医药伦理学等新课程,增加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并注重引导学生对社会卫生资源、人类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健康等现代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体现人、疾病、药物、健康的统一。教学内容应该以专业为导向,循序渐进、有机结合、互相融合,构建系统的临床药学知识体系。临床药学专业教材编制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基础工作,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3.3重视实践安排,制定临床实践考核制度临床药师肩负着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重任,需要接受大量具体的临床实践训练。美国6年制的PharmD临床药学教育,实践渗透于PY(PharmacyYear即PharmD教育第3~6年)各学年间,采用早期见习,后期强化的制度。建议借鉴其渗透式的早期见习性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最后一年集中临床实践或与考研、找工作时间相冲突而导致实践质量下降的情况,也能够在相关理论教育后进行实践巩固,使学生知识掌握得更扎实灵活。由于国内临床药师制度不健全,学生实习常常按照住院医师的标准进行培训。建议聘请行业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在师资中引进临床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增强教与学中的实践意识,强化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且使医药兼备的专家参与到教学建设中,共同制定适合临床药师的实践考核制度。
3.4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反对灌输型和封闭式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例如:适当选择一些专题,以问题为核心,鼓励学生组织小组讨论,再以演讲的方式汇报结果,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向学生普及关怀患者、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注重培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4结语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已8年,但国家和医院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一是临床药学人才严重缺乏,在医院药学人才中兼备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人才少之又少,大多数药师工作路线都是围绕药房、药品转换两点一线,且由于与医护人员的专业差距,二者之间难以沟通协调,加之药学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临床方面的医学知识不足,致使临床药学尚不能发挥其效用。二是临床药学工作尚未得到医院重视,多数医疗机构领导的“重医轻药”观念,导致临床药学工作在院内的重视度不高,加上临床药师尚未正规编制,各项责任义务不明确,且临床药师长期局限于采购、供应、调剂检验药品等方面,在院内并没有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这些因素都使临床药学在医院难以重视。三是临床药学尚未形成广泛的市场,由于临床药学在医疗机构重视程度不高,用药者对合理用药的了解及运用的迫切性不足,加之卫生部门相关政策尚无明确规定,致使临床药学很难在广泛的市场上立足。四是临床药学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2002年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虽然此规定有一定权威性,但其内容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加之临床药师只能在《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中的法规许可范围内工作,无处方权及修改处方权,导致临床药学的实施难以践行。五是临床药学培训制度居于形式,尽管有些医学院开设临床药学专业,但由于某些医疗机构尚未开设临床药学实践,导致临床药学专业学生难以在医院实习,实践价值不高;同时尽管某些医院对临床药学进行开设,但也因为卫生部对临床药学尚未明确规定,药师责任和义务界定模糊,导致药学培训居于形式。
2开展临床药学,提高用药水平的举措
2.1药师参与医师查房,参与药物治疗
药师要深入临床一线,通过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同时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专业知识给予医师合理用药建议,以弥补医护人员对药物性质特点的不全面了解;还可以参与给药方案,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
2.2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用药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通过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反馈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能及时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2.3加强治疗药物监测,给予给药方案
对治疗指数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不能用临床指标进行评价,如地高辛;特殊情况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如婴儿。在这些条件下,以技术对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及评价,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给药方案并提出指导意见。
2.4建立药品安全警示制度,提高用药安全
开展临床药学医疗机构可以建立药品安全警示制度,药师根据整理出来的药品安全信息,了解院内临床用药安全情况,查找不足与隐患,并及时向上级通报,以防微杜渐。
2.5加强药学科研研究,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临床药学机构可以在培训药师的基础上,把药学科研纳入议程,坚持临床服务临床的原则,提倡药师与临床医护进行密切联系,并互助开展药学科研,以共同提高服务水平。
2.6加强临床药师专业培训,保障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药师要时刻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并积极参与查房,设计给药方案,与医护人员进行协调、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病情资料,给予患者对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药性等方面的指导,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最大限度保障临床用药合理、安全。
2.7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
国家卫生部及医院应根据“促进临床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为指导内容,规范临床药师工作行为。建立譬如“合理用药评价制度”、“药师查房工作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药品安全警示制度”等等,逐步在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各项有利于临床药学开展的制度体系,以规范药师行为,明确药师责任和义务,保障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
1.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
目前,我国本科药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较为合理,兼具系统性与完整性,而作为本科“压缩版”的高职高专课程因为教学周期较短而不得不减少一些课程的引入。桥梁课程的缺失导致学生所学课程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彼此隔离,阻碍了学生整体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缺乏从综合角度把握问题的能力,与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另外,由于教学周期较短,理论知识与实训环节均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直接导致学生专业知识较为薄弱,综合知识不足和技能不强,在执业药师考试中困难重重。
2.教学与考试内容差异较大
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材编写时经常会回避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以降低教学难度,致使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与执业药师考试大纲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执业药师考试内容在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的教材中,有些进行了详细介绍,有些只介绍一点皮毛,还有些根本就未作介绍,学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许多内容都需要重新学习,一些重难点会由于缺乏教师的系统引导而一知半解,难以应对执业药师考试,考试合格率偏低。
3.临床药学知识引入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药学教育普遍以药为主,以人为辅,以化学课程为主线,医学相关课程开设较少,与药学服务和临床用药有关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相对薄弱,药学毕业生只懂药不懂医,无法适应临床药学及国家实行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对临床知识的要求,不具备执业药师应有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无法参与药学服务和临床用药,增加了学生在确保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领域服务的难度。
4.忽视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
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往往没有兼顾执业药师考试要求。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以后的考试中应对自如,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结合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考试的要求进行取舍。这就要求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学习现代药学和相关专业的新理论,了解国内外医药的最新动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当前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师学历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现象广泛存在,而对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未提到应有的高度,难以做到以较高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服务。
二、针对药学教育与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接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以上不合理现象导致现在高职高专药学教育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相脱节。一是国家需要大量执业药师来保证药品质量和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二是工作在药品行业一线的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毕业生却由于知识水平限制,难以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衔接
高职高专药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结合执业药师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和药学专业的特点,坚持实用、够用的原则,强化综合理论知识的教学,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应在课程体系中突出药事管理与法规及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如可以把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相关学科操作技能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加大训练力度,培养基层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
2.调整教学内容,学以致用
高职高专药学教育既要满足学生将来参加执业药师考试的需要,又要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需结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相应调整教学内容。既要加强临床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如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又要加强执业规范相关课程的教学,如药事管理与法规等;还要加强社会与行为科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如医药心理学、沟通与交流学等。把药学服务理念、合理用药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3.根据岗位需要调整实训项目
药品类专业实践性非常强,实践教学对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执业药师岗位有较大帮助。目前,高职高专药学教育实验项目比较单一,内容陈旧,应对其加以调整,突出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与理论同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另外,实训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医院、药店、药厂等,尽早认识执业药师的执业领域,为职业能力培养做好铺垫,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
高职高专药学院校应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鼓励教师去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进修,帮助教师熟悉执业药师的岗位要求,强化教师对与药学相关的新理论技术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教学与药学学科发展和执业药师考试发展同步。学校还可定期聘请医药企事业单位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来校讲课,以开阔学生眼界,帮助学生尽早了解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以执业驱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树立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
三、结语
笔者在十余年的科研活动中,陆续指导了近20名高职学生进行科研专题实习,深刻体会到科研专题实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扩展,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应用与提升,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文字与表达能力的锻炼,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更加坚定地认为,科研专题实习模式是药学高职实践教学多元化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高职药学教育实施科研专题实习模式的可行性
当前,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仍存在着“高职生不同于本科生,无需进行科研活动训练”的观点。表面上看,科研与高职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与岗位工作不符,实际上是忽略了科研过程对高职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对高职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高职生的科研应侧重于“应用型”而不是“学术型”,应注重应用技术或产品的开发而不是理论基础研究。一方面,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不可能仅停留在拥有几本证书的层面上,而是要求教师能深度融入企业的产品生产、研发等实践活动中,能服务于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事实上,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已经在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实践技能,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具有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聘请了大批行业、企业中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其中亦不乏可作为科研专题指导教师的人选。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正在不断形成一支具备科研专题实习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无论哪种类型或层次的教育都不能批量地复制或制造人才,而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科研专题实习模式正是满足这一条件的有效人才培养途径。现实中存在一批迫切想继续深造的高职生,也存在部分对科研具有浓厚兴趣与好奇心的高职生。对于这部分学生,科研专题实习模式将比顶岗实习更具有吸引力,也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3科研专题实习模式的实施
开展科研专题实习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是基于对高职生的实践、应用、创新等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应针对高职生基础相对薄弱、就业岗位偏重实践应用、独立思维能力不足等特点,在专题内容、指导方式、组织实施等方面开展有异于本科院校的专题实习。
3.1师生筛选
师生筛选即对指导教师及学生的筛选。对于指导教师,应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并且有在研项目的教师担任;对于学生,则采用自愿报名的原则,以欲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为主,或选择对科研感兴趣、想在该方面有所提高的学生。另外,为了保证高职生科研专题实习的质量,应根据教师科研水平的高低来控制指导学生的数量,如可根据指导教师在研课题数及课题级别高低确定具体的学生数量,原则上一项课题安排一名学生,对研发资金规模较大的课题,允许安排多名学生。
3.2开题
为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预见可能碰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形成文本材料并在课题组内以PPT的形式汇报。在报告会上,带教教师应针对汇报细节,包括实验设计思路、方法、仪器与试剂的准备以及实验中应注意的操作问题等逐一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完善实验设计,使其对即将开始的科研活动更有信心。
3.3指导方式
高职学生第一次进行设计性的实践活动,由于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且缺乏实践经验与技巧,在好奇与兴奋的同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无法预料的问题和困难,挫折感也随之而来。对此,首先应加强指导的频度,切不可“放羊式”带教。笔者的课题组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由每位学生汇报前一天的实验情况,包括检查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实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安排当天的研究工作内容等。笔者坚持每天现场指导1~2次,晚上及周末则通过电话或QQ的方式与学生联系与沟通,适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这样既保证了研究工作的效率,又使学生在与带教教师高频率的接触中不断学习科研思维与技巧,从而提高了科研专题实习的带教质量。其次,要注重开展阶段性的小结汇报,不可“埋头苦干式”带教。笔者将课题组学生分为若干研究小组,要求每间隔两个月左右,各研究小组的学生均应对前一阶段的科研工作进行小结汇报。通过PPT形式进行口头汇报、互相提问、教师点评,同时展示Word文档形式的研究内容小结,师生共同从文字、标点符号、图表、文本排版等方面找出不足。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及时回顾研究内容和理清研究思路、把握科研进度,同时也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互相了解不同课题的研究情况,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述、概括总结能力。最后,应尽可能增加科研训练的途径,如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使其进一步融入生产企业氛围;利用到外单位进行委托测试或合作研究的机会,将学生派往其他科研机构,使其进一步了解先进的设备,学习先进的技术。
3.4成果汇报
为评价学生进入科研专题实习阶段以来的学习成效,在实习结束时,要求每位学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出完整的科研论文,并由各教研室进行考核与评价。考核优秀的学生参加系部论文答辩,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就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与结果等方面进行阐述。由校内外同行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的课题意义、研究结果、论文写作、幻灯片制作、表述能力、回答问题的思维等进行综合评判,并按照考核评分标准给出学生相应的评分和评语。
4结语
俗话说“药皆有三分毒”,治病的药品和致命的差异只在毫厘之间,作为治疗疾病、维护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药品在研制与开发、生产与销售、使用与管理的过程中能否保证科学、安全、合理、经济、高效,与药学从业者是否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生的多起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均与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学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淡漠有关。如2006年的“齐二药”事件,起因就是药厂采购员购入假冒的“丙二醇”(实为甘二醇)充当药用辅料用于“亮菌甲素注射液”生产。而同年发生的“欣弗”事件,则是药品生产中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影响了灭菌效果所致。又如“华联甲氨蝶呤”事件中,由于生产人员将硫酸长春新碱尾液混于注射用甲氨蝶呤及盐酸阿糖胞苷等批号药品中,导致多个批次药品污染。要避免此类药品安全事故再次发生,保证药品质量合格、疗效安全,对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负责,就要对研制、开发、生产和经营使用药品的从业人员实行道德约束,通过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药品安全落到实处。而药学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非一日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因此从药学生踏入专业大门的一刻起,就需要将责任观念和奉献精神纳入教育目标。比如在药物化学、药物制剂等课程中,有意识地穿插古今医药学家的求知典故,从神农尝百草、辨药性,李时珍采访四方、考证本草到彭司勋、安静娴等药学泰斗心无旁骛、研创新药,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情感,也可激发学生的奉献热情和学习动力。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即使0.1%的“不合格率”也可能付出难以挽回的生命代价,药学生对药品的认识,不仅包含知识技术层面,还应向社会责任意识层面深化,因此,严谨求实的态度、敬业奉献的精神,应是药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2创造性和仁爱精神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完整的人,而所谓“完整”,则不仅要培养出术业专攻的技艺之才,还要激励出勤学善思的进取之心,训诫出“仁、义、理、信”的精神信条。具体到高等药学教育领域,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以开阔药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药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倡导药学生树立“药者仁心”的职业观。目前,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薄弱是我国制药工业的最大缺陷,也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主要根源,医药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型药学复合人才。而丰富的知识结构是药学生创新能力诞生的土壤,博大的仁爱精神是滋养药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若一心只读专业书而缺乏对文学、历史、经济等人文社会学科的了解和掌握,只追求技能技艺进步而缺乏“尝百草、济苍生”的悲悯情怀,则难以实现多学科知识对接,建构起自己的专业知识网络,也无从提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等综合素质,更谈不上活跃和拓展思维空间了。试想,若只从实验室科研层面探讨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不考虑药物的规模化投产、企业的生产成本、患者服用的依从性等社会、环境因素,这样的药物,又如何能真正完成治病救人的使命呢?药学学科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为拯救生命而不断创新的历史,古今中外的药学研究者们,无一不是心怀仁爱,为发现、发明克制疾病的药物而奋斗。在药学专业教学中,可通过引述实例说明药学创新的巨大能量:如对比青霉素发现前人类面对细菌感染的束手无策和抗生素家族诞生后对生命的挽救;又如2003年春季非典爆发之时,大批药学人员以极大的热情和忘我的精神夜以继日研发非典疫苗,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3决断力与协作精神
“独生子女”一代是我国计划生育国策下的特有现象,有研究者认为: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前的一代相比,独生子女们的竞争力与信任感均显不足,他们存在较明显的消极处事倾向,责任意识相对淡薄,并且更加谨小慎微,交流与协商能力较差。基于此种现状,如何引导药学生摆脱对父母、师长的依赖心理,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决断、分工协作、相信团队的能力,是专业教学尤其是实验实践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例如在学生分小组进行药理学动物实验时,可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要求,结合自身情况,先进行小组实验分工:让眼手协调能力较好的同学主刀手术,让细心谨慎的同学负责器械准备、消毒,让观察能力较强的同学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将实验课作为一次团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优势互补、集思广益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重要性。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教师可根据情况给予建议,鼓励学生自己做出判断、进行处理,比如大鼠手术尚未完成而出现苏醒迹象时,请学生在“补充注射戊巴比妥钠”和“补充吸入乙醚”的操作中做出选择,并在实验结束后,请做出不同选择的学生陈述理由,并引导学生们展开讨论,结合教师的对比讲解,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思考、广纳良方、运用所学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4逆商教育与探索精神
美国职业培训大师保罗•斯托茨于1997年在其著作《逆商:变挫折为机会》中提出了“逆境商数(AdversityQuotient)”这一概念,近年来,AQ与IQ、EQ合称3Q,被看做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AQ的可培养性决定了它的教育价值和意义,研究表明,通过逆商的培养,可以明显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前辈们兢兢业业、点滴积累的成果,药学研究并非易事,在新药开发的漫漫长路上,遭遇失败、陷入逆境是常有之事,专业教学中可穿插讲述中外药学研究者的故事,如获得拉斯克奖的女药学家屠呦呦,从1969年接受中草药抗疟疾研究的重任后,与科研团队的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埋头试验,在历经190次失败之后,终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最后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一成果是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得到了世卫组织和世界医药界的肯定和高度赞赏。通过这样的“故事”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掌握青蒿素的药理药效学知识,还引入了逆商教育的人文内涵,有意识地培养药学生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
5结语
1.1药学保健的概念
药学保健(pharmaceuticalcare,有的译为药学服务、药学监护)的定义:“药学保健是提供负责任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治愈疾病、消除和减轻不良症状、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防止疾病或症状的发生。”美国医院药学人员协会对药学保健的统一定义是:“药学人员的使命是提供药学保健。药学保健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关心与照顾,目的是获得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确切效果。”药学保健的这些定义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即药学人员的职责不仅仅是保障药品的供应,而应当对每位用药病人的药物治疗结果(包括防治疾病和改善生存质量)承担责任。
1.2药学保健中药学人员的职责
在实施药学保健的过程中,药学人员与病人之间构成新型的信托关系,病人把自己的用药事务托付给药学人员,药学人员接受委托、承担责任,保护病人不受与用药有关的伤害。具体来说,药学人员在药学保健中应承担以下主要职责:(1)收集和整理病人的相关信息;(2)确定存在的药物治疗问题;(3)概括病人的卫生保健需要;(4)明确药物治疗目标;(5)设计药物治疗方案;(6)设计药物治疗方案的监测计划;(7)制订药物治疗方案及相应的监测计划;(8)开始实施药物治疗方案;(9)监测药物治疗方案的结果;(10)修订药物治疗方案和监测计划。
2现代社会对药学人员的要求
2.1药学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理想、职业作风、职业纪律、职业习惯是职业道德的内涵。药学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要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这是从事药剂专业工作的基本条件。
2.2药学人员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要向药学保健模式转变
药学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完成“对药品质量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药学人员应深入临床,加入原来由医生、护士组成的治疗队伍,发挥熟悉药物性能、掌握药物信息多的特长,承担向病人提供高质量药物治疗的责任。药学人员每天工作都应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病人的哪些问题,充分体现药剂工作的独立性。
3药学保健观对药学教育的影响
3.1药学保健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学习动机
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药房中用处不大,专业基础扎实的学生在药房工作并无很大的优势,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就会受到打击。而药学保健模式的实施,要求药学人员对病人的用药结果负责,药学人员的地位便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服从于医护的地位发展为参与药物治疗的地位,开展知识含量和技术层次更高的工作。药学人员专业形象的提升会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学习目的会更加明确。
3.2药学保健观对传统药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实施药学保健模式对药学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药学人员不仅要有渊博的药学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以观察病情及鉴别疾病症状与药物不良反应症状。而传统的药学教育是以药品为中心来设计的,因此课程设置以化学为主,各学科内容偏重于药物的制备、保管,不能很好地与药物的临床应用联系起来,且医学基础课过于简单,内容上缺乏与临床学科的纵向联系,医学知识和药物治疗学知识的缺乏很难让学生进入药学保健的角色。
4将药学保健观引入药学专业教学
实施药学保健模式后,药学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药学教育也应做出相应改革。
4.1巧用第二课堂
学生在入学前对药学工作的认识是:药房发药、调配处方。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国内外药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药学人员的职责、药学以及医院药学的发展情况;利用第二课堂,邀请医院的药学专家做报告。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感触很深,重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日渐高涨。
4.2开设一些与学科交叉的选修课程
4.2.1一般疾病与非处方药物选修课的设计
随着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非处方药物的市场日益扩大,消费者希望在购买非处方药物时得到用药咨询服务。如果以疾病为线索,整合生理、生化、药理和临床医学等学科内容,开设一般疾病与非处方药物的选修课,讲述诸如“发烧怎么办”、“腹痛怎么办”、“口腔疾病与用药”、“运动伤害”等专题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药物咨询的要求。
4.2.2保健用药选修课设计
随着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因而保健药品在社会药房的销售中占了很大比例。但普通人的医学知识毕竟有限,加上广告的误导,保健药品市场比较混乱,人们也希望在这方面得到一些指导。为此,我们可以从围产期保健用药、儿童保健用药、成年人保健用药和老年人保健用药等方面分专题来讲述。
4.3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实习
结合理论课程进度,安排药学本科学生到医院各科室轮转见习1个月,临床药学的学生到医院各科室轮转实习1年。让学生就业前就能充分了解医疗机构的部门设置及药事管理,药学部的任务、组织和人员配备,医院药剂科调剂业务和处方管理,医疗机构制剂管理,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管理,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临床药学研究等。
4.4合理安排实习内容
药学保健工作需要的是实用型高级医药人才,实习中兼顾医、药,医、药结合使学生具备医、药工作所需的双重技能。为此,合理安排好实习时间,让学生对医院药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所了解。实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药剂科实习,包括药房、药库、制剂室、临床药学室、科研实验等。第二阶段临床实习,以内、外、妇、儿科为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线,以疾病的药物治疗为核心,全面加强和提高学生的临床用药水平。
4.5重视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培养
语言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药学人员要深入临床面对病人,语言的沟通是很关键的,所以让学生进行语言技巧的练习很重要。如: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扮演药学人员与病人,练习如何向病人做耐心的解释和讲解,向病人进行用药方面的指导。要求面对病人时应注意举止稳重、面带微笑、态度和蔼,为病人创造一个愉快的氛围。
4.6鼓励学生多学习,掌握其他更多知识
鼓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其他学科(内科学、急诊学、营养学、儿科学等)知识,多看国内外的医学杂志,了解更多的医药学信息,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高素质、多方面才能的药学专业人才。
4.7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药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药学信息检索能力以及外语能力,因而我们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都要围绕这些能力的提高来设计。如课堂教学应由“灌输式”向讨论式、启发式转变,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自学能力培养为主转变,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实验教学由单纯验证性和模仿性实验向设计性、探索性实验转变;学生考试应将闭卷、开卷考试相结合,降低记忆性内容的考核比例,提高理解应用性内容的考核比例。
5结语
1.1促进学生药学创新能力的提高药学教育作为一种专门培养高素质的药学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对于创新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传统的药学教育大多是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这虽然能够学习前辈们丰富的经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药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我国现今的药学教育中,普遍采取通过繁重的课程提高学生药学知识水平的方式,这极大的摧残了药学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不利于药学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更制约着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药学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而临床实践通过带领药学学生深入实践中去,通过一个又一个详细的病例进行分析,对于药性、药量以及药物构成的学习都有很好的帮助,除此之外,学生在临床实践研究中也能充分调动学习钻研的积极性.对于药学创新来说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当代药学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它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需要进行严谨的逻辑思维,还要具有创新的思维.
1.2提升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作为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医药事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十分重要.因此,在药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就被放在重要位置.药学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而临床实践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感最主要的形式.在临床实践中,药学学生直接面对患者和药物,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感官上都有最直接的接触,这更能激发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药学专业并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一种需要不断刻苦钻研的学问.学习责任感一旦形成对今后学生学习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们面对纷繁复杂的药学知识,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挫折,这时就需要他们发挥责任意识,通过学习责任感来帮助自己克服困难.因此,我们说临床实践对于药学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非常有益.
2药学教育中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
2.1学生主动性不足,临床实践效果差在药学专业的临床实践中,出现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主动性不足,导致临床实践效果较差.从表面上看,这源于学生对于实践学习兴趣的不足.其实当我们调查之后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疲倦感也是一方面的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是老师在实际演示给学生看,而学生获得实际动手的机会较少.药学专业的临床实践不同于其他专业的临床实践,对药物的熟悉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因此,在缺失实际动手锻炼的情况下,临床实践的效果当然也就不明显了.另一方面,过分注重老师布置的药学报告也成为了导致临床实践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同学们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临床实践报告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在既没有系统的学习实践知识,又没有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情况下,临床实践报告自然难以完成.再者,由于部分同学不善表达,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没有及时的反馈给老师,造成临床实践质量的进一步下降,同时这些问题也将不利于今后学习和发展.
2.2缺乏老师悉心的指导在药学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始终是起着指导作用的,当药学临床实践环节缺乏教师应有的指导,临床实践工作也难以开展.在我们日常的临床实践中,由于学生和临床实践老师在平常的学习中沟通较少,在很多情况下,临床实践老师并不能很好的在临床实践环节给与我们悉心的指导.同时,通过调查显示,临床实践中分组问题也成为阻碍临床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每一个行政班级来说,分组过少导致每组人数早已超国临床实践负荷.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抱着侥幸的态度,不能很认真地完成临床实践任务,没有从客观上激发学生的临床实践积极性.此外,老师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与课本教学相关的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就业发展方向等方面没有过多的涉及,从而导致临床实践的真正目的和目标并没有实现,这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临床实践环节过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在这一方面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2.3临床实践设备陈旧,临床实践工具丢失现象严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个令学生和老师都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临床实践设备陈旧,临床实践工具丢失现象严重.临床实践设备就是我们临床实践的工具,缺乏工具的帮助,临床实践工作当然无法做好,我校进行临床实践历史悠久,很多临床实践设备都是开始进行临床实践投入运行的,无论从设备的新旧程度还是从设备的时效性来说都是较差的.陈旧的设备一直被老师和学生所抱怨.有了这种抱怨的心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教学兴趣自然被抹杀了.因此临床实践设备陈旧也成为了阻碍临床实践效果提高的一项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门的保管人员以及日常维护不善等原因造成的临床实践工具丢失现象严重也是另一重要原因.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经常会发生一个班级的同学在有些项目上需要轮流进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临床实践次序进行协调,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利于临床实践效率的提高.
2.4临床实践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老师专业临床实践老师是临床实践工作的灵魂,对于药学临床实践也是如此,在进行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临床实践老师往往是由学生的授课教师兼任,这就导致很多老师并没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专业课老师往往注重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他们在临床实践教学中会忽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因此,缺乏专业的临床实践老师也成为目前我国药学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一大问题,亟待解决.
2.5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不足,影响学生素质发展我们的临床实践学习中,大多数同学认为老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不足.现代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走到哪里都需要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大学中就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然而我们在药学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创新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因此,也在无形之中失去了对药学临床实践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3在药学教育中实施临床实践的建议
3.1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学生实践积极性很多学生由于长期习惯了教室学习的氛围,对于临床实践学习不太适应,这就在一方面挫伤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那么在此时,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必要.建立奖励机制主要是给学生制定一些临床实践目标,当学生很好地完成这些目标后,学校给与一定的奖励.当然这样的奖励可以包括精神上的嘉奖,也可以是机会上的奖励.
3.2突出实践过程,淡化实践报告经过研究发现,现在的药学临床研究大多重视实践的结果,往往忽视了实践过程的重要性.繁杂的实践报告成为压在学生心头的包袱,带着这种包袱进行临床实践显然是不利于实践质量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突出实践过程,淡化实践报告.通过减轻学生思想包袱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质量.
3.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临床实践对于药学教育最重要的积极作用就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保持这一作用就十分重要了.在临床实践中,导师在完成基础内容的讲解后,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来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思考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地思考,创新,实践,在创新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