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物理课件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09 23:24:27

序论:在您撰写物理课件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物理课件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中职物理;机电专业;课程优化

我校是机电类中职学校,开设有数控、机制、电子、模具、机械等专业,在各专业中开设中职物理这门基础课,目的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运动学、力学、几何光学、热学、电磁学及原子能等相关知识,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使之有效地服务于机电各专业成为课程改革的的关键,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立足岗位,面向专业,优化课程结构

物理是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必须立足于机电类岗位,服务于机电类专业课程。机电类中职培养机电技术及应用方面的操作维护使用及管理技能型人才,面向制造业各岗位。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国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先进的手段和装配,其技术装备是数控机床(CNC)、柔性制造单元(FMC)和柔性生产线,这些装备的操作使用、维护管理要求高,需求复合型人才,并且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机电产品生产工艺及装备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对机电设备操作使用维护要求也提高,制造类各岗位如机械制造、数控加工编程、汽车维修、模具加工与修理、电子产品装配、机电维修、机电产品质量检验、机电设备营销等等都需要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强调基础及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以后的扩展能力。中职生在短短三年间掌握机电类某一岗位群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掌握该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只有夯实基础,拓宽基础,才能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岗位服务的,而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打基础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物理是机电类专业基础的基础,其内容与结构必须满足专业与岗位的需求。

考虑到机电类各专业后继课的特点,将物理分为I、II两类:I类包括知识模块有: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冲量与动量,功与能,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分子运动论、理想气体,热量与功,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几何光学,光的本性,原子和原子核。II类是将I类中的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内容合并到电工基础中。II类是面向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对物理、电工、电子等课程的要求相对较高。在第一学期开设《物理》,而第二学期起就依次开设《电工基础》、《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三门课程。I类是面向机械、机械制造、模具等专业。另外,增加选修模块,如自制物理实验、创新制作内容。各个不同专业学时数亦不相同。

二、做学合一,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课教学中的学主要是指理论知识学习;做是做实验、做习题和课外活动,主要是实践过程,无论是学还是做,都是为了理解基本概念与定律,分析物理现象与自然规律,掌握物理科学方法与知识。由于各种原因,中职生入学的实际情况是基础差、底子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但其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并不低。按照职业教育观点[1],他们只是智力类型的不同,而非智力水平的高低。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注重实际应用与操作。鉴于上述情况,中职物理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发掘其能力与潜力;其次加强技能培养。为此采取如下措施:(1)在学的方面,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淡化理论推导,突出物理概念的理解,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并将部分概念与定律内容实验化,转化为可以做的内容,加大课堂演示内容及份量;同时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投影、幻灯、录象、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注重形的视觉作用,加深对物理概念与定律的理解。对于每个章节,明确目标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进入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专业实际,联系学生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2)做的方面,充分利用习题、实验与课外活动。这样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学合一,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在理论课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提问,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入课题;指导学生发现,启发学生思考、交流、探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注重挖掘物理教材中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在习题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在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计划和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做法,进行一些创新改进,或自己另外设计不同的方案或者自己提出实验研究课题,设计开放性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4)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举办“异想天开”发明创造“金点子”方案竞赛;举办发明创造讲座、科普知识讲座、发明创造作品展览;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科学小论文”等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创造能力。

三、对教师的要求

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景设计、学生情况分析、创新能力培养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娴熟的实践技能,而且要具有灵活的教(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5页)学方法、较强教学情景设计能力和现场调控能力和创新教学能力。为此,教师必须经常收集资料、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及时掌握科技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岗位所需技能;钻研教学艺术,深入学生调查研究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如教学过程设计中每个章节找出恰当的切入点,“万有引力定律”以“人造卫星、黑洞例子”切入;“机械波”以“地震、超声波和次声波”切入;“能量守恒”以“长江三峡”切入;“电场中的导体”以“静电的防止和利用”切入;“电阻定律”以“超导”切入;“磁场”以“磁悬浮列车”切入;“原子核”以“核武器”切入等。引入这些例子,不仅可以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崇尚。

总之,机电类中职物理教学面对新的形势,必须坚持知识与技能并重原则,面向专业,立足岗位,打好基础。

第2篇

本文作者:郑皎工作单位:山西大学工程学院

国内物业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笔者近来对国内一些物业公司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目前我国物业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做了如下归纳。(一)目前国内物业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第一,财务基础管理工作不规范。目前国内很多物业公司由于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未按会计制度设置明细账、会计资料手续不完备、会计科目使用错乱等现象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甚至有些公司没有清晰准确的财务报表为管理者提供分析材料。第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从国内物业公司总体上看,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比较薄弱,整个行业至今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财务管理办法,导致很多企业内部没有制定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三,投融资手段比较局限。长期以来物业公司受“物业管理不过是看大门、打扫卫生、水电维修”等之类井底之蛙的观念影响,筹资困难是当前很多物业管理企业,尤其是中小物业公司的头号难题。本身物业行业利润率就偏低,再加上经营规模比较单一,这就导致在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上的选择余地非常小。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物业公司就选不到好的投资项目。第四,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较低。目前国内很多物业公司由于对资金管理不善,导致资金周转周期变长,滞留资金多,不仅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影响了企业整体的资金营运水平。(二)物业公司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财务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很多物业公司的领导认为,物业公司对财会人员不需要太高的要求,只要会简单的日常收支记账足矣。这就造成物业公司财务工作人员素质偏低、水平不高,甚至无证上岗、没有会计技术资格证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第二,财务管理制度过于多元化。有些规模较大的物业公司拥有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有能力制定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供本企业参照执行。但是有好多物业公司由于组建方式不同,参照上级主管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多种多样,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标准供参照执行。第三,投融资管理缺乏科学性。物业公司受自身经营规模和资质等级的限制,往往缺少好的投资项目,即使遇到好的投资项目,由于没有专业的决策者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大多是靠感觉进行决策,也没有组建好的投资管理团队,经常会导致这些项目面临很大的风险。随着物业管理需求的增大,物业管理也逐渐走向市场化和专业化,这就要求投融资管理者必须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第四,资金管理力度不够强。由于物业公司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在项目的资金投入前没有去做充分的调查研究等准备工作,缺乏项目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导致项目的资金回收期变长,甚至有的资金无法回收,造成资金的大量积压或流失,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了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三)有效解决存在问题的途径第一,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定期培训是很多优秀企业采用的提高人员素质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此外,公司还应按业务的需要合理配置财会人员,要求财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日常发生的业务要严格按照国家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操作执行,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在社会上公开招聘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财务工作者。第二,制定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物业公司要想充分落实好理财的自,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规范的、适合本企业生存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自我约束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第三,拓展和开发新的投融资渠道。物业公司作为盈利性质的服务型企业,只靠物业费的收入是不够的,必须拓宽服务经营的范围,才可能创造更多的利润。但是物业公司多为中小型企业,尽可能选取中短期投资,减少长期投资。另外,物业公司在做好内部筹资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去探索外部筹资的渠道,例如,银行贷款。第四,加强企业资金管理能力。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企业没有资金,如同人没有血液。因此,首先,要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意识,要求劳动密集型的物业公司必须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其次,物业公司应加强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控制系统。最后,物业公司应配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对利润进行合理分配。

构建物业公司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在物业管理企业中更是如此。目前很多物业管理企业都是微利经营,有的甚至会有亏损,这就要求必须构建一个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供物业管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参照借鉴。(一)物业公司科学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第一,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立足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目前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弱点就是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这样会导致决策层没有科学的、准确的、能够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第一手资料可以参考。随着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物业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作保障。第二,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作用,通过有明确职责、适当的风险控制机制来贯彻落实。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身设定的财务表现水平,同时还能不断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三,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是避开财务风险的有力保障。企业的生存全靠资金,不管是筹资还是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要想科学的避开风险,就要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和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市场环境下,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二)物业公司科学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第一,真实可信,实事求是。企业的管理者每做出一个决策都要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和正确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企业提供的各类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尤其是各项财务数据必须是真实、及时、准确的。如果数据掺假,就会影响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判断,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第二,系统管理,领导重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采用系统的方法,就是将财务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遵循其层次性、整体性、目的性的思想,对组成财务管理体系的各个子系统也要进行监管。第三,利益兼顾,持续发展。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就是要兼顾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管理者、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等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倡导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内容,因此,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三)物业公司科学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第一,财务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当今社会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目前国内很多物业公司掌握的信息比较滞后,信息反馈的能力也比较薄弱,使财务工作显得很被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在预算管理上多下功夫,要在每个经营项目开始之前,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财务决策,围绕项目编制出与项目有关的各种预算表,组成一个完整的预算体系。第二,财务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在财务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物业管理企业开展成本控制,可以事先限制各项费用和消耗的发生,有计划地控制成本的形成,使其不超过预先制定的标准,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按照成本控制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第三,财务绩效评价。物业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实施后,为了检验其实施效果,要对物业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营运水平、偿债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内容作出评价,以能准确反映这四方面的各项定性指标和各项定量作为评价依据,并将各项指标与本地区甚至全国本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得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综上所述,构建一个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在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已是势在必行,全面高效地建立以财务预算管理为前提,成本控制管理为重点,财务绩效评价做保障的财务管理体系,为我国物业公司提供一个良好的借鉴。

第3篇

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实现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开设财务管理专业过程中通常会设置相应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以实现专业技能培养,而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如实践教学目标模糊且体系不完善、会计专业色彩明显、实践教学师资水平低及校内外实践基地形式大于内容等现状。

(一)实践教学目标模糊且体系不完善

在财务管理专业上,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实现专业技能培养,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目标没有有机统一,前后衔接与课程设置体系没有厘清,如表现为理论课程设置泛而不精、精而不专,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目标设置空洞而实施无针对性。由此带来的结果为:一是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衔接不连贯,原因是过多地追求所谓技能(尤其是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而忽视理论课程对实践教学的基础性作用;二是理论课程内容学习之后一方面是没有及时开设相应实践课程来提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是理论课程内容弱化(或随意增减)给实践教学带来操作困难。

(二)会计专业色彩明显

纵观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会计专业实践课程占据主要比重,主要围绕手工会计操作、ERP技能、会计电算化、ERP沙盘、综合会计模拟实训等课程为主,少部分将财务管理综合实训等专业实践课程列于其中。这也是为什么应用型本科院校较少同时开设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原因,这其中主要来自两个专业开设课程几乎相同只是时间分布不完全一致,以致缺乏各自的专业特色。

尽管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都是以资金作为反映客体,但是会计更多的是从量上来反映与监督,以实务中资金运动为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而财务管理是从质上对资金进行管理,进行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并通过一系列管理环节对资金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

因此,会计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是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不是全部。

(三)实践教学师资水平低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师资水平。财务管理专业是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不仅需要学习者学习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来提高实践技能。作为实践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丰富的财务经验,而现有的情况是,该专业师资主要来源于没有多少实践经验的高校毕业学生,这就使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偏重理论教学。与此同时,受制度和管理方面的制约,教师缺乏与市场用人单位充分深入的交流,使得实践教学依然是以理论为主,辅以一些高度理想化的案例,而缺少一些仿真的实践教学。

(四)校内外实践基地形式大于内容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主要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实现,通过双赢合作达成。一是学校为市场用人单位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理论上的解决方案或为其职工提供培训服务;二是用人单位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财务管理业务环境,为锻炼学生的财务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等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沟通等职业素养提供实战场所。上述中,前者往往容易实现,但后者由于涉及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常以财务重大决策或盈利、税收情况等关乎商业机密为由,使得参与实践的学生仅仅停留在了解财务部门机构设置和生产业务流程等参观的层面,而真正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和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机会则较少。

二、完善技术技能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为改变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不仅要从学校定位上转型为技术技能应用型,而且要采用实现培养目标明确且具有专业特色、实践教学课程与职业标准及实践教学过程与实务财务业务工作过程双对接、联合培养具有财务职业角色的现代学徒制等实践教学措施。

(一)培养目标明确且具有专业特色

针对技术技能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模糊和实践教学中专业特色不明确的问题,应做到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上定位以财务职业角色为主线设置教学课程。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此,该专业设置过程中一方面要以就业为导向,另一方面要与市场中产业需求充分对接。同时,通过市场来充分检验高校培养出的财务人才培养质量,以达到市场和高校的联动效应。

2.实践教学目标以财务职业角色为主线设置教学课程要改变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带有明显传统会计专业色彩的现状,技术技能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自身专业特色,以财务职业角色为主线,设置涉及在实务财务工作中如何组织财务活动、怎么协调财务关系、怎样高效完成每个管理环节等日常管理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实践教学体系始终要围绕其目标来开展,做到“宽口径、厚基础、够用”等会计知识实践教学为前提并服务于后续财务管理涉及财务活动、财务关系和管理环节等具有财务职业角色的实践教学内容。

(二)实践教学课程与职业标准、实践教学过程与实务财务业务工作过程双对接

技术技能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除了要满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外,还应达到实践教学课程与职业标准、实践教学过程与实务财务业务工作过程双对接。

1.实践教学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

根据市场对财务人才职业标准调查,财务人才在从事财务工作时必须获得从业资格甚至中级会计师资格、具有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管理环节中财务分析能力、熟练操作财务软件等职业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是通过实践课程教学来实现,如从业资格需要进行电算化教学、财务软件需要综合理解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基础上在实践教学中学习熟练操作具体财务软件(如财务综合管理软件)、各种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及管理环节需要综合仿真模拟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实务业务操作能力。

2.实践教学过程与实务财务业务工作过程对接

实务财务业务过程通常包括出纳、资金管理、物资管理、成本核算、财务报表流程、财务分析、财务战略制定与分析等主要内容。每个实务财务业务工作内容具体到技术技能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是项目或模块。例如,成本核算可以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实践教学,从起初设定成本核算目标任务开始,可采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理解项目在实务中具体目标如何实施、控制与反馈;财务分析以模块形式通过以实务中企业财务报告为主分析其财务各项指标得出如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潜力等,以综合评价企业财务情况。

(三)联合培养具有财务职业角色的现代学徒制

师资水平低与校内外实践基地形式大于内容已经成为制约转型为技术技能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为此,高校应该和市场用人单位联合培养具有财务职业角色的现代学徒制,具体可供选择的方式有两种。

1.“教学做一体化”方式

参考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方式具体采取过程为:通过外派教师挂职锻炼或者引进用人单位财务专业经理两条途径进入校内实践课堂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达到将实务财务业务搬进学校。

第一种途径:将师傅(即校内实践教师)外派至用人单位采取挂职锻炼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一段时间教师挂职锻炼后,学校与用人单位对挂职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教师才能进入校内实践课程教学,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校内实践课程教学。

第二种途径:通过将用人单位财务专业经理引入课堂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将实务业务展现并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达到学徒制教学模式。

2.“学中做,做中学”方式

“学中做,做中学”方式指的是,技术技能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用人单位合作的同时在校内建立用人单位财务工作室(或办公处)。在具体进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时,将课堂放入校内用人单位工作室进行,通过校内理论教师和用人单位财务专业经理“双导师制”培养学徒方式,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时进行,以达到“学中做,做中学”效果,最终形成理论和实践统一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和实现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

三、结语

第4篇

1.财务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基于“3+1”人才培养模式

2.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基础会计》

3.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以合肥学院为例

4.后现代教育理论:财务管理本科教育的新视角

5.基于目标起点论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6.优化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思考

7.国外教材在财务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8.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目标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9.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10.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析

11.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12.把握财务管理本科教育特点 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

13.财务管理本科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考

14.论《公司金融》与《财务管理》本科教学差异——内容侧重和教学法的选择

15.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之经验对我国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的启示

16.能力导向的财务管理本科教材设计研究

17.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探索

18.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研究综述

19.财务管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探讨

20.关于财务管理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

21.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22.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23.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4.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货币银行学》教学研究

25.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四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

26.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合理性探索

27.财务管理本科“目标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8.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财务技能应用型人才研究

29.吉林省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基础课设置——以海口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为例

31.应用型新建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的逻辑

32.本科财务管理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33.新形势下地方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发展定位的SWOT分析

34.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5.财务管理本科双语教学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研究

36.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37.对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

38.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9.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0.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41.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研究

42.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43.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框架的构建——基于Dural System教育教学模式

44.财务管理本科教学的案例教学探讨

45.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与教学

46.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

47.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8.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与实践

49.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50.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51.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设想

52.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课程研究

53.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54.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

55.加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56.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构想

57.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58.本科阶段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基于课堂内外的分析

59.关于构建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60.财务管理本科课程内容的优化

61.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于校企合作视角

62.“零距离”特征的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63.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64.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探析

65.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性分析

66.浅谈本科阶段财务管理专业体系的建设

67.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68.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研究

69.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

70.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研究

71.基于就业能力导向下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改革研究

7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教材若干问题研究

73.《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本科教学调查——来自某师范学院的调查数据

74.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基于对长三角地区企业的调查分析

75.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下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建设

76.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研究

77.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探究

78.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效途径研究

79.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80.本科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索

81.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82.案例教学法在本科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83.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胜任能力框架构建与评价研究

84.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规范化探讨

85.从高等教育国际化谈本科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86.提高本科财务管理教学质量思考

87.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88.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89.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90.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思考

91.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教学误区与创新研究

92.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初探

93.民办本科院校《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体系改革——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94.虚拟班: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

95.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96.珠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97.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构想

98.本科传统教学模式特征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

第5篇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

1.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人的知识好比一个圆,这个圆由问号组成,问号越多,则圆周越长,圆面积越大,意味着人的知识越多。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知识撷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发明创造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一切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新思想诞生的曙光,是创新精神的萌芽。问题意识不但会促使人们不断发现问题,而且会促使人们去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在此过程中,人们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能得到发展。

3.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他们由此会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个性品质会得到锻炼,主体性逐步形成和发展。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1.营造民主环境。

在现在的教育形势下,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还不是很普遍,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总是习惯于围绕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提问来学习。因此,我们应该从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围绕着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并启发、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展现自己的问题。

2.创设情境,发掘问题。

物理实验是根据教学要求而创设的一个用于探索物理问题的最适当的物理环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会形成很多“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疑问,从而产生解开迷团的强烈愿望。此外,列举日常生活、生产和自然中学生熟悉的物理事实、现象与过程的实例或问题,也是唤起学生的表象和激发学生产生问题的很好的物理环境,能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鼓励大胆发问。

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的确,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如果对任何事物都能大胆地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揭示矛盾,发现不足,找到课题探究的突破口。

4.创建良好的“问题提出”式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在人际交往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情绪体验与心理反应,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认知上的一致与否,情感上的共鸣或隔阂,行动上的协调与否,等等。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学生间关系和师生间关系上。一般的,表现活泼、行动一致、齐心协力的同伴关系有助于问题的提出与创造力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因素,课堂上或课余时间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一些答案不是唯一的、具有发散性的疑难问题。学生在这样的互动式讨论中往往表现大胆,敢于发表意见,相互激励,提出的问题具有创新性。当然,在课堂上教师要做一个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的平等中的“首席”,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在讨论中如与学生有分歧,则要以科学的态度诚心倾听学生的意见。这种师生、生生互动的讨论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氛围是师生、生生互相激励的过程,正是这种激励的过程或许在不经意间就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思维火花,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三、“问题作业”的探索和实践

作业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布置作业不但能使学生对学过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而且能使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能力。大部分教师对布置作业都已形成惯性,书本上有的、练习册上有的每题必做,缺乏选择,更缺乏把布置作业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联系起来考虑,缺乏创新。若从布置作业的目的、作用、意义上去加以研究,“作业布置”的探索、求新上也大有文章可做。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培养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衡量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问题意识具体表现在: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否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是否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能否对问题形成较完善的答案。其中以能善于提出,特别是有价值的,能诱发探索的创新性问题最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重视问题的设计,引发学生去探索,去思考,而且更要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思维插上翅膀。

四、结语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考虑怎样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大多有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时,他们又在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只有通过解决问题的训练,才能逐渐学会发现、探究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必然会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第6篇

1.1检查观测

水工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其状态和工作情况随时都在变化,有的是正常变化,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但是,如属异常变化,就可能引起失事。管理人员应对工程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全面的检查观测工作,随时掌握建筑物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善工程运行状况,保证工程安全。

1.2养护维修。

1.2.1根据检查观测的情况,及时消除建筑物的隐患,进行加固处理,以保持建筑物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除此之外,还要对建筑物经常地、定期地进行维护,延长工程寿命,使建筑物保持完整和正常运行。

1.2.2养护维修工作一般可分为经常性的养护修理、岁修、大修和抢修4种。

(1)经常性的养护修理:根据检查观测发现的问题而进行的日常保养维护和局部修理,以保持工程完整。

(2)岁修:在每年汛后检查发现工程问题后编制岁修计划,报批后进行的修理。

(3)大修:工程发生较大损坏,修复工作量大,技术较复杂,管理单位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邀请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研究制订修复计划,报批后进行的修理。

(4)抢修:工程发生事故危及工程安全时,管理单位组织力量进行的抢险。应同时上报主管部门,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1.3防汛抢险

建立防汛机构,组织防汛队伍,准备物资器材,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确保工程安全。不断总结抢险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险情,准确判断险情的类型和程度,采取正确措施处理险情,迅速有力地把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取得防汛抢险胜利的关键。

2.强化管理,向科学管理要质量

2.1质量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

把讲质量、抓质量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工作中的科技含量,是工程安全和耐久性达到较高的水平的关键。近年来,质量宣传教育和政策出台的质量管理法规极大提高了全民的质量意识。在工程建设实践中,要实事求是地论证立项,精心组织规划设计,前期工作的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和“灵魂”,“先天不足”的设计将增加施工风险,埋下安全隐患。

2.2招标中要坚持“三个合理”合理规划标段,合理标价中标,合理工期

要做到安全与质量、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的协调发展,要作业标准化,要经常组织现场安全自检,消除安全隐患,要保证有合理的建设周期,要速度更要质量。速度效益是暂时的,质量效益是永恒的,进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质量,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盲目追求进度。

2.3认真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把工程质量责任分层分解,落实到人,变事后检查为事前指导,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严格监控施工质量,对不合格的工段,坚决返工,直到达标为止。

2.4大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积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素质再教育。防止在权力和利益之间进行交易,损害工程建设,从业人员不但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能正确行使权力,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行。加强现场监管,收集施工作业资料,做好施工记录:施工方法、施工工序,现场作业基本情况,施工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的处理情况,严把工程质量关,坚决杜绝假冒伪劣材料进入工程,避免埋下工程隐患。

2.5建设是发展、养护和管理也是发展

第7篇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既要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又要处理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能用简明的文字清楚地表述工作要求,并能用极强的说服力说服有关部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常常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能进行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和融资决策,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也是不可或缺。

由于我校的大部分毕业生服务的对象是中小企业,就如何满足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提出从业务技能培养入手的财务管理课程改革:

(一)加强案例教学的比重

案例教学法是财务管理教学中作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真实的企业情景来理解和掌握。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做如下改革:

1.案例内容的撰写

由于目前大多数关于财务管理的案例都是基于大型企业,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点而设置的案例,因此财务管理案例的选择方面,应借助厦门中小企业网站,与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联系,通过实地调查、交流访谈等方式来了解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和基本财务信息,将收集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汇总成教学案例,来保证教学案例的仿真性、时效性以及可操作性。案例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启发式的教学效果,案例分析的内容应让学生有自主思考探索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提供案例中的解决方案。

2.案例教学的组织

由于案例教学需占用大量的课时,目前我校财务管理课程的学时已缩减为48学时。这需要高效率地进行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提倡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案例分析中需要的理论知识、案例资料的说明、案例分析的基本要求作为课前预习的内容,案例的完成和讨论以小组团队为基本形式,各小组成员利用课堂外的时间,通过互联网查阅案例问题解决中需要的数据,并以案例分析报告来展示学习成果。在课堂内主要是小组团队间对案例讨论成果的分享,要求每个团队以5分钟PPT演示的形式来演讲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培养学生能以简明清晰的沟通方式阐明自己的观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要求其他小组能对正在演讲的团队提出1-2个问题。最后教师应对本次案例交流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应对本次案例分析运用的理论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对案例讨论中表现进行褒贬分析,肯定有拓展性思考的团队,同时就案例分析中应注意的职业道德,环保理念,社会责任予以强调。

3.案例教学队伍的建立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应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案例教学队伍。改变我校在案例教学以任课教师承担的弊端。案例教学的实施不一定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扩展到实验室或校外企业。若在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建立一支以专业教师、企业界人士和专任教师组成的案例教学团队,将大大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能让学生置身于更为真实的案例中去观察和思考案例中的问题。

(二)完善校内校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

1.加大对财务管理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投入

课堂内的案例教学只能解决财务管理基本原理实训的问题,对于财务管理岗位对学生业务技能的要求,需要通过大量的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来满足。在校内实训中,常见的是通过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和仿真企业综合实训。就目前我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校内实训环节,仿真企业综合实训较为适宜。在一个仿真实践环境中亲历企业的工作流程,在其中承担实际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角色,对企业运营中涉及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进行操作,以此培养学生胜任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

2.完善校外实践教学条件

借助学校已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可以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允许任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认知实训。完善校企合作的途径,聘请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为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地点就设在企业内部,在培训过程中辅之对业务流程的观摩。每次培训结束后,让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会计师和骨干工作人员与学生互相交流,就学习和培训中的问题进行专业的解答。

除此之外,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对相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解,完成有关的社会实践报告。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对实践性强,涉及面又广的财务管理工作,能有一定的认知,并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建立综合的教学评价模式

在学生的培养环节中,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之一。对于教学评价模式如何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建议可以适当放宽对期末综合考评成绩评定的标准,将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例降低到50%,提高日常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成绩比例,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多在实践环节投入学习。例如课内实践环节的案例分析报告和案例讨论成绩,占期末成绩的20%的比例,对于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参加的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或者学生在校外实训中参加培训后,提交的培训成果,占期末成绩的20%,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考勤及作业提交状况占期末考试的10%。这样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将注重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的学习,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真正体现重视学习过程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