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

时间:2022-04-10 21:17:06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管理课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财务管理课程

第1篇

长期以来,酒店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学内容讲解与呈现的讲授法,这种单项信息传输方式忽视了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的创立,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体会是讲授较吃力,而学生则感到枯燥难懂,并觉得专业术语多、难度大、理不清头绪,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为实现酒店财务管理课程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亟待改革与完善。

1.重知识轻能力。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更多的是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但学生只能在大量理论灌输和大量作业练习后,只记住了课程有许多计算公式和决策方法,却不知如何运用财务知识和技术手段去分析具体公司的财务状况。忽视了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财务知识的实际应用。

2.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造成这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学角度考虑,教学方法的单一、枯燥,课程教学都是采用课堂老师灌输讲授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极少,从而造成课程教学的沉闷、无趣,便使得学生提不起兴趣去学习。财务管理课程属于理论性较强、动手能力较弱的一门课程,如果在课程中一味的以理论教学为主,采取填鸭式教育,极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和消极态度。

3.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不高。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得出,虽然教师在课堂上竭尽全力讲授相关的财务知识,但学生整体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不高。随着近几年大学的一再扩招,高职高专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学生在中学时期就没有打好良好的基础。再加之财务课程中会涉及相关数学计算的内容,大部分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开设相关的数学课程,致使财务课程中的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

4.课程考核方式呆板。

财务管理课程考核一般以考核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采取笔试闭卷形式,学生只要考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冲击一下,也能顺利通关,因此更容易导致学生在对课程没有兴趣情况下,只为考试而学习。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策略

1.摒弃为学习财务而学财务的观念。

21世纪是数字信息和财经主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财务管理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它是企业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作为管理者不必成为会计,但必须了解会计;不必从事财务工作,但必须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人物。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其进行启蒙性的财务管理知识教育,使其对酒店行业中所涉及的财务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最终形成一种财务思维模式,学会用数字说话,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到的财务知识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做出一定的决策。

2.充分考虑经济法规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企业在理财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要和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企业的经济行为是由各类经济法规来规范的,企业与府的关系主要依靠税法来协调.企业与投资者的关系,受到《公司法》等企业规下由股东大会制定公司章程及有关决议的制约.企业与债权人的关系,则是依据《合同法》通过双方共同签订的合同来协调。因而,企业的理财活动,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考虑到这些法律法规对企业理财的影响和作用。

3.课程设计要以企业资金运作流程为主线,增设创业教育。

创业是发现机会并付诸行动的过程,是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充满坎坷。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智慧,更需要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四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展开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业知识的讲解。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改革实施建议

基于高职学生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在心理行为和学习上的特点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取舍度。

一门课程的教学改进,首要任务就是重新思考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专业行业发展的成果和动态;是否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否符合所在专业课程体系连贯性、纵深性学习,避免与其他课程出现高度重复性;是否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2.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适当运用,是保证教学全过程的前提条件,教学内容依托教学方法来展示,学生通过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全身心融入教学全过程,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教学过程中应以设计完成的项目活动为基础,通过多情景模拟、角色体验、角色互换、情景再现、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强调学生做中学,突出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3.改进课程教学评价方法。

第2篇

【关键词】哈尔滨学院;应用型;财务管理;课程建设

教育部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已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由此,各高等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各有不同的思路。而我国本科院校自进行分类管理以来,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等各类院校在教学与科研的侧重点上出现了很大差异,这同时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不同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来支撑、实施。本文以哈尔滨学院(下文简称“我院”)为例,就教学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提出改革思路。

一、课程建设要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财务管理环境不断变化和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不断创新的需要,为了使我院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我院确立了有别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等普通本科院校的类型:即教学型本科院校,并确立了与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能力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兼备,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哈尔滨学院是哈尔滨市属的唯一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其中的财经与管理学院,长期为黑龙江省尤其是哈尔滨市输送大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主要立足哈尔滨、面向省内外,重点服务于基层、生产一线,尤其面向中小企业从事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而中小企业几乎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具有广阔的市场。合适的定位,会给学院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更为财务管理学科建设提出了新课题。

我院以往的财务管理课程设计几乎是参考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而设定的,不仅不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更没有体现专业方向。在“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高等教育中,定位模糊不清,没有侧重,而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人才更是因社会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分工。因此,如何在我院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对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合理设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我院现行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会计学和金融学知识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结构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造成大部分高校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要么偏重于会计学,要么偏重于金融学,而没有形成关于财务管理学的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课程体系。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以服务对象为基本研究内容,即以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为框架来设置课程。为了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专业课又可以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选课。

(一)公共基础课

开设公共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经济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有较扎实的汉语写作、数学、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基础和较强的应用能力。主要应设置思想品德、政治经济学、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哲学、计算机基础、财经应用写作、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二)学科基础课

开设学科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有较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这些课程应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与贸易、经济法规以及与财务管理专业相近的基础知识。主要课程应该设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统计学、金融学、税法、经济法、会计信息系统等。

(三)专业课

开设专业课程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使学生能系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专业必修课程可划分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公司理财、管理会计、资产评估原理等课程;专业限选课可以划分为:电子商务概论、证券投资、财务软件应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税收与纳税筹划、资产评估实务、咨询与鉴证服务、财会职业道德专题、毕业论文专题讲座等课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合理界定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财务管理基础主要讲授公司财务管理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技能,并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加以阐述。中级财务管理主要讲授公司理财的具体方法,注重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对金融衍生工具做详细的介绍,以便使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置与时俱进。高级财务管理则主要介绍特殊情况下的财务管理。三门课程的内容既不能重复,也不能完全割裂。要使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有效地体现“由一般到具体,由基本到特殊”的原则。

三、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永远是一门实践艺术。在实际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描述、轻分析的教学观念还处于主导地位。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中,以教师讲授、全堂灌输式为主,即使有些实践课程和校外实习,也是走过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课程的安排上,也是理论讲授多于实践操作,使培养的学生“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不会做。”更有甚者,学生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越学越死,越学越糊涂。

笔者认为,理论教学可以在财务管理基础教学中占有大量比例,而在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中,应以实践和实训为主。课堂教学应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并结合实习,使学生学以致用。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结合所学知识,形成以各个知识点为支撑的案例,以课堂讨论、课后点评的形式,使学生通过案例的模拟训练更为切实地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把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工具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的能力。第二,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要不定期地聘请优秀的理财专家来学校举办讲座,让学生吸取实用的理财经验。帮助企业进行财务诊断、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范文),帮助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等工作,使学生对财务管理有一个感性认识。结合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有针对性地研究与探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来。同时,可以辅以多媒体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丰富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使校园网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和窗口。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围绕哈尔滨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把教育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不仅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还可以满足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人才兴校、特色兴校”,人才是支撑,特色是品牌,一个有特色的专业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一个有特色的本科院校才会蓬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陆正飞.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999,(3).

陆富彬.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南京工程学院学报,005,(5).

第3篇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上仍然采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导致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没有使用突出其教学的特性,达不到教学目的。本文结合目前我国高校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实践,从教学方向、教材建设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分析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模式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运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目前各高校都在部分非财务管理专业,尤其是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中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由于非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有其特殊性,我们有必要专门对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工作进行探讨.

1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向不明确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财务管理教学当中涉及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报表分析、预算编制等大量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这一方针政策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尤为重要。笔者于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对我校保险、农业经济、土地管理、旅游管理四个专业的学生展开了调查,分析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学习的目标,参与调查的学生均为正在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的大二或大三学生。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自身的理财理念,而对于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只有保险专业的学生需求相对较大,这也与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有很高的契合度。说明学生也迫切地希望能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但是目前财务管理这门学科在教学设计上采用的仍然是注重知识点的讲授,重点放在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运用以及习题的训练这三个方面。导致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不牢固的情况下,对知识的掌握依靠死记硬背,没有深入的理解,更谈不到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学科基本理念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完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缺乏学习的动力与热情。

1.2教学方式程序化

尽管全国高校一直以来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财务管理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在向“案例+理论”的模式过渡。但是目前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案例普遍陈旧,而且案例通常作为知识点的引入来使用。“理论知识围绕案例展开,以案例贯穿课堂”的基本方针并没有得到落实。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引进案例教学法,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的呈现,一定程度上地模拟出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各种与财务管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企业财务决策者的角色去看待企业,在学习知识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这一方式对于非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并不适用。由于基础知识的欠缺,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财务管理中的某些知识点的接受较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说相对吃力。在没有完全接受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让这些学生去独立地做出财务决策,就会造成学生信心的丧失,从而导致学习热情的下降。目前,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独立的实验课程,而是将一门课程分成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并且没有专门的实验课教师,实验课的教学由理论课的教师兼任。然而实验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有一定的了解。可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师在从业前一直在学校当中进行学习研究,并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这就造成了实验课程师资力量的不充足。另外,由于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实验课常常被用作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由于实验课在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较低,有些学校甚至不将实验课程的成绩计入期末财务管理考试的成绩当中,这就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对于实验课的重视程度的不足。实验课常常是“走过场”式地进行,达不到本来应有的效果。

1.3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

许多高校忽视了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与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基础上的差异。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选用的教材大多是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而这类教材并不适用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使用。因为财务管理课程通常在大三或者大二开设,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之前已经学习了会计学、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等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学习财务管理的过程涉及这些课程的知识时,会计专业的学生接受起来相对来说较为容易。但是由于专业的限制,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在使用会计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时,会感觉相对吃力。甚至由于前期知识储备的缺乏,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造成学习上的困扰。

2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2.1教学设计方面

2.1.1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部分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部分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对于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学科核心理念形成深刻的认识。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建议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通过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程当中,避免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由于内容枯燥,学生不感兴趣,从而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

2.1.2投资管理与筹资管理部分

投筹资管理这两大部分在财务管理课程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这部分授课的过程中要将实践部分与理论部分紧密结合。通过财务管理教学软件,模拟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投筹资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将投筹资部分的理论知识渗透于其中。课后要求学生对其前期提出的决策方案进行优化,作为平时成绩的考察项目。这种模式的教学,课堂的主导者是学生,而非教师。而且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了直观的现实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一定程度上易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对于投筹资问题有前期的思考以及后续的总结反思,对于课堂所学知识也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2.1.3运营资金管理与财务分析部分

运营资金管理与财务分析这两部分内容的共同特点为不同性质的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模式以及财务报表的数据特征差异较大。在设计这两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应当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本专业学科紧密相连,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旅游企业营运资金的需求特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特点在管理上应采用哪种方式;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特点在财务报表上会有怎样的体现;在财务指标方面,旅游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是多少,与其他行业相比的差异是什么。在这种模式下,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将财务管理的知识与本专业学科联系在一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较多的准备,才能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2.2教学方式方面

2.2.1“请进来”

我国的本科教育正在经历从研究型人才培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渡阶段。加之近年来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我们更加需要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标准的学生。因此笔者建议,应当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邀请一些从事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财务负责人或是经理来担任“教师”或是“嘉宾”的角色,参与到课堂当中。这些从事实际财务工作的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提供给学生们全新的、最贴近实际的财务管理方法以及独特的视角去重新理解书本当中的理论知识。这些都是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所不能给予学生的。同时也给授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前财务工作最新状况的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提高,可谓是一举两得。

2.2.2“走出去”

在实现了第一步“请进来”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也就是要“走出去”。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课堂中的教学再生动,与实际工作相比也只是纸上谈兵。笔者建议我们教学的地点不仅限于教室,学生所在学院应当与当地一些企业进行接触,创造由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中参观财务工作的整个过程,教师担任“讲解员”的角色,学生则是“观光客”。通过这种亲身的参观,让本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体验,对于理论知识本身的理解以及理论联系实际两个方面会有较大的提升,并且在参观企业的同时学生也能够知道作为一个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技能与素质。从而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应当学习什么,学习的效果也就自然提高了。

2.3教材编写方面

目前我国缺少一套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财务管理教材。因此编写一套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通用《财务管理》教材和配套的习题与应用指南就尤为重要。这套教材应当指明哪些章节是重要的,必须向学生讲解的;哪些是次重点章节,可以由授课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取舍。同时还应当将一些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熟悉,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基础知识加入到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适用的教材当中。同时可以加强“财务比率分析,报表分析,股利理论,鼓励政策”等内容的教学,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如“流动资产管理,长期投资”等内容适当弱化,以更好地适应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者:印执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尹汶莉对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4):273-274.

第4篇

一、概述

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置,其目标即在于实现理财,即为学生树立更为正确、更具有理性的理财价值观。一方面使学生经过学习适应于当前的经济生活环境以及提升其经济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其知识面扩展到对生活更为有效的方面,使其对经济的控制能力得到提高,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提升其生存能力。从管理类别上看,财务管理从属于工商管理专业中的人才培养计划之中,是其重要的课程。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在古代一直缺乏“数目字的管理”,进入近现代之后,在这一方面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企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商业活动的大范围扩展等等都使财务管理方面得到了巨大的转折与改变,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及其整体上的内外环境已经显著变化,随着财务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财务管理实务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应用型院校内的“闭门造车”已经有些许落伍,在教学的整体上与当前迅猛发展的社会需求有所脱节,因而应该加大这一方面的研究,深入讨论,从而找到一些明确的改革之点,进而使其财务管理教学活动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验。从当前我国一些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情况反馈及学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分析,偏理论,轻实验教学,是明显暴露出来的问题。当前一些学校在该课程中,有时会采用短期聘用制,使一些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时,往往无暇顾及,因而只重讲述,不重实验性的课程演示与实际操作。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任课教师对于《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将理论烂熟于心,也有了自身的教学模式与讲课套路,往往不愿意再加入实验教学部分,特别是由于我国当前的职称评定制度,教师的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上,往往忽略了教学,因而对于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还有一种情况,即前些年学术界提出了理论研究不足,所以重视理论,埋头于理论的现象根深蒂固,造成学生毕业后,实践能力差,对于专业性的工作无以应对,只能从事于非专业性的工作,不但浪费了教育资源,也使学生自身浪费了时间与精力,并未找到一种生存的技艺。

2.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多媒体教学在当前各个领域的应用都较为广泛,而且比较方面,操作简单,形象、直观,最主要的是使教学中的时间、空间概念得到了相应的改变,不受一系列实际困难的束缚。其主要的优势体现在可以更为快速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使其知识积累得更快;二是可以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图片等,调动各种感官更易共同去接收信息,使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与全面。无论哪一门课程,在当代教学中必然会重视其概念、发生史、发展史等等的论述,而且只有通过一系列概念性的约束与定格,才能更好地运用逻辑推理构建起一个理论体系,使之言之成理。财务管理课程也是如此,其中的概念较多,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广,因而突出了其理念性,但是理论性强的课程并未不一定要从理论的角度来理解,这样有失偏颇。理论的创立,是为了更好地去理解所讨论的对象,是一种言之成理的解释,如英国十九世纪的经济学家一个接一个,对于经济理论的研究与理解也都有各自创立的理论,如马尔萨斯、凯恩斯、马歇尔等,都是建立起比较著名的经济理论的人物,最重要的是其经济理论在应用方面,较为实用,更好地指导了经济活动,解决了一些实际中的经济困境。所以,应该认识到理论的应用价值才是最终目标。因此,一方面应该加强财务管理教学的鲜活性,另一方面,应该增加乐趣,使学生真正地学到“快乐的科学”。当然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也不是万能的,只是对其有较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应该认真研究、引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手段之一。

3.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死板。改革开放后,传统的教学方式各个方面受到了质疑,虽然有了一些改变,也一直在呼吁做一些改变。但是,一些教师忽略了教学的真正目标,不负责任,应付完差事的教学态度,都极大地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当前的注入式、填鸭式课堂教学,学生比较反感。而且由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过多,课堂又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教学,因而,“以讲为主”的教学风格与模式目前还未能摆脱。“互动、交流、探讨”等名词听起来有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操作起来非常困难,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另外,个别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课件的设计也存在着问题,使教学往往陷入死气沉沉之中,大范围的教学、理论的讲解、概念式的织网等,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无益于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所以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在案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总体上讲,对训练学生综合能力非常有限,而且经典案例的分析虽然有助于帮助理解学习的内容,但无助于实践,因为经典的典范是不能模仿的,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从这一思维角度来看,应该认识到其局限性。

三、对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措施的讨论

1.从全局出发,增加综合教学实践时间。首先,应该认清应用型院校培养人才的初衷与目的,主要集中于为社会输送应用型高级人才。其次,应该对这一类型的人才加以分析,如其特征主要是要求理论性强,即拥有非常清楚的系统性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换句话讲,一是要有认识问题的能力,二是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一角度来看,综合是当前社会的主要趋势,因为分工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如德国在工业方面推出的4.0模式即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为了使得运行更为有效,关键是从全局出发,做一个较为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将一切理论的学习、实践教学的课程及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如此,有助于教师去关注、去进行实践教学。从《财务管理》课程教材本身来看,自2008年的版本以来,已经出现了财务管理的课内实验、财务管理课程设计、财务管理综合实验等。近几年,随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财务管理及财务应用的软件,这些都可以进行一些模拟性的数据实验,也可以利用这些固有的格式或者模板进行一系列的实例操作,这样,有助于使学生从中全面地分析、评估企业方面的财务活动,也可以使其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从而真正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一庞大计划中得到实现。

2.倡导引导式教学方式。首先,引导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的主体上有很大变动,它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讲的传统,从调动思维层面进行一系列的提问和启发,使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参与到教学的思考过程中,同时既是作为学习者,又是作为一个参与讨论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突显,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第一,应该讲清楚财务管理的内外环境、它的目的、管理依据等具体的现实内容,使学生将学习与当前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将生活与学习联结起来,用生活的眼光去看学习,用学习的手段去促进更好的生活,使其相辅相承。第二,应该从解决问题的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讲授关于财务管理条件、法律规定以及实施程序等等。第三,应该在与学生的交往、交流、探讨中对于财务管理的未来进行研究与深入讨论。比如,在未来应该如何创新才能使其更好的发展,其内容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更改,其理论是否需要修正等等。总之,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社会,当下的人们正处于解决问题的时代,时代要求并催促着更多的人走向解决问题的道路之上。

3.利用多媒体,做好教学示范活动。在教学中,将多媒体手段引入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应该遵循因时制宜的原则,即尊重时代精神,就连二千多年前的司马迁也曾在其《史记》中提出了要“与时俱进”的原则,可见,在我国,这一精神原则有着渊远的传统,也是我国持久发展创造文明的动力之一。另一方面,应该站在科学的角度,认识到由分工向综合转变的总趋势,认识到合作的作用,因而,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将分析式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整体上的系统性思维方式,系统地、科学地传授技术,坚持真正的培根原则——实验出真知。让应用型院校中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得到更好的推进,更为扎实的推动。首先,做好多媒体教学的硬件准备,创建多媒体教学的大环境。其次,使其应用常规化、有序化,让其应用具有针对性、周期性,这样更有益于这一技术的良好运用。再次,应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的课件学习、软件展示等。最后,在学校组织示范性的多媒体教学活动,这样有助于全院校内的整体环境的改善,也更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与教学理念。

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效果;创新

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和财务管理类专业中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引发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财务管理已经向网络化管理模式发展。但财务管理的教学仍然没有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的变化。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吸纳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教学创新,以期培养出更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理解难。财务管理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涉及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利润分配决策、营运资金管理等方面,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和校外实践,各部分相互联系。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如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的内容,既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其相关的筹资和投资理论知识、方法,又要求学生具备筹资决策分析、投资决策分析运用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方法,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些内容相对会计等课程而言,内容更加抽象。(二)计算量大、公式多。财务管理课程相对其他会计类课程而言,计算量相对较多,计算方法也较多。如,进行筹资决策,需要先进行资金需求量的预测,再权衡成本、收益和风险进行决策。而进行资金需求量的预测,常见的就有销售百分比法、高低点法和回归直线分析法等。进行决策时,常见的有资本成本比较法和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等。(三)实践性较强。财务管理课程的性质属于管理学范畴,是一门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资本市场为课程背景、以现代企业为对象,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操作性也非常强。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财经政策,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企业的目标确立财务管理的目标,并进行相关的预测和决策等财务活动。

二、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抽象。财务管理学课程本身较抽象,基本范畴多且含义丰富,难以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这门课大多深感内容深奥,晦涩难懂。如,财务管理的环境,学生很难用自身的体验来感知这些理论,感觉理论与现实相差太远。仅靠教师课堂单向传输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呆板,以教师为中心,以单一教材为对象,教师讲、学生记的“填鸭式”的传统课堂教学仍是普遍存在现象。尤其是财务管理课程涉及大量的计算,有很多老师都把主要精力花在讲解计算公式上,认为公式记熟了,题目会做了,考试出成绩了,学生就教好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对于财务管理中的计算,只是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供相应的分析数据,关键要掌握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三)实践能力较弱。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条件欠缺,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整体实践能力较弱。1、实践教学条件欠缺。企业财务信息保密以及筹集实践经费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实践基地难以落实。因此,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机会和时间有限,实践教学也主要停留在教师授课时辅以例子或例证,以说明自己所要阐述的观点,基本上忽略了结合财务管理环境。2、实践教师教学能力较弱。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老师基本都是科班出身,理论功底扎实。但由于大多是走出校门就走进校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本身实践能力就弱,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即使有些案例,也难以讲解透彻,授课过程显得枯燥乏味。

三、改革财务管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6篇

(一)教学内容脱离中职学生现状

目前财经类职业中专《财务管理》课程所有教材,大多内容以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为主导,内容偏难,而且目前我国中等财经学校对于该课程无论是从设置、内容等都与专科、本科财经院校基本相同,导致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教材本科用、专科用、中等财经学校的学生还在用,教材定位与中职学生的不适应性体现的尤其明显,致使学生感觉学的知识和实践工作相脱节,学不会、学不精、产生学会了也没用的普遍心理。

(二)教学方法枯燥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大多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注重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而财管管理课程本身就是偏理科的内容,公式多、计算多,这对数学基础本就薄弱的中专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填鸭式”的枯燥讲授轻视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创设,因此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无法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热情、探索欲强的特性,久而久之,学生对该学科就自动放弃了。

二、职业中专应用型与应试型相结合的《财务管理》课程优化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优化

多少年来的教育体制,使很多人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中职学生什么也做不了,财务管理这么高深的学科更是弄不明白,其实,职业中专的学生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更胜一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要更贴近中职学生的特点。

1.完善实践教材内容,有效开展案例教学

目前中职学生所用《财务管理》教材中采用的案例大多是具有权威性的大公司案例,但这会让学生感觉遥不可及。因此,授课教师在设计案例时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例如在讲解抽象、复杂的货币时间价值问题时,引入自己家中买房时是一次付款还是分次付款、是现在付还是以后付的决策问题,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现值、什么是终值,学会了这些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从这些身边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理财的思维习惯,切实保证学生学到的东西有用、会用,使教学与实际生活、就业岗位有机结合。

2.增加多媒体等多样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图表模型应用能力

《财务管理》教学中有很多公式推导,板书费时费力,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式,加以小动画,学生感兴趣才能注意听,听明白了,只要课后稍加复习,就能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财务管理课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学生掌握的财务方法和模型应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形式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多维空间的内容。例如在讲解货币时间价值时,可以借助时间线段图,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现值与终值的区别、复利与年金的区别,增强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3.利用情境式教学法,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发现,利用情境式教学,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尤其是中职学生的教学内容的理解,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可以将一个班级设计为一个公司或企业,设立董事会、企业管理中心、财务处、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等职能机构,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通过情境模拟完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与考核等财务管理工作,使学生能真正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与职能作用,作好企业财务管理的参谋,起到企业财务决策的助力作用,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培养应试型人才的课程优化

1.加强基础课程的教育

学好财务管理,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以适应高层次教育的需要。而中职学生数学、英语能力的严重不足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开设《财务管理》课程之前或同时,要加强数学、英语、政治经济学等基础课程的教育,不需要象高中课程一样讲的深、讲的精,但要向空气一样弥漫在学生的周围,时时加强。

2.扩展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

《财务管理》是一科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想学好这门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是基础课程,同时要扩展如财政与金融、税法、市场营销、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以注重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使学生具备长期发展的能力,扩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应试能力。

3.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增强应试能力

即使是为参加高职考试,也要求职业中专的毕业生要具有熟练进行实务操作的能力,这是衡量职业类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即使是对考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设计,也要根据章节内容增设案例教学,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更好的理解、掌握有关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以加深和巩固教材内容,增强应试能力。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 案例教学 案例库

强化案例教学借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已成为各管理类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普遍共识。财务管理是工商管理、会计学等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其显著的实践性特征使得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尤为突出。作者作为一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任课教师,在十多年的任教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开展案例教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看到了其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障碍。本文正是基于此进行研究,以期对切实提高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成效有所裨益。

1. 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现实障碍

尽管在本科财务管理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有着显著的必要性,而且多数任课教师也在其教学过程中程度不一地安排了案例教学,但客观而言其成效往往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和部分任课教师出于减轻自身工作负担的考虑而在主观上有所抵触进而应付了事有关;另一方面,开展案例教学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障碍也影响颇大,不容回避。作者认为,当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普遍面临以下几方面的现实障碍,即案例资源少、课时有限、合班制上课以及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不足等。

(1)案例资源少

目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普遍面临着案例资源少、选择面窄的困境:虽然有公开出版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可供选择,但教材本身的稀少使得其所能提供的案例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其中的部分案例还存在相对陈旧或直接取材于国外企业从而与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相脱节等问题;另一方面,本科课程任课教师大多都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也面临着现实的职称晋升压力,因而出于时间、精力和信息渠道等方面的限制不能或不愿自己开发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案例。案例资源的稀缺必然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案例产生制约,影响教学效果也就在所难免。

(2)课时有限

按照所涉及的领域,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基础理论、通用理论以及特殊业务理论: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财务管理概述、时间价值与风险收益、财务战略与预算、财务分析等内容;通用理论主要包括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入及利润分配管理等内容;特殊业务理论部分主要涉及企业非经常性的财务管理活动,包括企业并购财务管理、企业破产财务管理等内容。依据作者的教学经验,基础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需要22~24学时,通用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需要26~30学时,而特殊业务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需要8~10学时。当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计划学时通常被安排为48或56学时,因而即使将特殊业务理论部分作为自学内容由学生课下学习,现行的课时安排对满足基础理论和通用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仍稍显紧张。在此状况下,如果要适量安排案例教学,就必须精简理论部分的课堂讲解,增加学生的自学比例,而这往往又会引起部分习惯于跟着老师的课堂讲解进行学习的学生的不满。实践中,多数老师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顾忌,将计划课时首先用于保障基础理论和通用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待课程接近尾声时如果有多余的课时再相机安排案例教学。毋庸置疑,这种较为随机的安排必然会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3)合班制上课

开展案例教学需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有序组织,因而小班制上课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性条件。然而在前些年本科扩招政策的作用下,普通高校的本科生规模均大幅增加,在任课教师和其他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条件下,出于节约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考虑,合班制上课已成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常态,而这往往会使计划开展案例教学的老师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合理控制各小组内的学生人数,则小组数量就会过多,这不仅直接增加了课堂讨论环节的组织难度,而且也会使这一环节耗时过长,甚至不得不仓促收场;如果增加各小组内的学生人数以减少小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小组内的沟通与组织难度,从而不仅影响小组内的合作成效,也会引发较多的“搭便车”现象。因此,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经验和驾驭能力,则合班制上课基础上的案例教学效果会比传统课堂讲授更差,从而使案例教学失去意义。

(4)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不足

当前,普通高校本科财务管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大多都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接受过会计学、管理学或相关学科的系统教育,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结构,因而完全能满足理论知识课堂讲解的需要。但与此同时,由于多数任课教师都是在取得相应学位后直接开始从教工作,既没有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也未接受过关于案例教学方法的系统培训,因此从满足案例教学需要的角度来看,其能力上的不足显而易见,而任课教师能力上的欠缺也必然会通过诸如案例的整理与选择、教学计划的拟订、课堂讨论的组织与总结等环节对案例教学的最终成效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实践中,部分任课教师也正是出于对自身能力的顾虑而彻底放弃或尽可能减少案例教学的比例。

2. 提升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效果的相关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受到多方现实障碍的制约,而且部分制约因素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也难以有实质性改观。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作者认为只有面对现实、多方努力才能有效突破当前的困局,而重视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又最为关键。

(1)建立并不断完善案例库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实现案例教学目标的基础,而案例选择的合适与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空间的大小,因此为了不断提升案例教学的成效,任课教师应该建立并逐步完善案例库。总体而言,案例库的建立可借助以下两种途径:其一,直接引入公开渠道可获取的现成案例,如公开出版的案例教材、相关的专业性网站以及开放性的案例库等;其二,教师通过调查、整理和加工,编写案例。相对而言,后者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案例基础资料的调查和收集阶段。作者认为,根据案例编写目标和计划的不同,可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收集基础资料:浏览企业的网站、查阅其的公告和年报,并关注各类媒体的相关报道;在征得企业同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实地调研;利用和企业的横向科研机会,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收集相关资料。需要强调的是,鉴于实践中企业信息披露的相对有限以及出于保密和谨慎的考虑往往对实地调研持保留态度,因此将前两种渠道结合使用更有利于案例基础资料的收集。在任课教师建立和不断完善案例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扩大案例选择的空间,还可鼓励逐步建立校内共享和校际共享的教学案例库。

(2)合理组合安排案例

财务管理课程需要开展案例教学,但实践中教师又往往受到计划课时相对较紧的制约。基于此作者认为,任课教师应转变观念并合理组合安排案例:首先,部分任课教师应该转变案例教学可有可无的观念,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在制订授课计划时依据主次适当压缩课堂理论讲授,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分配;其次,面对相对有限的计划课时,任课教师还应合理组合安排案例,建议在阶段性理论讲授结束后,安排对应的专题性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加深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体会相应方法和工具的运用,待课程全部理论讲授结束后再安排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综合性案例,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案例安排思路不仅适应了计划课时相对较紧的现实制约,也符合本科生财务管理实践经验普遍缺乏的特征,使其能通过循序渐进地案例学习逐步提升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优化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一般包括案例资料发放、学生分组讨论、课堂集中讨论、教师总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环节,其中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集中讨论两个环节直接关系案例教学的组织效率。如前所述,在合班制上课已成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常态的现实条件下,简单遵从上述流程开展案例教学往往会使任课教师面临两难选择,因此作者认为在坚持合理控制小组内学生人数的前提下优化案例教学的组织是破解困局的必然路径,而优化的关键就在于引入小组间的预讨论环节。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分组讨论之后引入小组间的预讨论环节不仅可以通过更为多元化的观点碰撞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还可以将局部共识的取得环节前置,大幅减少课堂讨论环节的时间占用。每个预讨论小组群包含的小组数量可根据小组总量确定,以2~3个小组为宜,其组合可以由各小组自由选择,也可以由任课教师指定。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还应加强对课堂讨论环节的控制力度,不仅应要求尽量以小组群为单位进行陈述,还应在鼓励不同观点和补充性发言的同时严格控制后续小组群的重复性发言。

(4)多渠道提升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的开展依赖于教师的设计与组织,因而其组织秩序及最终成效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案例教学能力。鉴于自身案例教学能力的不足已成为实践中部分任课教师刻意回避或尽量减少案例教学安排的重要原因,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及教师本人都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影响,进而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作者认为,当前可考虑综合利用以下几种渠道:出台相关制度或措施支持教师到国内外案例教学开展较好的院校观摩学习,通过接受系统培训或与同行间的深入交流深化理解并系统掌握案例教学方法;鼓励任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兼职或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到企业挂职,通过直接从事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提升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学校和企业间较为稳定的科研试验基地,为教师创造开展财务管理实践与业务交流、咨询服务与调研的机会与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客观而言,上述几种渠道都需要教师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成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任爱莲. 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下旬刊),2010(4):106-107.

[2]杨淑娥,张强. 关于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2):103-104.

[3]黄玉梅.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4):122-124.

[4]王玉春. 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1):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