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5 16:16:46
序论:在您撰写薪酬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作为最根本性的初次分配,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当遵循公平、激励、竞争、经济的原则,并结合酒店的类型、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酒店的竞争策略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酒店的薪酬组合方式,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薪酬体系。
1.1公平性原则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受到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定,还要受到他们所得与别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就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的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当有人感到不公平待遇时,在心里会产生苦恼和焦虑,呈现紧张不安,导致行为动机及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逆反行为。所以,笔者认为公平性原则是薪酬设计中的首要原则。因为初次分配的不公平,较难在更高层次的分配中加以扭转,而酒店的特点———主要商品就是服务,决定了酒店的服务工作是其生命线,分配的公平性是激发员工在酒店服务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动力。
1.2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即差异性,就是要求酒店在薪酬设计中,在体现多劳多得分配原则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岗位之间工作要求(服务质量)差异、责任大小、技术高低,以及各岗位在酒店运行中为提高质量、增进效益所发挥的作用,适当拉开薪酬水平的差距,从而实现酒店决策层的薪酬策略,真正体现按照贡献大小分配的原则,引导员工在酒店内部关键岗位竞争上岗的氛围,最大程度上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1.3竞争性原则
酒店要吸引人才,除了酒店整体实力、硬件环境、区位优势等因素外,薪酬体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酒店在薪酬设计时,应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所需要人才的可获得性等具体条件,将酒店的薪酬水平确定在本地区酒店行业中等偏上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可设定为比本地区酒店行业平均薪酬水平高15%为宜),使酒店的薪酬体系在不导致酒店负担过重的前提下,在同行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达到吸引人才、激励和留住优秀员工的目的。1.4经济性原则酒店的企业属性决定了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薪酬标准的提高,虽然增强了酒店的竞争性及对员工的激励性,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酒店人工成本的增加。再则,由于酒店属劳动密集型企业,星级越高服务质量要求越高,机构与人员配置也就因分工细化而更加完备,势必推动了人工成本的上升。所以说,酒店薪酬设计必然会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经济性原则的要求,确保酒店的应得利益,并在实施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保持薪酬体系的经济性及其动态的平衡。
2薪酬管理基本框架的确立
在明确了酒店薪酬设计的原则后,酒店决策层就应考虑如何将酒店的发展战略融入到酒店的薪酬体系中,体现激励与竞争并存、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人力资源部门就应该着手薪酬市场调查、岗位评价等大量全面细致的工作,确定酒店各岗位的薪酬水平,初步确立酒店薪酬体系的基本框架,为薪酬设计奠定最根本的基础。
2.1确定薪酬策略
薪酬策略实际上就是酒店决策层依据酒店中、长期发展战略,选择适合酒店实际发展的薪酬体系及其结构。薪酬体系的组成结构,从其性质上一般分为三类,即高弹性类、高稳定性类,以及二者的结合———折中类。笔者认为,现代酒店业具有管理层次多、岗位性质差异大等特点,所以宜采用折中类的薪酬体系与结构,既有高弹性成份,以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又有高稳定性的成份,以促使员工注重酒店的长远目标。并针对酒店中各部门或岗位不同的经营工作性质,高弹性与高稳定性在薪酬组成中所占的比例拉开差距。如:在经营部门中,高弹性薪酬比例应占多数,可达60%~70%(最高不要超过80%),与经营业绩挂钩;而在后勤职能部门中,其工作量与酒店的经营业绩并非成正比,故薪酬比例中应该是高稳定性成份占主要部分。2.2薪酬市场调查薪酬市场调查是指酒店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本行业与酒店薪酬设计所对应岗位人员的工资福利以及支付状况的信息,并进行必要处理分析的过程。科学的调查分析,能使酒店掌握当前薪酬与管理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有利于控制人工成本,增强酒店竞争力,为酒店调整员工薪酬水平提供依据,最终为薪酬设计奠定基础。对此,在薪酬市场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要求和调查结果的用途,把握调查方向;其次要确定调查范围,应选择与自己酒店在星级、档次、规模等相似的酒店,且相同或相近的岗位,其重点是把握可比性;再则,调查所收集的薪酬数据的启止时间应当一致,便于数据的统计与对比、分析,提高薪酬市场调查的可信度。
2.3岗位评价与分类分级
岗位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岗位分析,量度酒店内部各个岗位的价值并建立起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关系,也就是评价各岗位在酒店经营与管理中的价值,以此为基础最大程度上保证薪酬设计时酒店内部的公平性。而岗位分类分级,是在岗位调查分析及评价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岗位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对酒店各岗位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上进行划分。其中,职系和职组是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横向分类;岗级和岗等,是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等要素指标对岗位所进行的纵向分级。所以,在酒店薪酬设计前,应通过对酒店全部岗位的评价与分类分级,区别出不同岗位的类别和等级,作为酒店薪酬设计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2.4确定薪酬水平
薪酬水平就是酒店依据薪酬策略、薪酬市场调查获得的信息、岗位评价及分类分级,所确定的酒店各岗位的薪酬水平线。一般来说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薪酬水平完全建立在薪酬市场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即:将酒店的岗位评价数据与薪酬调查数据进行结合,以岗位评价数据为横轴,以市场调查数据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标出各岗位的岗位评价和市场调查数据,用最简洁的直线将这些散点连起来,得到一条薪酬线;另一是完全由薪酬曲线来确定各岗位的薪酬水平线。即:先将市场调查的各岗位薪酬得出薪酬曲线,然后将各岗位的岗位评价得分代入薪酬曲线,最终得出各岗位的薪酬水平,其特点就是将市场调查的外部信息与岗位评价的内部信息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了薪酬体系的内部公平性。
3薪酬管理的设计
酒店薪酬体系的设计,应以酒店发展战略为导向,既要考虑到薪酬体系的外部影响,还应考虑到酒店行业特征等内部影响,围绕薪酬设计原则,在市场调查与岗位评价及分类分级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酒店的切实可行的薪酬结构与等级,确保酒店薪酬体系的适用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1确定薪酬结构
酒店业经常采用的薪酬结构主要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浮动工资、技能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保险、福利等项目组成。酒店薪酬结构的确定,就是确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员工的薪酬构成项目及其所占的比例。首先是薪酬构成项目的确定,需把握的是:不同工作性质及不同薪酬水平的员工薪酬结构,其构成项目可以有所不同。如:经营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销售人员,可设计为绩效工资为主的高弹性的薪酬结构;后勤职能部门员工,应设计岗位工资为主的高稳定性的薪酬结构;客房整房员工可设计为以计件工资为主的薪酬结构;酒店高级管理人员及骨干人员,在薪酬设计时除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或浮动工资、奖金等工资项目外可增加职务津贴、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项目。其次是各薪酬构成项目的比例确定,需把握的是:针对不同工作性质及不同薪酬水平的员工,其薪酬构成项目的比例应有所不同。如;销售人员应侧重激励,则绩效工资或奖金应占较大比重;后勤职能部门员工由于其工作相对来说不直接影响酒店的经济效益,所以应侧重保障,岗位工资或技能工资所占的比重就大一点,而绩效工资或奖金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小;而酒店高级管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成果可以自己控制,且对酒店影响较大,所以其薪酬结构中绩效工资或浮动工资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位于酒店执行层面的一般员工(不包括计件制和销售员工),由于其工作的成果有时并非能由自己掌控的,且对酒店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在其薪酬结构中绩效工资或浮动工资所占的比重不应太大。
3.2确定薪酬等级和档次
在当前酒店业中,由于经营模式、酒店规模、市场定位、发展战略等不尽相同,薪酬等级也各不相同,但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分层式薪酬等级类型,其特点是薪酬体系中设置的薪酬等级较多,呈金字塔形排列,员工薪酬水平的提高是随着个人岗位级别向上发展而提高的,目前大部分酒店采用此类型;另一种是宽泛式(也称宽带式)薪酬等级类型,其特点是设置的薪酬等级较少,呈扁平状,员工的薪酬水平的提高既可以是因为个人岗位级别向上发展而提高,也可以是因横向工作调整而提高的,目前少数经营业务灵活性强或内部人员调整相对较多的酒店有采用此类型的。所以,应采用何种类型的薪酬等级,则是各酒店视自己酒店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人从酒店业的发展来看,由于酒店的管理层次、岗位类别较多,且相对稳定,内部人员横向调整也不算频繁,故倾向于在目前酒店中还是采用分层式薪酬等级类型为宜。在确定了酒店薪酬等级的类型后,为弥补各薪酬等级中的人员向上一等级晋升发展的机会(等级越高职位越少),每个薪酬等级中视个人能力水平高低、历次考核结果等情况,还应划分多个薪酬档次,特别是在服务员的岗位更应划分比其他等级更多的档次,以此鼓励每个等级人员注重个人发展,在日常服务工作中争先进创优质,并在考核中获得较好的成绩,从而激发各层次员工的积极性,真正发挥酒店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薪酬档次的调整,应结合每年度绩效考核进行调整,但员工或管理人员的薪酬档次调整范围,一般不超过该薪酬等级的上、下限。
3.3保险和福利项目设计
1.公平性问题。首先是薪酬结构不够合理。公立医院职工的薪酬中,绩效部分权重远远小于基础薪酬,其结果就是虽然绩效差距很大,薪酬差距却很小,这样的平均主义,使得医院的关键职工(如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优秀人才等)和普通职工之间的薪酬待遇没有明显的差距,干多干好与干少干坏一个样,不利于发挥薪酬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其次是内部分配的不公平。个人薪酬过于与本人给医院创造的收入挂钩,这在民营医院较为突出,造成某些职能相近岗位间的待遇差距过大,这种同岗不同酬、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很容易造成不同部门之间以及相同部门个人之间权利与责任不对等,使部分职工在进行比较时心理失衡,严重影响个人工作积极性。此外,有些医院的薪酬分配还是沿袭过去事业单位体制,薪酬水平的高低与职工对医院的贡献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与工作的年限、职称的高低紧密联系。这势必造成“大锅饭”的现象,挫伤了职工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在医院内部产生消极情绪和不公平感,使职工士气低落。同时,医院外部同年资同级别职称的人员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影响着本单位职工的积极性。
2.竞争性问题。竞争性指在同一行业中,通过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水平在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民营医院凭籍其巨大的经济优势以高薪吸引优秀临床人才,而公立医院却囿于体制困境而在人才市场失去竞争力,进而导致医疗质量下降。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大潮,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优厚的待遇网罗优秀人才,国有医院面临着两难的境地[1]:如果不增加薪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导致人才流失;如果大幅加薪,将使医院本来就很沉重的经济负担雪上加霜。一般情况下,医院的职工会将自己的薪酬水平与外部同行业、同地区、类似岗位的人员进行比较,如果薪酬水平低于外部市场薪酬的平均水平,优秀的人才会流向医疗行业外,或者由低薪酬医院流向高薪酬医院,进一步增加了医院人力资源的重置成本。
3.绩效与激励问题。职工到底能拿到多少薪酬,并不仅仅是由岗位所决定的,而是由“在什么样的岗位并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所决定的,这就涉及到绩效考核。但是目前,许多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够规范甚至落后,导致了薪酬分配的不科学和不合理,以及使得激励功能发挥不足[2]。例如,在考核的形式和具体内容上都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传统的绩效考核模式很难对职工的工作态度和效率产生明显的激励作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实际问题。如绩效考核的目的性不强,相关考核内容和考核周期的设置不够科学,考核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有待提高,考核流于形式,为了管理而考核,忽视了必要的奖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医院的薪酬分为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两个部分。通常所说的薪酬基本上就是指以工资、奖金、补贴和保险福利为主要形式的经济性薪酬,而对于工作环境、能力培训和职业规划等非经济性薪酬却很少给予关注。但是这些非经济性薪酬往往能够更好地体现“人本管理”和“人文关怀”,因此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非经济性的配套激励措施也应跟上。
二、对建立合理薪酬制度的建议
1.进行职位分析与评价。职位分析主要是进行工作的重新设计,撤销不必要的职位,制定岗位规范,形成组织结构图与职务说明书。职位评价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内公平性问题,其具体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比较医院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二是为进行薪酬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消除不同医院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岗位工资的公平性奠定基础。职位评价是职位分析的自然结果,同时又以职务说明书为依据[3]。
2.公平的薪酬结构与水平。薪酬结构是指针对医院内部不同职责、岗位或是专业技术能够创造的劳动价值所应当得到的工资而进行的安排。薪酬结构设计就是根据医院内部不同职责、岗位或是专业技术所能够创造的劳动价值,将其转换成实际工资值的统筹规划,使医院内不同工作应得薪酬都按照统一的贡献原则定薪,以此来保证医院薪酬体系的公平合理,并在此基础上将各个类型的薪酬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形成统一的薪酬等级体系,进而对医院内部所有职务的具体薪酬范围加以确定。薪酬水平是指医院内部不同职务、部门和整个医院平均薪酬的高低状况,能够客观反映出医院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当前的医院薪酬水平应该以不同职位之间或者同类工作在不同医院之间的薪酬平均水平对比为重点,而非整个医院平均薪酬水平的对比。因此应根据本地区医疗行业的薪酬状况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薪酬调查,通过调查对医院的薪酬水平和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保证医院薪酬体系外在公平性的基础上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薪酬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薪酬政策、薪酬水平、保险福利、薪酬增长率、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等。
3.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首先要进行岗位评价,根据学历学位、职称、工龄、手术量及手术难度、带教情况以及科研工作量等对职工进行类别划分,再针对不同类别确定相应的分配系数,制定出具体的绩效分配意见,最后由医院决策层纵览全院状况,纵、横比较,并结合医院的实际,确定各岗位类别的分配系数,体现出按个人贡献大小,合理拉开绩效工资,公平地分配薪酬。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是根据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职责,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内容和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行业特点,将各个岗位的具体责任、技术复杂程度、承担风险大小和工作总量等,按照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和责任要素分类,统一纳入考核要素。同时,绩效考核的结果也作为职工的晋升、聘任、培训、教育以及薪酬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其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挖掘职工工作潜力的作用。因此,只有将绩效考核制度与薪酬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医院的活力和竞争力。
4.福利政策的推广与落实。福利的水平与形态都会对职工产生激励作用,大多数医院现行的福利产品多是国家法定福利,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职工对福利的多元化需求,加大弹利产品的开发,提供多样化的福利产品,给予职工更加充分的福利选择权,使福利的激励效能最大化。非经济性薪酬也属福利的范畴,在激发职工活力方面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分量。非经济性薪酬是指无法用经济手段衡量的由于医院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和组织文化带给医院职工的愉悦、满足的心理效果。对于职工医院应该在给予其较好的经济性薪酬的基础上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关心、理解和尊重职工,通过提高其在工作中所得到的愉悦、满足的心理效果来发挥薪酬的整体作用,并以此提高医院职工的忠诚度。具体的非经济性报酬包括:
4.1丰富工作内容使工作更具吸引力,如开设专题健康讲座,进行适当的岗位轮班,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鼓励职工到大中专院校兼职授课等。
4.2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和学习机会,如增强与其他医院之间的交流,互派人员进修培训,为职工提供图书馆数据库等必要的基础设施。
4.3为职工提供更多参与医院决策的机会,增强医院的整体凝聚力。如通过建立科室责任制、自由组合医疗团队等方法来扩大医生的工作自。
5.薪酬管理要与时俱进。合理的薪酬制度建立以后,与之配套的监督、评价、修正和控制措施要及时完善,以保证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在发展,薪酬管理应当与时俱进,医院管理者要在充分考虑职工的实际工作及取得的效果的基础上,对薪酬制度进行客观准确地评估,并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对薪酬制度进行及时的调整,使薪酬制度能够与医院的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真正起到推动医院整体发展的作用。
三、小结
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对于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理论目前还不能有效的运用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主要是这些科学的薪酬激励理论目前还没有得到企业的管理者的正确认识,尤其是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科学的管理理论渗透力度非常之小.所以企业的员工薪酬管理存在有很大的问题.企业管理中薪酬设计的问题及不足:第一,不能建立科学的薪酬设计体系,对员工的薪酬设置随意性太强,对企业和员工都是不利的,不通过合理的薪酬设计会造成企业管理的混乱,没有章法就无法是企业继续发展。第二,保健薪酬和激励薪酬不能有效搭配,往往顾此失彼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有的企业通过简单的货币薪酬这一单一的薪酬模式,这种不计成本的单纯货币激励不能有效把握员工的各方面的需要,从而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起不到激励的作用。第三,薪酬设计不能体现个体化的差异或群体性差异,不能有针对性的给与特定的员工激励,对于不同的员工应该先了解其需要再有针对性的给与特定员工特定的福利奖金等薪酬,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得所需,都能促进工作的积极性。第四,缺乏薪酬与绩效的合理衡量标准或体系。大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没有建立合理的衡量薪酬与绩效的标准,只有通过绩效来定薪酬才能保证合理公平、公正,才能不引起员工的不满,所以建立薪酬与绩效之间有效的联系机制很重要。
二、双因素理论在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应用
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狭义的薪酬指货币和可以转化为货币的报酬。广义的薪酬除了包括狭义的薪酬以外,还包括获得的各种非货币形式的满足。企业的薪酬管理的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好坏,一个良好的薪酬设计方案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良好的薪酬设计更为重要,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人力资源对象少,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随意性的进行员工的薪酬的分配,这未能充分的认识到科学合理的薪酬设计的重要性,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尤为不利的。
1.基于保健因素的薪酬设计。
根据双因素理论的内容,从保健因素方面的设计,主要是工资水平、同事关系及上下级关系三个方面来激发雇员的工作满意度,保健因素的薪酬既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意感,又能依靠保健因素的激励作用增强对员工的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保健因素的薪酬设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员工的基本工资。根据当地的薪酬政策和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来增加员工的基本性工资报酬,再用相应的绩效考核方法对员工实行浮动工资就是奖励性工资,形成基本工资+浮动提成的工资形式。二是优化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优化主要有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对工作物质环境的改进主要是从提高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和便利性两个方面来着手,舒适度就是要对员工的工作环境进行美化优化可以使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心情,便利性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要能时刻满足员工的生活工作的需要,人文环境的建设要从办公室文化建设上来增强员工之间的感情,建造上下级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渠道,共创一个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找到归属感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2.基于激励因素的薪酬设计。
激励性的薪酬设计,更多的是要注重酬的设计,主要有成长空间、成就感、责任和使命、尊重等四个方面。只有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设计才能起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增强雇员的工作满意度,形成凝聚力。一是营造有利于员工成长的工作机制。成长是指广义上的成长,既有个人成长,又包括企业的成长。个人成长就是要学习成长,给每个员工学习的权利,可以定期举行业务演练、培训、讲座等等,各种方式只要是能够从内在真正让员工获得成长,就可以满足员工的成长需求,从而激发工作积极性,企业的成长就是要通过对员工的成长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目标,从而达到企业成长的目的。让员工的自我成长和企业的目标相统一共同成长。二是设立良好通畅的员工晋升渠道。职位的高低往往是个人成功的判定标准之一,保证良好畅通的晋升渠道,结合员工的能力与岗位实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和不懈的进取能够保证正常的职位晋升,职位的晋升能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并且能内心的价值实现上不断内化工作热情和工作激情。三是设计能充分发挥员工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主人翁精神的行为。针对不同的员工的自身特点分别给与其不同的任务,并且要保障每个任务对员工具有挑战性并且具有可实现性,这样当员工努力完成任务之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并且应当对于完成任务的人给与认可和表扬,这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四是建立员工参与决策的制度,也称之为授权激励,给与员工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能有效的内化员工内心主人翁的心态,可以对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力。
三、双因素理论对企业薪酬管理的启示
物质和精神双因素理论启发我们,要提高激励的效果,一定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的整合到企业的薪酬体系中。设计出一套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结合的薪酬体系,只有保健因素的薪酬设计或者只有激励因素的薪酬设计都不能对企业管理实践起到真正帮助。单一的激励因素设计在短期内对员工的激励可以有效,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是无效的激励方式,只有将保健和激励两个方面的薪酬设计整合才能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才能激发员工最大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四、结语
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对于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理论目前还不能有效的运用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主要是这些科学的薪酬激励理论目前还没有得到企业的管理者的正确认识,尤其是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科学的管理理论渗透力度非常之小.所以企业的员工薪酬管理存在有很大的问题.企业管理中薪酬设计的问题及不足:第一,不能建立科学的薪酬设计体系,对员工的薪酬设置随意性太强,对企业和员工都是不利的,不通过合理的薪酬设计会造成企业管理的混乱,没有章法就无法是企业继续发展。第二,保健薪酬和激励薪酬不能有效搭配,往往顾此失彼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有的企业通过简单的货币薪酬这一单一的薪酬模式,这种不计成本的单纯货币激励不能有效把握员工的各方面的需要,从而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起不到激励的作用。第三,薪酬设计不能体现个体化的差异或群体性差异,不能有针对性的给与特定的员工激励,对于不同的员工应该先了解其需要再有针对性的给与特定员工特定的福利奖金等薪酬,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得所需,都能促进工作的积极性。第四,缺乏薪酬与绩效的合理衡量标准或体系。大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没有建立合理的衡量薪酬与绩效的标准,只有通过绩效来定薪酬才能保证合理公平、公正,才能不引起员工的不满,所以建立薪酬与绩效之间有效的联系机制很重要。
二、双因素理论在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应用
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狭义的薪酬指货币和可以转化为货币的报酬。广义的薪酬除了包括狭义的薪酬以外,还包括获得的各种非货币形式的满足。企业的薪酬管理的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好坏,一个良好的薪酬设计方案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良好的薪酬设计更为重要,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人力资源对象少,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随意性的进行员工的薪酬的分配,这未能充分的认识到科学合理的薪酬设计的重要性,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尤为不利的。
1.基于保健因素的薪酬设计。根据双因素理论的内容,从保健因素方面的设计,主要是工资水平、同事关系及上下级关系三个方面来激发雇员的工作满意度,保健因素的薪酬既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意感,又能依靠保健因素的激励作用增强对员工的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保健因素的薪酬设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员工的基本工资。根据当地的薪酬政策和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来增加员工的基本性工资报酬,再用相应的绩效考核方法对员工实行浮动工资就是奖励性工资,形成基本工资+浮动提成的工资形式。二是优化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优化主要有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对工作物质环境的改进主要是从提高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和便利性两个方面来着手,舒适度就是要对员工的工作环境进行美化优化可以使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心情,便利性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要能时刻满足员工的生活工作的需要,人文环境的建设要从办公室文化建设上来增强员工之间的感情,建造上下级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渠道,共创一个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找到归属感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2.基于激励因素的薪酬设计。激励性的薪酬设计,更多的是要注重酬的设计,主要有成长空间、成就感、责任和使命、尊重等四个方面。只有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设计才能起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增强雇员的工作满意度,形成凝聚力。一是营造有利于员工成长的工作机制。成长是指广义上的成长,既有个人成长,又包括企业的成长。个人成长就是要学习成长,给每个员工学习的权利,可以定期举行业务演练、培训、讲座等等,各种方式只要是能够从内在真正让员工获得成长,就可以满足员工的成长需求,从而激发工作积极性,企业的成长就是要通过对员工的成长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目标,从而达到企业成长的目的。让员工的自我成长和企业的目标相统一共同成长。二是设立良好通畅的员工晋升渠道。职位的高低往往是个人成功的判定标准之一,保证良好畅通的晋升渠道,结合员工的能力与岗位实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和不懈的进取能够保证正常的职位晋升,职位的晋升能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并且能内心的价值实现上不断内化工作热情和工作激情。三是设计能充分发挥员工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主人翁精神的行为。针对不同的员工的自身特点分别给与其不同的任务,并且要保障每个任务对员工具有挑战性并且具有可实现性,这样当员工努力完成任务之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并且应当对于完成任务的人给与认可和表扬,这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四是建立员工参与决策的制度,也称之为授权激励,给与员工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能有效的内化员工内心主人翁的心态,可以对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力。
三、双因素理论对企业薪酬管理的启示
文献标题: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志坚.论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J].企业管理,2011(19):13-15.
[2]黄清队.试论中小企业薪酬管理[J].当代经济,2011(14):70-71.
[3]孙校玉,陈典.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3(07):144-145.
马克思按劳分配释读与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实践
[参考文献]
[1]许涤新.政治经济学辞典(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郑志国等.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途径[J].经济学动态,1998,(5):37-40.
[3]张泽荣.实行两级按劳分配的理论根据[J].经济体制改革,1984,(2):18-22.
[责任编辑:黄兴豪]
浅谈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昕,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冠华,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3-26.
[3]李松泽,郭爱英,李日桑,王晓庚,健全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5):34-35.
[4]张晓雯,浅谈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3):16-19.
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新华,孙剑平.民营企业薪酬管理诊断与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3).
[2]卢田锡.我国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研究[J].人力资源理,2009(11).
[3]张晓雯.浅谈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3)16-19.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志坚.论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J].企业管理,2011(19):13-15.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共分为5个阶段9个步骤。运用了文献研究、专家访谈、Delphi法、调查性研究、因子分析、信息化技术等研究方法。
1.1第一阶段
对编外护士实行人事,实行同工同酬。由我院的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劳资制度对736名编外护士进行了人事,基本工资、福利津贴和在编护士(在编护士按照国家事业单位职工对待)享受同样的待遇。
1.2第二阶段
构建护理单元岗位风险系数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第一步,专家访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共访谈专家10名,访谈内容为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的方法和基本维度。第二步,文献研究。对国内外2000年以来关于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以目标管理的5个SMART为原则,提出初步的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框架。第三步,预调查。选择10名专家参与了预调查,根据结果分析确定了不同专业护理单元的岗位系数和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草案。草案包括一级维度3个,二级维度10个和三级条目池91条。第四步,通过3轮的Delphi法确定了护理单元的岗位系数和形成了包括3个一级维度、10个二级维度和88个三级考核细则的考核指标体系。共咨询专家20名,有经济学专家参与,3轮后的统计学数据均符合统计学的要求。第五步,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和参考权重计算一、二级指标的权重,对三级指标采用平均加权的方法确定最后的计算分值和权重。
1.3第三阶段
构建护理单元工作质量绩效考核量表。第六步,以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依据,从Delphi法咨询的20名专家中选出10名专家进行2轮的咨询,最终确定了42条量表的考核细则。统计学数据均符合统计学的要求。第七步,护士工作情况调查表的编制。以42个考核细则为主体设计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效度为0.818。第八步,实地调查。对甘肃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的工作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采取了科室整群抽样的方法,采取自评的方式,Likert5级评分标准共调查了10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602名注册护士,涉及的科室为内、外、妇、儿、急诊、手术室,并且每个科室必须有1名护士长参加。第九步,因子分析。通过对602名不同专业护士就42个子项目(考核细则)对自我工作情况的评价,运用因子的分析方法,通过直接旋转法(DirectOblimin),逐步删除、提取最终得到了具有5个因子和41个子项目的医院护理单元工作绩效考核量表。共解释了71.457%的方差,并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包括5个因子41个子项目。
1.4第四阶段
护理单元绩效考核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采用C语言作为开发工具,ACCESS数据库作为数据平台,该系统与现有的操作平台Windows有良好的融合性,与Office办公软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并兼顾了整合其他应用软件的未来趋势要求。根据本课题前期的研究成果《护理单元绩效考核体系》的主要内容建立与此相匹配的数据库,并采用易于管理、查询、简洁的菜单设计,所有数据的录入均在明确的提示下直观方便进行。系统设计坚持以需求主导性为原则,以护理单元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益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同时还设置了科室的基本信息维护、科室的成本、收入的数据维护及报表的输出功能。
1.5第五阶段
护士能级对应。由我院的人力资源部和护理部根据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要求,并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对护士进行分级管理。以台湾模式的护士层级设置为参考,由六级层级护士N0、N1、N2、N3、N4、N5构成。岗位设置为临床护理岗位、护理管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3类。对于没有从事护理工作而占有护理编制的人员,将由人事部门进行清理,进行转岗。
2结果
护理人员薪酬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本体系由基本工资、绩效、福利津贴3部分构成,绩效工资以护理单元为考核单位从3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
2.1基本工资与福利津贴
由我院人力资源部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劳资制度的有关规定对护理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将基本工资共分为4个级别13档。级别越高工资越高,并根据科研、论著、文章、教学等在每个级别进行档次的划分,如三级7档为副主任护师。护士的工作情况每年由护理部对护士进行综合考核后上报人力资源部进行备案,与医生一样每5年进行1次岗位级别的考定。
2.2护理单元风险系数
根据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结果对科室的岗位系数进行了设置。设置的原则主要是根据科室的工作、工作压力、工作复杂性、职业病、工作时间特征、风险系数设置不同的系数。共分为A、B、C、D、E5个级别,主要目的是体现专业价值,鼓励护士选择到一些特殊的科室工作,如急诊、ICU、儿科这些工作压力大专业性强的科室。不同的级别给予不同绩效系数。如ICU为A极,护理单元的绩效系数为2.0;所属B级的科室有急诊、神经外科、儿科等,系数为1.8。
2.3护理单元及护士的绩效考核
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共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益3部分,权重系数分别为0.4、0.4、0.2。通过医院的HIS系统进行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计算,以护理单元为基数进行工作量的统计。工作效率、工作效益按实际工作量分值计算,是考核体系量化考核的主体内容。由护理部每月以《护理单元工作质量绩效考核量表》为标准对各护理单元进行考核。考核后由医院经济管理处对护理单元进行薪酬的统一管理和测算,计算方法为护理单元绩效=(工作质量+工作效益+工作效率)×岗位系数×科室人数,而护士个人的绩效=岗位班次系数×层级系数×护理质量考核分数。
2.4护士能级对应
N0级护士所对应的绩效系数为0.95,N1级护士所对应的绩效系数为1.00,N2级护士所对应的绩效系数为1.05,N3级护士所对应的绩效系数为1.10,N4级护士所对应的绩效系数为1.15,N5级护士所对应的绩效系数为1.20。按照科室的性质设置不同的岗位并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级别的护士数量,科室层级越高的护士越多,说明科室的专业性及工作强度就越高。因此,N4级别以上的护士数量对于科室的总体绩效成正性的作用,即N4级别以上的护士数量多,科室从医院获得的总体绩效就高。护士能级划分和资质的评价方法。
3讨论
3.1理论基础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是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方法,是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结合,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使业绩考评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之上。有学者提出了两维绩效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任务绩效是与员工的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同时也和个体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熟练程度和工作知识密切相关的绩效。周边绩效对于组织技术核心的维护和服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可以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有利于员工任务绩效的完成以及整个团队和组织绩效的提高。因此根据现代护理理念和“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本课题加大了对于周边绩效内容的考核如患者满意度等,而对任务绩效的内容如护理安全和质量加以量化和细化,使之更加符合现代护理服务的内涵,突显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
3.2薪酬管理体系蕴含了创新理念,消除了身份差别,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本薪酬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和福利津贴完全按照国家的政策对所有的编外护士实施人事,与编内护士等同,消除了身份差别,实现了卫计委提出的“同工同酬”的指导思想。在绩效工资方面本薪酬体系是以护理单元作为绩效管理的基础,医疗和护理的绩效完全分开进行测算和分配。因为我国大部分医院实行的以科室收益为主体的传统绩效分配方法无法有效地体现护理工作的真正价值,而护理工作是一个社会价值大于经济价值的职业。医院经济管理处对护理单元进行薪酬的统一管理和测算,再由护理单元在科室内部进行二次分配,以护士的工作岗位、个人工作能力、工作量为标准进行分配,完全打破了以往的“身份”管理为基础的分配方案,而是以“岗位”管理为基础进行分配,对所有的护理人员实现同工同酬,有效地激发了编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防止了人才流失,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则。在我医院实行该薪酬管理体系后,护理人员的流失率从2010年的14.7%下降到2011年的5.0%、2012年的3.0%。
3.3薪酬管理体系清晰有效,起到了激励作用,促进了人才梯队的发展
薪酬机制的开发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医院激励机制的核心。一个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可以起到吸引、留住护理人才,充分激励护理人员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医院获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管理学家Harrington认为管理是不能模糊描述的,首先要进行量化管理,因为它能控制并最终实现各种改进。本体系的构建完全体现了量化管理,在绩效管理体系的三个方面根据不同的内容涉及了不同的量化方式,最终进行护理行为结局的控制并实施改进。而我国医院护理人员的考核以经验管理为主,绩效考核的标准单一并且在指标方面存在偏差,定性与定量考核脱节考核流于形式,难以与薪酬挂钩,绩效考核的导向不明确等问题,因此造成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差。有研究显示,70.7%的护士认为目前工资收入无法体现个人的价值,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本体系根据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的原则将各种考核细则进行细化,使之与临床实践中各种护理行为的结局结合起来,以便能客观地评价护理单元的工作质量,对于周边绩效中很难用量化考核的方法的指标如团队精神采取精神薪酬奖励的办法,提高护士的能动性。在整个体系中明确了护理工作的行为主体、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建立了以正强化为主要目的的激励机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稳定了护理队伍,并能帮助护士个体的专业成长和促进护理团队的发展。
3.4绩效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采用以后,与医院的HIS系统相结合,护理工作量采取了自动化采集,充分利用了本系统多层面的统计功能全面统计分析数据,提高了护理单元绩效分配方案的透明度,确保绩效分配的公平合理,跟踪奖励分配各环节,落实绩效考核监督机制。信息系统中的各个模块,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不同专业护理单元的工作量、护理质量、岗位系数等元素,避免出现平均主义,医院层面上可以整体把握各个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和安全的控制,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以经济手段为杠杆促进护理单元的均衡发展。
4小结
关于员工薪酬调整的主要依据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员工的绩效考核,三是员工所处的岗位,四是员工的个人能力,五是市场的宏观经济环境。石油企业性质多半为国企,而且作为地位非常重要的能源部门之一,因此对管理者对于薪酬调整方面更加严谨慎重。在对薪酬进行调整之前,应该对同行业员工职位薪酬现状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调整依据可以有以下几种:一是参考业内其他企业的同等薪酬水平对企业职工的薪酬进行调整;二是参考员工的绩效考核因素,对于这种情况,主要针对的是以绩效为主要考核标准的部门,所有员工的薪酬都是与其工作的绩效挂钩的,主要通过绩效成绩考核来进行薪酬的分配和调整。三是由员工所处的岗位因素来进行薪酬分配,依据不同员工所处的不同岗位对其薪酬进行等级分配,随着岗位的调动,薪酬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管理者应当及时做好薪酬的调整工作。四是员工能力考核因素,员工的能力提升,业绩或绩效也随之提升,因此薪酬水平的提高,也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不断对工作能力进行自觉提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良好的发展。
2.薪酬管理的作用
2.1激励作用
任何企业在薪酬管理中,都需要首先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薪酬奖励机制,用以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成绩,员工得到奖励,成绩被认同,之后为了得到更多奖励,一定会自觉提高工作能力,更加认真地工作并且积极参与到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企业对员工的奖励也不仅仅局限于薪酬,会随着员工的职位升迁有所增长,因此实行等级奖励制度,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对员工进行激励,使其努力向更高的职位前进,从而做出更优秀的业绩。前文中作者曾提到过,石油企业性质较为特殊,为大型国有企业,因此管理者在职位升迁等奖励上必须要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对于职位升迁和薪酬奖励都必须要有详细的绩效考核成绩和业务等级考试成绩为依据,从而减少员工对奖励的合理性进行猜疑,保证奖励薪酬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而且为了保证薪酬分配合理,彰显公平性和透明性,在进行薪酬管理与分配的时候,让员工参与到薪酬的制定中,或者以公开考核等形式使得薪酬制度符合员工的需求。职位薪酬评比的方法尽可能简单易懂,要把相关的信息以详细报表形式进行公开,以减少猜疑,保证薪酬的公平、公正。与此同时可以在企业内各处设置意见箱,了解员工对薪酬管理的疑问,解决员工疑问,完善薪酬制度。
2.2可以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绩效
在石油企业的薪酬管理中,管理者将薪酬管理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做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绩效和薪酬挂钩的形式不断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日常的生产工作中。在对薪酬的管理上,一定要注重对员工工作绩效薪酬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完整的薪酬绩效制度,从而加强薪酬的激励和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导向作用。
2.3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对薪酬管理的加强,也是一个优化人力资源的过程,高薪酬自然会吸引大批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加入企业,使企业不断发展,从而提高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而言之,如果企业不能够对薪酬水平做出及时科学和有效的调整,最终只能被时代所淘汰。因为企业的薪酬水平较低,不但不能吸引到新鲜血液融入企业,甚至连企业原有的优秀人才也会因为薪酬待遇的不合理而大量的流失。因此就要求管理者在进行薪酬分配的时候,要尽最大可能结合行业内的薪酬水平并综合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的薪酬水平做出合理的调整,只有科学合理的薪酬水平才能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良好的优化。
2.4薪酬管理完善等级薪酬结构
在石油企业薪酬管理中,完善等级薪酬结构,可以激发员工不断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整体带动企业的不断发展。然而在等级薪酬结构的完善中,管理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只有公正的制度才可以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尤其是在石油企业这样的国有企业当中,等级薪酬结构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内部岗位升迁时必须要加强透明度和公开度,以及依据的公信力。如果升迁的理由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不是能者居上而是关系居上,暗箱操作居上,在引起员工的猜忌之后这套薪酬制度也就成了摆设,因为它在员工意识中已经丧失了公平性,对员工不能再起到激励作用。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