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3 06:52:35
序论:在您撰写护理医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27.2~81.3岁,平均年龄为(51.39±5.0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2.1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1.2.2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1.2.3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92.68%;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74.19%;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6.45%。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92.68%,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妊娠剧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0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孕周、年龄、病情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对对照组予以止吐,补液,调节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1.2方法入院宣教
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有针对性地讲授此病的基本知识,如妊娠剧吐的诱发因素、病程、常规治疗用药等,使患者对此病有所了解,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住院期间进行特殊护理。[1]加强心理疏导。责任护士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缓解患者的精神紧张。指导孕妇进行放松练习,如进行深而慢的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引导孕妇回忆愉快的体验经历,谈论孕妇爱听的话题,观看新生儿沐浴、抚触等。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每天适时开窗通风,播放柔和乐曲,张贴可爱的幼儿画像。饮食指导。强调妊娠时期营养对胎儿健康发育的重要性,激发患者母爱的力量,使其积极主动进食。同时,鼓励孕妇少量多餐,建议其多吃一些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病情观察与护理。对于妊娠呕吐严重者,需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其呕吐物中有无胆汁和咖啡色物,记录呕吐次数及24h出入液量,以便及时发现血液浓缩和酸中毒等病变。患者呕吐时,护士陪伴身边,轻拍孕妇背部,以减轻不适。呕吐结束后,及时用温开水漱口,加强口腔护理,并清除污物,开窗通风。尽量减少在听觉、视觉上能引起呕吐的因素。对于呕吐严重者,应暂时让其禁食,静脉注射补充营养。家属护理。护士应与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清楚孕妇的病情与情绪有关,亲人的关爱可降低孕妇的负面心理反应。同时,指导家属在陪护过程中多使用鼓励性语言,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协助孕妇加速康复。出院指导。出院前责任护士再次测评孕妇对妊娠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其对妊娠呕吐的病情和病因的了解程度,鼓励孕妇出院后继续保持情绪稳定,解除心理负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进食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多观看育婴方面的书籍。
1.3统计学处理
对比分析两组间入院后72小时基础情况、呕吐次数的差异;初孕患者中妊娠剧吐的危险因素。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妊娠剧吐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观察组未见有肝肾损害,呕吐次数低于对照组,尿量高于对照组
2009年4月-2009年10月(某医院)住院骨科患者290例中选择:男,210例,最大的69岁,最小的4岁,女80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2岁。在对这290骨科疼痛病人护理中,从一般护理,专科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进行干预,均取得较好效果。
二、对症治疗
1.药物镇痛对疼痛较剧烈或用其他护理手段不能缓解疼痛的患者,用镇痛药物止痛。轻度疼痛:非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炎类,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氨酚待因、可待因、布桂嗪,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派替啶。
2.技术性镇痛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
三、护理
1.一般护理在骨科伤病中引起疼痛的原因可分三类:(1)急性疼痛,见于创伤或病后,如骨折、手术后疼痛;(2)慢性恶性疼痛,发生于恶性肿瘤或其他进行性疾病,如骨肉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慢性非恶性疼痛见于非进行性的组织损伤或伤病已治愈的病人,如肩背部痛、增生性关节炎等。护理前应准确了解患者疼痛原因并正确评估其程度,针对性的使用热疗冰敷,温泉浴,徽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特别对于幼儿及老年人、应细心观察其表现,如患者采取的姿势与、面部表情、情绪状态、出汗、肌肉紧张度等,以了解疼痛程度及护理对其疼痛的舒缓作用。
2.专科护理
疼痛作为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尤其是接受手术后的骨科患者,痛感更是明显和剧烈,他们手术大都伤及肌肉、肌腔、关节、骨膜等感受器。疼痛的性质为深部痛,是一种酸胀、定位比较弥散的疼痛。专科护理上,应帮助病人保持患肢在合适的,应用牵引的原理帮助病人移动患肢,减轻疼痛,让病人配合治疗。对于术后有绷带、石膏固定的病人,应首先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情况,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压疮形成等特殊情况而引起的疼痛,及时调节节肢置,必要时开窗检查,不可轻易应用止痛药物,否则会造成皮肤溃疡,甚至坏死,对于不当过劳而引起的疼痛,可帮助病人更换,解除压迫止痛。术后一天,正常情况下疼痛可逐渐减轻,如不减轻或加重,体温不降或升高,应考虑切口感染,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及时报告。
3.用药护理
在用药护理中,一般采用阶梯给药的方法,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及具体情况,由弱到强按阶梯给药,主要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及美施康定控释片,以口服为主。对重度疼痛以致影响睡眠者可给安定、强痛定、杜冷丁肌肉注射等。并根据情况给予预防性用药。此外,还要经常巡视病人,安慰、鼓励病人,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闭值;应用阿片类药物如呱替吮,应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情况发生;非阿片类药物如索密痛,则应主要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倾向等。除了以上的几个方面,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在与病人交往时态度热情友好、自信、举止大方,操作认真熟练,细心观察病人的反应,疼痛的部位、性质、节律性和程度,并使自己置身于病人的位置,体验其疼痛,使病人感到被理解、被关怀,从心理上有效减轻其疼痛。
人力配置中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社区护士人力配置严重不足,医护比例倒置,一方面反映出社区卫生机构人力配置不合理,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造成社区医生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社区护士人力不足,不能满足社区群众对护理服务的需要,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广大农村,社区护理多由未经培训的卫生员来承担;在城市,一个社区服务站服务一条街道,一条街道有3000~5000人,护士只有1~3名甚至更少,这势必影响社区护理的内容和质量。
1.2 护理人员水平有限
由于社区机构建设不健全,所以社区护士也很少。社区护士一般是由医院护士转化的,但医院护士暂时很难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社区护理人员大多都未接受过系统全面的护理教育,尤其是在疾病预防和家庭保健方面知识陈旧且局限,难以适应多元化的护理,特别是高级护理人才短缺影响社区护理开展,____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选择年龄在42岁以上,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服务态度好,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社区护理[3]。施永兴[4]对____3家医院社区调查显示: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人数为0:2:15,说明现有社区护理队伍中拥有高级职称护理人员人数仍然很少。
1.3 服务对象及服务模式单一
调查显示,慢性病老年患者是社区医疗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而老年患者又是服务的重点。对于健康人及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孕妇和儿童的服务较为欠缺。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家庭护理的要求会日趋复杂,其内容除了大量的基础护理外,将涉及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5]。目前社区的家庭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基础护理治疗或对家庭现存问题的处理,缺乏对家庭的全面评估和对潜在问题的关注。
1.4 社区护理缺乏社会重视
护理从属医疗,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社会上的人们有这种认识,就连医务人员也这样人为,这种观念远远落后于国外,阻碍了护理学的发展,同时也势必影响到社区护理的开创与发展。护士职责被认为是以协助医生完成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升到促进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不能充分认可护士的社会价值,尤其对于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
1.5 社区居民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边远山区,文化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很差,尤其是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疾病的预防知识,表现出对定期体检和保健措施不理解以及疾病初期不及时就医,采取等待或乱投医的态度。
1.6 社区相关政策及法律制度不健全
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对基层卫生保健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较少,投入到社区护理上的资金更少。另外,政府对社区护理宣传、提倡的力度不够;有关政策及财力方面的支持不够,社区护理所需要的交通、通讯、护理仪器和设备欠缺,这些因素势必会制约着社区护理的发展。社区护士经常会在患者家中工作,通常完成各项处理后离开,可能有许多预测不到的问题发生,安全系数与医院比起来要小得多,这就需要法律来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
2.1 转变观念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前提条件
护理人员往往认为社区护理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她的作用微不足道。实际上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护理在21世纪发展的方向,它强调以人的健康为护理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护理。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是从一个患者扩展到照顾整个人群[6],开展社区护理有助于促进护理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2.2 保证社区护理人员合理配置
社区护理作为新兴事业,社区护士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相对不足的情况,这势必影响社区护理的内容和质量。根据各地调查情况,参照《卫生部关于____5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目标的意见》中规定的每万人口2名全科医生的标准,建议____5~____0年,直接提供家庭护理服务的社区护士配置不少于每万人口3~4名,并根据实际工作的开展逐步增加,保证配置足够的护理人员。
2.3 加强对社区护理人员的教育
目前绝大多数社区护士没有接受过较系统、规范的有关社区护理方面的课程训练,在实践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难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关注人才教育以迫在眉睫。应加大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一是对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或培训,使其逐步掌握与社区护理相关的,比较全面的医学知识,从而更有效地开展社区护理。二是把社区护理作为培养护士的一项要求,尽快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社区教育及其相关课程。同时,利用高校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社区护理人才,提高社区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保证。
2.4 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社区内卫生健康的宣传和培训。一是在社区内积极开展妇女保健、
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食品卫生、劳动卫生的宣传指导工作;二是积极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培训、健康知识宣传以及各项咨询活动,条件许可的可以建立健康咨询门诊、热线电话以及社区健康促进协会。通过多种媒介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方便、经济的就医、治疗及康复的途径。成立社区护理服务中心和网络,由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医院,成立专门的社区护理组织,负责培训基层和家庭护理人员,形成一支由医院护士、社区护理人员和家庭护理人员组成的综合护理队伍,共同做好社区护理工作。2.5 增加社区护理的资金投入
通过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将社区护理服务收费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采用非赢利的服务收费,接受社会团体单位或个人的捐助等方式来实现。这样,既方便和解决了老年病、慢性病及残障患者的就医难,护理不便等问题。也拓展了社区护理的服务范围,同时减轻了医院的工作负担,使医院能够集中精力做好疑难病症的诊断和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彭成。抓社区护理实习。促进护理学习能力提高[J]。实用护理杂志,____1,17(8):61
[2]李伟。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医学教育,____1(5):11-13
[3]姜日平。访视护理现状与发展[J]。实用护理杂志,____0,16(4):184
[4]施永兴,贺金仙。社区护理工作有效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____2,37(11):887-877
1.1全能急救护理人员欠缺,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护士服务观念陈旧
由于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缺乏,急诊护理人员均来自不同科室人员,均未经过急诊专科的专业学习和专科培训,低年资护士均没有5年临床护理经验,直接上岗,法律知识缺乏,对处理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差,护理经验少,对医院的护理规章制度不能熟练掌握,高年资护士在急诊倒班有厌倦、懈怠情绪,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差,不能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急诊患者家属普遍存在急躁、焦虑、言语冲动,甚至失态,而急诊的医护人员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又司空见惯,觉得家属过于夸张,产生反感情绪,因此,工作欠积极主动。
1.2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个别护士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由于急救设备多,进行口头交接,做不到班班亲自开启各抢救设施查看备用状态,执行各项操作时,由于急救时病情危急,各种记录、标识不及时书写,护理文书记录不严密,查对不严格,抢救患者使用抢救仪器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落实不彻底,不能及时巡视留观患者,造成液体外渗、滴空液体等现象,均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
1.3相关科室方面的问题
辅助科室如功能科、检验科、放射科、收费室、药剂科等由于急症患者没有时间性,随时来做检查,中午、夜间或节假日期间找不到人、机器现开机,或是患者未带足费用,相关科室不予检查,都会耽误时间,这些都容易引起纠纷,产生不满情绪。
2管理对策
2.1成立科内质控管理小组,加强安全管理
科内成立质控小组,年资高的护士为质控组成员,按照护理质量标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相监督,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告知,每月一次全科护理质量分析会,进行发现问题,分析、整改、反馈、评价,再整改、再评价,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整改体系,运用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将各种制度真正落实到位,使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真正落实到位,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3.2提高科内护士整体的急救护理操作技能重点加强培训年轻护士的严谨慎独精神:根据能级护士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利用每天晨会交班完毕后组织护士按照培训计划进行急救专科理论操作技能的业务学习,学习各种急诊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培养每名急诊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娴熟的操作能力,临危不乱的应急能力,使护理人员在急救时从容应对各种急症,即使急救时间再紧迫,也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保证护理安全。
2.3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规章制度的培训
制度健全,但监督管理不到位,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管理的因素,要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尤其是对个别护士进行重点帮教,落实制度的自觉性,不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查对、交接班制度,与平时工作考核挂钩,激发大家严格按照制度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确保急救设备、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2.4积极与院领导协调沟通,加强院领导对急诊医学科的重视
医院成立急救小组,遇到大型交通事故和突发意外灾害患者多的情况,急诊医护人员应付不了,由院领导或总值班及时抽调备用人员参加抢救,不耽误任何抢救时机,对没钱无主患者,院总值班可以先签字做检查和入院,辅助科室要制订严格的相关规章制度,夜间节假日须向急诊医护人员说明去向,先做急诊再做平诊,增添新的抢救设备仪器,争取在短时间内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结术语
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脑瘫患儿,该42例患儿均与全国CP专题研讨会讨论通过的诊断分型标准相符合,年龄为2个月~11岁,平均年龄3岁。其中,5例运动过渡型,12例痉挛型双下肢瘫,7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14例痉挛性四肢瘫,4例弛缓性瘫。
2护理措施
2.1康复医学护理
在对患儿进行康复护理的时候,按照现代医学康复训练vojta、bobath法与小儿推拿理论以及其他有效训练法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轻柔、搓、捏、拍打等不同的手法对患儿局部进行按摩,使其全身经络得到疏落,并进一步改善全身及局部血液循环,使肌张力得到进一步降低,痉挛得到进一步缓解,促进平衡反射和正常运动发育,使肌肉活动得到进一步增强,平均8~14min。
2.2心理医学护理
由于家属对患儿的关心及急切希望治愈的心理,则造成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障碍,甚至,可能出现敌视态度。护理人员在对脑瘫患儿护理过程中,首先应当对父母及家属进行劝慰,使其消除急躁情绪,并以温和的语言以及热情的态度对家属与患儿进行引导,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其次,在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细心观察时应当根据患儿的病情情况及心理特征进行,由此来制定不同的、全方位的心理护理治疗方案,同时加强与患儿之间的沟通,耐心引导,使心理护理方案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
2.3摄食医学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摄食训练。对患儿骨骼肌肉的控制通过摄食动作进行分析,对导致错误动作的根源根据摄食姿势、、过程、时间进行分析,并详细记录及分析出错的肌肉和控制功能等,由此达到在以后的护理过程中逐步进行纠正的目的。独立进食困难的患儿开展训练的时候,应当在家属的积极配合下,使其能够尽快脱离喂食状态。在治疗期间,加强对患儿的应用补充,使其能满足身体需要,同时使抵抗力增强,促进组织修复。在开始训练的前半小时尽量少食,在训练后注意体液的补充。对脑发育有损的食物忌食,如爆米花、皮蛋。
2.4语言训练医学护理
提高患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中护理人员对患儿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患儿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恢复。应当尽早开始对脑瘫患儿的语言训练,一般采取的训练方式是一对一与集体训练相结合、家庭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训练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使患儿在任何环境、任何时间逐步确立语言飙到的意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训练、嘴的运动训练、呼吸训练以及构音训练等。
2.5日常生活医学护理
在儿童康复病房中的病人都是小孩,故应该根据小孩的心理特点。护士着装应该以患儿喜爱的色彩,病区病房走廊墙壁挂上精美的卡通图片、色彩鲜艳的气球、彩带,使病区气氛活泼、充满童趣。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和谐、轻松的护患交流氛围。同时为他们设置较为宽广的活动区域,并在其中设置一些简单的娱乐设施。在病房走廊醒目的区域放置小朋友生活照、手工制作、绘画等专栏,在称呼上也改变以往用床号代替的生硬做法,用温馨、亲切的称呼取代,对患儿则用充满爱心的“宝宝、乖乖、宝贝”等称呼,使患儿就像在家或幼儿同一样。为了适应病房中的患儿的个体需求,建立相关的护理管理制度。例如,病房的物品放置要以患儿需求为原则,可摆放患儿喜爱的图书、玩具等,但室内物品放置要整洁。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为患儿提供自己所喜欢的饮食,满足不同患儿的口味,在病区配备了微波炉,方便家长使用。顺应患儿的睡眠习惯,有习惯晚睡晚起或开灯睡觉者,可以住单人病房,与他人共住同一病房时,要互相照顾,以不影响患儿休息为原则。总之一切以方便患儿为主。在儿童康复病房中的患儿,都带有一定的生理缺陷。这些患儿都会有较强的自尊心,在护理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尽量不要提及患儿的病症,以免引起患儿的反感。同时还要对患儿的心理进行疏导,帮他们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根据患儿的性格和需求,强化“体贴”服务采取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患儿及家长选时间,患儿及家长选护士,特护选护士。在进行各项操作前要先接近患儿,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减轻他们的陌生感,操作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减轻患儿的恐惧感,操作后鼓励患儿。突出人性化服务需求,满足患儿及家长安排护士或家长每日下午有计划地组织活动,如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在节日或患儿生日时,送上小礼物、贺卡、生日蛋糕等,这样就活跃了患儿的病房生活。住院期间的饮食是个最难解决的问题,为住院病人提供自助式厨房,自己加工改善伙食,即能解决患儿的营养问题又能杜绝在病房用电器加工带来的安全隐患。
2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
护士是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主体,直接决定着人性化护理成效。在对患儿实行人性化护理的同时,对护士也应该实行人性化管理。首先护士长关心和体贴护士,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对护士以公正、公平、待人宽、管理严为原则;生活上多一份关心和理解,如为护士申请住房、操办婚事、给老护士协调工作、合理分岗;对家庭贫困护士组织援助等。因此多元化关怀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使护士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更加激发了她们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爱岗敬业情感。其次为护士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儿童恢复病房的护士每天面对的是哭闹的患儿、苦恼的家长,患儿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护士都有可能成为家属发泄怨气的对象。为了减轻护士的压力,我们应坚持每月召开民主生活会,护士把在工作中的压力释放出来或者平时护士间存在误会或矛盾,也借助民主生活会,使矛盾通过良好的沟通化解。当工作出现差错时,执行惩罚要注意以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当事人分析原因,把差错作为宝贵的经历让全体护士分享,举一反三,降低同类事件的发生机会,让消极事件发挥积极作用。明确护理职责及理念,护士是患者的管理者、指导者,护理工作的实施者,护理管理者只有在保证其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护士长应确立明确的护理职责和护理理念,能够深入到每个护理人员的心中,使他们有明确的工作方向,用精神力量鼓励护士。工作制度规范化合理规范的工作制度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最基本、最先决的条件。规范的工作制度又是建立在公平、科学、高效、全面的基础之上。作为管理者要有光明磊落、公正决断的作风;在制订制度上,要体现群策群力;在执行制度时,要公平、公正;这样才能树立人性化管理制度的权威。树立自觉性、正义感。人际关系和谐化护士每天要面对的是患者的病痛,甚至是死亡,因而,没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难以支撑的。护士管理者要经常教导,以便护士能够有好的心态去面对医护、护患、护护关系。护理管理者可为他们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解决冲突和缓解压力,引导其进行换位思考,确保人际关系的和谐。
3结果
通过实行以上的举措,护士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人性化高质量的服务,提高了患儿及家长治疗的信心,减少了患儿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治疗费用,受到了患儿及家长的好评。同时,患儿与其家长对医院的满意度有了显著的提升。护士的工作质量提高,赢得了患儿与其家长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