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4 18:34:28
序论:在您撰写网教招生工作经验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为贯彻上级有关建设工作精神,我校给予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在接到上级文件指示精神以后,我校领导班子,及时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就我校开展此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部署。经研究,我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我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建设活动,一是要把好学习关,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达到领会精神、抓住实质、全面筹划的目的;二是把好方案关,在学习上级文件要求下,我校组织有全体教师参加的座谈会,深入分析影响我校建设的不利因素,为制定实施方案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把好活动关。创建学校特色活动、树立学校先进典型关键在于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活动中提高教师的素质,为再创会山学校辉煌业绩做出全体教师应有的贡献。四是把好借鉴关。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校建设工作,还要积极向友好单位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做法,体现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真正意义。
二、扎扎实实开展好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
1、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学习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确定我校工作思路,谋划我校工作方案。
2、我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布置我校召开全体教师座谈会的相关事宜,为剖析我校存在的影响建设的不利因素,为制定方案打下基础。
3、我校将征集上来的影响建设的点子进行汇总,再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酝酿我校工作方案。
4、我校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建设活动实施意见,学习文件上的有关理论和相关知识。大会讨论通过了我校的工作方案。
三、制定了相关的制度
为保证建设工作有效推进,我校制定了《全体教师学习制度》、《会山学校建设活动实施方案》、《会山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及分工》
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使我校建设活动更加规范、更加健全。
四、以扎实开展各项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建设活动
为把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我校具体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5月)
1、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会山学校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2、召开学校建设活动动员大会。
3、成立学校建设活动领导小组。
4、充分利用网络、班报电子屏幕、会议等传播手段引导舆论,营造建设活动的良好氛围。
提高效率促作风
1、充分利用政治学习对全校教师,就时事政治、业务理论、团队建设等专题进行教育。
2、利用中心组学习使学校领导就反腐倡廉、党风党纪等专题进行学习。促使领导向服务型、创新型、学习型、节约型、廉洁型转化。
3、在上学期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效率意识,开展向单位时间要效率,向教学方法要效率,向精选精备要效率活动。
专业发展促教风
1、加大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德育方法的研究,提高育人水平。
(1实行德育工作层层负责制,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局面。
(2开展德育论文或工作经验总结评比活动。
2、强化教师治学精神,鼓励并督促教师多读书,读好书,积极主动优化教学行为,以专家型、学者型教师为发展方向,打造名师团队;
教育活动促学风
1、通过三好学生评比,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学生。
2、通过红诗辽宁活动,唱红歌、忆先烈,用老一辈先进事迹激励学生。
3、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
关键词:中学教学档案 内容 管理
前言
中学教学档案包括在学校教学管理与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有保存。
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材料等资料。它体现了学校管理、教学、教研成果,对提高学校管理、教学及教研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档案的作用
中学教学档案是各级中学教学活动信息的集合,是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
1.教学档案是学校进行教学管理的必需。学校开展一切教学活动, 安排教学计划、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研究等,都必须以教学档案为依据。参考和学习以往的好方式、好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合实际。
2.教学档案是教师辛勤劳动、努力耕耘、积极探索、悉心管理的成果, 是教师教学经验的集合, 也是教师心血的结晶。
2.1每一位教师都有各自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老教师,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教学经验, 其教案、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质量的分析是许多较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新教师虽有理论知识, 但没有什么教学经验。
教学档案就是新教师尽快熟悉业务、进入角色、减少摸索、少走弯路的有力工具。
2.2学校之间教研组的交流, 可利用各自教学研究、改革的经验、信息、优秀教案等, 经过筛选、浓缩、汇编, 选编出适合本学校实际的业务学习资料, 提供给教师, 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3教学档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利用教学档案所保存的每学期的试卷和试卷分析等材料, 进行数据和典型错例的分析, 从中找出症结所在。通过分析, 引起重视, 以典型错例启发教师改进教法, 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档案是学生认真学习、积极配合, 与老师共同创造的“教”与“学”的真实记录。学生学结, 优秀生、尖子生的经验介绍, 各种竞赛活动材料等, 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体现了教学活动的成果。为开展校史教育,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扩大学校的影响力等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教学档案真实地记载了每个学校的发展与兴衰、学生的成功与失败、教师的汗水与成绩及教师队伍的结构与素质等。所以, 教学档案在中学档案管理的内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中学教学档案特点
教学档案作为一种专业档案,除具有一般档案的属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1.材料来源的分散性。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各科室、各级部、各教研组、图书馆、实验室以及师生个人都界定的信息来源,来自上述多个部门或个人的信息记载了富有成就的教学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劳动成果。具有各年级、各学科特色的教学计划、教学工作经验总结。高质量的教案,反映各学科教学教研的优秀论文等都是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材料形成的内部性和原理性。学校教学档案材料大多是在学校教学实践活动中和教学管理中自然形成的历史记录,并为学校内部直接管理和使用,一般不经过文书处理部门的收发登记。
3.材料内容析专业性和多学科性。由于全校各级部、各年级各科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存有较大差异,因而这些教学档案材料表现出了较强的专业性和多学科性。
4.系统的开放性。通过收集、整理和开放利用,教学档案在部门和单位间不断交换,信息反馈也频频出现,从而使教学档案组成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特点的独特系统。
5.形式多样性。教学档案内容丰富,载体形式多样化。除了纸质的文件材料,如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各类登记表册外,还有照片、录音、录像带、幻灯片、计算机软件、光盘等声像记录材料。目前在一般文书档案中还不多见。
三、中学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
1.教务工作类
主要包括:上级下达的教学计划、进度、教学大纲及课程设置以及各类指令,指导性文件;教务处的日常教学工作日志,学年度的计划、总结、教师的任课表、教学研究、路线、教学质量评价及反思、实验教学的情况,本校承担的各类考务工作安排材料;教研处的教学课题
申报、结题材料、学校自编学案、已出版的教材目录和教材原件,教学检查和评估文件材料、网络、多媒体课件建设材料、教学典型情况分析、试题汇编等。
2.教师业务类
主要包括:教师听课备课记录、参加的师资培训和各类教学基本功比赛、受聘担任优质课评委及经验交流的主讲人报告汇总;为人师表获奖典型事例报告汇总、班主任工作记录、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工作经验总结在各类报刊杂志刊登及获奖情况;教师在工作期间所获得称号、荣誉材料;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状态的测评结果。
3.学生档案
主要包括:每学年的新生录取花名册、学籍注册;每年度学生转学、休学、复学、流生情况汇总表;学生成绩、操行评定;学生公开、发明创作、学科竞赛、体艺展演获奖名次统计表;学生三好生、优干登记表;学生学习与实践成果原件;每届毕业生会考、高考成绩;毕业去向统计表;毕业证和学籍卡存根等。
四、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1.文件的收集必须全面完整
教学档案不是由某一个部门单独产生和形成的,它是通过归档、移交等途径,从各个部门和老师手中收集来的,如果没有收集工作,各种文件材料就分散在各个部门或个人手中,长此以往会损坏、散失。档案工作就会失去对象,只有加强收集工作,才能积累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教学档案。根据档案规章确立本校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明确文件的来源和接收渠道,促使各处室和每位老师协助档案归档工作,档案工作人员要实行平时收集与定期收集相结合,坚持“平时归卷制度”将办理完毕的应归档的文档和随时形成的文字材料立刻归入事先准备的归档类目中。更应该在开学初、学期末或一些临时性大型活动、跨部门举办的会议、展览等活动结束后,主动到各部门及教师中去催收应归档的文件材料,防止材料流失,为此档案部门应制作表格交于各部门登记,防止遗漏。
2.档案管理必须系统化
教学档案的整理工作是将日常收集过来零散的教学文件,以件为单位整理,系统化地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以便序化。
首先,学校是以学年、学期为周期,可设定学年度保管期限分类法,这样便于保证各个时间段界限分明,紧密连接。其次,可根据价值划分保管期限:(1)能反映学校重要工作成就,能作为历史参考材料具有永远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应列为永久,如学生的学籍卡、毕业证存根、高考成绩等;(2)表现日常教学工作的,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有帮助、指导,是经验之谈的应归为长期,如教师、学生荣誉、课题等;(3)较短时间内作为材料列为短期,如一些会议通知、学校文体比赛通报等。最后以材料内容划分为教育教学综合工作、德育工作、
教学工作、体卫艺教工作、实验与实验室建设、招生工作、学籍管理工作、毕业生工作、教科研工作。尽量要注意保持文件间的联系、把同一问题、同一项工作、同一案件、同一活动材料立成一卷。将文件排列好后再加盖归档章、编制目录,装盒上架。最后打印出目录。
五、结论
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在未来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将电子网络技术有效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创新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档案利用率,使档案管理工作在新时期更上一层楼。
1.深入开展世博主题教育活动。紧紧抓住*世博会举办的契机,充分挖掘世博会的德育资源与内涵,广泛开展世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围绕世博,重点实施“一个计划”、“五大系列”活动。“一个计划”指世博志愿者保障奖励计划,支持各高校开展世博志愿者工作、评选奖励世博志愿服务典型;“五大系列”活动指世博志愿精神打造、世博文化展示、世博文明践行、世博创意行动、世博风采宣传等活动。
2.增强德育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召开*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制定《*学校德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德育研究,组织实施市哲学社会德育系列课题(市德育理论研究课题、市德育决策咨询课题、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的申报评审工作。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研究年会,承办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论坛。
3.深化中小学德育工作。完善“两纲”课内体系,实施《*市中小学21门学科分层实施学科德育的指导意见》,注重学科德育的有效性。完善“两纲”课外体系,召开中小学社会实践工作会议和校外教育工作表彰会,推进校外教育课程化建设。完善创新人才素质培养体系,制定《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指导意见》。召开*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推进“温馨教室”建设。完善师德建设与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加强班主任、德育骨干队伍培训培养,建好“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设立劳技课、信息技术课、自然课、科学课等德育实训基地。
4.加强中职校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并实施中职德育工作专项督查指标。进一步规范中职德育课教学管理,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制定《*市中职学生成长手册》。举办首届*市中职校园文化节。建立*市中职校网络服务平台,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构建中职校校园网络文化。制定《*市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班主任工作。建设*市中职德育师资培训基地,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
5.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积极推进《六个“为什么”》进课堂试点工作。制定*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开展教学督导,组织名师巡讲,举办教学论坛、教学比赛,推进教学科研,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出台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加大培训力度,组织结对带教,建设名师工作室,实施“阳光计划”,着力培养思政教育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推进辅导员培养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大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力度,建立辅导员境外研修基地,设立优秀辅导员工作室,推广辅导员博客,拓展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继续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举办年度辅导员论坛。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加强大学生人生指导。推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建设标准》,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和示范中心遴选、验收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和认证工作。制定开展创业教育,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以慈善爱心屋为抓手,推进高校帮困育人工作。召开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出台《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分类指导,抓好民族学生、留学生、民办高校学生等不同群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编制实施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6.完成《*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并正式实施。修改完善《*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本,适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做好报请上级部门审议批准工作,完成《*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并正式颁布实施。研究制定舆论宣传方案,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准确解读,加强引导,切实推进规划纲要实施。
7.编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围绕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加强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等重点,根据本市教育实际,结合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阶段性目标,完成《*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8.全面完成《*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任务。依据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实施和谐均衡、创新提升、人才强教和开放合作等四大战略,确保落实各项指标,全面完成《*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
9.启动部市合作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配合做好*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协议签订等相关工作,制定实施细则,试验区工作有实质性启动。
三、坚持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10.加大幼儿园园所建设力度,深化学前教育内涵建设。应对入园高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学前教育新五年发展规划的推进力度,2010年全市新增50所幼儿园,并做好教师需求的预测与配备工作。重视农民工同住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需求,指导区县做好民办三级幼儿园的建设与审批工作,制定学前农民工同住子女看护工作管理要求和标准,规范农民工同住子女学前教育工作。召开幼儿园教学工作会议,加强教学规范,切实提升保教质量。研究制订幼儿园质量保障标准体系,开展新一轮市示范园建设认定工作,进一步加强保教队伍专业化建设。深入开展“0―3岁教养活动”质量研究,提高早教指导工作水平。建立城郊幼儿园结对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升郊区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制定学前教育信息化标准。
11.加快郊区学校建设步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度。认真落实本市郊区学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各区县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人口增长、分布及流动趋势,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设点,并大力推进郊区学校建设工作。组织中心城区品牌学校赴市大型居住基地学校对口办学,落实当年交付使用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开办工作,努力提升这些学校的办学起点。推进新一轮区县教育对口合作交流,提高对口合作交流工作的水平。做好44所委托管理学校的过程管理和中期评估工作,推进郊区相对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办学水平的提高。
12.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抓手,引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向轻负担、有特色、高质量方向发展。总结交流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经验,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围绕校长课程领导力、教师教学有效性,分别举办初中、小学教学展示活动,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推进农村4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信息化与课程整合水平,逐步改变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生活状态和文化环境。
13.加强高中教育发展的分类指导。完成12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发展性评估,引导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找准内涵发展的定位,形成办学风格,培育办学特色。探索特色高中建设,开展对完中教育情况的调研,加强对完中的引领和指导,初步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完中。进一步探索高中阶段创新素养培养的不同模式和途径,构建创新素养培养的网络。启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
14.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修订《*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提高学科内容标准对教学基本要求的描述精度,切实提高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评价等的指导作用。实施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从课程规划、实施、管理、评价等环节加强专业指导和支持,推动中小学开展校本化实施新课程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加强教学规范,规范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指导教师正确把握教学基本要求,有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扎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健全体制机制,激发基层活力,鼓励各区县因地制宜,创造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经验,形成一批各年段的特色学校和典型经验。以建设创新实验室行动为基础,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工作,构建一批科技、艺术、语言、人文类的实验室和学校课程,丰富学校课程文化内涵。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类课程资源,拓展教育时空,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课程学习和体验经历。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和实践,规范区县学业测试的内容与次数。推进网上教研活动,构建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一批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改革项目。在部分学校探索利用“电子书”开展教学。研究制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的信息化标准。
15.认真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继续扩大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比例,基本完成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工作,基本实现全市农民工同住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民办小学免费就读任务。制订并颁布《进一步加强以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民办小学规范管理的若干意见》,引导以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育质量。继续改善此类民办小学办学条件,为每一所此类民办小学建设一个符合规范的图书室,并按基本标准配备体育运动器材。规范此类学校的招生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同住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益。
16.大力实施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召开*市特殊教育工作会议,扎实推进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实现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工作的稳妥推进。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和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的建设,健全随班就读的支持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作用,加大研究和咨询服务力度。
17.切实提高民族班学生综合素质。贯彻落实教育部等扩大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内地高中班招生规模的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内地中学民族班扩招工作。大力加强民族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加强民族班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汇编民族班(校)教育教学工作案例集,加强经验交流。
四、坚持大力发展,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8.推进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推进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与贯通,整体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继续推动有条件的区县组建区域职业教育集团,推动机电数控、化工、建筑和现代农业等行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保障职业教育集团持续发展机制,建立职业教育集团运作监管机制。进一步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项目。努力拓展职业教育集团服务功能。
19.持续保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稳定发展。坚持普职比大体相当,保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稳定。改革中职校自主招生办法,试行航空、艺术类专业和自荐生网上录取工作,吸引本市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校。继续完善本市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就读中职校的招生办法,扩大农民工同住子女招生计划,探索建立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中职教育后升学制度。积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多模式、多形式和多元化职业教育与培训。
20.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全面落实《*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全面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研究制定大类专业设施设备装备配置指导标准。进一步加快中职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机制和评价指标,用三到五年时间在本市中职校开展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2010年上半年先行试点,下半年对20%的学校进行评估。完善新设专业网上登录备案工作,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信息服务平台。在实施已颁布的42个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再选择5个左右的专业,启动专业课程改革,制定相关的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制定“*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操作指引”和“*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包开发指引”。开展*市中职校第二届校本教材展示交流评比工作。推进教研网络信息平台更新工作,研究制定网上教学指导实施方案与意见。
21.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全面推进*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布局结构优化与调整工作,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要求或服务规范为要素推进重点专业建设,2010年重点扶持建设50余个强势型专业、特色型专业或急需型专业。继续开展高职高专院校师资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在数控、电子电工等招生数较大的专业领域培养一批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大众化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采用国内项目学习和国外进修的方式重点对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践能力进行培训。全面启动新一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完成*市高职高专院校网上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建设,通过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估和监控,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22.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根据本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导向,启动国家级示范性中职校创建工作,争取三分之一的国家级重点中职校达到国家示范性中职校的基本标准。完成江南造船(集团)技校异地新建工程,加快临港科技学校新建校舍进度,支持新闻出版技校、电力学校等与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紧密结合、实效明显、具有品牌优势的国家级重点中职校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市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实训中心运行绩效评估工作。全面建成*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信息资源库。继续进行高职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第六期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完成第一、第二批示范高职验收。
五、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23.继续开展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工作。继续开展市属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发展定位规划认定工作,启动开展部属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工作。主动创新管理制度,调整宏观管理模式,进一步尊重和维护高校依法自主办学,促进高校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24.加强共建高校重点建设。结合*高校内涵建设“085”工程的实施,推进“985工程”三期建设;加强“211工程”三期建设,重点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5.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开展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完善和优化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布局结构。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搭建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和暑期学校。设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专项资金;开展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省级初选及*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深入开展专业学位建设工作。
26.落实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2010年度(第六期)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评选第8批市级高校精品课程,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建设好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做好教育高地建设工作,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开展优秀教学团队和高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进一步完善本科新专业设置管理工作,做好年度专业设置审批工作。
27.深化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坚持“一流学科带动一流大学发展”理念,深化重点学科建设和绩效评价,制定具体落实举措,着力推进国际一流学科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建立并完善国家、省市、学校三级重点学科体系。按照“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强化分类指导,强化学科优势,突显学校特色,形成“校校有特色、校校有发展”发展格局。继续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启动实施精品计划和专题数据库等建设。
28.推动高校产学研合作。继续贯彻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目标和任务,布局并重点建设一批与“四个率先”和“四个中心”建设目标相衔接的高校知识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研发基地。鼓励和支持学校与企业设立联合研发基地,以兴办大学科技园、共建产学研联合基地等多种形式,推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高校知识服务的能力,研究部署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高校技术市场建设,深化技术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9.继续推进本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和基本建设工作。继续推进本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建设,重点抓好*金融学院浦东校区、*电力学院平凉路校区扩建及*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浦东新校区建设等项目。认真执行和完成2010年投资计划安排,继续做好高校建设项目协调推进工作。
六、坚持形成合力,积极建设学习型社会
30.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体系基础平台建设。进一步探索社区学院功能,探索社区教育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制度试点建设。继续指导与组织开展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工作,组织开展*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镇(乡)和*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评估工作。拓展和加强“*市市民终身学习网”建设,进一步办好“*老年人学习网”,督促加强收视点的规范管理,年内争取老年人网上收视点布局达到居(村)委数的80%。继续开展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制定《*市街道社区学校建设标准》和《乡镇成人学校建设标准》,年内对20所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开展达标评估。继续开展创建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评估工作。完善以“学分银行”为基础的继续教育立交桥,从办学模式、学习模式、学校招生等方面探索建设“*开放大学”以及开放教育的体系。
31.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3711创建工作,即组织推选300个机关,70个街镇,100家企事业单位,1000户家庭开展创建活动,培训学习型组织创建单位的骨干,组织相关专家和专职工作人员对创建单位进行评估。召开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介绍典型经验,交流优秀创建成果,表彰先进集体,引导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32.积极开展群众性学习活动。举办第六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第四届学生与市民网上读书评书活动、第四届市民诗歌创作比赛和家庭讲故事比赛、第三届市民好书换好书活动。完善市民优秀学习品牌项目的联动机制,合作推进机制,不断提高品牌学习活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探索建立优秀学习项目的评估机制,更好地指导基层开展群众性学习活动。
七、加强教师教育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3.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双名”工程,从首批名师名校长后备人选中遴选优秀人选,授予“东方名(教)师”称号。拓展国内教师培养基地,创立海外校长教师培养基地。加大优秀青年校长和教师培训力度,形成市区联动机制。深入推进区级骨干校长教师培养工程。加大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针对各年龄段农村教师,分别实施不同类型培训项目。构建教师教育资源联盟,整合机构、课程、师资和信息等资源,确立区县教师进修院校作为培训机构主体,建立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库,形成可共享的优秀教师资源库,整合远程教育集团教师教育网、各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培训网和双名工程基地网,形成互联、互通、互用格局。构建开放、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学分互通互认机制。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
34.加强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逐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资助工作范围,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旅游服务与管理、现代物流、模具设计与制造、国际商务、烹饪及德育等6个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满足相关专业骨干教师业务提升和素质提高的要求。完成200年度骨干教师市级培训,启动培训400名专业骨干教师。筹建*市师资培训中心职业教育分部,组织和协调指导本市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本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能力和水平。
35.实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开展“东方学者”工作评估,完善“东方学者”岗位与地方和国家级人才计划对接办法,编印《“东方学者”岗位目录指南》。设立“*高校教师出国留学进修资金计划”,选派学术带头人、领军人才及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出国深造。设立“*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选派*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重点建设高校进行访问研修。设立“*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提高高校教师尤具有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等实际部门工作经历的比例。继续实施“*高校优青科研专项基金”项目,开展五年工作总结与评估。
八、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36.全面推进学生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工作。完成学校体育基础设施达标和布局建设规划,启动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和中小学示范课程建设,实施体育教学创新团队和体育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切实提高体育课的质量,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本市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公告及健康干预制度,开展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实现学生阳光体育联赛品牌化、市场化运作。继续推进游泳项目的普及。启动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计划,启动中小学校专业医生进校园计划,实现“一校一医”,加强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培养,提高卫生保健队伍专业素养。开展近视眼防控工作。完成学校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的网络化管理建设工作。加强艺术、科普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学生原创艺术作品的创编,规范重点艺术团队的管理。完成全国第三届艺术展演活动承办工作及迎世博系列活动。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室灯光亮化改造工程。
37.加强学校安全后勤保卫工作。进一步加强高校及周边安全管理,提高综合防控能力,确保世博会期间高校安全稳定。制定《*高校反恐防范指导性意见》以及各类应急预案汇编。适时组织高校开展反恐防范专项检查和安全演练。进一步加强高校保卫队伍建设,健全常规培训制度,开展高校保卫干部专项培训。完善高校技防系统建设,提高技防系统的实战能力。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继续开展本市教育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完善学校后勤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建设,研究制订实施细则。推进学校后勤安全设施和技术防范建设。做好学校节能减排工作,研究制订《*市实施〈教育部节约型校园评估标准〉细则》,进一步推进本市高校节约型校园创建工作。
38.做好青少年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和学校伤害事故预防处置机制,推进师生防灾自护技能演练活动。重点加强纳入民办教育管理的农民工子女学校风险勘查和安全监管。继续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完善网吧和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信息抄告制度。继续推进预防犯罪格局建设工作,举办第七届工读教育论坛,推进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行为不良未成年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重点抓好中职校预防犯罪工作,举办第五届*市网上禁毒知识竞赛,继续开展系列预防教育活动。做好本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的修订工作。
39.稳步推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重点做好高考报名梳理规范工作。加强对本市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工作指导,引导院校在自主招生中凸显院校特色与定位。做好部属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研究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配套的高招政策。积极推进成人高考改革工作。
40.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就业机制,巩固就业工作局面,开辟就业渠道,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实施并努力扩大*各专项计划规模,进一步拓宽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渠道。全面推进创业教育,积极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加大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加大推进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做好特殊学生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逐步建立完善高校、用人单位供求信息联动机制。
41.进一步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落实各项助学政策,建立长效资助机制。建立快速应对突发事件资助工作制度。积极筹建*市学生资助工作研究会,推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问题调研、经验总结交流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中职校农村、海岛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教育政策。
九、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教育管理规范化水平
42.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实质性启动落实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工作,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梳理和指导,总结经验并稳步推广实施。修订《*市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发挥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引导和扶持作用。重点推进民办中小学年金制度相关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民办高校成本核算的规范和机制,健全民办高校办学成本核算和审批制度。组建*市民办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承担民办教育各项指导和服务职能,为各民办学校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日常指导。继续做好向民办高校派驻督导专员、党建督查员工作。做好民办教育各项行政许可和审批、检查工作。
43.完善非学历教育规范管理工作。认真实施《*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设置审批和管理办法(试行)》和《*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设置标准(试行)》,促进依法办学,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指导各区县进一步加强对社会非学历教育培训院校(机构)的准入审批和日常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分批依法组织对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办学状况依法进行评估。完善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信息公开查询系统和网上管理服务平台。指导本市普通高校制定相应措施,健全管理体制,规范办学,促进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44.深入开展教育政策研究和教育立法相关工作。继续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研究,积极推进*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深入开展非*户籍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研究,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深化“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项目研究,筹备召开“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继续开展*市终身教育立法工作,起草并修改完成《*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草案),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对草案的审议工作。深入开展《*市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草案)的立法调研工作,形成《*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草案)的立法调研报告。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创建工作。开展中小学校长教育法制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推进教育法制普法宣传工作。
45.实施教育督政督学工作。继续做好对区县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的公示公报工作。深入开展以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新一轮综合督政工作。积极开展对“以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办学情况的专项督导,提升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水平。推动引领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开展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为核心的新一轮课程与教学督导调研工作。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入学专项督导工作。深入推进督学资格制度的试点工作。
46.加强教育监察,改进政风行风建设。做好行风评议整改工作,认真分析梳理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逐项整改。落实招生“阳光工程”,继续抓好招生“六公开”。进一步加强招生计划管理,加大对招生章程和各级各类招生考试报名资格审核的力度。不断强化对自主招生、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招生考试安全保密工作的监管,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加强对各级各类招生工作的监督检查,实施招生监察全覆盖。加强规范教育收费专项检查,进一步完善规范教育收费长效机制。开展基建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基建采购、财务等工作监管,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
47.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与审计工作。依法做好教育经费筹措、管理和使用工作。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执行工作,推进预算制度的不断完善,增强部门预算的规范性、严肃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推进科学合理的公共财政拨款制度改革,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绩效监管。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审计质量。筹备召开*市教育审计工作会议。
48.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结合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力度,重点推进教育公共政策、教育公共财政和群众关注的热点信息的公开。继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信息公开工作,优化政府教育行政门户网站建设。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提高行政效率,继续规范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完善突发应急处置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的能力。改进和加强对教育公共管理薄弱环节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和行政监管职能。
十、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其他各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
49.实施本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一步理顺市、区县校安工程工作机制,各区县在排查鉴定的基础上,落实三年规划、年度计划的制定工作。组织有关技术专家根据*市中小学校舍现状和特点,制定加固技术方案、指导文件,加强校安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各区县校安工程视频采编专业技术队伍,强化校安工程各阶段视频资料采集工作。按照市、区县签订的责任书,落实责任机制,开展专项检查和日常督查,确保校安工程工作进度、施工安全、质量和效果。
1.生源质量下降,教育难度加大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普通中学教育也在不断扩大规模,增加学生数量。这就使得中职教育不得不放宽入学条件,以较低的标准招纳新生。这样一来,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加之中职教育一般被认为属于“较低层次的教育”,受重视程度低,人们容易给中职生打上“素质低、能力差”的标签,这使得中职生容易产生挫败和自卑心理,使德育工作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中职生正值青春期,其思想叛逆性强、冲动性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成人感与幼稚感相冲突,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纠结,自制性差。这样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讲究方法,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这对于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2.传统德育教育方法单调落后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方法陈旧、落后、单调,缺少对教育方法的创新。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灌输知识,以讲授涵盖了课堂教学的一切,使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抵触心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没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只是停留在理论基础层面,无法真正达到德育教育的要求,进而对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产生了直接影响。
3.重技术,轻德育
不得不承认的是,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难度正在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将就业率作为宣传学校教学质量的法宝。广大中职学校越来越多地重视技术教学,将专业技术的教学效果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的主要依据,却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广大中职学校逐渐形成了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的现象,把育人问题摆在了次要位置,导致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面临重大挑战。
另外,在当前中职教育中,德育教师普遍面临着工作压力大、授课任务重等问题。由于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中职德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实际教学经验相对欠缺,致使中职德育教育改革的内在驱动力不足。
4.网络时代的新变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产方式、日常生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信息网络化向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理论与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而对于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职学生来说,网络上各种数量庞杂、难以分辨的信息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这都是新时代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二、对中职德育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当前中职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要真正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必须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针对中职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1.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
笔者建议各中职学校建立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教师要注重以人文关怀感化学生,抛弃传统粗暴的德育教育方法。学校应根据学生在特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有阶段性、针对性地设置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和心理健康问题咨询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2.转变传统的中职德育方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符合中职教育特点的德育环境,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教育品位,提高教学效果。凸显校园优秀文化要素,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既要体现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共性,又要张扬校园文化的个性,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要重视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课题研究,逐步实现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中心,内容系列化、管理制度化、方法科学化、手段现代化的德育体系。
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搭建各种育人平台。日常的德育工作中,要从学生生活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也要坚持与时代接轨,正视社会现实,坚持与学生专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特点来开展。这样的德育才不空洞、不乏味,紧随时代脚步,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德育方法的跨越发展。
3.加强德育工作,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中职德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中职德育教育在中职教育整体工作中的比重。中职德育教师需要接受权威性、高层次的辅导和培训,以便准确地把握党和国家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辅导和培训,具备完整性和权威性,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师队伍的素质,使中职德育教育得到理论支持和队伍建设保障。
学校应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和就业观;通过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和创业意识。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在内容上也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法制纪律教育等,注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理念和原则,让学生在学校得到健康的教育。
4.针对网络时代的新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方法
要注重形成网络时代正确的校园道德舆论,结合学生评优评奖工作,将优秀学生事迹进行收集、宣传,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系统,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的舆论。同时也应积极适应和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发掘网络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使网络这一宝贵资源为我所用、为我善用。
三、总结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干部 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杨雪冬(1975- ),男,河北邯郸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和高职教育;吴志鹏(1977- ),男,天津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王辉(1984- ),男,安徽蚌埠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邯郸 05600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42-02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及其培养与建设的特点和现状
1.高职学生干部的特点和现状。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转变进程中,随着新时期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入学高考文化分数普遍较低,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较前些年略有下降,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主要以1992~1994年出生的学生为主,学生的成长与教育过程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除拥有上述高职院校学生的共性特点以外,还存在工作热情与积极主动性随着年级升高而降低的特点,很多高职学生干部在三年的工作过程中都存在“一年级积极热如火;二年级工作淡如水;三年级效率冷如冰”的现象。部分高职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不高,难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由于部分高职学生干部的工作协调与组织能力较弱,专业学习能力不强,工作方法欠佳,严格自律意识薄弱,造成部分高职学生干部难以在广大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示范表率作用不强。但是,高职学生干部也有其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如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中都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注重科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从而高职学生干部在潜移默化中能够练就熟练的操作能力,在面对烦琐而紧急的学生事务时快速介入与行动,并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工作成绩。大部分高职学生干部的环境适应力强、乐观、积极、自信、触觉敏锐、与社会接触紧密,特别容易融入新的环境及团队中。由于学习周期短、上岗实训的机会多,他们会把精力和兴趣更多地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去,积极寻求锻炼的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积累经验。
由于新时期高职院校生源的变化,加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自身的特点,共同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有着较大的压力。
2.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和建设的现状。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当中,很多学生干部的任职周期较普通高校的学生干部要短,高职学生一般为三年学制,一年级是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培养重要时期,二年级为学生干部在任的发展时期,三年级为学生干部向新生传授工作经验、新老学生干部交替磨合的时期。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工作周期较短,对于高职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缺乏相应的培训与考核奖惩机制,一般的学生干部培训只是局限于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学院学生工作和团组织的相关制度以及系部和班级关于班级管理与学生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细则。以至于在实际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对高职学生干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干部忙碌于各项烦琐的学生工作中,对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培养与工作业务水平的提升则较少涉及。目前各高职院校均按照国家、省、部相关学生管理文件制定了本院校的细则文件,而缺少针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培养以及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与实施细则。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途径分析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应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思想政治觉悟高、工作业务能力强、同学威信高、综合素质优的高职学生干部。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是培养的首要环节,新时期选拔学生干部的机制应当完善和健全。由于当前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现象较为突出,辅导员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荐与推荐,经考察后结合工作需要安排到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岗位。在这一环节当中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控制预备学生干部人选的数量与质量,采取公开竞争择优选用的方式。一方面尽量采纳学生的民主意见,一方面通过教师日常工作的测试与考核,对预备学生干部的人选进行思想政治觉悟、学习能力与成绩、工作水平与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个性、特长等安排合适的岗位。对学生干部人选进行学习、工作、生活等任前谈话之后进入为期三个月的试用期。
明确学生干部的人选与岗位后,要对学生干部开展学生工作的系统教育。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在开展此项工作时首先安排学习相关学生管理文件,如学生干部的联系制度、反馈制度、考核评测制度等内容,使新任学生干部明确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之后在新任干部的试用期内充分听取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并进行核准,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干部进行表扬与奖励,对工作状态不佳的学生干部进行谈话与指导并严格观察其改正情况;试用期结束之后,辅导员综合评价学生干部的表现,符合相关岗位要求的学生干部予以正式任用,不适应相关岗位的学生干部进行调整,不能胜任工作的学生干部不予任用。在明确正式学生干部人员与岗位之后,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训工作,严格执行班级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班长负责制,推行班务团务工作例会制度,营造学生干部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的氛围,让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对于高职学生干部的培训应贯穿全过程,注重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全面执行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决策创新能力、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提升;同时注重倾听学生干部对于学生工作的意见反馈与经验总结,积极树立优秀学生干部的榜样,充分关注学生干部的学习,关心学生干部的生活,指导学生干部的工作,解决好学生干部的推优入党事项等。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途径分析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培训工作的同时,更应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保证学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健全完善相关奖励激励制度以保证学生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大力推进团队意识的培养提升工作以保证学生干部队伍的团结性,全面开展学生干部行为能力的实践与拓展活动以保证学生干部队伍的活力性,通过全方面全视角全过程的环境育人、团队育人、自我育人,积极开创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成绩、新领域、新高度。
首先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需要学院各级领导积极转变办学理念,科学合理分配教学与育人的资源配备,提高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队伍在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学风改善、安全稳定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同时学院各级领导应增加与学生干部群体的沟通时间,注重学生干部的思想、学习和工作动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与信息手段开展相关座谈调研工作。其次需要学生工作人员与指导人员加强自身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学生队伍的管理与指导。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与指导人员需要科学系统地加强对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相关理论的学习,组织学生干部喜闻乐见、能够积极参与的社会实践与素质拓展活动,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具体的指导与谋划、全面的关注与关爱,充分全面深刻地把握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新内涵、新动态、新方向。再次需要全体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青春饱满的活力、开拓创新的精神广泛共同参与。全体学生干部应注重提高学生干部参与自身队伍建设的意识,加强关于自身队伍建设知识的学习,提高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能力,培育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加强素质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在新的时期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作出适应新时期的策略调整并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和加强制度建设,同时需要学院各级领导的充分认识和资源的合理调配,全体学生工作与指导人员的积极的指导与管理,全体学生干部的广泛参与与积极工作。
学生干部培养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干部培训与学生队伍建设工作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契合,与时俱进地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高职院校受建校历史较短、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学生干部选拔程序、梯队建设、培养与教育、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较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武如飞.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以苏州国际教育园为例[D/OL]. http:///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201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