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2 09:15:27
序论:在您撰写五年级语文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唯一,慰藉,猛历,扫荡等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情感的渲染下,熟练朗读课文,感知遣词造句的美感。
3、情感与态度目标:了解作者对故乡天窗独特的感情,感受想象的乐趣与好处,唤起学生对名著的求知欲,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一扇窗。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学习难点:
体会天窗的神奇,感受想象的美。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1、
放茅盾故乡——江南小镇乌镇的图片,音乐响起:同学们知道这里是哪里吗?这就是作家茅盾爷爷的故乡,江南小镇——乌镇。哪里有涓涓长流的小河,微波起伏的河面上漂浮着美丽的乌篷船,再看那倚水而建的木板房,木板窗扇扇打开,阳光射进屋内,多美呀!茅盾爷爷的家乡每一处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是当茅盾爷爷回忆往事时,最让他难忘的是那神奇的天窗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茅盾爷爷写的美文《天窗》,感受他为我们带来的神奇的想象世界吧!
2、读课题
师:孩子们跟我一起读课题
生:齐“天窗”
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天窗的作用。
1、初步了解天窗的“慰藉”作用。
师: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过些许阳光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茅盾写下这篇文章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体验着天窗的魅力吧!天窗对于乡下的孩子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4——7自然段,再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师:真会读书。大家跟着他一起把这个句子读读。(出示课件)
2、解释“唯一的慰藉”的意思。
师:边板书“慰藉”指导读音,板演书写:大家注意这个词“慰藉”读什么?指导书写(“藉”上下结构草字头)
师:孩子们,什么是“慰藉”
生:安慰,抚慰。
师:比较,孩子们,看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出示: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慰藉
生:上面的句子多了一个唯一
师:唯一是什么意思?有这个词和没有这个词有什么不一样?
生:唯一是独一无二的意思,有了这个词就表明这个时候,只有小小的天窗能安慰我。
师:孩子们,把唯一与慰藉的意思送进去再读这句话。
三、研读课文,学习课文4、5自然段
1、教“品读”的方法。
师:细心的孩子肯定早已发现,“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在文中出现了(两次)
为什么同样一句话,却要反复出现?
生:强调
生:突出天窗的作用。
师:是啊,,这是一个语言规律,凡是在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表示强调,我们在阅读时就要捕捉住这样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进行品读。
怎样品读呢,就是要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讲的什么,作者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2、学习4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感。
师:比如,在读到第4自然段“被关进地洞似的屋子里了。”我仿佛感觉到屋子的阴暗、潮湿。我想此时作者的心情一定是“失落”的,“这时候”就是“失落”的时候,我就把失落批注在这句话旁边,像这样捕捉重点句,体会作者感情的方法,就是品读的一种方法。
师:还是4自然段,同学们自己品读试试。
生自由品读,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从哪些地方品出了作者的情感?
生:偏不许,我感受到孩子的无奈。
顶喜欢感受到孩子喜悦愉快的心情。
前后感情有变化,从高兴到失落。……
师:能把你们的感情有滋有味的读出来吗?
3、体会“这时候”是什么时候。
师:谁能结刚才的品读和自己的心情说说:这时候不仅仅是夏天阵雨来了时侯,还是什么时候?
生:郁闷、失落、高兴到失落……
4、小结:这么多的情感,就凝聚在短短的“这时候”之中了,让我们体会到了茅盾先生语言的精妙。
5、理解小小的天窗是怎样慰藉孩子们的。
师:第5自然段中有作者看到的,也有作者想到的,请用不同的线条划出来,品读品读。
生自由读,划。师巡视。
师:同学们说说夏天阵雨是什么样的?
生:倾盆大雨、风雨交加……
师:作者眼中的雨是什么样的?
生:卜落卜落
师:外面的雨明明是大的,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生:因为他只能看见天窗的一小部分。
师:是啊,作者被关在地洞似的屋子里,感觉不到,只能透过小小的玻璃看见雨脚在那里——(生补)
师:还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生补)
师:你想象到——
生补
(指导朗读)
师:作者看到的和想到的有什么不同?
生:看到的小,想到的大。
看到的单一,想到的丰富……
师:孩子,此时你的孤单,失落还有吗?你变得怎样了?
生:高兴、开心、兴奋……
小结:这样的变化都是由于这小小的天窗,所以读:小小的天窗成了唯一的慰藉。
是啊,天窗就像一个万花筒,是那样妙不可言,它就是这样慰藉孩子的,你们结合刚才的品读说说,天窗神奇吗?为什么?
生:天窗能让人变得快乐。
天窗能让人看到很多
……
四、合作学习6、7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初步感受了天窗的“神奇”,课文6、7自然段和4、5自然段段式很像,孩子们,可以用刚才品读的方法读一读,划一划,品一品。抓住“这时候”是什么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怎样慰藉孩子们的。
(1)
自主学习课文。
1、
读,感知课文内容;
2划,划出文中作者看到和想到的内容;
(2)合作交流
3、想,分析文中重点词,体会作者情感。
4、悟,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3)汇报学习成果
1、体会这时候是什么时候。
师:通过合作学习,你们体会到这时候是什么时候了吗?
生:孤独、无奈……
2、体会天窗的慰藉作用。
师:那7段中作者看到想到的又有什么不同的?
引读作者看到——
作者想到——
生补
师:刚才读完的句子中,你发现作者看到和想到有什么不同?
生:看到的少,想到的多。看到的有限,想到的无限……
2、
理解“从无到有”“从虚到实”
师:孩子们,蝙蝠、猫头鹰、夜莺生活中有吗?它是真实的对吗?(有)天窗上有吗?(无)
只有一条黑影,一闪而过,你能看清是什么吗?(虚)
那这不正是作者9自然段中所说“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了。作者借助了什么啊?
生:想象力
师:因为想象,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展现在我们面前,此时我们的心情一定是愉快的吧?
所以——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生补)
五、学习8、9自然段,总结课文内容。
1、理解“神奇”。
师:若不是有了这天窗,我们如何能产生这么美好的想象?我们的心灵又怎能得到安慰呢?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补:哎唷唷……
师:同学们,谁能读懂这个长句子。
出示8自然段。
生:(把双重否定句式改为肯定句。)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长句子?
生:体现天窗的神奇。
2、感受“神奇”
师:你们也是一群活泼会想的孩子呀,你会从天窗上看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
出示:从那小小的玻璃,我会看见—————我会想象到这也许是——
生:写
3:使用“神奇”。
汇报
师示范用8、9段中赞美神奇的句子赞美。出示8、9中赞美神奇的句子。
生说,赞。
3、
理解“天窗”“空白”的含义。
师:孩子们,此时,我们的课堂上是没有天窗的,但是我们依然能想象到这么美丽的东西,我觉得有一扇窗已经悄然打开,这扇窗在哪里?
生:我们心里。
师:此时的天窗还仅仅是头上那小小的玻璃吗?
生:它是心灵的慰藉。
是快乐的源泉
是想象的窗口
……
4、
总结全文
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也会遇到像茅盾先生那样孤单、失落、无奈的时候,我希望你们也能打开你们心底里的那扇神奇的天窗,张开想象的翅膀,这样,你们的心灵也会得到慰藉。
板书:
26天窗
——茅盾
无
神
虚
有
奇
缩写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缩写故事的一般方法。
2.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
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对比学习《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的原文和缩写,发现并提炼缩写方法——摘主删次,概括转述。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对比朗读,感知“缩写”
1.明确习作任务:我们以往写作文,都是要求把语句写得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写作能力。但是有时,我们还要学会把作文写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这次习作训练的目标就是学习把较长的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并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看了以后一目了然。(板书题目:缩写故事)
2.对比朗读《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原文与缩写,试着比较:
(1)在构段上,有区别吗?
(前者有四段话,后者变成了两段话)
(2)原文的四段话与缩写后的两段话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前者写得具体、生动,后者写得简洁、明了)
3.出示学习要求:缩写《猎人海力布》,要求内容完整、情节连贯、重点突出、语言通顺。
板块二 依据文脉,学会“缩写”
1.回顾故事,复习导图。
(1)回顾《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情节:学习《猎人海力布》时,我们画过关于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还记得吗?
(2)学生反馈,PPT出示完整的思维导图。
2.比较阅读,提炼方法。
(1)比较阅读《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原文与缩写,请把一样的部分用“
”画出来。原文有而缩写没有的,用“____”画去。
(2)学习摘录:出示学生做好记号的原文,激疑:哪些句子被直接摘录下来?为什么要摘录这些句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预设:摘录下来的句子介绍了故事主人公的主要信息)
教师相机小结:故事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主要信息,我们要保留摘录。
(3)学习删除:哪些句子是要保留的呢?哪些句子可以删除呢?请看第4自然段的原文,对照课文中的缩写。认真观察被删去的句子和留下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发现:删去的是关于海力布的语句,留下的则都是写小白蛇的语句。
思考:为什么这样?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什么?
规律:原来这个段落主要写小白蛇报恩,所以留下的都是写小白蛇的语句。摘主删次,进行缩写。
练习:让我们用这个方法去看看其余的自然段,试着摘主删次。
引导发现:第5自然段主要写“龙王送宝贝”,所以留下描写龙王的语句;第6自然段主要写“小白蛇的叮嘱”,所以留下描写小白蛇的语句……
教师相机小结:原来根据每段的思维导图,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每段的取舍。对于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我们常常要保留、摘录,而次要人物(次要情节)要删去。(板书:摘主删次)
(4)学习概括转述。
过渡:缩写不仅仅是简单地摘录和删减,还要将每段留下的主要人物的语句进行改写。
继续交流第3~4自然段:比较原文与缩写,在原文中把相似的部分用“(
)”括出来。对比两者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呼救声。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方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说她家有许多珍宝可以送给海力布。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教师相机小结:摘主删次后,面对留下的部分,我们可以概括,如遇到主要人物的语言要转述下来。边转述边概括,但主要意思不变。在缩写完成后,与原文比较一下,应做到故事完整、重点突出、连贯通顺。(板书:概括 转述)
课时目标
运用方法缩写《猎人海力布》的故事,做到缩完后故事完整、重点突出、情节连贯、语句通顺,并能对缩文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生进行习作
1.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板块二 展评习作,指导修改
1.教师出示有代表性问题的习作,全班讨论什么地方缩写得好,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可引导学生重点围绕以下方面评议:
(1)修改后是否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内容?
(2)对详细的描写是否进行了缩写?
(3)故事情节是否连贯?
(4)语言是否简洁、通顺?
2.投影出示典型习作。
设计意图:
以有代表性问题的习作为例,集体修改,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到修改方法。
从前,有个猎人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乡亲们都非常敬爱他。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里打猎,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海力布把宝石含在嘴里,打猎非常方便,打的猎物就更多了,分给乡亲们的猎物也多了。就这样过了几年。一天,海カ布又像平常一样去深山打猎。从一群鸟的谈话中得知,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了,洪水要淹没这里的村庄。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急忙去催大家搬走。但是乡亲们不明白原因,不肯搬走。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石头。乡亲们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人们世世代代都纪念海力布。
(1)让学生说一说哪里写得好,为什么好。
预设: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内容,比较完整;故事情节比较连贯;语言通顺。
(2)追问:这篇习作还存在什么问题?你能提出什么修改建议吗?
预设:
①没有说清宝石是怎么得到的,可以在“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后面加上:小白蛇的父亲龙王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了海力布一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
②关于“海力布打的猎物就更多了,分给乡亲们的猎物也多了”,这不是重点,可以写得再简略些。
③没有层次,应该分段。
板块三 运用方法,反复修改
1.对照要求,进行以下三轮修改。
评价表摘主删次,转述人物语言,概括重要情节,缩完后,故事情节连贯,语句通顺,重点突出,
(1)自主修改:认真对照原文,读一读自己缩写的文章,按习作内容要求修改。
(2)同桌互改:互相朗读文章,同桌之间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是大家所欣赏的,哪个地方还要进一步修改。
(3)集体修改:在同桌互评的基础上,抽典型文章,进行集体修改点评。
教学目标
1.感受本单元课文中风趣的语言。
2.学习并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运用语言文字。
3.鉴赏《勤礼碑》(局部),学习颜真卿楷书的恢弘雄壮、大气磅礴。
4.熟读并背诵关于仁义的名言,培养重仁义的品性。
重点难点
1.品味幽默风趣的语言,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背诵名言,感悟名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引导,适时点拨;学生交流。
2.学生交流分享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印象深刻的语言,感受其中的风趣、幽默。
教师点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课文中风趣的语言,或是人物的对话,或是文中的叙述。风趣幽默的语言所展现的魅力,不仅能让我们会心一笑,而且能发人深省。
二、词句段运用
1.体会下面句子表达的特点,再选择一个情景说一说。
(1)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2)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
游子回到家乡 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远处传来一声巨响
答案示例: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那滴答滴答的声音很清晰,优美得像小夜曲。
教师点拨: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名指、食指的形象和体操运动员的表演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2.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答案示例: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仿写示例: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教师点拨:
在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举六个例子,将大拇指最肯吃苦的特点表现出来,生动形象。
三、书写提示
教师点拨:
教材给出了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勤礼碑》(局部),这一作品整体结构端庄,宽润疏朗,气势雄壮,是楷书的代表作之一。练习前,观察作品,了解楷书特点——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
浑;练习时,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须一丝不苟。认真书写,不仅能够端正学习的态度,还能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朗读这几则名言,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其大意。
2.教师讲解。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句意: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句意: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
句意:怜悯伤痛的心,是仁的发端。
(4)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句意: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
(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子语类》
句意:一个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
3.学生再次朗读,领会含义,背诵名言。
拓展积累: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
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公羊传》
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有计划读书的重要性
2、结合课文介绍的“读书计划的制定”和“读书计划的执行”两部分内容领悟总分的写法。
3、初步学会制定读书计划。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都读过哪些书呢?
2、课外书种类繁多,我们应该怎样提高读书效率,得到读书的最佳效果呢?我们学过这篇课文以后就知道了。
3、板书课题:16 读书要有计划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读书为什么要订计划?怎样制定读书计划?怎样执行读书计划?)
二、自学课文
1、过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学习。出示学习要求:①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学习小组长组织学习。②读通课文,解决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朗读情况。
2、交流讨论学习收获并相机指导。
(1)相机板书:读书计划 ①书名 ②计划时间 ③每日进度
(2)你能读懂《明日歌》的意思吗?(有人考证这首诗应是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次子文嘉所作。大意是:过了明日,还有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总是等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一事无成。)
(3)你们还知道有哪些鼓励督促人们抓紧时间读书的古诗或者是名言警句? 《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使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 韩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
四、总结课文
1、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明“读书要有计划”这个问题的?画出段落中总述的语句。(先讲了读书要订计划,再讲了读书计划要切合实际,然后讲计划制定后要认真执行。)
2、所画的句子和其他的句子之间什么关系?(总分)
3、引读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
五、制定读书计划
1、就自己最近打算阅读的一本书,订一个读书计划。
2、交流读书计划。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2、体会丹尼斯的爸爸巧妙的做法。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些词语的意思。体会丹尼斯的爸爸做法的巧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图上是谁?
师:他们在干什么呢,继续来看,可要看的仔细呦!
(借助白板的展示功能,播放动画)
丹尼斯爸爸,小太阳,库伯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我们对库伯和丹尼斯的爸爸又有怎么样的了解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1——9自然段。
指名读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交流。
三、深入阅读,感悟理解
总结自学情况,听取汇报。
师:你怎样评价库伯,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出示句子:库伯立即朝教室门口的丹尼斯叫了一声。但是,只顾着跟同学打闹的丹尼斯没听见。库伯又叫了一声,依然没有回应。
生:谈体会,说明他诚实,善良。
(使用白板标注:“叫了一声,又叫了一声”)
抓重点词来体会。
(使用白板标注:“立即”)
可库伯还是捡起来十美元,说明这十美元对他的诱惑很大,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十美元哪!家境贫寒的库伯想起商店橱窗里那些价格不菲的漂亮玩具和文具,这对他来说,师多大的诱惑呀!
师:一起来看看这张十美元,看到十美元,他想起了什么?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使用白板的插入图片功能插入“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
图片)
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他的善良?
出示句子:可一走出教室,库伯就后悔了。他竭力说服自己,那只是从地上捡到十美元;但是,另一个声音总是不断提醒他:那不是捡的,是偷!整整一个下午,库伯一直非常不安。
使用白板标注:一……就……
师:库伯当时内心怎么样?(矛盾)
这句话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心理活动)
你能读出这种矛盾的心情吗?(同桌对读)
师:库伯很紧张,害怕、不知所措的矛盾心理让他觉得不安,他想一直这样下去吗?(不,他想找机会把钱还回去)
师:库伯最后做了一个什么决定?
生:最后,库伯决定找个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钞票还回去。
(学生使用白板标注词语:“神不知鬼不觉”)
师:神不知鬼不觉什么意思?能用什么词来代替?
师:库伯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就是怕别人知道,他想要在十分隐蔽的情况下把钞票还回去,可事与愿违,事态扩大了,丹尼斯的爸爸来到了学校,库伯又有什么表现呢。
师:我们来看大屏幕,课文的第一幅插图。
(使用白板聚光灯高亮显示)
仔细观察,你都看出了库伯哪些神态?
师:从这些神态中看到库伯害怕,恐惧,那么他到底怕什么?谁来读
只有库伯吓得心里乱跳,手掌出汗,生怕丹尼斯的爸爸一个箭走冲过来,像老鹰抓小鸡似的把他这个“小偷”揪出来。
指导朗读
使用白板标注:一个箭步,揪
能用一个成语形容库伯此时的心情吗?
库伯这样害怕,丹尼斯的爸爸会怎么做呢,接着来汇报。
师:丹尼斯的爸爸采取了什么方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丹尼斯爸爸用送小太阳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此时,你觉得丹尼斯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正因为有了丹尼斯爸爸这种巧妙的做法,才有了之前我们看到的那一幕,长大后的库伯成了一名出色的警察,找一名同学读课文的10——1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库伯?
师:分角色朗读丹尼斯爸爸和库伯的话。
师:对话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师:课文为什么用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做题目?
师:回过头来,我们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认识库伯和丹尼斯爸爸的呢?
生: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
师:是的,我们就是通过这些描写来认识库伯和丹尼斯爸爸的,运用这些描写能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希望同学们在写作当中也要用到。
四、
联系实际,布置作业
1、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犯错误时的心情。
2、敞开勇气的大门,写一写自己所犯的一次不为人知的错误。
总结:
同学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希望你们心中也有个小太阳,时刻提醒自己知错就改,做个诚实,正直,勇于认错的人,和老师深情地读一遍课题,让我们都把这个小太阳装在自己的心中吧!
板书设计:
19.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送
还
丹尼斯爸爸—
小太阳
—库伯
聪明
诚实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体会并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柳公权是我国古代的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极负盛名。他不仅是位书法家,更是一位难得的贤臣。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了解这位书法家的故事,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板书课题)
二、复习回顾:
1、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柳公权深得世人钦佩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柳公权的柳体特点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板书:骨力秀挺,他的为人也用一个词来形容,板书:铁骨铮铮。
2、柳公权的书法和做人,文中重点表现的是哪一方面?(做人风范)写法指导:写文章就要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3、回忆,课文用哪两件事具体地表现了他铁骨铮铮的品格?课件出示。
三、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件事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你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品格?画出句子,细细品味,做上批注。
(2)交流画出的句子: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师:柳公权这句话是在谈论书法,但仅仅是谈论书法吗?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弦外之音”和“毫不犹豫”的语气。
师:要知道伴君如伴虎啊,
从柳公权的直言答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结:是啊,正因为柳公权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这不正是他铁骨铮铮的表现吗?
(3)作者对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看法?画出文中议论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写法指导,出示课件。
2、学习第二件事(5——8自然段)
(1)用第一件事的学习方法:读、画、批,学生自学。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a请同学有感情地分角色读文宗和柳公权的话。听了文宗自夸的话,假如你是众臣中的一员,你会怎么说?是呀,面对国君,一般人都会随声附和,柳公权的表现呢?(课件出示)师:看,别人随声附和时,他——一言不发,别人赞颂不已时,他——提出劝谏,说明他有胆有识,真正为国君着想。指导学生用真诚、坚定的语气读这段话。
b他的这番话不但没有惹恼文宗,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因而文宗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夫。柳公权任职期间,共经历了7位皇帝,而他始终不改本色,坚持劝谏,齐读这句话,出示: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于国家的直言,直到他八十八岁去世。
写法指导:柳公权任职期间一定还有许多故事,课文只用这一句话勾勒了他后半生的足迹,与前面两件具体事例相结合,这种写法叫做“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可以使文章既突出典型,又不失简洁。
3、学习最后一段。
师: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铮铮铁骨,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4、课件出示,欣赏柳公权书法作品,师:希望同学们学习柳公权,做正直之人,写端正之字!
四、总结
1、谈收获
2、归纳写作特点
(1)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2)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教学目标:
1、听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精读悟境,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
作者情感。
重难点:
分小组合作交流诗意。背诵古诗,描绘诗中美景。
一、
听音乐,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音乐吗?(喜欢)放音乐《八百里洞庭美如画》,导入,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对)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湖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诗呢?
板书:《望洞庭》
评:在《八百里洞庭美如画》的刘一祯歌声的烘托下,开篇给人一种震撼力。
二、自主学习,分小组讨论诗意。
1、自由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检查自学。(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学生边读边画节奏。
师评:同学们一个个是学习的能手,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火眼金睛。
2、
明确目标,合作交流。
师:接下来,分小组议一议:你读懂了哪些字词?交流诗句的意思,以及诗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评:同学们交流得很充分,合作学习快乐多。展示小组风采的时刻到了哪一组先来?汇报交流诗意。
评:安排同学合作学习,旨在唤醒其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合作学习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展示实物。
4、
这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吟诵并背诵出来?a、指名吟诵、齐诵、背诵,说意境。
b、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读,你能想象出诗中描绘的意境吗?
评:这个环节设计得很好。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训练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既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又相机激起了学生饱览秀丽风光的欲望。老师放飞了学生被禁锢的心灵,让他们成为对话的主体,用鼓励和信任让学生学会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
三、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是诗的魅力,因此才能够千古流传,根据古诗意思画一画美丽的洞庭湖吧!会跳舞的跟着节奏自编自舞吧!
评:这一环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并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中的“精读悟境”这一要点。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