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2 17:48:40
序论:在您撰写留守儿童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社会;学校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61-0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外出务工。而随之问题是他们留守在家的子女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缺少亲情和家庭的关爱,使他在生活、学习及性格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如何使其在生活学习中健康地成长,已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一方面他们缺少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另一方面就是教育的缺乏。由于长期的家庭教育的缺乏,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和性格都有别于正常家庭教育的儿童。性格及行为处事易走极端,而此时学校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所以学校和教师更要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留守儿童的概说
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较多,大批农民工流入城市,所以留守儿童较多。"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人数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1]
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由于监护人的监管不到位,致使儿童在健康与心理方面受到很大的侵害,留守儿童犯罪事件屡见不鲜,家庭教育的缺失逐渐升级到心理健康人格的缺失。虽然这只是少数,但帮助留守儿童重建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确实刻不容缓。
2.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造成留守儿童教育得不到保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父母均都外出打工,由间接监护者抚养,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再者监管不到位,沟通较少,从而学习成绩低,性格大多内向。另一方面,孩子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而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学习,导致孩子学习效率低下,缺少自信心。根据中央教科所的一项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观,他们中的成绩优秀者仅占百分之十,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长时间的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在学习方面所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加之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2]
3.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式
我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从儿童自身与社会外界两方面着手。首先是儿童的自身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从而需要学校老师及监护人的帮助,班主任和代课教师是学生在校园中接触最频繁也是最重要的人。让他们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最为教师,一定能够要给他们送去慈母般的温暖。留守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他们在不知觉中发现教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3]首先教师应对班级中的留守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通过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从而更好地教育教学。与留守学生做知心交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平时多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及行为习惯,在学习上多加鼓励和引导。对学生不正常行为要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师生的关怀。2、在生活中给予温暖及帮助,要时常考虑到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关注学生的情感内心的变化,由于亲情的缺失,学生内心会常感孤独,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3、更好地与监护人沟通。一方面与外地务工的父母常练习。另一方面与留守的监护人常联系,希望他们更好地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
其次是社会方面,政府应给予支持和引导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的接受义务教育。农村中小学普遍激素条件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蹲完善其基础设施,让留守儿童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我们相信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努力,互相配合,积极应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方法措施得当,这些问题是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留守儿童也能和非留守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
留手儿童发展的许多问题,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4]所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即应当高度重视起来,共同尽一项社会责任,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留守儿童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 胡丽丽,观察与思考,新浪新闻,2006年
[2] 宝林镇、邓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2007年
1.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照管,在孩子的吃穿、安全方面操心多,受年龄、思想认识等因素限制,大多不能科学地教育孩子,家庭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2.学生成绩不理想。据调查,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仅占9.5%。我们在电话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留守儿童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为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忽视了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照样能挣钱,大学生照样打工,孩子读书好坏无所谓。
3.留守儿童情感严重欠缺。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应有的帮助,他们感觉孤独无助,导致孩子缺乏对外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
4.价值观与人生观偏离。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心理。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一种物质补偿的方式弥补自己内心的亏欠,甚至无原则地满足孩子过分的经济需求,这就滋生了他们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等虚荣习气,缺少勤俭节约的品质,妨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5.犯罪与越轨现象严重。据调查,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现象很严重,这些儿童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另外,留守儿童对年老隔代的或关系较疏远长辈的教育往往不会很顺从地接受,而这些长辈也因本身原因无法对这些儿童进行行为控制和承担起社会化教育的重担,极有可能导致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探析
1.家庭方面。留守儿童的家庭通常是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单方照管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嫡系亲属代为照管,这样势必会造成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监护人要么年事已高,除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外,无力教育孩子;要么是文化素质低下,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从而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削弱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
2.学校方面。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及时联系到家长,进而无法和他们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监管。其次,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寄宿制学校少,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社会化的不足。
3.社会方面。学校或社区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新建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教职工家长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许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都停留在方案制定上,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构建留守儿童关护网络,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教育好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大事,我们应该调动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关注管理网络;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社会监管网络;以报刊、电视台为主体的媒体呼吁网络。这六大关护网络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环境。
2.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兴趣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互通的工作程序,全面记录、见证留守儿童走过的每一天,从内心感受自己的成功。
3.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能够较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生活上的困难。留守儿童每天24小时在学校教师的监护下,学习质量有保证,生活水准有提高,行为习惯养成有优势,学习成绩有提高。
4.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监护人)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比如,学校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热线电话,要求孩子每周与家长通话一次,教师每半月与家长联系一次,互通情况,反馈信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5.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在区域内成立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学校教师队伍,定期开展家教培训和咨询。通过开设爷爷奶奶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等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
6.净化留守儿童校园周边环境。各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等场所的管理,严格执行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不得有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营业性网吧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所有网吧终端设备必须安装封堵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等相关要求。
7.组建“一对一”的学生帮扶小组,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学校组织选派班级各科最优秀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解决他们学习上的问题,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47-01
我国劳动力人口流动不断加剧,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少,农村劳动力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发达地区去务工,子女不得不留在家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的一大难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是当前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留守儿童存在着比较强烈的心理诉求问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大部分人群都具备生理需求、归属需求、安全需求、自我实现以及受人尊重、需求。留守儿童吃穿住现在都不成问题,然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最需要的是心理需求,是对亲情的依赖。很多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母爱父爱的滋润,没有安全感,隔代溺爱造成了留守儿童矫情和脆弱。留守儿童往往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或者讥讽,容易受到其他学生的歧视和欺负,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自卑心理,他们更渴望自父母能够在自己身边,没有心理归属感和安全感。当前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挣钱他们,缺乏和孩子进行相处和交流的时间,这些儿童基本上远离父母的关爱,他们得不到应有的温暖,长此以往,就会给学生形成自卑心理,性格变得较为古怪,不愿与他人交往,缺乏与人沟通的基本意识和能力,不仅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甚至影响他们的生活及未来发展。
2.学校教育缺失
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家庭环境、生长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城市儿童一般情跟随父母长大,他们不缺吃穿住用,更不缺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而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他们更需要得到心灵的慰藉,他们需要安全感,需要不断增强自信心,在父母关爱呵护的阳光雨露下更好地生活和成长。但是,农村学校课程设置城市全一样,没有兼顾到农村学生的实际,不能针对学生的心理诉求和发展需要开展相关课程,他们需要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来心理辅导,而这样的课程较少机会。因为受到经济条件制约,农村中小学一般情况下仅仅有必备的基础科目,缺少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由于生活条件、工作待遇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农村学校师资力量非常薄弱,能力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通过各种途径转入到城市,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严重流失。尽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特岗等招收了一部分大学生,但是,她们缺乏教学经验和阅历。农村留下来的中学教师也只能满足基本的教学任务。
3.社会环境因素给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由于学校规模招生规模以及生源地不同,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远远赶不上城市教育发展,使得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紧缺,教学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同时缺乏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学校就没有能力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照,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严格的户籍制度有关,当前的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结构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够到教育资源丰富和教学方式比较先进的学校去接受教育,农村留守儿童不能享受其他先进地区、发达城市应有的教学资源。
二、解决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分析
1.注重实施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举足轻重,从整体上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解决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务必重视家庭教育,这就需要村委会创建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整理归类,引导儿童积极主动有意义的活动。尤其是在节假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关怀,充分发挥当地村委会、妇委会的作用,送礼一定的小礼物,或者组织他们参加一定的活动,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心灵慰藉,给予他们心理安全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家庭温暖,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第二,针对劳务输出大省,倡导父母对儿童更多的监护,让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父母真正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照顾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利用多种形式更好地引导儿童和家长沟通和交流,强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义务。第三,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教育宣传,给留守儿童监护人提供更好的儿童教育方法,让农村的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心理安慰,让他们更有安全感,促进他们更好地生活成长,塑造他们完美的心灵。
2.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
学校应该根据留守儿童实际,组织实施法制平安讲座,帮助儿童更好的自我防护,降低减少各种安全事故,不断增强他们的安全感,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排解各种疑虑,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灵关爱,减少和排除各种心理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让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有更多的交际沟通机会,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扶。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问题,教师实施角色转变,让留守儿童不仅从老师那里得到知识能力,还能够找到更多的家的温暖,能够得到更多的父母般的亲情。
3.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切实改变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教育状况,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第一,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针对当前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寄宿制学校,给予农村学校更多的教育投入,引进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断丰富教学资源。第二,农民工集聚城市建设农民工子弟学校,让这些留守儿童能够留在父母所在城市或地区接受义务教育,这样就能够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的双重教育问题。此外,我国各地公立学校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接受更多的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并且在教育过程中,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温暖,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激励,促进他们健康的生活学习和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充分发教学校、政府、家庭等方面的综合作用,针对问题提出更多的解决策略,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能够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家庭责任 学校教育 政府职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现象。由于户籍、经济条件的限制,进城务工人员不能将子女带入城市接受教育,由此而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并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话题。
一、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对他们的学习缺乏相应的辅导和督促,因而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总的来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的问题。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在整个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指引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单方或者双方外出务工,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不够,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心理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特别需要关爱和辅导。但是,由于父母亲远在它乡,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上辅导,使得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1)性格倔强,逆反心理强。一些留守儿童对周围的人不信任,待人不礼貌、不谦虚,性格比较倔强,他们不听从老师、监护人等的批评、管理,逆反心理强;(2)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父母都有依恋倾向,对父母的依恋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情感世界、社会行为和性格特征。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与父母正常交往的机会,使得它们内心的烦恼与苦闷无法倾诉,又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排解,这样容易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不信任,不仅性格变得孤僻,还会影响他们与人的交往;(3)自制力差,自暴自弃。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缺乏自制力,具有贪玩的特点,对学习没有兴趣,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自暴自弃。这些心理状况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也对他们与人交往,生活上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4)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这种情况在隔代看护中表现比较突出,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眼中,孩子是整个家庭的中心,祖辈对他们也是百依百顺。而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祖辈思想观念落后,在很多方面不如自己,不仅不听从他们的教导,还对他们指手画脚,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
二、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的策略
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由多方面因素所致。然而,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值得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结合当前教育现状,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
1、留守儿童需要加强自我调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留守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机制的完善,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留守儿童自身,加强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强自我调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生活和学习中,留守儿童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将学习看成是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理想和抱负,实现自己人身价值的途径。留守儿童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断用学习来充实和提高自己。
2、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转变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是对留守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应该强化家庭教育的责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第一、完善家庭教育功能。第二、代养人需要转变思想观念。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被代养的留守儿童,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代养人需要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转变思想观念。代养人不仅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更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要学会和留守儿童沟通,并采用讲道理和摆事实的方式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认真履行代养人的义务和责任。
3、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学校仍然是留守儿童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为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一、教师应该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第二、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第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第四、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4、明确政府在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方面的职责。政府的职责在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第一,加大经费投入。经费投入是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也逐渐增多,第二、取消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留守儿童是二元社会结构、城乡分割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第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建立农村教育与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的保障机制。其次,宣传与普及《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接受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及时督促进城务工人员学法守法,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将辍学率降到最低点。最后,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为留守儿童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而言之,让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是整个社会应尽的职责,现阶段,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而解决这个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多方面配合长期共同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才能保障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郝良玉,胡俊生.公共政策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家庭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国内人口流动频率较快、规模也大幅扩大。目前来看,我国人口流动大致上呈现出两个方向,即首先是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其次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当然,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是由前者造成的。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农村中留守儿童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留守儿童长时间的教育家庭教育缺失,以及社会和学校关注不足,留守儿童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特殊的发展障碍,比如性格孤僻、心理负担重等,这些问题将会成为儿童全面发展的瓶颈。
二、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隔代教育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担负起“隔代教育”重任的爷爷奶奶们大多文化程度比较低,监护人和儿童的年龄差距较大,他们只是按照以前他们教育子女的经验来照顾和教育现在的孩子,甚至有些教育是不科学的。其次,教育方法不当:祖父母人群更多的是照顾儿童的生活起居,并且他们往往溺爱孩子,对孩子的错误想法和行为不能及时地否定,这就导致了孩子对自身的纵容,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当留守儿童在生活或学业上取得成功或遇到失败时,隔代监护人很少能以正确的方法给以他们正确引导。
(二)农村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忽视
一般来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困难重的问题。由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规模庞大,严重地影响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成效。首先,在许多农村地区,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学科结构性缺编现象严重,老龄化现象比较普遍等。其次,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也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等方面。导致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工作热情与进取精神不够,更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特殊教育诉求。学校教育的缺失,再加上留守儿童普遍遭遇的亲子教育缺失、家庭监护堪忧的局面,使得留守儿童进一步健康发展变得异常的任重而道远。
(三)社会生活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生活适应主要体现在道德素质和心理问题两方面。首先,就道德素质而言,外出打工者家庭在农村相对而言属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一类父母。这些家长长时间在外地工作,对于子女的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愧疚心理,出于补偿等想法,他们更倾向于在物质方面给予孩子补偿。因而这部分孩子容易养成消费无节制、奢侈浪费等不良的消费习惯,同时由于监护人不得力、缺乏家庭管教容易出现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甚至导致违法犯罪现象。其次,就留守儿童的性格而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自信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情绪消沉、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问题。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家庭教育,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的关系
有专家认为,一些被认为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其实并非“留守”本身造成的, 或者说不是身体的“留守”造成的,心理的“留守”才是问题的根本,非留守儿童也同样可能因为“ 心理留守” 变为问题儿童。 [2]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通报情况,使学校与家庭产生教育的合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性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无论是否生活在一起,父母都应承担起关爱孩子和家庭教育的重任,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单是身体的养育, 还有心理的养育和灵魂的塑造。在当前留守儿童大量存在、 留守现象短时间内不能消除的情况下,能否让留守儿童依然感受到父母之爱, 使亲子关系更加平等、互信,避免产生溺爱、依赖、冲突、过度管束等问题, 是提出解决路径的思路。如果没有可靠的监护人,父母外出务工时,至少要留一个在家,这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每个家长都要明白,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教育子女的成功。家长及监护人要树立教育新理念,提高解决儿童成长中遇到困惑的能力,正确对待儿童存在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成长”。除此之外,还要改进“隔代教育”,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当地乡政府或学校可以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培训班,有针对性的教授他们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观,从思想上认识到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必要性。
(二)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第一,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一些特别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及其监护人联系和沟通,真正形成临时监护人、学校和家长共同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同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第二,加大对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享受正规而科学的教育。
(三)政府出台相应的制度性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表现在农村,但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城市。改善流动农民在城市里的就业环境,特别是改善流动儿童在城市就学的社会政策环境,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2]通过将留守儿童转移到城市的中小学校中去,即实现由“留守儿童”到“随迁子女”的身份转变,使他们能够在父母身边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参考文献: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成因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陷,使得留守儿童在生理和心理成长等方面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1.亲情缺失不利健康心理的形成
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极少,甚至根本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引导,而他们的心理变化,父母也知之甚少或根本无从得知,就更谈不上教育与引导了。这种亲情的缺失,导致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对他人、集体漠不关心,脾气躁,自控能力差,动辄就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
2.隔代教育导致留守儿童性格缺陷
隔代监护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主要方式。一部分祖辈们由于所生活年代条件差、社会环境相对单纯,令他们更多的是为生计奔波,而无法为子女的成长教育过多考虑,更谈不上宠溺孩子,当孙辈被他们代为看管时,他们把这曾经忽略的对子女的关爱加倍地施予到了孙辈身上,久而久之,导致了孩子刁蛮性格的形成;与此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是,一些祖辈对孙辈严格要求,孩子稍做错事,就棍棒相待。祖辈严加管理是好事,但这种只有高压的管教,也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孩子叛逆性格的形成。这些性格的裂变,都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监管人文化偏低无法辅导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波动大
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低文化、低素质,使监护人自身的修养、意识、教育方法等都存在不足,根本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辅导,这就使得孩子们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来自学校里的学习和教师的辅导。但是,孩子毕竟年龄小,持久性差,根本无法把教师在课堂里传授的知识全数收于大脑,这就使得大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作业拖拉马虎,学习成绩差,波动大,最终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改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在教育力量上的优势,切实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1.家校联系,共同努力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应通过家访,形成一个家校合力的和谐的教育氛围,共同维系、巩固教育成果。一方面,通过家校联系,加强与临时监护人、家长的沟通,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使其在监护过程中对孩子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另一方面,通过家校联系,及时把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行为和思想动态以及孩子的点滴变化通知家长和临时监护人,让他们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分享孩子的进步,体验正确教育方法的成功,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的方法与方向。此外,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2.创设环境,陶冶情操
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可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健康活跃的气氛感染人;创造赏心悦目的卫生环境,以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人;竖立张贴各种形式的标语警示牌,以鲜明生动的语言教育人。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如文化长廊主题宣传、墙报设计、作文比赛、小学生运动会、讲故事比赛等,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培育校园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减少留守儿童在校外逗留的时间,避免他们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毒害。
3.爱心倾注,耐心教导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原来由家长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转嫁给了学校与教师。因此,作为留守儿童的教师、班主任,应健全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详细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可以通过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让居住地近的留守儿童互相结对子,或者与其他孩子建立伙伴关系,让他们一起学习,互相监督,帮助他们拉近与其他同学的距离,使他们更乐学。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各地教育问题的焦点与盲点,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剖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并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1.1留守儿童数量多
根据2012年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在农村,留守儿童大概在80%以上。留守儿童的父母其中一人在家的比率大概为68%,父母都外出打工的比率为32%。因此可见,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数量是相当多的。
1.2留守儿童家务劳动繁重
巨相关调查资料表明中国80%的留守儿童在双休日要做家务劳动;52%的留守儿童要在双休日做饭,90%的留守儿童自己洗衣服。繁重的家务劳动使得本该学习和成长的孩子拷上了枷锁,孩子的学习时间减少,劳动量增加,给留守儿童带来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抑和阻碍。
1.3家长监护不能落实
当今留守儿童的监护中呈现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监护占大多数,无人监护占和其他亲戚监护占一小部分的现象。其中隔代人监护,会由于心理代沟太深以及祖辈过度溺爱而导致无法正常沟通;亲戚监护易由于小事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对于没有人监护的儿童,使这些孩子心理没有安全感,进而导致监护不能及时落实。
1.4父母亲情淡薄
父母亲情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根本元素,然而大部分留守儿童与家长的联系较少甚至是没有联系,使得本该拥有的家庭血缘亲情淡化。一些家长由于生活所迫外出打工,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这样使得孩子内心就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1.5学校教师的关注度低
留守儿童应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对象,然而当今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很多留守儿童在教学时间里很少与老师谈话,甚至是交流,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出现课堂违纪,有的撒谎逃学,有的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现象,个别留守儿童甚至对学校和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下滑较为明显,辍学现象比较严重。
1.6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化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上也难以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注,缺乏道德养成教育和纪律约束,容易偏离主流的道德价值观。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偏差,养成了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有的还染上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嗜好,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原因
2.1个人原因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引发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农村的留守儿童心理大部分认为自己家穷,父母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不理解而产生怨恨情绪,容易形成自暴自弃的性格。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封闭、性格孤僻、情绪失控、认知偏差,内心茫然等现象,使得很多留守儿童不爱学习,慢慢的荒废学习。
2.2家庭原因
留守儿童的家庭大多都是父母不在家,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长辈抚养的家庭。这种家庭结构的缺失和不完善也就使家庭的功能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2.3学校原因
农村学校缺乏科学育人的理念,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只对学习好的学生进行管理,而放弃对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这些因素都会使留守儿童辍学、失学。由于学校的各种条件比较差,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个人,也不能真正的关心每个留守儿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全面教育效果甚微。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2.4社会原因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而导致农民家庭负担过重以及我国对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这样一来使得农村的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但因城市消费高,学费贵绝大部分父母出去打工无法带孩子去城里学习,导致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在农村,“读书无用论”盛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和心理都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对于不良的社会风气会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3.1留守儿童自身要加强学习意识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因此留守儿童自身要端正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远离网吧等不良场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习自信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2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交流
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阶段十分必要,父母应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关心孩子的学习,支持鼓励孩子,遇到问题及时帮助孩子,对于孩子的价值观扭曲及时纠正,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
3.3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起主导作用
3.3.1学校应该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应该为留守儿童安排专门的老师进行辅导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快乐生活,学校还可以多吸收些素质高、资历高的老师来进行教学。
3.3.2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
教师应该掌握本班留守儿童的家庭的基本情况,提高监护和教育能力,主动和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督促他们教育孩子,真正实现学校与家庭的互动,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教育。
3.3.3加强心理健康道德教育
学校应聘请专门的老师上心理健康的道德的课程,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让留守儿童认识到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还可以设置心理咨询中心,以便学生们及时咨询,用于开导留守儿童,多与留守儿童交流,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
3.4社会上应改善生活环境和加强社会保障
社会应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对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等影响学生、误导学生的不利因素严重打击,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学习的良好环境。还应该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招募志愿者,面向社会募集图书等学习用品,篮球等体育设施,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通过组织渠道、新闻媒体、网络等方式招募志愿者,从心理矫正、思想交流、学习辅导、物质帮扶等方面关爱留守儿童。
作者:樊倪 李英林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编写组编.农民工保护知识百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09).
[2]谢良敏.农民工维权法规政策解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06).
[3]张雪筠.农民工与城市主体社会[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