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8 18:25:13
序论:在您撰写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研究性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不仅适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适应了教育发展的理念,将课堂与实际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历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专题、课题、区域文化等),利用国际互联网、图书馆、社会调查等多种途径和手段获取材料,以类似科研的方式主动获取历史知识、解决特定历史问题的学习活动。
陶莉认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具有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合作性等六个方面的特征。由于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史学研究,它是通过让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相关的历史材料来解决特定的历史问题,并从这一过程中去体验和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即所谓从“研”中学,从“做”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大多数研究人员将之分为三大阶段。如刘玉尧将之概括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成果、总结评价”阶段,其中实施阶段又分为“收集资料”“加工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和“撰写研究报告”三步。
不难看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现根据今年我校的历史课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做一探讨。
首先,在准备阶段要精心选题,一个好的题目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这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就一直在选探究题目,但很多题目都是已经研究了许多遍的,比较陈腐。而我们这一题目的确定是比较偶然的。在2009年9月30日,甘肃花儿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新闻的报道给了我们灵感。学生对“花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我们决定这次研究性学习的题目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其次,要合理规划题目的范围,以点带面。课题刚开始,学生们觉得“花儿”只不过是一样民间艺术形态而已,但是随着资料的收集和初步整理,我们发现课题的范围太大,而且理论化高。面对这样大的课题高中学生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完成,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该如何解决?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课题小组对本校学生做了一个简单问卷调查,发现90%的学生不知道花儿是什么,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花儿就是流行乐团的“花儿乐队”。因此我们课题组决定将本次研究性学习放在一个点上,即宣传和介绍“花儿”这一民间艺术上。重点放在“花儿”如今的主要表现方式“花儿会”上(以松鸣岩花儿会为例)。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我们的合理化建议,达到了让更多城市学生认识花儿的效果,提高了他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看法,有利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这次研究过程中,小组内部分工明确,资料收集丰富,并加入了花儿的视频等,使这一课题变得生动,加上这一课题比较新颖,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这次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我的启发比较大,我认为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题目的选择。我认为题目的选择非常重要,在选题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必须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也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以乡土历史资源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当然选题也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要尊重差异、发挥优势。这次我们课题组的选题就是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展开的。
2.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着眼点要小,切忌以面带点。选题宜小不宜大,角度不要太多,不要超出学生的驾驭能力。不要夸夸其谈,也不要面面俱到,应该突出研究的重点。因为我们的主体是高中的学生,不是专家,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将一个问题研究到一个很深的地步。因此一个好的研究性课题应该立足于一个很小的点,做到以点盖面,引起人们的反思。
3.准备工作要充分,但这一点是最困难的。在此期间,我们不仅要组建研究性课题小组。我们要选择题目,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具体分配工作等。可以说问题非常多,工作量也比较大,但是我们的学生时间毕竟有限,而且许多家长的态度是不支持学生参与这样的活动,认为会耽误学生的学习。因此家长的态度是研究性学习能否开展下去的一个关键因素。
4.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历史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的教师为了完成任务,替学生包办一切,从课题题目的选择到搜集资料,再到成果的制作全部是由教师一人完成的。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完全失去了他的意义。有的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毫不关心,对此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甚至有的教师在成果展示时才知道有自己的研究性课题。可以看出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他们的引导,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陶莉.高中历史课堂[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1).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重要特性
2.1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课题,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所选择的学习目标、方式、内容都是自主的。
2.2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研究性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感受和体验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3开放性研究性学习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3.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学习,由于受到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限制,对于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与广度,对于研究性学习缺少持久性。针对以上特点,我在日常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做好前期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方法培养工作在平时日常教学中常给学生讲科学家研究方法和我们要做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相似,同时告诉学生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及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什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有哪些。通过教师的点拔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兴趣,知道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为下一阶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还要将班上同学进行合理分组(考虑男女、经验、家庭情况、学习态度等),因为有的课题需要独立完成,有的课题需要合作完成。
3.2做好课题的选择工作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应该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兴趣还决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持久度。如果学生选择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做了一段时间,却发现问题多多、无从入手,没有结果,肯定很沮丧,肯定找不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一般让学生完成4-6个课题。该课题的优点是:学生兴趣高、简单、素材好找,体现了从化学到生活的课改理念。第二种课题为结合课本知识型。如《结合课本知识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并对如何防止铁生锈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以下要求准备三组实验,并完成下列内容(试管可用透明瓶子代,无蒸馏水用热开水代,将试管放在火焰上加热片刻即得干燥的空气)。对于这两个课题的选取即方便了教学,又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有素材有学习的方向。由于课堂上要提问、表达、交流、展示,学生参与的积极高。本课题学生参与率达96.2%.班上53人有2人没做。第三种课题为:结合生活、科技、热点型。我安排的课题为:《什么是低碳,如何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1)什么是“低碳”;(2)如何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3)根据你对“低碳”的了解请对家人、朋友提些建议。因为是热点课题,电视、媒体、广告都在宣传,素材非常丰富,查阅资料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成效好。第四种课题为: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父母工作单位、家庭环境)提出,教师进行审核、指导。指导方面主要考虑:调查研究的素材、资料是否容易查找,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如:有个家住在三农轻质碳酸钙厂的学生申请了这样课题《石灰石的变化,及产品价值的提高》考虑其父母都是这单位职工,调查方便,数据、报表来源准确,我同意这课题,并让家长配合,效果很好。
3.3做好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管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必须抓好过程管理,主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提醒学生时间性,所有的课题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否则会影响学生间的交流、展示、相应课程的学习和教师评价,平时多督促,也能提高学生做研究的积极性。②做好抽查工作,抽查学生完成表格、调查资料的情况,有利于调控研究性学习进度,同时进行阶段表扬,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做研究的积极性。如《xx家庭柴改沼气的调查报告》时间长要认真做好抽查工作,当然在抽查中也容易发现存在问题,教师根据存在问题做好导向工作。如有的资料与课题无关,就无需深入,教师应该提醒学生从哪些方面入手更容易获取素材、资料。如有次抽查也发现学生5天的生活垃圾都一样,我就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入手。
3.4做好研究性学习结果的评价研究性学习学习课程应有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应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已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他是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常利用2-3节课让学生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许多同学对自己在活动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都有反思性评价。常听到学生说:查阅资料阶段很认真,细致。形成结论完成报告阶段没有认真写。当然教师对能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同学都应进行鼓励性评价。
4.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的成果与反思
4.1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开展研究性学习后,我感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方法更加得当,知识面更广,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4.2更可喜的是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放2个纸箱专门来回收废纸、塑料瓶了,还向学校要求将垃圾箱分成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同时有几位同学还联系收废品的每天将学校收的废品卖出,并将钱捐给学校家中困难的同学。
4.3初三面临中考时间紧,开展课题数量不够,质量上还需提高。
一、教师的“导”
首先,教师要对研究性学习的方向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比较熟悉自己所教学生和所教学科的特点,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评判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能更清楚什么学习阶段的学生适宜进行哪方面的学习。例如,同样对《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开展研究性学习,初中生和高中生由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所进行研究的课题是不同的。初中生可进行一些表层的,难度不高的研究,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研读原著,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并就同一人物及突出的现象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撰写研读论文。而对于高中生来说,可以对《红楼梦》的思想性、艺术性等高一层次的问题进行研究。总之,教师只有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进行大方向上的指导,才会避免其盲目性,增强研究性学习的针对性。
其次,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指导。研究性学习需要科学的方法,而学生自身可能缺乏这方面的能力,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研究性方法。方法得当往往会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会事倍功半。从大的角度来看,在学习过程中少不了集体讨论法,学生可以自由切磋,资源共享,在思想的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形成研究的结论。
二、学生的“学”
陶行知是我国提倡“研究性学习”的先驱,他在教育实践中创造了“教、学、做”合一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理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全面推行。而我国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课改的主要内容是在2001年。但是,几年过去了,依旧有很多人没有弄明白,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应该怎样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又该掌握哪些能力,应该有什么收获?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要获得既定的目标,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识的结果。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学生和教材所组成的封闭环境下接受教师所输出的知识,学习偏重于死记硬背、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而研究性学习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积极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探索问题,充分体会学习的过程性,弄明白知识为什么是这样的。例如,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中,古代汉语的语法往往是一个难点。很多教师都认为,给学生讲语法,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爱听;不给学生讲,考试又得考查,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鉴赏文言文的能力。于是,很多教师在两难处境下,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即出现一个知识点,就告诉学生这个词是某某活用,这个句式是某某特殊句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掌握了一些学过的篇目中的死知识点。等到了课外文言文,学生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面对这种情形,我让学生对此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先积累一些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对其中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研究,弄明白每一种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一方面,避免学生觉得单纯讲授语法枯燥;另一方面,让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而并非知识简单记忆。其次,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交流,总结成果。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强调理性质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其次,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更多体现的是“教师设疑,学生解疑”,而这造成的重要后果就是学生越来越不会问,不敢问,不愿问了,进而造成学生距离独立思考、独立创新越来越远。但实际上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维冲动,更谈不上研究问题。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呼唤,是创新精神的开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真正体现。而研究性学习,可以实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均来自平时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或者存疑的地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自主设立研究课题,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学生在质疑、研究求证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利于学生真正语文素养的获得。
为了解决研究性学习操作的问题,我们向班主任提出了这个问题。见我们都对研究性学习比较感兴趣,班主任为我们联系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研讨沙龙活动”。
那天晚上,一位博士导师(因为当时人多比较乱,再加上我听不懂上海话,因此,没听清楚导师叫什么),四位博士生来到了教育系的演播厅。在教育系接受培训的语、数班学员多数都来了,还有当地许多中学、小学的教师。整个演播厅被挤的满满的。
大家就“研究性学习”提出了许多问题,份一下类大致包括: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怎样操作、怎样处理研究性学习与高考的关系、怎样解决资源问题等等。那天晚上,导师和几位博士生的回答,我们不很满意。因为,大家更多地针对实践操作进行了思考,而导师和博士生大谈研究性学习的起源、意义等。专门搞理论的人和搞实践的人,经常说不到一起的。我当时题了两个自认为很理论的问题“研究和探究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没想到,研究性学习的行为怎么在学习过程中落实(其实我就是想问:什么样的学习行为是研究性学习行为,它与一般的学习行为又什么异同)。结果,第一个问题,我没听太懂,也没留下什么印象,第二个问题被“踢”了回来——“这个问题应该由你们来解决”。呵呵。
不过,一位上海某中学正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教师的发言,启示了我,他介绍了他在自己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学习的经历,是我了解到了研究行学习的基本思路。确定主题、实践研究、成果展示。 为了搞清楚研究行学习如何操作,研究行学习行为与一般的学习行为(其实是传统的学习行为)的区别,我开始在网上和图书室里搜集、查阅相关的文献。
毕竟,上海在这些方面起步早,上海教育情报、教育科研等杂志,有很多关于研究行学习的资料。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目标、基本教学流程、评价,每一个专题,都查阅到了很多的资料。其中,最感兴趣的一个环节是每次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有一个成果的展示,其中,些研究报告、研究心得体会,是进行成果展示的基本方式。
1.“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含义
随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实施,以及新的高中教材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研究性学习”正成为高中教学研究的热点.教育部门的各级领导、教研员、任课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还处在探索阶段,认识还不统一。尤其是对“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什么样的课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有什么区别?”等问题在认识上还存在分歧。我们认为有必要搞清楚“研究性学习”的含义,适当扩大“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的外延,这样我们把“研究性学习”划分了三个层次。
1.1 含有课程意义的必修课
“研究性学习”最初是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提出的,它是该课程计划中规定的高中课程项目之一.把“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统一划归为“综合实践活动”,属于必修课程,规定了课时安排和具体要求.这种意义的“研究性学习”属于课程范畴,但它没有统一的教材,属于校本课程的范围.它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而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它一般在课下和校外进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1.2写进课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每个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新教材执行新大纲,在相应的章中单独设立一节,以“研究性课题”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如“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杨辉三角”等.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给出了具体的课题,这些课题大部分属于课外内容,或具有实际意义或具有研究探索的意义,但都属于数学内容.它与上一层次没有材的“研究性学习”不同,它既有教材,又具有学科性。
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特性
如何使用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的课堂教学,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为此,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以引导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应该具备哪些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设计、具体实施以及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2.1自主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传授式学习而言的,自主性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他们应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主体性的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活动所占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关键是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真的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
自主性的第二个标志是个体性或独立性。课堂虽是集体学习的场所,但课堂的学习活动却是从个体开始的,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学生个体的作用与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信息自己采集,数据自己处理,问题自己提出,课题自己选定。提倡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独出心裁,以培养独创精神。
2.2协作性
协作性是在个体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体现的,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学生的自主独立思维活动被调动起来之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思维障碍,此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沟通,通过相互协作,往往会使思维障碍得以克服,并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学习也被称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合作学习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几人一组,人数不多,便于沟通,有利于互相启发,与个体研究能紧密结合.二是班级性的大型思维展示,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范围大,人数多,用于展示研究成果和思维过程,并开展讨论和争论。两种层次的合作学习可在课堂中多次交替开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3研究性
前两个特性都是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学习的方式等方面简述的,并没有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过程给以突出说明.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最本质的属性是“研究”二字,“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不同于讲授式,也不同于自学式,它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研究探索-得出结论.其中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很重要,无论是由学生提出,还是由教师给出,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只有素材而没有结论.这样才具有研究的意义。可以这样说,问题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研究性。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还应表现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方法的实践。研究不应该盲目进行,而应体现出方法性。也就是说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研究的实践,使他们从中学会研究的方法。我们认为学习实践研究的方法比得到的研究结论更为重要。
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最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归纳性研究方法、类比性研究方法、试验性研究方法和实验性研究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突出强调并使用相关的研究方法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的重要标志。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特性,除上面所述的三种以外,还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等其他特性。但我们认为后三种特性的本质属性不如前三种突出,有的还可以包含在前三种之中,因此就不再赘述。
3.“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怎样实施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这些问题应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只搞了几节市、区级的研究课,在听取了专家和同行们的意见之后,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现将“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3.1两个体现
作为教研活动的“研究课”,在备课之初首先应该考虑这节课要给听课教师展示什么,打算起到什么示范作用,准备达到什么目的。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应重点突出以下两条。
3.1.1体现新教学理念
什么是新的教学理念?什么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我们认为应该从教学目的出发,在新的高中教学大纲中去寻找答案。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探索;实践
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首先要更新挂念,随着“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的教研课题的深入研究,教师认识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建立坚实的基础;认识到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教师除了要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外,还要重新学习很多知识,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认识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
第一,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使“素质教育进课堂”可望有新的突破,将着眼于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第二,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针对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研究的内容往往是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内容学生占有的资料甚至比教师要多,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为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指导能力而继续进修,有利于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
第三,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课题的参与者,指导课题研究的合作者,他们要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知识的过程。一方面,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可自行选题,自主研究;另一方面,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思路,然后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又不要介入过多。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使师生真正处于一种平等互助的地位。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分工,具体做法如下:
一、 实施流程
班级动员与任务划分
辅导老师的确定
小组及组长的划分与确定
小组选题
制定研究计划与方案等
分组进行活动与辅导老师辅导
形成活动报告与小组总结
辅导老师评价与小组修改
形成论文
各组交流与探讨
二、具体实施
(一)集体辅导: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分期向全体高中学生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辅导报告,报告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与确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开展调查研究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期集中辅导,使学生初步学会类似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课题的申报和课题组的成立
课题的申报可以采取教师提供课题和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相结合的方法。在申报过程中,我们先请每个学科辅导老师拟定若干个备选课题供学生选择,课题既结合学科知识又结合校本实际,内容涵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文学艺术、乡土文化、周边环境、校园文化等,学生可以从教师提供的课题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拟研究课题。课题经小组长汇集上报后,学校辅导老师针对学生每次选择的上百个课题进行可行性审核、分类。然后把交由各小组长选择。
(三)课题活动的管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可以编制《研究性学习课记录簿》,内容有课题名称,课题立项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课题研究计划,成员分工,工作记载和讨论记录,材料整理,预期成果等栏目,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起了引导作用,使学生的活动有的放矢,科学严谨。
在“研究性学习”中,从空间上看学生已离开了课堂,走向社会进行学习;从时间上看转向更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从方式上看由单体学习转向了团队协作学习;从内容上讲由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了综合利用学科知识去分析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学习。然而,我们的学生毕竟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思维尚未成熟,容易受非课题研究因素干扰,在课题研究的时间段里游玩。为了克服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我们要求课题研究小组在每星期的第一节活动课,先在学校指定的集中地点集中讨论,向指导老师汇报上星期的活动情况,研究进展以及本周的活动计划,把研究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与指导教师一起研究解决。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坚持“指导到位,参谋到点,检查到时”的原则,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的需要分工到位,提示学生相关的资料和线索,及时点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随时指导学生设计和修改研究计划、问卷调查、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制定下一阶段的活动计划,了解学生的活动步骤。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运用
【分类号】G633.6
研究性学习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定位在学生以研究问题的方式探究知识、获得技能的层面上,抓住了学习的本质,符合新课标精神理念。因而,探讨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便有了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人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通过媒体、网络、书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筛选,开展社会调研,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位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一)什么是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应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大的一种研究性材料。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新初中数学新教材将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以下课题,供参考选用: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当然教学时也可以由师生自拟课题。
(三)初中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