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14:36:24
序论:在您撰写疑问代词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指人的。有:谁、孰:谁用于一般问句,可作主、宾、定、语及判断句的谓语。孰用于选择问句,一般有先行词。
2、指物的。有何、胡、奚、曷等。
3、指处所。有安、恶、焉。它们主要作状语,询问处所。
(来源:文章屋网 )
疑问代词疑问代词在句中起名词词组的作用,用来构成疑问句。疑问代词有下列几个:what,who,whose,which,whatever,whichever,whoever等。
疑问代词在句中应位于谓语动词之前,没有词性和数量的变化,除who之外也没有宾格的变化。what,which,whose还可作限定词。
疑问副词疑问副词用来引导特殊疑问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常见的有:when,where,how,why等。
关键词: 疑问代词“什么” 非疑问用法 表现形式
1.引言
疑问代词“什么”除了表示疑问的基本用法之外,还有非疑问用法。我们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不同于前人的分类标准把“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归纳为“任指”、“某指”、“特指”三类,并且对于各类非疑问用法的表现形式做了较详细的描写和分析。
2.“什么”的非疑问用法
2.1“什么”的任指用法
如果在句中“什么”的所指对象具有普遍性,即指整个一类,而不是某个个体,也就是指“任何事物、每个事物”,那就是“什么”的任指用法。
2.1.1“都/也”类(“什么都……”式或“什么也……”式)
2.1.1.1“什么都……”式
从“什么”的句法位置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什么都……”格式中的“什么”单独做主语。例如:
(1)不要紧,明天到北长街去打听;那里打听不着,他会上左宅去问,只要找着曹先生,什么便都好办了。(老舍)
二是“什么”做动词的宾语。例如:
(2)乌世保听了徐焕章的主意,上堂就哭妈,问什么都不回话,堂官实在为难。(邓友梅)
2.1.1.2“什么也……”式
(3)她脸上背上的热气把他包围起来,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听得见自己心房的跳动。(老舍)
2.1.2“不论/不管/无论……什么……(都/也)……”式
(4)假若能避免,不论是用什么法儿避免,他们都情愿把轰炸阴城的仇恨马上忘得一干二净。(老舍)
2.2“什么”的某指用法
“什么”(包括“什么NP”)的某指用法是指“什么”指代或指示不知道、说不出或者根本无须说出的某个或某种不确定的事物。
2.2.1“V什么”式
(5)天气太热,用不着穿什么。(引自《现代汉语八百词》)
2.2.2“什么1……什么2”式
(6)你最喜欢吃什么,我最喜欢吃什么。(池莉)
2.2.3“不知……V什么(或“不知……V什么NP”)”式
(7)可是在平日,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说不过去;有时候揣上它,他还觉得这是一种优越,那些拉破车的根本就用不上电石灯。(老舍)
2.2.4“好像……V什么(或“好像……V什么NP”)”式
(8)第二天早晨醒来,我神清气爽,好像服了一剂什么兴奋剂一样。(张贤亮)
2.3“什么”的特指用法
特指用法的“什么”所指代或指示的某事物是知道的、确定的,只是表面上不明确说出来。
2.3.1“叫做/叫作什么NP”式
(9)这地方的地名很奇怪,叫做大淖。全县没有几个人认得这个淖字。县境之内,也再没有别的叫做什么淖的地方。(汪曾祺)
2.3.2“那什么”和“那(个)什么(的)NP”式
(10)“别起什么邪念,起也没用,都到这节骨眼了,满意不满意符
不符合你那什么梦想也由不得你了,你就踏踏实实跟我过日子吧。”(王朔)
3.结语
我们根据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特点,借鉴前任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对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进行了分类。把“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归纳为“任指”、“某指”、“特指”三类,并对这三类非疑问用法的表现形式作了较详细的描写和分析,以使读者更进一步地认识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
参考文献:
[1]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999年版).
[2]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商务印书馆,1980.
关键词:《诗经》;疑问代词;“何”;“胡”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186-02
疑问代词是表示疑问意义的代词,自从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设“询问代词”以来,疑问代词的研究便一直受到语法学界的关注。《诗三百》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后世非常推崇,尊之为《诗经》,孔子也曾对其有过“不学‘诗’,无以言”的评价。的确,被喻为“周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诗经》是一本内涵丰富的书,非常全面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当时语言使用的状况。笔者将以《诗经》为蓝本,对上古汉语中疑问代词的使用情况作一番粗浅地探析,以求教方家。
《诗经》中出现的疑问代词有:何、胡、曷、谁、如何、如之何、安、焉、几何、害、等十几个。以上疑问代词可分为如下几类:人物疑问代词、事物疑问代词、方式情状疑问代词、原因目的疑问代词、处所疑问代词、时间疑问代词和数量疑问代词[1]。因大多数疑问代词不止一类用法,下文将在对《诗经》每一个疑问代词作穷尽式数量统计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何”
“‘何’,甲骨文、周金文中少见,书经、石鼓文有之。《诗经》及列国时代以下常用之。”“何”自从在《尚书》、《诗经》中频繁出现后,逐渐成为应用最广泛、句法功能最完善的一个疑问代词。“何”在《诗经》中做疑问代词102例。有以下几类用法:
(一)事物疑问代词,共81例。做事物疑问代词是“何”最为常见的用法,在句法中询问事物。
1、做宾语,共53例。“‘何’字指物 ,以用于宾语为常”,做宾语是“何”的主要句法功能,一般都用在动词之前,译为“什么”。
(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国风・{风・相鼠)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国风・卫风・黍离)
(3)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国风・唐风・鸨羽)
(4)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国风・秦风・终南)
(5)何以赠之?路车乘黄。(国风・秦风・渭阳)
(6)何以舟之?维玉及瑶,@e容刀。(大雅・公刘)
2、做谓语,共12例。仅出现在判断句中,译为“什么”。
(7)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国风・召南・何彼a矣)
(8)其钓维何?维鲂及r。维鲂及r,薄言观者。(小雅・采绿)
(9)其告维何?笾豆静嘉。(大雅・既醉)
3、做定语,共16例。可用“何+N”来问人、物或时间。(N指名词。)
(10)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国风・卫风・黍离)
(11)何人不将?经营四方。(小雅・何草不黄)
(12)何草不黄?(同上)
(13)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国风・唐风・绸缪)
(14)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小雅・隰桑)
(15)有者弁,实维何期?(小雅・弁)
(二)方式、情状疑问代词:共8例,做状语或谓语。在反诘句中询问事理,或在真性问句里询问性状。
1、做状语,5例。“何”译为“怎么”。
(16)陟彼石且矣,我马疒者矣,我仆疒甫矣,云何吁矣。(国风・周南・卷耳)
(17)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忧矣,其谁知之?(国风・魏风・园有桃)
(18)既见君子,云何不乐?(国风・王风・扬之水)
2、做谓语,仅3例。译为“怎么样”。
(19)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国风・邶风・北门)
(三)原因、目的疑问代词。共9例。在句中作状语,译为“为什么”。
(20)何彼a矣,唐棣之华?(国风・召南・何彼a矣)
(21)何其处也?必有与也!(国风・邶风・旄丘)
(22)叔兮伯兮,何多日也?(同上)
(23)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国风・唐风・山有枢)
(四)处所疑问代词。仅3例。在句中做宾语,译为“哪里”、“哪儿”。
(24)哀我人斯,于何从禄?(小雅・正月)
(25)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大雅・桑柔)
(五)代时间的疑问代词:仅1例
(26)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国风・秦风・小戎)
二、“胡”做宾语
“胡”做疑问代词55例。其有以下几类用法:
(一)原因、目的疑问代词,共39例。在句中做状语,既可修饰“不VP”,也可直接修饰“VP”。译为“为什么”。(此处及以下的VP均指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27)式微,式微,胡不归?(国风・邶风・式微)
(28)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国风・{风・相鼠)
(29)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国风・魏风・伐檀)
(30)胡逝我梁,不入我门?(小雅・何人斯)
(31)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搅我心。(同上)
(二)方式、情状疑问代词,共10例。用在反诘句中做状语,询问事理。译为“怎么”。
(32)胡能有定?宁不我顾。(国风・邶风・日月)
(33)人之为言,胡得焉?(国风・唐风・采苓)
(三)事物疑问代词,仅5例。限于“胡为”的组合,译为“为什么”。
(34)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国风・邶风・式微)
(35)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国风・陈风・株林)
(36)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小雅・十月之交)
鞫人忮忒。谮始竞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大雅・瞻n)
(四)代处所的疑问代词。仅1例。在句中作定语,译为“什么”。
(37)我视谋犹,伊于胡底。(小雅・小F)
三、“谁”
《诗经》中“谁”做疑问代词48例。王力先生认为:“谁’是专指人而言的疑问代词,而且是不拘单数复数的。”因此48例中“谁”均为人物疑问代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主语,少数做宾语,偶尔充当定语。译为“什么人”,“哪个(些)”。
(一)做主语,共39例。做主语是“谁”的主要句法功能。
(38)谁从穆公?子车奄息。(国风・秦风・黄鸟)
(39)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小雅・正月)
(40)谁能亨鱼?溉之釜g。谁将西归?怀之好音。(国风・桧风・匪风)
(41)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国风・召南・行露)
(42)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国风・邶风・谷风)
(二)做宾语,8例。
[关键词]甘肃方言 ;疑问代词 ;类型特点
[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2-0035-03
甘肃方言属官话方言,内部有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中原官话主要包括秦陇片、陇中片和河州片;兰银官话主要包括金城片和河西片;西南官话主要以方言岛的形式存在。本文涉及甘肃省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的73个方言点,所使用的材料,全部为作者调查所得,一部分为实地调查,一部分是对西北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的调查。本文主要探讨甘肃方言疑问代词的类型及来源。
一、疑问代词的类型
代词是按照其指代的功能划分出来的一类词。疑问代词一般根据具体的疑问对象分为问人、问物、问时间、问处所、问性状和方式、问原因、问数量、问程度等八类。甘肃方言疑问代词有单音节形式的,有复音节形式的。问物的基本形式是“啥”,问数量的基本形式是“几”或“多少”,这在甘肃方言内部比较一致,其他几类形式比较复杂,下面分而述之。
(一)问人的类型
甘肃大部分方言里问人的疑问代词的基本形式为“谁”,有些方言里为“阿+疑问词根”的形式,比较多的形式为“阿谁”,这种形式里相当于“谁”的语素还有“个、啥、该”等,“阿”读为[a]。“呀”我们认为是“阿”音变来的。“呀”头的疑问代词和“阿”头的不在同一方言里出现。“谁”的读音形式有“[ ]、 [ ]、[ ]、 [ ]”等,声调都为阳平(涵平声)。甘肃方言里问人的疑问代词有“谁/谁个/谁一个/谁块/谁开/谁课/谁该/阿个/阿一个/阿啥/阿拾/阿丝/阿该/阿谁/阿谁个/呀谁/呀怪”等。这些说法里的“个、块、开、课、该、怪”在各自的方言里都是量词。“丝、拾、啥”都是“谁”的音变。
问人的疑问代词在甘肃方言里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几个人,但单数和多数往往不同。上面列举的都是指一个人的,指几个人的复数形式在单问的后面加表多数意义的后缀语素,有“都、们、些、们些、些个”,“都、们”在一些方言里也是表复数的人称代词的后附词缀。具体有“谁都/谁们/阿个们/阿谁们/谁些个/谁些们/阿些”等形式。
甘肃兰银官话的方言里“谁、谁个、谁们”用的多,其他形式多见于中原官话的方言。
(二)问物的类型
甘肃各地方言里,问物的疑问代词基本形式大多是“啥”也有用“什么”的,在兰银官话的方言里尤为一致,中原官话的方言里有“啥”的音变形式和别的形式的,如“色、色果、色旦、说呆、啥个、啥子、麻个”等。“啥”音[sa][ ]去声,也有读上声、阳平的。具体的说法有“啥/啥个/啥子/啥开/啥一个/梭/舍/说呆/说地/丧/什么/什麻/什麻个/色旦”等,可以归为“啥”类和“非啥”类两个大类。
(三)问处所的类型
甘肃方言中问处所的疑问代词形式非常复杂,但其基本形式只有五种,分别是“哪”、“拉”、“达”、“咋”、“阿”,都是单音节词。而繁杂主要表现在基本形式后面可以附加一些词缀语素来表达不同的语义,常见的后缀语素有“里、尼、塌、搭、扎、些”等。这样就造成了几乎所有的方言里问处所的代词形式都有两套或几套。具体说法有“哪/哪里/哪儿/哪儿尼/哪搭/咋/咋搭/咋些儿/阿搭/阿搭儿/阿搭子/阿搭搭/阿搭来/阿搭里/阿塌/阿塌些/阿些/阿尼/阿点儿/阿向/阿来/阿半归/呀搭/呀搭儿/呀里”等。大致可归为“哪”“咋”“阿”“呀”四个小类。武山方言里有一个很特殊的问法“阿半归”,其来源不好解释。
兰银官话的有些方言里,有表处所的远指代词与问处所的疑问代词同形的现象。根据赵长才的研究(2010),这种现象在《翻译老乞大》和《老乞大谚解》时代就有,《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也有一例。甘肃方言的这些现象为文献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活的口语证据。
(四)问时间的类型
时间是运动着的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人们可以从过去、现在、未来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以从具体的时点和时段上来认识。一般问时间,多是从时点和时段的角度出发的。甘肃方言里的问法,基本都是用一个表疑问的基本形式后加“时、时候、时节、会儿、会家、阵、节”等形式。各点里的基本形式跟问物的疑问代词一致且相应。也有几个是固定的复合形式,如“多昝”“多会儿”“多大会”“几时”等。具体说法有“啥时候/啥时间/啥时节/啥节/啥会儿/什么时候/说时候/色时候/阿阵/阿会/阿会儿/阿盒儿/阿会家/阿些候/阿个时候/多会/多会儿/多大会/多乎子/多昝/哪会/哪会子/几时/丧时候”等。
分析上面的具体说法,可以看出,甘肃方言问时间的疑问代词可以归为六种类型,“几时”与“啥时候/啥时间”是基本形式,大部分方言里都有分布,另外还有“多昝”的形式,多见于老派,但分布的方言点较少,除这三类之外,分别还有以“多”“哪”和以“阿”开头的一些复合形式。至于“丧(时候)”,我们可看作是“啥”的音变。
(五)问数量的类型
这种类型的疑问代词,甘肃方言与普通话的基本一致,主要有“几”和“多少”两种基本形式。除此之外,甘肃方言里还有一个“多麻少”的常见形式,分布较广,有二种用法,一种跟普通话的“多少”相当,一种有选择问的意味。
当然甘肃方言里也有比较特殊的一些问数量的形式,如靖远方言的“咋们些儿”和武山方言的“阿们几”。“咋们”和“阿们”都是问性状方式的疑问代词。
(六)问原因目的的类型
这类代词的类型比较简单,一般形式是“咋”和“啥”。“咋”相当于普通话的“怎么”,“啥”相当于普通话的“什么”。除此,也有一些方言里用“阿们/木”和“子麻”的形式。“啥”可以和“为”复合成“为啥”的形式。“阿们/木”多分布在中原官话的方言里,“子麻”多分布在兰银官话河西片的方言里。
(七)问性状方式的类型
甘肃方言里,问性状方式的疑问代词复杂多样,由基本形式“咋”和“咋”后加词缀语素组合而成,相当于普通话的“怎么”,“怎么样”。也有一些其他复合形式的。具体为“咋/咋样/咋么着/咋个呆/咋接/咋宗/咋们个/子麻/子麻样/子么/子么哈/子麻相/子麻地个/宗/宗家/总哈老/宗阿尼/宗么样/阿们/阿木/阿木着儿/阿块地/阿们达/阿木个/做(么)子/革昂们/阿样子/接咩/咋阿们到/怎怎/打门/藏/藏宗哈”等。
根据以上的具体形式,我们可以把甘肃的这类代词归纳为五个小类,即“咋”类、“子麻”类、“宗”类、“阿们”类和特殊类。“宗”疑为由“怎么”的合音变来。
(八)问程度的类型
这类疑问代词在甘肃方言里大多是“多”和“阿们”两种形式,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多”和“多么”。
甘肃方言的疑问代词除了表疑问之外,也有表任指、虚指等其他用法。
二、疑问代词探源
古代汉语里有大量的疑问代词,据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的分类,有三系,一是[ ]系(指人),二是[ ]系(指物),三是[ ]系(指处所)。甘肃方言里的疑问代词,我们认为有些从古汉语的疑问代词演变而来,有些恐怕还有别的来源,这也是甘肃方言代词方面的一个特点。
(一)“阿谁”的来源
甘肃方言疑问代词除了问物的,每个小类里都有“阿”或用“阿”加后附词缀语素构成的疑问词。“阿”可认为是疑问代词里的一个基本形式,多出现在中原官话的方言里,相当于普通话的“哪”“多”“怎”等形式,对问人的“阿谁”一词,王力、吕叔湘先生都有过论述,在这里,我们也不揣浅陋,试从甘肃方言的角度做一考源的探究。
据我们的调查材料,有14个点的方言里有“阿+X”形式的疑问代词,具体分布在天水的武山、甘谷、秦安,定西市的漳县、通渭,临夏州的临夏(市、县)、康乐、广河、和政、永靖,陇南市的文县、宕昌,甘南州的舟曲等地。具体形式为“阿啥/阿该/阿怪/呀怪/呀谁/阿谁/阿谁个/阿啥/阿块/阿拾/阿一个/阿丝/阿个/谁块”。
吕叔湘先生《近代汉语指代词》一书中,谈到“谁”的形式时说“从汉代到唐代曾经有过阿谁这个形式”。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认为“‘阿谁’可能是由‘伊谁’变来的”。目前,吕先生又说“宋元时期,阿谁变成了兀谁。元以后这个形式没有了”。两位先生依据的都是文献材料得出的结论,甘肃方言里的“阿+X”形式,主要分布在陇中、陇南和河州等地的方言里,这一片地方,古代是氐羌人活动的区域,今天的甘南、临夏一带,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1995年第1期《民族语文》有《甘谷咀头话里的藏缅语底层》的文章,第一部分“咀头话里藏缅语同源词”里谈到了“谁”这个词,说“[ ]‘阿谁’常同‘谁’[ ]并行使用,但后者多限于书面语。”紧接着又举了藏缅语族一些语言里“谁”的说法,结论是“咀头话的[ ]带有前缀[a]同藏缅语前缀相同,咀头话中留有藏缅语前缀的遗迹”。由此可以看出,甘谷咀头话(应为今武山县辖属)里的“阿谁”[ ]的来源就是很明显的了。“阿啥”“阿拾”“阿丝”很明显是“阿谁”的音变形式,也可解释。但“阿该”“阿怪”“阿一个”“阿个”等形式,相当于普通话的“哪+个/一个”,“阿”可能是“哪”的音变,“哪”的声母[n]弱化后脱落了。如果我们的视野再开阔一些,情况可能就会有变。张惠英先生的文章里说,“阿”作词头的情况,古籍中常见,如“阿母、阿保、阿爹、阿娇、阿孩儿”等。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29有个“阿是穴”的穴位名称,它又称“不定穴”。从这个异名看,“阿是”也表疑惑不定。所以“阿”表疑问,在唐时口语中已见。张先生又利用少数民族语言材料和汉语方言材料进一步深入比较,认为“圪(尕)”和“阿”相通,即[ka(qa)]和[a]相通,今秦安方言表示感叹的“啊”还是[ka]的音,也可算一个很有力的证据。今甘肃秦安、通渭一带的方言里,古疑、影母字,北京话是开口呼零声母的,老派都读[k]声母,“阿”读[ka]看来是复合规律的。张先生的文章最后证明词头“阿、圪”来源于量词“个”,能否可资解释甘肃方言里的“阿+X”现象呢?尤其是表疑问的“阿”,我们认为还可做深入的探讨,只能以候将来。但我仍有一个初步的看法,由于“阿”词头在西北的分布区域很广,不论是少数民族语言还是汉语方言,所以恐怕是一个区域性的特征,而且是一个早期的底层形式。咀头话的研究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大的。
(二)“啥”的来源
“啥”主要是用来问物的疑问代词,相当于普通话的“什么”,因此,有人就认为是“什么”的合音。但甘肃方言里也有用“什么”形式问物的,为什么不用合音形式呢?所以,我们认为另有来源。共同语里,问物的疑问代词,王力先生的《汉语语法史》里列出了“何、曷、胡、奚、候、遐”六个,属[ ]系。其中“何”到了汉代以后仍指物,在今天则说成“什么”。王力先生认为现代汉语里“什么”不是从“何”字演变来的,也不是从南北朝起出现的疑问代词“底”变来的。“什么”在唐代已出现。近代汉语时期曾有过各种形式,如:是物、是勿、是没、是末、是麽、甚、甚物、甚没、甚谟、甚摩、什没(拾没)、什摩,甚麽、甚末、什麽等。敦煌出土的文献中还出现了“没、阿没、莽、阿莽”等形式。据学者们的研究,“什么”是从“是物(勿)”来的,但“是物(勿)”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志材良治认为与汉魏时期的疑问代词“等”“底”有关。吕叔湘先生认为是“是何物”的省缩,近代汉语里作主语的疑问指代词前有加“是”的习惯,如“是谁”。甘肃方言里的“啥”,我们认为是由“何”变来的。如何证明,关键是“何”的声母,能不能读s声母。“何”中古和上古都为匣母。匣母今音读s的少见,但今方言里“厦门”的“厦”字可读s声母,陇中一带的方言里“陷马坑”的“陷”字可读s声母。再说了,如果语言里早期就有一个单音节能表达意思的形式,为何后代还要通过复杂的途径再创造一个形式呢?“何”作疑问代词的用法很早就有了,又是常用词,所以,其读音可能会变,人们绝对不会再造一个复杂的形式的。这个现象牵扯的是一个大问题,即汉语史的研究结果的可信度问题。语言是声音现象,历史上的语言的声音是一发即逝的,用文字记录的是不是语言的真实的声音,值得深思。
以上探源的一些观点,我们采用了雒鹏的说法。一种方言肯定是对其前代方言的继承,汉语方言众多,是不是都是对共同语的一种继承呢,恐怕要打个问号。这种情况,早已引起了研究汉语及汉语方言的专家的关注思考,但如何解决,还没有一个好的方案。甘肃方言疑问代词的形式多样,难道都是由某一个单一的早期形式演变来的吗?恐怕不见得,我们认为有多种来源。“啥”的探讨,是我们的一种思考,不一定客观,但思路应该是没问题的。
三、余论
甘肃方言疑问代词有很明显的特色。从其内部的分布来看,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如“阿+X”形式的疑问代词只出现在中原官话的陇中、陇南、河州一带的方言里。从其来源看,既有跟共同语一致,来源于古代汉语的,也有因语言的互相接触而保留底层的形式。近年来,由于标准语的强势影响,疑问代词的使用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这在知识分子人群中尤其明显。
[参考文献]
[1]蒋绍愚,曹广顺.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3]石毓智.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野[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4]孙立新.关中方言代词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
[5]太田辰夫日著,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邢向东.陕北晋语语法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8]邢向东,王临惠,张维佳,李小平.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9]张斌,方绪军.现代汉语实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郯城方言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地域文化
郯城方言属北方官话系统,为中原官话郑曹片,钱曾怡等在《山东方言的分区》和《山东方言研究》中把它划归山东方言西区西鲁片。郯城由于地处江淮官话区、中原官话洛徐片和胶辽官话区交界地带,因此郯城方言除具有中原官话的基本特征外,还有独特的地域特色。郯城方言的代词系统较有特色,人称代词已另文发表,本文主要从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方面描写郯城方言代词的一些特点。
一、指示代词
郯城方言指示代词三分:近指“这???41”,中指“聂???41”,远指“那??41”。“这、聂、那”都是去声。表人物、处所、时间、性状,都有相对应的指代形式。
(一)指示代词的形式
“些子”的“子”尾也可以不用。“的的”指处所,即“在这里”,第一个“的”相当于“有的放矢”中的“的”,读为??55,第二个的为助词,读为te0。
(二)“这、聂、那”
单读时读原调,当后面出现“样”时,则分别合音为“丈 ????41、酿????41、囊???41”,“那么”合音为“弄???41”。
1.郯城方言指代词虽然有三分的现象,但中指代词“聂”只有在三个以上的人、物同时出现以示区别时才用。若只有两个人、物出现,离说话者较近时,都用“这”,较远时,都用“那”来指代。
(1)这支铅笔给恁兄台弟弟的,这支毛笔给你的。(离说话者较近)
(2)那坐搁石头上的是恁大表叔,那站子的是恁二表叔。(离说话者较远)
(3)这棵是杨树,聂棵是柳树,那棵是椿树。(同时出现三个以上的事物)
2.郯城方言指代处所时,常用“这/聂/那”+“何/点”来表示,相当于普通话的“这里、那里,这儿、那儿”。
(4)你把车子放这何是的。(是的,相当于“就是了”。)
(5)那何弄多人揍么的?
当提醒别人注意或回答别人提问时,常用“这、聂、那+不的的”来指代方位处所,比“在这儿(那儿)”语气强烈。
(6)小丫不搁这不的的曼!
(7)你看子恁大叔了曼?——那不的的。你看见你大叔了吗?——(就在)那里。
(三)合音的问题
1.郯城方言部分指代词由于常用,连读而合为一个音节。如:这样丈,聂样酿,那样囊
但其读音与普通的“丈、酿、囊”并不完全相同,读音稍拖长,长度相当于两个音节。
(8)你怎丈对恁娘的!
(9)囊的人太没有教养了。
2.“弄”(那么):“那么”的“么”中,失落了韵母,m和前面的“那??41”合为一体,成为“弄”。主要用在形容词前,强调程度,如“弄好的、弄坏的、弄快的、弄精的、弄贱的、弄腥的”。这时一般不用“这么、那么”来修饰强调形容词。也不区分远近,即不说“这么好、那么好”,一律只用“弄好”表达。
(10)你这人弄坏,也不怕天报应。
(11)弄精的人还办弄瞎的事!
3.“这些子”“弄些子”:表示事物非常多,相当于说“这么多”“那么多”,有超乎预料之外的含义。
(12)你给俺弄些山芋,哪会才吃了?
(13)一下子来这老些人上哪弄什么吃?
用“这老些”比“这些子”程度深,语气强烈。
4.表时间时,用“这阵子、这(那)盼子、这(那)蒙子”来表达近(远)一段时间,相当于“最近一些日子,前些日子”。
(14)那蒙子俺逮家种莴苣,哪也没捞去!
(15)这盼子俺三叔不舒坦好了点不?
有时还用“弄半年”来表示“原来”“搞了半天”,表示出乎意料的惊异之情。
(16)我当你早走家了,弄半年还搁这没动动的。
二、疑问代词
郯城方言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都有其相应的疑问形式。
(一)疑问代词的形式
根据询问对象的不同,疑问代词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二)疑问代词的语法功能
1.询问人时,一般用“谁个、哪个”来表示。其中“谁”有两读[??55/??55]。老年人一般说[??55],年轻人多说[??55]。“谁+个”的用法相当普遍,表达的语气一般较“谁”强烈。
(17)头先乎谁个逮恁家的?(刚才是谁在你家里的?)
(18)谁个该你骂的!(你谁也不能骂!)
用“哪个”来询问人时,一般要求听者指出一个人,而“谁个”要求听者说明这个人的身份。
(19)哪个是恁姑父?——坐搁左不个板头吸烟的那个。坐在左边那个板凳上吸烟的那个。
(20)谁个是恁姑父?——就是小明他三叔。(其中小明是双方都认识的)
2.询问时间,这种读法有人记作“早晚”,认为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认为“早晚”起源于晋代,至元代就不再用了。其实在郯城、徐州等地这样的用法仍存在,相当于“什么时候”,既可以询问未来的时间,也可以询问过去的时间。
(21)你早晚才能叫俺钱还上?(你什么时候才能还上我的钱?)
(22)恁家的屋是早晚盖的?(你家的房子是什么时候建的?)
有时还可以用于表反诘。
(23)你早晚见过咱怕过谁个的?(你什么时候见过我怕过别人呢?)
也可以用“哪会儿、多会”来询问时间。
(24)你哪会儿能上俺家来一趟?(你什么时候能来我家一趟?)
(25)他来学校多会了?(他到学校多长时间了?)
关键词:什么 反问 制约条件
一、引言
疑问代词“什么”除了疑问用法外,还可以用于感叹性反问句中表示否定。如:
(1)你在看什么书?
(2)这是什么鞋!一只大一只小的!
例(1)中的“什么”属于疑问代词“什么”的特指问法,但例(2)中虽用了“什么”却并不要求听者作出回答,属于含有感叹语气的反问用法,在语义上表示否定。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掌握疑问代词“什么”的否定用法并非难事,甚至可以运用自如,但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要想灵活掌握其用法并非易事。疑问代词“什么”否定用法的使用条件及句法环境若不揭示,或仅仅将其简单概括为疑问代词的反问用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找出人们习焉不察的疑问代词“什么”的否定用法现象背后蕴藏的规律,无论是对母语为汉语者重新认识语言现象还是对对外汉语教学都不无裨益。本文试图探讨疑问代词“什么”的使用条件及句法环境,以期对学习疑问代词“什么”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关于疑问代词“什么”的否定用法,许多学者早已关注到。吕叔湘(1980)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疑问代词的用法进行归纳时,就注意到了疑问代词的这种用法。但这是从母语者角度进行的观察描写,对于母语非汉语背景的学习者来说,归类说明还太笼统。下面我们将详细阐释疑问代词“什么”的反问用法的句法使用环境。
二、“什么”反问用法的限制条件
(一)由“什么”构成的独词句
由“什么”一词构成的独词句一般是眼前的事实或现象超过了自己的经验或者心理预期,直接表明说话者或惊讶或嗔怪的感情、评价,在语义上表示否定。如:
(3)~!都九点了,咱们得马上动身了。
(4)~!你已经五十岁了,真看不出来。
例(3)中,说话者预期不到九点,但事实上已经九点了,这超出了说话者的预期,说话者直抒胸臆,表现自己的惊讶之情。同理,例(4)中,说话者单纯从交际对象的外貌判断不出其实际年龄,当得知其真实年龄时,便发出了不可思议的反问,表达质疑与否定。在形式上,独词句独成一句,一般都后接小句阐明自己惊讶的原因,即后面带一个释因小句,这种倾向十分明显。
(二)对名词的选择和限制
1.“什么+N/NP”类格式的构成及限制
“什么”附着在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前,码化为“什么+N/NP”,主要表达对某种事物、现象所具性质的评价,一般是反对、质疑的语气,带有明显的贬斥色彩。
(5)什么博士!连个本科生都不如!
(6)什么老字号啊!越老越不值钱。
(7)这是什么手机啊!才用了半天就坏了!
句法功能方面,例(5)、(6)是“什么+N/NP(啊)”格式单独成句,例(7)中“什么+N/NP”格式作“是”字动词的宾语。
带有感叹语气的反问句通常都是由于说话人受到外界的强刺激而引起的,对说话人而言,引起刺激的源现象(即刺激物)一定具有区别于同类或同序列现象的显著性状或特征,这些性状及特征与说话者的经验或者心理预期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差距越大,反问所含的质疑、否定语气愈强。在这样的感叹性反问中,说话者重点不是表达疑问代词和名词成分的真值组合意义,即并不是寻求答案,而是目前出现的情况超过了以往的经验,使说话者抒感,并传递出这一不可置疑的超预期信息并求取听者认同。
例(5)中,说话者根据经验认为博士应该博学多识、比学历低的本科生优秀,但当事实并非如此时,便发出了感叹性反问,且在“什么+N/NP”格式加一后续小句,说明发出反问的原因。同理,根据惯常经验,手机应具备耐用的特点,一双鞋子的左右脚应该同样大小,但事实恰好相反,这两种极性的差别超出说话者的心理期待,便使之发出感叹性反问。
对于一个典型的名词来说,它既有概念义,又有附加义。所谓概念义,即“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①,也就是词典对词目所作的解释,但作为人们交际工具的语言,常会带有附加义,即人们基于自己的经验对其作出的主观评价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博士”释义为“学位的最高一级”,对“手机”的释义为“手持式移动电话的简称”,对“鞋”的释义为“穿在脚上、走路时着地的东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会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赋予其特定或某些附加色彩。根据人们的日常经验,“博士”应比“本科生”博闻多识,手机应该比一次性纸杯耐用,同一双鞋子应该是大小相同的两只鞋,如果所出现的情况与人们既有经验、认识不同、差距较大时,便促使说话者发出感叹性质疑、反问。
2.测试和说明
当外界所发生的情况或出现的刺激物并未超过常识性判断或者主观评价时,是不会用“什么+N/NP”格式反问的。如:
(8)*②什么博士!就是比本科生看问题深刻!
博士就是(果然)比本科生看问题深刻。
(9)*什么一次性纸杯!才用了一次就坏了!
一次性纸杯毕竟是一次性纸杯,才用了一次就坏了。
因此,我们认为“什么+N/NP”格式感叹性反问句中,合法的条件是:在人们的认识中,有一个日常经验的参照系,即有一个序列层级,或经验序列、心理序列,取序列中的某两个特定点,单向降级排列,如在“博士-硕士-学士”或者“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这样的学历序列中,按照典型情况,博士比硕士优秀、硕士比学士优秀,当出现反常情况时,便可以用“什么+N/NP”格式反问,并且只能是单向降级排列,即只可能表达一种质疑、否定之情。如:
(10)什么大学生!还不如个高中生呢!
升级排列是不能接受的,即不能表达赞扬、肯定之情。
(11)*什么三岁小孩!比高中生还优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