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范文

时间:2022-06-08 20:11:14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语文评课记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

第1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九色鹿》教师评课稿 沈老师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富有条理,从引导学生感悟九色鹿的外表美到领悟其内在美,重点突出,层层推进。教师清晰、流畅、干净、利落的过渡语言为本课的教学增色不少。沈老师本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关注到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不露痕迹地渗透了诚信教育,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1、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进行德育渗透。故事中的九色鹿、调达,性格各异、形象鲜明。课文篇幅较长,沈老师重点抓住表现九色鹿言行的第二、第四、第八自然节来品悟其形象,如通过抓住“立即”“汹涌”“挣扎”“救命”领悟九色鹿在危急关头救调达时的毫不犹豫、奋不顾身;抓住“只要”感悟九色鹿的不求回报;抓住九色鹿对国王说的那3句话,层层引导,品味九色鹿的智慧。在教学“见利忘义”这个词时,沈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先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调达看见了什么“利”,是“重金悬赏”,然后说说把什么给忘了,就是九色鹿对他的救命之恩,最后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见利忘义”。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了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与此同时,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教育就在剖析词句中悄悄地渗透。

2、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进行德育渗透 。新课标倡导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策略,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沈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通过指名读、分男女生读、齐读、加上动作读、变化语气对比阅读等多种形式,读出九色鹿的美丽,读出调达的可恶,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培养美好的心灵和崇尚的情操。

3、利用文本留白创设说话情境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沈老师多次设计了让学生想象练说的环节:如调达会怎样郑重起誓;调达看了皇榜后会怎么想等,既训练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通过角色的置换,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到调达落水得救后是怎样的感激涕泠,而面对悬赏时又见利忘义,灵魂是多么的肮脏。总之,沈老师用她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德育的渗透,智育是苍白的。有了德育的渗透,语文的智育课堂才更加丰满,充盈灵动。

第2篇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如何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课题。正像有研究者指出,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在中国当前的现实条件下,评课制度的变革,具体来说即观课议课教研范式的专业化转换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传统观课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指出,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弊端及表现为:重视“教”的评价,轻视“学”的评价;重视单一的学业成绩的评定,轻视综合学力的评价;重视个人层面的评价,轻视集体层面的评价;重视终结性评价,轻视形成性评价;重视“主科”的评价,轻视“副科”的评价;重视基于教学过程的一般视点的评价,轻视基于学科固有逻辑的评价;重视基于外在标准的观测者的评价,轻视基于内在标准的自我评价;重视量化取向的评价,轻视描述取向的评价。

反观小学语文观课议课,除了不同程度上存在以上共性问题而外,还有如下问题:

一是听评失衡。在实际教研中重听轻评,听得多、评得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议课与观课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可以说没有议课的观课,其意义会大打折扣。二是缺乏实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仅有定性的、描述式的评议,缺乏定量的、基于科学观察的分析;另一方面是评议时主观随意,罔顾事实,甚至自说自话,没有说服力。三是避重就轻。集中表现为“优点说足、缺点点缀”,对于存在比较严重、甚或导向性问题的教学,也往往视而不见,只在枝节上寻找“闪光点”。四是空泛表面。比如,评课中出现这样的语言:“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设计符合教材内容,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严谨,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运用恰当……”这样的议课就是典型的空洞无物,缺乏语文学科特点和针对性。五是忽视全程。完整的观课议课应涵盖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而以往的观课议课仅仅关注的是课中部分,既缺乏对教者课前教学预设的了解,课后的教者反思、集体研讨又常常缺位或走过场。六是缺少合作。传统的观课议课往往以教研员或学校领导作为评课主体,缺乏教者与观评课者之间的平等、深度的交流、互动。

小学语文观课议课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而导致观课议课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诊断、激励、促进、改进教学的功能,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可能有认识问题、组织问题、理论修养问题、研讨氛围问题等,但笔者认为最核心、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以往的观课议课是“去专业化”的,即缺乏应有的专业性、学术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从“听课评课”转变到“观察研究”,实现小学语文观课议课教研范式的专业化转换。

二、小学语文课堂观察研究的基本内容

须要说明的是,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引用、整合了华东师范大学崔允博士和宁波大学周勇博士关于课堂教学评价、观察研究的研究成果,并略加笔者的体会。

(一)课堂观察研究的含义

1.从方法技术看,课堂观察研究是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活动。课堂观察基于一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依据,将研究内容具体化为观察视点,借助定量与定性观察记录工具,对课堂行为或事件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定性与定量观察与分析,使观察结果更能有效贴近与刻画课堂行为,对问题的思考可以跳出经验的桎梏,更加深入和理性。

2.从研究过程来看,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系统与研究活动系统。研究过程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大阶段,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系统。在课前会议中被观察者向观察者介绍课堂教学主题和教学设计,观察者为寻找合适的观察点,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被观察者进行交流。课堂上,观察者根据课前的分工,进行认真观察记录。课后会议中,就课堂教学开展研讨,提出存在问题,给出改进建议。

研究活动包括: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信息、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活动。

3.从活动性质看,课堂观察研究是一种基于团队合作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研究活动。课堂研究人员是彼此分工、合作、互助的研究团队――研究共同体。在课堂观察的每个阶段,都充满着教师之间的多向互动。教师借助课堂观察结果及共同体的碰撞交流――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 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使研究共同体的每位成员都得到促进与发展。

(二)课堂观察研究的一般内容框架与观察视点

崔允博士基于课堂构成维度,提出LICC框架,认为课堂观察包括四个“内容构成维度”,其中每个维度又分为五个具体“观察视角”:

四个“内容构成维度”:

学生学习(Learning):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

教师教学(Instruction):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

课程性质(Curriculum):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

课堂文化(Culture):我在该课堂待了40或45分钟,整体感受如何?

五个具体“观察视角”:

内容维度1―学生学习―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内容维度2―教师教学―观察视角: 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内容维度3―课程性质―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内容维度4―课堂文化―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在每个“观察视角”之下,又分别找到3~5个具体的“观察点”(观察指标)。这样,“观察视角”与“观察点”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所谓的“观察视点”。

当然, “观察视角”与“观察点”(观察指标)都是“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须要给出明确的“操作性定义”。

在学习借鉴课堂观察研究的一般内容框架与观察视点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开发设计了《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观察分析框架》(见下表)。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苏教版;教研改革;工作经验;听课评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扬长避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研改革水平就能不断提高。一直以来,本着“为学生服务,让自己提高”的教研理念,全体语文教师都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完成学校的语文教研工作,如何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质量是众多语文教师在持续探讨的话题。那么,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何去何从?

一、确保评课质量,提高集体水平

听课评课活动一直是各校教研工作的传统,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对于提高全体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回顾当前各小学开展的听课评课教研活动,我们能够发现:很多学校虽然都组织了听课评课活动,但是教学水平提升得并不明显。反思其中的缘由,我们认为听课主题的不确定、制度的不规范是导致教研质量迟迟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

教研改革工作不应流于形式,组织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并不是在挑刺、在针对谁,而是为了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造福于学生。在开展听课评课教研工作的过程中,形式化倾向严重,很多学校一学期都开展不了几次听课评课活动,大多是看哪位老师有时间就安排听课,评课没有方向与主题,今天听一听这位老师讲四年级古诗,明天评一评那位老师教五年级现代文。

听课工作主题分散、评课内容不集中,将直接导致听课评课教研改革工作的失败,无益于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开展听课评课教研工作的过程中,各教研组组长应有方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听课内容,重点考虑本周期听课以什么主题为主,主要针对哪些对象,评课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有哪些教师可以参加,每周开展几次听课活动等问题。只有保证听课评课方向正确,教研改革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二、开展读书活动,提升学习质量

在教研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学工作者都将目标与重点放在教师身上,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提高教改工作质量中的重要地位。教W工作应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统一的整体,教改工作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除了教师之外,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需要受到关注。语文是一门信息量大的应用型学科,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研改革工作不仅需要考虑教材、书本这些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意义,还要拓宽教研渠道,引入课外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综合以上教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考虑,语文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推荐经典书籍,扩大知识容量,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推荐不同种类的阅读书目。低年级段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格林童话》《伊索寓言》《西游记》等书籍,阅读结束之后,由教师组织安排“童话故事表演大赛”;高年级段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繁星》《春水》《三国演义》《我们爱科学》等书籍,教导处在每学期的第10周开展阅读考级活动,将学生得分计入期末总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改工作一直密切关注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行为的转变等问题,容易忽略学生主体在语文学习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开展课外读书活动,不仅可以弥补当前教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质量,扩大阅读量。

三、教学评价改革,全面提升效率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对教学评价方式关注的力度不够,语文教学评价呈现静态化模式,这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发展目标。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应当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全面发展,而这四个指标在学习活动中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不应该也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体现。

小学语文教研的改革需要关注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引入最终评价体系中,建立成长档案袋,以档案袋的形式记录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以动态化评价趋势取代静态化评价模式,促进教改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想取得成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在这浩瀚无垠的教海中乘风破浪,为语文教研改革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改工作一定可以开出最美丽的浪花,让所有学生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第4篇

罗洼乡中心学校      王瑞琴

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的研究中,所有过程性的资料收集有一下几个方面:

1.文献资料收集法法: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查寻积累相关资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了解当前国内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的研究现状及支持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并与实践相印证,使实验能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

2、问卷调查的资料收集,有调查问卷、问卷的分析结果。在实验前、中、后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课堂实践调研,掌握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小结,使实验能循序渐进地深入。

3、典型课例研究的研究资料,结合学科特点,选择观看优秀教学课例,集体研讨法,以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等形式进行研讨,探寻适合我校各学段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模式,收集课件及教学设计、听评课的记录总结,课例分析性材料。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研 问题 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必须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所谓的原则,通常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绳"。我认为语文教学原则应坚持以下几点:

(一)坚持整体教学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研究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形成最佳的课堂结构模式,以便向45分钟要更高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从整体把握全篇文章入手,进入对重点的局部做精雕细刻的揣摩,再回到文章的整体上来总结;第二,课堂上要把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情操陶冶与思维训练等小学语文教学的各项任务熔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条原则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已时刻伴随,而且很有成效。

(二)坚持思维创新原则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般的思维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尤其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位置。

(三)坚持素质教育原则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它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素质为主要内容而实施的教育。为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小学语文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繁多,身陷各种检查研究

在小学中,许多学校都把教研活动提到了重要日程,学期之初大都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但教师认为搞教研活动,无非是听听课,根本就没把其当成一回事,公开课讲的多了,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实在觉得心烦:倘使硬着头皮听下去简直是浪费时间。教师谁都知道这样的教研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可是谁都没有勇气去进行教研创新。原因很简单:在一些学校,教师因为教学负担过重根本无力去从事教学研究活动。大多数教师的周课时总量都在18节以上,既要各课、上课,又要管理班务,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核,完成各种计划、记录、报表等,哪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理念、钻研新教材?即使勉强为之,也只是抄抄学习笔记而已,因为不抄就无法完成,长期以来大量的无效劳动给教师带来了繁重的教学压力,实在是不堪重负。

(二)教研活动形同虚设

许多学校为了把教研活动搞的热热闹闹,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搞起了所谓的教研。一线教师都知道,教学研究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难取得成绩的。仅仅是为了热闹搞教研还不如干脆放弃。搞教研必须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一个长远的研究课题,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然后在教学中去验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仅仅注重研究形式而忽视过程,终究难以取得骄人的成绩。

(三)信息渠道落后,教研资源不足

一方面学校因为教育条件落后,导致教育信息闭塞,教师长期处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难以及时更新,教学很难步入创新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教师只注重于校内的探讨,学校为节省资金也不愿派教师外出取经,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思想就变得极为陈旧,也就谈不上去进行教研创新了。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研的策略

(一)课例研究

学校应重视常态课的课例研究。以小学级组为单位先进行单元备课,中心发言人对整个单元的课文进行教材分析,明确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对课文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选取重点课文展开进一步研讨。执教教师对所选课文进行深入地钻研,搜集有关资料,撰写教学设计。执教后,级组内进行评课,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讨论、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

(二)专家引领

尽管教研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的,但它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参与和引领,否则,校本教研的研究很难有大的提升,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专家的引领就显得非常重要。主要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谈话、进行现场指导、教学示范、课题引领等形式指导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研。

(三)网络互动

为了提高研讨的互动性,可以利用QQ群。老师们在群上对日常教学中出现的现象,充分发表意见和展开讨论,使问题困惑及时得到解答。更重要的是,在听完课后,可以充分展开评课。除此,教师们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博客的作用,把研究课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公开发表。老师们听完课后以跟贴的形式发表评课意见。只要在网络环境下,老师们可以三言两语,可以随时提交意见,可以随时补充意见,可以随时借鉴别人的经验,这样的评课方式更加人性化,受到了广大老师的欢迎。跨越时空的网络下的教研模式促使教研活动的参与面更广,参与积极性更高,教研活动更富有效益。通过网络教研,群策群力,大家把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观点、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凝聚更多人的智慧,达到一种更高的学术层次,促进了普通教师与国家级专家和各地优秀教师的广泛交流,从而使每一个参与教研的人员都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改革当议》

[2]《二十一世纪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 有效性 培训对象 培训内容 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15-02

加强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解决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质与量的矛盾是当前小学语文老师培训的关键。结合我参与学校的广东省两个省级课题《山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山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四念一体”策略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分层培训,整体推进”策略与方法,所谓“分层培训”就是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划分培训对象的层次,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所谓“整体推进”就是培训对象所在学校、镇中心校、县教师进修学校三位一体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素质。

一、确立培训对象,以促进不同层级教师的专业发展

培训对象的确立是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创造、有效性开展的前提。我们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以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教育教学经验为主要依据,新教师为起点,并依对象确定前后接的层次和层递的对象。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师划分为三个层次:“新手型”教师、熟练型教师、骨干型教师。“新手型”教师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刚刚参加工作或参加工作二、三年的教师,另一种是虽然参加工作时间长,但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直接从高中、初中毕业的小学教师或民办、代课教师。熟练型教师是指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四年以上并且接受过一定的职业培训教育的教师。骨干型教师是指有比较高的学历、知识水平、教育教学经验较丰富、教育教学成绩较突出且有一定教研科研能力的教师。

二、设计培训内容,以满足不同层级教师的需求

我们在课题实验中发现,不同层级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有不同需求,对以前的院本培训比较反感,培训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的特点,从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和促进教师发展的需求出发,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新手型”教师

对于刚刚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他们处于角色的转变时期,缺乏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经验,不了解当地的文化环境和民风民俗。他们最需要的是了解当地的文化,了解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一些情况和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境,因此对他们而言,教育教学经验的传授和积累是最重要的。我们设计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新教材分析;小学语文典型课例分析;小学语文课例现场分析;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技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操作;当地文化介绍等。对于已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民办或代课教师,他们已有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知识结构存在不健全,教研科研能力较弱。我们设计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新教材分析;小学语文典型课例分析;小学语文课例现场分析;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及口语纠正;疑难解答等。我们提倡“边培训、边实践、边总结”的原则,旨在迅速提高教育教学技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熟练型教师

他们已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能处理日常的教育教学问题,能对自已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他们渴望向骨干教师转变,提高自已的教学、教研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作出理性的思考。我们设计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教研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信息收集;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动态和发展趋势;小学语文典型课例分析;小学语文课例现场分析;疑难解答等。我们旨在为教师解读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提供理论依据,又能提高他们在实践、理论、再实践过程中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教研能力和科研意识。

(三)骨干型教师

骨干型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能,知识结构较为合理,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达到教学目标,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较强。他们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已的教学能力,能够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昨天、今天,反思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更高的层次上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技能,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育信念,向优秀教师甚至向教育专家转变。我们设计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教研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信息收集;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动态和发展趋势;疑难解答;专题讲座;专题研究等。我们原则上采用讲座和学员自修自研相结合,布置一定的任务,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培训的实效。

三、选择培训模式,以适应不同层级教师的特点

(一)“新手型”教师

⑴集中讲授式。集中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与考核,使教师尽快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集中讲授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使教师尽快了解、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⑵集中讨论式。既可以把“新手型”教师集中到县教师进修学校,也可以以镇为单位集中到镇中心小学,在进修学校指导教师和县、镇学科带头人的组织下,以一定周数为周期,主要讨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这些资料同时可以做为熟练型教师和骨干型教师课题材料或教研专题。

第7篇

章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个能充分体现我国教育方针,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语文教

学法课程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法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汪飞雪(1967-),女,辽宁营口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法和特殊教育教学法研究。(辽宁

营口115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19-01

一、问题的提出

1.语文教学法课程要突出教学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语文教

学法课教学模式是由任课教师按照语文教学法教材的顺序,一

章章、一节节地讲授,教师倾其所有,将毕生所学滔滔不绝地向

学生传授,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师生间真正的互动,忽

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更谈不上对其将来从事语文教学应

有能力的培养。学生虽然学习了大量的教学法理论知识,具有

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功底,但由于教学内容与具体

的教育教学情境脱离,使得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从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来看,作为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特

有的教学法课程主要是以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为主。一方

面,教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学习教什么,如何教;另一方面,又

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和指导作用,能够促进教学技

能的形成。

2.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现状。(1)重理论讲析、轻教育教学

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教委

制定出了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许多专家学者也编订出多

种版本的《语文教学法》教材,这对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起到

了指导和保障作用。但教材在基本教学理论的讲授方面仍存在

诸如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等问题。例如,选用的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法》,该教材内容涉及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小学语

文教材、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小

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小学语文教师、小学生课程活动等方面,

教材体系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学生只能学到一块块互不联系的

教学理论,而无法将其整合为系统的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理论知

识。同时,教学理论课程用时过长,按照本专业课程计划的课时

安排,“语文教学法”总课时量仅为

64学时,其中基础理论部分

就需要

32课时,可供学生实践的教学时间包括见习只有

32学

时,这种教法只能让学生做一些静态的教案设计,缺乏走上讲

台试讲练习的机会。(2)教学评价手段单一、陈旧。语文教学法

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前教育课,

其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应该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然而,高职

院校的教学评价常用的方法是期末考试和论文两种形式,强调

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和复制。语文教学法课程同样也使用这两种

评价方式,如此一来只能助长学生对笔试高分值的追求,而对于

课程的内容只能是流于形式的死记硬背,忽视教学技能的形成

和培养,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1.整合精讲教育教学理论。打破教材条块分割,设计几个

连续的专题,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1)

结合当前语文课程改革情况介绍语文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对语

文教学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当前语文教学需求、更新教学理

念。(2)对于一些最基本教学理论,如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原

则、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

知识,也是他们将来备课、上课活动的必备理论指南。同时这

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一时又很难消化,因此,我们采用集中讲

述,只要求学生接受和记忆,不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以待在

以后的训练中慢慢消化吸收。(3)对于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

易忽视的知识,以及与形成学生语文基本功密切相关的内容,采

取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登台讲解,一

方面可以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从教的基

本技能。(4)对于与教育学等其他学科知识交叉重复的教学内

容,我们采取教师列出问题提纲、学生自学并形成综合的文字材

料,教师在总结学生自学情况的基础上作综合讲解的方法。

2.借鉴模仿示范课教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经典的小

学语文教学录像,请优秀小学教师来校讲示范课,到小学、特殊

教育学校听观摩课等形式借鉴模仿优秀课、示范课的教学。首

先,在见习观摩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边听课,边做好详

细的听课记录,不仅要记录下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在听课

笔记的边框中记录自己感受,回校后,仿照教学过程编写教案。

其次,分组讨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教师采用什么方法

完成教学目的、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训练

等”,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具体的教

学现象,同时又要用具体的教学现象去理解学过的语文教学法

理论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对所见所感生成了理性的认识,而且

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也有了真实的感受。最后,对照讨论的结果

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教案的各组成要素的内容与形式以及相互间

的关系,进一步修改教案,进行分环节的试讲练习,如导语设计、

授新过程、练习、板书设计等。试讲后学生先互相点评,教师在

学生点评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3.模拟课堂情境试讲。试讲是实习前的演练和准备教学。

通常是采取以下七个步骤进行:(1)给学生提供小学语文教材,

让他们根据教学要求独立分析和处理教材编写课时计划,设计

教学方案。(2)将学生分成试讲小组、评课小组、配合的“学生”小

组、录课小组。(3)制定听课、评课的评分标准和赋分办法。(4)从

试讲小组中推选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学生带头试讲,我们称之为

典型引路。(5)轮换各小组职能,做到人人试讲、人人会评课、人

人会录课。(6)利用微格教室资源优势回放经典教学片断的方法

讲评每节试讲课,教师根据学生在试讲中的表现评出每个学生

的试讲成绩。(7)以教学班为单位,选出试讲比较好的学生,在师

生评课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重新录制后存

档,为下届学生学习教学法课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三、语文教法改革的结果

语文教学法课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

是整合精讲教育教学理论,这个环节将语文教学法理论整合成

几个教学专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帮助学

生从理性上认识语文教学法理论知识。第二个环节是借鉴模仿

示范课教学,在这一环节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

基本教学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把培养学生形成教学技

能,发展教学能力放在第一位,组织学生模仿示范课教学内容编

写教案,设计教学环节。第三环节是模拟课堂情境试讲,利用微

格教室组织学生按着相应的步骤,完成试讲、评课、录课。这一

环节是语文教学法课程主体阶段,是将第一个环节的理论知识

联系实际的过程,是将第二环节每个教学步骤的单项训练过渡

到整体教学过程的综合训练,也是由教案的纸上谈兵,到通过试

讲实施教学的过程,模拟课程教学情境,发展教学能力。第四个

环节是加强教育实习,巩固教学成果,组织学生到基层学校听

课、上课,在实习过程中落实好实习的指导工作,做到有组织、有

管理、有听课记录,切实做好实习成绩评定工作。

总之,本课程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

教学法的理论,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深入学习增强了教学效

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毕业生能够适应语文教学及教学改革的需

要,可见,这种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刘文星,孟庆红.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2]杨秉静.开放式语文教学法浅谈[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2).

[3]岳强.小学语文实用教学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汪飞雪.听觉障碍学生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5]容慧华..赤峰学院学报

《语文教学法》教学中技能训练的实施与探索[J]

(科学教育版),2011(3).

[6]张兴旺.加强语文教学法教学中学生试讲环节[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0(3).

[7]袁利芬.论建构主义理论在高师语文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J].湖南医科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