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9 07:59:30
序论:在您撰写教师去极端化剖析材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 教师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年早期,其年龄特点、情感价值观特点等决定了他们在历史学习中的特点,所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认识高中生
1.高中生的年龄特点。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青年体质增强的时期,学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依然有重要的责任。为此,学校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在青年期,高中生基本完成了人的社会化,并将取得公民的资格,准备投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此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要对自己的未来作出重要的选择。重视友谊,逐渐关注社会,思考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并形成了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
以上特点决定了高中学生(相对于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同样不应该有过重的负担,历史课程要充实现代史学研究的成果,删除陈旧的内容,仍然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趣味性也不能简单地满足于故事式的历史情节,高中生需要在历史学习中进行思考,体味思维带来的快乐,具有较强实用性和现实性的历史才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2.高中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特点。价值取向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人的思想、态度、行为倾向等具有统领作用和整合作用。从认识方面看,高中生可能出现两类极端问题,一类是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另一类是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这两种心理都源自对社会缺乏应有的认识,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在价值观上,高中生也存在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想索取,不思奉献;另一种是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学校教育要使青年认清时代的要求、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定远大而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找到实现个人抱负的现实道路。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
在教育面向现代化,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今天,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把提高学生素质当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乃是当务之急。
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依据“双纲”(即《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中学历史考试大纲》),认真钻研课本, 把课本中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章、每一节的具体要求和通过学习应该达到何种程度都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既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便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课本中的大字部分,是历史课堂教学 的主要内容。当然,对于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也必须指导学生去阅读,这对于加深理解主要内容及拓宽学生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就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内容,归纳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讲完一个章节内容,学生可能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时可以让学生把疑问提出来,交给全班讨论,教师只在一旁作点拨、引导、启迪工作。对于学生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问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予以答复或提示,必要时则给予个别辅导。
实践证明,学生自己搞清楚的问题,其印象是很深的,记忆也牢,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 。
4.要求学生作学结。在每讲完一章、一单元及一本书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小结。写小结实际上是一次重新整理与复习已学内容的过程。学生们很可能在写小结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以前没有认识、理解的问题,以便弥补缺陷,并把分散在课本中的知识加以系统化,从而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因此,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带有总结性的作业,让学生完成。 另外,在课堂上每讲一道典型例题或习题,或评讲试题时,也可让学生进行小结,其内容可包括:(1)题型及演变;(2)解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3)多角度解题思路的方法。
5.让学生分析错误。学生在认识和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学习中的正常现象,教师的 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剖析错误,纠正错误。实践告诉我们,剖析错例往往比正面讲解印象更深。
观点材料化是指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观点和原理还原于具体的生动的现实材料之中。从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入手,综合归纳总结出蕴涵其中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理,自觉接受教育,提高觉悟。
注意,将观点、原理还原于材料的具体操作过程不是任意的、也不是盲目的。哪些观点应该而且也可以材料化是由教材内容决定的。思政课的内容直接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相联,它为指导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充分运用而不是脱离现代化建设中极为丰富生动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材料中理解和加深对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认识,感悟出真理的内涵和生命力以及真理对人类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在观点材料化的运用中,必须做到:
1.明确材料的作用,防止材料运用目的不明确。课堂教学中对材料的运用是一种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2.精心选用材料、反对材料的滥用。在备课中,教师首先要对平时搜集备用的材料进行精心比较、筛选,将各类材料按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优化重组。在运用材料上,一方面要重视隐含的知识点与教材结合贴切,不仅要选用能准确说明观点的材料,还要选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能启迪其深入思考的“新、近、活、热”的材料。另一方面,要做到主要选用那些对教材主题处理最合适的纵贯始终的一两个核心材料。然后对其进行纵深挖掘,切入教学目标的不同层次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这一核心材料步步递进,层层剖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选用材料不能仅限于引证,还要注意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材料的选用,一方面要能说明教材中的理论观点,但更重要的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功能。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综合归纳和演绎分析。
观点的材料化不是观点加材料的简单堆积,材料的选择不仅要服务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要服从于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也就是说还要做到“材料学生化”。
“材料学生化”就是要求教师在材料的选用上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材料的时空距离。材料应体现时空近体性原则,即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可接受程度,以增强材料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使材料真正发挥对学生教育的有效性。
首先,材料要反映时代特征和时间近体性原则。从教学的有效性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出发,要让学生感受当代最新实际,在对最新材料的分析中感悟理论、接受教育,也就是材料的选用要贴近当今时代,反映当代改革、开放、发展的生动的社会场面。
其次,材料要在空间上贴近学生,要真实体现空间的近体性原则。教师在选材上要多选用学生日常生活或周围的事例。利用学生有切身体会和感受的以及为他们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的材料,就很容易启发学生去联想去深刻领会蕴含在材料中的理论观点。
第三,学生化的材料应以教育性为根本点。思想政治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强大的德育功能。通观思想政治课教材,每年级均有特定的教育目标。高一年级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的传授,教育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基本的经济原理和观点分析我国社会经济现象,提高其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对高二年级进行哲学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有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和道路;对高三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责任感。明确了特定年级的教育任务,在教学中就应始终对准思想教育的中心和焦点选用材料。要以选用反映现代化建设中光明和积极面的材料为主,多给学生以鼓舞和激励,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做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思想政治 高中 复习 方法探究
一、以课本为本法
学生开始高三政治总复习对,手中往往已有很多复习资料,这些资料上一般都有复习提纲,提纲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综合概括、系统归纳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往往将这些复习资料视为高考的灵丹妙药,把课本丢弃到一边儿。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同学们必须认识到提纲仅是复习的工具,课本才是复习的依据。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呈现出题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但是题目设计始终不离课本。因此,在政治总复习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熟悉各部分知识,并从更高层次上加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归类连线,综合训练,强化巩固
所谓“线”,即归类连线。也就是打破课与课之间的界限,将有关的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而后进行归类综合训练。这是搞好复习的中心环节。具体做法是:
首先,指导学生把教材中的有关“标志”、“原因”、“表现”、“意义”、“作用”、“区别”、“关键”、“本质”、“关系”等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线。然后根据归类整理的知识线设计练习题,进行综合训练,可选用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训练。其次,归类综合训练还可以把所学知识按题型分类进行综合训练。可分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说明题、阅读分析题等题型训练。训练内容既抓住基础知识,还要突出重点、难点。
1、教师应向学生讲清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如:有些学生对于阅读理解题、判断说明题、理解说明题审题拿不准,答题没有把握。这就要提醒学生开拓思路,尽可能把与本题目相关的内容都列举出来,然后加以适当选择,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
2、教师还要讲清题型变化特点,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其灵活变通的能力。近几年来,政治试题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变一题为多题”,即一个问题可变化为多种题型。
三、要从“活”处活化教材,强化知识与实际的结合
教材中的概念和原理都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尽管教材中运用很多实例进行了说明,但往往由于做例证的材料已比较过时,其说服力明显下降,更因为学习的目的不是背“条条”而是应用,再加上高考试题灵活多样、取材新颖的特点,因此教师更不能只讲理论而不联系实际,要多联系现实中的典型事例和身边的问题,力求把枯燥概念生动化、抽象原理通俗化,摒弃单纯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法。上复习课也同样要联系大量的新教材、新热点或成语、典故、身边的故事,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把课上“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各种能力。
四、融入学生自己的观点,让课本的知识点思想感情化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极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要看是否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甚至可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了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政治课复习是否真正具有实际的意义、学生在以后的答题中能否运用自如。比如,在复习时,可以结合具体知识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把这些问题和困难提出来,然后与其他同学和教师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政治课还真有用,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能为自己指明正确的航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自然而然地高涨起来,使学生把自己的感情思想彻彻底底地融入课本。
五、优化答题技巧,提高考试效益
关键词:农村;二胎男生;问题化;认识;建议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全镇人口6.18万,在校学生1055人,学生来自于本镇及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春节过后,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两个星期之后,我校的初二学生开始接二连三出现离家出走现象,学校对此非常重视,组织教师针对这个现象开展调研,探求原因,以便寻求一些对策,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对出走学生特征初步分析,发现这些学生多是家中的二胎男生。
二胎男生怎么了?他们的成长环境与其他学生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想法有什么特别?为什么进入初二第二个学期,他们在学校里不想待下去了,会选择离家出走这一极端的行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二胎男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我们从学生分布、自身特征、家庭环境等方面展开调查,从中清理出问题学生中二胎男生的一些共性,寻找二胎男生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及发展历程,以便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和指导各有关方面,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达到防患于未然。
一、现状调查
为弄清问题的实质,我们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调查:全镇初中适龄孩子调查、本校二胎男生及有问题的二胎男生调查、在校问题二胎男生表现调查、问题二胎男生家庭状况调查。
具体情况汇总如下:
调查一:沥海镇初中适龄孩子调查
材料来源:沥海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接待员:王建炎
调查日期:2012年5月8日
调查二:沥海镇中学各年级二胎男生及有问题的二胎男生调查
材料来源:沥海镇中学教务处、政教处
调查日期:2012年5月23日
说明:
(1)问题二胎男生的界定:指问题较多、一个月违纪现象超过4次的二胎男生,成绩较差,期末考成绩位于年级后20%。
(2)占总人数比例=二胎男生人数/年级总人数。
(3)占二胎男生人数比例=问题二胎男生人数/二胎男生数。
调查三:问题二胎男生在校表现调查
材料来源:由各班主任提供,学校政教处汇总
调查日期:2012年5月23日
调查四:问题二胎男生家庭状况调查
材料来源:由学校政教处组织对本校问题学生进行家庭状况调查,发放调查表。(调查表见附件材料。)
调查日期:2012年5月23日
对回收到的调查表进行分类整理,根据班主任的提名属于问题二胎男生的调查表进行汇总,共收到有效调查表36份,经整理结果如下:
家庭结构:四口之家的21户、五口之家1户(大女儿已出嫁)、六口之家的14户(与祖辈同住)。第一胎为女儿的33户,其中11户没有符合政策,年龄间隔短。3户第一胎为男孩。
家长受教育程度:父亲初中学历的28户、高中学历的8户;母亲初中学历的32户、高中学历的4户。
平时主要监护人:双亲监护的12户、母亲一人监护的18户、由祖辈监护的6户。
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很满意的没有、还过得去的10户、不满意的26户。
监护人的主要工作:主要是负责日常生活护理,督促孩子的学习。
亲子沟通情况:良好的1户、一般的10户、沟通困难,基本没有沟通的25户。
孩子作业时间:大多数在1.5小时左右。
孩子睡觉时间:大多数在晚上8点到9点。
孩子在家的主要活动:20人主要是在家看电视或碟;8人上网玩游戏或聊天;5人打篮球;3人外出串门。
做家务情况:调查显示孩子基本不做家务,也不让他们做家务。
生活自理能力:初三学生生活基本能自理,初一、初二生活自理能力不好,洗澡等都需要大人帮助,衣服都不是自己换洗的,需监护人督促。
孩子交友情况:13人基本没有在家谈起要好的朋友,也不出门到朋友家里或让朋友来家里;10人有要好的朋友;13人朋友交往密切。
每周零花钱(包括平时在校的就餐费用):17人70~100元;13人110~120元;6人130~150元。
上网及进网吧情况:20人曾经有过但现在已经不去了;5人偶尔去一下;11人星期天一定要去一下。
二胎生育原因:均为一个孩子太冷清,希望能热闹一些,对孩子的成长会有所帮助。
一胎的现状:22人在读高一级学校,其中16人读大学或大专,6人读职高;10人在单位工作;4人在家待业。
二、农村初中二胎男生问题化成因分析
根据调查获得的材料分析,在农村初中阶段出现一些二胎男生的问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发展性问题,其之所以来得唐突,表现得猛烈,既与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有关,又受孩子自身发展规律所影响,而外部环境因素又可分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
三、对二胎男生“问题现象”的认识与建议
我们认为二胎男生“问题化”现象的出现,是孩子成长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性现象。初二年级二胎男生接二连三地离家出走是问题焦点的集中体现。对于这个群体的学生如何教育?可能不同以往多女孩子的教育,也不同于独生子女的教育。对于二胎男生中极端行为高频出现的现象,绝不仅仅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量的积累最终导致了这些极端行为的产生。因此,对于二胎男生“问题化”现象的引导、转化,应该首先定位在他的家庭教育方面,健全家庭教育模式,然后通过家庭落实在孩子的身上。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学会倾听,现身说法;(2)合理期望,激励为先;(3)给孩子留下一些空间与时间,“无为”教育,回归自然。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复习方法
思想政治复习课作为政治课堂教学基本课型之一,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率和效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的信度和效度,打造乐学课堂、善学课堂、高效课堂,本人经过多年尝试探究,对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为高中政治课同仁共鉴。
一、以课本为本法
学生开始高三政治总复习对,手中往往已有很多复习资料,这些资料上一般都有复习提纲,提纲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综合概括、系统归纳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往往将这些复习资料视为高考的灵丹妙药,把课本丢弃到一边儿。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同学们必须认识到提纲仅是复习的工具,课本才是复习的依据。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呈现出题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但是题目设计始终不离课本。因此,在政治总复习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熟悉各部分知识,并从更高层次上加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强化读书引导,夯实知识基础
读好教材是一个高中生学好政治的基本功,这在复习课中尤为重要。我在充分肯定和尊重学生特色选择的前提下,对学生读教材的方法做如下要求,以期提高学生读教材的兴趣和实效性。
(1)熟记目录,理清板块。复习课学习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整体把握教材知识,反复浏览进而熟记目录,使学生对教材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学生可以通过比对目录,将教材知识划分为若干板块(如《生活与哲学》可分为四块),从而在脑海中初步形成知识体系。
(2)做好联结,深化教材。第一,前联后挂读教材。学生读教材时,不能像初学时那样就一个部分去读一个部分,应有意识地、能动地前联后挂知识点,找出共通点,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记忆教材。第二,结合实际读教材。联系实际读教材不仅会使学习有兴趣,还能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联系的实际应尽可能具有典型性、时效性。第三,联系考纲读教材。考纲对各知识点有明确的考查层次要求,要求不同读教材的方式方法也应不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第四,联系考题读教材。坚持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随时联系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平时比较规范的训练题,做到能熟知近些年各知识点的考试命题情况,并大致预测未来考查方向和考查方式。
三、紧跟时代,关注热点,让课本知识生活化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中,让学生使用课本的基础知识去解答、探析所遇到的难题,把课本基础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扎根于课本外,还必须要求他们把课本知识理论应用于生活实践中,用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理论融入生活是思想政治课复习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高考政治考查的重要原则。政治学科高考命题十分重视基础知识和热点问题的融合,为此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将时事与思想政治课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争取让学生在高考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取得好成绩。
四、优化答题技巧,提高考试效益
关键词:阅读教学 合作学习 创新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不少农村语文教师感觉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过程上,仍然存在着语文实践活动不够丰富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时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教师放任自流,教师只管 提出问题,对于学生如何讨论,如何合作则不管不问;二是教师收得太紧,课堂气氛过于紧张、严肃,缺少合作讨论的氛围。由此,合作学习就只能流于形式,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其次,课堂中,师生的交流比较肤浅,停留在表面上,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指名回答。这样,使交流局限于师生的单项交流,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教师往 往关注学生是否能说出自己心中的预想答案,而容易忽视学生的表达中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使课堂上许多精彩的生成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开拓。
再次,阅读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不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听、说、读、写,应该作为语文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对学生朗读指导的过程。
二、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探讨
(一)通过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讨论,有利于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学生人格、品质和心理的健康成长。阅读能力的提高,又反过来加深了学生阅读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我们应该注意:一是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与任务;二是教师要把握好合适的时间和适当的时机;三是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适时点拨非常重要。
(二)引导想象,丰富体验,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拓。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 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在“大语文”教育观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 于课本。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加速学生的拓展阅读,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学生受文本的客观制约,另一方面学生又不应该是简单的接受文本内容,而是自觉地参与对文本内容的补充完善和发展思维,特别 是对文本内容中由于省略号或空白等造成的悬念,更会做出种种补充和拓展。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课合理的 续想,从而开拓学生思维,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使学生充分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转换角色,平等宽容,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教师角色应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导师”向“学友”转变、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把学生学习的课堂“放心”地交给学生。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转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 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 挖掘创新的潜质。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质疑解疑的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
参考文献:
[1]吴玉花.阅读课教学初探[J].教育革新,2007(07).
[2]邵琴.批注式阅读初探[J].考试周刊,2001(47).
追求观赏性本无可厚非。但是,语文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不仅需要轰轰烈烈的表演,更需要扎扎实实的训练。和观赏性相比,实用性更能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本真,更能达成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一起剖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片面追求观赏性问题的表现、根源及对策。
一、语文课堂教学片面追求观赏性的表现
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我们可以观察到片面追求观赏性的种种表现。我们不妨从教师角色、学生作用、环节设置三个方面的异化谈起。
1、教师的角色被异化。
这里讲的异化,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教师的角色被极端强化,二是教师的角色被严重弱化。前者导致教师成为课堂唯一的主角,学生成为“配角”式的“群众演员”,整堂课成为教师展示个人才艺的“梦想剧场”、“星光大道”;后者导致教师成为课堂上的傀儡与摆设,让学生牵着鼻子。
2、学生的角色被异化。
就课堂教学而言,师生之间的“异化”是相对的。教师被弱化的课堂,学生必然被强化;反之亦然。教学是一项双边互动的活动,但是真正实践起来,往往并不容易。
3、教学的环节被异化。
语文,顾名思义,语是以听说读写为主,文是以字词句篇为主。文是材料是基础,语是方法是关键。无语难成文,无文难成语,语文教学的环节一旦被异化,它就不再是纯正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它在导入、过渡、拓展、总结等环节就被异化成了音乐课、美术课、舞蹈课、物理课、化学课……学科渗透的泛用和电化手段的滥用是语文课堂教学被异化的罪魁祸首。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确实是包罗万象,语文也应该呈现丰富,但千万不要忘记语文“语言文字训练课”的本质,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学术课、杂谈课。如:一位教师在讲《范进中举》时直接播放相关的电视剧片段,教师和学生一起成为观众。另一位在执教此课时则安排学生演课本剧,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成为观众。这样的课堂偶尔为之,以达激发兴趣、调节气氛之目的是可以的,但若长此以往,教学效果恐怕难以保证。
二、语文课堂教学片面追求观赏性的根源
我们惯用的思维方式是先找客观原因。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片面追求观赏性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大众媒介强势影响。时代飞速发展,大众媒介铺天盖地,它的强势影响使得不少执教者和评教者迷失了方向,形成了一种“越娱乐越好”的错误评价观。
二是专家引领推波助澜。一部分专家、学者、名师不仅在理论上倡导观赏性,而且在实践中运用观赏性原则组织教学,导致一线教学盲目跟风,东施效颦。以观赏性为主导的评价潮流使得语文教育重蹈形式主义的覆辙,而且与以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是学生好恶雪上加霜。不少学生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浮躁有余,沉静不足,偏爱形式花哨的课堂,一些教师无奈之下投其所好,改头换面地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成了片面追求观赏性的“奴隶”。
“观念决定方法,思想指导行动。”不管怎么说,客观原因毕竟是外因,不通过内因的作用,外因是无能为力的,这个道理人所共知。片面追求观赏性大量泛滥的根本原因是教师主观认识上的偏差,也就是说,教师在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课程观、教材观、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甚至是教师观的转变方面,还赶不上课改的步伐,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观念的偏差只是外壳,境界的缺失才是内核。当一个人把工作当成事业,把生命当成使命,把学生当成儿女的时候,他一定会少些浮躁、少些急躁、少些毛躁,多些扎实、多些踏实、多些诚实。在这一点上,当代教育大师魏书生倡导得最好,实践得最好,坚持得最好。魏书生老师在解释自己成功的原因时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话:“我教书就像有人打麻将一样,一走进课堂,精气神就来了。”要论他成功的原因,我想最根本的一点最关键的一条,恐怕应该说是他当初就根本没有冲着成功成名去教书。可见,追求越高,境界越高,成就越大。
素养不高,外强中干是一些教师热捧观赏性课堂的又一诱因。这好比初练武术的人,经不起真招、真式、真功的考验,只好用一些花拳、绣腿、怪样装点门面。这种情况下,敢不敢讲,会不会讲,能不能讲出个性,一系列问题考验着不少语文教师的能力,也左右着语文教师的抉择。讲得太“实用”了,学生不欢迎;讲得太“观赏”了,效果没保证。游移在两者之间,弄不好落得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三、语文课堂教学片面追求观赏性的对策
实践出问题,归根结蒂是理论出了偏差。我们为片面追求语文课堂教学观赏性把脉,则其病因明显,对策可出。我认为,克服片面追求观赏性,应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要扣紧语文的根。要立足高层次解读语文教学。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生命、意识、灵性等多方面的文化观照,而不是对文字、文章的分解与组合。从某种意义上说,特别对语文教育而言,育人重于教书,做人重于求知。语文课如果把“考”当作老师的法宝,把“分”当作学生的命根,那将是整个教育的不幸与悲哀。教语文,只有站在“着眼终身发展”的高度,才有可能“培养创新人才。”
其次,要立稳教师的身。育人须有基本功,其一是德,其二是才。德为才之基,人乃才之本。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才可能练就精湛的教学技艺。才无止境,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教师的学养、才能不设上限,也没有上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是古人对教师示范作用的生动阐释。
最后,要抓牢学生的心。要抓住心,得付出心,真诚的慈爱心、淡泊的平常心、强烈的责任心、执着的事业心等,缺一不可。想抓住学生的心,就得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支持学生、把学生当人看,当朋友看,当孩子看,当儿女看。如果师生双方都发自内心地“爱你没商量”,则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走上民主、科学、高效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