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士伦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07-19 09:22:30

序论:在您撰写护士伦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护士伦理论文

第1篇

1.1存在问题

1.1.1分级护理医嘱的准确性肖小文[2]调查发现:一级、二级护理所占比例高,达43.2%、50.4%,比相关资料[3]高;一级护理符合率仅27.8%,二级护理符合率仅36.2%,护理级别实际评定符合率低;从入院到出院一直是一级护理者占38.5%,一直是二级护理者占40.0%,护理级别大多未能客观反映病情变化;医生下达的护理级别整体向一级护理偏移,而且多数护士认为医生确定的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毕慧敏等[4]调查结果是52.55%,具有大专学历或中级职称的护士持这一观点的比例更高。毕慧敏等[5]将医嘱护理分级和标准护理分级作比较,发现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王淑琴等[6,7]将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护理分级作比较,也得出同样结论。

1.1.2护士落实分级护理的随意性较大由于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和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使医嘱逐渐失去严肃性和应有的权威性[4,8];护士淡化分级护理并形成思维定势,对不按相应护理级别护理司空见惯,对确需按规定执行的护理也敷衍了事,结果是分级护理对部分病人只是一种形式[2,8]。

1.1.3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魏畅[9]调查发现,分级护理执行人员中有9.01%~58.57%是由分级护理服务体系规定的最低资质标准人员提供的;2.21%~87.96%是由低于规定的最低资质标准人员执行的;1.83%~41.68%是由超过最低资质标准人员执行的,这说明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1.2原因分析

1.2.1医学教育要求与分级护理制度不相符医疗与护理相辅相成,但在医学教育中很少涉及分级护理的相关内容,绝大多数医学生不甚了解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10]。王淑琴等[6]调查发现:住院医师在校期间仅有31.75%的人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其余68.25%的人在后期工作实践中逐渐了解;对分级护理依据即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为20.63%,部分了解者为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由于临床医生对分级护理的知识了解有限,医生往往根据主观经验或以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造成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不规范[6,10]。

1.2.2医生认识上的偏差如有些医生对护理级别从思想上未引起重视,下达的医嘱存在随意性[2];有些医生对新入院病人倾向于开出一级护理医嘱,以提醒护士注意[5];有些医生从经济考虑,认为把护理级别开高1个或2个等级可增加科室的收入[2];有些医生为自我保护,在病人病情变化时不及时更改护理级别[9]。这些原因也导致分级护理制度执行的不规范。

1.2.3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国家卫生部曾调查了全国210所医院,结果显示,护士缺编的医院占被调查医院的93.3%[11]。有些护士认为人员缺编是分级护理不能落实的重要原因,而这种观点在学历、职称高者比例更高[4]。现有护士很难满足分级护理的需要。

2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

2.1由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护理学基础》及全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材《护理理论》都对分级护理的标准和要求作了详细的阐述,护士对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的适用范围、护理内容极为熟悉,而且能熟练掌握操作规程[12],理论上说,护士是有能力下达分级护理的。

2.2由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20余年来,已形成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13,14]。高等护理教育的年招生量已经超过护理专业年招生总量的30%。据教育部统计,至2005年,我国已有4所学校开设了护理学博士教育,30余所学校开设了护理学硕士教育、133所学校

设了本科护理教育,近250所学校开设了护理高职教育,400余所学校开设了护理中职教育。除学校教育以外,成人自学考试专科和本科段均开设了护理专业,加上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14]。

完善的教育体系使护士掌握了大量护理专业知识,在理论上,护士具有分析病人病情、了解病人疾病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做出决策,对病人进行分级护理,组织安排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15]。

2.3由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我国已经培养了大批护理人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理队伍不断壮大[12]。至2004年底,全国护士数量为130.78万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达25.6%[13]。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的要求:到2010年,护士中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30%,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50%,二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30%[13]。

高学历护士的加入是医院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却存在着高低学历护士、不同等级护士同等使用的问题[16],这不仅大大挫伤高学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极易造成由于不能体现自身价值而流失的现象;而由护士下达分级护理就是体现自身价值、展示护理工作独立性的一个尝试。

2.4由护理专业的自主性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专业自主性是指个人有权利自由的独立作业且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说明,负完全责任[17]。目前,尽管护理专业在不断发展,但护理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未被社会乃至被医院的管理者所认可,护理工作仍被看作是从属于医疗工作之下,甚至有人认为在医院是“以医养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医生是医院的主体,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决策权,护士没有权利参与真正的决策和决定[18],护士的工作自主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束缚[19],工作满意度也受到影响。有研究[20]认为,对工作环境缺乏支配能力、参与机构决策机会过少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之一。

弗莱德森在他著名的《医疗职业:应用知识的社会学研究》(Freidson,1970)一书中认为:将职业与其他行业区分开来的唯一标准在于“自主性的事实”,即一种对工作具有合法性控制的状态,一个职业只有获得了对于决定从事其职业工作的正确内容和有效方法的排他性权力的时候,才具有稳固的地位[21]。但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由医生确定病人护理级别,护士被动执行的现象,如此下去护理专业自主性将如何体现?护士的专业知识将如何综合应用?

2.5从护理伦理角度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护理伦理是以医德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范为指导而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控制和调整着护理人员的思想感情和形态。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支持维护、行动负责、互助合作、关怀照顾。

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常常使护理人员陷入了“伦理困境”,出现专业伦理与专业角色要求的冲突[22]:一方面在护理专业的伦理规范中,护士应该支持维护病人的利益和权利,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另一方面,在专业角色上,护士应配合医嘱的执行。护理伦理学指出,护士对自己所做的行动负有责任,即行动负责,指在护理领域内有关护理决策由护士做出,可见护理业务范围内如分级护理的问题应由护士自己决策并采取措施[19]。2.6由学者观点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胡斌春等[8]通过了解香港地区部分医院的分级护理情况发现:香港地区的护理级别由护士确定,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值得借鉴。肖小文等[2,4,5,19]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理人员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这样既可避免跨专业指挥带来的问题,又可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级护士主观能动性,体现责权利和专业价值[23]。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医疗与护理是既有合作又有分工的两个专业。护理当然要根据医嘱进行,但不等于说护理工作没有相对独立性;护士与医生是平等的分工合作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因而在如何护理病人问题上,应该由护士做出决策,进行组织安排,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护士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树立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19]。护理人员若能取得下达分级护理的权力,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必能提高,我国护理事业必将翻开进一步发展的新篇章。

论文关键词:护士护嘱病人分级护理可行性

论文摘要:阐述现行分级护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从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医院护士发展现状、护理专业的自主性、护理伦理角度等分析由护士下达分级护理护嘱的可行性。

分级护理是按照国家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通常是在病人入院后由医生下达、护士依据医嘱实施[1],目前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从而引发了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郑雪梅,郑水利,车文芳,等.医院护理活动时间分配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7.

[2]肖小文

基层医院护理级别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9-20.

[3]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1-63.

[4]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5]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6]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临床分级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17.

[7]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军队医院病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6A):1014-1015.

[8]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7-58.

[9]魏畅.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分级护理服务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军区进修学院,2005:32-33.

[10]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11]胡玲,欧阳山蓓.我国护理人员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31-33.

[12]杨俊兰,于洪.浅议护士处方权[J].包头医学,2006,30(3):38.

[13]杨英华.护理教育现状与反思[J].上海护理,2006,6(4):1-2.

[14]沈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护理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8-9.

[15]郑洁,郜玉珍.浅淡现代医护关系中的护士角色[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15(2):143-144.

[16]郑丽芬,陶慧娟,诸永莲.不同学历护士的组织管理及专业自主性的研究[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10):1193-1194.

[17]苏丽智.最新护理学导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49.

[18]刘玉馥.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4-5.

[19]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20]张立红,韩英军,朱月珍,等.部队医院护理科研开展现状的调查[J].南方护理杂志,1997,4(1):36-37.

[21]刘思达.职业自主性与国家干预——西方职业社会学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6,1:197-221.

第2篇

论文摘要:阐述现行分级护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从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医院护士发展现状、护理专业的自主性、护理伦理角度等分析由护士下达分级护理护嘱的可行性。

分级护理是按照国家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通常是在病人入院后由医生下达、护士依据医嘱实施[1],目前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从而引发了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思考。

1分级护理执行现状

1.1存在问题

1.1.1分级护理医嘱的准确性肖小文[2]调查发现:一级、二级护理所占比例高,达43.2%、50.4%,比相关资料[3]高;一级护理符合率仅27.8%,二级护理符合率仅36.2%,护理级别实际评定符合率低;从入院到出院一直是一级护理者占38.5%,一直是二级护理者占40.0%,护理级别大多未能客观反映病情变化;医生下达的护理级别整体向一级护理偏移,而且多数护士认为医生确定的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毕慧敏等[4]调查结果是52.55%,具有大专学历或中级职称的护士持这一观点的比例更高。毕慧敏等[5]将医嘱护理分级和标准护理分级作比较,发现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王淑琴等[6,7]将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护理分级作比较,也得出同样结论。

1.1.2护士落实分级护理的随意性较大由于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和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使医嘱逐渐失去严肃性和应有的权威性[4,8];护士淡化分级护理并形成思维定势,对不按相应护理级别护理司空见惯,对确需按规定执行的护理也敷衍了事,结果是分级护理对部分病人只是一种形式[2,8]。

1.1.3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魏畅[9]调查发现,分级护理执行人员中有9.01%~58.57%是由分级护理服务体系规定的最低资质标准人员提供的;2.21%~87.96%是由低于规定的最低资质标准人员执行的;1.83%~41.68%是由超过最低资质标准人员执行的,这说明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1.2原因分析

1.2.1医学教育要求与分级护理制度不相符医疗与护理相辅相成,但在医学教育中很少涉及分级护理的相关内容,绝大多数医学生不甚了解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10]。王淑琴等[6]调查发现:住院医师在校期间仅有31.75%的人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其余68.25%的人在后期工作实践中逐渐了解;对分级护理依据即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为20.63%,部分了解者为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由于临床医生对分级护理的知识了解有限,医生往往根据主观经验或以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造成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不规范[6,10]。

1.2.2医生认识上的偏差如有些医生对护理级别从思想上未引起重视,下达的医嘱存在随意性[2];有些医生对新入院病人倾向于开出一级护理医嘱,以提醒护士注意[5];有些医生从经济考虑,认为把护理级别开高1个或2个等级可增加科室的收入[2];有些医生为自我保护,在病人病情变化时不及时更改护理级别[9]。这些原因也导致分级护理制度执行的不规范。

1.2.3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国家卫生部曾调查了全国210所医院,结果显示,护士缺编的医院占被调查医院的93.3%[11]。有些护士认为人员缺编是分级护理不能落实的重要原因,而这种观点在学历、职称高者比例更高[4]。现有护士很难满足分级护理的需要。

2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

2.1由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护理学基础》及全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材《护理理论》都对分级护理的标准和要求作了详细的阐述,护士对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的适用范围、护理内容极为熟悉,而且能熟练掌握操作规程[12],理论上说,护士是有能力下达分级护理的。

2.2由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20余年来,已形成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13,14]。高等护理教育的年招生量已经超过护理专业年招生总量的30%。据教育部统计,至2005年,我国已有4所学校开设了护理学博士教育,30余所学校开设了护理学硕士教育、133所学校

开设了本科护理教育,近250所学校开设了护理高职教育,400余所学校开设了护理中职教育。除学校教育以外,成人自学考试专科和本科段均开设了护理专业,加上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14]。

完善的教育体系使护士掌握了大量护理专业知识,在理论上,护士具有分析病人病情、了解病人疾病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做出决策,对病人进行分级护理,组织安排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15]。

2.3由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我国已经培养了大批护理人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理队伍不断壮大[12]。至2004年底,全国护士数量为130.78万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达25.6%[13]。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的要求:到2010年,护士中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30%,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50%,二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30%[13]。

高学历护士的加入是医院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却存在着高低学历护士、不同等级护士同等使用的问题[16],这不仅大大挫伤高学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极易造成由于不能体现自身价值而流失的现象;而由护士下达分级护理就是体现自身价值、展示护理工作独立性的一个尝试。

2.4由护理专业的自主性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专业自主性是指个人有权利自由的独立作业且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说明,负完全责任[17]。目前,尽管护理专业在不断发展,但护理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未被社会乃至被医院的管理者所认可,护理工作仍被看作是从属于医疗工作之下,甚至有人认为在医院是“以医养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医生是医院的主体,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决策权,护士没有权利参与真正的决策和决定[18],护士的工作自主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束缚[19],工作满意度也受到影响。有研究[20]认为,对工作环境缺乏支配能力、参与机构决策机会过少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之一。

弗莱德森在他著名的《医疗职业:应用知识的社会学研究》(Freidson,1970)一书中认为:将职业与其他行业区分开来的唯一标准在于“自主性的事实”,即一种对工作具有合法性控制的状态,一个职业只有获得了对于决定从事其职业工作的正确内容和有效方法的排他性权力的时候,才具有稳固的地位[21]。但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由医生确定病人护理级别,护士被动执行的现象,如此下去护理专业自主性将如何体现?护士的专业知识将如何综合应用?

2.5从护理伦理角度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护理伦理是以医德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范为指导而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控制和调整着护理人员的思想感情和形态。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支持维护、行动负责、互助合作、关怀照顾。

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常常使护理人员陷入了“伦理困境”,出现专业伦理与专业角色要求的冲突[22]:一方面在护理专业的伦理规范中,护士应该支持维护病人的利益和权利,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另一方面,在专业角色上,护士应配合医嘱的执行。护理伦理学指出,护士对自己所做的行动负有责任,即行动负责,指在护理领域内有关护理决策由护士做出,可见护理业务范围内如分级护理的问题应由护士自己决策并采取措施[19]。2.6由学者观点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胡斌春等[8]通过了解香港地区部分医院的分级护理情况发现:香港地区的护理级别由护士确定,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值得借鉴。肖小文等[2,4,5,19]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理人员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这样既可避免跨专业指挥带来的问题,又可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级护士主观能动性,体现责权利和专业价值[23]。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医疗与护理是既有合作又有分工的两个专业。护理当然要根据医嘱进行,但不等于说护理工作没有相对独立性;护士与医生是平等的分工合作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因而在如何护理病人问题上,应该由护士做出决策,进行组织安排,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护士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树立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19]。护理人员若能取得下达分级护理的权力,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必能提高,我国护理事业必将翻开进一步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郑雪梅,郑水利,车文芳,等.医院护理活动时间分配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7.

[2]肖小文.

基层医院护理级别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9-20.

[3]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1-63.

[4]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5]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6]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临床分级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17.

[7]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军队医院病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6A):1014-1015.

[8]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7-58.

[9]魏畅.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分级护理服务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军区进修学院,2005:32-33.

[10]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11]胡玲,欧阳山蓓.我国护理人员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31-33.

[12]杨俊兰,于洪.浅议护士处方权[J].包头医学,2006,30(3):38.

[13]杨英华.护理教育现状与反思[J].上海护理,2006,6(4):1-2.

[14]沈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护理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8-9.

[15]郑洁,郜玉珍.浅淡现代医护关系中的护士角色[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15(2):143-144.

[16]郑丽芬,陶慧娟,诸永莲.不同学历护士的组织管理及专业自主性的研究[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10):1193-1194.

[17]苏丽智.最新护理学导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49.

[18]刘玉馥.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4-5.

[19]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20]张立红,韩英军,朱月珍,等.部队医院护理科研开展现状的调查[J].南方护理杂志,1997,4(1):36-37.

[21]刘思达.职业自主性与国家干预——西方职业社会学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6,1:197-221.

第3篇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内科收治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发生了伦理护理问题,均知情同意;将有严重心理疾病或意识障碍、其他因素引发的伦理护理问题等的患者排除在外。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3~72岁,平均(41.2±3.5)岁。另选取我院40名女性护理人员,年龄22~45岁,平均(32.2±5.2)岁。在职称方面,25名为护士,13名为护师,2名为副主任护师;在学历方面,21名为中专,8名为大专,11名为本科及以上。本研究符合我院医院伦理学管理规定。

1.2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资料、护理内容,统计护理伦理问题的类型,并深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依据本院实际将调查问卷自行制定出来,对伦理护理实践应用过程中受调查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

2结果

2.1风湿内科护理伦理问题的患者调查结果分析

风湿内科护理伦理问题的患者调查结果显示,对隐私部位护理不当26例,合并感染性疾病8例,人文关怀程度不够6例,分别占总数的65.0%、20.0%、15.0%。

2.2风湿内科护理伦理问题的护理人员调查结果分析

风湿内科护理伦理问题的护理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对未熟练掌握基础伦理护理知识19例,面对伦理问题时做出错误选择13例,恐惧患者合并的感染性疾病3例,对患者未进行人文关怀护理2例,未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1例,其他2例,分别占总数的47.5%、32.5%、7.5%、5.0%、2.5%、5.0%。

3讨论

3.1风湿内科护理中伦理护理问题的调查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风湿内科护理伦理问题的患者调查结果显示,对隐私部位护理不当26例,合并感染性疾病8例,人文关怀程度不够6例,分别占总数的65.0%、20.0%、15.0%;风湿内科护理伦理问题的护理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对未熟练掌握基础伦理护理知识19例,面对伦理问题时做出错误选择13例,恐惧患者合并的感染性疾病3例,对患者未进行人文关怀护理2例,未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1例,其他2例,分别占总数的47.5%、32.5%、7.5%、5.0%、2.5%、5.0%,说明风湿内科护理中存在伦理护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对风湿内科护理效果造成了极大程度的制约。

3.2风湿内科护理中伦理护理问题发生的原因

风湿内科护理中发生伦理护理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风湿内科临床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面对的患者有女性也有男性,女性患者具有细腻的心思,因此如果临床护理人员没有给予其充分的关注,其就极易产生没有得到充分的人文关怀的感觉,进而引发护理伦理问题;而男性患者在面对女性护理人员时极易产生遮羞心理,这也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伦理问题发生的风险。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伦理护理问题为三个方面:

①隐私护理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患者的遮羞心理,这就将极大的困难带给了临床护理,同时,由于女性是护理人员的主体,因此在护理男性患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护理其,这就极易引发伦理问题;

②临床护理人员由于恐惧患者合并疾病的传染性,因此极易在护理过程中采取消极的态度。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护理传染性疾病并不是风湿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重点,因此极易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对患者进行消极护理;

③人性化伦理问题给予在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产生。

3.3风湿内科护理中伦理护理问题的诱发因素

很多因素均会对风湿内科护理人员的伦理护理质量造成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①一些护理人员没有充分掌握护理伦理的基础知识,比如,对护理伦理的内涵掌握不清,无法有效辨别可能存在的护理伦理问题;

②一些护理人员在伦理护理工作过程中无法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其自身缺乏较高的护理水平及素质,比如,有消极护理及护理恐惧心理等存在;

③在面对护理伦理问题的过程中,一些护理人员缺乏准确的辨别能力,比如,在临床医生没有到场时,一些护理人员在面对两难选择的过程中无法独立判断,更加无法以护理伦理理念为指导做出最佳的选择等。

3.湿内科护理中伦理护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风湿内科临床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将伦理护理问题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①临床应该依据本院风湿内科护理实践的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的护理伦理意识进行大力的培养,开展伦理护理强化学习班,如果护理人员的伦理护理意识较为薄弱,则对她们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有效提升其伦理护理意识,也可以在新老护理人员的带教实习中融入护理伦理的带教实践,使新入门的护理人员以较快的速度对护理伦理的精髓进行熟练的掌握;

②对护理人员进行积极主动的引导,使其在面对伦理问题时做出准确选择,由于一些护理人员的自我抉择意识较为薄弱,因此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该将教学点设定为将护理实例突出出来,对护理人员举一反三的能力进行着重培养;

③风湿内科伦理护理现状在单纯进行护理伦理培训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善,因此将有效的考核及评价体系建立起来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④将“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有效培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对风湿内科伦理护理质量进行切实有效的改善并促进其显著提升。现阶段,医院应该以“以人文本”的护理观念为基点制定相关护理对策,促进护理模式的有效改善,从而促进护理伦理问题发生率的极大程度降低,同时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伦理意识及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第4篇

作者单位:537400北流市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科教科

骆书秀:女,大专,副主任护师,科长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09

护理论文是护理实践的总结,是护理人员将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升华,体现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理论能力、思维方法及科研创新能力。由于基层护理人员起点低,认为护理工作简单、重复,加上常常超负荷工作,外出学习机会较少,缺乏写作经验,从而妨碍了论文的撰写质量。有文献调查60%以上的基层护理人员认为论文撰写有困难[1],认为工作太忙的占63.2%,有想法而不知怎样写的占59.5%[2]。为提高基层护理人员撰写论文的写作能力,本文就撰写论文相对固定格式的要领综述如下。

1护理论文撰写格式的要领

1.1选题要求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要注意4个原则: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创新性[3]。文题应醒目、简短明了,好的文题既能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又能恰当反映论文的内涵,使读者迅速获得全文的中心思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是有人常用“题好文一半”来描述题目的重要性。文题一般不设副题。

1.2署名的原则论文署名表示成果的所有者,署名是文责自负的承诺,愿意承担责任,署名者拥有著作权的声明。署名必须是作者的真实姓名,一般按实际贡献大小排列,原则上署名不超过6人[4]。页脚附上工作单位名称、邮编、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以方便编辑部因稿件问题如修改、补充资料等和作者联系。也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1.3摘要摘要是论文的灵魂和缩影,以提供论文内容概括为目的的, 不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 也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 是简明扼要、高度概括文献核心内容的短文[5]。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要素,用黑体标注醒目使读者易找到所需内容。摘要用第三人称写[6]。在写目的时一般多用“了解、观察、探讨、总结、分析”等开头;在写方法时重点介绍研究对象、方法、分组和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是摘要的核心部分, 重点写出实验的数据和统计学处理的结果;结论是对全文内容或围绕摘要中的“目的”下结论,反映一个研究课题的价值,要注意其真实性、客观性以及可重复性。

1.4

关键词 的选取

关键词 是专门为标引和检索文献的一种人工语言[7],

关键词 的选取和标引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文章被检索的概率和被引频次,甚至关系到刊物影响因子。因此,应选择能全面反映论文主题、提高文献检出率的专业性规范化的在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词或名词词组作为

关键词 ,有文献统计

关键词 的出现率在85%以上[7,8]。

关键词 既可从文章的题名、摘要中选取,也可从正文各级小标题中选取,李华[7]认为选取

关键词 要以全文为依据,以结论和摘要为重点,以标题为首选。

1.5引言引言是写在论文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 也就是论文的开场白,要求有层次感和逻辑性,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及其密切关联的现状, 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指出存在问题,从而提出本文所需解决的问题和目标。引言对正文起到提纲挈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9]。

1.6临床资料与方法论文中的数据资料来自于临床,收集资料时应遵循完整性、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4个原则[10],因此要说明论文临床资料的出处,包括研究时间范围、对象的一般信息(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病程长短等),样本量、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分组是随机抽取还是随意选择,使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方法中用法要具体到剂量、疗程。“方法”部分仅包括研究方案开始实施前的信息,研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应归入“结果”部分。

1.7结果结果是对科研设计目的的直接回答[11],常以数据或图表表示。这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医学论文要求对结果进行客观如实地报道,无论阳性和阴性的结果都交待清楚,避免发表偏倚。避免就其意义、价值等问题进行议论,注意结果部分不要与讨论部分重复,以免显得累赘。

1.8讨论讨论是论文中最难写的部分,是判断论文水平,衡量作者水平高低的部分,是对结果的解释和理论说明。讨论的撰写格式可多种多样,但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围绕研究的本身展开[12]。可根据研究的内容、结果、创新点或针对某一现象、某一数据等从理论与事实方面进行展开论述,可借助

参考文献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有学者[13]认为经验论文讨论部分应注意呼应引言、解释结果、说明偏倚、比较利弊、说明结论实用性等。

1.9

参考文献的引用

参考文献是对论文、期刊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更是科学规范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要求,与正文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能对正文起到补充和佐证作用[14,15]。作者在写论文引用他人数据或观点时引用

参考文献,既体现科学的继承性,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引用的

参考文献作者应亲自阅读过,选择最重要、关键且与论文主题密切相关的能反映新观点、新经验、新方法、新技术的文献为主。有学者[16]认为引用学术权威性高和影响力强的核心、精品、优秀等期刊和名家文献,不仅可增加自身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还可借鉴其研究思路和方法。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表明:

参考文献越新颖,论文、刊物影响因子越高[17];引用的文献一般以近3年为主,5年之前的文献尽量少引用[15],以10~15篇为宜[18],综述一般20~30篇。规范著录

参考文献既体现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反映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在一定程度影响着论文的质量[14,16]。因此,

参考文献要以GB/T7714-2005《文后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为标准,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用上标的形式标于引用内容的末尾,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依次著录,文献的前3名作者应全部列出,3名以上者在第3名后加逗号再加“等”[19],著录文献后要逐一核对以保证其正确性。

1.10志谢作者可把在研究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或稿件准备方面得到过帮助的人或单位在中致谢,并描述其作用或贡献,如“学术指导”“审阅研究方案”“统计学分析”等。对资金和物质支持者也应予以致谢[20]。但必须征得致谢者的同意。

1.11撰写论文的注意事项

1.11.1撰写论文前善于积累收集资料实践是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文章素材来源的基础。灵感来自于对从事临床工作的投入和追求,在临床中注重病人细小的变化,捕捉每一个新苗头,通过头脑震荡法而出现的“一闪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包含有创新内涵,要及时记录下来,将会积累成为撰写论文的第一手资料。通过阅读综述,往往会收获包含某个专题的信息,可采取“滚雪球”的办法掌握某专题新的进展动态[21]。在实践中找题材,克服定势思维,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寻找新突破,及早带着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和向专家请教,查找理论支持,并付诸于行动实施进行临床观察。收集资料尽量详细记录,以便于统计分析其相关性。

1.11.2撰写技巧“创新”是论文的灵魂,包括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等。初学者通过临摹法和经验法等模仿他人文章格式的写作,既是容易掌握写作的方法,又能及时了解杂志对书写格式、表达方式的要求。书写论文时语言表达准确,通俗易懂,文字措辞不能模棱两可,结构严谨。投稿前要认真阅读稿件反复推敲,有学者[22]认为修改论文后需要通读2~3遍,投稿前还需反复朗读论文校对3次以上[23];注重论文的整体布局和论文创新点、亮点的段落,梳理论文的观点、逐段推敲表述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有必要向学科带头人或专科老师请教。要有较强的时间意识,早日发表可以抢先拥有研究成果,所以论文成文后争取早日获得发表的机会。

1.11.3文章字数要求遵照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第5版) [24]一般论著字数在2500~5000字,综述字数在4000~6000字,病例报告字数在1000~1500字左右,题目20个字内,结构式摘要(200字左右),

关键词 3~10个,引言200~250个字[9]。各种刊物对文章字数、摘要、

关键词 、

参考文献数目均有具体的要求。

2小结

护理人员的论文写作能力是科研能力的体现,基层护理人员未受到系统的培训,其综合、分析、逻辑、写作能力有所欠缺。但只要不断学习,广泛阅读文献,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借助文献提供的信息和灵感,继续思索和总结,在自己熟悉的实际工作领域中进行创新,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或在重要节日领导致辞中提出的研究方向选择题材[25]。同时了解论文撰写的格式和技巧,认真理顺写作论文的思路同样可以写出立题新颖和格式规范的稿件。还要注意论文类型、格式、提交方式、审稿周期等稿约要求,在撰写论文前事先阅读目标刊物的投稿须知,可提高中稿率。

参考文献

[1]赵芳,陈梓惠,赵清平.二级综合性医院护理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5):56-57.

[2]周厚秀,张佳思.初级职称临床护士论文撰写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10):1274-1275.

[3]孔琪,秦川.SCI论文的写作及常见退稿原因分析[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11(11):71-76.

[4]次央.医学论文的撰写与基本要求[J].西藏科技,2007(6):27-31.

[5]李恩昌.医学伦理学论文写作的依据、类型及若干方法[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4):121-123.

[6]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4-75.

[7]李华.医学论文

关键词 的选取和标引[J].中医学报,2012,25(6):1109-1110.

[8]许卓文.医学论文中的

关键词 和主题词[J].临床荟萃,2012,27(20):Ⅳ-1784.

[9]《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 电子版)》编辑部.如何撰写论文前言[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3,7(2):152.

[10]芦殿荣,李冬云,陈信义,等.临床研究课题资料收集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及其质控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0):753-755.

[11]田翠华,陈炜明.医学论文写作与发表[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9.

[12]于双成,李正红,李玉玲.医学论文讨论部分的写作原则与技巧[J].医学与社会,2009,22(2):71-72.

[13]Dighe M,Luo S,Cuevas C,et al.Efficacy of thyroid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mall thyroid nodules[J].Eur J Radiol,2013,82(6):274-280.

[14]谢二娟.科技期刊

参考文献著录常见错误及编校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4):182-183.

[15]潘明志.科技期刊编辑应重视文后

参考文献的审核加工[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2):236-237.

[16]王银平.编辑应重视对作者著录

参考文献的引导[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4):147-149.

[17]李恩昌.医学伦理学论文写作的依据、类型及若干方法[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4):121-123.

[18]丁春.论

参考文献的引用原则、著录要求及编辑审稿要点[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532-534.

[19]《医学与社会》编辑部.《医学与社会》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J]. 医学与社会,2011,24(10):83.

[20]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生物医学论文的写作与编辑(一)[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0):901-905.

[21]陈广信.医学论文撰写方法与技巧[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15(5):363-365.

[22]倪东鸿,马奋华,王小曼.大气科学类论文的撰写、投稿和修改[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27(5):707-716.

[2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编辑部.如何向SCI收录的优秀期刊投稿:投稿前反复校对,细节决定一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367.

[24]秦慧,张品南.医学论文写作与投稿技巧[J].中国医疗前沿,2008,3(6):51-52.

[25]周燕平.护理论文如何选题[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93-95.

第5篇

符号互动(symbolicinteractionism)理论又称“象征互动理论”,它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Mead,GeorgeHerbert)最早创立。整体而言,这种理论强调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社会生活,研究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同时它又认为,应该从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环境中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有研究者概括指出,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事物本身不存在意义,意义是人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赋予的;(2)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根据自身对事物意义的理解来应对事物;(3)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互动的过程而改变的。[1]在符号互动理论中,符号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所谓“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举例来说,语言、文字、动作、物品、场景,甚至他人的观点态度等等,它们都是构成人的生活环境的事物,因此都可以视为一种符号。一种事物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大家(相关的人们)所公认的。比如,世界各地的人们,基本都会公认“吼叫”(伴有语言的动作)使人害怕,而“和蔼”(一种态度)则令人亲切。在人类所有的符号系统中,语言可谓是最丰富、最灵活的一种符号。个体往往通过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包括表情与体态)等各种语言方式来传达各种意义,从而实现与他人之间的复杂交往。此外,物品、社会情境等也都可以成为重要符号,比如,校徽是一所学校的标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红色的场境则往往跟红火热烈、激昂向上、吉祥如意等紧密相连。个体的行为与活动是作为社会学研究理论的符号互动论关注的要点之一。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将作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分解为“客我”和“主我”两个方面。其中,“客我”是指个体自己采取的一组有组织的他人的态度,即个体从他人的态度和视角出发观察和评价自己的“自我”,“主我”是有机体对他人的态度做出的反应。“客我”能使社会个体之间通过符号互动的过程相互协调与合作,并使社会在个体多样化的基础上保持稳定。社会的行为与活动是符号互动理论关注的另一个要点。符号互动理论强调,要了解个人行为,就必须先了解群体行为。米德的“社会”概念则与“泛化的他人”概念紧密相关。在符号互动论者看来,“泛化的他人”是使个体获得自我统一体的有组织的共同体或者社会群体,即人类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有组织的社会群体。[2]这种社会是一种动态的实体,是经由持续的沟通、互动过程形成的。在这个共同体或社会群体中,表意性符号担任着信息沟通的任务。通过运用符号,参与者为他人和自己的行动赋予意义。

二、表意符号与师德培训

表意符号是互动与交流的工具,而语言是表意符号中最重要的符号。因此,在师德培训中,语言特别是有声语言就成了最重要的互动手段。师德培训中,师德研究专家或教师中的师德模范开展的系列“专题演讲”“主题宣讲”或“我的道德故事”等等,都能起到很好的符号互动作用。无声行为、姿态、肢体动作、个人态度等等,也是符号。举例来说,尊重是一种态度,是表意的符号。有不少的师德培训者与教育管理者都说:尊重教师是最好的师德培训。在笔者参加的“国培计划(2013)师德培训者研修项目”中,培训者创造性地将参训教师安排到中小学一线给中小学教师进行“师德宣讲”,让参训教师受到了专家般的尊重,除了接受培训的一线中小学教师受到师德培训的感染外,参训教师本身也得到了一种很好的能力锻炼并在师德方面得到了提升。[3]顺此,我们可以推理得出,师德培训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参训教师来说,都是表意的符号。符号互动理论为我们找到了“表意的态度”这种符号被运用到师德培训中,并能起到良好效果的理论依据。情境也是一种很好的表意符号。在符号互动理论中,情境是指人们在行动之前所面对的情况或场景,包括作为行动主体的人、角色关系、人的行为、时间、地点和具体场合等。实际上,任何具有意义的符号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才能确切地表示出其意义,因此人们也总是将上述种种因素进行组合以表达自己的意义。事实上,人们只有将符号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或者在一定背景下去理解符号,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涵义。通过对符号进行主观解释并赋予意义,人际间的相互交流沟通才得以实现。在师德培训中,我们特别要注意运用好情境。当前的师德培训,经常让学员走进有德育特色的中小学,或参观、或听课、或交流。让中小学本身的情境作用得以发挥的“田野学习”,成了师德培训中深受学员欢迎的方式。“国培计划(2013)师德培训者研修班”让100位学员到特殊教育学校,跟聋人孩子一起听课、一起活动,跟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起交流。通过活动与交流,很多学员知道了聋人孩子学习的不易,了解到特殊教育学校老师的工作艰辛与爱岗敬业。所有这些,都让参与“田野学习”的参训教师心灵受到极大震撼,甚至会在交流过程中哽咽落泪。这种直抵学员内心的师德培训,使学员在心灵震撼中得到师德提升。笔者参与协助设计的华南师大“广州市花都区小学德育副校长高级研修班”“走进中山”活动,班上全体41位学员分两天分别走进中山市西厂小学与云衢小学,现场观摩了云衢小学学生的篮球操表演、花式篮球表演及双扇舞的大型千人展演活动。孩子们熟练而整齐划一的优美动作,师生们进退场时良好的精神面貌与在整体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高尚道德水准,震撼着每一个研修班学员们的心灵。孩子们优美的表演,就是最好的德育情境,打动了学员们的心。而西厂小学的特色大课间现场展示活动中,铁环叮当、长绳舞动、风筝哗啦啦、花样橡皮筋翻飞、拳打沙包、彩棒彩球交相飞舞……宽阔的操场成了学生欢乐的海洋,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学生们还在快乐中学会了爱,他们更爱同学,更爱班级,更爱学校。在这里,师生的快乐活动场景成为了一种表意符号,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感染,通过无形的个体与个体的符号互动对话,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研修班学员与该校学生、该校教师与研修班学员的情感,互相产生着正面的积极影响。在这里,情境作为一种符号在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而情境对研修班的学员们来说,通过赋予良好情境可以达到催人奋进的积极意义,通过情境感染与对情境的内悟,促其师德水平得到提升。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让文字、图片、音乐、电影、网络等等也都成为了表意的符号。由此提示我们,师德培训就要大力通过读书看文、参观看图片展览、听音乐、看电影、网络交流、同伴互助等等形式来完成。“国培计划(2013)师德培训者研修班”进行经典教育电影赏析,不愧为现代媒体技术与师德培训形式的巧妙运用[4]。符号互动理论所指的符号,其形式是多样的,因此,在师德培训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创造性地创设与运用多种多样的符号,通过各种符号互动,师德培训的形式也会越来越丰富。

三、“自我”的充实与师德的实现

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他们是学生的行为楷模,对其师德要求自然是高标准的。教师们要教给下一代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先要具有优良道德,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先有一桶水”。由此来看,教师的高尚师德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被逼出来的。但高尚师德到底是怎样形成的?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问题。米德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与“客我”互动的结果,其重要特征是它能够把自己作为对象,反观自身,自己与自己交流。这种反思功能是人类所独有的。“主我”是“有机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是“他在自己的行动中针对某种社会情境做出的反应”;“客我”是“有机体自己采取的一组有组织的他人的态度”,“他人的态度构成了有组织的客我,然后有机体作为一个主我对之反应”。人类的每个行动都开始于“主我”的冲动,然后很快地受控于“客我”。对教师来说,当学生不听话时,“主我”想体罚学生,但“客我”告诫“主我”体罚学生是不行的。这里“主我”与“客我”完成了内部对话,“主我”受控于“客我”,最终教师没有体罚学生,“客我”就成了一种师德规范,教师的“自我”通过“主我”与“客我”以内部语言作为符号互动的方式得以实现,教师的师德得以形成。再如,当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起哄时,“主我”就想发火批评这些学生,但“客我”意识到批评不一定起到良好效果。这时,“主我”与“客我”之间就出现了分歧,它们就会以“是批评学生还是不批评学生?是不是我备课不充分?是我讲课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还是学生背后有什么原因?”等等问题开展内部对话。教师通过多次“主我”与“客我”的内部对话,“自我”越来越完善,师德系统也就慢慢形成了。又如,碰到学员在师德培训的课堂上昏昏欲睡时,培训者之“主我”内在的冲动想怒骂这些萎靡不振的学员,但培训者之“客我”很清楚用骂的方式在这个时候或许不能真正起作用,这时候,“主我”更多地是服从于“客我”,“主我”与“客我”之间在个体内部形成了一次对话。当我们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辩论、自我赞美、自我责备时,我们实质上是在与一个“内部的人”对话。米德认为,“主我”与“客我”的经常性对话与相互作用,形成了“自我”。对于教师而言,“自我”对话的德育就是道德意识、道德实践以及道德学习活动的反思,是教师对个体过去道德生活经历的追问与对他人道德生活要求的探究,教师内心的矛盾与道德困惑促使他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道德态度,使矛盾逐步缓解,“自我”不断地得到充实与发展。这样,高尚的师德就慢慢地形成了。

四、“泛化的他人”与师德的发展

第6篇

为了让护理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做好心理、生理上的准备。

1.1选择实习基地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非常重要。我院的实习基地必须是教学医院或规模较大、科室齐全、设备精良、患者较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二级甲等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便于学生就业,我院实践教学地点是由学校安排和自我联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我院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毕业实习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若干规定》进行实习点的审核把关。

1.2重视实习前教育在护生实习前,我院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全方位对护生加强教育,着重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等教育。如开设护理伦理学、护士礼仪训练、沟通技巧、怎样当好实习生、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如何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如何防范临床医疗纠纷等专题讲座;召开实习前动员大会,组织学习学校“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医院简介”、邀请附属医院的优秀护士介绍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举办往届优秀实习生的经验报告会、实会、“做合格实习生”讨论会等,使护生消除紧张的情绪,对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有所了解,放下思想包袱,做好实习的充分准备,愉快地进入毕业实习。这些措施对护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1.3强化护生实习前的技能训练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各家实习医院都将对实习学生进行上岗前考核。为了让护生能够迅速适应临床实践。在我校实训中心对护生实习前进行66学时的强化技能培训。实训项目有:血压测定和记录、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肌肉注射、静脉输液、铺床法、导尿术、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鼻导管吸氧法、鼻饲法、口腔护理、超声雾化疗法、生理反射检查法、肝脾触诊检查法、骨盆外测量、复苏术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准确与规范、动作的熟练速度、动作的协调性,强化“三查七对”、无菌观念等医疗护理制度。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必要时进行示范。最后进行逐项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实习资格,进入临床实习。

2过程控制

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是事关整个护理教学教学的质量的关键环节,是重中之中的环节。护理学院领导就如何加强实习生管理多次开会研讨,制定了符合本院特点的管理办法。加强与临床各实习点联系是了解学生完成毕业实习情况,掌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进完善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

2.1与临床各实习点保持紧密联系,强化医院的教学意识,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工作在学生进入实习点前由实向实习医院呈递我校《普通本专科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学生名单,学校和医院就共同的责任要达成协议,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学习环境的标准、轮转计划及考核标准,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工作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从而为护生在临床学习阶段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制定实习医院的巡查制度我院领导亲自带队,和教学管理人员及班主任一起到实习医院走访医教科、护理部,到科室对实习生进行检查和慰问。建立巡查记录本,记录各实习医院学生实习期间的出勤、表现情况和完成实践教学情况,包括在实习带教师生间的评价和出现的问题。因我院有大量在外地实习的学生,为了防止实习管理失控,我院对各散在实习医院通过、电话、个别实习点实地检查的形式进行跟踪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确保外地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实习计划。

2.3实习情况汇报制度实行实负责制,实每周向医院护理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每月向学校进行一次实习工作汇报。各医院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组织召开实习生及带教老师座谈会,并向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汇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使学校能够及时掌握实习情况,对前段时间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先进,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让实习生讨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7篇

对少阴人有益的食品如狗肉、鸡肉、蜂蜜等,对少阳人是有害的。少阳人为热多体质,故辣椒、生姜、蒜、胡椒等辛辣有刺激性的调味品和鸡肉、羊肉、狗肉、人参、蜂蜜等是不符合于少阳人体质的。又因素体常表现为阴虚体质,故补阴的食品是很有必要的。如啤酒、绿豆、大麦、小豆、猪肉、鸡蛋、鸭肉、玉米、白菜、黄瓜、南瓜、香瓜、香蕉等饮食很适合于少阳人的。而热性食物如生姜、胡椒、鸡肉、辣椒应尽量避免,以免火上加油。有害食品有酒、鸡肉、牛肉、苹果、牛奶、花生、獐肉。

太阳人易患疾病是噎嗝、反胃之病,因此忌辛热食物宜清淡饮食,对太阳人是很适合的。饮食类有柿、樱桃、松、麦、蛤、蕨、葡萄、白菜、生菜、木瓜、鱿鱼、明太鱼、虾类、五加皮茶等。太阳人肝之机能恒不足,故尽量避免多摄入高蛋白食物而加重肝脏负担。有害食品有猪肉、辣椒、雪糖、石首鱼。太阳人适合低脂肪、清淡饮食,而且冷食比热食更适合于其体质的。如芥麦、冷面、螃蟹、葡萄、猕猴桃、柿子、樱桃等为适宜食品。

太阴人肺小而肝大,其肺为温脏,肝为凉脏,多为肥胖体质,多湿多痰,血浊气涩,故易患高血压、中风等疾病。刺激性食品和高脂肪食品如鸡肉、狗肉、猪肉、人参茶、生姜、蜂蜜等应尽量避免为好。太阴人适合饮食有杏、梨、茄子、胡桃、雪糖、西瓜、大豆、小麦、豆腐、牛肉、牛乳、鲭鱼、海菜、昆布、五味子、大麦、地瓜、明卵、海带、甘栗、萝卜、桔梗、沙参、蕨菜等。要多运动、勤洗澡、多发汗,多食用粗纤维,增强肠蠕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太阴人喜欢吃牛肉、鱼类及厚味饮食,平素就多食。太阴人形体多肥胖,而且有“多食家”之称。所以即使是太阴人饮食,亦不宜多食而造成肥胖。有害食品有猪肉、鸡肉、白菜、苹果、鸡蛋、山羊肉等。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它能节约体内胰岛素用量,减轻胰脏负担。肥胖及轻症、无症状患者,单靠饮食疗法,就可以控制病情。病情较重及胰岛素依赖性患者,在用药同时,必须配合饮食疗法,才能防止病情恶化。在体内吸收糖需要胰岛素,吸收蛋白质也同样需要胰岛素。于是吃的越多,越胖,需要胰岛素越多。《素问•奇病论篇》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中满,故其上溢转为消渴。”这就是说: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或肥胖之人(在四象人中以太阴人为多)胰岛素消耗增多,糖分聚积,易积热内生,化燥伤津,发为消渴。再一方面,运动可以减轻体重,减少胰岛素需要量,以帮更好的控制糖尿病。故对太阴人糖尿病,应避免多食、运动不足、肥胖及体内增加胰岛素的因素,采用“八分饱、多运动”为其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