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6 01:48:47
序论:在您撰写应试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英语教学应用价值
小学英语教学,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掌握一定的词汇和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以及拼读、拼写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喜欢英语并善于运用英语,为学生之后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初步基础。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们的社会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人们的行动、生活、思维方式都已随着这一新兴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在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论文,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由粉笔、课本与老师口述所构成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龙源期刊。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内涵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即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或简称多媒体技术,对文本(text)、图形(graph)、静止图像(still image)、声音(audio)、动画(animation)和视频(video)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是在计算机平台上对信息载体,包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再现,使信息表达更具综合性和表现力,可以充分调动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习者进行知识学习提供一个全方位英语学习的交互环境。
多媒体教学正是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容量大、全兼容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将各种教学信息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调动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能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密度,提升教学质量。多媒体英语教室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借助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个性化的英语学习环境,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这必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予形声兼具教育论文,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教学活动变得情景交融,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对英语的认知和表达也更加准确。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综合处理能力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将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形象有趣、视听兼容的动感内容,能创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中栩栩如生的图片,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欢快的歌曲、chant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加深学生的印象;精心设计的Flash游戏对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复习巩固新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一个生动的教学过程通过多媒体表现出来,胜过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多媒体能够形象地突出课程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的学习任务变得明了,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简练,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老师们都有这样的同感教育论文,有的老师表示: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忘得慢,“听说看做”结合起来的记得牢。多媒体通过学生视觉与听觉双重刺激,加快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知理解和综合运用,增强了学生运用英语的意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龙源期刊。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多元化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和评价标准的制约,学生往往局限于课本或教师的教学思维框架之中,思维的发展与突破被遏制。现代的多媒体课堂打破传统以“教师主动说学生被动听”的课堂模式,课堂的重心转移到“学生学”,成功发挥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学安排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智慧,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由于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无限性等特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都是不同的,所以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经验的积累也是多元化的,而多媒体课堂恰恰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多元化教学和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口语的交际练习
当今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高效快捷地帮助教师传递大量教学信息,让学生有空间进行语言实践教育论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真正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考虑从教学目的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认真筛选,力争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合理地压缩出时间供学生开展口语练习,让学生领会到英语学习并非枯燥无味的任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切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多媒体英语教学有助于教与学的互动反馈
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学习中可以及时将意见反馈给老师,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三、多媒体技术给英语教师的启示
多媒体技术已在学校教育得到广泛应用,教师的“教书匠”功能正在降低,教师的课堂引导角色越来越凸显,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工作也已被多媒体所代替。然而,即使有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仍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龙源期刊。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和手段,教师们应谨记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多媒体工具,而不是为了使用多媒体工具而教学。因此教育论文,多媒体的使用取决于教师,教师应懂得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我们对多媒体要有正确的认识并加以合理使用。既要看到其长处,充分发挥其优势,全面服务于教学;又要了解其缺点,合理适度的运用,切勿盲目依赖多媒体技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每位老师应该不断探索,合理运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英语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缤纷多彩的学习情境,使小学英语课堂真正达到最优化,进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2002.3.31[2]曹金鑫、李小君,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及其对策
[3]黄凯艳,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2002.3.29
[4]刘露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和弊端,2002.4.1
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在教学中开展一定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达到学生在生活中能实现英语实际运用的效果。英语作为语言类的教学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应该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教学应用于生活。同时,对于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未来也将进行英语教学的工作,承担着教导他人的工作,因此,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培养更需要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不仅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学校也应该设置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注重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应该有学习意思,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为自己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英语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
针对师范院校和外语学院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实践调查发现,英语课堂上,教师基本上实现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但是在教育见习方面,多数学校不能实现教育见习的目的。师范院校中80%的学生只进行过一次教育实习,实习时间大约在1-2个月,外语院校中教育见习现象更少见,只有50%的学生进行过一次教育实习,实习时间大多控制在1个月范围。由于见习时间短,相应的教学能力得不到很大的提升,不能实现教育见习的根本目的。
三、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校针对教育专业的学生安排的教育实践课程虽然被纳入教学计划中,但是并没有很高的重视程度。主要的问题在于教育实践次数少、时间短,随意程度高,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安排学生进行教育实践的次数大多数是1次或2次,时间控制在1个月左右,在短时间内学生不能完成听课、试讲、班级管理等多项教育工作,使学生在进行教育实习时只是形式主义。而在实践课程上也出现了一定问题,教育实践课程单一,学生通常只进行听课内容,对于班级的管理、学校教研等活动都不能参与,导致学生不能对教学情境有真正的理解和反思,使教育实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能实现教育实习的效果。
2.学校的顾虑和困境
(1)中小学校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中小学校注重学生成绩,对于高校推行的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存在怀疑态度,担心实习教师影响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造成实习教师走后,原本的教师不能进行正常的授课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实习学校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承担实习教师的指导工作,而且实习教师的实习经费并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支出,学校需要自己担负这部分费用,增加学校的经济开销。因此,很多实习学校对实习教师进入学校持抵触心理。
(2)高等院校的问题。高等院校的教师本身已经远离基础教育多年,教育方法已经形成一种定势,具有一定的系统化、学术化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教育经验时不适用于中小学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同时,由于近几年高等院校扩招现象的普遍发生,学校学生的数量骤多,学校在进行学生教育实践活动时经济压力大,加大了学生进行教育实践的难度。
四、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改变策略
1.重视教育实践的作用。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存在着重学术轻教育的现象,导致教育专业的学生从学校出来只拥有英语专业知识而没有英语教学能力。学校应该提升教育实践的地位,充分认识到教育实践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还是对学生教育能力的职前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素养有关键性作用。学校加大教育实践的管理力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教育实践的重视程度,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就会更用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整体提升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
2.加强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校的合作。由于教育实践活动是两个学校进行合作的项目,只有两个学校都能积极的进行配合,才能将教育实践活动正常运行下去。因此,应该改变两所学校的合作模式,形成一种共生状态,高等院校为中小学校从知识理论层面培养学生,使学生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中小学主要培养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接受新教师的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两所学校的双赢,使新教师完成理论与实践全面融合的能力要求。
五、总结
随着我国的人才市场的不断变化,就业形势的严峻,我们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式要不断变化,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作为一门大学的公共基本课程,教学时间跨度在两年至两年半左右。这种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英语全方位的教学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为纲,以人才需求为基本要求,不同文化的交融为手段。这种立体教学模式要求积极转变教师的主角地位,同时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主角状态,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是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
二、教学意义
高校的扩招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学生的整体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的迫切程度不断增加。那种以前只关心英语的单词的记忆,特殊语法的学习,完全的应试教学的那一套已经不符合现代市场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了,笔者也进行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只能占到15%,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占到50%以上。这一组调查数据充分显示出,现实情况下,大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效果不佳,学校的教学目的很难完成。英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靠上课的几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大学生学习英语需要一个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学习才能实现英语学习的效果。现代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学生在学习完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多掌握一些其他知识(例如英语),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复合型。同时加强英语学习过程中欧美的文化了解,加深这种对英语语境的掌握,才能应用好这门语言工具。
三、学习误区
在中国,现代人的功利心理作用,学习的目的性很强,不是为了考学,就是为了找工作。笔者不是反对目的性较强的学习,至少这种学习的动力很足。英语课程是一门语言类的教学活动。很多教师在阐述英语课程重要性的时候,总是说“英语是一种技能,可以给大家带来升学、找工作的便利”,但是学生以这种心态去学习英语,升学之前,他们的学习劲头很足,但是一旦升学完成,工作稳定,这些学生还会学习英语吗?这就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功利心理的作用,不能使得学生长期坚持学习英语。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英语教学的过程才能流畅,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才能从传统的“要我学”向“我要学”的理念的转变。为了学生的这种思想转变,笔者一直在探索一套立体化的、全方位的教学模式,通过通识教育思想的引入,摸索出一条适合高校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的新方式。
四、具体实施
1.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方式和相关内容。
教师在及时的转变教学思路,不能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在进行有效的单词语法教学的基础上,更加将英语语言文化的教授,提高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上要转变为了考学、找工作而学习英语的思想,要利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接手一个班级的英语教学之后,可以进行一定的摸底,掌握学生的基础。然后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问题时难点,教师教学就游刃有余了。
2.逐步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门语言,它的教学是一种长期的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课堂上几十分钟的教学,更需要的是,学生课下不断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课堂上的几十分钟的时间,同时要将英语教学延伸到课下学习,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多聊一些英语学习的经验和困难,有效解除学生学习的疑虑,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的通信方式和学生交流,建立起现代化的“英语角”。建立一个以教师为核心的微信朋友圈,QQ群,通过网络多交流一下。
五、结语
(一)教材类型相对单一
吴鼎民和韩雅君认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是一门集英语学习、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以及通过英语获取多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课程,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外语专家和学者的赞同。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通识教育类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提高需要各种类型教材的支撑。但是,大学的通识教育类英语教材大都为阅读教程,课后练习和相关教学任务的设计都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以阅读教程“打天下”的大学英语通识类教材将难以实现我国大学英语“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课程要求,教材类型亟待丰富。
(二)缺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立体化教材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立体化教材是出版社努力的主要方向。目前,大多数英语通识类教材除了纸质版课本外,虽同时附有教学光盘等辅助材料,却多限于教学课件、课文的音频和视频材料等内容,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立体化教材并不多见。顾曰国总结了目前外语网络教材呈现的六种基本形式,“文字+电子版”、“文字+音频材料”、“文字+视频材料”、“文字+动画材料”、“讲座形式”及“引进版”。目前出版的“大学英语通识类教材(网络版)”就属于前三种,这样的教材没有跳出纸质课本的框框,教材物理介质的改变并没有给学生提供新的学习内容,难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束定芳调查外语教材后发现,“学生更希望通过比较自然、轻松、有趣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愿意仅通过教材来学习外语的人数只占到6%左右。这一方面说明现有的教材还无法全面反映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常常是枯燥乏味,远离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学生渴望在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学习语言,渴望形式多样的语言输入,渴望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展示和锻炼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我国通识教育类英语教材的建设思路
(一)注重本土文化导入,突显以人为本的人文性
只有深刻了解本民族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才能在确认中国文化价值的过程中与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明。鉴于通识类英语教材严重的“西化”倾向,大力开发弘扬本土文化的教材已势在必行。教材可选取生动的事例和材料,对中国文化最具特色的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引导学生领悟中国文化的精髓,学会相应的英语表达,从而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多彩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灵世界与文化生活。同时,在内容材料的选择方面还应突出教材的人文性。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突显对人的尊重。比如,医学专业的学生要培养爱心,要有责任感,要懂得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大学英语的人文性应体现在教学内容可以潜移默化地传输正能量,促进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通识教育类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以培养“全人”为目标的原则。
(二)倡导教材类型多样化,注重提高综合语言技能
目前,我国英语通识类教材大都为阅读教程。为了进一步满足多样化教学的要求,出版社需加大开发听、说、译、写等类型教材的力度。与普通英语教材相比,通识类英语教材的编写同样应注重对学生英语技能的操练,且需要与人文知识紧密结合。为此,出版社可组织外语学者和相关人文学科专家密切合作,把宗教、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融入语言技能的训练中,真正实现英语教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既重视听、说、译、写类教材的开发又不能忽视阅读类教材的建设,因为“轻”阅读只能使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同一主题的系列教材编写中,阅读类教材可用于基础教程,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听、说、译、写类教程可用于提高阶段的应用型教程,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输出能力。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资源开发立体化教材
立体化通识类英语教材应是纸质课本、多媒体教学光盘及网络学习平台共同组成的一个多层次有机结构,各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不同却又相辅相成的作用。纸质课本是教材的核心和主体,能够精炼、全面地介绍人文类基础知识,还能提供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任务。多媒体教学光盘是课本的补充,以生动立体的方式进一步阐释课本中的知识要点和难点,强化语言技能的训练。网络学习平台是课本和光盘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虚拟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整合各种优秀的教学资源,将与课本主题相关的新观点和新发现传递给学生。由于一本教材从策划到最终出版,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说明教材的实时性相对较弱;网络平台易于更新的优势恰好弥补了教材实时性较弱这一不足。除了学习内容之外,学习方法和评估手段也将在学习平台上得以拓展,如互动协作式的学习模式、过程化的评估手段。
三、结语
一、教学与交际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师与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交际。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与学是互为影响的一种双向交际关系。教师的教不断影响学生的学和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也在不断影响教师的教,并在促进、检验着教;师生之间的交际影响具有相互反馈的双向交际作用。实质上,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活动。
(一)交际的定义
翻开《辞海》,“交际”词条下写着:交际,《孟子·万章下》:“敢问交际,何心也?”朱熹注:“际,接也。交际调人以礼仪币帛交接也。”后泛指人与人的往来应酬。现代汉语对“交际”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人际来往。”1980年泰勒、罗斯格兰特、迈耶和桑姆普尔在《Communicating》一书中对交际下的定义是:Theprocessofreceivingsti muliandinterpret-ingthem(assigningm eaningstothem)throughourcentralnerv oussystem.这段话意思是:交际是通过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各种刺激和理解这些刺激(确认各种刺激意思)的过程。由此可见,交际是一个活动过程。英语教学离不开交际活动,离不开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反复实践和认识的活动过程。用哲学语言来表达,过程是以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为前提,没有物质的运动就没有过程,否定过程也就否认了物质运动。因此,从哲学角度看,英语教学是学习英语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双向交际的活动过程。
(二)教育是交际
古往今来有关“教育是什么”论述的共同基础是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确实以活动的形态存在。人们为了学习前人积累起来的经验,使知识得以延续和发展,靠的是教育。教育活动中,师生往往以面对面直接交往的形式进行教育。可以说没有人际交往活动就不存在教育,就这个意义而言,教育的实质是交际。
(三)英语教学是交际
一般说来,教学的定义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交往活动。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交际统一整体,缺少任何一方面的交际都不能构成教学过程。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学生要掌握某一语言项目,不仅要在观念上形成规则性知识,而且要能正确地操作和运用,这需要经历一个反复、多向、多渠道的交际过程。英语课常常是一系列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反复交际活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没有师生间的教学交际活动,英语教学也就不存在了。一位称职的英语教师不仅应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应善于运用交际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交际的主体、客体、媒体
教学过程交际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物质(教材、教具、教学设备等)。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尽管承担的任务不同,但都是组成教育活动的承担者,都处于主体地位;英语教学内容是教师选择、提供给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语言信息,是英语教学的客体;而教学物质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媒体。教学媒体把教学二主体与客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准确、快速地传递知识,提高教学效率。这四个交际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凑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交际结构,各自发挥自己独立的作用。教学中各交际要素之间的最佳组合,可以取得整体功能的最优教学效果。
(一)主体——教师与学生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的过程,交际双方都是主体。交际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同样,教育活动是由“教”与“学”两类相依相存的活动复合构成,教师和学生二主体的合作关系是平等的。教和学构成的交际活动是师生二主体相互联系的纽带。二主体之间具有互动性,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影响,学生的主动状态、情绪反应也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水准、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投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巧妙安排英语教学,与学生配合默契地交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享受到与人交际的情趣,从而增强主体意识,与此同时也积极地学到了知识。
(二)客体——信息
在教育的认识活动和实践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客体是教育内容,即主体活动指向的共同对象。教师向学生提供要掌握的知识信息,该信息就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对象,是英语教学的客体。
英语教学是学生掌握某种语言项目的过程,这一过程由许多具体的信息传递和接收步骤构成。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在教学交际过程中存在传递、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学生自身多向传递教学信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既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多向传递教学信息的交际形式是我们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向。
教学的每一步骤都是输入—操作—输出。教师所输出的新语言信息要以大多数学生能理解为基矗学生接收这一信息后,为进一步理解所输入的语言信息,通过操练对该信息进行编码和转换,使输入的语言信息顺利进入记忆。英语课堂上的对子活动、小组活动的练习,使学生把新获得的语言信息的结构与功能高效率地纳入已有的稳固的知识结构中去,以备检索。课堂上模拟真实情景,学生进行对话、表演等就是语言输出。在模拟交际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语言结构用于表达的交际价值和语言交际功能的实际意义。学生在语言输出的同时强化了所学内容,巩固了认知成果,发展了认知水平。整个英语教学过程是:教师输入信息;教师输出信息;经过变换,学生从教师和教材中输入信息;学生经过对信息的储存、变换,输出信息,这信息又反馈给教师和学生自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输出评价信息。没有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无从评价;没有教师的评价信息反馈,学生的学习难以纠正与提高。教师通过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析、评价得知教学的成败,看到自己的教学进度是快还是慢,内容是深还是浅,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学生,深入教材,研究教法来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整个英语教学就是在信息的传递和接收反复循环的交际中进行。
他的思想又与深厚的天主教文化渊源和波兰社会的嬗变有很深的关系。基耶斯洛夫斯基时常以冷静而理智的目光注视着紊乱与脱序主宰着的波兰社会,他观察到紧张、无望的情绪和对未知未来的恐惧笼罩着波兰人,而整个世界也普遍弥漫着犹疑,微笑背后却是隐藏着彼此的漠然。“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在波兰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乱,没有人确切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或许我们应该回头去探求那些教导人们如何生活最简单、最原始的生存原则。”
提起最简单、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存原则,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了一部讲十诫的系列电影。
当年以色列民曾在埃及当奴隶作苦役,上帝救赎以色列人出离埃及,行神迹分开海水使他们逃脱埃及士兵的追杀。上帝要带他们到人们乐土——流奶与密之地——迦南美地。但没过多长时间以色列人竟忘记上帝为他们所行的拯救和所行的神迹,他们忘记了上帝的恩典与爱,不再信靠上帝,开始背逆上帝,拜偶像(人所造之事物),抛开一切禁忌,于是败坏、等各样的犯罪遍地皆是,整个民众落入一种无秩序的状态下。此时,上帝为要管教他们归正,也是为了爱,颁布十诫。“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密之地得以享福。”以色列民从此开始过一种有神的律法、法律、道德伦理规范的生活。在1900多年前,以色列的基督徒发现无法靠自己的能力守全律法,过完全圣洁的道德生活,他们发现律法只是一面镜子,照出人的不义、败坏、软弱、无知等等的罪性。“正如有了法律规范就有了犯罪,有了道德规范就有了道德困境。”人到了一个尽头看见自己的智慧能力都信靠不住,只有信靠生命的救主耶稣基督才能活出圣洁、公义、平安喜乐自由,心灵饱足的生命——进入迦南美地。电影《十诫》及其它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描绘了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一次精神家园的重构。“诫条对他所关心的爱情、死亡、救赎孤独来说是个跳板。”《十诫》不是对圣经《旧约》中十条诫命的简单阐释,它是一部现代戏,是对波兰人或者说现代人道德困惑的一次深刻的探讨。
跨文化的交际是双向进行交流的,学习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认同中华文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接受过一些高等教育的学生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几乎都不能用英语准确地对中国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效的表达。据相关的参考文献可以看出,一些高等院校的学生对于一些自己熟悉的东西可以叙述得很清楚,但是对于一些自己从未涉及过的东西却很少了解。这就说明了在进行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对英语文化的强调太过于重视,从而导致中国文化的传承出现缺失的现象,尤其是针对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如果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语言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那么就会失去语言的寓意。因此,学习英语文化不仅仅是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是为了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同时,在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处理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也会影响本土的文化。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对英语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使得高校学生也失去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二、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的对策
当前情况下,中国人民一直以来都在复兴中华民族,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国梦的要求也较高。为了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在对中国传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传播和分享的过程中,英语教学的工作人员有必要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授给学生,从而可以有效地加强中国和世界之间的联系。
1.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范围的文化历史中的人,对文化会产生一定的自知之明的感觉,并且对文化的发展和未来都有一定的认识。在对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且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英语相互结合,从而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并且把中国传统的文化传播和对外弘扬,采取英语创新来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映的措施,不断地培养高校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2.教学素材
在教学的教材选择的过程中,一方面不仅仅需要侧重对中美文化背景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同时还应该注重一些国外作者撰写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章,比如关于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并且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教材中。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不仅仅要吸收一些外来的文化,还必须要对中国的特色用英语进行有效的表达,以此来对中国文化进行弘扬传播。总的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主,并且以课堂实践为主要的目标,努力营造一个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平台。
3.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学习的环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交际活动可以有效地对学习的人提供一定的基础,这种机会可以使得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对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使用。老师必须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文学作品、文化背景和社会的相关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对中西方的文化进行对比。
4.明确中国文化教学的目的
虽然在我国高校英语学习中,在教学大纲中对英语教材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却没有很具体地将相关的细节问题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使得管理的思想存在着一定的零散性,并且整个的教学系统的目标都缺乏一定的系统性的模式,从而导致高校的英语老师对教学的活动仅仅是依靠个人的爱好。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融入和渗透,使得对整个中国传统的文化都缺乏了一定的整体的感知,从而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对高校英语教学进行明确化。
5.规范英语课程教学
在对欧美一些国家进行英语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学习使用的课程教材是具有兼容性的教材,在进行外语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独立性的课程,这样就可以将本国的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其中,从而可以使得本土文化可以传播的更好。除此之外,在我国高校英语课程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课程的质量,培养专业性的人才。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