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9 07:03:30
序论:在您撰写理想信念心得体会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通过每周二的纪律教育学习和每周五的自查和讨论学习,通过看反腐败和学先进的录像,通过听书记给我们做报告等等,我们有了如下的一些体会。
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思维趋向和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名***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定****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名党员,我们工作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为国家、集体培养人才,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以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文化生活需要,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保持社会的稳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所有这一切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岗位、塌实工作、爱岗敬业,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我们实现****理想的实际行动,让理想和信念在岗位上闪光。
常言说“空谈误国,实干兴帮”,作为企事业的职工,光在嘴上夸夸其谈,在实际工作中不知道怎样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只能做那些水皮打一棍的工作,做什么事情都讲的是一个表面"华丽",久而久之人员将失去动力,企事业将失去活力。因此,倡导说实在话、干实在事、做实在人,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工作。只有脚踏实地的立足岗位,才能发挥出个人对社会、对企事业、对个人的贡献。
长期的国有企业的体制弊端,养成了很多类似于政府官员的习气,不象企业的员工。甚至是敷衍塞责、说官话、耍权力、拉帮派、专门讨好领导,这些人延续了几千年封建主义的那种专事权贵、唯权是从、看眼色做事、说话的习惯,欺上瞒下,专拣那些领导愿意听的话说,试图把领导高高的挂在上面,在这些人眼里工作就是和领导斗智斗勇;有的人干一点活成好几天地“忙死了”,做一点事必须让上上下下的人,特别是领导都知道,以此作为争待遇、要好处的筹码。有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刻意的讨好别人,在这些人眼里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职责,也不知道自己的权力是那里来的。有的人口口声声“吃亏便是福”,但是无论干什么活都要先看看在利益上、名誉上有无便宜可赚,如果自己公平的得到了回报就认为是吃亏了。在工作中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利用自己手中的那点权利拉私人关系,小恩小惠;有的人动辄以领导让如何如何,来对付别人,用领导的名义既抬高自己,压制别人,可谓是棉里藏针。对大家有意见的事情就声称是领导让做的,对大家喜欢的事情就竭力的表白自己的功劳,等等。
倡导干实在事、说实在话、做实在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弊端,让那些说的好听,干的难看的人逐渐的失去立足之地。以正行业风气,激发企业活力,让那些立足岗位、埋头苦干的人感受到希望,感受到有干头一个企业的向心力也表现在每个职工乐于奉献的精神上,作为一名普通职工无不盼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希望自己的收益能有不断的长进,以此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并视之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实现“全体职工安家乐业”也是领导的心愿。共同的愿望,就会创造出奇迹和活力。实现这一目标,不但要靠全体职工本身的努力,还要靠科学的管理手段,先进的管理方法,来激发职工自觉的工作热情,让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的释放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每个人要积极提高自身履行职责的能力,把奉献在岗位看作是自己天经地义的事情,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正确的认识自己,真诚的对待他人,认真的对待工作,公平的对待管理。表现出做人的人格魅力,以此来激励自己,影响他人,共同进取。
我觉得与理想有关的就是信念,给人以教育智慧启迪“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师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是学校制度的参与者,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更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这样的教师不再以导师的身份自居,不再以先知先觉者的身份出现。而是走下“高高的”讲台,步入学生中间,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按照肖川博士的理解,理想的老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
学会等待,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学生永远都说“你能行”,给与学生的是切心的理解、充分的信任、无间的亲密。
学会分享,做倾心的听者,走进孩子的内心,蹲下身子平视他们,分享孩子的喜悦,分担孩子的苦恼,用真诚的语言赞美,用美丽的心情对待。
学会宽容,用开阔的胸襟、恢弘的气度对待孩子,敞亮自己的心智,灵活自己的头脑,活泼自己的思想,阔宽自己的眼界,尊重多样化,珍视个性化,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学会合作,对于不同能够理解,对于差异能够尊重,对于另类能够接纳,妥协与坚决并存,隐忍和张扬共处,退让与坚持同行,放弃和追求共振。
学会选择,让教育走向民主化,走向个性化,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选择最优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学会创新,从新的角度解释司空见惯的事物,以新的视界审读理所当然的的事物,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开放头脑,积极进取,主动探究,将教育的智慧变成信念和教养,落实在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中。
说到什么是理想的教学活动,肖川认为,理想的教学是一种完美的教学,而完美的教学有两个不可缺少的要件,一是深刻,二是真诚。
所谓“深刻”,就是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运、别有洞天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忽然开朗。
所谓“真诚”,就是师生之间坦诚率直,一言一行都发自内心。
(一)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提高重视度。在实践中总是经常遇到来自员工认识和思想上的阻力,认为管理年活动对职工个人没什么好处,实际上,对广大卫生院职工的正面影响是深远的,这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改善了卫生院的服务环境,同时更改善了卫生院的职工工作环境;二是初步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的新模式,有利于摆脱过去那种人治环境下的弊端,制度面前一视同仁,保证了公平;三是增加了凝聚力,在管理年所倡导的创优争先氛围下,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空前增强,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同事之间建立更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工作的协调开展;四是更好地实现了员工自我价值,通过规范管理和公平机制,每个人都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职责,充分发扬长处,改进不足,实现人生目标和事业成就感。
(二)工作的前瞻性有待增强。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是一项统筹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从全盘来考虑。首先要对当前现状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掌控优势与不足,家底摆在那儿,对照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的评价考核标准,一项一项划出我们做到的、做的但还须加强的、准备做但还没有着手的以及在思想里还是空白的几个部分,对每一个项目都登记在案,做好规划,制定落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周、按月、按季度定好阶段性目标,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达成期限,确保实施时的有条不紊,不搞一哄而上那一套。各个方面的工作之间也是有机联系的,有的重叠,有的相互因果,有的互为先后,因此需加强各方面人员的协调,不能各自为战。比如说公共卫生里面的妇女卫生保健和儿童免疫工作,又比如说落实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报告,再比如说医疗质控评价体系的自评价环节等等。
(三)加强任务进度管理。应该建立任务进度反馈制度,落实任务进度实时报告、定期汇报。4小时回复制度是一个很好的措施,它要求4小时内相关责任人对任务完成情况做出汇报,或对任务困难初步评估后及时反映,对需要多人参与的任务和交叉性任务请求协调与合作,4小时反馈能够从时间上量化,便于目标的达成。
(四)提高书面化意识。对各种文件资料及时整理,所有活动记录在案,对专题会议及各项目活动均要有书面记录,每一位相关责任人员的工作计划、阶段性总结、相关表格列入规范化管理并且造册,统一编号存档。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一位参与者都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记录,包括会议记录、考试考核,建议推行无书面文件不予承认或不予受理措施。具体如请假、请购、药品和材料进货、三基学习记录、公共卫生工作中各项表格、医疗文书查核记录、个人工作缺陷改进报告、个人阶段性总结报告、工作上需要领导解决的问题等。
(五)进一步抓好服务环境改进。改善就诊设施如桌椅、诊疗设备、住院部建设等;建立就诊患者意见簿,建立和落实患者定期调查制度;规范服务用语;规范公示就诊及办事程序,改进卫生条件。特别是改进新农合流程,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办事程序,站在患者立场上提高报账效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aazzxx22”为你整理了这篇【家庭教育理念分享】家校共育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家庭教育理念分享】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班主任推荐词】贺芊芊是一个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好学生,老师同学都十分喜欢她。她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好孩子,课余时间学习古筝、舞蹈,参与各种各样的校、内外兴趣活动;她独立能力极强,学习习惯非常好。贺芊芊家长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他们尊重和欣赏孩子,在陪伴和鼓励中助力孩子的成长。
对于第一次当父母的我们更多的是把中国教育在我们自身成长中缺失的部分做一些完善。给大家分享我在和贺芊芊相处中的教育方法:
1.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阅读量的叠加是小学生的关键。小学期间的孩子我们认为可以看各类有益书籍,不限年龄阶段的书,只要她能接受就可以。当然阅读要有方法和形式,这样才能让孩子保持新鲜感和接受这个习惯。
2.陪伴是关键。从贺芊芊2岁还不识字起便开始每晚坚持给她读书,直到6岁她可以自己读书为止。没有刻意的去交认字,在听书,看书的过程中增加了识字量。所以家长的陪伴很重要,陪伴读书,陪伴玩游戏,陪伴参加活动。这里要强调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一定是父母陪伴的结果,绝不可能是孩子天生的本能。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a)-157-02
老年手术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忧虑、孤独、特别是意外创伤会使老年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老年患者因其身体各系统器官功能减退,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年轻人,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男69例,女31例,年龄60~93岁,平均76.5岁。手术种类:普外科30例,骨科50例,泌尿科20例。
2 老年患者术前生理和心理特点
2.1 老年患者围术期精神活动能力减弱,感知觉减弱
由于老年患者大脑功能衰退导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注意范围缩小,对事物的反应减弱,记忆力下降,视觉、听觉及皮肤感觉退化,患者表现为耳聋、眼花、视力下降及对冷热刺激不敏感。
2.2 老年患者情感变化非常明显
固执、偏见、猜疑、急躁、自卑,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绝望等消极情绪。对一些意外发生骨折的老年患者,由于他们突然失去了正常的活动能力,而担心肢体的残障能否治愈,愈合情况,以及社会、环境、经济等因素形成了患者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淡漠、茫然、不愿与人交往。
2.3 老年患者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与外界交流减少,感到与世隔绝
患者渴望有良好的愈合、自如的功能活动、不发生骨折并发症的心理,但有些患者因习惯于他人照顾而产生过分依赖,自己不做主观努力,不积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而使功能恢复延长,自立能力下降。
2.4 有些老年患者有严重的心理失衡
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手术后由于躯体疼痛,活动不便,而造成精神打击,导致悲观失望。有的经济拮据,子女不能陪伴在床边而悲观、忧伤、绝望,有些患者觉得住院手术将给亲人增加经济负担,而产生内疚、不安和自卑心理。
3 术前访视
3.1 术前一日了解患者的情况
手术前一天,巡回护士避开治疗、用餐时间前往病区查阅病例,了解患者病情、手术方式、手术史、过敏史、术前各项检查结果,然后到病房确认患者并与之交谈,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切不可表现出厌烦,对老年患者的健忘、唠叨要谅解,应尽量按照患者的要求去办,尤其是不可因患者年老,而表现为厌烦、逃避,应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用通俗、朴实、恰当的语言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同时要观其行,听其言,通过积极暗示,以支持性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得到身心两方面的护理。
3.2 护士积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以更好地配合手术
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护士应尽可能地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麻醉方法、手术、手术方式、手术过程及手术时间、手术室的环境、介绍经手术治疗而痊愈的患者的情况,引导患者从心理上自我调节,摆脱恐惧心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及对手术疼痛的误解,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更好地配合手术。
3.3 向患者讲解术中、术后等注意事项
向患者介绍手术时的注意事项及术前准备的重要性,如备皮、禁食、禁饮、导尿、术前用药等,嘱患者摘去身上所带的饰物,如假牙、手表、手机等。术后注意事项,如饮食上吃易消化无刺激的事物,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便秘和腹泻,同时告诉患者及家属,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手术护士都在参与,手术中可与其交谈,才能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手术。
4 护理体会
4.1术前访视可减轻患者焦虑心理
针对老年患者术前心理实施术前访视可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提供不同的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的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其心理活动也不一样,文化层次高的患者对疾病敏感,常与护士交谈,了解与自己疾病有关的问题,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文化层次低的患者了解疾病欲望不强烈,对治疗和护理不够主动配合,因此我们应针对患者的个性特征,认真、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用热情、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老年患者说理开导,根据不同的手术阶段,及时了解患者的紧张度,在护理中以宣泄、疏导为主,改善患者的情绪,使其对手术充满信心,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4.2 术前访视可增加患者对手术护士的信任感
手术室护士走进病房与老年患者接触,交流和沟通,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更多地了解手术室及手术中的护理,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感和护士的信赖感。患者的积极反应及配合又可增加护士工作热情和信心,双方配合共同促进手术安全地顺利完成[1]。
5 讨论
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访视中要注意沟通和交流技巧,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从言行上尊重,情感上支持,生理上关心,要以心理上疏导和调适作为主导,让他们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并以良好的医德、熟练的技术来增加老年患者手术的顺利性。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要将医学、心理、社会等知识综合应用于患者围术期护理,对于不同手术,不同患者要做到恰到好处的访视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增加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术前访视是手术室系统化及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手术前访视可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有利于麻醉和手术的进行,提高了老年患者的心理满意度,密切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一、坚持以人为本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对于《思想品德》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要坚持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有机统一。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应首先依据生活的逻辑,即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从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
1.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
有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和掌握知识过程中,读的效率是10,听的效率是20,看的效率是30,视听的效率是50,讨论的效率是70,体验的效率是80,教别人的效率是90。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倾听各种意见,不断完善已有的文化,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把学习者置身于社会背景中、置身于交流的环境里,从而将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进一步协调统一起来。
2.探究学习的理念: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们把学生就业那一年所具备的知识当作一个单位,那么,他们每一个人在一生的劳动生活中,还必须再给自己的精神财富增加五、六个单位,否则他们就会落后于生活,不能顺利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多地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没有对知识的不断渴求,就不可能有完满的精神生活,即劳动的创造性生活。
3.多元智能理念: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有效产品的能力”,就智力结构而言,他包括: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自然观察力共八种。当我们把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时,智力培养的多维和开放成为我们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为了上好课,也应该借助于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某一智能特长,从中去肯定自我,去激励自我,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充分挖掘资源
1.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思想品德课已经把心理品质、健康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方法教育有效地进行了结合,即依托于心理学的知识,又区别于心理学课程。学习这课时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敞开心扉,通过学生自身的成长和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心理现象来体验、来获取对知识的认同和掌握。
针对“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用以下活动方式:组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辩论会,使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点与缺点。此外还采用角色换位训练:按照家境的贫富和成绩的好坏将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站在不同人的角度反思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懂得应如何尊重他人以及自尊。这些活动方式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受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充分挖掘学生资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讲授“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时,我针对学生中的违法案件,如打架斗殴,使他人致伤、致残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分别列出这些行为的后果,即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可以做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分辨是非,体会遵纪守法的好处,违法的危害,从而达到通过自我教育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3、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因而教学的失控就不能局限于学校时间及教师,而是要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在讨论“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时,我组织学生走访工商部门,搜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这一活动,有助于他们获得搜集信息的能力,关注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掌握防止侵权、善于维权的方法。
四、让生活教育回归课堂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应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应以课本为凭借,以生活为基石,“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真正实现“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思想品德;教学体会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课标来看,新课程所阐释的基本理念的确先进,也能接受。但从教学中发现,我们的课堂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那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思想品德教学呢?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转变说教观念,加强情感教育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培养情感丰富的人,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更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更要注重把学生培养成生活阳光、感情丰富、乐于学习的人。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重说教、轻情感”,仅仅用生硬的大道理教育学生,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此,思想品德教学要变说教型教学为情感型教学,增强丰富的真实情感,减少空洞的理论说教,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思想品德课程的字里行间,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和教学内容的血肉,既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更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环节,把思想品德教学与情感教育融为一体,寓教学于情感之中,使情感教育成为完成思想品德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二、改变教学方式,向课堂要效益
新课程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接受性的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然而,我们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重视学科理论和知识逻辑,教师总是追求将知识点讲得准确清楚,将知识线索理得顺畅完整,将重点、难点分析得深入透彻。教师成了知识的灌输者,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其实,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该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只有主动地探究知识,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态和技能水平,注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注意了解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归纳、交流、分析,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来构建新知识,达到求知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合时政资料,进行理论教育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思想品德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通过几年的教学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热点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并及时捕捉一些学生能感受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如,港澳回归祖国、“5.12”汶川大地震、神舟系列升空、纷争、家乡的巨变、祖国的发展、网络对年青一代的影响等等,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对时政内容进行探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有了改观。曾有一位学生说:“以前学习思想品德,虽然知道它是正确的,但好像离我们太远了,学起来没有积极性、主动性。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则有现实的、直观的材料让我们感受。”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认识态度的改变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思想品德理论知识。
四、抓好课堂环节,重视后进生工作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如果学生课前进行适当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温习功课,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尽量清晰化、条理化、简洁化,教学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教学思路努力做到线索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同时,我还特别重视抓好后进生工作,想方设法使有希望的后进生跟上学习进度。在课堂上,多到他们身边站一站,多问一句:会不会、懂不懂;在课后,对他们的不足及时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