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8 06:17:04
序论:在您撰写家庭教育服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社会实践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首先,祖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与各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教育合力的意义,改变以往独力教育孩子的错误看法。只有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改变,才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做到积极、主动地加强协调与沟通。第二,祖辈要协调与沟通的对象是多维的。对象一是学校中的老师。老师不仅可以对祖辈的教育方式方法加以指导,解决在隔代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孩子在学校中的近况表现,并使老师掌握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如何教育好孩子。对象二是孩子的父母。虽然现在年轻的父母较之老一辈人更重自己的事业发展,为接受日益激烈的挑战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教育,关心子女的时间非常少。但作为人之父母则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亲情需要。经常性地与祖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状况,通过协商使两代人在教育子女的意见上达到一致。而且父母较之祖辈经常接触社会的新信息、新经验,更容易接受养育子女方面的新知识,可以在某些教育问题上对祖辈加以纠正和指导,帮助祖辈教育孩子,使孩子取得进步。对象三是隔代教育的对象,即孙辈。我们常说,孩子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人,祖辈在教养孩子时应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交流,明白他们的感受,考虑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非事事代劳包办,培养他们基本的优良素质和公民意识。
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社会实践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
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首先,祖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与各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教育合力的意义,改变以往独力教育孩子的错误看法。只有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改变,才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做到积极、主动地加强协调与沟通。第二,祖辈要协调与沟通的对象是多维的。对象一是学校中的老师。老师不仅可以对祖辈的教育方式方法加以指导,解决在隔代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孩子在学校中的近况表现,并使老师掌握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如何教育好孩子。对象二是孩子的父母。虽然现在年轻的父母较之老一辈人更重自己的事业发展,为接受日益激烈的挑战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教育,关心子女的时间非常少。但作为人之父母则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亲情需要。经常性地与祖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状况,通过协商使两代人在教育子女的意见上达到一致。而且父母较之祖辈经常接触社会的新信息、新经验,更容易接受养育子女方面的新知识,可以在某些教育问题上对祖辈加以纠正和指导,帮助祖辈教育孩子,使孩子取得进步。对象三是隔代教育的对象,即孙辈。我们常说,孩子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人,祖辈在教养孩子时应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交流,明白他们的感受,考虑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非事事代劳包办,培养他们基本的优良素质和公民意识。
论文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社会实践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我区在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托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进一步拓展社会家庭教育阵地,加强村(社区)家长学校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各村(社区)的特点,我们通过“假日讲堂”、“周末讲堂”、“小候鸟图书室”、“儿童快乐家园”等,开展常态化的指导服务,把家庭教育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寒暑假、周末时间,开展 “亲子共读一本书”、“亲子一天游”、“妈妈,我向对您说”演讲比赛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尊老、爱幼、勤学、谦让等优秀品德的培养活动中,指导家长培养孩子学习、行为、思想等方面的好习惯。同时开展“家庭教育进社区”活动,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和报告会,组织开展优秀家庭教育论文征集、“优秀家风家训征集”等评选活动,深受家长欢迎。
人才队伍是家庭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撑。作为区级层面,队伍力量比较薄弱,没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可以借力。对此,我们一方面外请高层次的专家授课,并通过聘任心理咨询师、顾问、兼职讲师等方式建立关系,定期授课、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对内挖掘潜力,完善人才库建设,加强系统化培训和专题培训,培养“土专家”。如优秀家长队伍,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在组织专业化培训的同时,指导撰写亲子教育案例和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家长论坛、观摩互评、专家点评提升后,到家长学校现身说法,以生动的故事、鲜活的实例启迪家长,一些课的欢迎程度不亚于外聘专家的课。比如我区大学生村官志愿者为家长和孩子演讲的《怀感恩之情,为感恩之行》,心理老师周有玉为参加中考学生的父母讲的心理辅导课程《助孩子放飞梦想》,都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欢迎。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如果孩子的身心不能健康成长,幸福家庭就无从谈起。下一步,我们将以我区新成立的“幸福家庭服务中心”为载体,重点实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引导父母教育自己的子女树立理想,勇于实践,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1、成立青苹果之家。与区未成年人指导中心联合,在相关家长学校建立青苹果之家,购置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工具,打造宣传阵地,设置心灵热线,近距离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为未成年人排解心理困惑,从而更好地调适亲子关系。
2、开展团体辅导。针对未成年人普遍存在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问题,在学校组织家长和学生开展团体授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学生,以丰富的形式,帮助父母和孩子得到精神体验,共同实现精神成长。
(一)指导服务机构日益壮大,指导形式多样
“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建立幼儿园、中小学家长学校35343所,街道、社区家长学校3255所,乡(镇)、村家长学校16317所,开办手机、网络家长学校6036所;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亲情港湾”等服务机构9870个,阳光操场156个,农村留守儿童爱心书屋2463个、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学校125所、资助农村留守流动儿童458282人,募集资金1431万元。全省家长学校和指导服务中心快速发展,工作触角不断延伸,运用学校、机构、民间团体的力量,合作推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占43.8%;定期举办讲座、培训的占45%;主动开展专访协助有困难的家庭解决问题、定期为弱势群体家庭开展探讨会、定期举办家长学习营的平均占20%。指导服务形式较为广泛,40.1%的指导者采用个别指导,33.2%采用集体指导,运用文字、音像资料的介绍、推荐和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之和为20.9%。
(二)重视家庭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
调研显示,通过向亲友、邻居讨教,交流育儿经验的家庭占96.9%;通过读书刊、观看收听电视广播、上网等途径获得育儿知识的家庭分别占到96%、94.1%、93%;希望在双休日接受家庭教育专业机构指导服务的家庭占70.4%。多数家庭也认识到1—3岁婴幼儿带养方式的重要性,62.2%选择了由母亲在家里带养,34.8%选择了送进托儿所、幼儿园或活动中心等集体性教养机构;在承担孩子主要教养人的职责方面,59.4%选择母亲,35.2%选择父亲,可见多数家庭认识到父母陪伴婴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对孩子的身体、言语、行为、情绪等发展全面关注。3岁以上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例如有59.8%的家长不喜欢孩子循规蹈矩而是有独创行为。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管理机构不健全,政策缺失
省级家庭教育管理机构设在省妇联儿童部,不是独立机构。全省没有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基地,缺乏专业培训机构;46.3%的家教指导机构存在无章可依的现象,部分机构主要参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未成年人教育法》及《义务教育法》等。总体上讲,全省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缺乏统一科学的政策依据,相关制度不完善,管理机构不健全等问题比较突出。
(二)指导服务机构人才匮乏,能力和素养亟待提高
调查发现,50%以上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都没有专业指导服务人员,仅20%-30%的机构拥有1-3个专业指导服务人员。专职人员中以专科、本科学历居多,具有博士学历的占3.9%,硕士学历的占14.1%,工作人员普遍缺乏专业背景,入职后缺乏有效的培训和考核机制,以自学为主,73.1%都没有严格的专业考核。机构中专职、兼职和聘任人员中持有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的人数仅占20.5%、19.2%和11.5%。在“怎样教导家长”方面,77.1%的指导者所掌握的服务知识来源于自我积累。在指导者身份上,参与者成分较为单一,72.6%属于本单位教职员,而来自社区的志愿者仅占6.8%,专家只占1%,表明社会团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
(三)组织指导服务缺乏深入合作
仅有12.5%的单位能够结合现有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机构、团体,争取潜在社会资源,组成人力、物力的社会资源网络;只有21.3%能够依据地区现状、民众需求及社会资源,制定近、中、远期目标;能够成立资料部门或由专人负责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的,占8.8%。这说明组织指导服务微观层面做的多,目标设计深度不足;机构之间的资源重组、潜力开发、网络建设广度不够,合作不力。
(四)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在指导内容上,家长接受最多的是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方面,占56.2%,但更需要解决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发展中的问题,占31.3%,说明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提升,而现有指导管理机构没有适时调整。在指导形式上,目前校长、教师在校接待和电话书信的交流沟通占54.4%,而家长期待的是专家教师的个别咨询、上门服务和家访占55.4%;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中,运用最多的是家长上网查询家庭教育有关知识占48.4%。但家长更加需要得到直接的、面对面的和专业的个别指导。在指导时间上,家长平时接受的集体性指导活动时间多是在周一到周五工作日的白天,而家长希望安排到双休日和节假日的白天占37.7%,希望在双休日接受专业机构指导服务的家庭占70.4%。这就要求指导机构和家长能够沟通协调。家长希望每年安排的家庭教育活动的次数是4次左右,时间是2个小时左右,但多数学校(社区和指导中心)都不能满足需要。
三、对策研究
(一)大力加强家庭教育的领导
1、完善机构设置。
创设独立的省级家庭教育管理机构,设立省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培训基地和资格认证机构,增设省级家庭教育研究机构,社科研究单位和大中专院校增设家庭教育专业。同时,成立专门的组织协调管理机构,明确家庭教育的主管部门及其功能定位。进一步建立完善由各级党政领导牵头负责,妇联、教育、文明办、卫生、民政、人口计生、关工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领导体制,形成党政领导、妇联和教育部门主抓、多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
2、健全管理机制。
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责任,完善联席会议、专题研讨、联合调研、定期通报、监测评估等制度,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相关规划和考核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严格制定民间指导服务机构的准入制度,严格制定家长学校的指导原则和指导内容;出台合格家长资格证制度,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各地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家庭教育工作规划和部门实施方案,明确适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家庭教育工作目标。
3、纳入公共服务。
将家庭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尽快纳入城乡社区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为城乡各类家庭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对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和服务功能,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对留守、流动人口家庭科学调研,保证家庭教育公共服务更多地向农村家庭和困难家庭倾斜。
4、重视宣传普及。
积极依托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专家学者和家庭教育志愿者,通过家庭教育大讲堂、专题讨论、报告会、网上家长学校、媒体参与、影视传播等多种形式,举办家庭教育宣传活动,使家庭教育的宣传普及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和家庭。
(二)加大家庭教育投入,提升全社会家教水平
加大家庭教育经费的政府投入,保证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实务工作有序进行。各相关单位和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可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工程,或按照辖区内未成年人人口基数,按人均标准制定家庭教育预算。相关部门要统筹各方面力量,完善共建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发展。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探索建立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
(三)重视专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
有效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提升社会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度,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培训班,聘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和研讨会等多种渠道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制定激励制度,促进富有经验的教师深入社区,开展公益性指导服务活动;鼓励教子有方的父母现身说法,让科学的教育理念普及推广。
(四)重视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首先要依靠家长,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做好舆论宣传,组织讲座,在社区开展家教辅导,提高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经常组织家教讲座,指导家长掌握教育规律、技巧,分享成功家教经验。建立有效的家长培训机制,搭建家庭教育交流平台,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创办名副其实的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提升家长的素质。近7成的管理者认为家庭教育的首要对象是家长,不是孩子。但是,调查中发现很多社区没有家长学校,即便有的社区挂了牌子,也没有发挥作用。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保证家长学校真正做到经费到位、场地充足、人才够用、内容创新、定期培训、重视科研,不断提升家长学校的承载功能,才能保证家长教育不是走过场。实践表明,全面的家庭教育观首先是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然后才是科学教育子女。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主体,夫妇双方学习爱的智慧,构建和谐家庭,培养孩子良好的情商,让孩子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习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五)培育社区教育和志愿者服务
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宣讲,社区党支部牵头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妇联牵头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老干部宣讲团、巾帼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关工委组建老干部家教辅导团,不断健全家庭教育指导网络。积极引导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各界爱心人士加入社区家庭教育行列,推进家庭教育指导的社会化。创建灵活的社区家庭教育活动场所,有条件的社区逐步建立“亲子俱乐部”、“家长沙龙”、“留守流动儿童之家”、“青少年活动室”等,为社区里的亲子互动、家长交流、儿童健身提供场所。
四、结语
1.分析的目的
通过对家长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期望接受率与现实接受率的比较,了解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期盼和需要,认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现状与家长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为构建覆盖城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2.分析的方法
分别计算家长现实接受与期望接受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18个项目不同选项的比率;比较各项目各选项期望接受率与现实接受率并计算期望率高出现实率的期望提升率;以期望提升率超过10个百分点为标准,筛选出期望明显高出现实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项目11项。
3.我们的认识
仔细阅读并体会表内数据反映的、家长期望率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的11个项目的含义,可以将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期待概括为:(1)在指导观念上,指导者要尊重家长的“参与意识”,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2)在指导能力上,要求指导者提高指导服务的“专业性”素养,进行“高水平”的指导服务;(3)在指导方法上,期盼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个性化”,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4)在指导服务手段上,要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家长与指导者、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互动;(5)在指导内容上,要深入家长和儿童的情感领域、正确处理情感与理智关系和重视榜样、氛围等隐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父母中“80后”比率的比较
1.分析的目的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父母中出生年代为“80后”比率的比较,认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对象群体的出生年代变化趋势。
2.分析的方法
分别统计儿童父母中幼儿父母、小学父母和中学生父母三类父母中“80后”出生的比率,并将统计结果编制成表2。
3.分析的结果
表内数据表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父母“80后”出生的比率有明显的不同,幼儿父母“80”后的比率已经达到59.9%,小学生父母为17.1%,中学生父母还只有1.6%。
4.我们的认识
“80后”父母已经成为幼儿父母的主体,随着时代的推移并将逐渐替代“80前”父母而成为小学生父母和中学生父母的主体。
三、“80后”与“80前”家长对指导服务期望的比较
1.分析的目的
通过对“80后”与“80前”两类对象上述11个项目选项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期望提升率的比较,揭示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期望接受率的提升与对象群体出生年代变化之间的关系。
2.分析的方法
出生年代为“80后”的家长均为孩子的父母;而且,前期研究已经发现:3~18岁儿童父母中,“80后”父母主要集中在幼儿父母和小学生父母两个年龄段儿童的父母中。分别统计以上11个指导服务项目选项的3~12岁儿童父母中“80前”和“80后”的期望接受率的提升百分点,并将结果编制为表
3.分析的结果
项目期望值提升10个百分点的11项指导服务项目中“,80后家长”提升百分点数明显超过“80前家长”的有10项。就“指导服务形式的集体指导”中“组织家长的讨论辨析活动”而言,虽然“80后”父母的期望“提升百分点”低于“80前”父母,但这一差别不足1个百分点。
4.我们的认识
前述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期望变化,主要与“80后”父母大量进入家长群体有关。
四“、80后”与“80前”家长自身特点的比较
1.分析的目的
通过相关分析揭示“80后”父母的自身特点,为认识大量“80后”父母进入家长群体后,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期望变化的原因提供依据。
2.分析的方法
继续以3~12岁幼儿园和小学生的父母为对象,统计反映孩子特征、家长特征和家庭特征的基本情况各项目(所谓前置变量)与“父母出生年代是否‘80后’”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3.分析的结果
(1)在本调查范围内,发现与“是否‘80后’父母”之间的联系存在显著性意义的前置变量有9项;(2)其中呈现正相关的前置变量有6项,它们分别是“父母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是主干家庭”“业余时间忙于亲子游戏”“家庭收支平衡”和“父母学历层次”;(3)呈现负相关的有3项,它们分别是“家庭结构是核心家庭“”业余时间忙于辅导孩子功课”和“家庭收支比较困难”。
4.我们的认识
80后父母具有下列特点:(1)父母中自身是独生子女的增多;(2)孩子是独生子女的增多;(3)业余忙于与孩子游戏玩耍的增多,而辅导功课的减少;(4)核心家庭减少而主干家庭增多;(5)家庭收支层次改善;(6)学历层次提高。
五、结语
1.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根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既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又深刻地影响社会的风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根基。时下,多数家长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但也有少数家长教育方法有偏差或自身没有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其子女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如果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其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往往是唯我独尊、撒娇放肆;如果父母对子女经常打骂,其子女在社会上往往会欺凌弱小,甚至结伙打斗;如果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其子女一般会纪律松散,无心向学;如果父母生活不检点或有外遇,其子女往往会被卷入早恋的漩涡;如果家长偷、赌均沾边,其子女往往会走上少年违法的歧途。这几类“问题家庭”的子女,在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往往缺乏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免疫能力,容易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工作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主动地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夯实根基。
2.转变观念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是子女成人成材的关键,学校教育工作者“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
一要教养结合,以教为主。父母不仅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常任的老师。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一般家庭而言,“养”已经不是很大的问题,“教”的问题则要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有的家长片面认为“当父母的只能养子女,教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其实,教师的教育责任与家长的教育责任并不矛盾。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和家长比作“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有义务向家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导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从“教养结合,以养为主”,逐步转化为“教养结合,以教为主”。
二要讲究家庭民主,建立平等的家庭关系。中国传统的观念是“父为子纲”,子女是父母的私有品和附属物,这种观念在现代的家庭中仍有一定的市场。如有的家长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威,认为自己的话语就是圣旨,要孩子绝对服从,有些甚至是用棍棒代替教育。时下不少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源于家长的高压。新时期要求我们建立“民主启导型”的家庭,营造一种民主和谐、亲切和睦、团结互助的气氛,以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三要德、智、体并重,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可是事实上,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所有家长的认同,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的倾向还相当普遍。在教育实践中,常见到家长只重视孩子智育的极端例子,例如孩子作业得100分就予以奖励,甚至规定孩子考试必须得多少分,多一分奖若干元人民币;有的家长从幼儿开始就规定每日要认若干生字,做书面作业。学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校协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主要途径
学校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延伸部分,纳入工作计划,列入议事日程。通常学校协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条。
一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家访。家访是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现在教师家访一般是电话与学生家长联系,重点对象或重要事情则登门访问家长。家访内容为:了解情况,包括学生家庭情况及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含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供家长教育子女时参考;指导家庭教育,听取家长意见;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家校工作的正常发展,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
二是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重要形式,其特点是效率较高,便于集思广益,集中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会一般每学期开两次,在开学时和期末召开。学期初,校长向家长报告学校工作计划,希望得到家长对计划的理解和支持;期末,校长向家长汇报工作情况,请家教效果好的家长做经验介绍,请优秀学生做汇报等,并提出对学生在寒暑假的要求。由班主任主持的班级家长会,具体介绍班内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并指出一些倾向性问题,使家庭教育有的放矢。也可适时地召开家长座谈会,其人数不宜过多,一般由学校领导主持,了解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和碰到的难题,征集意见和建议等,并以此联系家长积极分子,培养家庭教育工作做得好的典型,为成立家长委员会做准备。
三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学生家长的群众性组织,邀请家庭教育卓有成效并热心支持学校教育工作的家长积极分子,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可分别建立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使之成为指导家庭教育的核心。
四是举办家长学校。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学校可有针对性地编写家长学校的校本教材,和家长一起学习。通常家长学校工作是这样开展的:① 全体家长参加的活动,由学校领导或教师给家长普及教育学、心理学在家庭应用的基础知识,并特约一些有经验的家长在会上讲课。② 分层次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如对七年级的家长举办“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讲座,对八年级的家长举办“青春期生理卫生”和“学生早恋分析”讲座,对九年级的家长举办“初中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教育”“正确对待孩子的升学与就业”等讲座。③ 对学困生家长着重辅导“中学生自理能力培养”“中学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知识。④ 对有轻微违法行为学生的家长专门开班,请派出所、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的干警来普及法律知识,加固预防少男少女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