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航空应急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2-08-22 20:15:17

序论:在您撰写航空应急实训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航空应急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客舱服务 教学方法 改革

客舱服务质量是航空公司的窗口之一,客舱服务质量直接决定旅客对航空公司形象的评价。客舱服务既是民航服务的核心内容,也是集中体现乘务人员综合素质,客舱服务质量是考验空乘人员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这就决定了《客舱设备与服务》这门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1.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性

《客舱设备与服务》课程是高职空中乘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既是对前期所学专业课程如民航概论、航空运输地理、服务礼仪、形象设计等的综合运用,又是学习机上急救和应急处置课程的基础。在《客舱设备与服务》课程教学中能够集中体现空乘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其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质量和专业建设成效。适合当今学情的教学方法决定着决定整个空乘专业教学体系的运行效果。西航职院《客舱设备与服务》课程的教学团队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工作任务导向为思路进行《客舱设备与服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教学方法改革情况如下:

2.1教学思路改革

教学思路的改革有利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并能使是学生尽快的接受新的知识。西航职院《客舱设备与服务》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设计了十个教学情境。内容如下:

学习情境一:航前准备会,一名乘务员在接受飞行任务书之后,首先进行个人准备包括飞经地标介绍和个人仪表等内容,然后到达基地参加由本次航班乘务长所主持的航前准备会.

学习情境二:设备清查:到达飞机之后,要对厨房设备卫生间设备psu旅客服务组件各种应急设备进行检查.以及机供品清点

学习情境三:欢迎旅客:直接准备完毕之后,旅客登机,乘务员安排旅客就坐,帮助旅客摆放行李。

学习情境四:关闭舱门: 得到机长许可之后关闭舱门,并将滑梯杆预位.

学习情境五:安全演示:每次航班都会为旅客进行安全演示,介绍部分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

学习情境六:安全检查:在飞机起飞之前,巡视客舱并.进行安全检查,即让旅客系好安全带打开遮光板调直座椅靠背关闭电子设备等.

学习情境七:书报服务:飞机平飞之后,乘务员为旅客发放报纸和杂志.

学习情境八:餐饮服务:为旅客提供饮料和餐食.

学习情境九:细微服务:在航班飞行过程中,客舱乘务员会不时的巡舱,观察旅客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加水打开阅读灯等工作.

学习情境十:航后讲评:航班到达目的地之后,打开舱门旅客下机,完成交接工作之后,乘务员完成由乘务长主持的航后点评会议,进行总结和评估.

当十个教学情境学习完毕后,学生不但学会了客舱服务设备应急设备的构成及使用方法,而且学习到了客舱服务的标准和服务流程.不仅对本课程的内容有了充分的掌握,也将服务礼仪形象设计英语口语视听说和航空运输地理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里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沟通能力从而使学生总体素质有所提高.

2.2教学方法改革

《客舱设备与服务》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授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示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采用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方法,我门将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综合应用.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考核方式改革

原考核方式是在教学结束之后进行试卷考核,再结合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给出最终成绩。改革后的《客舱设备与服务》课程的最终考核是将学生学习过程考评,终结性考评,及学习态度考评相结合的方式.给出最终成绩.

2.4教学场地改革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 《客舱设备与服务》课程的教学场地丰富,尤其是实训条件比较丰富,校内实训条件包括模拟客舱实验室,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服务流程训练还有形体训练室,在这里可以进行安全演示和服务规范动作等内容的练习.

校外实训地点包括首都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vip接待,西飞宾馆等.

2.5师资结构改革

师资结构的改革主要是引进航空公司的专业人员参与到教学工作中。现在的教学团队专职教师占多半,并且大部分拥有国际航协的空乘教员资格证,外聘教师都来自航空公司.学历方面硕士研究生占大部分.高级职称也占多半.

3.改革后教学效果

3.1提升学生素质

客舱乘务员的每一个细微的一个动作都代表了她个人和航空公司,如何提高服务质量要从细节抓起,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后的课程学习,学生深刻的意识到了这点.比如在旅客登记之后,2号乘务员负责清点人数,在没有强调要领之前,是这样,如果你是二排d坐得乘客,心理感受如何,应该这样,这个姿势她们学过,都会,但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两外起飞之前乘务长巡舱,双臂展开,十分不雅,应该单手,去一边,回来一边就可以了.学生刚开始在模拟客舱上课时都穿着平时的衣服,那他们做练习之后,自己都感觉效果不好,当换上职业装之后,同样的动作,就像乘务员做出来的.平常倒水时都是这样,但在客舱中是禁忌,原因是,机上服务时经常遇到气流颠簸,这么高,很容易撒到旅客身上.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3.2提高面试成功率和培训合格率

教学方法改革之后的教学效果第二个体现是提高面试成功率和培训合格率.空姐面试成功率平均百分之五.通过了三年系统的专业学习,使学生在面试中的形象展示,专业笔试,综合能力测试环节的通过率都大幅度提高.另外面试成功之后航空公司会进行专业培训,其淘汰率较高,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培训合格率相对较高。

第2篇

从上面民航特色物流管理类专业开设危险品运输课程情况可知,本课程的定位有的学校是必修课,有的作为选修课。因为它是一门以物流管理、民航货物运输管理等专业知识为基础,具有航空专业特色的课程;它以航空危险品运输安全为目的,对空运危险品的收运程序,各种危险品运输文件的填制、航空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进行规划管理;本课程深入系统讲授危险品的基础知识和航空危险品安全运输管理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熟悉航空危险品运输的安全管理与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掌握危险品基本专业技术知识、航空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为学生今后从事航空危险品运输奠定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基于这门课的以上重要地位及作用,并根据课程的设置目的和学科基础,结合民航物流类专业的实际,将本门课程定位为民航特色物流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更合适。

二、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

1.航空危险品运输涉及航空运输方式的众多内容和环节,具体教学内容在国内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能满足教学内容要求的教材很少。同时,国际航协出版的《危险品运输规则》即DGR每年更新一次,因此航空危险品运输这门课程要想始终站在理论及实践的最前沿,单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材永远没有更新那么快和频繁。因此必须是教材和当年有效的《危险品运输规则》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这门课程教学始终立足于理论和实践的最前沿。从设置航空危险品运输课程的初衷出发,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应分为三个模块:理论、操作和实践。其中理论模块是基础,操作模块是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实际操作,实践模块是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实践。其中的实验,学校如果有实验条件可开诸如:易燃液体的闪点测试、易燃粘稠液体的粘度测试这样学生可操作实验。如无此条件,可结合自身特点做成实训。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本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为36~44,可适当增加实训课时。本课程作为民航特色物流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有较强理论性和非常强的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宜采用课堂讲授理论的讲授教学法、课后自学完成作业的指导自学法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讨论教学法,中间穿插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同时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增加案例教学比重。本课程涉及较多的法规、标准条文,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觉得枯燥。

2.教师应尽量联系法规产生的背景、目的和作用,采用案例教学形式,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案例会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法规的由来及其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认识。因此案例收集和设计尤为重要,这需要老师平时下大力气才行。二是化理论为实际。本课程涉及较多的化学知识,教师应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特别是结合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后工作岗位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品,注重化学反应的理论与现象比较,让学生从案例中总结掌握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对其危险特性和事故特征有明确的认识,了解如何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掌握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处置方法。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化学基础不同(文理科)因材施教。三是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精心挑选合适内容,提供相应资料及网站资源,采用指导自学法,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过多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应作业,老师课上再进行讲评,这样能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学生是主角。采用讨论教学法时,教师应认真设计、组织好课堂讨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是配角,学生才是主角,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气氛,开拓思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危险品运输课程的参与度,教师不要马上评判学生的观点或方案,让其充分阐述,同时加以适当引导,使其意识到问题所在,让其自己主动修改方案和纠正不正确观点,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

三、结语

第3篇

航空公司客舱安全培训的目标是培养机组应对突况的能力,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均围绕着这一培养目标而设置。民航史上多起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机组成员因缺乏行之有效的培训而导致处置突况能力的水平偏低,安全技能不足。为有效地提高广大机组应对突况的能力,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虽然,航空公司客舱安全培训一向都非常注重客舱实训,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强调实践和操作能力,以期让受训学员快速掌握客舱安全技能。但是,客舱安全实训强调的是安全技能的掌握,在应对一些突况时的应急处置能力仍然是客舱安全培训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在客舱安全培训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不失为客舱安全培训中重要的改革举措。

在客舱安全培训中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目标,就是转变传统安全培训的理念,根据培训科目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地利用情景再现,模拟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为学员提供各种情景体验,通过学员与教员的教学互动,提高学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判断能力、处置能力,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现行航空公司安全培训的情景模拟教学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可作为理论授课型教学的补充,又可应用于实操技能培训,其内容涵盖机上火灾处置、紧急撤离、紧急开舱门、机上应急救护等。任何一个客舱安全培训科目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学案例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这三个环节。

一、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案例设计是客舱安全培训情景模拟教学中的关键,案例设计是否典型、是否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情景模拟教学的成败。因此在设计案例时,首先要对培训对象的机上岗位进行分析,根据培训对象不同的岗位需求来确定不同的案例情景。教员需要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围绕当前民航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发现机组成员职业能力中的薄弱环节,据此来选择和设计情景模拟案例。比如针对当前比较突出的机上颠簸事件,可以选择和设计航空器突遇强气流颠簸下驾驶舱飞行员和客舱乘务员间如何配合以保证机上人员安全的情景案件进行演练。针对飞行员,应强调其在突发紧急情况下相互配合协调的能力和对飞机的掌控能力;对乘务员,则侧重其对自身的保护和对旅客的安抚。其次,设计教学案例要具有代表性、针对性,保证每一次的案例模拟都能够解决学员较为常见或较为棘手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因而教员要注意及时收集国内外航空业界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重点是收集失败案例,形成鲜活的情景模拟案例素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比如国内某航空公司两名新招收的空乘人员在执行飞往拉萨的高原航线上,在飞机降落后,舱门还处于预位状态下打开舱门放出滑梯的事件,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起机组由于不熟悉机舱设备的使用而造成的工作失误,实际上反映了乘务员未能切实领会并履行CCAR121部文件中关于紧急出口规定而造成的一起违规案例。

教学案例在设计好情景、遴选典型素材后,接下来便是教学案例的编写。案例的编写对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能进一步明确情景模拟教学的目标。一般而言,案例的编写涵盖了演练目标、演练内容、角色分配、角色说明和演练设施(如场地、设备、道具等)这五部分的内容。情景模拟案例的编写,既要直观、让人能一目了然;又要简约,不宜细节化写成如同剧本,而是给学员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参与到其中,从实践的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供多种意见,激发他们灵活处置的能力。

二、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员应当认真观看,不随意打断学员情景模拟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员并不是完全将舞台交给学员,自己只作壁上观,而是要做到“隐而不退”,要控制现场进度,防止出现偏离教学目的的现象。换而言之,也就是在情景模拟实施前和实施中,教员都要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情景模拟之前,教员要再次明确情景模拟的目标和基本要领;情景模拟实施中,要及时反馈和强化模拟的角色,以提高和巩固学员的训练技能。以陆地撤离情景模拟教学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员需要留意观察学员的模拟角色扮演,当出现一些严重错误和意外情况的时候,要及时对学员进行纠正和引导,以免出现更大的错误而影响模拟。此外,针对一些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乘务员,教员还需要向学员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特别是当学员在模拟练习中存在较大困难时,学员通过观察教员的示范,可以显著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例如,在紧急情况开舱门撤离旅客时,由于新员工还未有工作经验,不能领悟开舱门撤离的紧迫性,作为教员就有必要设置飞机处于爆炸边缘的场景,示范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判断外部情况,并打开舱门放出滑梯,组织旅客撤离的标准程序。 培训的实效。

情景模拟的实施,应尽可能让每个学员参与其中,营造逼真的氛围,以便于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因此,模拟现场应当选择在动态模拟舱,利用多媒体的声、光、电、烟雾等为情景模拟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创设教学情景提供更加丰富的手段。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中,应要求未参加模拟训练的学员认真观看,以便在模拟结束后进行讨论,分析模拟案例中涉及的有关问题,指出其中的不足。如有条件,可以安排进行全程录像,通过这些录像,可以使学员对他们各自不同的模拟角色进行观察和自

我评价。此外,通过录像的回放,还有助于教员正确地评估学员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于学生回顾揣摩、查找问题,不断改善。

三、教学评估

教学的评估可以分为教员评估、演练者自身评估和旁观学员的评估。客舱安全培训情景模拟教学实施结束后,应先让演练者通过观看录像资料,发现自身和他人的优缺点以及完成训练科目的能力。紧接着,让旁观的学员对演练者的表现进行集体讨论,指出优点和不足。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学员的知识面;既培养了独立思维的习惯,又提高了迅速反应和灵活处置的水平;既发现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又帮助其他学员找到改进和提高的方向。比如,在对应急处置进行情景模拟演习后,各演练小组要对本组的演练进行总结,谈谈本组在角色安排,应急处置中的有关程序的考虑,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策,有没有其他方案,所做的应急情况处置有什么理论依据等,以便相互了解。其次,其他小组的学生对模拟示范小组的处置程序发表看法,指出模拟过程中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地方,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值得学习与借鉴,同时,也应当根据案例的内容,谈谈应急情况处置程序与所学的知识有没有出入,理论和实践有没有脱节,对模拟的案例本身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则是教员的总结和评估。教员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充分肯定学员的各种不同见解和操作的合理性,尊重学员的意见。如有不足之处,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员自我纠正,切忌简单地公布“标准答案”,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案例模拟处置中吸取教训,提升安全技能,提高专业素质。每一次情景模拟教学完成后,教员还应对模拟教学中情景模拟的总体情况、情景案例缺陷及改进方法、情景模拟涉及的技能及要求、团队成员角色模拟及配合情况等进行总结,以便于进一步的改进。

第4篇

        航空公司客舱安全培训的目标是培养机组应对突况的能力,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均围绕着这一培养目标而设置。民航史上多起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机组成员因缺乏行之有效的培训而导致处置突况能力的水平偏低,安全技能不足。为有效地提高广大机组应对突况的能力,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虽然,航空公司客舱安全培训一向都非常注重客舱实训,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强调实践和操作能力,以期让受训学员快速掌握客舱安全技能。但是,客舱安全实训强调的是安全技能的掌握,在应对一些突况时的应急处置能力仍然是客舱安全培训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在客舱安全培训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不失为客舱安全培训中重要的改革举措。

        在客舱安全培训中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目标,就是转变传统安全培训的理念,根据培训科目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地利用情景再现,模拟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为学员提供各种情景体验,通过学员与教员的教学互动,提高学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判断能力、处置能力,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现行航空公司安全培训的情景模拟教学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可作为理论授课型教学的补充,又可应用于实操技能培训,其内容涵盖机上火灾处置、紧急撤离、紧急开舱门、机上应急救护等。任何一个客舱安全培训科目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学案例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这三个环节。

        一、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案例设计是客舱安全培训情景模拟教学中的关键,案例设计是否典型、是否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情景模拟教学的成败。因此在设计案例时,首先要对培训对象的机上岗位进行分析,根据培训对象不同的岗位需求来确定不同的案例情景。教员需要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围绕当前民航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发现机组成员职业能力中的薄弱环节,据此来选择和设计情景模拟案例。比如针对当前比较突出的机上颠簸事件,可以选择和设计航空器突遇强气流颠簸下驾驶舱飞行员和客舱乘务员间如何配合以保证机上人员安全的情景案件进行演练。针对飞行员,应强调其在突发紧急情况下相互配合协调的能力和对飞机的掌控能力;对乘务员,则侧重其对自身的保护和对旅客的安抚。其次,设计教学案例要具有代表性、针对性,保证每一次的案例模拟都能够解决学员较为常见或较为棘手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因而教员要注意及时收集国内外航空业界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重点是收集失败案例,形成鲜活的情景模拟案例素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比如国内某航空公司两名新招收的空乘人员在执行飞往拉萨的高原航线上,在飞机降落后,舱门还处于预位状态下打开舱门放出滑梯的事件,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起机组由于不熟悉机舱设备的使用而造成的工作失误,实际上反映了乘务员未能切实领会并履行ccar121部文件中关于紧急出口规定而造成的一起违规案例。

        教学案例在设计好情景、遴选典型素材后,接下来便是教学案例的编写。案例的编写对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能进一步明确情景模拟教学的目标。一般而言,案例的编写涵盖了演练目标、演练内容、角色分配、角色说明和演练设施(如场地、设备、道具等)这五部分的内容。情景模拟案例的编写,既要直观、让人能一目了然;又要简约,不宜细节化写成如同剧本,而是给学员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参与到其中,从实践的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供多种意见,激发他们灵活处置的能力。

        二、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员应当认真观看,不随意打断学员情景模拟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员并不是完全将舞台交给学员,自己只作壁上观,而是要做到“隐而不退”,要控制现场进度,防止出现偏离教学目的的现象。换而言之,也就是在情景模拟实施前和实施中,教员都要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情景模拟之前,教员要再次明确情景模拟的目标和基本要领;情景模拟实施中,要及时反馈和强化模拟的角色,以提高和巩固学员的训练技能。以陆地撤离情景模拟教学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员需要留意观察学员的模拟角色扮演,当出现一些严重错误和意外情况的时候,要及时对学员进行纠正和引导,以免出现更大的错误而影响模拟。此外,针对一些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乘务员,教员还需要向学员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特别是当学员在模拟练习中存在较大困难时,学员通过观察教员的示范,可以显著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例如,在紧急情况开舱门撤离旅客时,由于新员工还未有工作经验,不能领悟开舱门撤离的紧迫性,作为教员就有必要设置飞机处于爆炸边缘的场景,示范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判断外部情况,并打开舱门放出滑梯,组织旅客撤离的标准程序。 培训的实效。

       情景模拟的实施,应尽可能让每个学员参与其中,营造逼真的氛围,以便于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因此,模拟现场应当选择在动态模拟舱,利用多媒体的声、光、电、烟雾等为情景模拟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创设教学情景提供更加丰富的手段。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中,应要求未参加模拟训练的学员认真观看,以便在模拟结束后进行讨论,分析模拟案例中涉及的有关问题,指出其中的不足。如有条件,可以安排进行全程录像,通过这些录像,可以使学员对他们各自不同的模拟角色进行观察和自

        我评价。此外,通过录像的回放,还有助于教员正确地评估学员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于学生回顾揣摩、查找问题,不断改善。

        三、教学评估

        教学的评估可以分为教员评估、演练者自身评估和旁观学员的评估。客舱安全培训情景模拟教学实施结束后,应先让演练者通过观看录像资料,发现自身和他人的优缺点以及完成训练科目的能力。紧接着,让旁观的学员对演练者的表现进行集体讨论,指出优点和不足。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学员的知识面;既培养了独立思维的习惯,又提高了迅速反应和灵活处置的水平;既发现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又帮助其他学员找到改进和提高的方向。比如,在对应急处置进行情景模拟演习后,各演练小组要对本组的演练进行总结,谈谈本组在角色安排,应急处置中的有关程序的考虑,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策,有没有其他方案,所做的应急情况处置有什么理论依据等,以便相互了解。其次,其他小组的学生对模拟示范小组的处置程序发表看法,指出模拟过程中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地方,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值得学习与借鉴,同时,也应当根据案例的内容,谈谈应急情况处置程序与所学的知识有没有出入,理论和实践有没有脱节,对模拟的案例本身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则是教员的总结和评估。教员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充分肯定学员的各种不同见解和操作的合理性,尊重学员的意见。如有不足之处,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员自我纠正,切忌简单地公布“标准答案”,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案例模拟处置中吸取教训,提升安全技能,提高专业素质。每一次情景模拟教学完成后,教员还应对模拟教学中情景模拟的总体情况、情景案例缺陷及改进方法、情景模拟涉及的技能及要求、团队成员角色模拟及配合情况等进行总结,以便于进一步的改进。

第5篇

随着“天空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中国目前正处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伟大转变过程中,国家已经把航空产业作为我国最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按照目前国际民航平均的人机比100:1,我国民航业人机比200:1来计算,未来20年我国就需要民航类人才48万人。可见,既有实际应用技能,又具有一定理论的航空服务人才缺口巨大,这些都为航空服务专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一、航空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一)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1.良好的敬业精神

空乘服务工作具有高收入、高风险、高付出、高规范、高封闭的特点,工作时间不固定,突发事件较多,服务对象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服务人员面对任何对象,都能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坚守自己的岗位。

2.较强的服务意识

现今的航空公司竞争早已演变为了服务竞争,员工的服务意识是要逐步培养的,它不仅仅是一句机械化的“您好”,“再见”,而是存在于对客服务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高质量的服务并非是用僵硬的条款规定出来的,应该是融入到员工的身体里,形成一种本能的态度,这样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航天人。

3.沟通技巧

旅客与航空公司之间频发冲突,究其原因常被解释为互不理解,其实也就是沟通不畅的问题。沟通不单指语言,也要求服务人员通过肢体、倾听等相关技巧,通过自身所具备的心理学知识,达到对不同群体,如老年旅客、初次乘机旅客、重要旅客等特殊旅客的有效交流。

4.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强调成员的共同贡献。航空服务的复杂性决定了每个成员不可能单独完成所有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协同配合,创造性的解决工作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让乘客满意的服务。

(二)航空公司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行动能力是从岗位能力要求中提取归纳的,在职业情境中相互关联的,具有完整过程的任务集合,是便于进行教学实施的内容归纳。普通教育以学科体系为特点,注重知识的逻辑联系和承接关系,注重概念。而职业教育是以岗位要求为依据,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在文化基础教育、职业基本能力培养基础上,以协调性的操作技能,程式化的服务技能,规范化的管理技能为培养目的。

1.民航客运员

主要工作任务为订座、客票销售及异常问题的处理,要求员工能够处理各类订座业务及客票销售,并妥善处理退票、遗失、变更等相关业务。

2.民航货运员

主要工作任务为收运、运送、交付货物,要求员工能够进行检查、称重、清点、填单、计算运价、理货、表价、装卸等工作,同时能熟练交付货物,进行费用处理及异常问题的处理。

3.民航地勤服务员

主要从事值机、行李、安检等服务工作,应熟练掌握客票查验、座位安排、问询、引导、特殊旅客服务、民航客运、货运安检等技能。

4.空中乘务员

主要进行客舱安全、问询、播音、餐饮服务及紧急事件的处理工作,要求员工熟练掌握各项服务流程、紧急安全救护及设施设备的使用,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处理各项突发的异常问题。

二、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实训课程构建

(一)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实训课程设置现状

当前,我国专门培养空中乘务乘务人才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已有百余家,在航空服务的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各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依托不同的专业学科基础,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建设走势;其二,依托不同办学环境和地域特点,形成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此蓬勃发展的格局下,我们不得不注意到,航空服务专业在学科建设上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学生接受的理论教学比实践教学课时量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在毕业后无法满足企业在职业素质上的需求等严重问题。

以武汉商学院为例,我院航空服务专业按照民航客运、货运、地勤、客舱服务等工作要求,开设了民航旅客运输、民航货物运输、民航地勤服务、民航计算机订票操作、民航职业素质修炼、民航乘务英语、民航旅客心理学、空乘服务礼仪、公共关系学、形体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和岗位专业技能。从总体上看,实训课程的开设与推进在提高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结合其在整个专业设置中所占的分量,仍然是有所欠缺的。

(二)航空服务专业实训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1.对实训课程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实训教学都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教师常常在讲述大量理论后,通过极为简短的演练作为实训教学环节,根本无法达到深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由于实训课程在考核方式上更为随意,实训教学环节考核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实训课程的学习,在分组训练的过程中时常出现“搭便车”的现象,造成实训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较慢的现象。

2.实训操作方法单一

空乘服务的工作特点是现场的服务与沟通交流,这需要员工能够灵活运用知识、随机应变、善于临场发挥。如今,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一年已超过2亿人次,仅今年夏季因航班延误而产生的乘客与航空公司之间的恶性冲突就有数起,除了制度原因外,冲突产生的原因其实不尽相同。在实训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选择某一情境作为当天实训的基础,由教师进行现场示范或讲解,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练习。但单一的情境会导致各小组模拟操作过程基本相同,在一两个小组演练结束后,其他的学生就会产生倦怠心理,更重要的是,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如何在同一情境下设置多种可能性成为大多数教师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3.实训设备投入欠缺

作为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空乘专业,需要大量的实习教学条件,如模拟客舱、模拟飞行环境、水上救生设备、各种应急设备甚至各种机型的飞机等。但是购买这些设备,不仅要求学校有能力承担,还要求学生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如果学生数量规模较小,投入显然是不划算的。因此,当前很多开办该专业的院校并不具备必要的师资和办学设备,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实践教学训练,有的甚至连飞机都没有上过,在这样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符合市场的需要。我院航空服务专业已投入大量资金建有航空模拟舱,能满足40人同时进行模拟实训,同时建有形象设计室,礼仪实训室,并配备具有特色的航空公司制服若干套、化妆品等,营造职业氛围,满足相关课程的需要,力争塑造符合航空标准的职业形象。然而,这些设备依然无法满足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如民航计算机订票操作课程,由于所需的正版计算机订票软件价格昂贵,购置计划一再搁置,使得学生的实训操作不能良好进行。

4.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行业需求及专业发展的限制,目前国内少有航空服务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因而,现阶段从事专业教学的老师基本上都是由旅游管理或其他一些专业转行过来的,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相关的行业背景,他们经过短暂的培训或者自学就上岗任教,有些甚至连客舱设备都没有接触过,更谈不上实践操作经验了,从事实训教学便显得力不从心。而一些外聘的行业人员,由于空乘服务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通常只能进行短时间集训或讲座,不能长期按课程安排在校内从事教学工作,这些都成为实训教学发展的瓶颈。

三、航空服务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思路

(一)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训教学体系

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的培养,对学生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的培养,同时,也是学生实现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变、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

根据专业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从而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核心技能,确定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并列出专业核心学习领域的教学情境,整合如职业素质修炼、形体训练、服务礼仪等专业基础课程,空乘服务沟通与播音技巧、民航客票销售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客舱技能综合实训、航空保健与急救等专业拓展课程,形成一套相对独立的实训教学体系,从而应改变过去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

(二)确立科学的实训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是否能符合企业岗位要求,做到“学”与“用”的无缝对接,是衡量一个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其中理论与实践能否在工作过程中得以高度结合,实训课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实训课程除了可以在专业课程内部进行横向融合外,也可与其他基础课程进行纵向的整合。以《空乘服务沟通与播音技巧》课程为例(如图1所示):

这样,一方面将空乘服务播音技巧与普通话相整合,避免了课程讲授过程中对语言基础发音的重复练习;另一方面与民航交际英语相结合,能更好的针对空乘服务过程当中容易遇到的各种沟通场景,进一步突出工作实用性,从而减少重复教学带给学生的厌倦感,提高学习质量及效率。在中英文语言基础之上,再对学生进行播音训练、用语技巧训练及特殊情况的沟通训练,则能更系统的根据不同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大市场链条上航空公司这一重要环节的联系,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等有利条件,征询行业专业人士的要求与建议,依据瞬息万变的行业发展及时对实训课程设计作出调整,甚至聘请专业人才为实训课程进行合理的设定,让校内实训能真正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让学生离开校园就能真正成为符合行业要求的合格员工。

(三)建立新的实训考核体系

目前的实训课程考核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在课程完成之后进行一次总结性的考核,这种方式教师往往只看到了学生最后一次的课堂表现,不能很好的检验学生在各个知识环节的掌握情况;其二是按不同的技能单元,当日学完当日考核,这种方式注重了每一个知识环节的掌握,但容易造成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应试态度,到期末结束时已把前期所学的知识遗忘了。因此,新的实训考核体系不仅应对每次的实训课程设有明确的量化达标标准,同时还要在课程完成后进行综合考核。这种全程参与的实训考核方式,不仅能让教师在成绩评定时兼顾到考核的公平性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实训教学的开展。

(四)完善教师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6篇

【关键词】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165-02

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国内外人事的往来也变得更加频繁,因此航空服务专业发展前景广阔,航空服务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航空事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中国正在实现由“民航大国”向转向“民航强国”的伟大实践中。截止2010年,民航航空服务人员中的空乘人员队伍已经超过25万,其发展规模还将成倍数增涨。优秀的航空服务人才不但是我国航空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而且对航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问题加以研究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航空服务人才主要是指机乘空务人员,如空乘人员、航空维修人员,本文的主要从空乘人员的角度出来,探讨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

一、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培养航空服务人才的学校有中专、高职、本科院校,培养的目标也相应具有梯度,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所有院校开设的课程大致相同,且都存在其他学科的课程开设不足及理论的教学课时比实践教学课多得多的问题,其他学科诸如与航空服务人才相关的基础的医学学科、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科,与人交际的社会学科等开设不足,而这些基本的其他学科正是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养料。由重理论轻实践而导致的根本的问题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较为欠缺,不符合真正人才的标准。特别是在以技术性学习为主的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上,它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理论学习应该服务于实践要求并运用在实践。与此要求相背地是在当前的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教育上,许多学校为了教学方便,减少教学成本,往往过多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教学的内容则相对欠缺许多,这样的培养模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一种高分低能的通病,在航空服务中难以适应。。

虽然也有部分院校开展了实践教学如学生进入航空单位或企业见习,但是发展成熟的航空事业单位或企业分工细致,在航空服务上,一般的见习生是很少有机会能一次性参与进去,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在从事一般性的服务工作,导致专业见习的针对性难以到位。

此外,航空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学校航空教育与现实航空发展需要没有实现有效对接,缺乏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专业发展为目标的培养职能设定。例如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航空服务人才要求在科技素养能力上进一步加强,而学校教育在这一方面的反应没有那么灵敏。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航空事业,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有相应的调整,而大众对其的期望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对航空服务人才质量的把关,是实现我国航空事业伟大目标的重要方面。

二、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的内容

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其实践技能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与方法,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航空服务的基础素养、第二外语的学习、人际沟通交流的学习,以空乘人员为例,空乘人员的基础素养有空乘服饰礼仪、空乘举止和妆容礼仪等。第二外语的学习在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中十分重要,一方面是我国航空事业尤其是民航的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学习和掌握第二外语对于航空服务人才的成长意义重大。第二外语中尤其是英语,作为一门世界的通用语,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沟通,对一名从事航空服务性质的人才来说是职业必修课。人际沟通交流能力是可以通过短期的培训来获得的,这主要是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代社会,与人的沟通交流已然成为一种艺术,能否实现与人之间的愉快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服务行业的业绩和口碑,航空服务更是如此。需要注意地是航空服务人才的基本素养的培养其内涵应该是十分宽广的,既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同时也包含身体素质等,它是该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

此外,在航空专业技能的掌握上,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内容有空乘客舱服务技能的培训、航空安全救护的训练以及对紧急突况的处理训练。空乘客舱服务技能实训是空乘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其内容涉及到整个飞行过程流程服务技能的训练,是航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核心,培训过程中要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训操作并予以考核。航空安全救护技能的主要涉及仓内人员的救治问题,其对航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特别是逃生训练一项,一般学校很难有专业的条件来进行。但是学习一些基础的医学救护或是对一些特殊旅客的护理是很有必要的,比如量血压、跌打包扎、常见疾病的治疗、心肺的复苏等。

三、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的实现途径

(一)明确培训目的,建立科学培训体系

在进行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时,对人才培训的目的要有清晰的认识。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是为了培养高层次、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他们具有一定航空乘务管理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熟练的外语使用能力、良好的体能及健康心理素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航空服务形成一种较为专业的认识。因此培训的目标可总结为夯实基础、提高素质及强化能力三个主要方面。从此目标出发,科学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夯实航空服务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的学习基础,加强服务人员必要具备的安全应急处理能力。现实中,虽然航空用人单位的招生标准与实际录用者的自身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如果用人单位能明确所开展的培训目的,并采取科学的方法,从强化培训效果、提高受培训人员的基本素质出发,注重其专业技能的不断完善,则至少能保证整个培训取得一定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力争培养出既有实力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人才。

(二)加大实践力度,探索实践模式

目前,我国航空服务专业的实践模式多种多样,大致归纳有以下几种。

1.依托学校背景建立培训基地,近年来随着对航空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航空服务技能的培训得到极大的重视,尤其是在民航系统所属的航空高职院校,一些师资力量雄厚的院校依托这种行业背景建立了具有高水准的培训基地,这类培训基地给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本确保了所在在校学习的学生都有参与培训的机会,而它所取得的效果也是较为理想的。

2.校企合作,依托航空企业、这是航空服务人才培训常见的培训模式,校企合作,航空院校共同出资建立实训基地、购买实训设备,满足部分实训需要。例如校企共建模拟客舱、进行空乘人员实战演练与测试等。培训的模式是学生首先在学校接受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即实行校内的技能培养,待考核成绩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得进一步的检测和提高。此外,实行校企联合教学也是加强人才培训的一种重要方法,航空院校从企业聘请优秀的人员来校授课,由于他们本身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对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更贴近实践的理解,这样无疑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培训效果。

另一方面,拥有企业内部的自营实训基地的航空企业也有可能只作为合作方来参与,为航空院校提供实训的机会,每年在特定时间段招生航空院校的学生来企业进行专业技能的见习,这样专业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了与职业的无缝对接,市场导向性明显。而见习表现优异的学生甚至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为学生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条件。在见习培训过程中院校和企业可派专人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可以说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培训模式而且总体效果较好。但是也不可否认,这种培训也会由于航空企业政策的调整而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

3.依靠培训企业,进行人员培训部分航空院校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专业实训或培训的条件,通常采取依靠校外培训企业来时行相应的培训教学,院校一般在专业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配合课程安排进度,集中选择一个时间段将专业技能的训练转交给专业的培训企业。这样的培训模式成本较高,课程安排往往受培训企业的限制较多,培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企业的资质水准。若选择的培训企业拥有良好的培训资质则相应的培训质量会得到一定的保障。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突出专业实践。从所周知,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如果仅仅是依靠学校或航空企业的力量,其所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以空中乘务专业培训来说,其具有与其他服务专业不同的地方,“高风险、高强度、高技能”是其主要的特点。但也有与其他行业相通的地方,如基本的职业礼仪、危机情况的应对。因此对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技能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广泛资源。航空院校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参加一些大型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和社会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例如,组织学生承担当地一些重大活动的志愿活动或礼仪活动,对航空服务专业人员来说是一次很好锻炼机会。

此外,可以考虑利用相关课程的教学参与社会活动,比如结合外语的教学去历史博物馆、画展开展现场双语教学,结合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去国际化酒店进行中西餐礼仪的实践教学,结合航空专业知识的讲解到国际机场进行实地认知,结合酒店管理课程教学到知名酒店等进行培训。这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培训模式,不但能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于他们整体的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5.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举办专业技能竞赛。在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中,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相关专业技能的竞赛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可针对航空服务人员的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及其专业技能需要,邀请行业内的优秀人才来校开展专题讲座,专题讲座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系统理论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引导示范作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两者有机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过程中强化重点环节,完善理论知识结构,注重讲座的针对性和对实践的引导性,在举办技能竞赛的同时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促进更多人员参与进来,达到推广竞争活动的目的,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随着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民营航空业的不断发展,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目前在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有市场就会有动力,航空服务人才的培训也在时代变化的印记下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旭颖.关于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的探讨[J].网络财富,2009(10).

[2]洪玲,刘秀丽.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定位及构建体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3]胡成富.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4).

第7篇

关键词:沟通技巧;民航旅客服务;社会角色;服务场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85-02

一、课程现状

有效沟通是民航服务过程中满足旅客需求的重要条件。目前的“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技巧”课程教学以沟通技巧讲解、模拟演示、讨论为主,模拟演示会尽量结合民航旅客服务的场景进行。整个教学基本上实现了沟通技巧的一般讲解,但是未能解释对于沟通技巧的运用时机和运用原则。

二、创新设计指导思想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服务行业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航空专业更是院校重点建设的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航空专业与多家航空企业合作,培养了大量的航空专业人才。“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技巧”是航空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通过与合作航空企业的调研分析,提出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场景分析和群体行为分析的沟通技巧课程改革思路。

三、课程设计思路

沟通能力是服务行业中最为重要的基本素质,如果仅仅是停留在技巧层面的教学,很难提高沟通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对于沟通场景的分析能力和正确选择沟通方法的能力。服务对象的行为被界定在了心理分析范围之内,“沟通”就被限定在了技巧之上,对于如何正确选择适当的技巧几乎没有涉及。

1.以社会角色分析来重建沟通技巧

民航旅客服务之所以有着独特的服务场景,正是要营造出一个独有的社会角色,并通过这个社会角色对所有接受服务的人进行个人行为干预。坐飞机和坐火车的不同之处是被所有人共同接受的,原因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不同。首先飞行过程中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是最高的,乘客的个人行为对于安全性的影响非常大。其次飞机的密闭空间内容纳的人数也是最大的,个人在密集群体中,个人行为对群体行为的影响也最大。登机之前的服务也是明显不同于其他类似服务的,这种看似烦琐的登机服务不仅仅是为了安全检查,更多的是为了引导乘客进行角色领悟,是为了保证在后面的乘机过程中能选择正确的行为。

在这样密集的群体中与个体进行沟通所使用的技巧,就不能仅仅是基于心理学分析来进行判断了。沟通技巧本身强调的是方法,但是方法有很多,如何选择正确的方法是需要有理论支持的。基于社会角色的理论更适合群体场景,这也是为什么航空公司的服务标准细致入微的原因,标准化服务的目的不是忽视个体的差异,而是要明确“民航乘客”这个社会角色的与众不同。

2.结合岗位技能手册详解沟通技巧

理解“民航旅客”这个社会角色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重要性很重要。这个社会角色属于一种表现性社会角色,这种角色在群体社会中主要是表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作用。所有乘客都默认“民航旅客”这个社会角色的一些行为标准,在群体环境中无形地构成了一种道德压力,对旅客自我约束个体行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服务过程中,维持这个社会角色的公平性就是服务人员行为的基本准则。

“民航旅客”这个角色的行为规范,就必须公平地对待所有旅客。重点旅客自然就是那些不能遵守行为规范的人,第一次乘机的旅客肯定需要特殊关照,侧重点在于引导他们学习“民航旅客”角色的行为规范。过度频繁乘机的旅客同样也会成为重点旅客,由于他们过于熟悉反而开始关注一些漏洞和服务上的瑕疵,对于他们就要严格执行服务标准并适度警告。

民航旅客服务对于危机处理是格外重视的,如果不能正确理解集合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不能正确选择处理方案,再好的沟通技巧面对愤怒的群体也是没有用的。运用社会角色理论中对于集合行为的分析,将愤怒的人群进行分化并快速区分开,针对不同的少数群体有针对性地选择沟通技巧,才是正确的方法。

理解了社会角色理论的重要性,对于“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技巧”课程改革的方向也就清晰了。“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技巧”的结合点就是,将沟通技巧的理论分析融入到对于民航服务手册的学习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民航服务手册中的各种标准和技巧。

四、课程设计的创新之处1.场景教学

现有“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技巧”的教学情境以课堂讲解、分组讨论、课堂模拟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有切身体会,学习过程中与民航旅客服务的结合点也很少。在更新教学内容和调整教学方式后,新的教学情境也必然要出现改变。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硬件条件,在讲解服务手册和社会角色理论时,就在实训模拟场地进行,结合场地环境和服务场景对服务手册进行讲解,结合社会角色理论对旅客群体的集合行为进行分析讲解。分析后开始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基于角色模拟的理论学习和服务手册学习。准备好模拟之后就开始进行服务场景模拟,几个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模拟,每次模拟结束后在现场立即进行评估和总结。

现有“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技巧”的教学方式以理论讲解为主,结合具体的沟通技巧进行服务模拟。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模拟部分都是以实现指定沟通技巧为前提的模拟,也就是为了结果而进行的虚假模拟。这种模拟在实际中发生的几率非常低,而且并没有解决如何选择沟通技巧的问题。

民航旅客的服务场景可以分为机上和地面两大类,地面服务场景又分为登机、达到和中转三类,机上服务场景可以分为登机就座、广播演示、送餐、应急等场景。

地面服务中的登机场景是航空旅客汇集在一起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体验民航旅客角色的开始,这个场景的服务要充分体现出民航旅客角色的特殊性,做足心理暗示,充分灌输行为规范的重要性。遭遇延误等意外情况时,要格外注意民航旅客群体的集合行为,由于群体正在汇集中,还未成为紧密的群体。一旦出现集合行为的某些特征,第一要务就是区分群体、化整为零,避免集合行为的出现。

地面服务中的转机服务是群体发生集合行为的危险时期,这时的旅客经过一段飞行时间,已经构成了一个相对紧密的群体,一旦遭遇意外,集合行为会突然爆发出来。这个时刻要求地面服务人员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要在接待转机旅客的第一时间充分观察群体构成,并特殊关注那些有影响力的旅客。这个服务场景模拟时要突出意外情况的模拟,尤其是对如何区分群体,将旅客化整为零,并将重点旅客集中在一起重点安抚。

地面服务中的到达服务是整个民航旅客服务的最后阶段,也是民航旅客这个社会角色的最后体验,完整的服务体验可以有效地提高民航旅客角色的塑造力度。

2.手册教学

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方式以服务场景模拟为主,以社会角色体验为辅助。模拟过程完全是参照民航旅客服务手册进行,模拟结果是开放的,不设置任何目标。

每次模拟结束后教师对模拟过程进行详细的解读,所有参与模拟的学生一起对模拟过程中的沟通细节进行解读,通过事后分析进一步理解服务手册用沟通技巧的选择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