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31 06:55:04
序论:在您撰写高职护理专业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03-02
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护理专业即是最近几年在这种形势下开设的新专业,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平顶山学院2012年的招生中,招生规模由2011年的130人扩大到500人,结果全部完成了招生计划,在其他专科生招生严重缩水的情况下,可谓是一枝独秀。
一、高职护理专业就业的有利条件
1.巨大的市场需求。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重点扶持专业。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的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目前我国护士总数为130.78万人,医生总数为209.97万人,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护士的数量缺口近300万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的目标: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到2007年,全国的三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到2010年,全国85%的二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召开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新闻会称,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明显,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要,今后将加大对护士的培养,预期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达到1∶1。每年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15万人。护理人才紧缺,男护士更是供不应求。全国各类医院尤其是综合性大医院都需要男护士。他们认为男护士身体素质好,动手能力强,在急诊科、手术室、ICU病房等岗位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服务患者。平顶山学院2005届首批男护士毕业后已被上海及市直各大医院录用。
2.高度的社会认可度。在当前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看重职业的稳定性,如教师、医生等是被人们普遍看好的职业,但是对于这两种职业,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门槛比较高,而护士的门槛相对比较低,专科即可,对于女孩们的家长们来说,报考护理专业是学生在高考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家长对她们未来的首选志愿。
二、护理专业就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被用人单位认可。从目前看,很多地方院校是在迎合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而开设的护理专业,由于以前缺乏办医学专业的基础,这就造成在实际的教学中,师资力量缺乏,试验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对于培养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理论课掌握的一般较好,但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她们在找工作的时候,不被一些较好的单位认可,从而失去就业的机会。
2.一次性就业率低,就业层次较低。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护理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以笔者所带的学生来分析,一次性就业率在40%左右,并且就业的层次不高,所签的就业协议合同制的居多,就业层次总体不高。
三、高职护理专业就业对策
1.改善办学条件,注重实践环节,培养社会认可的高质量毕业生。高校应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利用现在的有利条件,积极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积极投入资金,购买试验设备,完善试验室建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应该建立学校和医院合作的制度,聘请医院的一些著名的医生给予学生指导,积极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注重学生的实习环节,学校要积极联系好的医院(争取是三甲医院)供学生实习。总之,建立一种合力制度,共同培养社会认可的高质量毕业生。
2.狠抓护士资格证考试,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在笔者所带平顶山学院护理学院2008届毕业生,她们在2011年的护士资格证考试中,有学生103人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有102人通过,通过率达到99.9%。如此高的通过率,是与本校平时的教学与管理分不开的。在本校的日常管理中,辅导员积极向学生强调护士资格证的重要,引起她们思想上的重视。在教学中,本校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结合护士资格证考试的要点进行讲解,考前又开办免费辅导班对她们进行专门的辅导,学生们护士资格证的通过,为学生们的顺利就业扫清了障碍。
3.转变学生就业观念,鼓励学生们到基层就业。当前在城市就业普遍困难的情况下,学生去基层有大量的就业机会。比如,河南省2010年“即日起(5月26日),省卫生厅开始面向省内外选拔2340名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这些学生一旦被选中,省卫生厅将报销其上学期间的相关费用,同时给予相应的优惠待遇。其中,专科生达1000名。对选拔到中心卫生院以外的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高校医学院校全日制专科生,凡取得执业医师、药师、护士资格证的,工资由县级财政部门给予保障,实行岗位管理,人事部门给予备案,其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期间(含直至退休者)与国家正式工作人员享有同等待遇。”另外,积极鼓励学生到社区诊所就业、自主创业。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存在大量的私人诊所,有些私人诊所已初具规模,并且效益良好,私人诊所也应该成为未来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方向。
4.积极与医院联系,举办招聘会。作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与本市医院联系,及时了解医院的需求状况,在医院需求较大的情况下,邀请医院举行就业招聘会,为学生的就业工作铺路架桥。
健康照护专业的毕业生工作环境为医疗环境,运用与工作情景有关的医疗术语,与客户、医疗保健团队成员及其他人有效沟通;参与跨学科医疗团队,帮助客户达成预期健康结果;收集、组织和解释来自各种渠道的相关必要信息;准确书写医疗文书及报告;收集病人病史,以协助病人进入健康保健系统;解释本地健康保健系统流程及服务;运用各种体格检查工具及技巧协助病人及医疗团队;确认客户提供的健康信息,指导病人获得适当的医疗资源。护理专业毕业生则是运用护理程序为服务对象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
二、加拿大健康照护专业与护理专业交叉课程少,整合后的课程负荷大
经过对比分析,两个专业项目的课程有一定的交叉,主要是人体解剖与机能、计算机、健康照护技巧和程序、人际沟通、求职等。其课程设置的差异远远大于共性基础,双方商议整合后的课程实施难度很大。其中难度最大的是加方要求健康专业的某些核心课程须用英文授课。高职层次的学生英语底子薄弱,学生很难达到双方的课业要求。该项目合作了三届学生,课程设置的负荷和薄弱的英语底子使得大部分学生放弃了学习,最终没能达到合作的预期效果。
三、关于高职层次的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途径的几点思考
1.明确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向,逐步提升办学水平开展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要从严把握中外合作办学的领域,鼓励高职教育机构与国外知名的高职机构合作办学,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要以职业技能教育项目为主。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引进的健康照护专业不适合联合办学,也没有促进办学水平,造成了此合作项目的停滞。前期对合作方向领域的调查研究是能否合作办学成功的基础。
2.引进西方发达国家护理领域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西方发达国家对注册护士的要求,高职层次的学生很难达到,但是比注册护士低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如:新加坡的登记护士资格证书、沙特的注册护士证书,澳大利亚的老年护理资格证书、美国的助理护理和护理员证书等。通过外方提供培训,使学生获得此类证书,既可拓宽就业渠道,也可促进高职护理专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3.组织学生国际访问交流,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踏入护理国际舞台的信心高职层次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不敢奢望进入国际护理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护理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生交流,能更好地推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形成国际意识,为各种形式的合作提供可能性。
1.1教师: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承德医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3所学校的所有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的60名教师。
1.2护士:承德附属医院、承德市中心医院、唐山市医院、承德中医院、承德市妇幼保健医院、滦平县医院、滦平县中医院、丰宁县医院、隆化县医院、隆化县妇幼保健医院、隆化张三营镇医院等不同临床科室的80名护士。
2研究方法
2.1文献调查法:通过文献调查法,了解有关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研究,根据2007年新一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以“精练、实用”为特点,“必需、够用”为原则,走访学校生物化学、其他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资深教师,共同研究。确定高职护理专业36学时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
2.2访谈法:走访上述学校的生物化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资深教师,确定生物化学本学科和后续课程需要的内容及其使用情况;广泛调研上述各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培养要求,确定生物化学中岗位需求的内容及利用率,调整课程设置。
2.3行为研究法:根据上述确定的36学时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分配及访谈结果和车龙浩、赵汉芬,李宗根分别主编的教材,编制: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本学科和后续学科需要情况调查表(教师用卷)和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护士用卷)。调查表中频繁应用指每月应用≥6次,常用指每月应用≥3-5次,偶尔应用指每月应用≤2次。
2.4问卷调查法:向上述3所学校的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的教师共60人,发放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本学科和后续学科需要情况调查表(教师用卷);向上述11所医院不同临床科室的护士80人,发放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护士用卷);无记名填写、三天之后回收,有效卷分别为58份和75份。
3结果
70%以上的护士和教师认为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与功能;维生素概念、分类、命名、生理功能及其与辅酶;水的摄入与排出;钠、钾、钙的代谢;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的来源;生物转化的概念与意义;胆汁酸生理功能这些知识点频繁使用。6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血糖与糖尿病;血脂和高脂血症;氨代谢与肝性脑病;水的生理功能;电解质的生理功能;酸碱平衡调节;黄疸等常用。5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一般代谢、血红素代谢过程;酸碱平衡生化指标;常用肝功能检查与物质代谢的联系等知识点偶尔应用。50%以下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生物氧化和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知识点偶尔应用。
4讨论
4.170%以上的护士和教师认为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点频繁使用,是因为蛋白质、核酸、酶、水,无机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与其它基础课和临床有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素与临床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的分类、来源、生理功能、缺乏症及构成的辅酶,由于酶的结构与功能与临床联系较多,故酶的概念、特点、酶原、同工酶内容,编写大纲时作为掌握内容,教材中作为精编内容。
4.2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再加上社会等因素,三高病人、心脑血管病人越来越多,所以6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血糖与糖尿病;血脂和高脂血症;氨代谢与肝性脑病等知识点常用,把这些内容作为学生熟悉内容。
4.35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一般代谢、血红素代谢过程等知识点偶而应用,这就要求代谢过程简明扼要地编写,要求学生懂得重要步骤和结果能满足后续教学即可,作为了解内容。
4.450%以下的教师和护士认为偶尔应用生物氧化和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知识点删除。
4.5结论及研究成果
4.5.1结论:调查结果可以作为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的编写依据
4.5.2研究成果
4.5.2.1编写“高职涉外护理专业18学时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表及要求”。
4.5.2.2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
4.5.2.2.1教材编写原则:按着上述教学大纲,根据本课题对基础课、护理专业课教师和临床护士的调查结果,遵着“必需、够用”为原则,即前期基础课程服务于后期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即前面知识为本课程后面学习的需要做铺垫,本课程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做铺垫,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做铺垫。以“精炼、实用”为特点,设计的知识点属于本课程知识系统化需要,后续所有课程均不需要的知识点一律删除。经重新整合后的教材,达到学生学习难度降低,涉及知识面更广,更接近专业需要的目的。此外,凡能与专业接轨的语言一律使用专业语言,避免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为突出涉外特色,教材要给出主要专业词的英文单词,增加英文专业名词,以帮助学生日常学习和涉外服务。
5结语
人体解剖学是探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如何针对护理专业的特征,把解剖和护理融为一体,在深度和广度上满足护理专业的要求,成为解剖学教师不断思索的新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护理解剖学教学水平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征,精选教材内容
目前医学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都希望今后能够成为一名有用的医护工作者,因此,教师要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和其他医学课程的紧密联系,还应强调和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和护理临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充分熟悉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体现系统解剖学的特征,全面了解人体的结构,把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功能及其相互功能,还要增加和护理操作、治疗、病情观察、抢救知识、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学内容。例如,在运动系统中,要重点讲解易骨折的四肢骨、常用注射的肌肉、易脱位的关节;在内脏系统中,重点把握和常见疾病护理相关的内脏知识,如插胃管、导尿管等各种护理操作;脉管系统中,重点把握和注射和急救有关的血管,如表浅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等。对涉外护理专业,则要求老师们应把常用的解剖专业英语词汇在上课时重点介绍给学生们。
2.重视体表标志教学
人体解剖学学习的是正常人体的结构,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活的标本,把握常用的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以后把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时要求学生对照自身和相互对照,进行体表标志的观察和触摸,并给学生讲解—些重要的标志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学生十分直观地理解和把握书本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讲骨学和肌学时,可以触摸一些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例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等;如学习臀大肌时就结合临床护理,讲解和肌肉注射有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节时,讲解并表演关节的运动和脱位表现;讲解呼吸系统时讲解如何触摸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颈段气管;讲解脉管系统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讲解视器时请同学互看对方的双眸,辨认角膜、虹膜、瞳孔、结膜和巩膜等结构。
3.重视解剖和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
系统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其它基础医学有紧密的联系。教师不能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钻研,还要对其他学科加强了解,在备课和讲授中提高融会贯通性。例如通过了解胚胎学,联系胚胎发生,让学生理解器官的不对称分布。消化管在发生时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胰、脾、胃和肝分别处于的消化管左右两侧;横结肠和升、降结肠反折向上,位于十二指肠前方的冠状面内;和此同时支配食管和胃的左右迷走神经成为前后的位置关系。心在发生时顺时针方向旋转,导致心的2/3位于人体正中矢状面左侧,1/3在右侧。例如通过联系药理知识,讲解药物在体内的循行,有助于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把握。
4.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将临床病例和解剖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
基础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临床各科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打基础,解剖学除了是基础医学课,更渗透到了内、外、妇产、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等几乎临床的各个学科。在讲解解剖学知识的同时,联系临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例如,讲解肝门静脉侧支循环,解释肝硬化出现呕血、便血原因;讲解眼的结构,解释一些青光眼、白内障的眼部疾病;讲解神经系统病例有核上瘫和核下瘫,脊髓半横断损伤、内囊出血、脊髓灰质炎、桡神经损伤等。
5.重视画图
画图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功能是多媒体无可比拟的,不但老师要自己画图,还要让学生也动手画图.画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喜好,还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等。例如在讲述最复杂的脊髓内部结构或者脑干内部结构过程中,画图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在讲解眼球壁、女性生殖器等,可以随讲随画,吸引学生注重。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办学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专业化和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护生的操作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理念等人文技能也越来越被用人单位所重视。但护理实训多数情况下是模拟性的,无论是护理对象、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有差距,造成学生毕业后临床适应时间较长。尤其是护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爱伤观念、责任意识、服务理念、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等都需要在医院的实际环境、实际需求中体会和培养。探索医院参与、医院主导、医院评价的院校合作育人、双技能并重既是学校与医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方向,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需要。
2校企合作内容
2.1研发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成立护理专业建设行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根据每年的专业调研结果,充分听取护理行业专家修订的意见,滚动修订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2.2开发专业课程与护理行业专家整合现有的课程,删除不必要内容,增加或突出重点,增设“健康教育、护患沟通”等实用性课程。
2.3开展课堂教学我校与医院建立“教学联合体”,实行校院联动。聘请医院的优秀人才来校承担教学任务,专任教师利用假期到医院临床实践。
2.4开展技能训练利用护理技能大赛搭建平台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从2009年江苏省首届技能大赛开始,每年邀请知名护理专家前来指导。
2.5进行社会服务与医院合作承担养老护理员、育婴师等技能培训和鉴定考核,共同开展江苏省在岗乡医中专学历补偿教育、社区护士等教学工作。
2.6完成见习、实习等实训内容学校安排学生到医院练习、见习、顶岗实习,了解医院的文化素养需求,识别典型的任务,体会人文技能的内涵。
2.7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我校在护理行业专家指导下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其设备齐全、功能先进。我校与周边50多家医院合作建设的校外实训和实习网络基本形成。
2.8合作进行课题研究我校和医院合作开展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课题研究,共同提高科研能力。
3校企合作成效
3.1教师培养落在实处通过校院合作,近三年教师获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说课等教学竞赛、省级以上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校院联手实施“五阶梯”教师培养,一批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已成为教育一线的“脊梁”。
3.2实训基地具备规模我校护理专业实训中心为省级优秀实训基地。除了满足校内技能教学及研究和培养技能高手,还实现职业鉴定等服务社会的多元功能。我校形成以三级医院为主体、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拓展的校外实训和实习网络。
3.3教学效果成绩显著学校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PBL教学、项目教学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培养学生双技能的教学方法,学生临床护理技能和人文技能提高显著。研究表明,校企合作模式下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
3.4科研成果硕果累累自2009年以来,专业教师省、市级以上立项的研究课题、社会科学课题7项,项目课例设计获省级以上奖3项,编写教材8本,获专利2项,公开89篇,教学成果奖20项。
3.5社会服务日益增加学校累计培养养老护理员800人次、育婴师300人次。江苏省在岗乡医中专学历补偿教育,注册学员达3万多人,培训乡村医生、社区护士等从业人员计1万多人次。与其他高校联合举办成人学历教育,每年培养专业人才600多人。
【关键词】 高职护理 英语教学 应用能力 调查问卷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39-02
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加入WTO和奥运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涉外交际活动越来越频繁,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运用英语进行涉外交流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英语作为学校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一直受到各类高职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也一直是各类高职学院各专业的必修课。《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基本要求》强调,高职英语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立足行业,培养学生满足一般涉外活动和涉外业务的能力。但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质量还不高,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需求相差甚远,没有针对性,缺乏实用性,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没有根据高职学生英语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单一,重阅读轻听说,难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实际要求;一些高职护理院校在专门用途英语素质培养阶段放松了对护理专业英语的教学,造成了学生在理解遵从医嘱及护理计划、读懂英文病例和药品说明、阅读医学英语文献等方面遭遇英语瓶颈,学生在毕业时综合应用能力还有所欠缺。目前,虽然已有不少学者对提高高职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如何开发高职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专项研究还比较匮乏。
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本课题以黑龙江省高职护理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策略,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探讨提高高职护理英语教学的实效性策略,可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发展;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对英语应用能力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揭示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理念;
(2)探索和创新以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新教学策略;
(3)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4)提高教师在课改形势下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
(5)提高学校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调研的基本情况
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课题组成员对近年PRETCO试题及本校护理专业学生成绩等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对护理专业10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有63%的学生认为考试并不难,37%的学生认为考试很难或较难。对于日常教学是否会涉及考试内容,有65%的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会进行考前辅导。对于该考试,62%的学生认为对自身和将来就业有用,有91%的学生回答考试成绩会和毕业证挂钩。在所有试题中,66%的学生认为最难的部分是词汇及语法结构,其次是阅读和写作,听力则被认为是最简单的题型。从调查情况看,虽然考试难度不大,但由于对其重要性缺乏认识,以及自身英语水平所限,导致通过率并不高。PRETCO等级考试我校的年均通过率为30%,其中写作和阅读失分较多。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对A、B级考试的反馈及调查的数据分析,课题组认为目前英语教学法要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的能力。
课题组于2011年10月设计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调查问卷1”,在涉外护理专业和普通护理专业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98份。分析表明,普通护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学习目的不强,学习兴趣相对薄弱,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目的较强,学习兴趣相对浓厚,学习态度比较积极,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所欠缺,实际应用能力偏弱。
课题组于2012年4月设计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调查问卷2”。在涉外护理专业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及普通护理专业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6份。分析表明,非实验班的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薄弱,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明显的提高;而实验班的普通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很多学生已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非实验班的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一直保持着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也比较积极,但在学习方法上仍有所欠缺,实际应用能力偏弱;相比之下实验班的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行之有道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自主性很强,自学能力提高很快,实际的应用能力也有所增强。
4 研究对策与建议
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关键是要探索和创新以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新教学策略,在教学中逐步建立符合学生未来护理岗位需求的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应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打好基础。
(1)以能力为导向,实施项目化教学。高职教育课程的重点不是力求把知识讲得详尽,而是要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将知识点融人能力训练中,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先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围绕能力目标制定课程的项目、任务等具体内容,将知识点的学习体现在训练项目中,边做边学,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以专业为导向,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安排不同的实例和训练内容;注重知识一体化,实践、知识和训练有机结合。教学设计围绕能力目标展开,每一次课都有其具体的能力目标,而每一个具体的能力目标结合起来,就是该课程的整体能力目标。因此,我们也可以为整个课程设计一条主线,每一个单元就是一项的具体工作活动,以此来实现大的能力目标项目。同时,解决交际时涉及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如:掌握相关词汇、句型、语法,了解相关文化习俗等,即完成课程的知识目标。
(2)根据岗位目标教学,创新教学方法。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严格遵循“理论够用、技能为重”的原则,注重从实践教学来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具备职业能力。基础理论教学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专业教学体现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目的;实践教学体现以职业能力和技能培养为目的。同时,任课教师今后要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各种活动等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要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引进外教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
(3)根据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由于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教学要面向大多数同学,根据大多数同学的可接受性确立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教学中并从中受益。要针对护理专业对学生知识结构状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护理专业专业特点。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目标,满足社会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护理专业采用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解决现有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高职院校的市场竞争力。在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先导,改革教学模式、更新课程体系、建立实训基地,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护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护理专业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使得人才培养呈现一定的滞后性。第一,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课程的设置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特色课程的设置。[1]第二,学生的主体性缺失,学生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主体性,但是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开展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的主体性受到限制,同时其创新能力与潜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2]第三,教学手段单一,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现有的教学手段主要以教师教授,学生掌握为主,并且集中在理论知识层面。即使在实践课程中,由于时间、场地的影响,也是以教师示范为主,学生的实操训练缺失现象严重。[3]
三、完善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措施
第一,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所在,只有合理有效地创新教学模式,针对社会需求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改革,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合理性。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以能力本位的理念为指导,将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并以能力提升为根本出发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形成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设立专项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例如,拓展学生的服务领域,定期组织学生到老年公寓、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开展相关的护理实践活动,学生可根据老人和儿童的身体特征及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护理计划,其中保证做到对老人、儿童的常规检查及基本病情的护理。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做好心得日记,将每天的工作及心得体会做出详细的记录,每次实习结束后学院组织经召开经验交流会,学生就自己的感悟进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提升与发展,并为下一次的实习活动积累经验,做出有效的调整,更好地为老人和儿童服务。在这样的实践中,一方面学生可以发挥其主动性,充分激发其潜能;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有利于提高其岗位适应能力。第二,更新课程体系。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护理专业能力本位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设置相关课程体系,加强特色课程的设置。在课程设置中主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护理工作的完整性与实操性。例如,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地增加选修课程的设置,在选修课程的选择方面遵循创新与实践的原则,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可选择文献检索、护理学发展史、护理学美学和心理学等课程,并且在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专题汇报和实践演练等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应变能力。第三,建立实训基地。护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对人才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和临床应变能力等方面,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具有充分的临床经验,以应对护理工作中面临的相关问题。例如,通过联合医院等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公司建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可分为两级,即院内实训基地和院外实训基地。前者主要以引进先进医疗器材和护理手段为主,保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进行临床模拟实习;后者主要是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形成,进而提升其岗位适应能力和临床应对能力。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