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地籍测绘论文范文

时间:2022-06-08 02:30:53

序论:在您撰写地籍测绘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地籍测绘论文

第1篇

一般而言,测绘作业的软件要求是必须直接具备GIS的建库功能,并能够使图形相互联系。另外,还必须能够进行拓扑处理,并完全符合地籍测绘的数据库标准.此外,作业的软件还应十分符合DOM的生产标准模式,能够使得图形与数据都能得到无缝管理,从而,产生巨大的编辑功能,方便对图文数据的检测与录人.最后,它还必须要能够进行非常全面的拓扑检测、计算功能,大大提升工作的效串和成果质量;满足信息化条件下的地籍调查的要求,使得地籍测绘的信息化与数据库处理协调配合与发展。

2信息化地籍测绘的质量控制分析

众所周知,要保证信息化地籍测绘的成果,就必须要对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是保证测绘成果的重要方面。对信息化的地籍测绘的质量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对数据搜集的质量控制、对内业的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和对测绘数据的成果进行的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的控制。

2.1数据采集的质量控制地籍调查的内容应该与实际的情况相一致,还要保持地籍调查内容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外业数据采集的信息化。地籍要素信息化的数据搜集,要求的是地籍测绘在野外的全数字化搜集。目前,先进的测绘仪器对地籍测绘的要素的精度的要求很高,但是经过提高还是可以达到标准。外业测绘的工作人员在数据搜集时严格按照了测绘数据的高标准,坚持做到时刻按照信息化的原则去进行数据采集,制定地籍测绘的数据库标准。北京市目前开展的地籍测绘项目,就要求严格按照《北京市国土资源和建筑管理局地地籍信息的数据库标谁》去户外进行数据的搜集。内业过程的质量控制十分钟要,它是当今信息化时代地籍测绘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目前,北京市国土建筑局在对信息化地籍测绘的内业过程控制方面,数据库检查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的网络体系。在地籍空间数据质量的控制方面不仅要注重外业空间数据采集的精度,还要注重数据搜集的有效性,重视对数据生产过程的多方面进行检查。鉴于此,我们开发了北京市城乡地籍三维空间数据检测系统(以下简称检查系统),该系统用了GIS高兴技术、数据库链接技术、检查功能自动制数技术、信息化激光技术、计算机自动化编程技术等高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对空间数据的全面有效的检查。将信息化地籍测绘的数据质量控制,渗透在空间数据生产的全部过程之中。同时,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检查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标准评定。

2.2对地籍测绘数据成果的质量进行控制对地籍测绘的结果进行控制,主要是对测绘数据成果的电子文档资料的真实性、电子数字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检测。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点内容:第一,对电子文档资料数据的完整性和文字资料的有效性进行检测。第二,对具体的地图和地籍测绘结果的登记表、审批表进行检测。第三,对电子资料结果记录的目录(包括数据结果的格式)、图形的精确性、属性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出图数据要素效果表达的正确性及图幅整体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检测。

3结语

第2篇

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环境与经济的变化无疑会直接影响低碳经济情况;技术发展可促进生产力改革及对“碳污染”的治理,进而影响低碳经济情况;社会变化则间接影响着低碳经济情况。依据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可操作性原则,进确立吉林省低碳经济情况综合评价体系指标。首先利用多层次因子分析法进行指标赋权。分别对环境、技术、经济、社会四方面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因子分析。通过贡献率加权法为各指标赋权,得到因子得分。基于吉林省低碳经济评价体系各指标数值,可得到因子得分。借助功效系数法将因子得分调整为百分制得分以求直观体现因子分析结果。

二、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一)灰色预测概述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信息或不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就是在一定方位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进行的预测。尽管这一过程中所显示的现象是随机的,但毕竟是有序的,因此这一数据集合具有潜在的规律性。

(二)吉林省低碳经济情况预测分析

基于前文多层次因子分析所得到的吉林省2001-2012年低碳经济得分情况,可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预测。根据预测模型公式,对未来五年低碳经济进行预测,得到具体值依次为:89.037分, 91.747分, 94.540分,97.419分,100分。同理可对环境发展、技术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指标建立模型,求解并检验。利用检验合格后的模型对未来五年环境发展、技术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指标得分进行预测。分析得出,在预测的五年中,低碳经济整体情况良好。但仍可看出一些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方面,且最先达到满分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体的发展起着正向制动的作用。社会发展中发展速度逐年减缓,将成为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若能持续此发展趋势,吉林省将于2015年达到安全状态,但在预测中我们很难考虑周全,未来吉林省低碳经济会遇到什么样的阻碍更是不可预知的,发展越到瓶颈越是困难,建议相关部门坚持一贯作风,坚持经济与环境的均衡关系,适当加大力度建设吉林省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结论建议

根据灰色预测结果显示若能持续过去发展趋势,吉林省将于2015年达到安全状态,但发展越到瓶颈越是困难,如何改进经济与环境的均衡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值得我们探索。针对前文结论,提出建议如下。

(一)化石能源低碳化,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上述分析中看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过多是低碳经济的第一杀手,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要开发并有效利用新能源,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要能源的现状,开发利用核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二)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一方面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平衡产业结构,逐渐降低高碳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从而使产业结构符合低碳经济的标准。另一方面要将高碳产业低碳化,全面开发低碳技术,并将低碳技术引入高碳产业,利用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推进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进程。

(三)提高公民低碳意识,鼓励公民践行低碳理念

第3篇

为了使测绘工作的准确有序进行,首先要制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技术的统一标准、规定,从而使测绘工作的质量得到保证。测绘过程中要做到全面、细致、准确,科学合理确定测图比例尺、布设高程网点。关键点要测量准确、细部要测量细致、现状地物要测量全面。在测绘的区域要埋设足够的标石,各种元素要充分具体。

1.1关键点的测量

关键点指的是高程趋势的变化点,如坡顶、边坎边。在具体的测量工作中,目前一般采取网格式的方式进行测量。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根据比例的不同设置制高点的测量点,这样既能够增加效率,又能够保障准确。绘完图后,根据测量高程点,绘制出等高线。在这种测量方式过程中,已经人为的设定了一个假设,即点与点之间的变化不能有太大的起伏,而需要是平缓的,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因此,为了更准确,还可以采取画密网格的措施,这样能够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一般在土地开发整理前期都采取这种方式测量关键点。

1.2坎上坎下的测量

在具体的地形测绘中,要注意坎上坎下的测绘,要保证均匀,如果不均匀就会影响提供数据的准确性,也会影响土方的计算。在测绘中,测绘人员要仔细对各种土坎进行分类,明确标出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尤其对于缓坡坎。

1.3详细注明细部测量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的具体实际情况,要求土地整理中的细部测绘技术要更详细、更明确,要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测测区的地类。地类测绘应根据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时期适用)规定的各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含义执行,测绘至二级地类。对不够成图面积的零星地类进行合理归并,不作打点注记。其他地类测绘要求按《规程》执行;实测测区的境界、权属界线。境界主要为省、区县、乡镇、村界。权属界主要为村界(包括插花地和飞地)及工矿、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的土地权属界;实测线状地物。包括河流、固定沟渠、公路、机耕道、乡村道路及坑塘、水库的堤坝(含各种水工设施)。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

第4篇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可确定的因素,这就是工程项目中的风险。风险的大小可以采用风险量来表示:F=f(p,s)F为风险量,f()为风险函数,p为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s为风险的损失量。上面公式可以看出,风险发生的概率越大,风险损失量越大,则风险越大,也即风险量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损失量成正比。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项目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是项目工作环境所造成的风险,如项目所在地为山区,对于平原地区的作业队伍来讲,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项目所在位置为高原区,对于低海拔地区的作业人员来讲,也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当地农民对于相关政策的不理解和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也可能引起风险。环境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对环境的不熟悉所造成不可预料的风险。这类风险绝对不能忽视,可在项目作业前进行提前准备,在高原区作业前,可提前对参与人员进行训练,培训在高原区作业的方法,加强体质的锻炼,确保在高原区作业时不会出现风险。做好保护措施,安排随队医生,以便随时进行身体检查,保证环境风险降至最低。对于农民由于政策的不理解造成的风险,可以利用政府宣传以及与当地村镇的沟通来加以防范此类的风险。

1.2气象风险

气象风险主要是指雷电、雨、雪、大风、冰雹、雾、高温、低温等气象风险。这些气象条件对于测绘作业人员可能产生人身安全、延误工期、交通困难等。气象风险可通过提前与气象部门联系,取得项目所在地的历史气象资料,并可与气象部门申请气象预报服务,及时掌握气象信息,提前掌握气象信息,以便做到合理规划,科学安排,在保证项目质量、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气象风险不影响项目的进度。

1.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管理对该类项目没有经验,造成人员调配不合理,作业方法不恰当,管理措施不到位等,从而使项目发生风险。管理风险可以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或派出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协调,使管理风险降到最低。

1.4技术风险

由于该类项目相关经验较少或项目技术业务不熟练而造成的风险或者由于项目所在地的技术要求与国家标准不一致,从而造成验收时难以通过而造成的风险。技术风险要求项目管理人员熟悉当地的技术标准,并及时掌握该类项目的作业方法和流程,先对该项目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该项目不熟练时,先进行项目的试点工作,试点完成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后续工作。

1.5质量风险

由于测绘人员技术、外部环境条件、设备条件等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而导致的风险。对于质量风险的防范,在开工前对设备进行检测,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鉴定合格,同时应按照规范要求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检验,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必须马上进行维修并进行鉴定,使仪器设备都必须是在合格的期限内。对技术人员应按照作业的工序,对技术人员及时地进行培训,使技术人员在每道工序的开始就能及时掌握住作业方法,同时应对技术人员进行教育,使技术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外部环境条件也是质量风险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这就要求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要多检查,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要求作业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增加业务经验,杜绝出现质量隐患。

1.6资金风险

主要是业主资金不到位,自身资金不足,技术人员工资上涨,项目发生变更等因素造成的风险。资金风险要求作业单位在项目开始前就应该了解项目的资金状况,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采取必要措施去避免资金风险。

1.7工期风险

由于工期延误所造成的风险。工期风险要求管理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去管理,认真组织项目作业,科学规划,及时掌握工程进度,根据工程进度去合理安排人员以及仪器设备,使项目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之下,工程进度与工期要求相匹配,避免产生工期延误所造成的风险。

1.8安全风险

由于人员、车辆、设备、交通等造成的风险以及作业过程中遇到的毒蛇、野兽等以及高压线、悬崖、水流等安全风险。安全风险为项目中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出现安全问题时,该项目可以说是失败的。因此在项目开始之前就要把安全问题考虑全面,提前做好预案,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教育,使各个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防止一切安全隐患出现。若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就不要去作业,宁愿牺牲工天,也不要去冒险作业,这是管理人员必须要牢记的原则。管理人员头脑中必须要坚持安全至上的原则,才能使项目安全问题得到重视,也才能在项目中确保安全风险不再发生。

1.9不可预见风险

由于发生地震、洪水、发生公共突发性传染病(如2003年的非典等)、测绘项目所在地发生突发性的事件等都是不可预见的风险。不可预见风险是各种风险中最难以控制的风险,或者说它并不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意志来转移。但不可预见风险也并非不能控制,只要管理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去处理该类风险,这类风险所造成的损害可以降到最低限度。

2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项目风险的防控

某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项目是单位第一个使用权测绘项目,考虑到最近几年,该类项目比较多,且项目程序复杂,作业环境为重丘区,并且该项目涉及了农村的农民宅基地,为了对该类风险控制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该项目作为项目风险的试点,该项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风险的防控。

2.1项目准备阶段的风险防控

(1)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在项目准备阶段,管理人员认真分析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人为项目负责人,组成人员为各小组组长,在项目开始前进行了集中的专业风险管控知识培训,使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风险的预控和处理措施。实际工作证明,建立一个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以及具备专业风险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去进行风险控制,及时掌握项目风险的动态,对项目风险进行动态管理,能有效地对项目风险进行防控。(2)进行管理和技术培训管理人员没有具备风险管理的能力,无法进行风险防控,出现风险无能为力,可能导致风险管理失控,造成项目失败。同样作业人员也应懂得如何规避风险,否则技术人员面对到来的风险不知如何防控,轻则可能会造成质量隐患,进度缓慢,重则可能造成人身安全问题。项目在开始前对管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外,还进行了全员培训,邀请风险管理专家、技术管理专家对每位技术人员均进行风险知识培训,技术培训,质量意识培训使管理人员懂得如何去控制风险,技术人员如何去规避风险。(3)加强制度建设任何项目的管理都需要制度去约束,同样对项目风险的防控也需要制度去约束。在项目准备阶段,制定了某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量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通过利用制度来约束,利用制度来防控。

2.2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防控

(1)建立信息平台在项目实施阶段,也是风险防控的实施阶段,应注重加强信息交流沟通。作业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沟通与传递。如果信息量增加,就能减少出现风险的机会;无法获取信息或传递速度过慢,都有可能形成信息不灵通,造成该避免的风险无法规避。在项目实施阶段建立从管理人员到现场作业人员都信息通畅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由项目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利用短信发送至每个作业人员手中。同时,如果小组出现风险隐患或发生风险,利用手机及时联系项目负责人,使项目负责人能及时对风险进行控制或避免风险。项目负责人与单位主管科室以及主管领导沟通也主要通过短信或互联网交流平台进行及时汇报,单位的相关风险提示和风险预警也通过短信等及时发送至项目负责人手中,必要时电话交流沟通。信息的及时交流沟通,可有效地避免出现或减少项目风险的发生。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与气象部门沟通订阅了该地区的气象数据资料,由气象部门定时3天~5天的气象预报,对重大灾害气象提前预警,避免气象预警。与相关政府部门和相关村委及时沟通,对政府重大活动、农村的赶集等信息提前掌握,以做到对测绘工作提前做好计划,防范由于活动、集等造成的工期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等。(2)规范安全检查程序在项目准备阶段制定好的制度,在项目实施阶段必须得到很好执行,只有执行好制度,才能规范行为,从而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规范、安全。在制度执行中,必须要求管理和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去执行,并安排专人去检查,发现没有按照制度、规范去执行的,必须坚决纠正。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项目中,设置了一名专职的安全检查员,每天由安全检查员对重点小组进行巡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提醒,对重大的安全隐患,作业人员配备必要安全自救工具,安全检查员全程进行监督。

2.3项目突发风险的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在制定好之后,还应做到项目所有人员都熟悉应急预案,并知道自己在应急预案中的位置以及出现突发风险之后如何处置。在遇到突发风险之后,项目管理人员按照提前制定好的应急预案去进行处理。应急预案的处理要求管理人员在获取风险信息之后能快速决策,迅速处理,让突发风险引起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3结语

第5篇

1在房地产测绘中应用

这种测绘技术有效的将测角装置、微处理器和测距装置等融入到了这种测绘技术中,对于房地产中的数据能够利用此种技术进行自动的测量和计算,利用直接的方式或者电子薄对自动的存储、输出和记录工作给予完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阶段的全站仪技术的测量精度和角度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不但能够自动的操作,而且也能够利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操作,不但能够在机载的情况下进行应用,也能够远距离的对房地产的相关信息进行测量。在现代的房地产测量中,全站仪这种最为常规的测量仪器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在房地产测量中应用

GPSRTK技术对房地产的人工建筑情况、权属和应用情况、自然情况等进行测定和调查是房地产测绘技术的主要工作,是为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开发、管理和应用房地产等,将一定的依据提供出来的一种技术形式,是房地产测量和地籍测量的结合体,能够将非常详细的资料为房地产管理提供出来。在国家高等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对常规的测图方法进行使用,对次级网店进行加密,进而来有效的布设和测绘控制网点,这是传统房地产测绘的主要方式,将界址点、行政边界、界址线、地形要素和丘界限等测定出来,对房产图和地籍图根据相应的规律、符号和规则去绘制。会有一定的累积误差容易出现在这种方法中,而为了能够将这种误差予以消除,一些时候应该测量多次并且对误差进行分配,这样不但精度不高,而且还会浪费时间。在出现了GPS技术之后,对于各级控制点的坐标能够快速并且高精度的测定出来,尤其是对RTK技术进行了使用之后,对于地形点、地物点和界址点的信息能够高精度快速的获取出来,对于野外一次测绘能够利用测土软件给予实现,并且将电子地图绘制出来,在房地产测绘中对GPSRTK技术进行应用之后,不但能够将高精度的测绘成果展现出来,也能够将作业的效率极大地提升上来,在房地产测绘工作中,GPSRTK技术逐渐的成为了其中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时常规的测量方式,费工费时,规定点间通视,并且有着不够均匀的精度。GPS快速静态和静态的测量,对于点间通视不需要予以实施,对于各个控制点能够高精度的进行测量,但是,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应该花费一定的时间,对于定位精度不能够随时的定位和了解。在控制测量中,一但对RTK技术进行了使用,对于定位精度能够时时刻刻的予以了解,因此,能够将作业的效率极大的提升上来,在定位的过程中一但对RTK技术进行了使用,能够将精度精确到厘米。

二在房地产测绘中对机助制图进行使用

近几年来,对房地产图利用计算辅助制作的方式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在一些制图系统中,AUTOCAD是经常被使用的一种方式,它能够用来整饰和修改所测的房地产地图。在此系统中,只需要将数据预处理构建起来的图用真实的图片表示出来即可,这样在屏幕上我们就会发现会依据具体的位置、准确度和相似度将地物表示出来,看起来会非常清晰。在处理图形的过程中,有着完备强大的功能会存在于此系统中,操作易行简单。有着非常优异的自我保护功能会存在于其自身当中,系统本身不会受到非规范操作带来的影响,所以,在编辑房地产图的过程中对这种方式进行使用会发挥出非常巨大的功能。

三用GIS技术对房地产进行测量

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将规定处理房地产测绘信息的过程中,要用计算机操作的方式逐渐的取代以前手工操作的方式,用辅助决策来有效的取代一般的统计,进而将房地产测量信息系统构建起来。但是,在对房地产测量信息系统进行建立的过程中,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一定的复杂性会存在于其中,它规定有着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GIS是由美国所研发出来的一种先进的测绘技术方式,并且系统正在日趋的走向完善,在很多项目中都对几千个GIS工具进行了使用,极大的推动了测图和数据计算工作的发展。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房地产测量信息管理的现代化,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应该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对于其中的数据进行测绘和管理,提高其具体的应用水平。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数字地籍 测绘 技术

中图分类号: P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广义上的地籍测绘(别称地籍测量)内容包括狭义的地籍测绘及地籍权属调查工作两个部分,内内外外工作量多且复杂,需要进行严谨计划和良好的组织。地籍测绘内容主要包括:界址点登记表的登记、宗地图的测画、地籍图的测画、各类项目面积统计等,工作期间制作的图件数量多,需要工作人员的有序管理。不过数字测图技术数据结果精度高,便利测绘结果管理、更新及其后期分析利用,同时又容易实现实现测图、调图、管图的自动化,除此以外地籍测量需进行工作量非常大的面积量算与登记,所以我国目前地籍测绘大都使用数字测图技术。在数字地籍测绘中,界址点成果表、宗地图和各类项目面积统计都是基于数字地籍图而制作的,而数字地籍图则是在绘制数字平面图的条件下运行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后才能自动生成。

二、目前数字地籍测绘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1. 界址线设定

界址线是地籍测绘的首选要素,合理设定界址线对地籍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初始的地籍测绘,由于种种原因,并省却过程中更多的工作量,一般都需要政策来确定大多数县城和城市宗地的界线。传统意义上,无论是单位征地留下1米左右的影射地还是居民购买宅基地时留下0.5米左右的界限,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其实有相当多宗地的界址线是在墙壁或者围墙的外侧,而不是它的里面,因此这样的传统习惯给地面界址点的标定和测绘造成了很多麻烦。假设市政府还是城市土地管理部门规定单位征地时不准预留“影射地”并且每户人家的屋后也不允许滴水地的存在,那么界址线就能够大部分以围墙或者墙壁为准,并可以把多数界址点用红漆标注在墙壁或者墙角上,能够方便地籍测绘工作和土地管理,省去了管理和测绘工作中的许多麻烦。

2. 街道、街坊划分

为了方便调查工作的开展,因此不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县城,在调查期间应将调查范围逐级细划成若干个小范围,比如以街道一街坊一宗地这样三级划分方法。在划分街道时应注意尽量与日常城市行政管理的街道界线一致,换句话说就是地籍调查的街道界线以各个街道办事处的管辖界线为参考。在测绘地图上绘出街道划分的界线,再根据街道的细分实现对于街坊的划分。工作中以街坊为最小单位进行地籍权属调查,以街坊为单元绘制城市地籍图,以街坊为单位管理地籍调查表和地籍测绘成果(宗地图、界址点登记表、权属信息数据库、面积统计表等)。在管理中,由同一个人管理一个街坊的绘制的地籍图和地籍权属调查或者由两个人分别管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划分街坊和街道不同,街坊的分界线必须设置在街道或者胡同的空闲地或中心线上,而不能设置在围墙上。街坊最好不超过200宗地,其面积不超过0.2为宜。一方面即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个街坊的调查和测绘,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街坊的图形文件合适,便于存放管理。

3. 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绘制

利用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和平面图文件绘制出街坊地籍图后,通过街坊的两两拼接便能得到整个测区的“初步地籍图”,不过在经过修饰和填充许多内容之后才能得到最终的数字地籍图。增加的内容主要有:街道线和街坊线、控制点、道路名称标注和含植被填充的图斑等。在实际工作中,最好先将街坊线、街道线以及其两旁的道路边线绘制在拼接的“毛地籍图”上,单独形成一个图形文件。接下来继续在该图的基础上绘制各个街坊线图块,然后再将统一制作的街坊线图块标注到相应的街坊地籍图中,从而得到图斑。图斑事实上是权属信息数据的一部分,用“用图形生成权属”的功能能制作得到。生成图斑后将图斑和权属信息数据文件拼接的数据文件便能作为绘制含图斑的街坊地籍图的基础。最后用含有图斑的街坊地籍图通过无缝拼接便能得到整个测绘范围的地籍图。在城市进行地籍测量,因视角原因,观测的站点有很多,一般而言每幅图平均要绘制六个观测站点。在整个测区的地籍图上,可以利用通过整合GPS点、一级导线点、一级图根点和主要路口图根点及已知的观测站点而得到的控制点坐标数据文件,经过简编识别,自动绘制出城市观测的控制点。

4. 检定仪器常数和棱镜常数

地籍测量对于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进行地籍测量前必须要做好仪器的检查工作。检查全站仪主要检查测距仪的加常数和乘常数。由于距离不远,碎部测图中可以忽略不计乘常数,但是必须考虑加常数,因为当某棱镜加常数未知时,测定的测距仪加常数事实上是包含仪器加常数或棱镜加常数两部分。如果将仪器加常数设为某一固定值 (如0L),则可以求出 “棱镜加常数”;反之如果将棱镜的加常数设为某一固定值,比如-30L,就可以求出“仪器加常数”。在地籍测量中,通常将棱镜背后选择在碎部点上,也就是把棱镜背后做为“棱镜对中中心”。实际工作提供的经验是将仪器加常数的数值设为零,然后用钢尺对比直接测算到棱镜背后的棱镜常数。如果是在野外采集数据,则可以输入上述的仪器加常数和棱镜常数,就可以直接测出棱镜背后点的坐标数值。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是观测支站,那么可以变动棱镜常数,继而测定对中杆中心的坐标数值。

三、结语

为方便地籍管理工作,在调查土地权属的基础上,通过借助科学仪器,运用科学知识,测量一定范围内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形状、位置等,并计算土地面积,绘制地籍图,有利于为土地登记提供专业的、严谨的、科学的、可信的数据。数字地籍测绘是展开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分级布网,逐级控制,“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做好数字地籍测绘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测绘局,地籍测量规范.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第7篇

土地开发管理,就是指在特定的区域里,以土地利用的各项城市规划、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为依据,对土地的使用目标和用途进行确认,综合通过经济、行政、法律工程技术等多种途径,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改造和治理,从而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的过程。土地开发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长期工程,开发管理的内容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有所变化,需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现实的发展情况,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并综合比较各种土地开发手段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通过土地的开发管理,可以维持可用耕地总量的一个动态平衡,实现土地的最优化利用,并科学的控制土地用途,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土地的利用率,达到社会经济的平稳进步。从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的利用情况来看,维持可用耕地的总面积不降低是我国今后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需要在控制建筑和工业用地规模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将每一宗土地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合理调整土地用地结构,在保证耕地规模的基础上,科学的开发建筑和工业用地,严禁非农业用地侵占农业用地的现象。随着各种现代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土地卡发管理的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给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土地测绘技术的现代化发展给土地开发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定量的工作基础,大幅度提升了土地开发管理的层次,从而使得土地开发管理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更加有针对性。

2土地开发管理对于土地测绘的具体要求

2.1测图比例尺的选择

在进行土地测绘工作时,第一步就是确定合适的绘图比例尺。如果测绘目标是地形起伏大、地势比较崎岖而导致通视度差的地区,需要布置高程网点,以测量其高程点。而如果是在地形起伏相对来说比较平缓的平原地带进行测绘工作,一般应该将网格间距定为一米以内,以满足多个用途的使用要求。

2.2对关键点测量的精准度

土地测量中的关键点,应当包括高程趋势变化点、标高,窑等比高及量注面积和坎脚、坎顶线的位置等一系列关键数据。在实地测绘时,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测量出上述关键点的具体数据信息。此外,在测绘图上除了要体现沟渠、居民点、园地、农田等信息外,还需要体现旧村复垦地区和旧城改造地区的林木面积和种类,以及建筑面积和人口密度等信息。为了给随后的工程施工活动提供便利,测绘工作结束后应当用标石标注关键点的高程和坐标。

3土地开发管理中土地测绘的应用

3.1土地开发管理前期的土地测绘应用

在土地开发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时,需要仔细调查该项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为接下来测绘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保障。在土地开发管理的前期调查阶段,土地测绘给土地开发奠定良好基础,因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2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土地测绘应用

在土地开发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土地测绘工作的实施,能够不断实时更新以往的测绘数据,帮助分析土地最初规划的合理性,不断改善土地规划,以保障土地管理能够适应形式的变化,维持其科学性。此外,在土地开发管理的过程中,土地测绘工作还可以提供在各个时期的测绘数据,帮助人们了解土地开发利用的动态过程,进而了解城镇的变迁历程。最后,在土地的开发管理过程中,现代土地测绘技术应用也有效的提高了土地开发管理的效率。进行农村集体土地开发时,由于农村土地的测绘范围大,导致其测绘难度比较高,这是运用土地测绘中的正射影像技术,可以精准快速的对土地位置与权属界线进行勘测,从而提高了土地开发管理的效率。

3.3土地监管中的土地测绘应用

在对土地的开发利用进行监管时,运用土地测绘中的卫星影像技术,能帮助政府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关于违法用地的信息,如违章建筑的方位、面积及建筑形式等,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政府土地监管部门的依法处理违法用地行为的工作效率。此外,土地测绘还是衡量最初的土地规划落实情况的主要技术手段,而且在工程的竣工验收环节也需要测绘数据的支持。

3.4土地资源检查及审批中的土地测绘应用

在我国国土资源检查过程中,通过使用RS技术,可有效的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实现了土地使用情况的实时更新,为国土资源检查工作提供了便利。此外,在土地审批过程中,通过土地测绘技术可以掌握所审批土地全面、真实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分析衡量土地开发利用方案的合理性,以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效率。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各个时期的城镇土地的测绘资料,还能够了解城镇建设土地使用情况的变迁过程,从而更加科学的分析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土地规划方案,以保证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