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二物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2-08-30 00:44:34

序论:在您撰写初二物理学习经验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二物理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

1.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要求了解初中物理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着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到底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否联系实际问题并让所学知识得以应用呢?学了《光的色彩 颜色》一节后,笔者问学生:蔬菜大棚的塑料膜做成什么颜色,能让光透进大棚,有利于植物生长?就是我们这些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也在为用红色塑料膜还是绿色塑料膜争论不休呢?由此笔者想到,如果学生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来应付考试,而忽略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

1.2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即物理课堂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各种物理教学活动.科学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除课堂教学外,还必须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2.1.1国外研究现状

书本知识简单易懂、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教育思想在国外早已成为主流,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物理教学可以这样简单地加以形容:知识浅、应用强、学科渗透广.综合实践活动和小制作活动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国内研究现状

本课题为新课标下推广素质教育的前沿课题.曾经很多家长和部分教师无法理解,对此课题持怀疑态度.但是随着课改精神的逐步贯彻,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一线物理教师也对此课题产生了研究的兴趣.如江苏省茶高级中学的丛旭老师在《对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思考》一文中阐述了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普及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能较好地激发青少年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加强各种知识的联系,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大有促进作用.江苏省句容市郭庄中学的罗卫平老师在《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由于农村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条件较差、信息闭塞,加上课业负担繁重,学习时间紧张等因素,以往几乎没有进行过一次物理课堂以外的实践探究活动.从教师到学生对怎样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从方式到方法几乎没有经验可谈.

但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将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更好地融入物理学习中,课题组教师不断地进行了探索.

2.2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课外实践活动追求的核心价值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等.课外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所持的课程价值取向是强调自然、社会与他人对个体存在的意义,更加关注农村学生的“精神世界”、“价值世界”与“体验世界”,在自然、社会、他者与自我的融合统一中探求知识的情境化意义.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是以学生为核心,实现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因此,本课题将对目前农村初中物理课外教学的内容和模式作出一些好的建议和尝试.

3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3.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对我校各班级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部分城区学校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明确实践研究方向.

(2)通过分步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探讨一些针对本课题的实际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并逐步增强学生把书本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理念以及相应的思维能力.

(3)通过一些合适的课题的开展,积极创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通过研究,提升我校物理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教师科研团队建设,形成校内有生命力的科研共同体.

3.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

(1)教师、学生对于课外实践活动认识的调查研究.制定问卷调查表,对我市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2)为顺利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构建的理论研究.构建以“专家决策组”、“实践决策组”、“学校决策组”为核心要素的决策平台,初步确定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实践的基本原则、构建实践活动的模型框架、运行机制和评估机制.

(3)结合农村实际确定活动课题的实践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选择课外实践内容时教师应该倡导学生自己从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定期向学生公布,并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确定实践活动的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实践活动的课题,自行组建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方案的实施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4)优化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建议研究.成立课外实践活动兴趣小组,在全校造出声势.通过评比、展览,表扬一批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分子,调动起更多学生的积极性,以促进今后学校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建议.

4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4.1本课题研究的思路

以班级为单位,首先是对教师、学生对于课外实践活动认识的调查研究,对干扰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其次是制定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计划,那就是通过三年的努力,让学生和教师(尤其是教师)认识到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该课题的研究是以物理学科为知识背景,研究和活动应同步展开,通过各种各样的综合活动调动学生,不断地收集实践活动的证据,调整活动的方法,活动中课题小组成员全体参与,随时注意学生的表现,教师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平等对待学生,始终把自己置身与学生之中,积极参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关注活动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要经常开碰头会,了解研究的进展情况,联系活动地点,安排活动时间,解决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阶段的写出各项研究活动的分析报告.设计活动时,教师可适当地安排一些多人合作型的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为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关注过程性评价,评价时要爱护不同类型的学生,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最后针对研究目标,进行反思、归纳,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4.2课题的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确立和准备阶段

(1)搜集研究资料,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等,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2)学习了解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制定课题组管理制度.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

(1)建立课题组网页,将课题组网页作为一种学习与研修的平台,鼓励教师运用经验总结法将自己有关课题研究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经验总结等文章上传到课题组网页中,形成教育资源的共享.让课题组网页成为课题组成员活动之家,成为课题组成员深刻反思、真实记录、推动成长、相互促进的平台.

(2)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购买相关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在系统了解国内外研究本课题现状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协商研究具体计划,明确各自分工,自主制定计划,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总结交流研究的心得.

第三阶段:总结成果阶段

(1)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出带普遍性、具有可行性,既有时代特点,又有较强操作性的做法,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研究论文.

(2)去粗取精,抽取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请专家论证、提升、完善研究成果.

4.3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采取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方法.

(1)文献分析法:针对选题,以“物理课外实践活动”为核心词,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入整理分析.

(2)比较研究法:比较我市“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与上海、北京等地的发展差异,比较我校与靖江外国语学校、靖江实验学校等学校的发展差异,寻求缩小差异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大多数教师、学生对课外实践活动影响学习的片面的认识,一边研究一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研究法:以我校中初二、初三14个班级和周边学校为实验点,分别用半年时间,重点跟踪一个学校,从制定方案到具体实施到总结评估,充分验证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5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5.1主要观点

本课题的切入点为探索如何在物理课堂之外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感知到物理和生活的密不可分,在学生的脑海中深深刻下物理为生活服务的烙印,并通过课题探索活动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5.2课题的创新点

(1)具有农村初中教学特色,我校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农村.针对农村学生的物理教学现状进行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征.

(2)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尽可能多得总结一些实际可用的教学方案和素材.

第2篇

一、勇于担当挑重任

2013年8月,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中,老师得知学校物理学科教师不够,教务处正为课务安排发愁,他主动提出愿意担任初三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从此踏上了教学“改行”征程。踏实的他工作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很快适应了新学课的教学,成为学校教学骨干。但是潜存于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意识却不时提醒着他,不能安于现状。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更来自于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他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深。随着时间的推移,课讲得越来越精练,教材也越来越熟悉,直至顺利完成一学年的教学任务。另外,他还敢于担当,勇挑重任,负责了学校初三年级组的组织工作,期间他善于团结协作,组织管理到位,带领年级组老师顺利完成了学校2014年中考目标。

二、孜孜不倦收获多

老师还担任学校理综教研组组长。他经常说“要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这是优秀教师永葆活力的妙方。”。研究型教师,并不是要求一线教师像教育理论工作者那样去追求理论、学术,而是要求教师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与能力,提升教师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他深深清楚这一点,为此没有放弃日常教学活动,特别是为了真正的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他充分利用网络学习便利条件,不辞劳苦,边教学边学习边研究。一边钻研开阔了教育理念,一边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写出了多片经验总结和论文,并于2013年12月分别发表在《语数外学习》、《中学课程辅导》刊物。在2014年的全县“数理化”教师解题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三、矢志教改谱新篇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大胆尝试教学改革,他把布鲁纳“课堂教学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理论运用于教学中。“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应高度重视发展学生对实验探究的理解。因为结构性地理解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当学生不断地尝试寻求直觉问题的结论时,他们事实上已从整体上、结构上把握了对象。”教学中,他一改过去物理教学过分强调记忆,背诵公式与定律的做法,把学生从解题和背书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他不一味给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用尝试、试验、讨论等办法寻求结论,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

他认为:“学生课业负担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教育多少年,苦无良策。可以说产生课业负担的主要原因在教师。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法。”爱因斯坦的名言也是他的口头禅:“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他要把这句话渗透到学生的灵魂中去,让班主任、家长和学生从思想上松绑,为自己教学方法上改进提供条件。作为教研组组长,他常常在提倡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培养健康而杰出的高素质人才,还是只追求教学重压下的高分效应?”他说,不是不要分数,而是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轻松自如地获得高分,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课堂教学中,他试行以学生为主的“和谐互助学习小组”教学教学模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他的物理课一般只讲20分钟,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问题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课余时间学生自己安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他一贯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他常向学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学生们都说:跟着刘老师学下去脑子就会“强大”起来。

第3篇

一、排版上章节注重内容丰富

旧版教材中,初二物理上册共五章,分别为: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新教材则有六章,分别为:机械运动、声现象、物体变化、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质量及密度。很明显旧教材内容相对较少,新教材则较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省时高效的学习,这对于那些习惯了满堂灌的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考验。物理学共分五大部分:力、热、声、光、电。旧版教材先讲了声、光、热,将电放在最后一章,目的是为初二下册的电学做铺垫,力学则全部放在初三。

新版教材第一章、第六章都是讲力学的,言外之意就是说,初二下册将会讲力学,而将电学放在初三。以往的学生在学到电学时,绝大部分都会觉得学得很吃力,刚到初二下学期就对物理产生了害怕和厌学的情绪,即便到初三学到力学时,感觉难度降下来了,仍会对物理有抵触情绪,严重的影响了最终的成绩。新教材把相对较较容易掌握的力学放在了初二,正是考虑到以上的因素,以人为本,充分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二、内容上注重由易入难、循序渐进

第一章机械运动从速度、时间和路程入手,这是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做的,放在第一章即可以让初学物理的学生明白物理和数学一样属于理科,还可以不至于让初学物理的学生感觉陌生,产生畏难情绪。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还可以作为后面第三章温度计读数和第四章、第五章光学中刻度尺的使用做了铺垫。这比旧教材考虑的更周到一些。“声现象”这章把旧版中专门设为一节的“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改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节后科学世界。学生本身有一定的生物基础,在学了本节后自然会想到我们人又是怎样听到的呢?如果按旧教材的排版,学生等于又学多了一次“人耳”,这就多此一举了,从这一点上看新教材的安排就更具有学科渗透性。将“声的利用”这节放在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前面,也是非常符合人们的惯性思维的。课本将“物态变化”这章放在了“光现象”和“透镜及其应用”的前面,学生就可以有一个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新教材中细节变化最大的就是添加和改进了很多图片

有紧跟时代步伐的,比如:目录中图8、图10、图11、图13;声现象这一章第一节的开篇就是两位正在表演古筝的穿着华丽、装扮时尚的女生,而旧版中这节的开篇也有涉及到人发声的,那是两位女生在上音乐课;本章第二节的演示在旧版中仅有示波器,新版中加进了电脑;乐音和乐器中,也加进了大型乐器演奏的现场画面;声的利用这节中添加了汽车使用雷达倒车、医生使用B操检查、超声波清洗眼睛;物态变化这章的体温计这节中,加进了热电偶温度计和测温枪的图片;平面镜成像这节有塔式太阳能电站、利用太阳灶烧水等等,都是我们近些年来科技日新月异进步下的新生事物。可见我们的教材编写委员们在收集图片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还有些图片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的。

比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的想想做做,特意补进了一个学生将耳朵贴在桌子上,学生一看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了;在”声的利用”这节讲到次声波时,新教材加进了火山喷发的图片,学生看后印象非常深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汽化和液化”这节的课后又加进了两个生活实例,既是让学生自己学习如何解释,也是生活的小窍门,这体现了我们的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出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学到知识;STS(科学、技术、社会)有一个介绍水循环的,其中有一副天山的图片,雪山湖泊真是人间仙境,与另一幅龟裂的稻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情感上提醒我们的下一代要珍惜水资源;在“透镜及其应用”最后一节的最后加进了探索宇宙,很巧妙的把物理和天文结合在了一起,等等。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细节使得整本书乍看一下,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总之,这次的教材改编对于我们物理学科而言意义重大,十一年的努力与经验总结,才成就了今天,但这不是结束,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往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愿我们的物理学教育一天比一天进步,一天一天趋于完美,为祖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用的人才。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实验导入 力学 电学 学光

素质教育与苏教版初中物理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仅仅注重知识传输的教学模式已成为过去,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等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试验导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利用趣味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实验的好奇心

同学们都有这种经历,趴在桌子上睡觉时,有人碰到桌子,似乎就能听到比平时更大的声音;衣服在有风的时候比在没有风的时候干得快;在刚下完雨的时候可以看到彩虹,晴天的时候却没有;在海边可以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很多倍。这些都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些现象中都蕴含着奇妙的物理知识。这些物理知识并不是我们从课本上读到的,而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并且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的,其实这也是物理实验的一种。为此,在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激发起学生开展物理实验的好奇心,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物理一词最早的意思就是大自然及其发展规律。所以说前人所总结出来的公式定理都是由实验得出来的,而现如今物理教学却变成了死啃书本。所以我们不能再进行这种本末倒置的过程,应该加大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力度。

2.1物理实验在力学中的应用

在初三上半学期《力学》一节中,我们有这样一个“测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考查内容为实验原理(二力平衡),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实验步骤设计,以及结论表达。

在实验过程中,小明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一、在实验过程中,他必须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这样才能保证(二力平衡)。二、比较(1)(2)两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比较(2)(3)两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三、在此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会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器材验证小明的猜想。写出你的做法,并写出判断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分别快速和慢速拉动滑块,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度数是否一样。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并没有关系,即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力学是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物理学当中的一个难点,同学们往往不能掌握力学的学习要点,因为力学要求的成立条件是很严格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形象直观地让同学们理解其中的要点。万丈高楼平地起,再渊博的知识也要有扎实的基础做后盾。而实验教学法正好能够达到这个目的,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定理,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

2.2物理实验在电学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在初二下半学期的时候学习了《电学》一节,其中就有这样的实验。

为了测定电压是2.5伏特的小灯泡的功率,额定功率约为1W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有下列器材供选用:A.电源(2V);B.电源(6V);C.电流表(0~6A);D.电流表(0~3A);E.电压表(0~3V);F.电压表(0~15V);G.最大阻值5欧的变阻器;H.最大阻值15欧的变阻器;I.电键;J.导线若干。(1)实验中应选用有器材是(B,C,E,G,I,J)(2)小灯泡额定功率P=(0.625W)。

初中物理的两大难点就是力和电,而电学中看懂电路图是最重要的。但是光靠理论同学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是如何接线的。这时候物理实验就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往往做一个实验就能够让他们懂得电路的原理和画电路的顺序,从而举一反三,看懂电路,学好电学。

2.3物理实验在光学中的应用

初中刚刚接触物理就是学的《光学》,光学相对来说还是很简单的,但是光学物理实验也同样重要,比如小孔成像原理。

(1)实验目的:通过小孔成像的现象来观察光在空气中是怎么行进的。

(2)实验原理:因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蜡烛的光线透过硬纸板上的小孔在墙面上才能形成和蜡烛火苗一样的倒影。

(3)实验器材:蜡烛一枝、火柴一盒、硬纸板一张(长25cm,宽15cm)、大头针一枚。

(4)实验步骤:先用大头针在硬纸板上钻上小孔,放好备用,再用火柴将蜡烛点燃,将其固定在离墙30cm左右的地方,将硬纸板放在蜡烛和墙之间,将室内的光线遮住,把蜡烛的高度调整好,使蜡烛的火苗刚好对准硬纸板上的小孔,前后慢慢移动硬纸板,直到看到墙面上有清楚的影子为止。

第5篇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以评价促进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47-01

返观近年来的实践,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实施总体上来说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但通过对本人的物理教学实践和参加的教研观摩活动的反思,我对物理“活动单导学”有喜有忧。

一、物理“活动单导学”之喜

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活动单”包括学习目标、活动内容、反馈检测,其中活动内容又包括观察、实验、自学、探究、交流、讨论等。 课堂上,教师先分配任务到各个小组,学生再分组合作。学生在活动单引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活动安排,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根据活动单的具体内容,学生对学习的目标、重点、难点进行认定,懂得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增强了学生的目标意识。各小组针对本组的任务交流讨论,群策群力,把本组的问题挖深掘透,在组内对自学内容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优等生既可以对组内学困生进行帮扶,达到全组共同提高,又对所学新知进行了及时巩固。全班交流讨论时,各组依次讲解,全班点评,学生提问学生,共同生成,共同拓展,老师适时点评与追问,把学生不能理清的核心问题挖透。这样既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又拓展了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创造潜能,开发创造力,还有利于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2、倡导个性化学习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在新的模式下,教师或个别辅导或集中点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探究和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从教学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艰辛、乐趣和价值,增强了学习信心。在组内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尊重和保护,学习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3、以评价促进合作学习

“活动单导学”是一种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为了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成果、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堂课都安排有难度适中的反馈检测;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教师改变了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对每组表现进行累计积分,按周、月评比优胜小组,在以团队为整体的激励性活动中,带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鼓励为自己团队集体荣誉而出力。这样既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活动单导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师生信息交流,既注重课堂整体辅导,更注重课堂上学习小组的组内、组间合作交流,采取 “兵教兵”、“兵练兵”的辅导方式,通过先自学、探究再交流、展示,达到组内思维的“星火燎原”、组间智慧的共鸣升华。

二、物理“活动单导学”之忧

1、重提前预习,轻新课引入

一些老师常提前发放活动单,前置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课时,自以为学生已提前进入角色,对新课只草草引入甚至不作任何引入,提出了学习目标后就要学生顺序进行各个“活动”。殊不知,门门科目前置、课课前置,学生课前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常则生厌,加之基础有好差,自觉性有高低,真正进入角色的能有几人?这样学生上课时机械地被活动单牵着走,哪有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哪有学生自主性?哪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实,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教师只要几句话、或者一个演示实验甚至一个笑话就能为新课创设好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重学生自主学习,轻教师引导

学生按活动单自主学习,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方法积累,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就能通过分组讨论归纳概念总结规律,那该出现多少伽利略、阿基米德和爱因斯坦啊,何况学生大脑中还有很多类似于“物体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静止”的错误“经验”。另外物理学有自己的一套物理语言、物理方法甚至约定,要让学生认识、理解、应用直至内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教师精心的、反复的引导和讲解。 其实“导演”还是教师,“活动单”只是“导演”的一个工具。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弱化。

3、重表面形式,轻实质内涵

第6篇

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我们首先要根据学科特点,发扬学科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一堂课就很重要,教材的第一堂课是《科学之旅》,由引言部分的“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小人为什么会随着音乐起舞?”“乒乓球会下落吗?”几个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是很神秘有趣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社会中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来突出物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充分体现“物理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科”。

另外,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菜市场的小商贩用的杆秤,他们通过一些手段达到缺斤短两来赚取黑心钱,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这样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另外,也可以用一些事例或是实验现象来导入新课。例如,在研究《大气压强》时课前我就表演了个“小魔术”――瓶吞鸡蛋。学生都觉得非常震惊,学生有好奇心就会产生求知欲,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二、运用《导学案》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讲新知识之前就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提纲引领,自主学习”的部分,既做到以教材为依据,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只有在感知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提出自己的预习感受和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另外,《导学案》能引导和鼓励学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教材,自己提炼、梳理知识点。《导学案》中“互教合作,点拨新知”中教师的适当点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高度,使学生跳一跳就能达到理想的思维境界。物理教学中《五步教学法》的实施,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知识、精神的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进而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在各小组中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合理搭配,按各自能力与专长进行分工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我会在通过《导学案》布置完任务后,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使学习氛围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相同问题形成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重实验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教材几乎所有的新课都安排了实验,并且有时我们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还会增加和改进一些实验。有些实验器材是实验室没有配备的,我们就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并且也让学生参与其中,他们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掌握了新知识。如,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各小组自己利用铁架台、细线、硬纸片、钩码等自行设计实验,制作实验用具,并讨论我们自制的实验器材与教材的实验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改进有什么好处(硬纸片质量小可忽略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利用铁架台可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在研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参与实验教具设计,并讨论应用转换法把重力势能转换成压力桌陷入沙盆的深浅,逐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能进行演示实验的绝不用讲解代替,能进行分组实验的绝不用演示实验代替。在分组实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扮演引导者、协作者,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自己动手实验,亲身经历探究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真正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培养学生动脑、动手,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并从中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生活中各种现象体会其中蕴含的物理道理,真正地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参观、认识物理世界这个广阔、绚丽的科学殿堂上,学到科学知识,体验、领悟科学的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物理课堂 探究过程 效率 研究 分组 五步探究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界定

课题研究背景:新课改实施以来,物理教师大胆尝试、努力探索科学探究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模式,以提高物理课堂中“探究过程”的效率.但也有不少教师在新课程下的教学中没有领会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质,使科学探究过程盲从、浮躁和形式化,教学效率不高.不能真正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在物理“探究过程”的教学中还是存在诸多误区与不足。

课题名称界定: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探究学习内容为载体的教学.

该课题旨在走出物理课堂的误区,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中学物理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具体体现为:(1)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使他们不仅掌握物理知识,还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2)必须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1)何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提出问题、做出猜想的能力;(2)如何培养学生探与究的能力,让探究在思考中升华、明晰;(3)如何培养学生对探究过程中“非预设性问题”的处理能力;(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5)如何培养学生交流、评估的能力;(6)如何提高物理探究过程的效率.

2、研究内容

(1)正确定位物理教师的角色;(2)研究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教学思路;(3)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4)物理探究过程既要“形”似,更要“神”似;(5)教师要面向全体,更要关注个体,分类推进;(6)高效物理探究过程的基本教学模式.

3、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4、研究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2011年4月20日―5月31日)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培训,调研课题的背景与现状,寻找研究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讨论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5、 4月14日,我校初中部在初二年级举办了课外物理探究实验竞赛,活动之后,我们召开了课题组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研究目标,该活动拉开了我们课题研究实施的序幕;

6、在初三进行了物理探究实验竞赛笔试,调研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

7、建立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及《中学物理有效教学评价表》等,完成了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2011年6月1日―10月31日)

(一)立足现状,确定目标(见上);(二)明确分工,团结协作;(三)问卷调查,弥补不足 ;(四)互相听课,互相督促;(五)5月26日,参加总结经验交流会,李仿琴老师代表课题组进行了交流发言.;(六)完成了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七)10月11日,本校初中部课题组之间经验交流;(八)10月19日下午课题组织开展了课题研究交流课;(九)10月25日 课题组专题研讨: 学生实验报告的分析与思考;(十)10月28日,召开了课题组专题研讨会;(十一)11月15日李仿琴老师在雁塔区教育局主办关于“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十二)11月16日李仿琴老师在学校教师培训会上作了“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专题讲座.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1月-12月)

(一)2011年11月10日、24日,课题组分别进行了课题研究汇报课交流(3节)

11月10日,主讲老师:李仿琴、廉亚莉,课题:伏安法测电阻

11月24日,主讲老师:周西霞老师,课题:透镜

(二)2011年11月22日,学校青年教师过关课上,课题组老师与学校领导、专家组老师以及其他课题组老师共同观摩了一节实验探究课.

(三)11月25日,在李仿琴老师所带两个班中进行了调查问卷,各项综合评价均为优秀.(学生各项评价表及统计已上传博客)

(四)收集,整理各类研究过程资料并上传博客,做好分析总结和反思,并撰写相关论文.

(五)填写小课题申请表,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上传博客,完善小课题档案袋.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小课题研究结果

主件:《物理课堂中“探究过程”的效率研究》结题报告

附件:开题报告、中期报告、 论文、随笔、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报告、自制教具等.

(二)小课题研究成效

此次小课题研究,我们始终坚持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的背景下研究,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课题组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修养,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究,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正确定位物理教师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探究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探究教学中重点要处理好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有限的教学时间的矛盾,处理好自主探究与教师必要指导的矛盾,既要放得开,还要收得拢.

2、明确了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教学思路

(1)基本特征:问题―假设―证据―解释―评价―交流

本质特征:知识建构的自主,思维活动的开放

(2)教学思路:情境――问题――探究――结论,以情境引问题,以问题导探究,以探究促真知.

3、重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建构主义的情境性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或模拟的任务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合作解决情境性的问题.

4、深刻领会到物理探究过程既要“形”似,更要“神”似.探究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更是体现了一种理念和精神,前者是“形”,是探究的载体;后者是“神”.

5、加强探究教学的组织管理

实验室分组探究是最典型的探究教学形式,基本能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需求,是我们所倡导的探究方式.也是学生最喜爱、最希望的教学组织形式.

6、本次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课堂分组探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基本形成了物理课堂分组探究的基本教学模式――五步探究法.

(1)提出问题,预习自学。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前的一节课里,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外思考、预习并撰写实验探究预习报告.

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其不仅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信息,而且还能营造起亢奋的心理环境.

撰写预习报告,是提高课堂探究效率的保证,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以及器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进入实验室时心中有数、充满期待,可快速投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预习报告的内容要求有所不同.

(2)交流讨论,确定计划。交流的内容不是探究内容的简单重复,通过预习,重点交流要探究什么?怎么探究?通过实验要获取哪些信息?要注意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困惑?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探究计划.

(3)合作探究,展示成果。合作探究是探究过程的关键环节,课堂不妨“粗放”一些,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能体现探究的真谛.求实的态度应贯穿在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选择仪器、确认变量、单一测量的可靠性等.每次探究都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探究过程又不能放任自流.

展示成果,是在记录、处理实验数据之后,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向全班展示实验结果的过程,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并加以解释,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对实验误差加以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故障分析,提升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对实验错误或故障要有记录,随时告知老师,同学们也能从实验过程的分析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演绎出探究过程的灵动和高效.

(5)知识拓展,完成报告。探究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反馈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求学生在整个环节中都要实时填写其各部分内容,另外教师随时巡视指导,恰当增加探究实验内容,或奖励优秀生进行自主创新探究实验.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问题: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入,论文的内容还不够充实,探究教学模式也不够完善。从学生评价的反馈信息中看到了学生对探究教学的喜爱,他们享受探究的过程,乐于创新、体验、但是也看到了探究教学的不足,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探究实验教学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由于课时的限制,探究过程有相对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