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5 16:49:41
序论:在您撰写高职财会专业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向企业提供能够从事实际财务工作的合格毕业生。而毕业设计作为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培养学生适应企业财务岗位需求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对提高高职毕业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遇见的投资方向、筹资问题、应收账款控制、利润分配、以及存货管理等相关财会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是目前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主要方向。
1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的概述
1.1基本性质
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我国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或实习期间获得的职业技能进行综合提升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文件和高校教学评估过程中,都对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由于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目标就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建构,所以毕业设计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就愈加突出。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目前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毕业设计应有的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没有得到凸显,毕业设计更多的走向普通高校的学术性论文写作的方向。具体来说目前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遵循的是“论文指导教师命题学生进行选题指导教师下发任务书学生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书进行论文答辩”这一模式。这种模式完全将毕业设计以论文写作的形式完成,没有注重通过毕业设计提升学生的初步职业能力,形式化倾向比较明显。
2面向企业视角下的高职财会专业职业能力和毕业设计分析
2.1职业能力的构成
职业能力包括专业和非专业能力两个部分,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所在。专业能力指的是在职业活动中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专业能力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是“显性”职业能力。而非专业能力指的是能够普遍适应所有岗位需求的专业能力之外的的职业能力,它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个性心理特征,与专业能力相比,非专业能力是一种“隐性”职业能力,强调的是潜在可能性和可持续性。从我国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的特点来看,非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三个方面。而从高职会计专业角度出发,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专业能力。即是学生要胜任会计工作岗位各项技术要求应该具备的侧重于实践的各种能力。其次,职业认知能力。即是对会计行业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以及其意义的理解、掌握和认知。最后,团队协作能力。这一能力指的是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正确处理工作与个人、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能力。
2.2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原则
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实质上就是要求在毕业设计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职业环境或模拟职业环境,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在主要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能力等方面按照职业要求进行内化,进而提高初步获得的职业能力。具体来说设计模式应该按照“凭证———账簿———报表”的模式来开展。因此,要实现财会专业毕业设计的这一目标,应该按照如下原则构建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首先,目标具有针对性。以高职财会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目标,以真实的会计应用环境为根本开展毕业设计。其次,方案具有可行性。目前,许多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是与毕业实习完全脱离的,二者似乎是两个毫无联系的过程。如果将毕业设计贯穿到实习过程中,让学生边实习边进行设计,以设计题目为中心目标开展实习,这样既能明确毕业实习目标,提高实习效率,同时也使得毕业设计与具体的职业环境紧密结合。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毕业设计方案在目前高职财会专业教学中还是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再次,过程具有可控性。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除了需要有有效的组织外,实施过程的可靠性也是保证预期效果和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如果失去对过程的有效控制,整个设计既有可能会流于形式而失去其原本的意义。由于财会工作具有财务处理相关性、业务内容相似性、规范要求一致性等特点,所以对高职财会毕业设计进行过程有效控制显得十分必要。最后,设计成果具有可评价性。通过“凭证———账簿———报表”与汇报答辩的形式,在评价学生毕业设计结果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穿行的过程进行评价考核。这种将结果和过程同时纳入考核评价的方法,能够实现对学生技能掌握程度、操作规范程度、工作熟练程度、以及灵活应变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的掌握等方面的的提升情况的把握。
3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具体实践
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是一种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毕业设计模式,在该模式最为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企业参与到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即是说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实施深度的校企合作。具体来说,这一毕业设计模式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毕业设计的流程。明确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各自职责。企业的指导人员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指导管理;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中期检查;在毕业答辩前两周学生返回学校整理毕业设计相关的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报表分析,同时带回实习报告等相关实习资料。第二阶段,校企共同合作共同选取设计素材。素材选取一定要学校和企业共同把关,使得设计素材能够充分结合专业和企业岗位的需求,素材内容能够反映财会专业的知识体系,并且含有丰富的任务量和相应的深度。第三阶段,学生选题。指导教师讲学生按照3—5人一组进行毕业设计小组分组,让每个小组从给定的素材中选取一部份,然后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对人物进行细分,每个人承担不同的职业角色和责任。第四阶段,校企双方共同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任务书要明确每个小组及其成员的具体任务、要求以及人物完成时间。个人则根据任务分工或者是根据任务收集的各种凭证、报表、以及编制报表或分析报表,对单个岗位技能进行熟悉或掌握岗位群之间的联系。小组最后以:“凭证———账簿———报表”的形式和毕业答辩的形式最终完成毕业设计。第五阶段,校企双方共同考核。这一阶段是高职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的收官站。校企双方对学生实习期间岗位工作的规范程度、学生毕业设计中知识体系运用和把握的熟练程度进行考核,并共同举行毕业设计答辩和综合评价,进而评选出其中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和岗位实习能手,以双向选择的方式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
4结语
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实质上是高职办学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拓展,是高职办学目标在具体教学环节深入贯彻的具体表现。实施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让学生在实战环境中受到规范化企业运作的教育,熟悉未来职场工作的性质和具体要求,有效整合和提升平时学习中获得的零碎的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从事财会工作的职业能力。在现阶段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中,校企合作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崇和实践,这为财会专业面向企业的毕业设计改革奠定了基础,高职院校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将学生毕业时的岗位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企业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中内化知识学习,将其转变为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职业能力,并通过毕业设计将学习所得的初步职业能力进行综合提升,转化为毕业后适应新的岗位工作的专业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非专业职业技能。
作者:何俐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参考文献:
[1]沈群.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24).
[2]郑红霞,汪琦,赵巍,西凤茹.工程与管理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8(02).
[3]尹燕,王传云.多学科交叉综合型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探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S1).
[4]张颖,丛蕊,戴光,李伟.采用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J].石油教育,2003(02).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
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考察学生多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还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对高职财会专业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很多毕业生在毕业设计的选题、研究思路和写作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立足于财会专业学生的实际,本文这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措施。
1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在选题上存在的问题
1.1选题过大
根据对本届高职财会学生的调研发现,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选题过大的现象,例如“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等选题,这些选题涉及的范围往往很广,甚至类似的选题对于硕士生和博士生都存在一定难度,超出学生能力的选题自然会为学生的写作带来负面影响,最后为了应付任务,很多学生为了只能将论文进行简单的罗列拼凑,最终导致论文的质量下降。1.2选题重复除了选题过大,选题重复的现象也很常见,例如,有关企业盈亏管理或者职业道德方面的选题比重较大,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同小异,对于新时期的高职学生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很多学生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接触的知识比较少,很多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而且很多学生大部分都是在校学习,很少到社会中进行接触调研,所以学生能够利用的论文资料仅仅局限于第二手资料,这也是毕业设计内容出现雷同的重要原因。
1.3选题的时代性不强
生活在新时代的学生,应该具备了解时事的素质和能力,可是很多毕业生在学习期间忽视了这一点,所以在毕业设计的选题方面,存在着选题时代性不强的问题。学生选题的时代性不强的另一层面的重要原因是很多时事的研究并没有被开发出来,时代性较强的资料可参考的文献很少,所以很多同学为了避免找不到资料,往往倾向于前人研究过的课题。
2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毕业设计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2.1研究思路老套
很多学生在学习期间受到义务教育的限制,思维的发散程度有待提高,从我们的实际调研结果来看,很多同学的毕业设计都是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研究的,这种思路虽然不会出现技术性的问题,但是,对于新时期的高职生来说,这样的研究思路未免过于呆板,中规中矩、没有新意的研究方式终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的研究思路对于研究成果来说也并不是很好的现象。
2.2实证研究不够
根据我们对本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采用案例研究,真正提出研究假设的同学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只是通过自己学习的理论,对现有案例进行叙述和分析。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很多研究假设对于学生来说并非难事,财会专业的学生本可以综合运用财务管理、统计学和计算机的知识,对实践中的取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但是很多同学并没有尝试,所以造成了很多毕业设计实证研究不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来打动老师。没有实证研究支撑的毕业设计往往会论文口号式的作品。
3新时代影响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3.1专业训练不足是制约论文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高职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很多高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独立分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知识在接受程式化的训练,而并没有做到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转或为较强的写作能力。况且,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以考试为主,很多学生无法因此掌握真正的专业知识,加之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重视开设专门的毕业设计课程,所以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方面难免有些生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大段抄袭的现象,要么需要指导老师单独指导。
3.2就业压力大,分散了学生精力是造成论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客观原因
高职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之际,往往也是考虑就业的重要时期,以至于很多同学无法较好的处理两者的管理,特别是今年来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很多高职学生在就业层面面临很大的压力。很多同学往往大部分的经历花费在求职就业上,忽视了毕业设计的研究和写作,最后采用消极的态度完成毕业设计,当然这也是是普遍存在于高职学生当中的态度问题。
3.3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除却学生自身的为题,负责指导学生的老师,也存在一定为问题。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例如有些教师对理论教学十分精通,但是缺少实践的经验,这也是导致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不重要,所以在教学的安排上,并没有将毕业设计作为重要环节,很多毕业设计将会因此沦为交稿的形式主义,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也没有接受到相应的指导。
4新时期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建议
4.1确定论文选题时要考虑周全
面临新时期的要求,我们在毕业设计等方面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首先在论文选题方面,很多教师要对此考虑周全。论文的选题一定要和本专业密切结合,充分运用本专业的知识;论文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实际,在论文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要充分衡量论文选题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在进行学生选题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平衡,避免选题过于集中;最后,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和实际相符合,充分体现时代的发展特点,做到与时俱进。
4.2论文的写作应注重规范
研究和实证究的相互结合,鼓励学生联系实际会计问题。目前存在于学生当中的重要问题是很多毕业设计过于理论化,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意义不大,所以当少数学生提出结合自己的实习单位的实际来进行毕业设计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并悉心指导。学生在实习工作单位遇到的问题是学生搜集到的第一手数据,往往也是最具实际意义的选题,并且和学生实际从事的工作相关,也在学生的兴趣范围之内,所以学生的完成度会相对高一些,其研究成果也更具实践意义。如果学生的论文选题可以和其工作或实习的某一部分联系起来,能够明显提高论文质量。
4.3提高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
首先,高职学校需要对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予以充分重视,组织实践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来辅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全面提升校内教师资源,注重实践性老师的培养,并且加强青年老师的实践锻炼;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引进校外高级专业人员为毕业生提供指导。
4.4加强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一,制定严格的毕业设计内容标准,在程序生保证毕业论文工作有序进行。在论文规范层面为教师节省出大量时间,将教师的能力和精力充分运用到学生问题解决和学生工作的指导中来,而不是耗费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规范学生毕业设计的字体和段落细节问题。第二,在毕业设计的整个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关注,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监督和考核。在学生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充分了解其完成进度,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答辩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检验学成完成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答辩环节在毕业设计中至关重要。为此,教师需成立答辩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学生情绪紧张,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答辩小组要秉持公正,给学生一个合理的分数。答辩是毕业设计考核环节的一种常用手段,也是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客观评价,做到严格的质量把关。
5结束语
关键词: 高职 财会专业 就业能力
一、目前财会专业就业形势严峻逼人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中国,会计是一项令人向往和受人尊敬的职业,是当今最热门的职业之一。最近有媒体报道,会计人才市场已经饱和,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累计突破一千万,达到10558610人。高职财会专业的学生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怎样让他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点粗浅的看法。
二、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现状
高职财会专业的学生,与普通财经院校的学生相比,虽然他们接受专业课教育较早,而且市场定位较准,没有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心态,工作踏实、肯干,对工作待遇期望值不高,不挑三拣四,动手能力比普通财经类高校学生略胜一筹,这些很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但他们文化基础较薄弱,职业素质和技能与“应用型白领”还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外语水平比较差,后劲不足,从而影响他们接受新知和后续发展,这是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普遍持观望态度,也是高职学生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根本原因。
三、传统会计教育的特点及不足
(一)缺乏既有会计教学理论知识又有会计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高职的财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少一定的会计社会实践,只能纸上谈兵。由于教师知识结构的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就业能力受到影响。
(二)传统的会计教育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
在课程设置中,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大,通常在80%左右。而其他课程(主要是实际操作课程)不但课时少,且经常相对固定不变。而且这些理论课程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导致有些内容重复,导致教育不平衡。
(三)在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忽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以教科书为依据,采用“填鸭式”教学,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讲授课本知识,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有些不足。
四、采取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若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更要培养学生具有多项专长。即除专业能力外,还要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
(一)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1. 加强会计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没有高素质的会计师资队伍,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要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重点注重会计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
(1)送出去将会计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到企事业财会部门、会计事务所等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让教师在第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并能够解答会计循环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具有综合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
(2)请进来积极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会计主管、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教学和指导工作,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又让他们担任会计课程教学,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2. 增加课程实践环节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据了解,目前企业的财会人员职位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财务,第二个层次是财会人员参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活动,第三个层次是财会人员参与企业的对外投资,以及资本运作等其他方面的高层次财务管理工作。而且用人单位为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进行机构改革,减员定编。会计部门内部一人一岗或一岗多人的情况已被一人多岗所替代,会计满负荷工作已成为普遍需求,用人单位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须独挡一面处理会计实务。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基层一线的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提倡“来之能干”,因而高职应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充分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而当《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每一门授完后,都要及时安排模拟实训,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验交叉进行教学,避免“满堂灌”和枯燥的理论讲解,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知识兴趣。交叉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会计理论教学,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对会计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融进多元、互动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环境,让学生动起来,大胆发表见解和看法,然后由教师具体评析,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 开设特色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
按照高职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在校期间只能接触到有关工业企业单位的会计处理业务。除了工业企业,实际生活中还有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饮食服务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等,它们在账户的设置、会计处理都有别于工业企业,学生通过自学不宜掌握,在教学上由于计划、课时等限制又不便单独排课,可以采用开讲座的形式,讲清其它行业与工业企业在账户的设置、会计处理上的不同之处,完善学生的会计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由于会计的特殊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制度在不断地更新,学校应根据会计制度的改革情况,及时聘请资深专家对进行新会计制度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学以致用,跟上会计改革的步伐。
(二)开展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的一条捷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外出参观银行、税务局、保险公司等单位,让学生在参观中增强会计处理程序中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和报废率越来越高,在知识成几何级增长的同时,教师无法将某一学科全部前沿知识向学生传授,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他们未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可能已经陈旧,甚至过时了,因此,“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据统计,一个学生在校学习获得的知识5%―10%是将来必需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的,终身教育成为必然的趋势。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使其能终身从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并根据变化的环境发挥其自身的潜力。
(三)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强化学生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关键词:高职;创新能力;创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一、开展高职财会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的到来,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长远任务。通过教育使学生在了解社会产业状况与前景的基础上了解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掌握基本从业、创业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基础上,树立服务社会的职业理想与创业意识,使教育造就的高素质财会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为社会的稳定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人才培养改革的客观要求。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增长,教育的发展,会计与国际趋同,高职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再是培养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个专业会计人员,而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专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富有变革的管理能力与胆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校的时候就能置于一种职业模拟和人生体验的创新情景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作为会计专业人才的基本职业创新素养。
(三)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这些指示精神要求我们实施就业创业教育,使教育更好地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更主动地促进全社会就业形势的改善,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做出贡献。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愈加严峻。财会职业是人才市场出现频率较高、供需量较大的职业之一。很多综合类院校、理工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财会专业,造成财务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因此,高校财会专业引入创业教育,让学生尽早做好择业与就业的心理准备,鼓励毕业生创业开办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形成高校财会专业学生进出通畅的双赢局面。
(四)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并非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创业或者毕业后马上自主创业,而是重在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胆识以及敢于创造、创新的创业精神,同时对有创业意向和准备创业的学生加强创业技能的训练。创新创业素质是人的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接受创业教育,财会专业毕业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将会大大提高,他们不仅具备财会知识,而且具有经济管理能力,这样可以让就业融入到自己的创业活动中,使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拥有主动权,既可应聘就业,也可以走上创业之路。而一旦创业成功,那么个人的发展将截然不同,既实现了自身价值,又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二、财会专业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
财会专业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联系最密切,财会专业教育在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具有专业优势。该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创业和经营企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创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如何筹措资金和进行资本积累;如何分析市场销路和成本核算;如何运用市场运行的法规及财务和税务的规则;如何进行商品销售、账款核算、货物盘点、记账、核算利润;如何进行有效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等。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与财务管理主要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经营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都合理地加以规划与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产不断增加的目的。会计的触角常常伸向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由此可见,财务与会计知识是创业者必备的创业基础,各行各业只要有了懂财会、会管理、精核算的人才,创业行动就会少走弯路。
三、高职财会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主旨的高层次素质教育,其核心与关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升创业综合素质。由于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致使学生无法完整地构建起创新创业所需的完整知识体系,学校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进行了适当的课程调整,但未形成创业能力培养体系。高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校的能力,忽视其社会能力,缺乏与社会尤其是政府、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得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更具有社会性的意义;同时,缺乏适度规模的创业实践导师。
(二)学生个体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经验不足。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89.27%自主创业的学生未参加过系统的创业能力培训,只有22%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对创新创业的动机不对。在创业可能面临的困难上,大学生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经验不足、资金问题、缺乏项目。大多数学生对国家创业扶持政策不是很了解。有75.18%选择了知道一点,有14.62%一点也不知道,选择了解和十分了解的只占8.2%和2%。
(三)社会对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关注度不高。尽管社会普遍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国家也把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重视,但由于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缺乏目标导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判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政府创业政策设限较多。比如,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创业资金的资助对象如为外地生源在杭高校毕业生就必须符合三大条件,对创业项目有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过多的给大学生设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对创业本身的关注过多反而忽视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企业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也并未得到完全发挥。
四、高职财会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构建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不断发展变革的经济社会对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目前,许多行业、企业急需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复合、高素质、高技能”的三高人才。那么,我们的高职教育就应该根据社会经济转型和人才结构变化,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做适当的动态调整和优化。
(一)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其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是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因此,要以创新创业意识为指导,积极改革和优化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材选用、课程设置等各个环节,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和整体设计,把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技能型人才放在同等的位置,把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做到创新创业教育进计划、进课堂,贯穿于学生入校直至毕业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劳动者为导向,立足创业与专业相结合,围绕创业要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重视学科的互补性和教学的综合性,注意把自然科学类、艺术素养类、经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等学科的知识渗透进去,形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财会专业可以围绕通识课开设创业管理、创造学、创业学等通识创新创业课程;围绕专业基础课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思维训练课;围绕专业课开设项目导向的案例课和企业实践课;围绕专业实践课开设技能培训或项目班岗位技能课;围绕公共实践课开设ERP沙盘模拟对抗、创业设计、创业技能大赛等选修实践课程,形成“重素质、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的高职财会专业创新创业人才课程体系。
(三)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使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工作或开创性地开展创业工作。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不平衡,在课堂中对于以并行结构为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学习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听讲的持续注意力,对概念的理解归纳能力以及记忆复现能力均较弱;而对于以串行结构为特征的行动学习体系则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操作的持续注意力、操作行为的模仿能力、操作行为的程式化再现能力均较强。这就促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改进,将实践环节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去,大力引入实战环境要素,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是社会实践能力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工作角色模拟、专业案例分析、企业专家言传身授、启发式或者感悟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等等。
(四)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学校应积极构建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业实践教育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工学交替、创业技能竞赛、ERP沙盘模拟、创新创业服务网站、创业信息咨询、学生社团等有机结合的开放式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体系。
1、把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通过举办创业论坛、规划竞赛、支持建立创业教育社团等形式多样的课外创业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例如,面向全校学生开展ERP沙盘模拟对抗活动,在指导教师或参赛获奖学生的引导和组织下,让学生独立完成包括企业战略规划、市场规划、资金规划、生产规划、物流规划、年度总结等。这种实践性活动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养成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2、切实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良好社会系统环境的支持。学校应该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通过拓宽渠道,整合社会资源,签约就业创业基地,帮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在社会中历练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设立定点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和一批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基地,积极组织学生从事认识性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性环节,加大技能训练的强度,把职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缩短教与学、学与用的距离,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五、财会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实践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群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结合专业与职业特点,以“把握财会趋势、发挥金融强势、彰显人才优势”为人才培养理念,以促成学生成才成长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逻辑起点,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多元需求为人才培养工作的着力点,坚持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融合、坚持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相兼顾、坚持就业导向与人生发展相统一,着力提升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与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创业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群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增设《中小创业指导》课程,课程侧重于系统介绍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通过该课程,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历程,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成长经历及其特征;使学生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组建创业团队的重要性以及创业团队具备的特征,创业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同时,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中,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整合和优化,使各课程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创业教育的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不仅懂得资金使用的规划、预测、控制、考核、评价等,而且学会规避市场风险的方法、经营管理的能力等,并能运用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方式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先进的教学方式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利用校内仿真化实训基地,如手工实训室、银税企财税审实训室、财务管理实训室、信用管理实训室等,通过设置ERP实验课程,加强ERP实操,让学生分组练习,分别循环扮演企业中的不同角色,以增强学生对不同岗位职责的认识和掌握,加强学生职业经验的训练;通过叙述讲解性与互动练习性结合,发挥互补效应和立体效应;利用电视录像及其他媒体,通过播放一些企业家报告会实况,实现身临其境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调动他们的潜能。
(三)有效开发和利用社会创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群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了“意识、品质、知识”三维一体的产学合作共育人互动模式。于2007年构建了“以下沙经济开发区为基础,以杭州市为重点,面向全省的多元化、开放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格局”,密切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主动与会计师事务所、浙江省信用中心合作,让学生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会计咨询和信用服务等工作,开展财务管理、可行性分析、项目策划、市场调查等方面的咨询和策划服务,不断积累、丰富创业教育的案例,训练他们的职业经验。同时,开展三个层次的全真式工学结合,即一年级学生暑期分散式实习,二年级学生全年排队式实习,三年级学生6个月顶岗实习。通过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业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活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群结合浙江省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浙江省中职会计技能大赛等各类比赛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举办一些创办成功人士专题讲座、报告会,建立创业论坛,开展一些模拟创业活动等,促进学生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激发财会学子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意识;同时,积极利用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和社会服务功能开发可行性的创业项目,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的创业项目,体验创业过程,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政文,田刚健.面向全体探索以创新意识为培养主旨的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关键词:高职财会;实训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关注到了高职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改革问题,很多高职教育长久以来一直都处在老师教、学生听的传统状态,学生得不到真实的锻炼机会,当面临毕业的时候,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走上社会后能够做什么。本文中讨论了高职财会专业实训教学中学生虽然有实践的机会,但却不能够有机会尝试一线企业工作,不能够具备完全的素质来面对真实的社会工作的问题,进而提出了高职财会实训教学的改革已是箭在弦上而且是必须立刻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财会专业实训教育的现状
作为应用型的专业科目,财会专业应当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学生在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可以进行大量的实训练习,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生怎么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及时发现财会问题并解决财会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有的财会问题,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就目前状况而言,大多数的高职学校,对于高职财会专业的学生,虽然都设有实训教学的科目,而且付出大量的资金来培养学生的财会实训能力,但是由于在现有教学模式的限制和影响下,财会实训教学的质量却没有明显的提高,仍然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
二、高职财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缺点
高职学校的教师在进行财会专业实训教学时,经常使用案例设计和解决方案共同讲解的模式进行教学,在进行设计时,依旧按照原有的实例来讲解,对问题的讲解分析,也是按照原有的思路和方法,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财会问题都有了不同方向的扩展,所以传统古老的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学习后,并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很好的运用,更不能快速的解决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进行实训练习的模式是老师给学生现有的各类凭证、账目以及各种经过老师筛选过的报表,让学生进行做账练习,在这种只有一定量数据,但是没有实际情景的条件下,经常会出现各类不可控的问题;所以学生在进行实训练习时,只能简单的按照课本上所学到基础知识进行一步步的计算、做账、统计。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进行实训时,老师给了学生一个中型规模企业的资料,以及相关的凭证、账单,这些材料都是以时间或者其他有条理的顺序排列好的,学生要做的就只是将这些有规律的材料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和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凭证审核和报表的制作,整个过程都是在有条不紊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得不到一点的训练。学生工作以后,面对现实的企业财会中,情况绝不会这么顺利、有条有理的,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校里面根本不能切身体会到企业实际工作的状态,无法了解企业的运营状态,在这样环境下学习的学生面对未来就业的竞争压力时,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的综合能力弱,就无法与优秀的学生比拟。
三、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观念改革
上文中,我们介绍了高职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对高职财会教育实训教学所存在的一些缺点进行了描述,为了改进这些缺点,学校必须要进行改革,提高财会教学实训的意义。首先,学校要从思想^念上进行改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原有的教学观念进行有选择的摒弃,将不能跟上时展步伐的思想进行升级,教学理念的升级能够让教师更具有创新教育的活力,同样的,学生也要具有思想观念上的发展,不要只从书本上学习,要多抽出时间放眼世界,这样才能看得更高更远。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高职财会实训教学的改革也在不断的发展,国家和学校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支持财会专业实训的改革。在校内,建立完善的财会专业实训体系,对实训所需要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凭证、账目、资金问题等数据,进行不间断的更新;在提高数据量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训培养,让学生能够接受到全新的数据,这样才能对进行全新的培养,对真实环境进行模拟,将原有的单一平静的环境转换为各种类型、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的模拟环境。在校外,学校应与企业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学校能够将实训课程直接安排到企业当中,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能够让财会专业的学生能够进行实地的学习和工作,在这样的条件下,老师不仅仅能够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够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财务数据的敏感性和隐私性,在进行真实专业实训的企业进行选择时,学校可以根据现实的社会状态,建立模拟的公司,实训老师和专业课老师相互结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一线财会环境。
对于财会专业学生来说,实训的机会难得,但是为了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行真实的学习,每一位学生能够得到切实的锻炼,学校要制定严格的评分管理标准,这样才能方便对学生的管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现有的高职财会专业实训教学的缺点进行了简单描述,并对高职财会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希望高职财会专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福利,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自己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充满自信的迎接各种类型的挑战。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社会人才培养从“应试型”逐渐向“素质型”转变,高职高专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场所,以培养社会职业性人才为主。其中,财会专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相对应的,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实践教学体系,以下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一、高职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的更加直观,主要满足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不同人才需求。财会专业比其他专业的社会实践性更强,需要教育对象除了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理论知识;高职财会专业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以最快地速度补充社会对相应人才的需要,而不涉及相关的理论研究部分。
根据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近年来我国在实践教学方面逐渐加大比例,一般院校从原本的15%提升到了30%,个别院校针对财会专业的实践教育比例提高超过40%。从理论上过来说,这有利于强化教育对象对现实中的操作能力,但如果缺乏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则会造成很大成上的教育资源浪费。
二、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1.规范实践教学大纲、促进实践教学执行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场所之一,日常最主要的工作是通过教学计划的有序执行,来实现教育目标以及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在教学大纲的计划方面,要充分体现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强化实用性和先进性。
展开对教学大纲的实践需要有步骤的进行。首先,依据教学大纲的指导对各门课程进行规范化教育,包括课堂教育分类和实践教学分类,即那些可以类如实践教学体系,那些只需要进行理论教学;其次,按照教育大纲制定课程的性质,包括对课程的执行进度要求,以及课程的分配、考核、评审等内容。在要求方面,按照财会专业人员的考核标准进行。
2.加强校内实训建设、保障实践教学需要
高职院校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有别于一般院校,其中较为特殊的建设项目为校内实训场所,即通过仿真的职场建设来提高实践教学的真实程度,这对人才培养而言十分重要。
例如,高职院校内针对财会专业教育对象的培养,要建设实训中心,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电算化教室、职场实训环境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充当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必要部分;实训环境的建设,需要运用各类高新技术设备,包括计算机、远程会议设备等等,营造出一个真实的职场环境。
其中,电算化教室的环境尤为重要。电算化是目前我国主要的财会从业人员技巧,也是基础应用能力之一。在电算化教室的配置上,要贴合当前我国财务部门的特点,从工商、银行、税务等多个方面,搭配合理的软件配置,在操作实训中发挥作用。
3.加强学校企业合作、建立稳定实习基地
无论教育环境中搭建多么标准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都会与真实的职业场所有所差别。因此,实习也是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校企合作”是一个良好实践教学机制,一方面,校企合作便于为企业招聘更好的人才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校外实习场所的资源,建立产学合作的科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校企双方实现共赢。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育技能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目的与综合类高校区别很大,其人才的出口主要是社会应用型,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要强于学历、理论知识,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要侧重实践性人才。
针对财会专业的师资建设和培养,不能局限于教师学历,更应该注重其工作经历。例如,可以从社会企业中聘任具有丰富财会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具体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与书本上所掌握的知识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可以要求一些企业财会专家等进行专门的讲座、培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功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财会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生产、建设需要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了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多种办学形式共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局面,包括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本科院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校及高教自考等,统称为“高职高专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开设的财会专业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目的是培养在毕业后能直接上岗的高级财会专业人才。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层次的高级性
从层次上来看,高等职业教育要高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
(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能为目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三)人才类型的技术性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具体操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还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财会专业人才须具备的主要职业能力
(一)知识素质
财会专业属于知识应用性专业,其岗位要求人才具有复合性的知识结构。所谓复合性知识结构是以专业性知识为核心,以基础性知识和相关性知识为两翼,从而形成完整的、均衡发展的、高度开放的知识结构体系。
1.基础性知识。主要指适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前提性知识,它包括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性知识和数学、语文、外语、计算机知识。基础性知识既是适应求职谋生的文化基础,又是终身学习、转职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
2.专业性知识。主要指财会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并籍以形成本专业技能,胜任行业技术和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3.相关性知识。主要指与财会专业人才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关联,有助于扩展其专业技能的知识,主要涉及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结构提升所需的相关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产业知识,如商贸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
(二)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基础的,就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多元化的综合的能力素质是必须的。这可分为三个层次。
1.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相互影响,其交集能力越多,则表明核心能力越强,自然而然可以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体现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鲜明特色。
2.相关能力。如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巩固和强化核心能力,同能力联系的基础,对提高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3.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发展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等。这是构成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结构的基础,是开发、提升核心能力和相关能力的营养源。
三、目前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欠缺
近年来,高职财会专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经济管理人才,但也应清楚地看到,高职财会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具备的能力与市场的需求脱节。
(一)对专业知识理解不到位
学生普遍接受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教育多,实践机会少,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理论与实际脱节,也使学生感到困难和厌倦,学生对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从而影响到能力的形成。
(二)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
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差的状况,有许多财会专业毕业生直到毕业时都没有接触过企业。加之高校社会调查、下厂实习等教学环节流于形式,使得毕业生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了解企业,不了解市场。企业普遍反映,培养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与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相比,远水解不了近渴。
(三)综合素质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急剧的变化,由过去的学历型、学科型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转变。企业需要具有全面的管理知识,卓越的组织能力以及高超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而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只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组织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四、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由于目前高职财会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积极推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育
财会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以知识掌握为主的课程考核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需要,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段,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等,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推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体系的改革,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增加一些实务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构建“岗证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
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会计工作时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毕业生手中所持有的证书。鉴于此,可以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核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中。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会计实务培训课程、会计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证书培训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保障“岗证互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即可获得毕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其他要求的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将专业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毕业就能顶岗工作提供了方便。
(三)建立校内外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就必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练。其一,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和教学特点,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科技含量,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其二,建立和健全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将一些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通过“在校学习―单位实习―在校学习―单位实习”的流程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两次循环。同时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主管、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职业能力已成为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决定着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高职财会专业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亚豪.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2).
[2] 李丽.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