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9 03:10:46
序论:在您撰写小区规划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小区规划;方案;设计方法
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等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居住小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城市发展小区规划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日益发展的城乡二元规化、城乡空间发展的规划、城市和小区发展地域性的规划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必要。从另一个角度加以考察虽然多年来避免“就城市论城市”“就小区论小区”等观念已得到共识,但这些观念在城市规划实践中并未得到真正贯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区的观念并未切实融人城市规划的各个过程和各个层次中。应当说建立城市规划的小区规划或许与城市规划范围扩大而成为小区规划同等重要。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 现有小区规划设计理论及现状
1.1 现有设计理论的缺陷
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发展共同目标小区规划模式的消极性显现,科技发展使工作与生活空间能够实现重新融合,城市空间需要新的组织方式,经济体制的转轨,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面临危机,城市发展演变垦现更多的不确定性,城市规划方法亟待创新。小区规划模式的树形结构的组织方式本身固有的封闭性、自足性和确定性等性质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快速变化趋势相背离。城市规划需要新的规划方法,来适应城市发展的复杂性形势。
1.2 小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近一个时期以来,受利益驱使,不同行业背景的企业不断涌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小区开发建设如雨后春笋,大小的楼盘拔地而起。由于未预先进行市场调研和建筑策划,无序开发建设产生了很多“问题小区”。在金融经济危机冲击的这种状况下,研究探索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符合市场开发运作模式的小区规划设计方法非常重要。同 时,可以极大提高小区的质量,减少“问题”小区。当前的小区规划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规划设计定位不明 、配建设施标准不能满足居者的合理使用。其次,旧区改造标准降低形成新棚户区。由于一些开发商急功近利,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再次,规划设计的手法简单、体现不出现代文明的成果。再次,规划设计缺乏生活居住的理念和应有的文化品位。最后,缺乏充分的前期调研论证,建设周期短,建设质量粗糙,降低整体小区居住质量等。
2 小区规划的结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2.1 高度重视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首先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以及指示系统中得以体现。无障碍设计关注、重视残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但它并非只是专为残疾人、老年人群体的设计。它着力于开发人类“共用”的产品――能够应答、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产品。
2.2 构筑有序的空间
按照不同领域的各自属性和室外空间层次划分,组织由外向内、由动到静、由公共性质向私密性质渐进、符合行为逻辑的良好空间序列,由此把室外空间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四种。在构筑空间序列时要突出功能性、观赏性、经济性及生态性的特点。
2.3 组织便捷的交通
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在设计中根据居住小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地面、地下和室内等不同的方式合理停车。
2.4 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所以, 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良好的、自然形态的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基本要素,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在对小区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地形和地貌的特点,在尽可能不去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树木、河流、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对这些条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且富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3 有关小区整体性规划的建议
3.1 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相互组合
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是小区空间按功能要求所划分出的四个等级。
3.2 小区规划应注重灵活布局
小区规划应注重加强建筑色彩的运用,注意建筑小品的安排,加强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以及小区绿化。当前一段居住建筑多是小开间,并采用定型预制砼建筑构件,起来形式比较雷同。
3.3 小区规划布局中居民体现的需求
不同的时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居民的生活需求不同,呈现着动态变化过程,这就需要规划设计人员不断地从实践中寻找答案,并且要有科学的预见性和正确的规划观念。居民的各种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便造成心理负担和失落感,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不利因素。
4 创建文明环境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虽然城乡一体化已经提了多年,但我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仍然是典型的二元化结构,针对规划而言其关键原因是没有真正地研究小区内部的同质性,即小区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共同影响因素和共同利益另外,目前许多地区出现的重复建设现象也是没有认识到小区与城市发展同质性而出现的后果。对功能性和合理性的关切和体现。小区规划的结构设计方法是在系统总结原有规划理论与实践优、缺点的基础上进行和探讨的,必须特别注意原有规划理论中包含的许多宝贵的经验、许多成功的东西,其中最为突出的即是它们的功能性和合理性。
5 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小区观
良好的居住区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对于住宅建筑节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区规划应注重道路网与居住区群体布局的关系。道路网与居住区群体布局,关系十分密切。我们通常习惯于方格网棋盘式布置道路。这种布置方式是道路规划中最为简单、合理的一种手法。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6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要建设功能全面且符合城市环境需要的住宅小区,需要设计者在做小区的规划设计上要遵循原则但不教条,要保证小区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还需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运用政策、法律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勇于创新,努力设计出具有特色且能与周围环境、城市风格吻合较好的住宅小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区规划;方案;设计方法
一、现有小区规划设计理论及现状
1.1 现有设计理论的缺陷
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发展共同目标小区规划模式的消极性显现,科技发展使工作与生活空间能够实现重新融合,城市空间需要新的组织方式,经济体制的转轨,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面临危机,城市发展演变垦现更多的不确定性,城市规划方法亟待创新。小区规划模式的树形结构的组织方式本身固有的封闭性、自足性和确定性等性质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快速变化趋势相背离。城市规划需要新的规划方法,来适应城市发展的复杂性形势。
1.2 小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近一个时期以来,受利益驱使,不同行业背景的企业不断涌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小区开发建设如雨后春笋,大小的楼盘拔地而起。由于未预先进行市场调研和建筑策划,无序开发建设产生了很多“问题小区”。在金融经济危机冲击的这种状况下,研究探索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符合市场开发运作模式的小区规划设计方法非常重要。同 时,可以极大提高小区的质量,减少“问题”小区。当前的小区规划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规划设计定位不明、配建设施标准不能满足居者的合理使用。其次,旧区改造标准降低形成新棚户区。由于一些开发商急功近利,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再次,规划设计的手法简单、体现不出现代文明的成果。再次,规划设计缺乏生活居住的理念和应有的文化品位。最后,缺乏充分的前期调研论证,建设周期短,建设质量粗糙,降低整体小区居住质量等。
1.3交通问题
十多年前,城市居民乘出租车都是难得的情况,小区内几乎没有机动车辆。随着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小汽车进入居住小区,而且小车的数量将会快速增长。其直接带来的是行车和停车问题,并由此影响到小区的安全、安静和环境问题。
1.4建筑形态
装饰主义泛滥,使得当今建筑缺乏本质的建筑语言、内在的空间艺术个性。做一点罗马立柱,做一个三段式腰线,雕花铸铁栏杆,就可美其名曰为:“欧陆风情”。包括“新古典主义”在内,真正的希腊古典精神是反装饰的,至少是反对以装饰哗众取宠,而是更强调一种比例的和谐,人物共生,神性与人性的协调。过度的包豪斯主义一种过分的国际化、标准化建筑的盛行,使大量建筑呈现出呆板、单调、无艺术性、无地方特色的表征。过分强调国际化抹杀了建筑艺术的可能,美学的可能,使许多建筑沦为机械的居住笼子。
1.5居住环境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居住心理,在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中,最大的需求还是人的互助互爱的邻里关系,社会交往和回归自然等需求。这些需求是一个文明社会、新型居住小区必不可少的人类活动。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而离开人的社会交往,城市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住宅区有必要设置供居民交往,休闲活动的公共场所,使住宅找到与城市环境的共存关系。
二、住宅小区规划措施
2.1人性化
人性化的原则是要为以人为主体的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这就要求配套和完善各种各类设施、方便利民,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实现各种个人与社会的活动。因此,适应与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行多方面的人性化规划成为了设计小区住宅规划的基本要求。小区的规划与建设、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由此而伴生的艺术审美需求。唯其如此,我们更应该时刻铭记以人为根本、为人而设计、为人去规划的设计理念。
2.2构筑有序的空间
住宅小区内根据居民的室外活动内容和室外空间安全防卫的要求,按照不同领域的各自属性和室外空间层次划分,组织由外向内、由动到静、由公共性质向私密性质渐进、符合行为逻辑的良好空间序列,由此把室外空间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四种。在构筑空间序列时要突出功能性、观赏性、经济性及生态性的特点。住宅小区级公共空间为开敞的多形态空间,也是多数人群的集聚场所、邻里交往的场所,在设汁时应注意动静态结合,配以不同个性的小品及铺装等,但应避免尺度过大,过分追求气势的做法。组团级的半公共空间为半开敞、半围合的空间,主要提供户外健身、休闲与交往等活动。组团往往由若干个院落组成,院落属于半私密性空间,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较为封闭围合,能很好地体现传统的重视邻里交往的住宅特点,具有领域感和归属感,并且提高门外场地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扩大住户的活动范围。住宅内的空间是家庭成员的私密空间,家人可凭借这个空间进行休闲、健身与交往等活动。
2.3组织便捷的交通
从机动交通进入到住宅区的第一天起,交通安全以及噪音尾气排放等方面的问题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减少其负面影响,在住宅区交通流线的设计中,往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各种人车分流的手段,对住宅小区内的交通进行严格分级。这样的做法虽然减少了对步行者的伤害风险,但是居民丧失了交流往来最适宜的道路交通空间,只能被动地集中在公共活动空间和步行空间中。同时也造成了交通空间使用的单一化,也增加了道路交通面积。
解决停放车辆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
(1)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既方便又要安全。
(2)场地的制约条件,主要从节地、防干扰、经济适用等方面考虑。
规划设计的难点就是在这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在设计中根据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地面、地下和室内等不同的方式合理停车。地面停车场既方便管理.而且建设费用又比较低,在现今仍多有应用,但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这种方式用地较大,不宜过多采用;路旁就近停车最为方便,但不利于交通安全和管理,同时占地较多,污染环境,所以这种方式可作为临时紧急停车或其他停车方式的补充。地下停车库、半地下停车库可以与地面建筑或体育场地、集中公共绿地、人防建筑结合,做到功能多样化,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但地下车库上面必须采取隔音、隔气和防火、防爆的措施。高层建筑下的车库可以与楼内的电梯相通,实现最短路线的“门对门”的立体分流。住宅底层停车相对于其他方式不占用公共空间,但其容量小,一般适用于高档别墅区或小汽车拥有率低于0.3的情况。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小区停车场的设计应结合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兼顾近期和远期,要留有发展的余地。
三、结语
综上所述,2l世纪的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应是以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为指导,从时代、社会与自然中寻找规划设计方向的创新之作。作为规划设计者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针对问题深入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而不只是抄一些表面的手法,玩弄一些不切实际的概念。
参考文献:
小区的规划选址很重要,尽量选择地下和周围环境良好的区位,避免因地形等特点造成的空气流动不畅或风速过大等问题。小区用地应结合地形特点,不应使建筑物正对迎风的湖岸或容易形成风道的山谷等地,最好选择避风向阳的坡地。
二、规划布局
在小区规划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协调好住宅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小区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朝向、间距、周边环境等因素,运用建筑空间构图原理,合理安排住宅、公共建筑、道路、建筑小品等的相对位置,使它们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
三、景观的营造
在景观的营造上,要进行人性化设计,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地利用住宅区地面作为景观用地,考虑住宅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给小区带来生气,增添小区的生活气息,创造真正具有较好生态效果的住区环境。有条件的小区应配备园林、喷泉、休闲广场、游泳池、健身会所等,创造一种自由漫步式的家园模式。
注重节能设计
我国的住宅需求量逐年增加,住宅建设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因此,现代化的小区建设应充分节能,通过对小区的合理规划和布局,以及对建筑的合理设计,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能源。
一、小区道路系统设计
小区道路也是小区的风道,道路布局应充分结合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应有利于小区的通风,并结合小区绿地空间,尽可能地把绿地中的新鲜空气引入小区,以提高小区空气质量,改善小区环境。
二、小区绿化及景观规划
良好的居住区绿化,不仅能美化小区环境,而且对于住宅建筑节能有重要作用。在炎热的夏季,浓密的树冠能够将35%的太阳辐射热吸收掉,植被的蒸腾作用和其根部的保水作用有利于小区降温。小区绿化可以有效调节湿度、降低气温、改善通风质量,从而减小城市热岛效应对小区的影响。
三、住宅单体的节能设计
首先,提倡建设节约型住宅,合理使用面积。其次,住宅室内平面布置应合理。合理布置卧室、起居室、餐厅、厨卫等功能空间,考虑空间的紧凑性。再其次,控制住宅层高,一般住宅层高以2.8米为宜,不宜超过3米。层高过高,会增加建造成本;层高过低,会减少室内的采光面积,并使室内通风不畅。最后,控制合理的窗墙面积比。
打造特色小区
现代化的小区,还应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要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对小区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多元化的组织手法和多样的居住空间创造方法,结合小区所在地段、城市大环境,建设特色小区。
可以运用灵活的组织手法,创造丰富的艺术生活空间。小区景观可以充分借用周围的景观,并巧妙应用过渡、渗透、对比等丰富的组景手法,打造主题鲜明、动静结合、软硬搭配的建筑结构空间,提高整个小区的文化品位。
还应重视小区规划与当地的历史文脉相结合,要与城市整体形象相协调。在规划设计上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使小区能够延续所在地区的历史文脉,体现出文化传统的积淀。
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加上单体设计又是清一色的“砖头块”式住宅体型,住宅组团内间距、层数、色调都强调一律的统一性。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和生气,无新鲜感和人情味,无可供人们回味的地方。这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似乎成为一个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矩一样,在我国各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采用。这种“兵营式”居住小区由于其整体骨架的单一性,使得其间的绿化也便流于单调。目前的绿化形式一般都是在两栋住宅之间载种乔木,这给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心中无不有一种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往,感情世界难以沟通的遗憾和无奈。有的甚至居住多年邻里间尚不知姓名与职业,更谈不上有什么互帮互助的友情,以往庭院中的和睦相处、热情相待、彼此关怀的邻里关系已荡无存。由此,家中老人无聊无快乐之所,邻里间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无信息沟通。更有甚者,使某些偷盗分子有机可乘,竟堂而皇之地以搬家名义将家中贵重物品洗劫一空,而邻里间却全然不知。由此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全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同时给社区管理等带来许多不便。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规划设计者主观努力的问题,没有活跃的思想和创新的精神,在规划设计中忽视了人们的更高标准的生活需求的设计原则,同时建筑设计与规划脱节,建筑形成单一,对总体的环境效果相对来说考虑得比较少,对外部空间处理流于粗线条。
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精神积极向上。
我国古代建造出了很多闻名于世的园林,如苏州的诸园林等,这些庭园,原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常连于宅旁屋后,故当时设计,不崇庄严伟大,但求静精巧,计划不重对称,免呆滞之,而须曲折,有引人人胜之概,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木为培衬,觉有天之真趣,给人感情之舒适,陶醉之感觉。虽然那时建造的园林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但不论立于任何观点之上来看,其心理手法之宗旨是以人的生活需要而出发,符合人的审美情感。有园林之所以能在当今还受现代人的取悦观赏而久居不衰,其巧妙之处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究,古园林的造园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有很好的启迪的。
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宜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要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线,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部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看,轮廊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为了克服过去“兵营式”规划布局的呆板和单调,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以变化方向的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把居民的居住环境从室内引伸到室外,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的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如英国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家F.吉全德所说:“过去采用单纯的单元式住宅与联排式住宅的混合方式,但在被几乎有无限可能的,多样变化的住宅类型混合修建的形式所取代。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但使建筑物适合于每个住户的特殊的居住形式,而且将它们设计成有机整体,也就是把建筑物组合成一系列相互补充的形态,由单纯的平面变成连续的建筑复合体的组合形式”。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在50—60年代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这一方法上下了很深功夫,创造了一系列的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好的居住环境,壁如:荷兰某居住小区,用地6公倾,人口23000,整个小区由7个大小不等,层数不同,类型多样的住宅组团组成,以此形成独特的多样化的居住环境。又如德国某地居住小区,用地148公顷,人口24000,7200户。居住区由20个环形住宅团组成,每个组团用地90×150米,由7栋层数和类型都不同的住宅组成一个半形敞的院落,每个院落的布局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院内有大片绿地和设有儿童游戏和老人休憩场地。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现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它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复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又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的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或是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可供人们合适的位置。就好象大家庭一样。此规划布局形式与我国古园林的设计手法普具相似之处,是适合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需要的。
整体式住宅组团的建筑造型并不是要求五花八门,其中一个组团可以采用一种单体形式也可采用几种形式。关键在于根据地形、地在整体布局和环境布置中着意营造,可以前后错迭、高低错落、因地借势、就其自然,其布置灵活多样。这种居住小区空间环境丰富,通风、视野、朝向均较好,而且还有一个可用来着意刻化的大空间,有利于对其配景予以创造。
居住小区的道路布置,改变以往“横平竖直”的规划模式,大胆采用以典代直的规划方法,创造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自然环境来。壁如,意大利某居住小区用地29.5公顷,道路采用逐级由宽到的树枝状道路网,建筑的布置完全摒弃了行列式规划方式,而用房屋的朝向仍保证了住户良好的日照条件。由于住宅独特的规划布置,使住宅全部为三层的建筑群体,仍然获得与众不同的效果。又如,我国安徽省某地,占地3公顷,整个居住小区内的道路均采用曲线布置,住宅间的小道也曲线连接,塑造成田园风景式的居住环境。居住其间使人如置身于大自然而心情舒畅。
总之,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这也同时需要我们每个规划设计者们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居住区详细规划》编者:王仲谷、李锡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小区建设;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一引言
建筑座落于自然环境之中,前面有“水面”围合,还有屏障和呼应,这是我国传统讲究“风水”的建筑的基本要素,对现代城市建筑而言,由于城市的拥挤,原生态的山体与水系成为最稀缺的自然资源。银海花园地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其地形地貌以起伏平缓的缓丘为主要特征,最高高程37.6米,最低高程23.9米。基地周边道路已建设成型,且其自然地被景观优势十分明显,视野开阔,风景独特。如何将自然景观与现代住宅建筑完美融合成一体,着力打造颇具地域风情特色的现代住宅居住小区成为建筑设计者需要重视的因素。
二项目概况
本次规划的银海花园位于安徽贵池工业园商贸区内,占地约11.399公顷。基地南侧为生态大道,宽36米,两侧各控制20米,北侧为康庄大道,宽24米,两侧各控制15米。西行与幸福路相连,与银海花园一期相呼应,东侧与殷汇大道相接。地理区位十分具有竞争优势。银海花园地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其地形地貌以起伏平缓的缓丘为主要特征,最高高程37.6米,最低高程23.9米。基地周边道路已建设成型,且其自然地被景观优势十分明显,视野开阔,风景独特。概况如图1所示。
图1小区概括鸟瞰图
三规划设计理念与构思
1、规划依据与目标
打造便捷高效、低投入的新型居住社区,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构筑高品位商住空间,以步行为特征,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创造多元商业休闲文化。区内动静分区明确,满足住宅人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内聚的群落体――充分体现了传统的居住形态,沿环形路网外高内低,向心汇聚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社区。将开敞空间与绿带空间引入规划设计,院落与绿野交融达到“堂虚绿野尤开,花隐重门约掩”的境界。体现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环境观,形成自成体系的休闲生活区广场、绿景与住宅融合,局部景点精致丰富,创造高品质精品别苑。强调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单纯的空间创造转变为场所的创造,使场所具有宜人的空间尺度,在视觉上更能吸引人的注意。注重实用性布局,形成一个层次丰富、有机整体的城市商业空间,避免整齐划一的形式,布局简明、规则,是一处综合性程度很高的复合体街区,能集中地满足市民各种需求。营造良好的邻里环境,建立完善的居住区步行游憩绿地系统,创造安全、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构筑居住区良好而独特的生态居住环境。
2、设计思路
“一环、两轴、一心”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心”指中央集中绿地组团,住宅点缀其中,使住宅与景观充分融合,形成环境优美且具有聚合力的公共交往空间;“一环”指中心组团的车行道路,保证各组团的可达性,住户无论从哪个出入口进入住宅区,均可方便快捷地抵达居所。“两轴”指两条中心步行景观。商业带保持了原有商业街的结构,沿小区四周布置,结合配套公建,方便两个地块的居民使用。因为池州地区地处长江流域,考虑住宅的舒适性里围住宅布局以正南北为主要朝向。
规划道路清晰、明确,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舒适,人行车行道路互不干扰,线路清晰,满足工程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社区公建配置,相邻地块南侧沿生态大道设有学校,农贸市场与幼儿园设在相邻地块的西北侧,周边公建配置满足居民的实际要求,亦兼顾本社区居民方便使用。如图2所示。
图2规划设计平面图
2.1、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小区的交通组织主要以周边城市道路为依托,本着“以人为本、使用方便、人车适度分流”的原则,在小区内设置主环道,车行流线以此环道为主,减少安全隐患。
2.1.1、统一性原则:遵循组织交通,合理分区,创造景观的三统一原则进行路网规划。
2.1.2、便捷性原则:以主导性为主的道路尽量直达,以车流为主的适度曲折,达到减速限速提高环境的完整性。
2.1.3、经济性原则:道路尽量结合地形处理,在保证便捷的基础上,
2.1.4、合理性原则:道路走向顺应地势,并避免住宅前后有路的不利局面。
2.1.5、舒适性原则:道路与环境相结合。
2.1.6、通达性原则:每一栋建筑都具有极好的通达性。
2.1.7、本规划区内车行系统分为3级:
外环路:宽6m;
宅间路:宽2.5m;
景观步行道:宽4米左右。
2.2、竖向设计说明
2.2.1、根据现状地形和地貌,在设计中区内道路中心标高与对外出入口处的城市干道平滑连接,场地标高均略高于周边道路标高,以避免场地积水。小区内道路纵坡≥3‰,以利于雨水排泄。
2.2.2、利用小区内建设开挖的土方量,满足规划设计高程的起伏关系,做到小区内土方量的平衡。
2.3、景观系统规划与分析
住宅小区户外绿化环境的塑造对于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建设现代文明居住小区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次规划设计在整体基础上,着意强调住宅小区环境的塑造,以“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将集中绿地融合到每一个庭院环境中,达到“均好性”,继而营造出一个和谐可亲、识别感强、自然生态,充满诗情画意,鸟语花香的现代人居环境。
把场地作为艺术研究的对象,综合平衡室内、室外的软、表面,建筑物与植物的材料选择,把基地内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的秩序性、效率性、审美性组织与整合,造就生态背景下家园,让居民生活在园林之中。
景观规划主要考虑打造新型的居住社区景观,立足区域特点,迎合居民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尊重环境、因地制宜, 营造出均衡、开敞、秩序的景观体系。构筑城市中的乡村生活。
2.4、管网系统规划
规划中按照规划要求及池州市有关规定退让了用地红线距离,建筑布局中也注意建筑退让道路的间距,确保有足够的空间布置各种相关管网。
四整体建筑规划设计
鉴于以上构思,其规划设计主要如下:
1、住宅设计
整个小区共设计了104~140平方米各种大小不同的基本户型,为住户提供充分的选择余地,尽可能的符合购房者的需要。住宅设计中除考虑日照、通风等基本要素,做到明厅南主卧以外,还突出考虑以下几点:分区明确:从居住的功能与私密性考虑,以人的行为为基本出发点,充分保证内外、动静分区。厨卫的合理布局,预留空调室外机位和冷凝水管,以保证住宅立面的整齐美观。
2、户型单体平面设计
进行户型单体平面设计时,由于在空间形态与建筑组合上,考虑容积率等实际要求,并结合业主要求,确定了以板式为主的住宅格局,有效提高采光、通风,也体现了对于居住者人性化关怀和现代美学的完美结合。在建筑单元平面上,楼栋组合方式上多采用2个单元拼接的平面布局,疏密结合,做到了每个单元均自然采光通风。户型配置以满足实际住户需求为主,主要以三室两厅二卫120平米以内为主,另外还有100平米左右的三室两厅一卫,140平方米左右的四室两厅两卫等。
设计中实现了每一个住户单元均具有良好的景观与朝向-―户户皆风景,家家好朝向。建筑掩映在景观之中,景观渗透至建筑内部,足不出户就能将美景尽揽于心。
3、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建筑立面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技巧,重视点、线、面的有机构成,造型中运用地域建筑语汇,吸收徽派传统建筑的建造手法并适当使用现代建筑的建造材料表现传统建筑的韵味。建筑外饰面材料以白色和灰色涂料为主,不同的色彩和材料通过建筑体量的变化相互穿插组合,在立面上形成层次感。细部构件如黄色木扶手、金属黄色空调百叶板等,在整体的控制下精心组织,传达出浓厚的现代气息和地域人文情调。如图3所示
图3住宅设计沿街透视图
4、节能设计
池州属夏热冬冷地区,以夏季隔热为主,适当兼顾冬季保温。节能设计是本次方案设计的重点。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倍,外墙的传热系数为3.5~4.5倍,外窗的传热系数为2~3倍,屋面的传热系数为3~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6倍。所以节约能源是本次设计的重中之重。由于建筑物体形系数、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窗墙比、楼梯间形式、门窗换气次数、建筑物的朝向和形式对建筑物的耗热能量指标都具有影响,因此为了改善建筑热工性能有利于房屋冬季节能,设计房屋朝向以东南向为主,东西朝向外墙采取垂直绿化的遮阳措施。在保证适当通风换气次数的前提下,门窗采用较好的密闭性能及较低传热系数的塑钢窗;根据外墙朝向,窗墙比严格控制,同时建筑立面尽量平整以减少建筑体型系数比。根据空调建筑热动态模拟分析结果,建筑围护结构热阻和热容量、窗墙比和外窗遮阳状况、房间朝向、门窗换气次数和房间热容量等因素都有密切联系,因此节能的空调房间也尽量争取南北朝向,避免在东西方向开设外窗,整栋住宅卧室等主要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层对齐相邻布置,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房间的净高宜适当降低以减少外表面积,同时减少在房屋转角和伸缩缝两侧布置长时间需要空调的房间。根据池州地区日照特点,为部分住宅安装技术相对成熟可靠的太阳能热水器,结合屋面设计布置热板,采用辅助加热措施为住户四季提供热水,根据池州地区年平均日照量估算,太阳能集热板可提供小区建筑总耗能的3%热量。根据合肥气候特点建筑主要朝向向南,通过确定合理的窗地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结合住宅全装修,照明系统主要采用节能高效的灯具和配电系统及铜质导线。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整体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设计师在做小区规划时对人们的居住模式、居住心理和居住观念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采用更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在小区特色的确定上作出变化,从而创造出一个高品质、高效益的人居空间、对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建设现代住区,在规划设计上应逐步做到:
1、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
三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
2、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
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近年已有不少住区做好了个性、特色的文章,如有的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主题,有的以山水园林为主题,有的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有的以健康--体育为主题......都取得成功。不但住区要表现特色,住区内住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尽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体形态、标志,尤其是大型住区。如深圳一个名为"四季花城"的小区,就按不同季节花卉布置院落,并以花命名。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筑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住区、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质量越高、居住环境越好,城市景观越美。
3、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4、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做到"常年叶绿,四季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雨不见泥,风不起尘;空气清新,赏心悦目"。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洋为中用,设计出现代、有艺术价值、观赏性强的山水园林景观和各类小区,表现高明的创造性,传统的文化性,高尚的观赏性,显现浓郁的诗情画意,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
有的住区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园手法,在无山无水的市中心地段造出宛如天然的蜿蜒弯曲流动的溪涧水景,住宅建在种满灌木、花卉的"山溪"、"山丘"旁边,使居民在闹市"推窗见景"地享受到自然气息和生态美景。
5、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区的严重干扰。
小型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有的住区建成"无车小区",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
二、现代住区的住宅建筑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代风尚的影响,住宅的设计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当前,住宅正在从安置型向实用型、舒适型发展。从实际调查看到,各个时期建成的住宅都有品位高低之分。
1、增强住宅设计的创新观念。
一是居住功能多元化,二是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三是居住空间设计多样化,四是住宅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五是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六是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2、住宅设计要以市场为导向。
居住潮流、住宅市场常有变化。在改革开放前很多住宅单元不设计起居厅(尤其在北方城市),后来又流行"三大一小"设计(大厅、大厨、大卫、小卧室),目前又在不少地方出现大卧室和特大起居厅(超过30平方米)的设计,出现大卧室和大卫生间的设计。增大客厅面积有方便亲属聚会、朋友交往的需要,还可表现住宅主人的身份。增大卧室和卫生间的面积,是人们已感到这两处是最让人能舒适享受的居住空间。
这一切都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引起的住宅设计趋向。而在各个时段、各个城市、城市内的不同区域,人们对住宅及其功能的挑选也是有变化的,这就是市场变化,设计师必须及时地、敏锐地掌握(最好能预测)它的变化,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住宅。
3、住宅设计要讲究文化性、艺术性
文化性、艺术性最能反映住宅和住区的品位。住宅的外观和内部设计都应力求美观、高雅、和谐、明快、简洁,营造高尚的视觉环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反映深刻的文化内涵、蒸蒸日上的时代精神。外地的、外国的住宅设计可借鉴,但不宜照搬。成功的做法是,通过汲取其精华,发扬本身的长处,创出有地方特色和风格的高雅作品。
4、住宅建筑应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当、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宜。
建筑立面不强求一致,有的显现浪漫情调,给人新潮之感。有的以清雅色彩、质朴形象,表现另一种风格。有的突出典雅端庄形象,使造型表现高贵。
5、建筑设计应显现人的中心地位,现代性和实用性。
住宅内部平面布局要突出"以人为本"思想,不让人屈就于建筑,成为建筑的附属。而是符合人的生活活动规律,具有较好的舒适性、方便性、安全性。住宅的动静功能分区已得到较多的体现,把工人房、餐厅、厨房、公用卫生间集中布置,与静区卧室、书房、化妆间,以及半静区客厅形成三个互相干扰相对较小的分区布局,显得比较合理、适用。
主卧室的设计变化已从过去主要考虑用于睡眠,延伸到休息、核妆、看书......。主卧面积加大到12平方米以上,豪华型住宅超过20平方米;配舒适、多功能卫生间、化妆间和主卧阳台;与书房相连,便于工作、学习、电脑操作。
起居厅是家属聚会、娱乐和会客之处,不宜采用狭长形、异形,以方正、宽敞、明亮较佳。尤其要处理好厅内交通,防止出现交通面积过大、房门过多,影响使用功能的弊端。要使客厅具有足够的少受干扰、相对稳定的空间。
住宅次空间的功能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厨房与餐厅相邻,构成餐饮空间。有的设计开放式厨房,使餐饮空间更觉宽敞。
卫生间的功能不单是洗脸和大小便,沐浴功能(卫生间内设沐浴小空间)、化汝功能应得到重视。但淋浴区与便溺区应隔开。主卫生间更宜适当增大面积,有的还设按摩浴缸,有的与衣帽间相连,力求舒适。储物空间也在不少住宅单元中有了位置。
阳台在住宅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直接接触室外空气、阳光之处,应尽量发挥它的绿化、休息、观景、乘凉、健身等多个功能(相邻厨房的工作阳台还有助厨工作功能),面积不要过小。有条件者,还可设计大面积阳台、多个阳台,以至面积比阳台大得多的无顶盖的露台,使之成为空中私人小花园,让人住得更惬意。
户型设计、室内布局要尽可能满足住户的景观需要,将室内景观向室外延伸,让住户更多地亲近自然。因此,窗户要加大(有的住宅把窗的横向尺寸加到八九十厘米宽),窗台要降低,还可设计弧形窗、落地窗、转角窗、宽角度窗,让住户对室外景观一览无遗。但窗户加大后,夏天室内温度高,能源消耗也高。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居住功能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信息网络发展后,在住宅内办公也会多起来。健身的需要也比过去大得多。因此,在住宅单元内除了最基本的厅、房、厨、卫等空间外,适当设置书房、工作间(电脑室)、健身房或健身阳台、露台、化妆间、衣帽间、贮藏室、门厅......,已成为住宅新的功能空间。当然,这需要足够的单元面积作基础,一般实用型、中小型住宅单元难以办得到。
6、住宅的层数构成应结合城市实际合理确定。
住宅层数的构成应从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丰富建筑空间,保证环境良好的原则出发,合理地科学地规划。一般来说,小城市和镇的住区应以多层、低层住宅占绝大多数,适当建一些中高层;大、中城内住区应是多层、低层、中高层住宅相结合,适当建一些高层;特大城市郊区住宅小区应以多层、中高层住宅为主,适当建一些高层;特大城市中心区还可以适当建一些超高层。别墅小区应适当控制。七层及七层以上的楼房均应设置电梯。各类住宅区都应将住宅空积率、建筑密度控制在符合规定,并保证能有良好居住环境、能有足够的绿化面积、能相应兴建配套设施的原则上。绝不应为了经济收益,牺牲环境,影响环境,盲目增加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三、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与新科技应用
现代住宅小区应积极应用新科技,逐步实施智能化建设。住区智能化主要向三个系统发展,一是家庭智能控制系统。除上述一些小区已实施的项目之外,还有电话线被切断与防破坏报警、系统报警自动强制占线、遥控护理与紧急呼救、家庭安全状态与报警准确性确认、程序自动化功能、远程遥控功能、红外线遥控调节功能、电源远程控制及调光功能、电子声音邮件信箱、住户信息管理、报修管理等等;二是住区综合信息服务。主要有休闲娱乐信息、购物信息、日常资讯、生活时尚推介、用户意见反馈、医疗卫生常识、远程医疗诊断、居民求助信息......;三是物业管理系统。主要有供电、公共区照明、给排水、电梯运行、电视、停车库等的监控、管理,出入口及巡更控制,报修、收费管理,社区服务等等。
关键词:远大美域规划设计
远大美域项目位于珠海市唐家湾镇,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距珠海市中心区仅十五分钟车程,是从中心城区到珠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京珠高速的必经之地,交通出行便捷,地理位置优越,也具有良好的城市界面来展示小区形象。
项目地处珠海,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观良好,气候宜人。地块南高北低,植物品种丰富,可通过景观设计营造形成良好的景观面。
地下车库的局限,形成景观空间整体地势平坦高层不大,容易出现空洞、一马平川的空间感受。满足消防、入口通道、私家花园等硬要求,各个组团的绿地空间十分有限,容易缺乏空间层次感和尊贵感。同时4M消防道路路面处理不好容易割裂景观的连续性,产生生硬感,成为景观建设的一个难点。以目前景观市场行情,工程造价在(四期)270/平方米,(五期)100/平方米,对景观软硬造景元素的选择限制较大。
一、设计构思;
1.项目建筑以简欧式为主,采用简约的线条和立面构成来展现时尚简约的住居空间,同时行列围合式布局形成了一个大内庭园和各个宅间庭园,为景观营造宁静、舒适、自然、亲切的庭园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基底。
2.《周易》云;“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体现在景观上便是“天人合一”,既建筑与环境可以相互交流,和谐共生。如何协调景观环境与居住空间的关系,在尊重场地空间布局及景观特质的前提下塑造高品质社区,成为设计师始终贯穿整个作品的设计哲学。
将建筑和景观在空间、尺度、风格、形式、材质、色彩等方面进行统一协调,从居住的舒适性、空间的私密性、景观的相融性等方面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生态休闲的社区氛围,达到以人为本的三个界面的和谐,即住户与被改造过的自然和谐;在园区内部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和谐;人与自身精神境界的和谐(人在所改造环境里面心情舒畅)。
二、设计理念;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将本项目主题定位为;“艺术时尚园林景观,现代生态休闲生活”
经过多年的市场锤炼,做园林就是在做空间,注重对人空间的切身感受,因此空间是本项目的设计重点,在处理空间的表现手法上重点是怎样利用高差、植物层次、风情构架营造精致的艺术观赏空间和活动参与空间、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
注重观赏性和参与性相结合,运用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与精致趣味的造景元素符号来造就现代时尚的居住景观环境。
设计极力寻求每个细部、节点、甚至每棵树、每个铺装都做到完美,经典艺术小品、特色景观构筑物无不为小区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空间的有收有放无不为景观增添了趣味性,水的处理、细部的处理、植物的搭配与建筑单体相辅相成,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心灵感受。
三、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在院落式组团需要充分的“绿”适当的活动、休闲空间,同时注重空间开放性和私隐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的不同特点,满足不同年龄层人们的不同需求。
2.生态化原则
人回归绿色自然的心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设计通过绿色植物,适当营造微地形、空间分割等手法隔离城市喧哗,亲近自然,使人的视觉和心里感受是处在生态环境之中。
3.简洁美原则
借鉴中国园林小中见大、曲径通幽、植物造景等处理手法,以空间营造为灵魂,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及理念通过最简洁的元素力求达到具备风情园林的雅韵,又体现后现代主义的简练。营造恬淡雅致的居住休闲环境,与自然完美交融,令人很容易产生共鸣,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放松。
4.经济性原则
设计充分考虑了工程造价投入的费用,又考虑了日后养护管理的费用。在设计过程中,寻求合理地利用各种景观资源以实现景观可持续发展,做到尽可能少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而获得最大的景观效果,主要表现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与节约、选择合适的乡土树种、日后绿地养护管理的节约等方面。
四、设计特色
设计力求把握时尚、现代、生态的景观特点,同时融入强烈的艺术性,追求艺术化和空间的趣味性,在呼应现代简约艺术气息的同时,运用了步移景异、植物围合等营造手法,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序列空间,通过地形塑造出层层递进的空间感受,营造出围合的或隐蔽的多样空间,以静止的空间组合场景,以流动的时空牵动游人的步伐,让景物依次展开。利用植物、水景、铺装、小品等营造空间,并通过有趣味性的路径相连,为居民提供休息、活动、健身等不同功能的活动场所。
五、交通分析设计
小区内景观部分平时实行无车化管理,通过地下车库入口和小区行车道组织行车,保证小区内部良好的步行环境。按建筑消防要求,结合各个入户通道,将小区主要步行通道设置隐性消防车道,最大限度减小消防车道的生硬感,提升小区景观的连续性。同时设计注重入户通道的景观焦点处理,并围绕主体园路合理布置了停留休憩空间。
六、标高设计
------依据现状地形,营造立体式景观,建设体验式园林
1.堆坡造景,创造步移景异;营造微地形,运用植物造景划分空间,让人有步移景异之感。
2.营造灵动多变空间;通过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的结合与变换,并结合多层次植物的围合,以扩大景观空间感。
3.构建景观立面构架,增加空间立体层次感。
七、景观空间分析;
结合建筑的整体布局,景观设计采用了动态的空间组织形式,通过南北纵向主景观轴和东西横向次景观轴将小区的各个组团联系起来,在实现便捷交通联系的同时,创造一个充满生机的、有艺术文化韵味的庭院景观空间。同时考虑到成本的控制和日后的物业管理,在本次方案中我们只在主入口和会所前广场设计了点式的水景,无论有无或无水都具良好的景观效果。
架空层作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过渡,集休闲,娱乐,邻里交流于一体,充分完善社区的活动场地,进上一步体现社区的活力与动感。
同时设计上以鲁班文化、老庄文化、儒家文化或以《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西游记》四大名著为主要内容,取其语言优美,影响广泛,用雕塑、装饰画、书法(节选小说的精彩片段)等形式展示书本的精华。精选诗词曲赋的优秀篇章,结合兰花艺术,营造优雅的架空层环境。结合中国结艺,布置历代散文和小品文(如《陋室铭》、《滕王阁序》等。体现小区的文化内涵,彰显高贵的品味。
八、种植设计
植被是影响景观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不但组成了场地的绿化结构,而且创造着 场地四季变幻的色彩。因此,搞好种植设计不仅关系大场地综合功能的发挥,园林艺术的审美效果,而且影响到绿化工程的投资与经济效益。
种植设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旨在建立一个景观多样性和整体性相结合的种植框架,为场地创造自然生态植物群落,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以群植物、、散植、孤植、列植相结合,形成多种趣味和视觉效果。种植设计遵循以下的原则;
1.体现植物多样性原则。
2.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少量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作为骨干树种的原则。
3.构筑乔、灌、地被、草复合群落,提高群落乃至场地景观稳定性原则。
4.充分发挥植物造景作用的原则,将植物所拥有的形态、季相、色彩等特点完美体现出来,让人们能够真正集中体验到大自然中的植物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