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8 14:20:32
序论:在您撰写钳工实训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将企业的规范操作渗透到钳工实训车间的日常管理上,培养学生安全第一、遵守实训车间规则的优良品质。学生每天进行钳工实训车间应做好一下几件事情:进入钳工实训车间应身着工作服;实训过程中,严禁嬉闹、串岗、脱岗行为;工量具摆放合理;安全操作电动工具;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实训过程中严格执行作息制度;实训结束后,关闭设备,上交当天完成的工件,并打上钢印号;对工量具进行检查整理,对自己的工位进行打扫。学生通过这些操作,一方面了解了企业的工作流程,养成了规范的操作习惯,了解了作为企业从业人员应掌握的基本能力及素养;另一方面,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服从管理的优良作风。对于学生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应按照规范严格要求。技能训练过程中禁止使用“差不多”、“还可以”等类似的话语,以免给学生留下自由、散漫的形象。
二、分组实训,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否具备团队精神及沟通能力是用人单位对用人者的衡量标准之一。职校学生年轻、好强、易冲动,为此,我们在实训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分组,保证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确立组内成员之间积极的互赖关系,为团队的建设奠定基础。而在实训项目的安排上,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安排综合实训任务,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完成期中的一个零件,最终完成零部件的整体装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三、打破常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性人才是现今企业做大做强的源动力和根本所在。为此,我们从教学方式上与教学内容上做了创新。根据钳工实训的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讨论式教学方式,由学生自主讨论,得到若干种加工工艺方法,最终通过研究论证得出最优的加工工艺方法。在教学内容上,从学生出发,推出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化实训单元,例如:小汽车的装配制作、锯弓锯纽的制作等。同时在学生技能实训后期,完成钳工技能实训的课程设计:自主设计并完成鲁班锁的制作。
四、开拓学生视野,培养社会竞争意识
在钳工训练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工件都根据评分表实施严格考评打分,对于实训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同学颁发“优秀学员”荣誉奖状,推荐其参加各项钳工技能比赛。同时,与一些兄弟学校联合开展一系列的竞赛活动,一方面为学生切磋技艺搭建平台。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其内在动力,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其不认输、不怕输、敢于竞争的良好品质。
五、深化学生评价体系,量化考核机制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培训;体系
培训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件重要而又必须付出代价的大事。本文通过对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培训工作现状分析,针对施工企业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建筑施工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近视症――培训观念短视
目前很多施工企业普通存在一些错误观念,认为企业培训人才不如外面直接从人才市场招聘来得经济、方便。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投资于员工的培训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要在长期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然造就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方式,只有通过培训使员工认识理解到,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一味靠挖墙角,从人才市场得到的人才,不一定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虽然可以将素质不错的人挖过来,但是毕竟不能融入企业独有的文化之中,这些人也将面临发展的问题,如果公司不能给他们提供好的培训机会,这部分人则更有可能会流失。如何解决企业领导培训观念短视的问题,是一个有待企业解决的课题。
(二)培训是救火队――培训体系缺乏战略性
很多施工企业在预测企业战略转变所带来的员工培训内容转变方面下的功夫不够,致使培训最终背离了企业的发展战略或者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注重了员工个人能力的开发,而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对于员工提出的新要求则缺乏研究。这样,人事主管既不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也不明确未来三五年内预定发展的项目及潜在的可能发展项目,因而不能够根据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与现实人力资源储备的状况去规划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而只能就当前的需要,缺什么补什么,做“应急培训”或“救火培训”。
(三)培训“无结果”――不重视培训后的追踪与落实
培训不是简单的为了培训而培训,应当在培训后进行陆续的后续工作,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和落实。以贵州路桥集团为例:企业制定了鼓励员工提高学历,自我学习的奖励,企业也出台了各种培训制度和管理办法。但是对于员工真正需要什么培训、哪些培训?企业需要员工培训后达到什么效果,为企业做些什么?过去是没有清晰的思路的,企业忽略了对于培训成果转化的考核。如何科学有效的衡量培训效果并追踪落实,企业仍然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改进。
(四)培训的盲区――忽略一般员工的在职培训
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很多施工企业目前还没有系统性的对于一般员工的培训进行管理,企业的培训是:哪些部门的人员的业务要求必须进行培训,才开始着手,而忽视那些看不见的,对于企业效益产生潜在影响的一般员工。这样长期下去,势必形成企业整体绩效低下的局面。
(五)培训孤立――培训未考虑与员工生涯发展相结合
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也要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匹配。从对贵州路桥集团的实际调查来看,企业领导层还是以企业自己的培训需要来实施培训工作,较少考虑员工自己的发展问题,因此企业员工对培训的热情和投入不足,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企业关心员工的诉求及发展有待加强。
二、 建筑施工企业培训面临的困难
(一)公司项目地域分散,员工缺乏时间精力接受系统培训
由于施工项目的特殊性,使得企业的主要员工常年要出差在外,长期在项目一线进行生产工作。所以,要把员工统一集中到某地,进行一段时间的系统培训比较困难。
(二)本地培训机构专业程度较低
由于贵州地区经济较落后,培训市场也不完善,基本上培训是由各级部门委托大专院校或者社会的培训机构进行。而大专院校授课教师普遍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仅仅能进行理论讲解,实用性不强;而社会的培训机构则良莠不齐,大部分机构的课程设置、师资安排等均不令人满意,培训效果不佳。
三、施工企业培训体系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建立企业培训文化
企业要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首先要从更新观念和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入手。当前贵州路桥集团虽然在制度上规定了培训的相关细则,但是没有建立相应的阶梯式课程体系来保证实施。企业应当结合本企业实际、把企业内部知识固化下来,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本企业特点的行之有效的阶梯式培训课程体系。企业现有的内部网站、以及集团报等宣传工具,过去一直侧重于对外部的宣传工作,从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培训文化的建立来说,这些宣传工具更加应该发挥其对企业内部应有的作用。
(二)制定企业培训战略
企业培训战略的制定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共同去考虑。制定企业的培训战略,既要符合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企业目前工作需要。还应从被动的反应模式转向主动的前瞻性模式。超前为企业储备所需的人才,培训组织成员在未来必须具备的技能和知识。
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建立永无止境,需要企业不断进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要认定目标,锲而不舍,坚持不懈,集中精力解决体系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遇到干扰不能轻易放弃。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是建立企业培训体系的唯一“捷径”。
参考文献:
会上,中心负责人王登才首先就沭阳县近几年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作了详细介绍。与会各位教师围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结合沭阳县全生产工作主题活动等内容,畅所欲言,纷纷建言献策。他们交谈了多年培训的心得体会,交流了各自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在当前形势下培训教学的新模式。教师们认为,要根据受训对象,文化层次,成人教学等特点,在课程的设置上,培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结合企业实际,满足学员需求,处理好课件与课本、课件与课题的衔接。在安全教育宣传上,要引导学员安全意识价值观的转变,要培养安全行为和塑造安全文化。下面就有各位教师发表下自己对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谈谈自己的意见:
耿敬洲:我是从事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教学工作的,我现在谈谈我在这几年教学中经历的事和下一步的打算:
1、由于内容多、时间紧,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上不能平均分配,对授课时间较长、较为枯燥的内容如法规条文课要精心选择,列出条文中节点和关键词,详细讲解并引申到实际工作中去,其他内容条款可以以作业或者学员讨论的形式让学员自学。
2、本人会抓紧整理教案中存在的不足,多去企业中调研,增加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虚心接受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多备课备好课。谢谢
宋兴超:我是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学工作的。我总的认为特种作业人员是企业的重要岗位,为了能让学员们尽快适应工作。我采用实践和讨论形式让学员在课堂上自己发表自己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让学员门相互间讨论。在讨论和实践中掌握知识。
【关键词】电力企业;培训;问题;对策
1 企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正确的培训理念
在培训理念上,有些企业存在着重企业管理、轻员工培训的倾向。 有些企业领导不够重视:认为许多培训化费用又不能产生直接效益,人力培训周期较长,最担心的是培训后的人才又可能“跳槽” 。二是管理部门不够重视:认为培训是浪费时间,耽误和影响生产,仅仅做些应急的事故处理培训,而有没有其他培训无所谓。三是人事部门不够重视:认为培训体系建立工作难度大,时间长,短时间效果不明显,不愿意去做。四是培训对象不重视:认为企业培训只是摆架子、走过场、应付检查,对自身发展没有多大帮助,视培训无所为,把培训当负担。
1.2缺乏实用的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上,企业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和员工的需求,而是凭感觉照搬教材培训,缺乏实用的培训教材。一是培训方式单一,偏重于课堂教学,以老师灌输知识、传授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培训采取“老师讲,学员听,考试测”的讲授模式,缺乏双方交流与沟通互动,感觉枯燥无味。二是内容缺乏实用,培训忽视企业各阶段的需求,在电力基建、生产发电、设备检修的不同阶段,对各层次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不同要求,还是采用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培训内容脱离专业岗位,授课内容脱离实践知识,培训效率低下。
1.3 缺乏量化的培训效果
在培训效果上,缺乏全面、准确地掌握员工素质、知识结构、个人能力来制定培训需求,很难保证培训效果的质量。一是评估无量化,缺乏对培训是否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学习的要求,培训对象是否理解培训的内容,是否掌握培训所学的知识,是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进行恰如其分评估培训效果。二是评估无方法,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体系,没有规范的评估方法,测评培训效果方法无标准,难有说服力。员工培训后,一个简单的考试,学得好坏大家都合格,员工无激励作用,没有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1.4缺乏内生的培训人员
在培训人员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不断发展,知识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培训在企业持续发展中显得日益重要,企业缺少内生的各专业技术带头人和人力资源专业开发人员,又很难甄选外聘培训教师,一是培训人员不了解企情,没有及时掌握培训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无法设计员工的职业培训和生涯,将企业培训误入歧途,二是培训人员不熟悉专业,在开发培训过程中,没有根据企业实际、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岗位性质、工作繁简等需求,去选择适合的培训对象,培训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培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培训趋于形式化。
2 解决企业培训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2.1 树立培训理念认识培训的重要性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训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中重要因素,企业要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做到以投入为前提,以培训为基础,以管理为关键,以效益为根本,让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培训是员工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对员工资源的开发,挖掘员工潜在能力,它不是一蹴而就,不仅领导重视参与,老师的知识讲授,还要员工的积极配合,按员工的不同岗位、不同学历和不同技能的要求,接受最新的科学文化和技能知识的教育培训,以达到运行人员全能值班、检修人员一专多能、管理人员一岗多职,促进员工全面发展。面对高参数、大容量的发电机组,需要员工尽快掌握发电技术、设备性能和提高技能素质,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又要意识到潜在的危机,要强化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和学习意识的培训工作。为此,企业要认清时展趋势,营造“无人不学、无处不学、无时不学”的学习氛围,勤于学习和善于培训,确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先进理念,持续掌握新科技的能力,并作为员工不可缺少的工作。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进步心态,把培训视为企业在不断追求进步,培训学习要贵在持之以恒,努力实现“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的转变,员工的学习能力、技能素质的提高,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2.2 选择培训方式拓展培训的层次性
社会发展日趋复杂,新的职业和岗位层出不穷,企业要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培训周期的加快和层次要求越高的现状。为此企业要加大培训力度,调整专业人才结构,开拓知识视野。落实梯次培训引入互联网、情景模拟等先进的培训方式,以达到培训的目的。要根据培训专业、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资源等因素,设计与日俱进、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灵活多样、贴近需求的培训内容。要对培训需求进行审慎的思考,依据不同的培训方式、教学要求,确定哪些专业需要培训,谁要培训,采用哪种培训方式,把培训与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挂起钩来,把培训与个人发展联系起来,向员工传授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要建立在员工不同需求的基础上,正确分析员工缺少的是知识和技能,还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因人施教,采用职前培训、基础培训和发展培训的层次培训方式。一是职前培训,要围绕企业愿景、近期目标、战略规划和形势任务的变化,培训员工更新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符合企业实际的期望和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二是基础培训,要根据各层次岗位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建立分层次员工职业培训为目标体系,明确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员工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所有岗位进行分类,对知识和技能欠缺者进行按需培训。三是发展培训,要根据科技、管理等发展动态,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市场竞争能力进行分层次培训,对各层次管理者和普通员工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绩效评估与个人潜能,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3分析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培训需求是制定员工培训内容的依据,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结合其本职工作的要求、结合其个人爱好和兴趣特长、结合其发展方向和自身素质,收集相关的数据和筛选有关的信息,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先分出先后次序和重点;对员工素质进行分析,是否适应现有的工作岗位;对员工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善,于发现员工的绩效现状和企业培训对员工的期望之间的差距,为企业培训奠定了评估的基础。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并长,有效整合各种专业学习、文化教育等培训途径,让培训对象易于接受和理解,学习增长知识,知识改变命运,较之传统的培训更为行之有效和符合针对性。要建立学习、培训、考核、奖惩制度,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方式、效果等四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把握培训对象的层次性,采用培训形式的多样性。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对各类专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要通过对先进理念的“灌输”和对专业知识的“充电”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掌握新的理念,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要加快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大力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和优化,强化人才多渠道培养,轮训与轮岗结合,培养出一批经营管理的尖子、专业技术的骨干和技术操作的能手。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企业员工培训学习,学会从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素质,挖掘员工的潜力,激励员工立足岗位成才,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才能获得工作进步与事业成功。
2.4评估培训效果体现培训的实用性
[关键词]练习 动作 分解 应用
电焊工的技能操作技术性和技巧性要求很强,要熟练掌握其操作要领成为一名合格的电焊工,就要运用焊接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独力地完成电弧焊实际操作中的各项课题。技能操作是由一系列身体的肢体运动与智力活动等构成,是通过练习、积累、巩固发挥起来的一种符合规律的行动。
技能是指人的肌肉运动按照预定程序组成完整协调的动作系统,是以连锁方式来实现的。针对技能形成的特点和规律,技能训练首先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技能动作的形成过程,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三个阶段:熟练掌握正确夹持电焊条的角度及直线移动的练习阶段;掌握各种焊接位置的运条方法操作练习阶段;操作动作的完整性和智力结合阶段。这三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技能操作的和谐主要依赖于认知、分解、组合、运用这四个方面来完成的。
一、认知
认知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方面,学员要初步了解和认识其掌握技能的相关知识,设备的功用及使用方法,操作过程的变化,了解操作动作的难度及要点,注意事项和安全事项。从指导教师的角度上看,认知过程包括讲解和演示两个环节,从学员角度上看则包括观察、记忆、实践三个环节。
二、分解
就是指导教师把焊接操作过程中的完整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让学员逐个练习巩固。分解后的动作简单,容易掌握。但分解动作不是机械地,关键是注意在练习中如何掌握并将各分解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我们把焊接“平敷焊”技能操作技术分解为:引弧动作练习,运条动作练习,焊缝的接头连接练习及焊缝收尾练习。
1.引弧动作练习
(1)安排学员分别使用E4303和E5015两种电焊条,在0235钢板上分别用划擦法和直击法两种引弧方法练习引弧.比较两种引弧的优缺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引燃电弧的成功率越多,引弧的位置越准确,说明引弧的熟练程度越高。(2)练习引弧后,学员就可以明显的发现当采用E5015焊条引弧时,焊条与工件粘结现象比E4303焊条引弧时要多一些,这就说明了碱性焊条的引弧比酸性焊条要困难一些,这样学员就能较直观地辨别酸碱性焊条的不同。(3)练习引弧时,可以将E4303和E5015两种焊条分别用交流焊机和直流焊机进行练习,从中可以发现E4303焊条可使用交、直流焊机进行引弧焊接,而E5015焊条只能使用直流焊机引弧焊接,而交流焊机无法焊接。
2.运条动作练习
(1)要使学员明白,运条是整个焊接过程中最重要地环节,它会直接影响焊缝表面的成形和质量,是衡量电焊工操作技术水平地重要标志之一。(2)运条分三个基本动作,要使学员清楚,各动作之间要协调配合同时进行。三个动作分别为:沿焊条中心线向熔池方向的逐渐送进;沿焊接方向逐渐移动和横向摆动。横向摆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焊缝宽度:焊条向熔池方向送进的目的是随着焊条的熔化来维持弧长的变化,焊条下送速度应与焊条的熔化速度相适应,焊条下送的速度既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太慢易使弧长被拉长,产生断弧,影响焊接质量,太快易使焊条插人到熔池中,与熔池接触发生短路;若焊条移动速度太慢,则焊笔缝会过高,过宽、外形不整齐,若焊条移动太快,则焊条和焊件熔化不均匀,焊缝较窄。在这一过程练习中,学员表现操作动作僵硬,不协调,在认识上处于感知和表象阶段,指导教师要认真做好示范和讲解。(3)运条的关键在于操作动作要平稳,焊条与焊件的角度要适当,练习时注意学员动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协调性。
3.焊缝的连接练习
(1)为了保证焊缝的连续性,要求学员把每根焊条所焊的焊缝相连接,接头的质量对于整条焊缝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是电焊工练习的重点。(2)熟练地掌握焊缝地连接四种方式,比较焊缝连接方式手法不同,在操作中的变化,对焊接接头质量上的影响。
4.焊缝收尾练习
(1)练习焊缝收尾时如何熄弧,比较划圈收尾法、反复断弧收尾法,回焊收尾法等三种收尾方法的优缺点,注意到碱性焊条宜使用回焊法收尾,宜防止气孔、裂纹,而不宜用反复断弧法收尾的原因。(2)了解过深的弧坑使焊缝收尾处强度降低,甚至使产生裂纹机率增高。指导教师在操作时将上述每个分解动作反复演示3-4次,然后指定学员操作,看其是否正确,通过反复练习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指导,及时、准确地检查和评定学员最初掌握的动作,并抓住主要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
三、组合
组合是在完成分解动作基础上将整套操作动作的程序,通过反复练习发展巩固,逐步消除动作的牵强,紧张和错误,加深理解动作与动作,局部与整体,各动作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掌握动作的细节,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使学员较快的正确完成动作,形成技能操作条件反射式的连锁反应。
指导教师安排3个学员为一个组,按照上面的要求将“平焊”实际操作做一遍,然后指导教师和学员进行评议,指出正误,指导教师再操作一遍,这样学员既有感性认识,又有完整地平焊操作概念。指导教师要不断的在学员中间巡回指导,及时纠正不正确地动作,对个别差的学员,要单独进行指导,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中指导。这样可使学员进一步理解,加深印象,然后采用分组练习的方法,规定每人每天焊接四付试件,每天焊完后,对学员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并集中进行总结。
四、应用
论文摘要:钳工是中等职校机电类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毕业生从事机械装配或维修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本文从所在学校学生的实际学情和钳工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指出了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钳工教学的内容,不断改进钳工教学模式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基本技能等描施,从根本上达到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目标。
《钳工工艺》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钳工工种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同时,钳工又是机械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许多岗位都是其他工种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凸显了其实践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另外还兼有抽象概念多、定义术语多、叙述内容多、研究对象种类多、需记忆的概念多、涉及的问题多等特点。因此,在钳工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充分了解学情、找出问题、明确目标、改进方法、激发兴趣、强化技能等方面工作,让学生在教师的多方指导下,主动去寻找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作者就自身任教钳工课程的整个过程,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充分了解专业与学情,找出问题,做到因“生”施教
作者所任教的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是一所以中专为主,兼有高职专业班级的综合性中职学校,所涉及到的汽车和机械等专业基本上都要开设《钳工工艺》课程,并开设有与课程对应的钳工实训,根据专业和年级的不同一般为一周到两周时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完成规定的图纸作品。对于动手操作的钳工实训,学生们都能有很高的兴致,然而针对传统式的课堂理论课教学,却对许多的专业理论课教师提出了很大的难题和挑战,那就是:这些学生很难平静认真地坐下来听教师讲解那些原本就很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对照教材上的那些工具和图形也是瞧瞧而已,更不会对那些步骤和方法产生很浓厚的兴趣。大多表现为浮躁、不安分、睡觉、玩手机等问题上,是教师们头疼的问题。
因此,针对这些特“长”生和特“困”生们,教师们就很难再继续以传统的教法来对付,而是要设想到更适合这些学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使这些原材料能充分适应教师的教法和模式,从而产生兴趣。
二、及时改进方法和手段,明确目标,做到因“材”施教
在对该校学生的所属专业和基本学情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作者针对这些学生所出现的学习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明确教学的目标,认真做到因“材”施教。具体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教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发现传统的教学难以适应现在的中专生之后,作者想到:不在“填鸭式”地去灌输理论内容,而是从教具室借来相应的工具,如钢锯、锉刀、榔头、錾子等,并要求学生搬实际的台虎钳到教室。在每次课的开端,都不去说明本次课的具体教学内容,而是开篇在黑板上画出草图,然后利用10到15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去思考和讨论该零件的加工方法和步骤,而后对照几种不同的加工步骤和方法,教师再给出不同的结论,评价出最优的加工方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对照该工件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念头。此时,教师顺势而发,在教室内演示操作刚才的步骤,虽然两节课的时间不一定能加工完这个工件,但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明确目标和内容,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根据教材,在编制教学计划时,根据该班级的学情适时调整教材的内容,或增加相应的技能训练项目;或减少理论的赘述等。作者在编制该课程的教学计划时,还紧扣对应本课程的实训项目,重视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每一次课的讲解和演示都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特殊的目的和要求。即: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所要学习的训练内容,再熟悉掌握所要训练的目的和要求等。如在讲到锯削工件的边缘时,其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钢锯的使用方法,以达到快速高效的锯削效果。因此,在此过程中,就要求学生站立姿势要正确、位置适中、手腰同时用力,在锯削的初始、中间和结尾阶段分别该如何用力等,在讲到这些内容和要点之后,学生就会联想到锯削的姿势,并且会自觉地去对照教材中的相应内容,模仿锯削的姿势来演练,从而达到了预期的讲解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三、不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兴趣,做到因势利导
钳工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因此技能训练应作为《钳工工艺》课程的教学重点之一,让学生从提高兴趣入手,因势利导,不断强化自己的技能训练,以让理论课教学和课堂上的演示达到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大化。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践:
1.由易到难,从思维意识上让学生感觉到钳工好像是“运动锻炼身体”
钳工课程的教学和训练都是牵涉到实践操作环节的,而且每项操作都不是很轻松的事情。在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上,要首先从思想意识上去理解和接受钳工的劳动强度,由易到难逐步地学会每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且要觉得钳工好像是在锻炼身体。比如:之前举例说过的锯削训练,就可以看成是腰部和臂力的运动和锻炼,要求学生在观看教师演练的时候可以站立模仿。
在锯削时正确的握锯与站姿为:右手握紧银柄,左手轻扶锯弓前端、锯割时右手主要起控制锯弓运动的作用,左手配合右手扶稳锯弓,轻施压力,起辅助作用,推锯是工作行程.双手应对锯弓施以压力,回锯是非工作行程,不施压力。而站姿是错别站立的姿势。据锯时,操作者站在台虎钳纵向中心线左侧,身体偏转约45,左脚向前跨小半步,重心偏于右脚,两脚自然站稳,视线落在工件的锯割线上,使锯削能按照正确的路线进行。如此反复强调这些基本的要领和动作之后,学生就会感觉到身体上各方面如同得到锻炼一样,进一步增强运动意识。
2.自由设计,从学习兴趣上让学生感觉到是在“设计自己的工艺品”
在钳工的教学和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对学生既注意学习内容的安排,也要注意放开强制性的单一要求,而是要多方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让他们自由参与设计,当教师审核过这些自行设计的图纸之后,再按照尺寸配以相应的原料,让学生自身去安排时间进行钳工练习,当他们通过一段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作品之后,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好像是自己的一件“工艺品”,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因势利导,从循序渐进中让学生感受到是在“快乐中学习”
在刚才所述的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利用这个绝佳的机会,因势利导,不断要求学生进行改进和完善图纸,循序渐进,反复练习,从而也逐步提高工件的加工难度,并从中获得一定的乐趣和兴趣。而教师在讲演和指导学生练习时,要时刻纠正学生的站姿、锯锉等工具的握法,协调好身体正确的配合,调整好用力速度和大小,使学生能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能快乐地去完成训练和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作者意识到钳工课程教学一定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多方寻找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求最佳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但要想全面多方位的去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效果,靠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作者还将不断的学习和汲取其他有经验的同行进行学习研究,使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明全.从钳工实践谈技能训练课的教学[J].贵州农机化,2002(04).
[2]黄智华.钳工实习课教学心得[J].职业,2009(03).
关键词:理论知识,钳工技能,综合教学,液压叉车
技能教学是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工业高速发展时代的生产者,即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当代科技生产。所以要求学生除了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对生产的全过程能有全面的了解。或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达到这样的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技能学习的最后阶段,不局限于片面的理论知识,或片面的操作技能。那么,如何才能达到二者最完美的结合呢?本人以钳工教学为例,探析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理论与技能的更好联系与结合。
以往的钳工教学,总是按劳动部颁发的《应知》、《应会》分开来组织教学(所以就产生了《工艺学》与《生产实习》二本教材)。这样做,固然可以保证各自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然而却将原来最为生动的、活鲜鲜的生产过程肢解得七零八落,最后使学生因不能理解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而进入了新的困惑,直至几年后才恍然大悟,“唔,原来如此!”显然,这就“应知”与“应会”的融汇贯通的滞后。
如何将理论教学贯穿到实践中去,又如何在实践中进行理论教学,这就是一个很值得重视及探索的教学观念。平时在对生产线上的工人培训时,可以发现,就是学员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只要教师在原理上、或在工艺上略加点拔,学员们马上能举一反三,得到异常想象的效果。为什么呢?因为学员们有实践的根基。八十年代末,在某一厂办技校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的初探。当时,学员们在学完每个阶段的工艺理论课后,即进入实践教学,学到哪,用到哪。使学员们很自然地将理论课上学到的东西,溶入到实践中,取得了很显著的实践效果。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了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学员们实践中产生的新的问题又反馈到教师的理论教学中,为及时地调整和变动理论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的依据。免费论文参考网。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容易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讲到哪里,就做到哪里。通过及时的实践活动,调动尽可能多的感觉器官参予到理论的反复记忆过程。免费论文参考网。多次的强化,并将记忆的全过程,放在理论与应用的基础上,这也正是《教育心理学》中“遣忘规律”在技能教学中应发挥的指导作用。
那么,又怎样来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教学呢?
首先,应把提高理论教材的可操作性作为一个长远的目标。强化理论服务于实践,理论对实践的直接指导作用,可在原有的实习课材中,进一步强调操作原理的“为什么”讲得更透彻些,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应做到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只有做到这一步,学生自然找到操作的方向。
对教师,则不但要求能操作,精于操作,而且有较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具有较宽的相关知识。授课时,能将“原理”与“实践”揉合为一体,真正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而决不要将花俏的理论用来做实践的装饰,这也正是技工教学与往昔师带徒最本质的区别。也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学生掌握操作(实践)的本质,才能真正地掌握方法,以致有意识地控制实践的全过程,并从中吸取新的知识,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扎下根并得到升华。
钳工教学不是一门独立性的课程,它的教学与其它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仅从钳工单方面的角度来开展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不能够取得教学成功的。免费论文参考网。因此需要灵活的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来辅助做好钳工教学。本人在钳工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在技能训练的同时进行产品的试制,经过努力试制成功了FND-04-1液压叉车。
该液压叉车由框架支承,横梁手臂和液压控制三部份组成,各部份零部件以及所需辅助工具的零部件总共达386件。其液压叉车工作行程165mm,可起重搬运260kg物体,工作压力约为734Pa,制作过程完全纯手工操作。整个制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数学》、《化学》、《物理》等基础知识和《材料力学》、《液压》、《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钳工全套“武艺”必须过关。从工件大小平面、曲面、凹凸配合面,油槽、圆柱、圆锥、球面、型腔、型芯、推力轴承、圆柱滚子轴承、精密轴孔配合的手工加工,到各种材料,大小角度不同的螺纹加工;从冷作板金、矫正、弯曲、放样、手工成型、铆接、弹簧绕制到三角刮刀、平面刮刀的实训,从刀具、刃具、刃磨到各种辅助工具的实际操作;从材料火花鉴别,热处理到叉车装配调整和故障分析判断维修,每一项内容对学生来讲,都是严格的检验和考核。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板式阀体的的加工,它是由一块矩形钢件加工而成的,其内部连通就像“地道战”。油路有进有出,有大有小,有直线有拐弯,有深有浅,有单向阀,截止阀……,这就要求把书本上立体划线、定位、各种方式的钻孔方法、液压原理等知识扎实地进行实际应用。经过反复试验,学生终于完成了这个关键部件的制作,也牢牢地掌握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带来的成果;在缸套的制作,利用板材进行手工成型加工,从放样到制作完成,本人引导学生应用弯曲原理及坯料长度的计算方法等常识,采用冷弯方法,多次加工试验,也成功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就这样,随着它的制作完成,学生对零部件的相对位置、几何精度、尺寸精度、形位公差、配合精度、表面粗糙度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真正懂得了什么是钳工,什么是机修维修钳工,懂得了设备技术状态、精度,懂得了产品的研制与生产工艺过程。这种训练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技能的了解与认识,又促进学生迅速提高技能,做到熟能生巧。
FND-04-1液压叉车的成功试制,填补了我校金工实习一项空白,同时对实习教学也是一种新的尝试,为今后教学提供更多选择方法,换一句话说,理论与技能综合教学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再次摆上了钳工教学改革的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