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3 07:03:50
序论:在您撰写创新之星事迹材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她是一名平凡的护士长,用饱满的热情、温暖的语言、娴熟的技术为患者排忧解难。作为一名党员,她时刻不忘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作为一名护士长,她永远牢记肩上的责任,关心每一位护士姐妹;作为一名普通护士,她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的她赢得了病人、家属及同事的赞誉,先后获得了“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医德医风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岁月憔悴了容颜,也见证了她的成长,她就是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长许晓霞。
从事护理工作23年来,她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病人,全程优质护理”的理念,开展“一护一患优质护理服务”,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由一位护士全程服务。她鼓励护士主动下病房,加强健康宣教,设立了“护患沟通记录本”,病人当日需求当日落实。呼吸科老年人病人多,她善于观察、探索老年人的心理、生活习惯,从细节入手满足病人需求。一些病人经济状况较差,子女不在身边,她像女儿般贴心照顾,有时还为他们准备可口的饭菜,鼓励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她以身作则的领导下,全科形成了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的良好风气。
为了转变护士“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理念,她坚持每天早上七点半就到病房,询问病人睡眠情况,协助特殊病人洗漱进餐,整理被褥,逐步制定了规范的晨、晚间护理流程。她时时教导护士基础护理的意义不仅可以观察了解病人的病情,通过与病人的交流,还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开展优质护理以来,她提倡微笑服务,接待患者做到“五主动”:主动起立、接物、问候、自我介绍、入院宣教;耐心解释做到“四个不”:不直呼床号、对询问不说不知道、对难办的事不说不行,患者主诉不说没事。温馨的人性化服务,让患者真正享受到了全程的优质护理。
护理工作中仅有微笑和体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护航。她为了提高护士专业水平,不仅毫无保留地给年轻护士们介绍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与病人沟通的技巧,还组织医护人员每周轮流讲课,共同学习进步,并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进修学习,通过给护士们分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2018年全科5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2名护士获得了江苏省康复治疗师证书,多名护士获得了本科学历。
呼吸科重病人多,每次抢救危重病人,她总是先到现场。2018年4月,家住启动的赵大爷因为呼吸衰竭送往医院紧急救治,所有人的不放弃,虽然将老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但是后期的康复才是重中之重。在科主任的支持下,她们逐渐建立了一套特色肺康复流程,吹吹口哨进行呼吸训练,拉拉弹力带进行肌力训练,还每日陪病人一起做做呼吸操,并且拍摄视频在病房播放,提高了病人的学习兴趣和治疗依从性,让枯燥的肺康复变成了生活中的乐趣。如今的赵大爷生活能基本自理,在家中还坚持每日的康复训练。
2、自动化控制中心应用组(集体)。现有职工12人,按照"从一开始所有业务就在信息化系统上运行"的要求,以建设"智能制造的梦工厂"为目标,开拓创新、精准工作、改善服务,认真完成承担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及在线系统的维护任务。各项工作均取得创新性成果。由该集体主要承担的"管理流程创造暨信息化顶层设计"咨询服务项目成功实施,为公司确定了科学的管理流程,构建了"扁平、简约、智能、高效"的管理平台。该集体承担了ERP、MES等核心系统的组织实施工作,努力推进智能制造在日照公司的落地。该团队既承担项目建设又有在线系统维护工作,首创"一站式"、"问题不过夜"等服务模式,确保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3、杨x,女,财务部。该同志主动学习税务相关法律法规,研究新出台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做好应对措施的落实工作,为公司争取进项税抵扣,降低了成本。针对公司第一笔设备进口业务、首批技术进口业务,加强协调,做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等工作,为公司降低成本。制作系统自动导入模板,进行年度个人所得税申报,减少人工录入环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创新性的进行税收筹划,降低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等税费。
4、陈xx,男,能源环保中心。在技术创新方面,创新采用"极限回收、全部并网、科学分配、合理利用"分析方法,对煤气和余热等系统,从发生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等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设燃煤气机组、建设区域性蒸汽管网、余热冬暖夏凉利用的建议,建议已被公司采纳,提高了能效。在管理创新方面,充分学习与借鉴浦项、宝钢等领先企业的管理经验,形成适合于日照公司"一个目标、三大支撑、两大平台"的管理路线。创新能源管理体系,支撑能源系统的高效运行。
5、张x,男,热连轧项目部。围绕钢卷运输系统、磨辊间技术方案研究和项目推动等开展工作。其中,钢卷运输系统首次采用国际先进的超级电容为动力,相比双排式托盘运输系统降低大量一次性投资,而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降低后期运营成本;磨辊间辅助设备通过优化轧辊冷却、拆卸、磨削、装配流程,降低了投资;轧辊工艺件通过装机件、周转件分批招标,降低公司资金占用,并且优选国内热轧工具钢、高速钢等材质替代进口,降低了巨大投资费用。
6、郭x,男,炉卷项目部。在炉卷工程项目中,主持参与了多项技术创新,包括炉卷轧机配置弯窜辊技术、设计安装预矫直机、快速冷却设备增设DQ功能、热矫直机采用双辊盒等技术,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为了大家共同提前业务能力,为大家编制了招标评标文件模板;制定了技术交流、方案优化、设备选型等工作流程;晚上还常常辅导大家一些专业基础知识,让大家交叉学习、共同提高。
7、段xx,男,装备材料部。该同志主要负责精品基地所有业主管理项目甲供材供应管理工作。签订了采购山钢自产钢材合作协议,解决了主要钢材采购供应问题,锁定了山钢资源,质量得以保证。改变招标模式,过去要耗费30天的招标现在最多7天可以完成。简化计划审批流程,缩短了10天左右;简化了定标报告审批路径、甲供材合同审批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减少了十几个审批环节。建立采购"绿色通道",应对突发事件。建立了供应商、施工单位、项目部、装备材料部等四方信息沟通平台。紧跟工程建设的节奏,在合规框架下,大胆创新,解决供应时间上的"瓶颈",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8、侯xx,女,科技质量中心。2012年7月博士毕业,现在科技质量中心从事冷轧产品研发,承担DP钢、BH钢产品研发的相关工作。以第一发明人授权汽车钢相关发明专利6项;并作为第一作者在金属学报、材料热处理学报等国家重点核心期刊发表先进汽车钢学术论文3篇。她把汽车钢相关入门知识进行详细整理,开展"汽车用高强钢概要及发展趋势"、"汽车钢组织性能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内部讲座学习,使每位成员熟悉掌握汽车钢领域研发产品特点,凝聚团队力量。
【关键词】 材料实验室;管理机制;开放模式;创新
大学实验室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1-2]材料实验室作为一个系统组织,不仅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课堂,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场所。[3]实验室应该积极吸引社会优质资源为己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要不断的培养优秀人才,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高实验室开放度是充分发挥实验室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有效举措。[4]
一、高校材料实验室现状
目前,材料实验室仍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实验室的开放性较差。学生只能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参加实验,不能按个人意愿使用实验设备,严重影响了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导致实验室设备的闲置浪费。材料专业的学生必须有宽广的知识面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材料学科要求实验室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传统材料实验室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1、材料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不匹配
传统的材料学科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总是受制于教学理论,理论教学的进度决定了实验教学的进度,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在实验过程中很难激发学习兴趣。这种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模式分割了实验之间的完整性、相关性及系统性,严重的束缚了学生自主观察、探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材料实验室单一的只为理论教学服务,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实验知识面狭窄、实验的效果差,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难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材料实验室运行机制落后
材料实验室运行机制是材料学院负责管理,实验教学依据理论教学来安排。实验室教师采取坐班制管理,根据实验教学进度,制备实验试样,调试实验室设备。实验室教师主要负责实验教学工作,重复性工作较多,创新性工作较少,缺乏职业成就感。在规定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室的设备处于运行状态,在没有实验教学的情况下,实验室设备一般处于停滞状态。总体而言,实验仪器和设备使用频率较低。传统的材料实验室运行机制无法调动实验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同时造成实验室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开放式的材料实验室管理机制概述
1、材料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材料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材料实验室的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学生对实验设备的使用缺乏经验。针对这些特点,材料实验室首先建立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专门开设安全教育培训课程。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的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知识,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学校、院系及实验室还根据材料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编制了材料实验室安全指导准则,其内容涵盖紧急情况处置、地震、火灾、电气安全、化学品事故等各方面的内容。每学年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应实验室发展的需要,对安全指导准则进行修改和完善。实验室负责人必须定期对所负责的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详细的安全检查记录。采用师生互相监督的形式,提出意见,限期整改,及时对违反规定的安全隐患在院部信息平台上公布,务必引起全体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
2、材料实验室的准入制度
材料实验室建立准入制度既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是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准入制度要求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实验知识的讲解。准入制度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验仪器和实验设备的标准化操作、验过程的重难点。实验室建立准入制度可以让学生能从容的进行实验操作,实验室资源可以有效的得到保护,实验室的设备使用效率亦得到极大提高。材料实验的教学活动较为频繁,实验室教师人数较多,参加实验的学生数量大,实验室准入制度是构建开放式实验室的基础。材料实验室准入制度不仅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考核,而且还要对安全知识考核。要求学生具有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加入到实验室准入制度中。
三、开放式的材料实验室管理机制创新措施
1、创新材料实验室开放模式
创新型实验室是材料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开放式实验室是材料实验室的建设重点。在大力建设材料实验室的过程中,要保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前提,贯彻以培养学生创新理念为基础,执行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材料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的需求不同,实验室可采取相应的开放模式。
今年初,洗选中心开展创建“学习型、效率型”生产指挥体系工作,对我来说是一群的问号:为什么要搞“双创”工作?原本调度业务就比较繁多,“双创”工作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在思索的同时,积极配合着班组的“双创”工作。我认为“双创”的根本意图是为了完善生产指挥体系,更好的指挥生产,实质上是将生产与工艺、与煤质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以最终实现“提质增效,生产洁净煤炭”的目的。煤炭市场日益疲软,也波及到我们的公司。自然界的“进化论”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我想,如果自己站在原地不前进,别人就会超越我,而我就会成为那个被淘汰的人。于是,我想在“双创”进行时,努力一次,在业务技能技巧上多积累些经验,多积累些生产指挥常识,丰富一下自己,在优胜劣汰时也给自己增加一些底气。
随着厂部“双创”工作的开展,我认真学习班组长下发的“每日一题”的内容,其中包括了工艺煤质生产机电等方面理论常识。以前只是片面的认为作为一名调度员只掌握工艺方面的常识就可以了,到现在,我才知道,要想作为一名好调度员应该方方面面都了解与掌握。其中机电方面关于设备结构组成对于我而言比较陌生。我们的调度副主任担任过库房管理员,遇到机电方面的每日一题,我就向我们的副主任请教。学以致用,后来,遇上生产故障,岗位工辨别不了的机电故障,我凭着积累的经验和学习到的机电常识告诉岗位工大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当自己遇到其它不懂的问题就和同岗人员互相讨论,以加深记忆。下现场学习时,把自己平时指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带着疑问深入现场,自己看不懂的,就向岗位工请教,同时把从现场发现的问题用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把这些图片用在“创意一轮”PPT制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收获。在整个“双创”风的牵引下,我重新有了学的思想与意识。
厂部开展“双创”工作已一个季度有余,我对“双创”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平时,我们副主任经常给我们贯穿的是当前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思想。在当前形势上,“双创”的实施似乎给了我们所有生产指挥系统成员一个警醒,也给了所有人可以长久存在于本岗位上的一条捷径。“创学习型”生产指挥体系,目的是为了提高所有我们调度员的业务技能技巧,强大自身素质;“创效率型”生产指挥体系,是为了发挥调度原本所具有的职能,也是在帮助和促进我们的行事与决断,另一方面也促进着车间检修效率与生产效率的提升。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据统计,2016年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65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缓解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高等院校必须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高等院校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功能。
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为基本定位,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且知识、能力与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在当前形势下对我校材控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也是学生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目前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类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料一般由教师个人制作收集,对相关知识的讲解会有所偏颇,且缺乏知识的发展更新;而学生则早已适应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也不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相关课程介绍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材料及制备工艺、原理,还包括大量的新型材料,而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要让学生了解到先进的新型材料的发展概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发生了改变,不仅要求毕业生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积极探索校企产学研合作协同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设计。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入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
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跨院系、跨专业的选修课,打破专业、院系之间的壁垒,使学生选课不受年级、院系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兴趣和个性正是创新创业的前提。
二、创新教学方式,注重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一)坚持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内容更新的统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资料-授课教材,其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专业教师应及时更新和修订教材体系,使授课内容更科学合理、更贴近实际,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
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向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法转变。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之间互相启发,彼此促进。同时鼓励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自然地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进去。
(二)课堂学术报告教学
为了使学生适应将来的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大学将训练学生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上。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上,将授课与学术报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开辟第二课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定期开展课堂学术报告[1]。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提前布置相关的主题,小组内进行任务分工与协作,课前进行文献资料搜集、分析,并动手做多媒体课件,课堂上的讲解与表述,同时开展课堂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授课效果,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报告会,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
(三)科研项目式教学
科研与教学是辩证的统一体,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学质量的关键,科研式教学是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2]。它是以真实的科研项目为载体,让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工程实例、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实验室里展示有关典型材料的样品和组织照片等,供学生课余参观,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任务,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通过对科研项目深入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科研项目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获得灵感与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注重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
(一)建立“导师制”,开放科研实验室,实施科研驱动
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建有“金刚石高效精密锯切工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一系列科研平台,能为各类项目的开展提供优良条件。
通过教师学生互选的形式建立导师制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或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科研项目[3]。这样,参加导师制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可以逐步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中去,导师每周会安排半天到一天的时间来解答学生学习上遇到的疑难问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师生间平等争论,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质疑精神。学生们在发现和解决科研项目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中,全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方法、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以创新创业项目及学科竞赛及为载体,以赛促能
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金相技能大赛、铸造工艺大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学校和院系从资金和设备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并邀请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科技人员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团队小组自主选题,围绕参赛要求,多学科、多领域的团队合作,分工明确。这样,学生能在实践中更多地找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武之地和不足之处,培养其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以及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更高质量地创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通过实施校内老师加企业工程师的双导师制模式,在联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学生参与产学研项目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专题讲座与技术培训,全方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素养和社会认知能力。
本专业在多年的项目合作过程中与多家企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学生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实习实训。专业为每三到四名学生从合作企业单位聘请配备一名校外指导老师。在校内导师的日常管理和辅导之外,这些校外导师可充分利用本单位的优势和资源共同对学生的科研、实践和论文工作进行指导,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社会生产实践的机会,锻炼与提高自身的能力。这种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是建立在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基础上的,紧密合作,协同育人,既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企业也可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更好地引进合适人才。
四、探索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校企共建科研基地的协同创新模式可有效地避免目前高等教育理论教学脱离生产实际、与市场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校企协同创新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4]。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地域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和开设新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竞争力。
教师通过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合作研发工作,既能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这些教师也能将企业的研究成果和最新技术加以总结并带到课堂的教学中去,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需求[4]。实现了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这些产学研合作企业成为了我校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依托,同时也是学生实践和锻炼的场所。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不良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受持久性、严重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患者出现部分心肌坏死, 是冠心病的主要类型之一, 多发作于中老年人群。临床诊疗中发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并发心律失常。从现阶段的临床资料水平来看,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学研究都较为复杂, 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不但会影响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 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患者的死亡率。本院在临床诊疗工作中, 以常规治疗方案效果不佳, 血压、心率相对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给予患者胺碘酮治疗, 并分析胺碘酮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次临床研究分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对照实验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实验组中, 男18例, 女17例;年龄38~79岁, 平均年龄(53.25±8.58)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7例;后壁心肌梗死9例;侧壁心肌梗死11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合并心肌梗死3例。对照组中, 男18例, 女17例;年龄39~80岁, 平均年龄(53.22±8.93)岁。其中, 前壁心肌梗死6例;后壁心肌梗死9例;侧壁心肌梗死11例;下壁心肌梗死4例;合并心肌梗死5例。两组患者例数、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 实验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具体的给药方式如下。
1. 2. 1 对照组 静脉滴注利多卡因。首次给药剂量为1~1.5 mg/kg, 后续的维持量为1~4 mg/min。患者在用药24 h后, 利多卡因的给药剂量固定为1~2 mg/min, 连续给药5 d[1]。
1. 2. 2 实验组 静脉滴注胺碘酮。首次给药的负荷量为15 min内滴注完150 mg, 维持量控制在0.5 mg/min, 连续给药5 d[2]。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本次研究分析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室性早搏减少>90%, 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室性早搏减少>60%, 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无效:不具备上述条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 对照组为71.43%。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不良反应 实验组中, 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率为2.86%;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是内科诊疗一种十分严重的临床病症, 具有病情发作快、病情发展不受控制、死亡率高的特点,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会引发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脏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猝死率较高。患者在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之后, 如果不能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极易导致严重并发症, 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 也是临床工作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利多卡因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 虽然能够有效缓解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 但缺点在于时间短、整体疗效性差, 不能有效降低该病的死亡率[4]。胺碘酮能够有效抑制心房和心肌传导纤维的钠离子内流, 降低窦房结自律性, 调节新陈代谢, 有效减少对磷脂的损害, 保护细胞膜和细胞结构[5]。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 修复受损细胞,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6-8]。
本次临床研究分析中, 使用利多卡因的对照组患者,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使用胺碘酮治疗的实验组患者,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实验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 疗效可靠,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巧春, 李巧华, 肖景刚.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8(24):136-137.
[2] 张立志.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9):511-512.
[3] 户生信, 李军龙.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32例. 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8):1059-1060.
[4] 余祖善, 缪荣华.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4(4):208-210.
[5] 蔡飞, 李刚, 吴立群, 等.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180例临床报告.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19(1):74-75.
[6] 蔡清亮.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河南医学研究, 2015, 24(1):511-512.
[7] 胡鸿妍. 胺碘酮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中外医疗, 2014, 34(15):115-116.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设计;创新和实践;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孙宜华(1970-),男,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李力(1964-),女,湖南汨罗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教授。(湖北?宜昌?443002)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101-02
毕业设计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科目。当今,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必须大力倡导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克服传统工科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1]而地方综合性大学更应该结合自身所处的区域位置,积极探索一条毕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之路。
一、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的背景
为加速培养造就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教育部于2010年6月23日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采用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本科阶段四年学习中在企业学习工作时间必须累计达1年。[2]卓越计划的启动无疑为地方综合性高校的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指明了方向,即:大学生毕业设计可以尝试走一条校企合作的创新实践之路。
毕业设计环节的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企业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既能得到学校导师的专业理论指导,又能结合自身就业方向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生产实践。毕业设计的校企联合充分响应了国家教育部卓越计划倡议精神,同时也顺应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愿望。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培育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学校发展目标之一;学生则希望能够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参加到实际生产劳动中去,实现理论知识向社会财富的转移;而企业则欢迎动手能力强、进入角色快、职业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3]校企合作既能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又能较好地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出高素质、强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峡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确立了“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全校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与发展,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大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的校企合作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认真学习并吸取国家教育部卓越计划精神内涵,笔者探索在安排学生毕业设计时积极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并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校企合作开展了实践和调研分析。
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创新与实践
本次调研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如何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实施校企合作,怎样保证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进行完善的指导,校企合作对大学生毕业设计有什么作用,校企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调研对象为三峡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本文将结合毕业设计课题选定、研究方法确定、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成果输出等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1.毕业设计课题选定
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实施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学毕业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分析、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担负专门技术工作或参与工程设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1]使高校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要。因而,在拟订毕业设计课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方向,尽量贴近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也对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本次调研中,该学生毕业设计最初拟订课题为《焊接结构超声波探伤及影响因素研究》,而该学生的就业单位是一家专门从事电力系统智能化记录分析和时间同步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该生就业后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产品的结构设计。显然,原定毕业设计课题与其毕业后的工作内容关联不大,对提高学生的应用型能力作用也不显著。况且,就业单位也希望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结合企业实际,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毕业工作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基于上述原因,在与就业单位进行多次协调商议之后最终确定该生毕业设计采取校企合作方案,并拟订毕业设计课题为《ZH-XX型电力故障录波器典型钣金箱体构件的结构设计》。于是,该生毕业设计在达到学校毕业设计选题要求的同时也能深入到其就业后的具体业务工作中去,使得该毕业设计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和现实价值。
2.毕业设计研究方案的确定
在毕业设计的校企合作中还有一个必须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那便是如何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与企业的教育资源,保证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能得到完善的指导和充分实践。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校企合作才能在大学生毕业设计中起到应有的创新和实践作用。在校企合作毕业设计中,既需要学校老师的理论指导和进程监督,又需要合作单位的实践指导和实时督促,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学生在企业实习就不可避免地远离学校,这对理论指导和监督造成不便;而企业毕竟不是教育单位,不可能像学校那样专注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针对上述问题,要求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前,由三方共同确定合理的毕业设计研究方案,并借助互联网等通讯工具随时进行信息反馈和指导。
针对该生的毕业设计,我们拟订的方案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需要学校教师指导的主要有:相关文献资料查询、要求制订、结构设计、三维建模等。需要合作单位进行实践指导有:要求的制订、高温测试、EMC测试等。
3.企业实践环节
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是指学生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环境设备,结合自身岗位的工作内容,在选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内进行实践与探索,完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加深对理论认识”的过程。通过企业实践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
在该生毕业设计企业实践中,先是通过对各种电气用钣金箱体结构设计行业标准的学习,加深对钣金箱体结构设计的了解。同时,通过对SolidWorks等结构设计软件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结构设计方法和软件。然后,参与到实际产品的结构设计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电器用箱体结构设计的要求、技能。最后,经企业测试人员培训,掌握高温测试、静电脉冲测试、雷击浪涌测试、震荡衰减波测试等测试方法,明确这些测试对产品结构设计的必要性。在完成上述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该生对电器用钣金箱体的结构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该学生所设计的ZH-XX型电力故障录波器典型钣金箱体构件基本能够满足产品所需的安装尺寸要求、工艺性要求、使用强度要求和EMC电磁兼容性要求,使得毕业设计质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4.毕业设计成果输出
当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达到预定要求之后,学生便需及时返回学校完成毕业设计的成果输出。毕业设计成果输出主要包括:相关图纸绘制、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打印装订以及毕业答辩的准备工作。毕业设计成果是检验毕业设计完成质量好坏的直接指标。在完成毕业设计成果输出时,学校老师需要按照学校相关的毕业设计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学生按时保量提交毕业设计成果。
在该生的毕业设计中,该生于5月初返回学校并及时向老师汇报实习情况和毕业设计完成情况,由老师对前期成果给予评价,并对后续工作提出安排和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该生于5月中旬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初稿的撰写,提交老师审核。老师在审阅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初稿后提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修改意见。最后,学生修改论文,5月底提交打印并装订好毕业设计论文,6月上旬完成毕业答辩。其间,该生对毕业设计成果进行总结凝练,撰写出期刊论文稿,论文《基于SolidWorks的钣金箱体结构逆向设计实现》在年内公开发表。[4]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引进校企合作机制有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的优秀高校毕业生。通过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创新与实践典型案例的调研分析后可以看出,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引入校企合作机制,合理安排好毕业设计中的环节和流程,结合学生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既能够较好地保证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同时,也为毕业生参与到具体工作中打下一定的基础,使高校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3):49-52.
[2]赵韩强,郭宝龙,赵东方,等.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