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4 17:45:06
序论:在您撰写学院社团团支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我院分团委多年来始终以“创建五四红旗分团委”为奋斗目标,积极进行团支部建设工作。近年来开展以特称团支部为载体创建优秀分团委的建设规划,成果尤为显著。
思想教育方面,通过特称团支部组织开展的主题思想教育活动,进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升我大学生综合素质及我院大学生整体水平;我院特称团支部皆为团支部党中的典型形象,例如我院的皮旅团支部通过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战时的皮旅精神,通过学习革命精神来坚定团员的理想;定期开展者培养工程暨优秀学生训练营。深入开展各个团支部推优工作,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学风建设方面,以培养“四有”人才为目标,在团组织中营造良好学风、班风。以健全基层团支部学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强特称团支部学风建设计划,以点带面,促进团组织整体性学风建设工作;经常开展课外科技、学习等有利于促进专业学习的活动,“金湖博士科技服务团”获XX年国家社会实践先进团队;开展经常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江苏省先进团队一支,社会实践基地两个,社会实践学生参与率高达99%以上;学习成绩突出,团支部期考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积极指导各个团支部课题调研工作,成绩优异,现团队共承担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文章7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
作风建设方面,通过特称团支部作风建设的带头作用,加强毕业生文明意识教育,全体团员树立起过硬的作风,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全体团员在文明礼貌、宿舍卫生、义务劳动、集体活动、遵守校纪校规等方面表现优异。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团支部团员本年度内无违纪受处分现象。应届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深入到位,多年来无一作风安全事件发生等。
2010学院团支部建设总结
我院分团委多年来始终以“创建五四红旗分团委”为奋斗目标,积极进行团支部建设工作。近年来开展以特称团支部为载体创建优秀分团委的建设规划,成果尤为显著。思想教育方面,通过特称团支部组织开展的主题思想教育活动,进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升我大学生综合素质及我院大学生整
体水平;我院特称团支部皆为团支部党中的典型形象,例如我院的皮旅团支部通过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战时的皮旅精神,通过学习革命精神来坚定团员的理想;定期开展者培养工程暨优秀学生训练营。深入开展各个团支部推优工作,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学风建设方面,以培养“四有”人才为目标,在团组织中营造良好学风、班风。以健全基层团支部学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强特称团支部学风建设计划,以点带面,促进团组织整体性学风建设工作;经常开展课外科技、学习等有利于促进专业学习的活动,“金湖博士科技服务团”获国家社会实践先进团队;开展经常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江苏省先进团队一支,社会实践基地两个,社会实践学生参与率高达99%以上;学习成绩突出,团支部期考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积极指导各个团支部课题调研工作,成绩优异,现团队共承担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文章7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作风建设方面,通过特称团支部作风建设的带头作用,加强毕业生文明意识教育,全体团员树立起过硬的作风,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全体团员在文明礼貌、宿舍卫生、义务劳动、集体活动、遵守校纪校规等方面表现优异。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团支部团员本年度内无违纪受处分现象。应届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深入到位,多年来无一作风安全事件发生等。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团委组织部
活动介绍:
上学年,我团委组织部应学院的特色班级活动、迎奥运等实践内容的要求,组织开展了“班级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使同学加深对社会实践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对上学年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对各支部的感谢,召开社会实践总结展示会。
活动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给了同学们一个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增强了同学们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锻炼工作能力。
实践意义: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 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通过各支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增强了组织性纪律性的观念,工作时间服从规章制度,具体工作要服从组织安排。从实践中,同学们更加充分的了解了社会,锻炼了工作能力,通过大量具体操作,锻炼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增强了团队精神,提高了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意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困难,但同学们认真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就问,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错误的逐渐减少,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这一点不但充分的体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更是如何通过合理的分工、有效改善工作流程、发挥团队最高战斗力、使工作效率最高化的现实案例,因此更加锻炼了同学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您现在阅览的是第一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实践使大家深刻的理解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我们才能步入成才之路。社会要求当代大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知识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即将理性知识转化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实践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水平, 更加锻炼了综合素质,掌握了实践技能, 使同学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掌握了在学校中学不到的技术, 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脱离的距离。 同学们在这个实践课堂里自由驰骋, 发挥自己的才能, 开创自己的基业, 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以学习为主、学好和掌握科技知识的有力条件, 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 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总结会安排:
宣传形式:展板
时间:XX年年11月
地点:待定
前期准备:
借教室:赵昕
布置会场:李国强 陈卓 于巍宏 曹一萌
维持秩序:王梦 刘琳悦 李媛媛
景晓旭负责:借奖状9张 买奖品
经费预算:买奖品 350 元
总结会大体流程:
1、 主持人宣布总结会开始
主持人:王思娜
2、 介绍嘉宾
团委书记张帆老师
团委副书记贯爽
团委常委:李斌 张?
原组织部部长:程赛 仇硕
组织部部长:张思琪
3、 主持人宣读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意义以及有关内容您现在阅览的是第一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上学年,我团委组织部应学院的特色班级活动、迎奥运等实践内容的要求,组织开展了“班级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给了同学们一个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增强了同学们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方便。通过各支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增强了组织性纪律性的观念,工作时间服从规章制度,具体工作要服从组织安排。从实践中,同学们更加充分的了解了社会,锻炼了工作能力,通过大量具体操作,锻炼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增强了团队精神,提高了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意识。
4、 进行上学年实践回顾总结,播放短片
短片制作:
秦雨 付邵阳
短片播放:付邵阳
短片时间:5分钟左右
4、宣布获奖支部
一等奖:066141支部
二等奖:066142支部 056152支部
三等奖:055211支部 066151支部 065411支部 056142支部 066171支部
06电信
5、为获奖支部颁发奖品及奖状
奖品:u盘 书 笔
请颁奖嘉宾为获奖支部颁奖
6、请优秀支部代表谈谈实践感想您现在阅览的是第一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066142支部支书 申思
066151支部支书 李娜
7、主持人宣布大会结束
注:此次大会会邀请07级支书参加,了解实践活动,为今后开展实践活动做准备。
活动总结:
[关键词]爱心社 教学医院 支部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5.5;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104-02
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临床学习在形式、方法、时间、质量上受到极大的挑战,学生支部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堡垒,对培养高校学生起着决定性作用。[1]学生社团是广大学生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众性业余学生组织,是高校重要的课外教育资源,是提升学生整体能力的重要途径。学院自2012年学生党、团支部成立开始组织支部成员利用节假日时间,以“爱心社”为载体到学校、社区等进行体检、保健指导、健康教育等相关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另外,“爱心社”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团队合作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爱心社”活动为学生今后更好地从事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医院学生支部建设及学生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将爱心社团建设与体会报告如下。
一、爱心社团建设与实践
(一)确立服务对象
充分发挥医院平台的优势,组织学生支部成员对部分学校及周边社区的中、小学生及社区老年人进行体检、保健指导、健康教育等相关活动。
(二)组织准备
1.宣传工作
组织学生讲座,对目前医学发展及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充分地让支部成员认识到此类活动的意义及作用,积极地调动学生参加的热情、兴趣和信心,为爱心社团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人员组织和管理
以学生党、团支部整体为单位组织“爱心社”活动。支部学生干部各组织5-7位学生组成一小组,每组负责一项具体工作。管理以学生支部为首,由全体支部委员、各班干部组成,学生党、团支委负责统筹安排和协调各小分队工作,邀请带教老师为技术指导,各小组由所在的学生干部组织并领导,以确保整个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3.人员培训
组织学生支部党、团支委及各年级组长进行培训,介绍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目的、方法和要求,强调素质及安全、行为规范、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根据目前所掌握的相关临床技能知识并结合活动对象的具体实际进行强化训练,邀请相关带教老师进行指导及模拟训练。
(三)实践阶段
由学生支部在医院协助下联系好服务点,带领学生进入服务点,将活动人员分为内科、外科、健康评估、咨询、讲座5个小组,各小组根据自身工作分工进行具体实施,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如实填写体检表格,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就共同商讨,还可以请带教老师进行指导,找出解决方案。活动结束后整理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及处理,将该服务点存在疾病的特点及时反馈到服务点,并提出相关健康保健方案。
二、爱心社团对医院学生支部建设及学生培养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加强学生支部的凝聚力
支部学生之间的感情深厚,通过爱心社团组织的引导,有利于支部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极大地增强了学生支部的稳定性。随着临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支部同学之间的交流机会逐渐减少,这导致整体的概念不断淡化,支部的作用有所下降;爱心社团中有许多地方需要自我管理与服务,通过爱心社团的活动实践,学生深刻体会到团队精神及医患关系沟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意识到沟通是加强团体合作及实施患者教育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和谐关系既能让我们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同时又能增进支部同学情谊[2],在无形中促进支部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支部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支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学生在医院的过程实际上是从学生的角色向医生的角色过渡的重要阶段。面对当前人才竞争和医疗事业发展的压力,社会需要的是博学多才、一专多能的创造型、全能型医疗人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爱心社团活动,充分使课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临床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遇到相关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首先让学生相互探讨,得出相关结论及处理方案,再由带教老师进行讲解与分析。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临床思维,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到知识、技能的匮乏,从而激发学习动力,提高求知欲望,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相关疾病的感性认识,为日后步入临床工作作好铺垫。
(三)有利于促进支部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
参与爱心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及团结协助、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培养了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耐心、同情心和责任心,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及社区等临床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提高平台,使学生能边学习边实践,促进了医院教与学、学与做的同步进行,对提高教学医院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综合临床能力,培养符合现代需要的医疗实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有利于提高支部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目前而言医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其就业困难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更有医学生的特殊性。由于医学生人数多、专业性强、就业面窄,其就业难度远远超过一般大学生。在我院每年组织的毕业生双向选择会场上,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看好了某用人单位,想去投简历,但又不敢上前去,或者看到很多毕业生在某用人单位前排队时,虽然很想加入,但又不敢去排队。以上现象其实是医学毕业生缺乏临床岗位竞争能力的一种表现。显然竞争能力在我们医学生的择业生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竞争的目的就是促进我们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它也在无形之中成为医学毕业生从医生涯前进道路上的巨大压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医学生必须正确定位,坦然面对,调整心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临床实践能力,要勇敢地去接受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对医学生的选拔,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符合自己的位置。[3]因此,我们医学生应在每个接受教育阶段不断地培养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以“爱心社”为载体,不断地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到社会实践的大环境中去,让之前被动、机械化的课堂学习活化,形成想学、要学、赶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医学生应从社团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沟通协调能力等,使自己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总之,在新形势下,学生支部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加强和改进学生支部建设意义重大,且任务艰巨,形势紧迫。临床教学作为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完善医学生向医疗工作者转换的重要途径。教学医院对学生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临床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医学生未来的发展。南华大学儿科学院学生支部通过组建学生“爱心社”,并将其与临床教学相结合,在强化学生临床知识、技能实践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为医院学生支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为我们的医疗事业增添新生力量。
[ 注 释 ]
[1] 邢国忠.把大学生养成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29-33.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团队;外部环境
作者简介:王红雨(1968-),男,湖南长沙人,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电力公司中心培训部)技能实训部主任,副教授;陈铸华(1976-),男,湖南长沙人,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电力公司中心培训部),讲师。(湖南长沙410131)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120-0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探索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职院校在完成办学定位、办学理念的确立后,逐步将工作重心转到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上来,尤其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面都有一些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团队自身的建设,而对团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考虑得比较少,致使团队建设受到环境的制约,建设效果不理想。
一般来说,人长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人的成长和工作效果。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充分认识到环境对人具有强大的压力和动力,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高度重视宏观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使人奋发向上,深感必须迅速提高自己的环境。构建生态教师团队所需要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其中外部环境即企业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电力高职院校生态教师团队建设外部环境分析
1.地域环境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是湖南省唯一的电力类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湖南省电力公司的直属部门,能与湖南省超高压管理局、湖南省输变电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实验所等专业性很强的直属部门同在一个城市,也就为学院与这些单位在业务上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便利。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悠久,在电力高职类院校有一定的知名度。中南地区(包括6省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以电力类为主的职业院校主要有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相较而言,学院处于偏上水平,在中南地区具有相对较强的影响力。虽然湖南省内也有别的电力高职类院校,如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也设有一定电力类的系部,但是学院是省内唯一专业化的电力高职院校,有着先天的优势。学院与省公司同在一城市,更能得到上级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2.师资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
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原电力部直属的长沙电力学院)、武汉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的电力类专业在全国同类大学中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学院长期与它们保持合作,在师资队伍的引进上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学院经常从这些高校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从电力行业建设和试验单位聘请一线专家到学院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培训。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学院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另外,学院依托湖南省电力公司,培养各类生态教师团队中所需要的,具备实际操作技术和工艺的教师,同时从湖南省电力体系的一线兄弟单位聘请专业的兼职教师,补充生态团队。通过安排在校专职教师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到生产一线学习,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专业课程由到一线学习过的专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电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电力企业的招聘需求一直都很大,尤其是对具有工作经验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更多,如设计工程师、电力厂长等核心岗位。电力行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与企业需求不对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电力行业人才现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电力企业规模较大,但是职工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具有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高素质人才不到25%。另一方面,电力行业基层岗位高素质人才具有不稳定性,在湖南省电力公司最近组织的一次调研中发现,目前电力行业基层组织的本科生、研究生一般工作2、3年便流向更高一级的岗位或者是管理层,这就造成基层高素质人才的缺乏。电力行业这种人才状况的出现也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教育提供了契机。大力培养专业电力人才,建立和完善电力行业人才选拔机制,将是未来提升电力行业人才素质的一大发展方向。
4.电力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的行业环境
(1)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已形成常效机制。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是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省省内电业局合作开发了多项实训项目并已投入使用,取得了专业经费投资和教学培训的良好效果。同时,学院利用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团队下现场学习调研,结合工作现场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的科研和技改项目。
(2)学院与企业签订教师下现场挂职的协议。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依靠自身行业背景的优势,与各地区电业局签订协议,不定期地指派专业团队教师下现场进行挂职锻炼,一方面解决了目前电力系统生产一线部门专业技术员工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师直接参与生产一线工作的机会,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3)学院承担了部分电力企业的员工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学院与企业紧密联系,根据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不定期委派团队的专业教师到各地区电业局开展有关职业技能培训。另外,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也是湖南省供用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可同时对电力类学生和电力行业职工进行专业技能鉴定。学院利用供用电职业技能鉴定考评认证的平台,要求专业教师参与考评工作,并通过规范考评员培训制度,引导专业团队的教师努力学习行业标准和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有效提升了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
(4)学院从企业一线聘请优秀的专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的建设始终围绕“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这一主线,不断优化生态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注重专兼结合,逐步加大聘请电力行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技能课兼职教师的比例。这批来自电力行业、企业精通生产操作技术、掌握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有效地提高了学院电力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学院统一安排青年教师与兼职教师签订师徒合同,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5)学院为电力行业提供相关司法鉴定的技术支持。学院成立了专业的司法鉴定机构,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电力行业供用电事故、电力设施保护、电磁场和电气噪音、电能不明损失等司法鉴定工作。通过对实际的相关电力司法案件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教师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与现实生活当中,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同时也密切了学院与电力行业的关系。
二、构建高职院校生态教师团队建设环境的几点思考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的问题:
(1)团队的目标应根据团队及其企业现有内外部环境资源及市场进行综合评判,在团队确实能做到的基础上建立目标,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也不应太低,教师团队建设目标应切实可行。
(2)目前岗位技术、专业、操作等能力是现有专业教师所欠缺的,所以必须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学团队中来,结构上要专兼结合,比例上争取各占50%。
这些师资环境可以如此搭建:第一,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访问工程师项目旨在提高专业教师真实生产环境下的操作技能,掌握本专业在企业行业实际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制定符合企业需要的、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如每位二产类新进教师须在企业挂职锻炼一年,三产类新进教师须在企业挂职锻炼半年以上。第二,在校教师到一线行业企业兼职。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兼职。专业教师需到人力资源处、教务处备案,教师至少参与一项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业科研项目或技术、设备、工艺改革创新项目。第三,从企业招兼职教师。到企业招聘近几年社会比较热门岗位的一线员工。第四,在校建立热门岗位相关的技术实验室或校办企业,让在校教师积极参与。
(3)进行教师理念文化建设:第一,转变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相应的行为方式,提升职业境界;第二,要关注教师的反思和体验;第三,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问题的研讨,在教学中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第四,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第五,加强校外专业学者、教授及学术团体的指导;第六,加强优秀教师的培养。
(4)结合实际推行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采用从企业招兼职教师的激励制度:给兼职教师一定的薪酬激励,使其能拿企业和学校两份薪水;采用教师到企业兼职方式的激励制度:由人力资源处跟踪挂职学习情况,随时检查到岗情况,不定期走访新教师挂职锻炼企业,通过企业人事部门、实践岗位主管了解新教师挂职学习情况,并由企业人事部门、实践岗位主管给出评价意见,将此作为新教师转正、进编及确定岗档的重要依据。另外,学校教师在电力企业的劳动不要企业支付报酬,学校给予教师一定的补贴;采用访问工程师项目的激励制度:为了更有效地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根据其所创造经济效益的多少由学院进行表彰,并将此项列为职称晋升的考核项目;采用在校建立热门的岗位相关技术实验室或校办企业的方式的激励机制:对取得的技术研究成果给予奖励,并对在实验室或校办企业的教师一定的经济补贴;对高新技术实验室的研究进行奖励,实验室取得的成果对应国内省内的科技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
(5)完善经费制度,确保经费充足。学校所需引进的兼职教师的费用;高新技术带头专家引进费用;高新技术成果奖励;外送学校的兼职教师去企业的费用;高新技术实验室建设费用及新型电力设备采购费用;学校教设备的升级费用;给与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及知识的各类方法的奖励。
从社会需求来看,中小型城市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将是电力高职院校可以与高等院校竞争的主要市场。这类电力一线岗位具备技术性强、专业性高、良好的操作性等特征,这些方面也将是高职院校必须着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方面。
三、结论
总之,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培养适合理论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生态环境,并利用校企合作,促进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反哺教学。同时,在进行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的时候必须因地制宜,紧跟时代步伐,依托企业,以人为本、人才强校,通过提高教师德育素质、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营造良好的团队建设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专业能力强、结构优化、有企办高职特色的精品师资团队,从而达到企业和高职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侯玉印.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导向[J].教育与职业,2005,(9):24-26.
[2]肖冰,罗勇武,等.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8):96-97.
[3]徐平利.工学互动组合:重构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新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7,(2):71-73.
[4]耿德英.构建与开放式教育相适应的学习型教师团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127-128.
[5]聂毅.高职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五双”特点[J].中国冶金教育,2004,(1):59-62.
关键词:高职 学生干部 团队建设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的意义
1.学生干部是教师智力和体力的延伸
学生干部,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教师的智力和体力的延伸。在高职院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数量有限,仅靠少数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来负责整个学校的学生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充分利用学生干部,发挥好学生干部的作用,是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所必须学会的。
2.有助于学生干部队伍的团结
学生干部在高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好学生干部团队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力量。加强高职学院学生干部的团队建设就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一个团队,如果团队建设没有做好,容易造成内部资源消耗,更别说发挥团队的作用。加强高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有助于学生干部队伍内部的团结。
3.有助于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干部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也是抱着学习和锻炼的目的。学生干部在这个队伍内工作一段时间以后,需要学习、提高和沉淀。只有开展培训,加强学习,才能让普通干部提高素质和能力,才能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
1.对学生干部团队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在部分高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一直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部分院校有过类似的尝试,也有部分院校在这方面起步晚,开展情况不理想。一般原因,是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干部的功劳。在很多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庞大,人数众多,因此团队建设难度也较大。因为对学生干部团队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很多高校在学生干部队伍管理方面缺乏先进理论,导致队伍建设上的滞后和浪费等。
2.团队建设开展力度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也进行过学生干部团队建设的探索,但也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开展力度不够,二是没有持续的开展下去。这就导致,团队建设的效果不明显,或者基本没有收到什么效果。
3.团队建设缺乏系统的体系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过类似的团队培养与团队建设,但具有随意性,没有一个系统的体系。部分管理学生干部队伍的教师,在学生干部队伍团队建设方面,想到就做,没想到就不做,一是时间上不连续,二时前后不统一协调,让学生也觉得这个团队建设很随意性和无目的性,造成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三、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的方法探析
1.灌输团队思想,培养团队意识
对学生干部团队建设,首先要灌输团队思想,培养团队意识。特别是才进大一的学生干部,一定要提前灌输团队思想。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因此,学生干部最多只有两年的时间担任学生干部,而大部分学生干部最有激情最有热情的时候就是第一年。进入学生干部队伍的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的优秀和能力也伴随着不信任和傲慢。作为一个管理学生工作教师,如何处理好这样的关系就很重要。个人认为,这个时候给他们灌输团队思想,培养团队意识就非常有必要。只有从一开始就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在以后的团队建设方面才会更加轻松和得心应手。
2.形成培养体系,定期开展培训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要形成培养体系,定期开展素质拓展培训。在团队建设方面,先要做个系统规划,对于培养的先后顺序是有要求的。如,可以先培养学生干部的团队意识,培养他们与其他学生干部合作的意识。在后期培训中,则重点进行素质拓展培训。素质拓展培训,会对每个人的能力进行提升。
而且,要形成定期的培训。团队培训是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只是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那么过一段时间,培训效果会明显减退。长期培训,有助于整个团队的发展,也有助于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培训模式,有助于团队建设更好的开展。
3.培养学生干部自我培训的团队意识
前面讲了培训的固定和坚持。团队建设的模式要固定化,制度化,同时也要长期的坚持。团队培训,团队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也就对团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干部队伍只是寻求学校和老师的培训,只靠外部培训也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而且不利于坚持。因此,只有培训学生干部自我培训的团队意识,教师作为一个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团队建设,培养学生干部自己进行团队建设,并作为督导方监督学生干部团队自我建设。
4.不断探析各种新方法
在团队建设方面,目前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培养方案,不同的高校有不同培养建设方式。各高校只有加强合作,并且不断探析新的方式方法,才能将这个培训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且,新方法因学校不同、人员不同而有不同的特色。这些新方法没有好坏之分。有的高校在创新的过程中,拿来就用,单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学校。借鉴别人的好的方面,但是也要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再创新出最适合本校的团队建设方法,并不断探析新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开展学生干部团队建设。
四、结语
学生干部团队建设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应该在这方面不断研究,加强建设。将学生干部团队建设的事情做好,有利于对整个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也有利于整个学生干部队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迎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刊,2009,4.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干部;选拔;培养;管理
[作者简介]赵飞燕,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助教,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9―0208―03
近年来,随着许多高职院校学分制的深入实施,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育人工作模式已逐步向以松散型课程班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的转变。学分制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固有模式的改变,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现今,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的存在不仅很好地发挥了寓乐于学的育人阵地的作用,更成为学生交往的主体和学生自我管理、育人模式的创新基地。但学生社团成立灵活、管理松散、社团凝聚力不强、社团活动质量不高、缺乏创新精神和品牌意识等不容忽视的问题的存在,则制约了学生社团健康和良性地发展。而高效、团结、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社团干部队伍的存在,对学生社团健康、良性地发展,对社团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学分制下,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干部的科学选拔、综合培养和有效管理,对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社团干部的选拔标准
(一)“想做事”是选拔学生社团干部的前提条件
学生社团干部是一个学生社团健康、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社团会员中的骨干和带头人,也是学校主管社团的相关部门、教师与各学生社团之间和各社团会员之间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以及顺利开展各项社团工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社团干部的工作性质应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上,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拔学生社团干部时,具备较高政治素质、有一定工作能力、遵纪守法、奉献和敬业精神强、服务和责任意识较强、具备一定亲和力、号召力和协作能力等素质成为选拔社团干部的前提条件。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在一支学生社团干部队伍中,尽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但社团干部整体战斗力并不强大。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尽管有些社团干部优点不少,但由于不愿违背会员或老师的意愿而勉强为之,工作中没有主见和缺乏魄力;二是带着个人不良目的加入社团干部队伍,一旦其个人目的得以实现后就缺乏为会员服务的内动力,而更多地表现为只顾自己学习或个人利益;三是社团干部的行动力、执行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不强,工作中互相推诿、拖拉、拆台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拔社团干部时,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素质外,更需要给学生灌输责任意识、服务理念和正确的做事态度。因此,就此意义而言,“想做事”应该成为选拔社团干部的前提条件。
(二)“能做事”是选拔社团干部的基本要求
社团干部的工作性质除了体现在积极为社团发展和会员服务的思想上,更多的则应该体现在其工作能力上。社团工作范围涉及对学生社团的有效管理、社团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社团运作经费的筹集等方面,从而需要社团干部具备多方面的工作能力。因此,对于社团干部来说,单单拥有为社团服务的思想意识和满腔热情还是不够的,其实际工作能力和活动能力应该更为重要。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选拔一名合格的社团干部,不仅要考虑其是否“想做”,还要考虑其是否能够胜任社团干部的工作即所谓的“能力标准”。只有在“想做”的基础之上做到“人尽其材,材尽其用”,才能充分发挥社团干部在社团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增强社团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和号召力。所以,“能做事”是选拔社团干部的基本要求。
(三)“会共事”是选拔社团干部的重要保证
会共事就是要求社团干部要具备沟通协作能力,也可以称之为团队精神。学生社团所涉及的工作范围要求每一个社团干部必须具备主动、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能力。多数高职院校专业学习要求的差异性和多校区办学的现状,造成社团干部要想完成每一项任务都需要依靠社团干部团体的分工合作。但在现实工作中,一些社团干部只注重个性发展,在自我教育方面很用心,但是却不愿也不会主动与人沟通交流,没有团结协作“一盘棋”思想。因此,在选拔社团干部时,除了考虑“想做事”、“能做事”之外,还要考虑其是否“会共事”,因为一个人的原因而影响到社团团队精神的塑造和良好氛围的形成,会直接影响到一个社团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因此,“会共事”是选拔社团干部的重要保证。
(四)“干成事”是选拔社团干部的核心标准
对于一名社团干部来说,为社团发展服务的思想和工作能力可能相差无几,或是通过勤奋努力都能达到较高层次,而工作意识和悟性则并不是经过短期的个人努力就能实现的。评价一名社团干部是否出色如果仅从服务思想和工作能力看,有时难分伯仲,但从工作意识和悟性上看就会立见分晓。如同样一份工作,交给不同社团干部来做,有的人要求什么做什么,需要老师不断的交代和督促,一般也能完成任务,但显得比较勉强,效果不好,或者留有某种后遗症;有的人能考虑周全、领会老师的意思、办法点子多、积极与老师沟通、条理清楚、注重细节,结束后善于总结,老师在整个工作中主要起把握全局和方向的作用。这就是“干成事”和“干不好”的区别。“干成事”是对社团干部的高层次要求,社团干部要真正达到“干成事”的层次,首先要求要有很强的工作意识和敢于创新的魄力。社团干部具备了很强的工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这就具备了社团干部的高层次要求。尽管这类干部在社团干部群体中数量不多,但是一旦将其识别,便可委以重任。
二、在对学生社团干部的综合培养中注重互动体验式拓展培训的渗透
社团干部作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体系的一部分,是社团中的骨干和学校教育管理者的得力助手,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大学生群体,影响着实现学校教育质量和目标。现今,多数高职院校在多校区办学的现状下,如何帮助社团干部对工作始终保持高涨、持久的热情和激情,努力成为对工作“忠诚、正直、求真、奉公、开明”的优秀社团干部,这就需要学校主管学生社团的部门重视
对社团干部的长期培养,制定一套完整、系统的社团干部培训体系,使之科学化、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成效性和长期性。
笔者在长期从事高校共青团工作中,非常重视对学生社团干部队伍的建设,特别注重对社团干部的培训。在多年的社团干部队伍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科学、专业、有效、长期的社团干部培训体系,使经过培训的社团干部不管是工作能力还是责任意识、团队协作等都有了明显的增强,社团干部的成长,促进了社团健康、良性地发展。在实践中,针对社团干部培训课程的设置,笔者注重采用社会上与企业团队精神培训理念相符的互动体验式拓展训练,通过尝试与社会上实战经验丰富、专业的拓展训练公司合作的方式,借助社会化的专业拓展训练公司的师资力量将企业化的团队精神培训课程和现实互动体验式教学方法(室内与户外不同培训方式相结合)引入到学生社团干部素质培训中,很好地促进了社团干部的社会化进程。互动体验式教学即学生通过情景游戏的体验,把学习变成游戏,把游戏变成力量的一种全新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从2004年开始,笔者每年分两期举办以“激发团队无限潜能”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干部培训班,学院院、系两级学生社团干部均有机会轮训一遍。培训课程结束后,由拓展训练公司负责对培训效果继续进行跟踪和服务,确保培训效果最大化。经过专业、系统、长期地培训,学院学生社团干部队伍从最初缺乏对未来的竞争意识、缺乏自信、责任心不强、沟通不畅、协调能力差、做事不认真、缺乏主人翁精神等诸多欠缺到最终被打造成为一个爱心、激情、责任、付出、互信、沟通、协作、感恩、全力以赴的学习型团队,社团干部的改变为学院各级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喜人的变化和推动作用。
三、对学生社团干部的有序管理要坚持“管理制度化、服务人性化"的工作理念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社团干部管理体制。用制度来管理学生社团干部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社团干部管理体制,既要保证社团干部队伍的规范化发展,又要照顾到社团干部参与社团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持久性,使社团干部在社团工作中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其主导性,促进各社团在规范化和自主性的和谐均衡中获得良性发展。(1)健全逐级社团干部内部管理机制。社团干部与学生干部、团干部相比,他们工作的独立性、自主性、导向性更强,但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来指导和约束社团干部,那么对于社团干部队伍的管理就不过是一盘散沙,处于无序状态,毫无战斗力、凝聚力可言。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序的、民主的、灵活的内部管理机制,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2)建立竞争机制,让每个社团干部得到发展。为增强社团干部的竞争意识,在社团干部管理中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气氛。通过竞争,可充分发挥社团干部的主导作用,培养社团干部的责任心、自信心、进取心和耐挫力。促进社团干部综合能力的提高。(3)评价判断,完善激励机制。社团干部是社团工作众多决策的参与者和推行者。担任社团干部本身就是一种奉献,是为广大会员和学校服务的,不适合用单纯的物质作为激励。因此,为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不公现象,应通过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来改变社团干部群体中“能干不愿干,想干不能干”的尴尬状况。因此,可以采取将担任社团干部作为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社团干部”、所获学分奖励、推优入党、奖学金评选及各种个人评优评先等重要参考依据,使一大批思想好、作风正、有亲和力的优秀学生自愿通过正当的竞争走上社团干部工作岗位。同时,对于工作有失误、拖拉、犯错误的社团干部,要通过相应的处罚和鼓励让学生明白责任意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不足,促使他们改正缺点、端正态度,为社团发展创造动力。
(二)在管理中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以达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的目的
在我国的教育中,受传统观念束缚,偏重学生智力开发,以教授文化知识为主,学生缺乏情感教育和引导。实际上,人的情绪影响着人的心境、心态,同时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着人的思维、才智和行为。因此,对社团干部的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提供人性化服务,使社团干部的工作态度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要做好”。(1)要建立彼此信任的师生情感关系。社团指导老师和社团指导部门要用爱心教育社团干部,一切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把他们看成服务的对象,切实为社团干部排忧解难,真正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2)要营造一种合作互动的工作氛围。社团指导部门和指导老师在工作中要学会认识自己及自己的教育对象,关注社团干部的需求,成为社团干部学习生活工作的参与者、探讨者和指导者。同时,也要相信社团干部,依靠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对社团管理机制的建立,使他们对社团有归属感,对工作始终充满活力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