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区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22 17:37:04

序论:在您撰写社区护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社区护理论文

第1篇

1.1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东莞市大岭山镇辖属大塘朗、新塘、马蹄岗、金橘及中心社区5个社区40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共收回有效问卷371份,其中男195名,女176名;平均年龄70.6岁;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小学为主,分别占32.39%、22.25%、34.79%;职业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分别占52.84%、31.75%;月收入以大于1000元为主,占56.20%;医疗保险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占75.70%。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在60岁以上,无严重视力、听力障碍和精神疾患及语言沟通障碍,自愿参与本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的结果修改完善后进入正式调查。正式调查前全面培训调查员,统一调查标准。采用入户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调查,所有问卷由调查人员填写并当场收回。

1.2.2调查工具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东莞市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现状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水平、医疗保险状况等;患病情况,如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肿瘤等;护理需求,包括对健康指导、定期体检、上门诊疗服务、家庭访视、家庭病床等的需求;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经济水平、职业、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情况、医疗保险等。

1.3统计学方法用EpiDate3.1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描述,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371名调查对象中,患调查问卷中所列举疾病者267名(71.97%),其中患两种及两种以上疾病者105名(28.30%)。患病居前5位的依次是高血压病、关节炎、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分别占39.34%、15.90%、10.51%、5.40%、2.70%。

2.2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现状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服务项目中,目前需求最高的前5项分别是定期进行体检、提供健康知识宣教、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和家庭访视、慢性病长期护理、上门诊疗服务;需求性较低的是提供生活护理服务和临终护理。

2.3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人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影响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年人选择护理服务的因素主要是慢性病患病情况、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越低,护理需求越大;文化程度越低,护理需求越大;所患慢性病程度越重,护理需求越迫切。

3讨论

3.1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年人家庭护理需求现状东莞市大岭山镇辖下共24个村委会(社区),老年人(60岁以上)所占人口比例约为12%,人口结构已经呈现老龄化趋势,个别社区60岁以上老人所占人口比例更是高达17%,老龄化的情况不容忽视。本次调查显示大岭山镇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达71.97%,其中患两种及两种以上疾病者占28.30%。说明社区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且年龄越大,同时患多种慢性疾病的比率上升,这与国内王春梅等的调查结果一致。慢性病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的特点决定了病人康复过程主要围绕家庭和社区开展,老年人所患慢性疾病越多,病人就越希望获得来自社区快捷、有效的护理服务,以促进其早日康复。本调查显示,在家庭护理需求中排在首位的是健康体检,其次是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和家庭访视。但目前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被满足的程度较低,社区护理服务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乡镇社区护理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力资源有限,以及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及范围还不了解等。调查发现影响老年人选择社区护理主要是费用问题,慢性病患病程度、经济收入和文化程度均不同程度影响其生活质量,从而制约着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

3.2建议及对策

3.2.1进一步完善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为了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岭山镇已初步为镇区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对社区老年人存在的不同健康问题和患病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但仅限于建档时社区老年人的患病情况,缺乏阶段性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监测和护理需求记录,健康档案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实现动态管理,大岭山镇政府2012年举办了“情系社区,呵护健康”为主题的社区健康服务,为所辖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的身体检查,对老年人的患病情况及护理需求进行了跟踪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体检结果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保健措施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完善和更新了健康档案,实现了动态管理。这项举措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普遍欢迎,满足了社区老年人的首要需求。

3.2.2发挥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保健工作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医院外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工作。本研究调查发现老年人护理需求比例较高的是上门诊疗服务和家庭访视。大岭山镇现有1个社区医疗中心和9个卫生站,目前10个社区医疗站点均有一支医疗“单车队”,这支由社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组成的医疗保健小分队,采取主动上门服务的形式深入居民社区、家庭。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测血压、进行身体检查,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提供定期的复查,了解病人服药的效果,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针对一些病人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宣教,针对老年孤独等问题提供心理辅导。医师团队足迹遍布乡镇社区,每月随访人数超过4600人。

3.2.3拓展多种社区护理形式设立家庭病床:提供专业的基础护理服务,如注射、换药、导尿、吸氧、鼻饲、造瘘护理等。慢性病的长期护理:制定监测卡,定期上门访视进行监测,如高血压、糖尿病病人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并做好记录,同时教导病人学会自我监测血压、血糖。多形式健康教育:如开展热线电话健康知识咨询,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小讲座等。

第2篇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8份,回收168份,问卷回收率为100.0%。168例患者对内科护理工作满意137例(81.5%),不满意31例(18.5%)。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患者的原因展开进一步分析,发现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缺少有效沟通技巧10例(犯.3%),护理技术不足5例(16.1%),服务态度不良5例(16.1%),偶有护理差错4例(1.29%),医疗费用高4例(12.9%)及患者与家属自身因素3例(9.7%)。

2讨论

2.1提升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在社区内科护理中,部分护理人员存在护理技能不足、服务态度不良等问题,有些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少应有的责任心;因此,应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予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护理人员基本的业务能力与理论知识加强培训,大力宣传“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重视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定时开展沟通技能培训,促使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应主动进行自我约束与自我剖析,做到换位思考,充分为患者考虑。

2.2加强护患沟通

现阶段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在治疗过程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常有强烈的求真欲望。因其缺少医疗护理相关知识,若治疗结果未达到患者的预期效果,患者及家属易怀疑护理人员或对其进行指责,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在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治疗目的、可取得的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使患者及其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33公开收费标准本次调查显示,医疗费用问题是患者对社区内科护理不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其入院时首先说明大概费用,使患者及家属对收费标准有明确的概念,在患者住院期间及时为其提供详细的治疗费用明细表。新仪器、新药品与新技术的使用可发挥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会给患者家庭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易导致其心态失衡,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详细说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若治疗中需要使用贵重药物,应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有疑问时给予明确、耐心的解释。

3结语

第3篇

社区护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标准格式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写作当中要注意什么呢?大家在写作中都考虑这些了吗?关注学术参考网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区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社区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继坪.社区护理[j].北京;[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爱红.社区护理学[j].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0.

[3]马文霞.社区护理的探讨[j].当代护士,1995年04期

[4]孙惠英,丁立坚,刘静.社区护理初探[j].云南医药,1997年06期

[5]毛惠芳,护患交流中的换位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67

[6]徐萍,海燕,张丽芳.音乐治疗产后抑郁症114例临床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7,(5):211

[7]卢品梅,冯文,何海玲.家庭护理干预对减少早产母亲产后抑郁的研究,消除外界精神心理因素.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7):129-131

社区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彭成。抓社区护理实习。促进护理学习能力提高[J]。实用护理杂志,xxxx1,17(8):61

[2]李伟。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医学教育,xxxx1(5):11-13

[3]姜日平。访视护理现状与发展[J]。实用护理杂志,xxxx0,16(4):184

[4]施永兴,贺金仙。社区护理工作有效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xxxx2,37(11):887-877

[5]邝星弛。香港社区护理工作见闻[J]。xxxx护理,1999,:2137

[6]周莹。社区护理概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xxxx4,8

社区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孙红娥,杨静.加强社区冠心病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2011(07).

[2]陈敬欢,李玉莲,钟慕贤,邓群好.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社区护理干预[j].北方药学.2011(06).

[3]闻荣,黄小明,蒋其武,肖翔.社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2).

第4篇

一、题目(标题、文题)

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题目应尽可能在一完整的的句子中囊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达到的指标,使读者和编辑对论文研究的内容一目了然。例如:对心肌梗塞病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处理方法)监护指标的观察及护理(达到的指标),这三个要素并无先后之分,可根据文章偏重介绍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取舍,但无论怎样调整,必须直接反映论文所表达的内容。要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数千字的论文内容,使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必须学会概括、准确、新颖、精练地表达主题的技巧,具体要求:

l.概括:即用简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内容,体现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对全文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人入胜,便于记忆。

2.准确:用词应符合医学词语规范,准确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做到文要切题,题要得体,防止题大文小或用过时词语,例如“肺癌护理”,肺癌治疗可用多种手段,如果此文是关于肺癌化疗期间预防化疗药物反应的护理,用此命题就显得题目过大,不够具体和准确。又如乙肝表面抗原在国际文献检索中已普遍用HBsAg表示,再用“澳抗”就不够适宜。

3.新颖:题目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与已有文献的题目雷同,亦能引起编辑和读者的注意。例如“白血病化疗的护理”,白血病化疗已形成常规,缺乏新颖性,而文章观察的内容是有关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细胞溶解综合征的护理,如改为:“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细胞溶解综合征的护理”,则较为明确、新颖。

4.精练:标题用词应力求简短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字,切忌冗长繁杂,用词要字斟句酌,尽量省去一些非特定词,如“的观察”、“的研究”等,不需写成有主语、谓语、宾语的完整句型。但也不应过于笼统,过于简短,例如"中医护理”,题目虽短,却不能反映文章主题。文题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题中数字,应尽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不包括作为形容词或名词的数字,例如“十二指肠”的“十二”不能改用阿拉伯数字。

5.基本格式:文题应居中书写,一般不设副文题,确有必要设时可用破折号与主题分开,亦应居中书写。长标题需回行时应注意词或词组的完整,并居中书写,使之匀称美观。

二、署名

1.单位署名:单位一般指作者从事本文工作时的单位。单位署名应标明所在省市的全称,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进行联系。单位署名的数量一般不超3个,署名位置应居文题之下,作者署名之前,居中书写,并与作者署名之间留空一格。单位名称前还应标明邮政编码。

2.作者署名:作者署名必须遵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署名不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表示对文章内容负责。论文作者一般指下列人员:(l)课题的提出者及设计者;(2)课题研究的主要执行者;(3)进行资料收集并做统计处理的人员;(4)论文的主要撰写和修改者;(5)对论文主要内容能承担全部责任,并能给予全面解释和答辩的人员。

3.署名注意事项:(l)每篇文章作者署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人,并以参加主要工作者为限;(2)作者署名顺序,视其在工作中贡献的大小而定。通常第一作者应是研究工作的主要设计、执行及论文的主要撰写人。署名时不应搞无劳挂名或照顾关系。当作者署名顺序有异议时,应征得主要作者的同意方可改动。指导者一般列于最后,或在文末注上“致谢”,但均需征得本人同意;(3)在之前,参加研究者如已调往其他单位(如进修人员等),可在署名末尾右上角加注符号,并在同页脚注中说明;(4)署名必须用真名.不得用化名、笔名和假名,以示文责自负,如为集体成果,应在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写上执笔人或整理者姓名,便于读者咨询和联系。

三、内容提要

提要一般置于正文之前,主要作用是提供信息,便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论文内容做大致的了解,以决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同时也便于进行文献检索。

1.提要内容应扼要概括地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宗旨和解决的问题)、基本步骤和方法(研究对象、研究途径、实验范围、分析方法等)、主要发现(重要数据及其统计学意义)和结论(关键的论点)以及经验教训和应用价值。着重说明研究工作的创新和发现,将研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和最独到之处反映出来。

第5篇

1社区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断下降,失能率和残障率也迅速增加,需要专门的长期照护。2008年我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当年我国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8.9%,其中65岁以上老人的两周患病率是一般人群患病的2~9倍,达46.6%;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4.5%,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痴呆率也在逐步上升,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4.8%,8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8%。同时老年人的残疾率和因病卧床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各种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老年人出现焦虑、抑郁、孤僻、情绪不稳定等多种不健康心理。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08年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11.4%(2200万人)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约500万人)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很差。文献表明,现代社会老年人普遍存在较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负性情绪包括孤独、焦虑、抑郁等。张文艳等采用症状组评量表(SCL-90)对41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论认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生理机能减退和社会角色改变,总体心理健康偏低。

2社区老年人健康需求不断提高

进入老年期以后,随着身体各器官功能的衰退及各种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老年人对社会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鄢小燕等对随机抽取的369名社区居民进行服务需求问卷调查,发现除了常见病的诊治外,慢性病防治、义诊、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转诊服务等是老年人的需求特点。进入老年期以后,慢性病所占的比例较大,成为老年人卫生服务的重点。孙大虎等对郑州市469例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的护理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社区老年人对精神护理、慢性病护理、安全护理以及健康监测的需求较高,其中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情感交流、慢性病健康教育、精神慰藉、疾病康复知识指导和安全指导。

3社区医疗服务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作为社区老年护理的主要场所,目前仍存在医疗设施不完备,医护人员素质、服务水平以及数量上有待提高等问题,致使老年人对社区服务中心的信任度不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老年护理医疗保障制度不全、保健体系不明确,目前虽然我国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已在大部分地区普及,但一部分城镇老人和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仍然享受不到有力的医疗保障。医疗费用的上涨和经济困难是老年人未利用卫生资源的主要原因和就诊困难所在,造成了部分老年人在健康体检、生病就诊等方面不积极主动,对健康的关注度下降,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促进。

4老年护理工作者缺乏,不能满足社区老年护理需求

2012年5月我国日报报道,我国有注册护士224.4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比例为07,医护比例为1.2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护理人员相当不足。社区老年护理工作量大,工作辛苦,而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严重影响社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苏宁等选取北京市一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现场,进行基于工作分析的社区护士人力资源配置研究,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士总体配置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

5社区护理人员素质不高

现从事社区老年护理的人员大多是从临床护理岗位转调到社区,虽经过一段时间的全科护理培训,但对疾病预防、家庭保健、康复护理等方面知识仍有所欠缺。目前我国护理人员仍然以中专学历为主,远不能满足当代护理的需求。

6居民对社区护理认知不足

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理解大部分还停留在打针、发药的概念上,对社区护士信任度不高。王萍等对湖州市吴兴区100名居民调查显示,35%的居民对社区护理完全不了解,38%的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持怀疑或不信任的态度,64%的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设备不齐全、环境差。

7社区老年护理开展不全面,城乡差别大

我国社区护理开展不全面,某些方面还较欠缺,如农村社区护理尚未引起广泛关注,社区护理伦理道德和相关法规还未得到足够重视,社区护理机构不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区护理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较普遍,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还未普及。

二对策

1强调健康老龄化,树立老年人健康个性化护理理念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护理就是尽善尽美地照顾老人直至死亡。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现在认为老年护理不仅要保证老年人的健康,更要注重生活质量和价值的提高。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哥本哈根世界老龄大会上把“健康老龄化”作为对付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发展战略,健康老龄化指在不可阻挡的日历年龄老化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来推迟生物性老化和社会性老化(前者指身体机能健康的受损,后者指社会参与的活力和退化)。实现健康老龄化既是提高老龄人口生活质量和寿命质量的过程,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安定团结和文化进步的过程。因此应在社区老年护理人员中宣传实践健康老龄化,结合老年人个人情况,因人而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有效社区老年护理。

2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社区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大力支持,老年护理需求的不断增长,给社会、医疗、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终将导致基金的入不敷出,因此建议社区老年护理不应局限于医保基金的筹集到位,还应争取财政专项资金、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此外政府应调控医疗资源分配,大力支持社区医疗发展。

3加强社区老年护理人员培养,扩大社区老年护理队伍

目前我国护理主要集中在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的护理需求,故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21世纪要求较多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拥有较高的智力、心理、躯体、社会和经济的能力并使5项功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应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请医院从事老年研究的专家讲课,同时鼓励长期从事老年护理的护理人员总结临床经验,通过“传、帮、带”培养老年护理队伍。有研究表明,经过培训的护士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并改善患者病情,其结果与医生实施医疗保健所产生的效果相等,并且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对更高。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人员远远达不到卫生需求,应补充社区护理人员缺口,引进老年护理人才;同时对现有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员不足带来的压力。

4开展健康教育

根据辖区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护理需求等不同,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帮助老年人掌握并灵活运用健康教育知识。目前国外健康教育的实施形式多种多样,除传统的专题讲座、授课、座谈会、健康咨询、个别谈话等形式外,还通过网络技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另外针对目前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倡全社会关爱老年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已纳入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中,但尚欠缺完善和监督机制,鉴于社区老年护理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与医院有所不同,需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体系,可建立社区老年护理考核、监督控制体系,同时要建立健全社区护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护患双方权益,保证护理质量。

三小结

第6篇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致使机体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正不断增多,其并发症日趋严重,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1]。目前,只有出现并发症的或因其他原因需要住院治疗外,大部分患者在社区通过门诊长期治疗,缺乏持续专业性的指导,社区的护理尤其重要。护士在社区采取灵活多样的卫生宣传、定期访视、持续性的专业指导方式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的有效控制、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1糖尿病的社区护理措施

1.1指导患者血糖水平的维持无论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还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都必须把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减缓糖尿病的发展,延迟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控制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非常重要,定期到患者家里探望、询问病情,了解病情进展。

1.2教会患者低血糖的防止糖尿病患者应归纳出定量按时进餐、按时用药和定时监测的规律性,不要过于饥饿,也不要过饱,不能盲目地限制食物和水分的摄入,外出时必须随身携带面包、饼干、糖块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3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糖尿病的合理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饮食的控制中家属的支持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5%、蛋白质占总热量20%、脂肪占总热量25%,胆固醇摄入限制在300mg以下,因为脂肪摄入多易引起酮症酸中毒,10岁以下儿童蛋白质可以稍多,每日需要的总热量可按劳动强度分为轻、中、重,同时应注意饮食应清淡,低钠盐、高纤维素,做到不吸烟、不喝酒。

1.4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糖尿病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不易坚持用药,并且为终身性疾病的特点,给患者造成了许多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孤独、抑郁、绝望等,这些心理因素可使病情加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因此社区护士应对社区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如门球比赛、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鼓励患者短期旅游,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练习书法、绘画、养鸟等来增添生活乐趣,以宣泄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患者积极的情感体验,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稳定、愉悦的心理,有利于糖尿病的康复和控制。

1.5指导并督促进行运动治疗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运动疗法的原则是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相对定时、定量、适可而止,教会患者运动量的简易计算方法:运动中脉率次数达到170-年龄、进餐后1h运动、最好不要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能增强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加速脂肪的分解,促进多余脂肪的分解,控制肥胖,使血脂降低。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利用使血糖下降。运动疗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属的理解支持显得很重要。

1.6实施有效的药物治疗指导社区患者合理用药,强调患者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不是机械地遵医服药,鼓励患者对自己的行为做记录。对1型糖尿病患者,教会其胰岛素的注射技术,对口服降糖药的患者要严格掌握用药时间与进餐配合,了解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出现异常及时去医院诊治。

1.7教会患者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平时应穿柔软透气的袜子,鞋要宽松软底,不要穿紧身的衣裤和鞋子,不要光脚走路,指甲不要修剪过短,不要自行刮鸡眼,每晚用温水洗脚,用柔软和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的擦干脚部。冬天用热水代和电热器取暖是不宜直接接触皮肤,避免烫伤。一旦发现局部出现伤口、水疱、皮裂、疥疮要及时到医院处理。

1.8其他护理措施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检查和高危人群的筛查,防患于未然。注重个人卫生和皮肤的护理,避免接触坚、硬、烫的物体,以减少皮肤受伤和感染的机会。

2讨论

2.1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是坚持治疗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在社区治疗时,缺乏专业医护理人员的监督和指导,对疾病的治疗和监测均有较大的随意性,规律治疗过程易受个人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知、性格及生活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初次诊断治疗的患者,缺乏对疾病治疗和不良预后的认识,增加治疗的随意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有报道[3]2型糖尿病患者有记忆力降低,早期的认知功能减退的现象,健康教育的效果与患者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密切相关。社区护士对其进行连续的疾病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使患者及其家人对疾病治疗的要求、监测的要点、不良药物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通过不断的学习,强化正确的方法,干预其建立健康的行为,促使患者能坚持正确的治疗方法,获取有效的治疗效果。

2.2定期的社区访视是保证正确用药的措施该疾病需终身治疗,随时监控,长期的综合治疗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是否遵医嘱治疗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由于治疗环境由医院改变为社区的生活场所,患者的治疗将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情境的生活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进入社区后患者的遵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社区护士坚持定期的家访,除做好疾病知识教育外,还对患者的正确用药和监测有及时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患者保持有效用药有警示作用,加强患者参与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提高患者的遵医率,保证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家访避免了电话等信息随访中患者回访信息的不真实性和不准确性。

2.3定期复诊是使并发症得以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方法糖尿病的治疗时间较长,长期的治疗会让患者产生懈怠情绪。血糖的有效控制易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同的病理表现和不同脏器功能的损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机体对不良反应的应激能力降低,出现不同的并发症。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其反应差,不能早期发现而延误病情,致较多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的治疗中,应在社区护士的正确指导下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确定治疗的有效性,及时进行相关治疗方案的调整。通过专科复诊查体可使并发症得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坪.社区护理.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30-133.

第7篇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3月~2014年8月社区92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医院检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7.2±6.2)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2±2.8)年,观察组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6.8±6.0)岁,病程4~13年,平均病程(6.3±3.0)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社区护理管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康复指导、回答患者咨询和用药指导等,未进行社区一体化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社区-医院-家庭”三位一体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社区个人健康档案,由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整理COPD资料,评估患者的家庭、经济、病情和文化等。②系统化健康教育,由医院、社区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加COPD相关知识讲座,解疑答惑,发放知识手册,提高患者依从性。③康复指导,指导正确咳嗽、排痰和氧疗方法,指导合理饮食、康复锻炼方法等。④心理护理管理,多与患者沟通,给予鼓励性语言,减轻其精神压力,保证有效睡眠,提高其治疗康复信心。⑤社区建立COPD预防护理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配合电话随访、上门随访、定期体检、咨询了解患者病情。

1.3观察指标

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护理管理期间患者的再次住院数和天数,自行设计问卷调查COPD知识知晓率,包括用药、饮食、功能锻炼和家庭氧疗四项内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经3年社区护理管理后的肺活量、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后对COPD知识知晓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的再次住院次数(0.6±0.5)次,再次住院时间(8.6±5.4)d,对照组再次住院次数(01.0±0.6)次,再次住院时间(14.2±8.3)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国社区居民由于“三不到位”(即家庭料理、社区护理服务、家庭经济不到位)。现实中存在“三不定”(不定期注重诱因的防护、不定期服药治疗、不定期注重并发症预防)现象。COPD“二咳一喘”症状反复出现,病情不稳定,并发症不断增多。本研究实施“社区-医院-家庭”一体化现代护理管理模式,符合社区新形势下医疗护理管理的新理念。社区护理管理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再次住院天数和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社区护理管理使“二咳一喘”症状得到控制,减少了发病率和复发率,缓解了医院看病难、看病贵、住院难等不良问题,减轻社会、家庭、医院负担。阶段性评估提示观察组对COPD知识的知晓率好于对照组,说明社区护理管理利于社区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提高其治疗康复依从性,是该病重要的社区防护手段。

4结语